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

“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
“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 附录一: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示意图 图1 2000年批准建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红线所示的长江干流江段),以及后来建设的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图中黄色梭形符号所示)侵占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图2 2005年调整后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在长江干流上保护区范围下移至重庆至向家坝坝下江段,另增加了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此江段目前也拟建设梯级电站)、赤水河干流江段。

图3 新提出的调整方案造成的保护区干长江干流江段实际损失的范围(用橙色线条表示),以及拟建的小南海、朱杨溪、石硼三个电站大坝(图中用黑色粗线表示)与保护区的位置关系

白鲟 2003年在四川宜宾长江江段发现并被救治的白鲟 【白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象鱼、象鼻鱼、琴鱼、朝剑鱼、箭鱼、柱鲟鳇、琵琶鱼,古名鲔,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也是长江特有种。一

般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千克,最大者体长可达7.5米,体重1000千克。 拉丁文种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英文名:Chinese paddlefish。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是目前最为濒危的鲟鱼种。 白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该科鱼类在鱼类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达氏鲟 四川宜宾长江江段救治的达氏鲟 【达氏鲟】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长江鲟、沙腊子。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为长江的特有物种,珍稀物种。体长一般0.8至1.0米,体重一般5至10千克。 拉丁文种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英文名:Dabry’s sturgeon。 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种(CR),1998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的保护物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_张敏

DOI:10.13721/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ki.dsyy.20141009.002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09 08:35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kcms/doi/10.13721/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ki.dsyy.20141009.002.html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张敏1,2,3,孙志禹1,陈永柏1,李翀1 (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 究所) 摘要:基于2006~2013年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对区域内长 江干流和赤水河的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总氮含量较高,长江 干流总氮含量在0.5~1.5 mg/L的范围内波动,而赤水河的总氮总体超过2.5 mg/L。空间上,长江干流水温、 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含量高于赤水河,而总氮和硝态氮含量低于赤水河。在长江干流,溶解氧自上游至下 游逐渐降低,总氮和硝态氮则自上而下平缓升高。赤水河水温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而溶解氧、总氮和硝态 氮均显示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上,总氮和硝态氮逐年上升,氨氮在长江干流逐年下降。基于 各水质因子对样点的聚类分析表明,长江干流与赤水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河流内部空间距离越近,各样 点的水环境相似程度越高,甚至分处向家坝水电站上下游的两个断面被发现亦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 研究期间较低的监测频率下,这两个断面并未因大坝的阻隔显示出上述水环境因子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长江;保护区;水质;时空分布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factor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ZHANG Min1,2,3, SUN Zhi-yu1, YANG Hong-bin1, CHEN Yong-bo1, LI Chong1 (1.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38; 2.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3. Changjiang W 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51, 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from 2006 to 2013. THigh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 was found in the water of the conservation area. TN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ranged from 0.5 to 1.5 mg/L. Average TN content in Chishui River exceeded 2.5 mg/L. Spatially, water temperature (WT), dissolved oxygen (DO), ammonia nitrogen (NH4-N), total phosphorus (TP) in the mainstream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hishui River, while TN and nitrite nitrogen (NO3-N) was lower.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DO decreased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and TN and NO3-N increased slowly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In Chishui River, WT increased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while DO, TN and NO3-N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 Temporally, TN and NO3-N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while NH4-N decreased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Other factors did not show regular change. 收稿日期:2014-07-31;修订日期:2014-09-22 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4208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保护区补偿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张敏(1986-),女,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淡水生态学。Email: zhang_min5@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 通讯作者:孙志禹。Email: sun_zhiyu@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长江流域的鱼类图谱 前言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干流流经九省,汇集无数大小支流,浩浩荡荡地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宜昌以上的上游江段比降陡削,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出三峡后的长江中游比降和缓,河道弯曲回转,串通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支流纵横;到了下游,江面宽阔,水流更为平缓,在河口江海相会,形成喇叭口形的三角洲江段。上、中、下游水文地貌千姿百态,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鱼类区系组成复杂,水产资源极为丰富。现已记载的长江鱼类近三百种,约占我国淡水鱼的三分之一。为反映我国淡水鱼类的区系特点和淡水鱼类绚丽多采的面貌,我们选用长江鱼类为《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第一集的内容,其他水系和地区的鱼类拟将陆续再分集出版。 本集选自长江流域的鱼类169种,分隶于28科,其中包括长江流域所有的重要经济鱼类,以及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中的不同鱼类区系的代表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图片均系在实地采集活体,模拟相应的生态环境拍摄而成,真实地反映了鱼的原有色彩和它们的自然习性。每种鱼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描述其主要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全书反映了长江流域的鱼类的概貌,将为开发利用长江鱼类资源提供一些科学资料。 在照片拍摄过程中,曾得到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合川水产学校、乐山市农水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和新安江渔林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文稿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副教授审阅,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我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的编写出版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zt/yt/INDEX.HTM 一、鲟科 1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8, 5(2), 85-9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journal/ojf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637929.html,/10.12677/ojfr.2018.52011 Status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ao He1, Yaodong Wei2, Qun Lu1, Ying Liao2, Jianhu Liu1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2Administration of Fishery and Fishing Harbor Supervision, Chongqing Received: Jun. 12th, 2018; accepted: Jun. 22nd,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 Abstract In 2014 and 2015, we took a survey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here were 120 species of fish affiliated to 5 orders, and the Cypriniform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00 species. The fish faunas of the reserv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River Plain fish, with the lack of Central Asian Plateau fish. The main catch was 25 species, mainly including Coreius heterokon, Pelteobaggrus vachelli, Coreius guichenoti, Rhinogobio ventralis, Botia superciliaris. There were 5 reproducing types of fish in the Reserve, and the species, spawned the adhesive eggs, were the most popular. There were 24 spawning grounds (adhesive and floating egg) and 3 feeding grounds (Degan, Shengzhong, Baisha) in Reserve.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fishery resources have decreased mainly because of over-catch and reproduction grounds destroyed. Keywords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Fishery Resources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何滔1,魏耀东2,卢群1,廖莹2,刘建虎1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2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6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

