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31T16:47:00.80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作者:李琳

[导读] 整个建筑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量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公共建筑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李琳

郑州市天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

【摘要】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绿色设计理念;应用

引言

我国是建筑行业发展大国,在为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个建筑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消耗量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公共建筑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些新型公共建筑的设计盲目追求大气、新颖、奢华、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实用和环保功能,这是我国目前在公共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一大弊端。如何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公共建筑设计中,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耗能,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近年来人们所日益重视的一种新型施工设计观念,该种理念强调建筑设计和施工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保证建筑设计的同时,要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建筑物的绿色环保的特性,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曾一度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和浪费,使自然环境不堪重负,这些不良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来,人们在近些年来正在饱受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苦果,为此,建设一个新型绿色节能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应用

1、尽量避免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根据传热原理可知,一幢建筑物在温差条件一定时,总传热量与建筑围护结构总面积成正比的。减少外围护结构总面积也就能减少能耗,既可节省经费开支又节约能源。

我们在设计大中型公共建筑体形时一般要把建筑物体体形系数控制在0.30及0.30以下;如果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外和外墙应加强保温。所谓建筑物体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双层玻璃幕墙系统合理设计

在适宜使用双层玻璃幕墙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类型的条件下,首先要分清内循环和外循环体系对内、外层玻璃的不同性能要求。外循环玻璃幕墙内层幕墙一般由保温性能良好的玻璃幕墙组成,主要起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而外层幕墙通常为单层玻璃幕墙,主要起到防护的作用,保护夹层内的遮阳装置不受室外恶劣气候的损坏,同时,设置在外层立面的开口可以调节夹层的通风;内循环体系则是内层幕墙一般为普通单层玻璃幕墙,而外层为性能好的幕墙。其次,合理设计空气间层宽度。如果间层宽度不够,或者过多楼层串联通风,烟囱效益明显,都会导致无法通风或无法有效通风。对于室内发热量大的公共建筑,通风不好,不利于过渡季或夏季夜间散热,会延长空调时间。再者,要合理设计遮阳百叶。如果空气间层不设计遮阳百叶,整体遮阳系数的改善不足10%,但是却浪费、占用了更多的空间面积。对于外循环体系,为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其夹层的宽度一般不小于400mm。有时为了减少幕墙结构对建筑面积的占用而缩小两层幕墙之间的间距,要采用机械对夹层进行辅助通风,这时夹层间距一般不小于100mm。对于内循环体系,如何在不同工况下合理设计空腔机械通风量,提高通风启动温度,合理设计控制策略来节省能耗非常重要。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遮阳百叶位置在夹层中间偏外10%~20%的宽度位置,有可能获得最佳的隔热和通风效果。

3、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

对于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处理好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要重点关注室外的环境,主要包括:光、风、声、热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日然光,门窗是采光的主要通道,要根据不同地区合理的选择一些节能措施来进行调节。要消除公共建筑玻璃幕墙和场地照明带来的光污染。选择好照明方式和设备。在公共建设场地内不应设计强噪声源,同时对周围的噪音源做好遮挡等处理措施。城市的热岛效应日益明显,在公共建设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的设计集合外型和总体布局,最大程度的减小热岛效应的影响。

4、室内环境质量设计

(1)加大室内自然通风效果

对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予以有效的模拟分析,并基于模拟结果对建筑布局进行相应的优化。如借助合理的开窗设计以及室内布局以实现对自然通风的科学引导,满足自然通风需要,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空调能耗,而且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终达成提高人体舒适度的目的。尤其在过渡季节,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

(2)加大室内天然采光效果

以室内自然采光为目标对象,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予以科学模拟,以此为基础,设计出高效的开窗形式以及导光方法。在充分满足室内正常照度情况下,充分发掘和利用天然光,同时尽量避免眩光,从而提供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能耗。在室内照明设计过程中,应在有效利用自然光的前提下,科学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的人工照明措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灯光环境。对于灯光环境而言,建筑环境是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即建筑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照明,而室内照明又为良好室内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并做好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等工作,这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保证室内光环境的有力措施。

5、合理应用建筑材料

(1)应用无公害材料

施工方案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对人体身体损害最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要具有低挥发、无放射、低活性;同时,要对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