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思考论文

会计诚信问题思考论文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毕业论文

会计诚信问题思考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内容摘要】:

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些年来,“会计诚信”这个词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新闻媒体以及各种学术期刊中。然而,会计诚信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并不是会计的“诚信”,而恰恰是当前会计诚信的严重缺失。

【关键字】:诚信;会计诚信;危害;对策。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二字,最早在我国古代汉语中是分开使用的。诚的原意是客观真实,无妄无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在古人看来,诚信是为人处事,社会交往,治国理财的根本要求。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朱镕基总理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作了做好的诠释,即根据原始凭证按会计准则、原则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诚信理念比之传统的诚信侧重于“克己复礼”而言,已更强调“互利”和“双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精神层面的诚信品质上,还应该从会计职业层面上,从现代经济意识层面上理解诚信理念——即“会计诚信”。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做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决策失误,发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真实意愿的交易行为,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会计诚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维护会计诚信原则,提高会计诚信水平,建设会计诚信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会计诚信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完善的品质和服务。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案件非常普遍,会计息失真已经到了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从中国第一个造假案件的深圳原野开始,到后来的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案件,使得整个会计师行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社会对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评价一落千丈。

二、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危害

会计诚信缺失,使会计职能发挥失去基础,虚假会计信息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迷失方向,误导投资者、误导合作者、误导政府。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严重。

㈠危害投资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和债权人的投资,有责任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单纯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企业自身以外,还包括政府、投资人、股东、债权人、合作者等等,他们都具有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合法权益,有对其提供客观、准确会计信息的要求。如果企业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作假账、编假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就会使会计信息使用失去正确预测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没有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有科学的预测,这将直接导致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会计信用则是这根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虚假,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而且导致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法规与实际状况的背离,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和贯彻实施,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组织、集团和部门间的信用危机。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的执行,统计和决算等部门的正常运转。

㈡危害企业和会计人员自身利益

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会计职业道德伦丧,不能够坚持原

则,甚至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以身试法,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中介机构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充当被审单位的保护伞,做出虚假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也终将受到处罚,得不偿失。会计诚信缺失,其最终结果,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自身。市场是公正的,若在没有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失诚信,搞欺骗,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昔日巨头安然公司、世界通信的惨痛事实说明了这一切。

㈢导致国家税收和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

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结果总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多列费用,少列收入,隐瞒利润,以逃避税收,或侵占企业资产。致使会计信息缺失者,其根本目的在于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必然损害国家、企业的利益,导致国家税收和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必然损害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三、会计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

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利益驱动是导致会计失信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经理、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都是追求滋生利益的最大化,具有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人”,在没有制度的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导致会计失信。而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作假的最大动力就是对物质财富的羡慕,对平步青云的渴望等。当这些不可能通过正当渠道实现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依靠通过非法的手段来改变了。当一部分人或企业通过这种手段达到自己的母的时,对其他人或企业就形成了破窗效应,使得“失信有利论”成为其投机取巧的心理支撑。

㈡独立性缺失

注册会计师独立地位的丧失。作为审计中最重要的环节,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完全独立的地位。投资者、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关系者都希望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查能够对被审查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反映的情况予以确认,从而维护他们的利益。按理说,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进行审查就应该真实的对被审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价。选择那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权利在委托人手中,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而选择了与被审计单位“合作”的方式,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审计市场的无序发展使得那些通过做假账来迎合客户的事务所得以生存下来而恪守原则的事务所却破产倒闭,久而久之整个审计行业都开始做起假账,注册会计师彻底沦为了管理当局的工具。另外,会计事务所对企业咨询服务费的期望,也让其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扩展其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即从事财务审查业务也从事咨询服务业务,为了获得咨询服务业务,注册会计师往往在审计过程中那会计原则与企业管理当局做交易,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丧失。

