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每一天有新企业诞生,也可能有企业破产。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讲求可持续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企业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而规范与加强内部控制是其必然的方法与途径。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促进企业的持久经营与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通过设计与执行活动而达到的内控目标,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内控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而得出的结论。内部控制有效性表达了人们的主观需求与愿望以及其满足与实现的程度,通常情况下,其包含有两个层次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尽规范完整。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还没有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内控制度,企业往往习惯于事后控制,只有当问题真正显现出来时才开始考虑如何去补救,事后反馈也不尽到位,没有实现完善的事前与事中控制,控制体系不够健全。对内控执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领导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贯彻与执行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部分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意识较为薄弱,只是将内控工作停留在企业表面,没有发挥出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导致企业员工也对内控工作缺乏热情与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控作用的发挥。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估。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尽到位,部分领导觉得内控等同于企业管理,没有搞清楚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这种认识与观念上的不清晰就会阻碍企业内控作用的发挥。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企业应该认识到,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并不能

真正取代企业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效率的对策与措施内控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强化理论研究。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较传统模式下有了较大改变,而内控理论的更新步伐却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理论的落后降低了内部控制与现代企业之间的融合性,同时也对内控设计人员素质产生了影响。所以,审计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发展传统内控理论,完善现代内控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实际应用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与效果,强化理论基础与内控实践二者间的结合。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对内控设计主体资格进行明确,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设计内控,对内控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将管理与治理的内控责任划分到个人,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要求企业法人代表、财务主管、总经理对内控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负责。健全内控评价体系。内控评价是对内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测,评价时应该考虑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应用的程序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倘若责任人对内控承担责任,应该规定好承担怎样的责任、在什么条件下承担这些责任。保障内控设计系统性。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正式施行;又于2010年4月颁布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实施内控设计时,应该对上述规范与指引的相关规定进行考虑,认真解读与掌握政府政策的深层含义,注重企业内部环节、评估风险、控制措施、沟通信息、检查监督等几大要素,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内控执行水平的提升管理者意识与观念的提升。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其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进而对内控执行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企业领导者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给相关部门与员工做出良好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实现

企业上下的统一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内控有效性的充分发挥。保障内控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内控活动制定与执行的过程当中,必须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减小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明确授权审批的程序与环境,保障执行的严格性与规范性,对待企业重大事项应展开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未经授权,个人不得擅自更改集体意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强化执行监督。企业应该加强外部监督,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财务、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分工要合理,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好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障部门间信息交流与传递的畅通性,形成监督合力。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增强威慑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评估。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时间性,今天的内部控制有效,明天可能不一定有效,设计好内部控制以后,还要切实执行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并定期对其展开评估,找出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漏洞,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调整与纠正偏差,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健全激励机制。为了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内部控制变得更为合理与科学,制度一旦被制定就应该切实执行,严格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与处罚,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同时将奖惩机制与职工绩效相挂钩,以期激励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利用外部因素,促进企业内控效率的提升强化政府对内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从制度法规这一层次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这不但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利用社会中介,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推动。利用社会中介给内控提供服务咨询是国际惯例。现如今,企

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企业想通过内部控制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综合竞争力,这就凸显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咨询功能。完善经理市场,健全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经理市场指的是经理人可自由流动,其薪资水平是由市场决定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有能力的经营者能够被聘用,有高薪待遇,反之则会被淘汰。经理人经营企业的成功与否,反映与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价值,所以,他们会倾尽所能给予企业所有者更高的回报,这就实现了对经营者的合理约束与有效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在企业应用的实际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内部控制可以加强企业管理经营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维护资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对其进行重视,完善好自身的内控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保障企业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维护企业的稳定与持久发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的六步法 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 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只有有了全员参与,内控方能行之有效,明确了各机构在内控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中的工作职责。 构建内控体系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将控制无缝嵌入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中,所以除了成立专/兼职部门负责组织内控的建立与持续改进外,搭建内控组织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各部门指定内控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内控建立与落实。 其次,内控建设要得到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宣贯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宣贯让各利益方了解内控的意义,通过培训让内控人员理解和掌握内控的理念和方法论,在企业内营造管控的氛围,为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步:确定内控建设的目标与范围 内控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是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建议,在初期主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准确的目标来构建内控体系,再逐步进化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 内控建设围绕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信息系统层面三个层面展开,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基本业务类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来确定内控体系的建设范围。 公司层面建设以解读战略目标为起点,如某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为把公司建设成长健康、业绩优良、回报理想的上市公司而努力奋斗”,相应的经营目标是“公司组建为上市公司”,那么“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就是公司层面重要事项。 业务层面建设范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定量方法从财务报告出发,确定重要性标准,如税前利润的5%或资产总额的1%(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对超出此标准的会计科目再辅以定性判断。如:是否存在较大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是否具有较强经营风险,管理层是否关注,往年审计是否有重大发现等。将所确定的重要会计科目映射到相应的业务流程,如“收入”映射到“销售”,“成本”映射到“生产”与“采购”,“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映射到“工程项目”,再对这些重要的流程进行梳理,确定内控建设的子流程/ 事项。 信息系统层面建设包括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第三步:风险评估 确定了重要的流程/事项后,要充分考虑对其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真正认识到这些风险,再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经营管理的关键控制活动,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控且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说风险评估师内控建设的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经营运作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第二章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条保证公司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 第三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受托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健发展。 第四条确保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准、及时。 第三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健全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公司所有人员,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互相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互相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第六条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必须讲究效率和效果,所有的控制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公司内部涉及基金管理工作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

