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器盘工艺夹具设计说明书

转速器盘工艺夹具设计说明书
转速器盘工艺夹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1)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1)

1.2零件的作用 (1)

1.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2)

第2章工艺过程设计 (3)

2.1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

2.2工艺路线的制订 (3)

2.3选择毛坯 (5)

2.4定位基准的选择 (5)

2.5工艺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 (6)

2.6机床的选择 (6)

2.7选择夹具 (6)

2.8选择刀具 (7)

2.9选择量具 (7)

2.10加工量计算表 (7)

2.11工序加工尺寸尺寸公差使用量具 (8)

2.12确定工序尺寸 (8)

第3章机械加工计算 (8)

3.1粗铣上下端面和上表面 (9)

3.2钻Φ10和Φ2-6孔 (9)

3.3铰Φ10和Φ2-6孔 (10)

3.4精铣上表面 (11)

3.5粗铣前端面和后端面 (11)

3.6精铣前端面 (11)

3.7钻Φ2-9孔: (12)

第4章夹具设计 (12)

4.1铣床夹具的主要类型及结构形式 (13)

4.2铣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13)

4.3确定设计方案 (14)

4.4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5)

设计心得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6)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机械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课程,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我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机器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第1章零件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所给任务的零件(图1.1)是某机器上的一个转速器盘的零件。假定该机器年产量为6000台,且每台机器中仅有一件,由零件的特征可知,它属于机体类小零件,因此,可以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1.3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该零件图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都符合要求。但是,零件的加工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平面度,某些地方需要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各装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否则会影响机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由于零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时需要较复杂的夹具才能准确的定位,并保持适当的夹紧力,可以用花盘进行定位加紧,并用垫块进行辅助定位。

同时基准面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加工I ,II ,III孔的端面时,先用铣刀铣出下表面,在以下表面为基准,铣出上面的各表面(I,II,III孔的加工也是以下端面为定为基准的);在加工前后端面时,由于工件前后尺寸较大,可在铰床上铣端平面,铣出后表面。之后,以后表面为基准,铣出两个Φ9孔,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安装的次数,以减少安装时带来的安装误差。

第2章工艺过程设计

2.1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设计任务给的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有:端面,内孔,园角等,其加工方法如下:(1)下表面(大面积表面):虽然不是重要的表面,没有粗糙度要求,但是定位基准面,用铣车进行端铣平面,粗铣即可。

(2)上边缘面:不是重要表面,粗铣即可。

(3)I,II,III孔处的上端面:是重要表面,表面粗糙度R6.3,可以进行粗铣后,再进行半精铣或精铣。

(4)I孔处的下端面:无表面粗糙度要求,只需进行粗铣即可。

(5)前端面:是重要表面,也是定为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6.3,进行粗铣再半精铣或精铣。

(6)2个Φ9孔的后端面:表面粗糙度R12.5,只需进行粗铣。

(7)2个Φ9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12.5,以下端面为基准,粗铰出2个Φ9孔;;

普通铰床即可。

(8)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6.3,可用铰床进行铰孔,粗铰或扩孔均可。

(9)II,II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3.2,是要求较高的孔,可进行粗铰→半精铰,或者扩孔→精扩,既可满足要求。

(10)园角:有R3,R5,R6.5,R15几种园角,可用立铣刀周铣出园角。

2.2工艺路线的制订

工艺路线一:

工序1:钳工划线;以上边缘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铣,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

工序3:铣,在以下表面为基准,粗铣出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面;倒角。

工序4:铣,以上端面为定位基准,粗铣出零件下端面

工序5:精铣,以下端面为基准,对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6:钻孔,以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量;

工序7 :铰,在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孔I;粗铰2个Φ6孔;倒角。

工序8:铣,以I为基准,对上表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9:铣,以I,和下表面为基准,铣出前端面

工序10:精铣Φ9孔前端面

工序11:铣,以前端面为基准,铣出后端面。

工序12:钻,以I,和下表面为基准,钻出2个Φ9孔。

工序13:钳工去毛刺。

工序14:终检。

工序15:涂油入库。

工艺路线二:

工序1:钳工划线;以上表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在以下表面为精基准,粗铣出2个Φ9孔的上端面,以及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

面;倒角。

工序3:以下表面为基准,对这3个孔的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4:以Φ10孔的上表面为基准,精铣Φ10孔I的下端面。

工序5:以下表面为基准,在铰床上粗铣或半精铣出后端面,再以后端面为基准,加工出2个Φ9的孔的前端面。

工序6:钻孔,以后表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余量;再以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2个Φ9孔,留出1mm的加工余量、工

序7:在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孔I;粗铰2个Φ9孔;倒角。

工序8:精铰Φ6孔II,III,使粗糙度达到R3.2的要求

工序9:钳工去毛刺。

工序10:终检。

工艺路线三:

