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数学教案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数学教案 4年级-14 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四年级+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简单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2.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4. 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三、例题选讲 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 例4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甲带着一只狗,每小时走20千米,狗走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它往甲方向奔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奔走,直到甲、乙两人相遇为止,这只狗一共奔走了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四年级 相遇问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四年级参考资料 第五讲:相遇问题 【知识与方法】:相遇问题是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做面对面的运动,即相向运动,相向运动会使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其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和 【例题精讲】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维点拨:速度和×时间=路程 模仿练习:两汽车同时从两个车站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8千米,经过6小时两车相遇。这两个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8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8分钟相遇。已知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多少米? 思维点拨:乙的速度=路程÷相遇时间-甲的速度 模仿练习: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830千米,两火车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3: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A车每小时行50千米,B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维点拨:相遇时,A车比B车多行40千米,A车的速度比B车的速度快10千米,即得出相遇时间为4小时。再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模仿练习:甲、乙两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已知A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4小时,A车已经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B车还相距6千米,B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货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客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甲地,从甲地出发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思维点拨:用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直观明了。 模仿练习: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少年宫去,已知学校到少年宫的距离是2400米,甲到少年宫后立即返回学校,在距离少年宫300米的地方遇到乙,此时他们已经离开学校30分钟了。问: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5:小米渣和妈妈晚饭后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两端之间。小米渣每分钟走60米,妈妈每分钟走75米,经过6分钟两人第二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 思维点拨:列线段图分析。 模仿练习: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48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94千米处第二次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巩固与提高】 A级

最新四年级行程问题之一(相遇问题)

四年级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 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三者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总路程是由两人共同行完。基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基本例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例3、东、西两村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骑车分别从东、西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两人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5千米,求乙的速度是多少? 例4、东、西两村相距5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两人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5、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开车从A地出发到B地,同时乙骑车从B地出发到A地,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6、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多行多少千米? 例7、小李和小王在环形的操场上跑步,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两人从同一起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行,小李每秒跑3米,小王每秒跑5米。 (1)多少秒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 (2)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3)多少秒以后他们第二次相遇?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4)多少秒以后他们5次相遇? (5)他们第6次相遇时一共跑了多少米? 二、课内练习 1、李明和张玫两人的家相距2公里,上午8时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李明每分钟行120米,张玫每分钟行80米,两人几点几分相遇?相遇时李明比张玫多行多少米?

四年级奥数题相遇问题习题及答案A

十五、相遇问题(A 卷) 年级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______分钟后两人相遇 2.甲、乙二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少年宫去,已知学校到少年宫的距离是2400米,甲到少年宫后立即返回学校,在距离少年宫300米处遇到乙,此时他们离开学校已30分钟.甲每分钟走_______米,乙每分钟走_______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 、B 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倍,求A 、B 两地的距离是_______千米. 4.一列火车长152米,它的速度是每小时公里.一个人与火车相向而行,全列火车从他身边开过用8秒钟.这个人的步行速度是每秒_______米. 5.如图,A 、B 是圆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 点,小王在B 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 点第一次相遇,C 离A 点80米;在D 点第二次相遇,D 点离B 点60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6.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_______点出发. 7.两列对开的火车途中相遇,甲车上的乘客从看到乙车到乙车从旁边开过去,共用6秒钟.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全长______米. 8.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______千米.(相遇指迎面相遇) 9.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小张每小时走______千米,小王每小时走______千米. 10.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______千米. 二、解答题 11.甲乙两站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停留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两车对面相遇的地点离乙站多少千米 12.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70米,甲乙两人从A 地,丙一人从B 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又遇到甲,A 、B 两地相距多少米 、B 两地相距21千米,甲从A 地出发,每小时行4千米,同时乙从B 地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行3千米.在途中相遇以后,两人又相背而行.各自到达目的的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二次相遇.两次相遇点间相距多少千米 14.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B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四年级奥数题:相遇问题习题及答案(B)

十五、相遇问题(B卷)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时速64.8千米的列车错车而过需要______秒? 2.甲、乙二人骑车同时从环形公路的某点出发,背向而行,已知甲骑一圈需48分钟,出发后30分钟两人相遇.问:乙骑一圈需______分钟. 3.甲、乙二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若甲先出发2小时,则在乙动身2.5小时后两人相遇;若乙先出发2小时,则甲动身3小时后两人相遇.甲每小时走______千米.乙每小时走_______千米. 4.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计时,到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13秒钟,求乙车全长_______米. 5.李华从学校出发,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步行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半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三人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________千米. 6.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60千米和48千米.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他们出发后6小时、7小时、8小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小时. 7.已知甲、乙两车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于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问:从乙站开出的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小时. 8.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______秒? 9.操场正中央有一旗竿,小明开始站在旗竿正东离旗竿10米远的地方.然后向正北走了10米,再左转弯向正西走了20米,再左转弯向正南走了30米,再左转弯向正东走了40米,再左转弯向正北走了20米.这时小明离旗竿______米. 10.甲乙两地相距258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已知汽车的速度是拖拉机速度的2倍.相遇时,汽车比拖拉机多行_______千米. 二、解答题 1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如果他们第四次迎面相遇点与第五次迎面相遇点之间相距150米,求A、B间相距多少米? 12.如下图,A、C两地相距2千米,CB两地相距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C 地出发,甲向B地走,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向A地走, 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如果甲速度是乙速度的1.5倍,那么在乙到达D地时,还未能与甲相遇,他们还相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相遇问题

