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危害

I.

II.

III.生物危害

多数食品的生产中存在一种或几种生物危害的风险,它可能来自原料,也可能由于恶劣的仓储条件或者生产中的后污染。HACCP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这些危害。生物危害可以划分为“宏观生物危害”-人们可以看到的生物,或者“微生物危害”-人们看不到的生物。

宏观生物——人们在食用被感染动物(如牛,山羊,猪,野味和鱼)肉的时候,寄生虫(parasitic worm)的蚴,包括扁形虫(flatworm)(例如,弧状绦虫(Taenia saginate)-牛肉绦虫(beef tapeworm)),绦虫(tapeworm)(例如,粒样包虫(Echinococcos granulosus)-包虫(hydatids)),和吸虫(flukes)(例如,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山羊肝吸虫(sheep liver fluke))可以传染人体。被污染的水和人类的粪便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一经入侵到人体内,这些寄生虫可以生存数年。

微生物危害是看不见的危害。这些食品病原微生物可以导致人类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疾病。这些疾病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生物体侵入人体组织,也可能是由于人体吸收了生物体产生的毒素。

生物危害可以再细分为五类:

细菌

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产气荚膜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肉毒素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李斯特氏单核细胞增生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枯草杆菌(Bacillus cereus)

病毒

例如,甲肝病毒(Hepatitus A),轮状病毒(Rotavirus)

真菌

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镰胞霉(Fusarium sp.)

寄生虫

例如,原生生物(Protozoa)(蓝氏甲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藻类

例如,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绿蓝藻(blue-green algae),金褐藻(golden-brown algae)

本章中,要区分“食物源性传染”(foodborne infection)和“食物源性中毒”(foodborne intoxication)的概念,以及“孢子形成菌”(sporeformer)和“植物性病原微生物”(vegetativ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影响生物危害发生的因素:

细菌的种类很多。“好”细菌用于干酪,酸奶,啤酒和葡萄酒的生产。然而,当其他的一些细菌的数目很多或者它们有产生毒素的能力时,则会产生危害。有危害的细菌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破伤风(tetanus),肺炎(pneumonia),扁桃体炎(tonsillitis),脑膜炎(meningitis)和疖(boil)等。

多数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少量的细菌能够通过产生孢子繁殖,这些孢子可以在其他细菌细胞不适合的环境中生存。当孢子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细胞,并且开始裂殖。

下面列出影响微生物危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控制措施的结合就可以控制生物危害。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食品内部固有的属性,就是通过动植物组织自然的特性来保护自身免受微生物的污染。通过确定细菌在给定食品中的生长程度,可以预测何种微生物可能生长,从而对于特定食品或者食品族产生显著的危害。以下说明常见的一些用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内部因素。

pH值:

在非加工状态,大多数食物,例如肉、鱼和蔬菜都呈微酸性,水果中度酸性,一些食物,如蛋青,呈弱碱性。酸度是比较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如通过自然发酵,或者添加弱酸(腌制)。

多数微生物的适宜pH值范围是6.6到7.5,极少数微生物在pH低于4.0的条件下生存。相对于霉菌和酵母,细菌的适宜pH值范围更窄,其中病原性细菌的pH值条件是最苛刻的。通常,霉菌和酵母生存的pH值条件要比细菌低的多。

微生物能够在较高或者较低的pH值停止生长,继续生存。但是,对于特定微生物没有精确的适宜生长pH值边界条件,因为还存在其他的生长因素。

水分含量

干燥是食品保藏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微生物生长对水的需求程度定义为水分活度。水分活度是衡量使微生物体生长需要的水分形式的量。物质水分活度的范围是0到1。水的活度是1,硅的活度是0。

通过把水移除或者添加介质,可以降低食品或者食品混合物的水分活度。食品的脱水就是去除水。在食品中加入盐或者砂糖,就是加入介质来降低水分活度,从而保藏食品。

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高于0.99。通常,细菌的生长比霉菌需要的水分活度。大多数腐败菌在水分活度低于0.91时不能生长。腐败性霉菌可以在水分活度低于0.80的条件下生长。这些数据是针对大多数细菌,而不是所有的。至于食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可以在水分活度0.86下生长。嗜盐菌(halophiles)(文献“喜好盐”)可以在水分活度0.75下生长,耐干燥(xerophiles)霉菌可以在水分活度0.65下生长。

微生物生存的水分活度范围较广,不一定局限于适宜的水分条件。

营养

微生物可以利用糖,酒精,和氨基酸作为能量来源。极少类型的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大多数微生物需要食物中的B族维生素维持生长。霉菌和多数细菌可以合成生长所需要的大多数或者全部B族维生素,因此也能在例如水果类食物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低的环境下生存。

抗菌体

一些食品中自然含有一些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牛奶,鸡蛋,茶叶和蔬菜都含有这类抗菌体。

例如鸡蛋中含有的两种抗菌体:

溶菌酶(lysozyme)——可以杀灭革兰式阳性细菌的酶

某些蛋白质——可以阻止微生物利用核黄素(riboflavin)和维生素B6作为营养。

生物构造

食品的一些自然遮盖物可以为防止微生物入侵提供保护。例如,种子的种皮(testa),水果的外皮,干果的外壳,动物的皮,以及鸡蛋的外壳,表皮和膜。当然,一旦破损,食品腐败的风险就增加。

外部因素:

食品的外部因素是指影响食品和微生物的贮藏环境的特性。

温度

温度是生产安全食品最常用的,也是最关键的方法。

虽然微生物在低于-34°C到高于90°C的条件下仍有生长现象,大多数微生物生存的温度空间范围不大。通常基于对生长温度的适应性,把微生物分为四类:

类别生长温度范围最适合生长温度举例

Psychrophiles

低温微生物低于20℃12℃到15℃Vibrio spp.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Psychrotrophilic 嗜冷菌低于35℃25℃到30℃Pseudomonas spp.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sophiles

嗜温细菌5℃到47℃30℃到45℃Salmonella spp.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rmophiles 嗜热细菌高于40℃55℃到75℃Clostridium botulinum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正如霉菌生长的pH值范围,水分活度和营养量需要比较广,它们比细菌更能够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生长。酵母可以在较冷(psychrophilic)和中性(mesophilic)温度范围内生长,而通常不能在较高温度下生长。

在选择贮存温度时,常规的食品质量特性,不仅是安全,都要进行考虑。例如,香蕉贮存在13℃到17℃要比5℃下好。大量的蔬菜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大约10℃,包括马铃薯,南瓜和洋葱。危险的产品温度区间是4.4℃到60度。

贮存温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相对于食品水分活度和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相对湿度是很重要的概念。如果食品的水分活度是0.60,而被贮存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食品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从而其水分活度升高,甚至达到细菌可以生长的程度。

如果冰箱中的鸡肉和猪肉等食品,没有正确包装,因为总的湿度高,会引起表面腐败。选择适合的相对湿度,必须要综合考虑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其他方面的质量因素。存放在相对湿度下的食品可能不会发生表面腐败,但是会变得过于干燥。

气体

1.二氧化碳

“气调贮藏”是指通过调解食品贮藏环境的二氧化碳至10%,并保持低氧气浓度,这种方法常用于水果和蔬菜的贮存。它降低了成熟的进度,延缓腐败菌的繁殖,避免水果和蔬菜腐烂。

2.臭氧

具有氧化性的臭氧,添加到贮存的环境中,会对特定食品产生保藏的效果。它可以有效抵制很多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并且破坏促使水果成熟的自然产生的乙烯。

二氧化碳和臭氧都可以有效抑制牛肉的腐败。

3.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水溶液被用于食品和饮料,更普遍地是通过亚硫酸盐(sulfite),重亚硫酸盐(bisulfite),或者偏亚硫酸氢盐(metabisulfite)形式来控制异常菌的生长。

4.氧气

类别对氧的需求举例

Aerobes 需氧菌

生长需要氧气,因此生

长于食品外部

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sueomonads)

Facultative Anaerobes 兼性厌氧菌

生长时利用氧气,但时

没有氧气还能生长,因此生

长在食品的内部和外部

乳酸菌(lactobacilli)

Anaerobes

厌氧微生物

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

长,因此生长在食品内部

梭菌(clostridium)

ii.细菌

细菌的种类达上千种,其中一些是有益的,例如那些用于制作干酪和啤酒的微生物,但即使是有益的细菌由于出现在不该出现的食品中,或者过多,都会产生危害。

由于食品源性疾病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引起的,以下举例说明:

16

16

评论:引起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的大肠杆菌是出血性菌株(terohaemorrhagic strain)

16

iii.病毒

有超过150种病毒,当它们在食品中发现时,有潜在的食品中毒的可能性。病毒只能在宿主——动物,植物或者人体内进行繁殖。病毒通过“粪口传染”途径传播到人体。这可以通过食品和水来实现,而病毒在其中可以生存但不生长。

大多数病毒侵入肠黏膜,导致病毒性肠炎。这些病毒也能导致皮肤,眼睛和肺部感染,同样会引起脑膜炎(meningitis),肝炎(hepatitis),肠胃炎(gastroenteritis)。

通过污水处理不能消除病毒,这样病毒从污水厂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一旦进入自然界,它们通过与粪便类物质结合得到保护,生存在水,泥浆,土壤,贝壳类海产品,以及在通过食用循环污水灌溉的植被上。

食源性疾病爆发时,病毒可能来自操作人员或者被污水污染的水。因此,只有饮用水才能用于食品工厂,并且对于个人有较高的卫生标准要求,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贝壳类水产品是较常见的食源性病毒疾病来源,这是由于它们经常容易被排放的污水影响并且使病毒富集。

病毒的传染剂量很低,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生存,并且相关的生物指示剂很少。尽管如此,通过常规的基本方法难以检出病毒。最近,使用核酸放大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来检测肠病毒(enteric virus)。然而,这样只能是用来研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而不是常规的,预防式的测试。