工序1:钳工划线;上表面为粗基准,划下表面的加工线。

工序2:铣,以上端面为定位粗基准,粗铣出零件下表面;

工序3:在以下表面为精基准,粗铣出2个Φ9孔的前端面,以及I,II,III,孔的上端面和其他次要表面;倒角。

工序4:以Φ10孔的上端面为基准,铣Φ10孔I的下端面

工序5:铰,以下表面为基准,在铰床上粗铣或半精铣出Φ9后端面。

工序6:铣,以Φ9后端面为基准,铣出2个Φ9的孔的前端面。

工序7:以Φ10孔下端面为基准,预钻出I,II,III孔,留出1mm左右的加工余量工序8:以Φ9后端面为基准,预钻出2个Φ9孔,留出1mm的加工余量

工序9:精铣,以下表面为基准基准,对这3个孔的上端面进行精铣,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6.3的要求。

工序10:铰,铰床上进行铰孔,粗铰Φ10孔I;粗铰2个Φ9孔;倒角。

工序11:精铰Φ6孔II,III,使粗糙度达到R3.2的要求

工序12:钳工去毛刺。

工序13:终检。

工序14:涂油入库。

2.3选择毛坯

2.8选择刀具

(1)在工序2,3,4,7铣平面时,铣刀可以选择直齿或错齿的端铣刀和周铣刀,

工序中有粗铣和精铣,在粗铣后,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供精铣工序加工。(2)钻孔有Φ10, Φ6,Φ9三种孔,需要留一定的加工余量,可用Φ5, Φ8麻花钻直

接钻出来。

(3)铰孔需要铰三种孔Φ10, Φ6和Φ9,有粗铰和精铰,粗加工可用YT15,精加工可

用YT30。

2.9 选择量具

本零件是单件大批量生产,故采用的是通用量具。选择量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选择;二是按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来选择。在这里选的是第一种方法。

2.9.1选择平面的量具:

由零件图上看,各平面的相互位置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其最小不确定度为0.2mm,选用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就行了,因为其不确度为

0.02mm,显然满足要求。

2.9.2选择内孔的量具:

此零件对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其中例如I孔的下偏差要求在0.013之内,故可选用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内径百分尺,其不确定度为0.008,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2.10加工量计算表

2.11工序加工尺寸尺寸公差使用量具

(1) 28 0.5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

(2)12 0.2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

(3)14 ---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

(4)Φ10 0.013 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内径百分尺Φ6 0.030 Φ9 ---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注:本零件要求测量的尺寸并不是很复杂,故只要这两种量具就足够了。

2.12确定工序尺寸

工序2,3,4主要是加工端面,如图L1,L11,L12,L13,L14,L15,L16是各个端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其中工序3,4的L15,L16,是精加工的尺寸链,即加工I,II,III 孔的上端面的尺寸。

L1是零件下表面到最上面的端面的距离,L11是下表面到Φ9孔中心的距离,L12是Φ9孔中心到上端面的距离,L13是Φ9孔中心到Φ10孔下表面的距离,L14是Φ10孔两个端面的距离,L15是Φ10孔上端面到Φ6孔的上端面的距离,L16是下表面到Φ10孔的上端面的距离。

工序6,7,8主要是加工孔的尺寸链。 L21是Φ9孔两个端面的距离,L22是后端面板的厚度,L23是后端面到孔I的距离。

L31是两个Φ9孔之间的距离,L32是左边的Φ9到Φ10孔的水平距离,L33是Φ10孔到两个Φ6孔的水平距离,L34是Φ10孔到零件下表面的斜面底端的距离。

第3章机械加工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二 〇 一 六 年 七 月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生: 韩孝彬 学 号: 2134022503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赵德金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设计条件: (3) 设计要求: (3) 摘要 (4) 设计说明 (5) 一、零件的分析 (8) 1、零件的特点分析 (8) 2、零件的作用 (8)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9) 三、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11) 1、选着毛坯 (11)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1) 3、绘制零件的毛坯简图 (12) 四、拟定箱体的工艺路线 (1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2、零件表面方法的确定 (13) 3、加工阶段的安排 (15)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5) 5、工顺序的安排 (16) 6、确定工艺路线 (16)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1、工序3与工序4----加工底脚面与凸端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 (18) 2、工序5---粗铣和半精铣上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3、工序6,7的---粗铣和半精铣前后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9) 4、工序8、9、10、11----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圆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 差的确定 (19) 5、工序12、13、15、16----钻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20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精算 (21) 1、切削用量的确定 (21) 2、时间定额的预算 (23) 七、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26) 1、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26) 2、其它元件的选择 (26) 3、镗床夹具总图的绘制 (31) 八、总结与体会 (32) 九、致谢 (33) 十、参考文献 (34) 附录:夹具的三维实体图 (36)