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经过18小时两车途中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2千米,两车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156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城出发,相背而行,快车每小时行43千米,慢车每小时行37千米,经过16小时,它们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6千米的地方相遇,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是多少? 求时间: 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8千米/时,乙的速度2千米/时。几小时后他们在途中相遇? 2、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向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48千米? 3. 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要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要12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四年级相遇问题带答案

四年级相遇问题 知识目标:解答此类题应作一条线段图来全面考虑运动物体的个数、运动的方向、出发的地点以及运动的路线形式等。 下面的关系式必须牢记: (1)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2)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两人或两车速度的和;相遇时间:两人或两车同时开出到相遇所用的时间。【经典习题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经典习题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经典习题3】:王明和妹妹两人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明每分钟行110米,妹妹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明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妹妹后,立即回头向王明跑去,遇到王明再向妹妹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明和妹妹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经典习题4】: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经典习题5】:甲乙两艘舰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每小时行36千米,乙舰每小时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多少小时两舰相遇 【经典习题6】: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3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8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 『经典习题解析』 【经典习题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6+102)×5=940千米或者86×5+102×5=940千米 【经典习题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0÷2-6=4千米或者(20-6×2)÷2=4千米 【经典习题3】:王明和妹妹两人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明每分钟行110米,妹妹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明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妹妹后,立即回头向王明跑去,遇到王明再向妹妹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明和妹妹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要求狗跑的路程,必须知道狗的速度和狗跑的时间,狗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狗的时间其实就是王明和妹妹相遇的时间。 相遇时间/狗跑的时间:2000÷(110+9=)=10(分钟) 狗跑的路程:500×10=5000(米) 【经典习题4】: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其实两人真正相隔的是(54-18)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 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一、知识要点: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典型应用题,也是相向运动的问题.无论是走路、行车还是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学法引导: 相遇问题的计算关系式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总路程”指两人从出发到相遇共同的路程; “速度和”指两人在单位时间内共同走的路程; “相遇时间”指从出发到相遇所经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对于相遇问题的求解还要借助线段图来进行直观地分析和理解题意,以突破难点. 三、解题技巧: 一般的相遇问题: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A地到B地之间的某处相遇,实质上是甲、乙两人一起走了A←→B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有: (1)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程 (2)甲(乙)走的路程=甲(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3)全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四、例题精讲: 例1. 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解法一、 (48+78)× =126× =441(千米) 千米.441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答: 解法二、 48×+78× =168+273 =441(千米) 答: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441千米. 例2. A、D两地相距520千米,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骑电动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几小时以后还相距70千米没有相遇?

(520-70)÷(30+20) =450÷50 =9(时) 答:9小时以后还相距70千米没有相遇. 例3. A、D两地相距520千米,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骑电动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几小时相遇以后相距70千米? (520+70)÷(30+20) =590÷50 =(时) 答:小时相遇以后相距70千米 例4. 甲、乙两站相距84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8小时后相遇,第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6千米,问第二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法一、 (840-56×8)÷8 =(840-448)÷8 =392÷8 =49(千米) 答:第二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9千米. 解法二、 840÷8-56 =105-56 (千米)49= 答:第二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9千米. 例5. 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后,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680-60×2)÷(60+80) =(680-120)÷140 =560÷140 =4(时) 答:快车开出4小时后两车相遇. 小结:解答一般的相遇问题,我们常规的思路是,抓住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来解答.但有一些相遇问题的已知和所求比较特殊,如果仍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就难以解决问题,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面介绍几种特殊的解题方法.

四年级_相遇问题(答案)