导致疾病的食源性病毒,是指能够通过饮食或者饮水带来疾病。事实上,美国和英国的数据显示5-10%的食源性疾病与病毒有关。甲肝(hepatitis A)和轮状病毒式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的来源。

甲型肝炎:

轮状病毒:

iv.真菌

真菌经常被称为霉菌。食品生产可能受益于一些真菌,例如可以干酪的生产,如Blue Vein和卡门干酪(Camembert)。一些真菌还被用来制作抗生素,例如青霉(penicillin)。

很多真菌菌株能产生对人类或者宿主动物有毒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称为真菌毒素(mycotoxin)。

历史上看,真菌毒素与一些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有关系。直接食用被污染的谷物(例如感染谷类作物的麦角菌(ergot))或者直接食用感染真菌毒素的动物产品都能吸收真菌毒素。

近千年来,麦角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在18世纪,美国赛伦的那些被女巫迷惑的人们表现的行为,就是与食用麦角有关。

1942年到1948年,由于谷物中的镰刀霉真菌体(fusarium fungal organism)引起的食物中毒性贫血病(alimentary toxic aleukia),导致100000前苏联人死亡。

1960年,由于曲霉真菌体(aspergillus fungal organism)在干果,谷物和油料作物中产生黄曲霉毒素引起公众的关注,导致在英国100000只火鸡被屠宰。

植物毒素(蘑菇),有毒和没有毒的外形看起来很相似。

导致疾病的食源性真菌:

曲霉菌(Aspergillus)

曲霉属包括至少有100个种。在自然界种广泛存在,主要在土壤和腐败植物,以及干果和谷物中发现。

曲霉最重要的种群为黄曲霉(A.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通常是由于曲霉菌属产生的化学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致病。

疾病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

症状导致急性肝损伤,硬化(cirrhosis),并对免疫系统产生抑

制,并能导致肝癌

食物中限量黄曲霉毒素B1到B6的限量规定,参考各地的食品法规

生长条件10℃到43℃,最适宜的环境是32℃到33℃,水分活度0.99

自然界来源干果,花生,油料种子,谷物

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株感染谷类作物(特别是小麦),豆类(legume),咖啡,稻草等。镰刀菌属产生广谱的真菌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镰刀菌毒素(tricothecene)。

疾病食物中毒性贫血

症状呕吐,腹泻,厌食,以及肠胃炎症(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很少会立即发作使皮肤组织骤死,肌肉组织大出血

(haemorrhaging of muscles)和神经细胞衰退(degeneration of nerve cells)

食物中限量参考各地的食品法规

生长条件局部使用会导致死亡,而不仅仅是摄取

自然界来源多数农作物中广泛存在

v.寄生虫

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寄生虫大约有20种,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到人体内。在热带国家要比温带国家原生动物的传染更普遍。

两种重要的原生动物是兰式贾第鞭毛虫属(giardia lamblia)和隐孢子虫(crytosporidium)。

兰式贾第鞭毛虫属:

疾病贾第鞭毛虫病

疾病发作感染后1到3周

症状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oea),肠胃气胀(flatulence),腹痛,有时

候厌食,恶心和呕吐

持续期1到30周

感染剂量据推测,低

致死率很低

生长条件产生有抵抗力的孢囊(cyst),能在水和土壤种长期生存

自然界来源被感染人群的肠道,人们通常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被兰式贾第

鞭毛虫感染

食物来源被粪便污染的所有食物

Cryptosporidium sp

疾病隐孢子虫病

症状多水性腹泻,轻度腹泻,恶心,脱水,体重减低

持续期10到15天

感染剂量据推测,低

致死率很低

生长条件产生有抵抗力的孢囊(cyst),能在水和土壤中长期生存

自然界来源牛,羊,猪,狗,猫和感染人群的粪便

食物来源被粪便污染的所有食物

vi.藻类(Algae)

有三种藻类——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蓝绿藻(blue-green algae),金褐藻(gold-brown algae)能够污染食品的供应。如果环境条件适合,一些藻类细胞能够繁殖最终成为厚密的花簇,使河水或者海水失色(例如,由一些膝沟藻属(gonyaulas)和裸沟藻属(gymnodinium)的种群引起的赤潮)。自古至今,这种藻花(algal blooms)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藻花产生的频率,厚度和地域分步都有所扩展。

有些种藻类产生毒素。当人们食用由这些藻类喂养的贝壳类水生动物时,就会得病甚至死亡。不幸的是,通过感观和品尝不能区分有毒和正常的贝壳类水生动物,并且烹调过程中也不能破坏这些毒素

瘫痪型贝类产品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 PSP)

腹泻型贝类产品中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

健忘型贝类产品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

神经中毒型贝类产品中毒(neuroton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

藻青菌毒素贝类产品中毒(cyanobacterial toxin)

拉美鱼肉毒贝类产品中毒(ciguatera)

瘫痪型贝类产品中毒:

瘫痪型贝类产品毒素通过刺激(tingle)和麻痹(numbness)神经末梢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肌肉不协调,呼吸困难和肌肉瘫痪。在最严峻的例子中,会因为窒息(asphyxiation)而死。