钻夹具设计说明书

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程:钻床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2、定位方案的确定与定位元件的选择 定位基准为下表面和左端面,考虑到工件加工尺寸较大,结合工艺性,工件以平面为定位基准,常用定位元件采用支撑板和2个支撑钉 3、夹具结构设计 3.1 定位装置(含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

采用一面两孔定位时,支撑钉位如下。两定位孔中心距为150 ±0.06mm 1)确定圆柱销直径 圆柱销直径公差取g6,即 mm。 (2)确定圆柱销与削边销之间的中心距 根据公式(5-3),取 mm ,所以圆柱销与削边销之间的中心距为150±0.02mm。 3.2 夹紧装置(含夹紧机构设计与夹紧力计算) 根据设计思想,则此钻床夹具采用固定式钻床夹具,草图如下所示:

夹紧力计算 09.81Zf Yf F F F C d f K = 查表可得F C =42.7、 xf=1.0、 yf=0.7、.Z F K =. 0.9 因此Fz=.595N 09.81ZM YM M M M C d f K = 查表可得M C =0.021、 xM=2.0、 yM=0.8、.M K =.0.87 因此 扭矩 M=1.6Nm 由夹紧力机构产生的实际夹紧力应满足下式 P=K ×'F 其中:其余系数K=K1×K2×K3×K4 K1——基本安全系数 1.3 K2——加工性质系数1.1 K3——刀具钝化系数1.15 K4——断续刀削系数1.2

所以K=1.3×1.1×1.15×1.2.=1.98 考虑实际夹紧力较小,以及所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决定选用螺旋夹紧机构,而且不需要进行强度校核 3.3辅助装置(如钻模板、钻套等) 钻模板 1)钻模板类型的选择 引导刀具在工件上钻孔用的机床夹具。钻模的结构特点是除有工件的定位,夹紧装置外还有根据被加工的孔的位置的分布而设置的钻套和钻模板,确定刀具的位置,并防止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倾斜,从而保证被加工的位置精度。由于加工的两个孔均匀分布在180度的轴线两侧,则选择固定式钻模。 2)钻模板的主要尺寸的确定 钻模板的厚度,夹具板的外尺寸确定,可根据加工工序的要求及尺寸确定。 厚度为25,长为262.5mm,宽为50mm

转轴器夹具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转轴器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钻Φ6.5H7孔工艺装备设计 班级:汽车08-1班 姓名:马爽 指导教师:冷岳峰 完成日期:2011.06.25

一、设计题目(学生空出,由指导教师填写)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 (2) 生产类型:大批生产 三、上交材料 (1)绘制零件图1张 (2) 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 (4) 夹具装配图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 (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 (4) 编写说明书3天 (5) 准备及答辩2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而机械工业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无论是核工业还是农具,机械制造业是国家获取其他几乎一切行业设施和工具的来源。可以现今的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已经全面转入科学技术的竞争,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机械制造的历史。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情况,国际上众说纷纭,虽然在很多高技术项目上颇有建树,但在这次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中众多缺陷。包括规模较小,工艺粗糙,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等等。充分说明在向高技术领域进军的同时,低端产业也应该加强建设。 本次设计的是转轴器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通过对普通车床转盘零件图及其性能要求的分析研究,合理的设计出了一套工艺规程和钻Φ6.5的夹具。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任务,在选定加工所用设备后,根据机床的联系尺寸,设计出合理的夹具。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附件3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1002010125 系部:机械制造系 专业年级: 2010级机械设计与制造1班 指导教师: 填写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根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全面系统地融会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见解,培养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本课题结合自身将来所要 设计、毛坯的选择、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路线、零件加工路线的选择、设备、 设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机械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 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机械化取代手工生产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趋势,社会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而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是由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中,以目前形势,是要从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向整体设计自主知识产权过渡。这应该是较齐全、具有较大规模的制造体系。基础工业部门80%以上的生产能力是由国内设备提供的;农业装备几乎全部由国内提供;部分重要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外国发达国家比较先进。投资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小、无核心技术是急需改变的局面。因此,提高连杆锻造成型精度及强度,节约设备投入,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大自主创新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夹具设计说明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锥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者:李志荣 指导教师:敖晓春 2006年9月28日 .