四年级例1.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55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行驶了23千米后跟乙相遇,相遇后两 请问:①从开始到第5次相遇,两车共行多少千米?相遇时甲行多少千米? 相遇5次,共行9个全程,55×9=495(千米)。甲行:23×9=207(千米)。 ②如果两车第1次相遇用时5分钟,那么从开始到第4次相遇用多长时间。 相遇4次,共行7个全程,5×7=35(分)。 (2)A、B两地相距21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4千米,同时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行3千米,在途中相遇,相遇后继续行驶,各自到达目的地立即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两次相遇的地点相距多少千米? 21÷(4+3)=3(小时) 4×3=12(千米) 12×3=36(千米) 第二次距B:36-21=15(千米)第一次距B:21-12=9(千米) 两次相遇地点相距:15-9=6(千米) 例2. (1)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经过几小时? 30÷(6+4)=3(小时) 3×3=9(小时) (2)小芳和小兰从操场的东、西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芳每分钟走70米,小兰每分钟走65米,两人相遇后继续往前走。小芳走到西端、小兰走到东端后都立即按原路返回,到第二次相遇一共用了3分钟。操场长多少米? (70+65)×(3÷3)=135×1=135(米) (3)甲、乙两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在出发40分钟后第一次相遇,二人各自到达另一村后马上返回,已知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0×3=120分=2时小王:(6+2)÷2=4(千米/时)小张:(6+6-2)÷2=5(千米/时) 例3. (1)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按原速继续前进,当两车分别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40×3=120(千米) 120-20=100(千米) (2)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按原速继续前进,当两车分别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又在离甲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40×3+20)÷2=70(千米)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四年级数学相遇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知识目标:解答此类题应作一条线段图来全面考虑运动物体的个数、运动的方向、出发的地点以及运动的路线形式等。 下面的关系式必须牢记: (1)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2)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两人或两车速度的和;相遇时间:两人或两车同时开出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经典习题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经典习题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经典习题3】:王明和妹妹两人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明每分钟行110米,妹妹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明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妹妹后,立即回头向王明跑去,遇到王明再向妹妹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明和妹妹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经典习题4】: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经典习题5】:甲乙两艘舰由相距418千米的两个港口同时相对开出,甲舰每小时行36千米,乙舰每小时行34千米,开出1小时候,甲舰因有紧急任务返回原港,又立即起航与乙舰继续相对开出,经过多少小时两舰相遇? 【经典习题6】: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32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8千米,如

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可在距中点35千米的地方相遇,甲乙两地相距是多少千米?? 『经典习题解析』 【经典习题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86+102)×5=940千米或者86×5+102×5=940千米 【经典习题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0÷2-6=4千米或者(20-6×2)÷2=4千米 【经典习题3】:王明和妹妹两人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明每分钟行110米,妹妹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明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妹妹后,立即回头向王明跑去,遇到王明再向妹妹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明和妹妹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要求狗跑的路程,必须知道狗的速度和狗跑的时间,狗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狗的时间其实就是王明和妹妹相遇的时间。 相遇时间/狗跑的时间:2000÷(110+9=)=10(分钟) 狗跑的路程:500×10=5000(米) 【经典习题4】: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由相隔18千米的两地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其实两人真正相隔的是(54-18)千米

四年级奥数-相遇问题(1---3)

相遇问题(一) 例1:A、B两地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耽误了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求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8千米,相遇时乙车行了多少路程? 例3:A、B两地相距52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2小时后,乙车从B地相对开出,乙车开出后5小时后与甲车相遇,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少行8千米。问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例4: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5千米处要向起跑点返回,领先的运动员每分跑32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跑305米。起跑后多少分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练一练 1.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客车10小时行完全程,货车15小时行完全程,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甲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先行,12分钟后乙才出发,乙行了20分钟后与甲相距3220米,乙每分钟行多少米?3.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千米,另一 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同时出发,两人相向而行,已知摩托车车速是自行车的3倍,问多少小时后两人相遇?

4.两地相距320千米,甲车从一地开出1小时后,乙车从另一地相对开出,又经过4小时与甲车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问一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二人从相距116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他们二人在乙出后的4小时相遇,又已知甲比乙每小时慢2千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6.A、B两地相距496千米,甲车从A地出发开往B地,每小时行32千米,甲车开出半小时后,乙车从B地出发开往A地,它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问乙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相距75千米处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人相遇,已知甲骑车比一骑车每小时快5千米。相遇时乙车共行了多少千米?8.两地相距320千米,甲车从一地开出1小时后,乙车从另一地相对开出,又经过4小时与甲车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问一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甲乙两人沿一条林荫道的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50米,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接着又继续前进,分别到达林荫道两端后立即返回,再过多少分钟甲乙会第二次相遇? 10.A、B两地相距12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行65米,乙每分行55米,相遇后继续向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途中第二次相遇。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经过多少时间?相遇时离开A地有多远?

四年级奥数题相遇问题习题及答案A

十五、相遇问题(A卷)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钟.他们同时出发,______分钟后两人相遇? 2.甲、乙二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少年宫去,已知学校到少年宫的距离是2400米,甲到少年宫后立即返回学校,在距离少年宫300米处遇到乙,此时他们离开学校已30分钟.甲每分钟走_______米,乙每分钟走_______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是_______千米. 4.一列火车长152米,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3.36公里.一个人与火车相向而行,全列火车从他身边开过用8秒钟.这个人的步行速度是每秒_______米. 5.如图,A、B是圆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 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0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6.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_______点出发.

7.两列对开的火车途中相遇,甲车上的乘客从看到乙车到乙车从旁边开过去,共用6秒钟.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全长______米. 8.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______千米.(相遇指迎面相遇) 9.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小张每小时走______千米,小王每小时走______千米. 10.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______千米. 二、解答题 11.甲乙两站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站出发驶向乙站,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达乙站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站,两车对面相遇的地点离乙站多少千米? 12.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一人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又遇到甲,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3.A、B两地相距21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4千米,同时乙从B地出发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