腹泻型贝类产品中毒:

这种毒素导致严重呕吐,恶心和腹泻。通常在3天内,这些症状恢复正常,并且没有死亡的案例报道。

即使海藻数量很低,由这些藻类养殖的贝类产品也会产生毒性。

健忘型贝类产品中毒:

1987年,加拿大有过这种中毒事件的严重爆发。一些人受这种毒素影响,失去记忆。据报道还有一些人死亡。

藻青菌毒素:

一些种群的淡水蓝绿藻能产生破坏肝脏并且影响神经系统的毒素。1991年底,其中的一个种群在Darling River(澳大利亚)大量繁殖,覆盖了1000多平方公里。象在贝类产品体内积累那样,被饮用被毒素影响水的人和动物会被致死。

拉美鱼肉毒:

造成拉美肉毒的鱼类局限于热带地区。这些鱼确实不总是有毒,这与其饮食有关。

这些鱼在被称为双鞭类海藻(gambierdiscus toxicus)的藻类喂养,而又被人类食用时,可能产生拉美鱼肉毒。

尽管如此,鱼的毒性也会根据地理位置,季节而变化,还与双鞭类海藻的株有关。最近的信息表明双,鞭类海藻可能不是唯一的拉美肉毒的起因。

误用拉美鱼肉毒后的初始症状在3到12小时发作,包括腹泻,腹部绞痛(abdominal cramp),恶心和呕吐。

神经综合症状在饮食后12到18小时开始,包括嘴唇和四肢(extremity)麻木(numbness),牙疼,痉挛(convulsion),肌肉瘫痪,眩晕(vertigo),头痛,和暂时性失忆。一些人也可能有心血管(cardiovscular)症状,例如非正常心跳加速。一些病人也可能在数月甚至几年内焦虑和恐慌。

1987年,澳大利亚爆发拉美鱼肉毒中毒,有63人中毒;1994年,有43人中毒。这两次都是来自Queensland的西班牙鲭(Spanish mackerel)。

在热带国家,例如菲律宾,执法部门监控“藻花”,并且如果有迹象表明可能产生拉美鱼肉毒产生,立即发布禁食鱼类的通告。

IV.化学危害

从原料的种植一直到最终产品的食用,食品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化学污染。对于消费者的食品源性化学污染可能是长期的(杀虫剂,慢性地),或者是瞬间或者剧烈地,例如食品中地过敏原物质的影响。以下段落详述食品生产中重要的化学危害。

化学危害:

食品供应链中,经常使用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

会产生对食品安全风险。

清洗用化学用品

杀虫剂

过敏原

有毒金属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基化合物

二恶英

化学危害:

增塑剂和包装材料的迁移

兽药残留(eterinary residue)

化学添加剂

海产品毒素

动物性毒素(zootoxin)

植物性毒素(phyllotoxin)

i.清洗用化学药品

所有食品制作或者生产,清洗用化学药品都是一个显著的化学危害。清洗残留物可能附着在器具上或者管路和设备中,可能直接被传播到食品上;或者在清洁临近的器具时,飞溅到食品上。

因此,HACCP小组成员要考察生产中有关清洁程序的应用。如果有可能的话,使用没有毒性的化学药品,以及通过适当的清洁程序的设计和管理,都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还要包括对员工充分的培训,以及设备清洁后的检查。

如果经过培训的操作员能够有效地运用并监控清洗消毒程序,化学污染物的风险就会最小化。

ii.杀虫剂

用来控制或者消灭害虫的所有化学药品称为杀虫剂,包括:

杀虫剂(insecticide)

鸟类和动物趋避剂(bird & animal repellent)

除草剂(herbicide)

杀真菌剂(gungicide)

木材防腐剂(wood preservative)

石料生物杀灭剂(masonry biocide)

食品贮藏保护装置(food storage protector)

灭鼠剂(rodenticide)

海运抗污垢剂(marine anti-fouling paint)

杀虫剂在全世界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农业,工业,船运和家庭。最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应用是在农业,但是也应该考虑其他来源的污染。

农业上,使用杀虫剂来保护庄稼,提高产量。收获后,又被应用于产品的保藏。然而,不是所有的杀虫剂都能够安全使用的,例如其中那些用于处理木料的杀虫剂。甚至某些对于食品应用来说是安全的,但可能会有残留物,如果浓度高也是有害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数国家对于杀虫剂的使用,以及允许残留的限值都有严格的控制。这些控制通过专家毒理学的研究而制定,并且通常在法律中规定。

从食品安全的立场上说,了解原材料的生产各个阶段使用何种杀虫剂是必要的。允许使用的杀

虫剂及其使用量,以及最大安全残留限值都要熟知。在HACCP体系里要通过构建一些控制手段来保证产品中的杀虫剂不会超过安全限值。

除了与杀虫剂直接接触的原料,在生产中任何阶段的杀虫剂交叉污染也必须要考虑。这可能是原料的交叉污染,或者发生在现场,例如灭鼠剂。这些都应该作为HACCP研究的一部分来考虑。