目录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作用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工艺规程设计 (5)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基准面的选择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夹具设计 (12) 问题提出 (12) 夹具设计 (12) 参考文献 (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机械自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制定CA6140车床拨叉的加工工艺,设计钻φ5孔及2-M8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时间:2006.9.11~2006.9.29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绘制夹具零件图; 7、说明书 班级:机械03-1 班 学生:李志荣 指导教师:敖晓春 系主任: 2006年09月29日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厢体内部:主要作用是传递纽距,帮助改变机床工作台的运动方向。零件在主视方向均有8mm 的筋板 支撑,零件中部有0220025。+φ的花键孔,上平面分别有M8的螺纹孔和5mm 的锥孔.,所有技术要求都是为了机床总体装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本零件可从零件图中可知,它有三组加工面,而有位置要求,还有两组孔,也有位置和精度要求。 1、零件左端面,它是毛坯铸造出来之后等待加工的第一个面,此面将作为初基准,表面粗糙度为 3.2。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即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技术要求。 2、零件顶面,它是以底面为粗基准而加工的,它将作为精基准以完成以

轴承盖钻孔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工具(含刀具、夹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起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在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上用于装夹工件的工艺设备成为机床夹具,如车床上使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卡盘,铣床上使用的平口虎钳等。现代生产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因此,无论是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工艺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 一、夹具的功能 1.保证加工质量使用机床夹具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保证被加工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以及被加工表面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使用机床夹具后,这种精度主要靠夹具和机床来保证,不再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夹具后可减少划线、找正的辅助时间,且易实现多件、多工位加工。在现代机床加工中,广泛采用气动、液动等机动加紧装置,可是辅助时间进一步减少。 3.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在机床上使用夹具可使加工变得方便,并可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例如,在机床或钻床上使用镗模,可以代替镗床镗孔。又如,使用靠模夹具,可在车床或铣床上进行仿形加工。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转速器盘加工工艺规程制及夹具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引言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意义 (2) 1.3机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2. 零件分析 (3) 2.1 零件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3) 2.2 零件的作用 (3) 2.3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3) 2.4 零件主要技术条件分析及技术关键问题 (4) 3.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4) 3.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4) 3.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 3.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4) 3.3.1铸造方法的选择 (4) 3.3.2分型面的选择 (4) 3.3.3不铸孔的确定 (4) 3.3.4铸造圆角的确定 (5) 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 4.1 基面的选择 (5) 4.1.1粗基准的选择 (5) 4.1.2精基准的选择 (5) 4.2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5)

4.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6) 4.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7) 5夹具设计 (26) 5.1工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26) 5.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27) 5.3 绘制夹具总体图 (31) 结束语 (32)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转速器盘加工工艺规程制及夹具设计 摘要:工艺规程是工装设计、制造和确定零件加工方法与加工路线的主要依据,它组织 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及改善劳动条件等具有 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是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机 械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夹具设计是机械工艺准备和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对2105柴油机转速器盘的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订出了 mm的孔设计了一套专 零件的铸造工艺方案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为加工零件上直径10 用钻床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定位;夹具设计

典型钻床夹具的设计

典型钻床夹具的设计 摘要:主要技术指标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工艺性好和使用性好。我们在设计专用夹具时为了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考虑了合理的定位方案、 合适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了必要的精度分析。由于是中批量生产,采用了回转式钻床夹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艺性方面使这种夹具的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检验和维修。在使用性方面这种夹具的操作简便、省力、安全可靠,排屑也方便,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 通过对钻床夹具设计的制作,进一步巩固和所学基本知识并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学会查阅和收集技术资料,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夹具的基本概念,分度装置,零件分析,精度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夹具的基本概念 (4) 1.1夹具的概念 (4) 1.2夹具的组成 (4) 第2章分度装置的设计 (4) 第3章零件分析 (6) 3.1工艺分析 (6) 3.2零件工艺规程设计 (6) 第4章典型夹具的设计 (7) 4.1典型夹具的设计要点 (7) 4.2夹具的设计 (8) 4.3夹紧力的确定 (10) 4.4夹紧表面的选择 (10) 4.5夹紧元件的确定 (12) 第5章夹具设计精度分析 (12) 5.1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2) 5.2螺栓的公称直径 (13) 5.3夹具加工精度的分析 (15) 第6章夹具各零件的加工工艺 (19) 6.1底板加工工艺路线 (19) 6.2支撑板加工工艺路线 (20) 6.3钻模板加工工艺路线 (22) 6.4轴加工工艺路线 (23) 6.5分度盘的加工工艺路线 (23) 6.6定位端盖的加工路线 (24) 6.7定位销的加工工艺路线 (25)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5)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夹具设计说明书

《夹具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邓俊宏 学号 20121495 班级模具12-1班 指导老师张俊纪 2014/12/15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三.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根据工序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方案 2 夹紧方案 3、确定夹紧机构 4、尺寸的确定 5.夹具精度分析 6,制定工艺路线 7.夹具体设计 四.夹具装配图 五.夹具使用注意事项、保养及维护 六.课程设计总结 七.参考资料