第七条独立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指公司各部门、岗位职责应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其他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各岗位由专人负责,接受部门领导监督。 第八条相互制约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指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从申请到执行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相互监督和核查。 第九条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指公司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投资、研究、交易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位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对普通点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就可以,不必投入过多。 第四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控。 第十条控制环境 公司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风险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保证全体员工及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又互相监督制衡。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广的时间有限,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当前我国内控工作的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而且延伸到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工作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上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1)10-0067-01 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也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内部控制工作在我国推行的时间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在经验积累上有着很大的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规规定不统一。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我国已经通过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普及,我们的行政

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规范对于企业的行为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在当前诸多的规范性文件中,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却有着不同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 我评价,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进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不同的要求,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明确,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二,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在此规范的引导下予以展开,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控评价的时候,也是以这五个因素为具体的参考标准,对每一个部分做出单独的评价,然后概括总结最后的评判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是科学的,但是从内部控制工作而言,系统整体性是它存在的一大特征,独立环节和因素的评价过于重视每一个因素的自我价值。对于每一个因素在整个系统中

中国巨石:2019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司代码:600176 公司简称:中国巨石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19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有效□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不适用 1

如何定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如何定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管理风险 我们经常谈起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到底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 按照COSO的说法,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将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请仔细读一下这句话,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为了降低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以增大实现组织运营、报告、合规目标的把握,这句话其实明确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也明确了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或应对的一种手段,这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关系的又一例证。 当然,COSO在发布2013年内控框架时,采用的风险定义还是老版本: 风险:事件发生并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不管是哪个版本,COSO表述内控目标的那句话其实是个重复病句,这个我们不怪COSO,很多人理解不到那个程度,如果表述更准确一些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对风险的独家定义: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achieving objectives)。 看看,这才和我们定义对上了,逻辑才通顺,或者表述为: 而这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 二、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上篇我们讲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实现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真实可靠的内外部报告、法律法规及政策的遵从性。 本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个五要素、17项原则、82个关注点的主体内容,如果要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需要:

1、要素和原则均存在; 在设计和运行内控体系时,要确定这些要素和原则已被考虑并存在。 2、要素和原则持续运行; 不仅是存在,是需要持续存在,不能间断或在运行过程中消失。 3、要素和原则相互关联、共同运行; 不仅要存在、持续存在,还要以一种相互关联的持续存在,各要素和原则的运行不是孤立的。 COSO认为本框架提出的五要素和17个原则是普适性的,任何的组织要评价自身内控的有效性时,都应该涵盖这些要素和其对应的这些原则,除非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行业、监管、治理、技术应用),经过充分论证才可以决定某原则不适用或不与其要素直接关联。 但是,对于82个关注点是否需要和要素及原则一样需要持续存在和共同运行,COSO为了保持其框架的灵活性,在最终稿里删除了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COSO不强制要求对本框架中所列关注点进行单独评估以得出内部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家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从控股(制衡) 股东性质、股权制衡效果等角度剖析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机理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引入非国有制衡股东能达到较优的内部控制状态,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仅微弱地优于无制衡股东的高度集中的内部控制状态,且两者并不明显。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酒类公司