长江渔业资源

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及其保护 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430072)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m)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比黄河长800余km,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面积180×104km2,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108m3,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上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长江自西向东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变化很大,气候差异显著,支流及附属水体众多,形成了多样的生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 长江鱼类物种多样性具有种类丰富、资源波动大、特有性高、经济物种多和分布区域差异大等特点,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长江水系现有鱼类400余种(亚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种左右,淡水鱼类之多居全国各水系之首。例如,珠江水系纯淡水性鱼类239种,黄河水系仅150种。长江水系有11种河海洄游性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鲥鱼(Macrura reevesi)等9种为溯河洄游性鱼类,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与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则为降河洄游性。此外,长江水系中还生活着40余种咸淡水鱼类,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性较强,主要生活在沿海及河口区域。 长江鱼类分别隶属16目39科161属,以骨鳔类(Ostariophysans)为主,计310种(亚种),占77.3%;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269种,鲇形目(Siluriformes)鱼类41种。鲤形目的4个科在长江中都有代表性种类,亚口鱼科(Catostomidae)有1种、鳅科(Cobitidae)56种、鲤科(Cyprinidae)196种,平鳍鳅科(Homalopteridae)16种。鲤科鱼类涵盖鲤科所有12个亚科,占全流域鱼类总数的48.9%,鲤科鱼类种类多是长江及东亚淡水鱼类区系的特点之一,长江流域是东亚鲤科鱼类起源和演化的中心。在长江流域的不同江段内,鱼类区系的组成是不同的。根据其生境特点和鱼类种类组成,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区:青藏川西高原鱼区,金沙江川江水系鱼区,中下游水系鱼区及河口鱼区。长江鱼类的分布规律,由上到下,种类由少到多,分类结构由简单愈趋复杂。大体上青藏川西鱼类为高寒冷水性鱼类,川江区多山地流水性种类,中下游常见平原静水性种类,河口区则多为咸淡水鱼类。长江鱼类丰富的物种和区系复杂是自然环境的多样化和物种进化分异的结果。 长江鱼类区系的另一特点是特有鱼类数量多。据统计,长江有147种特有鱼类,占长江鱼类种类数的42%。其中局限分布于上游的特有鱼类117种,分布于中下游的21种,9种是全江都有分布的。长江水系有6个特有属,它们分别是:鲤科 亚科(Danioninae)