一夹具设计任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 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二.定位基准选择: 底面对孔的中心线有一定的垂直度公差要求。因此以底面为定位基准,由于铸件的公差要求较大,利用两个大端面表面作为辅助定位基准时,只有采用自动对中夹具才能同时保证对铣削50h11槽精度的公差要求.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决定采用套装式直齿三面刃铣刀来完成铣削。 1,零件的工艺分析 按照零件的工艺要求以及工作要求,选取零件的材料为KTH350-10,可锻铸铁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能用于承受较高的冲击,振动及扭转负荷下的进行工作。为此一下是壳体需要加工的表面及加工表面之间的要求。 1.上下两端面粗糙度为1 2.5。 2.侧面槽44×28mm的粗糙度为12.5。 3.内孔Φ48mm的内壁粗糙度为6.3。 4.内孔Φ30mm的内壁粗糙度为6.3。

2,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KTH350-10,考虑零件在运行中受到的冲击力小,零件结构复杂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宜选用金属型铸造,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16 ,选用可锻铸铁尺寸公差等级为C7~8,本设计中选用8级。 3,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 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09,可知孔径小于Φ10mm的铸件将不予铸出。 孔径大于Φ10mm时,查《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简明手册》P517,可知:铸件加工余量与工艺余量是为了机械加工时能满足最后精度要求而具有足够被切削的材料量,一 A15.0公式计算 般按照 e=CA2.0 max 式中e————余量值 A ————铸件的最大尺寸(mm) max A————加工表面最大尺寸(mm) C————系数;由于本设计中零件为组建且为大批量生产,则加工顶面时C=0.65,加工侧表面及地面时C=0.45. 铸件中孔φ30mm的加工余量e=0.45×892.0×6615.0=2.13mm 上表面的加工余量e=0.65×892.0×8915.0=3.13mm

转速器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Ф10孔专用夹具设计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1) 1.1 零件的作用 (2) 1.2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2) 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3) 2.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 2.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 2.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2.5 型芯设计 (5) 2.6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5) 第3章拟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6) 3.1 基面的选择 (6) 3.2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6) 3.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 3.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9) 3.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 第4章夹具设计 (31) 4.1 夹具设计 (31) 4.2 绘制夹具总体图 (38) 参考文献: (1)

任务书 题目:设计转速器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Ф10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内容:(1)零件——毛坯合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 (3)夹具装配图1张 (4)夹具体零件图1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为8000件/年;每日一班。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年12月26日

第1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题目给定的零件是2105柴油机中调速机构的转速器盘,从整体上来说,其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因此,可以将其划定为不规则的盘类零件。零件上直径为Φ10mm的孔装一偏心轴,此轴一端通过销与手柄相连,另一端与油门拉杆相连。转动手柄,偏心轴转动,油门拉杆即可打开油门(增速)或关小油门(减速);两个直径为Φ6mm孔装两个定位销,起限位作用。手柄可在120°内转动,实现无级变速。转速器盘通过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用M8螺栓与柴油机机体相连。 1.2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转速器盘共有九个机械加工表面,其中,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与Φ10mm孔有位置要求;120°圆弧端面与Φ10mm孔的中心线有位置度要求。现分述如下: ⑴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 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螺栓孔中心线与底平面 的尺寸要求为18 5.0 + mm;两个螺栓孔的中心线距离为05 .0 28±mm;螺栓孔与直径 为Φ10mm的孔中心线距离为1.0 72±mm;与柴油机机体相连的后平面,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 ⑵Φ10mm的孔及120°圆弧端面 Φ10mm的孔尺寸为Φ10 049 .0 013 .0 + +mm,表面粗糙度为Ra3.2,其孔口倒角0.53 45°,两个Φ6 036 .0 + mm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3.2,120°圆弧端面相对Φ10mm孔 的中心线有端面圆跳动为0.2mm的要求,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 从以上分析可知,转速器盘的加工精度不是很高。因此,可以先将精度低的加工面加工完后,再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精度较高的Φ10mm和Φ6mm 孔。

夹具设计说明书资料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手柄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 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 1份 5.夹具设计装配图 1张 6.夹具体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制本六班 姓名:袁文明 学号: 201233188 指导教师:刘志响 教研室主任:郑喜贵 2015年 10月 21日