在运用HACCP中,使用前提条件,例如GMP和SSOP来管理这些危害是值得推荐的。

iii.过敏原

对于一些敏感人群,一些食品成分能够产生过敏反应或者食品不耐症反应。根据剂量和消费者对于某种成分的敏感性,这些反应的等级可以从温和到严重。

过敏原:

自然存在的蛋白质

微量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仅5-10ppm就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症状很快产生,数小时死亡

一些反应是致命的

干果和海产品过敏原

1-2%的人群对过敏原有反应

包含过敏原的主要食品类:

花生,树生干果(松果,榛果等)

贝类产品,海产品和鱼

大豆和大豆制品

鸡蛋和鸡蛋制品

小麦及其相关制品

乳与乳制品

源于上述食品中的产品可能含有为了的过敏原物质。其他

成分(味精(MSG),一些食品色素,亚硫酸盐)等能够产生与

上述过敏反应相类似的反应

使用过敏原物质加工食品的制造商们的选择是高效地标识标签,控制回料,彻底地清洁设备。标签必须精确地描述产品的成分。声明是某一种的食品,例如鱼干或者干果要特别要注意,因为某些人群可能对某一种鱼或者某一类型的干果过敏。生产几种不同产品的制造商或者配餐经营者必须要考虑是否有过敏原成分交叉污染到没有标签声明的产品中。这在产品间的交叉和回料的再利用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并且这些因素也要成为HACCP研究的一部分。

过敏原物质的控制措施包括:

确保正确标识/包装的使用,并且与食品配方相

符合

正确清洁设备

从原料供应商得到充分的产品成分声明

生产计划中,制作包含过敏物质产品的损耗清

控制并追踪回料

iv.有毒金属

有毒金属有很多种方式进入食品,值得高度关注。食品链中有毒金属最显著的来源主要是:

环境污染

种植粮食的土壤

设备,器具和烹调,加工和贮存容器

食品加工用水

化学药品,土地施用的肥料

特别要关注的金属是锡器(来自镀锡容器),鱼体的汞,镉,环境污染带来的铅。重要的还有砷(arsenic),铝(aluminium),铜,锌,锑(antimony),氟化物(fluoride)。这些都是经过研究对人体能够产生有害影响。

对于其他的化学危害,需要对有毒金属对于产品的特殊危害有了解,并且有可能要联系到原料,金属设备和最终成品包装,控制措施可以作为HACCP体系的一部分。

v.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基化合物(Nitrites, Nitrates and N-nitrosoCompounds)

硝酸盐在自然界中产生并存在与植物食品中。在土壤和水里,硝酸盐也常常是一些肥料的成分。

历史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一种添加剂,是食品保藏的手段。在各国的法规中,都对这种主动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最高限量进行严格控制,食品中的亚硝基氮化合物能导致一些毒性。典型例子如婴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aemoglobinaemia)和致癌(carcinogenic)效果。

食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其他的化合物作用产生亚硝基氮化合物。当食品中存在大量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亚硝基化合物也可能在人体内(vivo)形成。在罐头食品中,亚硝酸盐可以产生其他的影响,是罐内的涂漆(lacquer)脱落,从而导致锡流失到食品中。

HACCP小组必须确认添加到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符合法规或者安全量,必须充分地从全局考虑来自其他污染源和添加剂的影响。

vi.多氯化联二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is, PCBs)

二恶英是一些工业用途的有机化合物。由于这些有毒化合物在环境中稳定存在,所以它们在一定的体系内被限量应用,并在一些国家被限制生产。食品中最显著的来源是鱼类产品从生长环境中摄取。随后,二恶英通过食品链积累,并在组织脂肪内高浓度积累,分析海产品原料的HACCP小组要考虑这一问题。

vii.增塑剂和包装材料侵移(Plasticizers and Packaging Migration)

如果某种增塑剂和其他的塑料添加剂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对其进行关注是有意义的。这种迁移与塑料成分有关,也与食品类型有关。例如,富脂肪类食品比其他食品更能促使这种迁移。

这种食品成分与塑料和包装接触的因素通常被法规严格控制,在一些类别食品中还规定了最高允许迁移量限值。HACCP小组要熟知现有的食品包装和塑料容器的现状,在HACCP体系中进行控制。这实际上意味着确保使用食品级别的塑料制品,并且在包装策划阶段研究可能的迁移量。

viii.兽药残留

在动物食品加工中,激素、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可能进入到食品内。在一些国家中,荷尔蒙和生长调节剂在食品生产中被限制使用,并且抗生素和其他一些药物也被严格控制。对于潜在一些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敏感人群,抗生素的残留(carry-over)会导致严重后果。类似地,荷尔蒙和生长调节剂食用后会产生中毒反应。HACCP小组要考虑产品中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从而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监