高中材料作文: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河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地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例文 以己为本,杂花生树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重要的是“内自省”,只有先自省于心,然后再以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作为良药,才能使自己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有人看到他人的失败,心中便会发怵,小心谨慎地全盘吸取他人的教训,并一味地绕其道而行之,最终只落得刀鱼和河豚一般可悲的结局。人人都渴望成功,所以便有人唯成功人士之言是从,一切向其看齐,一言一行皆如其人,最终也只落得个邯郸学步,遭人耻笑的下场。 所以说,无论是避前车之覆,还是寻成功之道,都应以己为本,他人的经验教训只能作为参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条件,所以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如同搏斗,短小精悍之人善于躲闪腾挪和见缝插针,虎背熊腰之人若也效仿这一套,就只会四处碰壁。但他如果能发挥自身攻击力强的特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烈进攻,也许只消几个回合,就能将对方击败。 而要真正做到以己为本,还需把握问题的实质。刀鱼若深思鲥鱼为何会卡在网中,它就会发现其因是鲥鱼身子大,又爱惜鱼鳞,而自己的特点是身子细长,此时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便可全身而退。光看到“进退”之举动,只能算是见其表象;洞悉“身大宜退,身窄可进”之事理,进而明了“鲥鱼之所不能为恰恰是刀鱼之所能为”,方为把握其实质。以己为本不仅是为了追寻成功或避免失败,而且也是一种对真我的追求,能让我们活出自信,活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在当今建筑产业化的中国,王澍并没有盲从他人的经验,而是认准自己所爱,选择传统建筑,尽管这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从而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以己为本的前提是理性思考,面对他人的成败,我们应冷静分析其原因,深入透视其实质,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吸收和借鉴其经验教训。只要牢

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栖息地告急

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栖息地告急! (2011-02-24 13:52:50) 转载 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栖息地告急! 2011年新年伊始,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就打响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家园保卫战”,为留住上百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家园而努力。其起因是国家环保部公示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申请已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此项公示信息在环境保护组织中引起轩然大波,环保组织认为,评审委员会的这一决定与前期大量的相关研究的结论直接矛盾,同时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相关法规相抵触,一旦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将对公众的环境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再加上国家环保部所谓的公示流于形式,只公示了最终结果,对于调整的前因和博弈过程却讳莫如深,更是引发了如潮的猜测和质疑。 那么,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究竟为什么要调整呢?环境保护组织又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反对其调整呢? 保护区的前世今生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4个省、市域的宜宾县、重庆市巴南区、习水县等25个县市区,是我国唯一一个跨越多个省级行政区并专门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部分干流以及赤水河、岷江等一些长江支流江段,河流总长度为 l162.7 km,其中长江干流江段长355.0 km,保护区面积为33 174.2公顷。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岩原鲤等70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生境,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和达氏鲟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胭脂鱼、大鲵和水獭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的有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有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1998)的有9种,列入相关省市保护鱼类名录的有15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宜宾市珍稀鱼类保护区和泸州市珍稀鱼类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于2000年合并,并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名为“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的建立是为了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 但是,2005年,为了给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即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让路,该保护区的边界被迫做出调整。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的坝址都位于当时的“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最终,在保护与开