页17 共页1 第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序言 (3) 一、零件的分析 (3) (一)零件的作用 (3)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 二、工艺规程设计 (4)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二)基面的选择 (4) 1.粗基准的选择 (4) 2.精基准的选择 (4) (三)制定工艺路线 (4) 1.工艺路线方案一 (5) 2.工艺路线方案二 (5) 3.工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 1.机械加工余量 (8) 2.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的确定 (9) 三、专用夹具的设计 (9) (一)设计主旨 (9) (二)夹具设计 (9) 1.定位基准的选择 (9) 2.钻销力以及夹紧力的计算 (10) 3.定位误差分析 (11) 4.夹具设计及操作说明 (14) 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页17 共页2 第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课 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环节。它是我们全面运用课程及其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加工工艺及夹具结构设计的一次重要实践。 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设计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并深化我对它的理解,为以后更好地走向工作打下基础。 因知识和能力有限,设计过程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正。 一、零件的分析 图1.1 手柄套零件图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出的是机床用“手柄套”,如图1.1所示,它起着连接手柄和转轴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传递转矩,使转轴旋转,从而起到调控作用。其中?12孔用来安装转轴,并通过两个?6H8mm孔进行轴向固定。?8孔则用于安装手柄,借此来传递转矩。?5H7mm孔只用于加工时的定位作用,通过它来保证3个径向孔的位置精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手柄套主要有两组加工表面,她们相互间有一定的位置精度。现分述如下: 1. 以?12H7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页17 共页3 第 它包括,?16mm孔,?12H7mm孔,左右两端面,?45mm外圆面以及定位用的?5H7mm 孔,它们在加工时互为基准,彼此相互联系来保证形状位置精度。另,工件的四个1x45°直角也可以并入该组加工表面。 2. 以?8mm为主的加工表面 它包括,?8mm孔和两个?6H8mm孔,即径向的三个圆面加孔。 这两组表面以及表面组内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12mm孔轴线与?45mm右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 (2) 两个?6mm孔与?12mm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2mm。 由上可知,对于这两组表面,可以先加工一组(第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以及定位孔加工另一组表面(第一组),并且通过一次装或互为基准来保证其位置精度。 1、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其耐磨性其受到的局部冲击,选用锻件。又因为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可采用普通模煅,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加工质量。 (2)基面的选择

副变速拨叉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前言……………………………………………………………………………… 二、零件图的分析…………………………………………………………………… 1、生产类型………………………………………………………………………… 2、零件的作用……………………………………………………………………… 3、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三、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基面的选择……………………………………………………………………… 3、制定工艺路线…………………………………………………………………… 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1、Φ24mm右端面……………………………………………………………… 4.2、Φ14mm的孔………………………………………………………………… 4.3、14H13的槽…………………………………………………………………… 5、确定切削用量…………………………………………………………………… φ右端面的切削用量………………………………… 5.1、确定工序1:铣削24 φ孔的切削用量…………………… 5.2、确定工序2:钻、扩、铰、及精铰14 5.3、确定工序6:铣削14H13的槽的切削用量………………………………… 四、夹具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夹具设计…………………………………………………………………………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2.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2.3、定位误差分析……………………………………………………………… 2.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五、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钻床夹具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东风某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泵盖加工工艺及钻床夹具设计 课题来源生产实际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吴琦 指导教师王永泉占龙 完成日期2016.2.26

一、课题来源、目的、意义 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工厂实际加工的某汽车空压机曲轴箱零件,针对目前汽车零部件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要求制定其加工工艺规程,完成生产线设计等。空压机曲轴箱零件是空压机上重要零件,曲轴箱体零件结构复杂,加工特征数量多,且其加工工艺典型,比较适合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通过该毕业设计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同时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几种几何建模与工程分析软件,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考虑到工作量的合理安排,拟选择“某汽车空压机曲轴箱加工工艺及粗镗缸孔夹具设计”部分作为本次毕业设计全部容,该部分容相对完整,且具代表性。 2.本课题研究目的 现代制造工艺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从设计变为现实是必须通过加工才能完成的,工艺是设计和制造的桥梁,设计的可行性往往会受到工艺的制约,工艺往往会成为“瓶颈”,因此,工艺方法和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不是所有设计的产品都能加工出来,也不是所有设计的产品通过加工都能达到预定的技术性能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结构相似或要求相同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过程,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在合理的工艺过程的指导下,人们才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代制造业已经发生质的飞跃,传统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为了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夹具是机械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他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只有合理的使用夹具才能保证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机床的使用围,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轴上键槽专用夹具设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传动轴上键槽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机制131 学生:徐仕阳 指导老师:梁春光 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

零件图 一、专用夹具作用分析 专用夹具是为零件的某一道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夹具的设计质量的高低,应以能否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排屑方便,操作安全、省力和制造、维护容易等为其衡量指标。正确地设计并合理的使用夹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 二、任务分析

1.设计任务 (1)设计轴键槽铣削夹具 (2)加工工件两件如图1所示 (3)生产类型:单件生产 (4)毛坯:模锻件 (5)工艺容;本工序在?62mm和?48mm两处分别铣削键槽,工序图如图2所示。在进行本工序前,定位基准?48mm和?60mm的外圆一加工,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该工序所用设备为X53T型立式升降台铣床,刀具选择标准键槽铣刀,本工序选用?14e8和?18e8键槽铣刀。(6)工序的加工要求:键槽宽为18mm键槽深度为7mm以及键槽宽14mm,槽深为5.5mm。键槽中心平面与轴颈中心线的平行度误差为标准误差,对称度误差为0.040mm。 图一、轴零件图