㈢会计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为税务、银行、工商及政府机构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也是会计的职责或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须,但各个会计信息使用单位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比如银行,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其他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是否对有关企业提供贷款是它们的使用目的。指标合格的企业才能贷款,对偿债能力差的企业贷款肯定不放心,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往往不少企业的报表起初交给银行时不符合要求,退回重做后却又能贷款了。明知造了假甚至变相教其造了假就能贷款了,企业为了资金需求当然会去做这个假。银行的这种信用管理办法,客观上已使自己增加了经营风险,又有致他人不遵循职业道德之嫌。有关法规与

经济发展环境不协调也给会计信息不一致以可能。如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与税收法规之间的严重分离,使会计核算中产生了大量的调整内容,有时甚至需要另设税收会计进行核算,这为企业设置两本账打下了伏笔。

信息传播媒体、相关软件的多样性也是一个因素。设想政府、税务、银行、企业使用的信息数据都是联网的话,假信息不是很难生存了吗?

㈣相应的处罚力度不够

《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样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不仅威慑力不足,反倒起了“鼓动”作用。

四、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㈠完善企业控制监管制度

完善监事会制度。由于目前许多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是由控股股东提名产生,监事会成员多是公司内部人员且素质等不高的原因,使得公司的监事会往往只是在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走走过场,成为了一种形式的东西,很难发现其应用的作用。由此,建议对现行监事会制度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加强:

⑴应提高监事会的地位,使其从现在的与董事会平级上升我i比董事会高一级,

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一切开支直接从公司利润中单列有股东大会直接发放,使其财政从公司高层独立出来;

⑵健全监事的任命制度,对监事的任命程序、资格人员等进行细致的规定,避免大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对监事的直接任命从而使得监事会成为他们的“附庸”。只有做好以上两点,监事会才能真正地拥有独立的地位,才能很好地履行其监督职能。

完善董事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其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对公司经营的重大决策和监督经理层的经营活动来维护股东的利益。笔者认为董事会要想更好得履行其职责,就必须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完善:

⑴要坚决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相分离,严禁公司股东尤其是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经理,这样董事会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经理经营活动的监督权;

⑵应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创造条件让独立董事参加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来,了解更多有关信息,为其监督提供条件,同时要将独立董事的任命权、经济权等影响其独立性的权力收归股东大会所有。

㈡国家应加大处罚力度

据中央新闻报导:美国总统布什于2005年7月30日在白宫签署了公司改革法案,从而使打击公司欺诈活动、加强对财会业实行监管的措施变成了法律。这项新法案出台的直接原因是近来美国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不断曝光,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信用危机。

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司财务欺诈人员实行刑事惩罚;设立一个独立委员会来监督会计公司;限制会;计公司为被其审计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禁止公司为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提供个人贷款;同时针对金融分析人员做出一些新的规定以防止产生利益冲突。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㈢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针对会计舞弊犯罪的法律体系,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法律总是显得滞后。为了适应新出现的情况,必须通过不断出台新的法律对现在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再有,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会计舞弊人员的惩罚力度,让舞弊人员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获得的利益,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止造假等诚信缺失行为。

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额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深入人心。

会计诚信的关键是企业的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因为他们掌控者会计诚信的支配权,因此他们是诚信教育的重点。会计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广大会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能力,认真扎实工作,从自我抓起,从点滴做起,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要高起点要求自己,自觉的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的地位,坚持不做假账。

第二,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要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要多学习、多实践。认真学习现代会计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要自尊自爱,并时时注意加强自我修养,防微杜渐,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会计诚信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失去了诚信,一切都会是空幻的。会计诚信,没有亮度,但蕴含的精神却光芒四射;没有声音,但“讲会计诚信,做诚信会计”的呼声号召着全社会人们。

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我们时刻牢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警训,真正做到“执业以德、核算依法、遵循规则、笃做真账”,做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合格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刘树林,《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4月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3]吴南雁,《打造诚信会计》,中国财经报,2003年9月出版

[4]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思考,经济师,2008(12)

[5]李颖辉,试论会计诚信,中国科技信息,20006(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