金沙江鱼类现状、保护

金沙江珍稀鱼类生存现状及保护 宜宾县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九班任怡桦 指导教师黄梅刘光超 一、金沙江珍稀鱼类资源及现状 金沙江下游属江河鱼类和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金沙江中游、长江上游鱼类、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鱼类交错分布区,鱼类种类丰富,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如圆口铜鱼、嵩明白鱼、短臀白鱼等,保护区分布鱼类186种,特有鱼类66种,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大鲵等。 白鲟 白鲟(学名:Psephuyrus gladius),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层,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白鲟是否象中华鲟那样需要出海肥育生长,目前尚不清楚;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还不能肯定它是一种进行江海洄游的鱼类。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呈梭形。头呈楔形,

背面粗糙。吻较短,前端尖细。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吻腹面具须2对。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鼻孔、鳃孔均大。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左右鳃孔分离。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尾歪形。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体背及 面青灰色。腹面灰白色。鳍青灰色,边缘白色 胭脂鱼 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1。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如图。同青蛙、蟾蜍等同属两栖动物。大鲵因为叫声奇特,如婴儿般啼哭,故名娃娃鱼。发声是动物社群行为中重要的信息通讯方式。对大鲵的水下发声进行观察,发现大鲵的鸣叫在繁殖季节明显,主要集中在晚上发出“吱吱吱”的声音。此外,通过人工的养殖观察,大鲵在人为搬动、注射药物、发生疾病、水温过高以及大鲵不适应的环境胁迫情况下,大鲵都有鸣叫行为,

简介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原"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过调整,2005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保护区跨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范围在东经104°9′至106°30′,北纬27°29′至29°4′之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江段:1162.61公里 面积:33174.213公顷 建立时间:2000年4月 目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划发展等保护鱼类 鱼类:189种,国家一级鱼类2 目录 1简介 2保护价值 3保护区范围 4保护工作 5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而建立。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江段总长度为1162.61公里,总面积为33174.213公顷,涉及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省一市。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坝坝轴线下1.8km至重庆马桑溪长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其中,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 保护价值 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利用渔业资源,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和水利部制定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2000年4月国务院〔2000〕30号文件批准建立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国务院国办函[2005]29号文件对保护区范围作了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上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年际变化.

长江上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年际变化 1朱迪2*常剑波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生所 2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通讯作者 摘要根据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区系而建立的一个包括5个不同类别的12个参数的适应性的生物完整性指数(IBI)。1997-2002年,每年在上游四个监测站点(宜昌-YC,合江-HJ,木洞-MD,宜宾-YB)开展商业性渔获物调查。包括未来的三峡库区,覆盖约1000KM的江段的四个监测站被选作代表受三峡大坝影响的长江上游地区。另外,历史数据通过跟近期的现场调查数据的对比,来反映流域的一些变化。对这四个江段每年的生物完整性进行计算,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此表明时空变化的情况。我们观察到自1997年以来,在四个江段的生物完整性指数值逐渐减小。因为所有的数据是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前收集的,该阶段影响长江上游关键因子显然应该是人类活动,特别是过度捕捞,而不是大坝建设的原因。 关键词鱼类群聚,生物完整性指数(IBI),三峡大坝(TGD),长江上游 简介 Karr(1981)最初提出的,Karr等(1986)创建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最初是被应用在美国(Karr 1999a; Karr 1986; Karr 1999b),现在已经日益被应用到别的地区,e.g. 欧洲((Simon 1999))。很多不同的生物类群被用作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是生物监测的经典种类(Matthews et al. 1982; R.F. Van Dolah 1999; Van Dolah 1999)。鱼类群聚被认为是评价河流生物完整性理想的物种,因为它们的高度的公众认识度,食物链的位置和对水质的高度敏感性(Karr 1981; Karr 1986)。 人类影响,例如,水化学或则自然栖息地的改变,通过破坏其结构和功能而改变鱼类群聚。鱼类群聚的改变可以被监测到,通过改变群落的各个成分,功能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相对丰度(Wootton,1990)。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最初被应用于中西部的溪流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