图二、键槽铣削工序图 2.设计步骤 1)夹具类型的选择 由于该工件生产为单件生产,且工件体积小,结构部复杂,从经济耐用的要求考虑,本工序加工夹具不宜太复杂,自动化程度不宜太高。故拟定选用简单的V形块定位螺旋压板加紧机构。 2)定位装置的设计 (1)定位装置的确定。 方案一:以?60外圆表面自定心三爪卡盘与活动顶尖定位,限制X ,Y,Z,Z`,四个自由度。这种定位无法保证轴尺寸精度,再由于加紧力方向与切削力方向不一致,切削力远离定位支撑面,加紧不稳定,如图3所示。 图样三、

转速器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Ф10孔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转速器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Ф10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年12月26日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1) 1.1 零件的作用 (2) 1.2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2) 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3) 2.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 2.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3) 2.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2.5 型芯设计 (5) 2.6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5) 第3章拟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6) 3.1 基面的选择 (6) 3.2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 (6) 3.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 3.4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9) 3.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 第4章夹具设计 (31) 4.1 夹具设计 (31) 4.2 绘制夹具总体图 (38) 参考文献: (1)

任务书 题目:设计转速器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Ф10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内容:(1)零件——毛坯合图1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套 (3)夹具装配图1张 (4)夹具体零件图1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为8000件/年;每日一班。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年12月26日

第1章零件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课程设计题目给定的零件是2105柴油机中调速机构的转速器盘,从整体上来说,其径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因此,可以将其划定为不规则的盘类零件。零件上直径为Φ10mm的孔装一偏心轴,此轴一端通过销与手柄相连,另一端与油门拉杆相连。转动手柄,偏心轴转动,油门拉杆即可打开油门(增速)或关小油门(减速);两个直径为Φ6mm孔装两个定位销,起限位作用。手柄可在120°内转动,实现无级变速。转速器盘通过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用M8螺栓与柴油机机体相连。 1.2 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转速器盘共有九个机械加工表面,其中,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与Φ10mm孔有位置要求;120°圆弧端面与Φ10mm孔的中心线有位置度要求。现分述如下: ⑴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 两个直径为Φ9mm的螺栓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螺栓孔中心线与底平面 的尺寸要求为18 5.0 + mm;两个螺栓孔的中心线距离为05 .0 28±mm;螺栓孔与直径 为Φ10mm的孔中心线距离为1.0 72±mm;与柴油机机体相连的后平面,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 ⑵Φ10mm的孔及120°圆弧端面 Φ10mm的孔尺寸为Φ10 049 .0 013 .0 + +mm,表面粗糙度为Ra3.2,其孔口倒角0.53 45°,两个Φ6 036 .0 + mm的孔表面粗糙度为Ra3.2,120°圆弧端面相对Φ10mm孔 的中心线有端面圆跳动为0.2mm的要求,其表面粗糙度为Ra6.3。 从以上分析可知,转速器盘的加工精度不是很高。因此,可以先将精度低的加工面加工完后,再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加工精度较高的Φ10mm和Φ6mm 孔。

夹具设计说明书

序言 工艺学是以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和夹具设计为主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CA6140车床法兰盘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工序专用夹具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主要是零件作用的分析和工艺分析,通过零件分析可以了解零件的基本情况,而工艺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加工表面和加工要求。根据零件图提出的加工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尺寸的确定。 第二步,进行基面的选择,确定加工过程中的粗基准和精基准。根据选好的基准,制订工艺路线,通常制订两种以上的工艺路线,通过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再选择可以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的一种工序。 第三步,根据已经选定的工序路线,确定每一步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并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对于粗加工,还要校核机床功率。 孔的夹具。先提出设计问题,再选择定位基准,然后最后,设计钻49 开始切削力、夹紧力的计算和定位误差的分析。然后把设计的过程整理为图纸。 通过以上的概述,整个设计基本完成。 课程设计是我们对大学三年的学习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考核,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CA6140车床法兰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因此,它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心理,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夹具设计说明书 (3)

