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浅析公共建筑中的楼梯设计

公共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人员活动集中。一旦發生火灾,火势和烟气蔓延迅速,若人员疏散困难,极易造成群体伤亡,而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楼梯设计,设计好楼梯能保障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本文以公共建筑为例,通过分析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问题,从建筑的宽度、层数与楼梯设计的关系等方面对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进行优化设计。

标签:公共建筑;楼梯设计;疏散楼梯

1、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公共建筑本身的特殊性,一旦没有设计或处置好,发生火灾就有可能引起聚集的大量人群伤亡,后果很严重,因此公共建筑的防火消防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建筑设计师从开始的图纸设计时就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按照规范设计,保证后期使用的安全。目前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和距离不对

对建筑物疏散楼梯设置条件、分布原则、疏散口、疏散距离、疏散宽度、数量的规定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建筑消防规范中都有规可循。楼梯的宽度设计与楼梯的数量、人流的股数、允许疏散时间息息相关,疏散楼梯宽度和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2米,一般按照每股人流0.6米的经验值设计,并且当疏散楼梯数量少时应适当加宽梯段宽度。当设置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辅助疏散防烟时,它的宽度要大于等于0.9米,且它的宽度可以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而前室的面积大小也有规定,当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结合布置合用前室的时候,前室的面积要大于10 m2。楼梯的倾斜角度也不宜过大,角度大于45°时,扶手的高度就不能小于1.1米。

1.2 疏散楼梯设计位置不合理

建筑物消防疏散的一个要点就是布置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公共建筑的结构、人流等,并要保证经济、美观又实用的原则。疏散楼梯应布置在易于寻找的位置,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要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现在疏散楼梯采用的最平常的就是两种布置方式:第一种是最常见的尽端式布置,即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这种布置最稳妥的保证满足两个安全出口的规范要求,也便于双向疏散。第二种常见布置于塔式建筑、内回廊式建筑等长宽比小的建筑的布置方式是居中布置,因为建筑结构及疏散要求布置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这种方式便于疏散,空间占用小,也要着重考虑如何布置号两个安全出口。

1.3 门窗洞口设置和用材不当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对民用建筑楼梯设计的规范有哪些呢?(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在设计通则中说明: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见图。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

宜小于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 范围内)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九)、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 0.28m ;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m 。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 ,并不宜小于 0.10m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 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 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 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2m ,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 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 ;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其它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

各类型疏散楼梯间区别及示意图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 一、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 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 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三、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采用条件楼梯净宽(m)倾斜度扶手高度(m) 辅助防烟楼梯≥0.9≤45°≥1.1 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0.8≤60°≥1.1 库房、筒仓的室外金属楼梯≥0.6≤60°≥0.8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要求汇总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要求汇总 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 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 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 步长即楼梯的宽度。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设置考点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 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 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内的敞开楼梯间却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金属管道和设置气源的阀门。 封闭楼梯间还应具备下列规定: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或采取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 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的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楼梯间,但应采用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 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米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时;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 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 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

楼梯和坡道规范 (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①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范,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 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 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 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

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

出入口疏散楼梯要求

建筑出入口数量规定 一、必须有》两个出入口: 1、公共建筑及通廊式住宅。 2、剧院、影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剧院、影院、礼堂《250人/个,体 育馆《400~700人/个)3.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 4.娱乐场所。5.厂房、库房及每个防火隔间(冷库除外)。 6.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 二、可以设一个出入口(门): 1、民用房间面积《60平方,且人数《50 人。 2、走廊尽端房间最远点离门口距离《14 米、且人数《80 人,可设一外开门, 门净宽》 1.4 米。 3、娱乐场所面积《50 平方。 4、多层建筑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0 人。每个防火 分区必须有一个有一个出口。 5、单层公共建筑(幼托所除外)面积《200平方,且人数《50 人。 6、高层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面积《60 平方,门宽》0.9 米。位 于走廊尽端房间面积《75 平方,门宽》 1.4 米。 7、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5 人。 8、高层建筑《18 层,《8 户/层,面积《650 平方/层,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 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9、每单元有一直通屋面的楼梯,从第10 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廊的单元式 住宅。 10、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两个防火分区面 积之和:一类建筑《1400平方,二类建筑《2100 平方的公共建筑。 11、厂房:(1)甲类库房面积《1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5人。 (2)乙类库房面积《1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10 人。 (3)丙类库房面积《2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20 人。 (4)丁戊类库房面积《4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30人。 (5)地下室面积《50平方,且人数《15 人。 12、库房:(1)冷库、地下冷库。 (2)面积《100平方的防火隔间,设一个门(3)地下室面积 《100 平方。 楼梯间 一、设一个楼梯间的条件(幼托所、医院、疗养院除外): 1、一、二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5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100 人;三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2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50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460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正式版)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I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I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ItiPle Perspectives.

文件编号:TP-AR-L3460(示范文本) 编订: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

编订人:某某某审 批人:某某某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使用注虑: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没有采取有效的 防火防烟措施,且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上部楼层的人员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 因此楼梯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 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Omo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 室。 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 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 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 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o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

建筑楼梯规范

建筑楼梯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 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 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 步长即楼梯的宽度。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 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3. 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 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疏散楼梯设计对于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 重要性,其次通过分析目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常见错误,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for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design importanc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error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 evacuation staircase;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一、高层公共建筑疏散楼梯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材料和内装修材料的多样化、轻质,公共建筑也向高层化发展,其带来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高层建筑平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电梯,很少使用疏散楼梯。疏散楼梯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发生火灾时起到疏散屋内人员及其财物,满足消防人员通入进行灭火。其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防火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安全、合理设计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在整个防火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 式版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烟措施,且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上部楼层的人员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因此楼梯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

封闭楼梯间VS疏散楼梯间

适用范围: 一、封闭楼梯间 (一)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二)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三)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四)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五)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六)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汽车库,修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七)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八)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或不大于2层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二、防烟楼梯间 (一)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二)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三)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四)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五)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六)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旅馆; 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三、敞开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除上述应设置为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的室内楼梯间; 2、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当其疏散楼梯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其任意相邻层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时,可设置敞开楼梯供经营使用

疏散楼梯规范摘要

疏散楼梯规范摘要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有关疏散口的规定: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 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 3 层公共建筑。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有关疏散距离的规定: 5.3.8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1 房间位于 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0.9m; 2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 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的房间。 2 1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 2 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修订稿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 求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踏步高度不宜大于,并不宜小于, 三、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四、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踏步宽度不宜小于,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五、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六、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2、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七、其它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其次是踏步中心

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可分为: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地下、半地下建筑疏散楼梯间。另还有室外疏散楼梯,现整理各种形式的设置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疏散楼梯间一般要求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7.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二、封闭楼梯间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 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三、防烟楼梯间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 4.5m2。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 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四、地下、半地下建筑疏散楼梯间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其它答案1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mm-200mm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130mm-160mm之间。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计在230mm-250mm之间,最小不要小于220mm,踏步进深设计到300mm一步迈不到,两步还不够走起来很累。 2.踏步宽度的选择,一般家装楼梯的踏步宽度选择800mm,可根据洞口空间适量增加。 楼梯安装过程中设计的尺寸问题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踏步的她面,踏步数量之外,还有很多规范的数据需要注意,这些数据中容易被客户忽略的是: 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中表现性楼梯所取宽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设置与梯段宽度的关系。即: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