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1)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1)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1) 二、案例介绍 (2) (一)公司背景 (2) (二)股权制衡关系 (2)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权制衡的解释 (3) 三、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内部控制作为降低交易费用和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为相关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或水平及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影响公司治理(陈汉文、张宜霞,2008)。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根据五部委制定的实施时间表,《配套指引》从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议题研究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依据 La Porta et al.( 2002)的界定,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10%,因为持股比例在5%-10%之间的制衡股东具有一定的监督动机和能力,但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比较小,除非还存在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制衡股东。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考察,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2010)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会对其有所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是三个重要的因素。吴益兵等(2009)认为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是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复杂状况及企业的成长性,而在控制这些因素基础上,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过于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后果的考察,国内学者张川等(2009)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杨玉凤等(2010)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果的考察,张龙平等(2010)认为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林斌、饶静(2009)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是为了向市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1)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管理,所属子公司应依据此办法制订适应本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或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执行董事、监事、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资产安全完整; (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体现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经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监事对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 第七条公司经理层是内部控制最高层级决策机构,对公司内控体系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负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浅谈内部控制评价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在我国,随着“蓝田股份”、“银广厦”、“郑百文”、“中信泰富”和“中航油”等一系列财务舞弊和内控失效事件的频频发生,内部控制成为了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政府监管部门。借鉴美国COSO 风险管理模型中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同时在内容上体现其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实质,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在2008 年6 月28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并随后发布了18 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配套指引》)。《基本规范》连同《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概念中明确了三点。其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评价主体(即由谁来实施这个工作),评价主体又分为外部评价主体(独立第三方的监管部门或评价机构)和内部评价主体(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其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即内部控制的客体)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的合理保证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其三,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过程性工作,涵盖计划、组织、实施、编报等多个步骤。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其一,是一种信息披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制定和履行契约时对企业经营、资产安全和法规遵守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披露形式,它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仅仅是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审计和法律法规的需求。 其二,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致,旨在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实施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是基于内部控制活动的五大基本要素进行的,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7、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练习题

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一、单选题 1. 内部控制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行性提供合理保证,其原因是()。 A. 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是丙公司管理层的职责 B. 内部控制的成本不应超过预期带来的收益 C.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中 %华 @会计¥网??校 D.对资产和记录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是丙公司管理层应当履行的经管责任 2.下列与现金业务有关的职责可以不分离的是()。 A. 现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B. 现金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的记录 C.现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D. 现金保管与现金总分类账的记录 3.在了解控制环境时, C 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是()。 A. 内部控制的人工成分 B. 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成分 C. 丙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和认识 D. 会计信息系统 4.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导致C注册会计师不能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是()。 A.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清晰区分内部控制要素 B.丙公司管理层没有根据变化的情况修改相关的内部控制 C.丙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D.C 注册会计师对丙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 5.C 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实施的程序是()。 A.查找丙公司内部控制运行中的所有重大缺陷 B.了解丙公司情况及其环境 C.实施审计程序,以了解丙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 D.实施穿行测试,以确定丙公司相关控制活动是否等到执行 二、多选题。 1 在了解戊公司控制环境时, E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的内容有( )。 A. 戊公司治理层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 B.戊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C. 戊公司员工整体的道德价值观 D.戊公司对控制的监督 2.戊公司下列控制活动中,属于经营业绩评价方面的有()。 A.由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B.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发现的差异进行调查 C.对照预算、预测和前期实际结果,对公司的业绩复核和评价 D.综合分析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3.在了解戊公司内部控制时, E 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程序有()。 A. 查阅内部控制手册 B.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C. 重新执行某项控制 D.现场观察某项控制的运行 4、在识别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后,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 A所设计的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B 控制本身的设计不合理,但得到了执行 C 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得到执行 D控制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5、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 运行的审计证据。 A 控制是否存在B控制在测试时是如何运行的 C控制由谁执行D是人工控制还是自动化控制 6、对控制测试的程序包括() A 询问 B 检查和观察 C穿行测试 D 重新执行

内控管理及考核办法

内控管理及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规范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下简称“应用指引”)及股份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第三条本办法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未有明确的内控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可能导致公司内控管理职责不清、流程不规范,对内控管理工作效能产生影响。 (二)未能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内控风险、认定内控缺陷、发现内控失效等情况,形成企业管理漏洞。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XX公司。 第二章基本要素、原则及措施 第五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五项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部环境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公司建设内部控制的

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节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支配着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是内控体系核心的三个环节。风险评估是内控建设的方向,非重大风险可以适当简化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控制成本;重大风险则需要加强控制,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与流程予以保证。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嵌入在业务流程中,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之内。信息沟通是内控体系的桥梁,确保企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管理级次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 内部监督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控体系不断优化和提升的保证。 第六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各环节。 (二)重要性原则:内控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事项、高风险领域,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浅谈风险管理视角下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分析,商.doc