夹具设计说明书 1 夹具方案的论证 本专用钻模用于钻杠杆臂的钻削以及另一垂直方向13孔的钻加工。由于加工精度不高,属于单工步工序应采用固定钻套。由于与分布在小同表而且相互垂直,加工时由手工操作连同工件起翻, 所以以应采用翻转式钻模。此种钻模在设计制造时应注意安装位置的平稳性及切屑的排出等问题。 本工序(孔的钻、扩、铰)之前已加工完各平面且内孔,提供了本工序的加工定位基准。为此根 据加工要求确定定位方案为完伞定位。 夹紧机构采用螺旋夹紧机构,简甲可靠。 本工序采用立钻Z5025机床,刀具为标准麻花钻。机床与刀具均为通用型号,故夹具设计应使其适应机床与刀具,由于是中小批量生产,夹具的结构力求简单,易于制造,操作方便。 2夹具的结构及特点 2.1夹具的结构 本钻模属翻转钻模(适合重不大于10kg小件)加工时翻转使用,在工作台上不安装,本夹具主要由钻模体、上模板、定位轴、辅助支撑等组成。 2.2夹具的特点 铸造钻模体 钻模板还可分为固定式钻模板、铰链式钻模板、可卸式钻模板和悬挂式钻模板。 本夹具根据结构特点,以及13加工皆采用固定模板。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中 心距精度,用两对角线布置的定位锥销来定位,再由两对角线布置的螺钉紧。 本夹具有辅助支撑: 3.定位: 3.1定位与定位原理 本夹具在钻模中采用完全定位,即六点定位,用适当分布的六个约束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3.2定位方式 本钻模定位属于组合定位:22圆柱孔用于短销定位,限制两个自由度,端平面(42-22环形面)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形成了短销加宽环形平血组合,共限制五个自由度。另用一个防转定位销定位,限制一个定位度。防转定位销定在工件的另一端厚10mm,lO的侧面(见左视图)位置,可防止 工件转动。 对于一孔一端面的定位基准我们设计了定位柱。 定位柱的结构分三段: 安装部分:42下端面往下16安装柱,安装螺纹M12。(加垫圈、锁紧螺母)是用来定位柱安装在钻模体上的。 定位部分:42上端面加上往上22定位颈。(长度较短,与22长25 通孔是间隙配合,作定位时属短销

典型夹具设计的特点

典型夹具设计的特点 钻床夹具设计特点 一、钻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钻床夹具简称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孔及螺纹。它主要由钻套、钻模板、定位及夹紧装置夹具体组成。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固定式钻模在使用中,这类钻模在机床上的位置固定不动,而且加工精度较高,主要用于立式钻床上加工直径较大的单孔或摇臂钻床加工平行孔系。 (2)回转式钻模这类钻模上有分度装置,因此可以在工件上加工出若干个绕轴线分布的轴向或径向孔系。 (3)翻转式钻模主要用于加工小型工件不同表面上的孔,孔径小于f8~f10mm。它可以减少安装次数,提高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其结构较简单,加工钻模一般手工进行翻转,所以夹具及工件应小于10 kg为宜。 (4)盖板式钻模这种钻模无夹具体,其定位元件和夹紧装置直接装在钻模板上。钻模板在工件上装夹,适合于体积大而笨重的工件上的小孔加工。夹具、结构简单轻便,易清除切屑;但是每次夹具需从工件上装卸,较费时,故此钻模的质量一般不宜超过10 kg。 (5)滑柱式钻模滑柱式钻模是带有升降钻模板的通用可调夹具。这种钻模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作迅速、制造周期短的优点,生产中应用较广。 二、钻模的设计要点 1.钻套 钻套安装在钻模板或夹具体上,用来确定工件上加工孔的位置,引导刀具进行加工,提高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刚性并防振。钻套可分为标准钻套和特殊钻套两大类。 (1)固定钻套 (2)可换钻套 (3)快换钻套 (4)特殊钻套 2.钻模板 钻模板用于安装钻套,确保钻套在钻模上的正确位置,钻模板多装在夹具体或支架上,常见的钻模板有: (1)固定式钻模板 (2)铰链式钻模板 (3)可卸(分离)式钻模板 (4)悬挂式钻模板 铣床夹具设计特点 一、铣床夹具的主要类型及结构形式 铣床夹具主要用于加工零件上的平面、凹槽、键槽、花键、缺口及各种成形面。由于铣削加工通常是夹具随工作台一起作进给运动,按进给方式不同铣床夹具可分为直线进给式、圆周进给式和靠模进给式三种类型。 1.直线进给式铣床夹具 这类铣床用得最多。夹具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加工中随工作台按直线进给方式运动。 根据工件质量、结构及生产批量,将夹具设计成单件多点、多件平行和多件连续依次夹紧的

机制工艺与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摇臂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设计者: 所在班级: 1机制 1 班 指导教师:尹成龙、方梁菲 提交日期: 2013年12月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3页第1章零件分析…………………………………………………………5页 1.1 零件的作用……………………………………………………5页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5页第2章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6页 2.1 选择毛坯………………………………………………………6页 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6页 2.3 绘制摇臂座锻造毛坯简图 (7) 页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8页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8页 3.2 拟订工艺路线…………………………………………………8页 3.3 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11页 3.4 切削用量的计算………………………………………………11页 3.5 时间定额的计算………………………………………………12页第4章专用铣床夹具设计………………………………………………13页 4.1 夹具设计任务…………………………………………………13页 4.2 拟定铣床夹具结构方案与绘制夹具草图……………………13页 4.3 绘制夹具装配总图……………………………………………15页 4.4 夹具装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15页第5章设计总结…………………………………………………………16页参考文献………………………………………………………………17页附件…………………………………………………………………………1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