控。这种控制包括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也包括在原材料接收段的监控。

ix.化学添加剂

添加剂的加入不仅对于食品安全,并且还能协助生产,保藏和延长货架寿命,也可能作为维生素的来源。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法律上对于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欧洲89/107EEC(1989)文件中对于添加剂根据使用目的(例如保藏剂,酸化剂(acidulant),乳化剂)进行归类,并且制定了其在各种食品中的添加指南和使用限量,也就是说,确定能够使用添加剂列表。因此,如果一种添加剂在一个或者其他国家中出现,它可能已经通过适当的毒理学测试,并且经过专家或者顾问委员会认可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ACFA, Joint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和世界卫生组织基于这种测试结论,颁布每日允许摄入量。

然而,还要注意由于粗心或者不需要使用添加剂的加入而导致食品危害的情况。例如,保藏剂的选择要考虑在酸性食品中,避免过量使用偏重亚硫酸钠(sodium metabisuphite),这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的残留会在工作场所或者消费者引起哮喘(asthmatics)。同样,如果有其他合适的替代品,在不危及到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避免使用。还有一些合成色素,例如酒石黄(tartrazine),有人提出与儿童多动症(hyperactivity)有关,但未经证实。

添加剂可能是有益的,没有危害的(benign),如果不正确使用,会是有害的。实际操作中,选择和使用要谨慎。

x.海产品毒素(seafood toxin)

一个关于海产品毒素的例子,在某种鱼类,例如鲔鱼(tuna),在腐烂时会将组氨酸(histidine)转化为组胺(histamine)。

xi.动物性毒素(zootoxins)

在淡水产品和海产品中有一些自然产生的毒素,它们不包含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

在亚洲,特别在日本,每年河豚中毒都有几百起病例,大约100人死亡。河豚包含一种河豚毒素(tetrodotoxin),在器官中的含量最高。鳗鱼(moray eel)也有一种毒素,海豚(porpoise)的肝脏也产生毒素。

xii.植物性毒素(phyllotoxins)

一些植物自然产生的物质对于人类有毒性影响。对于大多数这种植物,有害的影响往往是饮食中占有多数,或者是一次食用了大量这种植物。下表中列举了植物中含有毒素的例子。

V.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是指在食品中不正常存在,对消费者可能产生疾病或者伤害的物质。

物理危害:

物理危害是指在食品中不正常存在,对消费这可能产生疾

病或者伤害的物质。

玻璃

金属

石粒,嫩枝,树叶

首饰

塑料

与生物危害和化学危害类似,物理危害可能从生产的每个阶段进入食品。并不是食品中发现的所有异物都能够造成疾病或者伤害。虽然顾客在食品中发现头发,嫩枝,树叶,昆虫是非常不乐意的,但是事实上这些异物对他们不会产生危害。

下表列出食品中常见的有害异物及来源。这些异物产生危害,例如顾客被伤害口腔和咽喉,牙齿迸裂,被哏噎。如果异物堵塞肠道,导致呕吐或者刺激肠道,就会产生危害。胃肠道的穿孔(perforation)可以导致腹膜炎(peritonitis)。