浅谈风险管理视角下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分析,商, 《商》 摘要: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其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实力,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要求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便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水平。因此本文将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入手,分析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进而分析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分析;应用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效率性和公平性不断得到充分的发挥。市场经济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具有倒逼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重视组织运行效率,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工作水平,重视风险控制,并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力,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提高竞争实力的提供条件。 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评价分析,企业将从内控评价分析体系中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

析评价,以便为管理部门制定解决措施提供信息和方向支持。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有助于企业实行实时监控,提高风险管理的时效性。 二、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和指标选择 (一)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选择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有多种方法,比如有案例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评价体系。 针对案例分析法,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业务比较相似额企业为案例样本,并对其各个季度的财务报表或者风险治理报告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在各个经济类或者财经类资讯网站上查阅相关的信息,以便对行业内和市场上的非系统化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及时有效性,进而提高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和防控能力。在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下,企业在构建风险内部控制评价分析体系时要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性。企业在选择案例分析法时,应该选择ST或者PT企业,要认真分析该类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或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并要对风险进行分类,将内部控制相关指引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框架,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来选择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从风险防控角度入手,将风险进行分类,并按照风险大类设立风险等级。比如可以设定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为一级风险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企业一级风险指标的类别设立二级风险评价指标。细化一级风险评价

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利用马克思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内部控制的其他概念或理沦要素都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木质演绛推论出来的。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尽管实用,Eli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李连华,2007)0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运用组织fil:会学的规则理沦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他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内部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法”,足管理权威的来源之一。而竹理权威体系既包括纵向等级制权威体系,也包括横向平行权威体系。一可以石出,卜述两者的观点具有4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刘明辉,张宜t } ( 2002 )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性,保i} I: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林钟高,徐虹,吴玉莲( 2009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J性足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3100字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3100字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加以鉴证及考核的方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企业内部的稳定,有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但是当前我国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存在着有待于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这便需要企业尽快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策略 前言 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且在各个企业经营活动方面均贯穿着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发挥着调节及约束的重要作用。所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的完善,尤其是构建有效且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充分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所存在的根本就在于内部控制评价目标的定位,也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测试考核、测试评价的参照和原则指导。只有明确的定位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才能够确定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式的构建才能够有充足的依据及参照,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改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借助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适宜性、有效性、遵循性及充分性,推动企业将内部控制体系执行与建设不断加强。所需达到的评价目标具体包括:(1)推动企业对审慎经营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加以严格的遵守;(2)推动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确保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3)推动企业各级员工和管理者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的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从根本上保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体系;(4)推动企业将管理信息、财务信息及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增强;(5)推动企业将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有效及时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控制和评估。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经营目标评价的重视 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有遵循性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经营性目标等,我国会计界在评价内部控制时,过度的强调和突出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完整性及真实性的影响,却极少注重内部控制在经济效率提高方面能否将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虽然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本质作用应当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二)片面性的理解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然而却经常性的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检查忽略,当上级部门明确要求对内部控制评价加以开展时,企业仅仅是简单的汇总复印相关的制度,或者在具体的执行中为防止评价程序的复杂繁琐而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简约化片面的追求,甚至有些企业在调查表上直接运用“执行较好”加以敷衍,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形式性,内部控制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条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以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七条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针对企业绩效问题展开研究,认为中国的一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绩效的作用,是由于企业的约束控制机制缺乏合理性。特别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降低成本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是,企业所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否可以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则需要对企业的绩效、对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绩效;有效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52-02 中国已进入新的改革开放发展阶段,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企业为了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就要对企业管理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采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些研究学者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因素,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时候如何继续开展管理活动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等等。近年来,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着重于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企业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对

以通过提高内部信息质量获得社会信誉度。公布真实的企业信息在短时间内不会获得时效性,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真实的信息是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的关键。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强调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强化空间管理工作,以对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准确评估,据此而制定企业发展策略。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管理中,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可以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资产合理利用,确保企业的各项信息准确。 (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乎到企业财产的安全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控制好企业的资产和企业经济活动。从目前的企业资金流通情况来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资金的支出以及收入情况、资金的结余情况等等,这些都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包括企业物资的采购、物资的检查与验收、物资的库存情况、基于生产需要而领取物资以及销售情况等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保证企业资产不会流失,也不会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