食品安全试卷答案

食品安全学试卷三答案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 1、生物性危害是指致病菌和寄生虫两方面的危害。( × ) 2、危害是妨碍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因素,它包括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可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 ) 3、终端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可作为控制措施组合能够达到预期水平的证据。(√ ) 4、组织的食品安全方针应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 5、操作性前提方案不包括对污水排水系统的管理。(×) 6、审核员和生产工人一样,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现场。(√ ) 7、对危害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严重性及发生的可能性。(√ ) 8、食品的冷藏只能减缓食品变质及产生危害的程度。(√ ) 9、危害分析包括危害识别和评价,控制措施的识别和评价不属于危害分析。(×) 10、食品安全仅指消费阶段食品中食源性危害对消费者不会造成伤害。(×) 11、水的流向由非清洁区流向清洁区(×) 1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度可以不考虑工作服的清洁度;(×) 13、手的清洁、消毒和厕所设备的维护与卫生保持与食品的安全没有关系;(×) 14、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清洁剂、润滑油、燃料和杀虫剂,可能会造成食品的污染;(√ ) 15、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将直接影响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 16、对于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以及对虫害的防治均会影响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 17、化学品贮存和使用记录必须保存,而购置记录可以不需要保存;(×) 18、食品容器可使用竹制品、纤维(×) 19、苍蝇、蟑螂、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带一定种类病源菌,因此虫害的防治对食品加工是至关重要的。(√ ) 20、关键控制点越多越好(×) 21、清洁区、非清洁区使用的工作服可一次清洗(×) 22、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员工可穿工作服、鞋靴上卫生间(×) 23、公司要有固定的场所或区域,对工器具进行清洗消毒(√ ) 24、上岗前和每年度从事食品加工的员工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 25、灭鼠尽量使用灭鼠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食品是各种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A) A、药品 B、食品 C、物品和烟草 D、保健品 2、食品危害主要包括生物性的、化学性的和(A) A、物理性的 B、生理性的 C、生化性的 D、物质性的 3、下列属于食源性病毒的有( D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组织阿米巴 C、诺沃克病毒 D、沙门氏菌 4、(A)是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控制的,能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的一个点、步骤或过程 A、关键控制点 B、控制点 C、操作限值 D、以上都不是 5、以下不属于HACCP的七个原理之一的是( D ) A、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 B、确定关键控制点 C、建立关键限值 D、控制与措施 6、加工厂通常都远离地方以下说法正确是( D ) A、远离环境遭污染的场所及有严重食品污染性的工业活动区 B、除非有充分的防范措施,否则应远离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C、远离易受害虫侵扰的地方,不要选在不能有效消除固体或液体废弃物的地方 D、以上都正确 1 / 4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doc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10-10-09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1063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马长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作者简介】马长路(1978- ),男,黑龙江佳木斯市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摘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分析;发展对策;HACCP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涉及44个地区,病人逾万人;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引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慌;二恶英事件使数十个国家禁止从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进口鸡、猪、牛肉和蛋、奶等制品[2]。。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仅以2005年为例,苏丹红食品遭到封杀;全国严查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广东凉果被逐出京;光明“回奶”事件;深圳黑作坊生产哈根达斯;薯条致癌等等,都令国人“谈食色变”,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一、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培训讲学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新时期的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二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近几年来,象“三鹿奶粉”、苏丹红事件”、“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数见不鲜,这些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严重问题。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重大社会焦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食品质量安全性总体上有所提高 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积极改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2009年6 月1 日,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随着本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性总体上有所提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是首要问题。 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数百起,中毒人数几千人,上百人死亡,据调查除意外事故外,大部分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卫生部统计,2008 年,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431 起,中毒13095 人,死亡154 人。其中由微生物污染造成食物中毒共172 起,占总数的39.91%,中毒7595 人,死亡5 人。统计表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仍然是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2) 农药、兽药残留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性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由此而引发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不但损害了人民健康,而且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3) 种植业和养殖业源头污染及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污染、环境的恶化是影响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水源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海域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成为有害物质的富集体。“二恶英”污染的问题,是由于焚烧垃圾而造成,“二恶英”是环境检测中很重要的一级致癌物质。 我国种植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的问题,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瘦肉精”、“抗生素”、“性激素”造成我国食品生产的原材料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进而导致食品安全性问题。同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造成食品残留致病微生物,继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有些企业未能按照食品冷藏链的要求进行低温保存和运输,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最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 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合格 食品的包装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方法。各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经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新的食品包装材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疑问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 分析及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

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含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产品所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 3.1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3.2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质检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3.3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质检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a)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b)证据显示,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整体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即达到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充分抽样、分析和(或)充分的验证结果证实受影响的批次产品符合被怀疑失控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3.4当认定为不安全产品时 a)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或异常不合格产品,由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上报总经理,处置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实施;处置方案有报废、移作他用、返工、让步放行等;返工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让步放行产品应详细记录,并应单独存放和标识; b)当发现个别不合格品,由生产部确认后作出处置,处置方案有:报废、移作他用、返工,并应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详细记录;返工

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一轻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一轻系统现有与食品生产安全相关企业43户(津酒6户,食品事业部11户,生物集团12户,塑料1户,直属蜡笔小新、万事达、红堡、日升),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3户;涉及食品包装企业5户;生产食品添加剂企业4户;食品检测单位1户。现在食品安全是分段负责,多头管理,集团有关部门承担协调、督促及指导职能,生产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主要依靠行业自律。 二、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一轻集团经济运行部负责监测分析全系统经济运行态势并对运行质量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负责运行调度,协调落实煤、电、油、气等生产要素平衡,保障经济运行平稳;组织应对有关重大突发性事件,负责全系统安全生产(含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结合分管工作,对全系统食品安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督促加强食品安全监测。 及时传达部署国家及地方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加强对农产品原料的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原料使用的安全质量检测。督促企业加强开展非食品原料风险监测,及时掌握非食品原料污染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 2、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督促企业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初步建立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检测资源共享,满足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安全监管的需要,力争使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技术水平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积极支持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 3、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针对突发社会食品安全事件,及时与企业沟通,督促企业严禁使用危害食品安全的违禁原料及添加剂)。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培训演练基地、现场处置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强化企业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创造食品安全诚信文化。逐步完善企业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逐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进企业完善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完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负总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5、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督导企业严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提高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重点品种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食品安全分级负责责任体系,逐步探索完善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有效监管模式,督促企业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要求企业规范完善食品现代流通网、社会监督网和监管责任网,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6、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制订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准入程序。在对食品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分类管理,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有效性。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则,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督促进出口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督促企业制订、修订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7、建立例会制度,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现状分析: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鞋制酸奶、胶囊”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多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编号:SM-ZD-31856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l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1]。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我国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2]。 1.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3]。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三是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4]。 1.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包括《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商检法》等近20部法律、40余部行政法规、150余个部颁规章、几千个食品标准,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但因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处理结果差别较大。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例如在《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多么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食品中毒、假冒伪劣、出口受阻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危害和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声誉和经济利益。因此,探索、完善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制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

(调查报告)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的要求,自6月起*县食药监局承担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新的监管领域和新的职能,如何保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是我部门面对的一项新课题。我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把调查研究当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问路石”,集中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摸底调查、重点抽查、座谈走访、典型分析等方式方法,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对全县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餐饮服务行业具体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概述 *县辖区面积约254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47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全县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餐饮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固定店面的餐饮总数为862家,其中有许可证的为560家,无许可证的为302家,即将转让的为13家,获证率约为64.9%。在所有餐饮单位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15家,学校食堂40家,农家游199家,绝大部分为小型餐饮单位,占全县餐饮单位总数的96%。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县餐饮单位基本呈金字塔状,塔顶端的大、中型餐饮单位数量最少,中间部分为较为规范的小型餐饮单位,最底端则是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不稳定、设施设备缺乏、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五小”(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餐饮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无证经营现象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方便快捷的就餐需求越来越大,餐饮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除较规范的酒店外,绝大多数是家常风味店、特色小吃店、休闲餐厅、烧烤店、大排档、农家乐等,而这些小型餐饮单位常常抱着“省钱经营”的心态去经营,投入少、成本低、分布广、条件差,加之多数业主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事先不申请,不管卫生条件符合与否,不经许可即行开办的现象,有的企业则是被查处时才被迫办证,不查不办,更有甚者是遇到检查,听到风声不对,干脆“收兵回营”,躲过检查后再继续经营,导致我辖区内存在着一大批未办证的餐饮单位。 (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健康体检不到位。目前,我县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的居多,部分从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起码的卫生知识都一无所知,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操作;有的企业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或者为了应付办证,节省体检费用,从业人员体检几个就算了事,不符合全员体检的规定,加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体检了的走了,新来的未经体检随即上岗,特别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全部未进行健康检查,若有患有传染性疾病(如甲肝、肺结核等)的人员上岗,给消费者构成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些患病从业人员成为餐饮业的“隐形杀手”。 (三)设施设备简陋,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众多的小餐饮单位受自身经营规模、方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业主不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入,难以做到分间操作,有的甚至生熟案不分,也不能达到远离厕所、粪堆、污水沟等污染源的要

2020新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 应对措施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新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在各地频频发生。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大米、蔬菜、鸡鸭鱼、猪肉、豆奶、肉松、火腿、卤制品……凡是可以裹腹的东西几乎都被列入“有毒食品”的黑名单,消费者怀疑今后还有什么食品可以放心地吃,经营者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我们打造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过程中,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有毒食品”跨入我们的菜篮子、走上我们的餐桌,进入我们的口腹之中,实在让人痛恨不已,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所查询的资料,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数量安全现状。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的供给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大工厂的建立,批量流水线的生产。都使得食品

的产量大幅度的提升,中国早已走过了计划经济物质短缺的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食品销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但也存在问题:我国食品总体数量不足,且不均衡,粮食人均占有量一直不高;油料的人均占有量呈波动趋势,而且数量与发达国家人均相比,严重不足;肉类和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虽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悬殊,尤其是水产品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相差1倍以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均衡农业,从数量上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2.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目前,我国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趋势缓慢,质量水平很难大幅提高,主要是大工厂的批量生产,因为是公司,所以他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就是企业家缺乏道德,以盈利为目的造成的惨剧。目前仍有一部分地区食品不合格,其原因细化来说有四点:①无标生产或不按标准生产现象严重;②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场所环境卫生条件差; ③食品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人员素质不高;④食品添加剂滥用和添加不按标准执行或计量不准,造成添加剂超禁或超标现象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

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2.基本内容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描述。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其余三步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相对于微生物危害而言,这

食品安全召回管理制度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1、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避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所称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1)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2)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3)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不安全食品。 3、本规定所称召回,是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4、由厂质管科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本单位食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 5、建立质量安全档案,负责收集、分析与处理本单位有关食品

安全危害和食品召回信息并逐级上报。 6、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应当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食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 7、对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包括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等,不得隐瞒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8、生产车间应当及时通过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并提交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内容。 9、经调查和评估确认不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当配合质监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不得以食品已通过任何符合性审查为由拒绝。 10、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 11、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当在3日内,通知有关销售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 12、食品生产者提交的食品召回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一)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二)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日期:2010-10-09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1063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马长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作者简介】马长路(1978- ),男,黑龙江佳木斯市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摘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的食品安全良性发展对策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分析;发展对策;HACCP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涉及44个地区,病人逾万人;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引起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慌;二恶英事件使数十个国家禁止从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进口鸡、猪、牛肉和蛋、奶等制品[2]。。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仅以2005年为例,苏丹红食品遭到封杀;全国严查孔雀石绿;雀巢奶粉碘超标;广东凉果被逐出京;光明“回奶”事件;深圳黑作坊生产哈根达

斯;薯条致癌等等,都令国人“谈食色变”,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一、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 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污染,一直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污染,目前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真菌毒素污染。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产生的毒素致病性强,随时都有 可能污染食品,如常见的霉变花生、大豆、谷物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绿色食品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

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11.60 -2.93% 股吧研报]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