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目标牌】

[活动目标]

1.充分了解文化遗产所包含的范围及其人文价值。

2.正确理解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目的及意义,增强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方案]

1.认知文化遗产。能运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2.懂得文化遗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意识。

3.运用文化遗产。能将地域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古为今用,助人成长。

[活动过程]

【自学径】

展开活动亮风采(知识性)

【活动园】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分类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长调、黄鹤楼传说、湖北大鼓等都是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传统说唱艺术。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

湖北大鼓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其调式、板式、旋律、结构等都体现了湖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板式多为一板一眼。湖北大鼓还有一套完整的表演技艺,主要是运用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形成灵活多变而又浑然一体的艺术表演风格。即使有舞台,一般也没有布景,演员凭借想象进入故事环境当中;艺人通过虚拟的动作,使听众得到“以虚为实”的感觉。艺人们善于运用云板、鼓和鼓签的双重作用:它们既是伴奏乐器,又是重要道具。

2008年6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团风县联合申报的“湖北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张明智。

(三)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中国五千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四)活动指导

1.小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不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由推荐:

(1)阅读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2)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3.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收集各组成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的“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本组推荐的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结合的方式,最后形成书面“申遗”报告。

2.实地考察包括建筑的历史、独特人文和历史价值、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和对联等内容。资料搜集包括阅读书籍、访问老人、网络搜索等形式。

3.小组撰写“申遗”报告。报告尽量做到内容翔实,能描述出项目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应注意报告图文并茂,语言要具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

三、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

(一)人员安排

1.答辩人员:各小组推荐一名“申遗代表”。

2.评委: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每个小组再各推荐一位组员担任评委。

3.组织人员:可由学习委员负责,确定答辩顺序、时长、流程等。并将各组的申请报告复印,分发给所有评委以供参考。

4.主持人:选择有经验的学生提法,主持人要与组织人员商讨细节,了解答辩流程,撰写串词。

(二)答辩流程

1.自我介绍。申遗代表简洁地说明自己所属的小组即可,态度要从容、面带微笑,语言要礼貌得体,给评委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答辩人陈述(不超过5分钟)。此环节是答辩会的重要环节,答辩人要将本小组完成的申请报告对评委进行详细地陈述,可手拿申请报告作为参考,不要一字不落地照着读,要做到对自己的申请报告内容了然于心,从所申报项目的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当前状况和拟定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介绍,语言要简洁而有条理。

3.提问与答辩(5分钟左右)。评委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陈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4.总结(1分钟左右)。上述程序完毕后,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一是对建议文化遗产、撰写申请报告这一过程的体会;二是参加答辩的收获。

5.宣布答辩结果。几位评委要结合纸质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的现场答辩情况,对各小组的申请报告和答辩人员的表现进行点评,评出“最佳申请报告奖”和“最佳答辩奖”,并给予一定奖励。

(三)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做些什么?

1.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2.向周边的人们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底蕴,民族的根基,没有遗传就没有民族就没有国家。只有传统的传承的才是民族的。

3.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

(1)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

(2)开办遗产学习、讲座、竞赛等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决的抗争。

四、写“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我与文化遗产

说起文化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XXX,到此一游”......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

路中间的小窄沟里。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 beautiful!

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无形的遗产——吆喝

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

辉煌历史

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着卖花的,阳春三月桃花初放,满街唱卖,其声艳羡;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岁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绘声绘色了。

悄然消逝

解放后,国家经济得以改善,农民也都安居乐业,真是“百废俱兴”啊!

可随时而来的文化大革命疯狂般席卷社会各个领域,不仅刚兴办起来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损失;还间接的破坏了许多无形的遗产——吆喝。

天灾人祸啊!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啊!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上了科技时代,吆喝声业越来越被各种形形色色的广告词所取而代之。

顿时,吆喝声“求救”,中国告急,世界文化遗产告急!刹那间人们才醒悟:无形的遗产的重要,吆喝声更是何等的珍贵啊!

引以为戒

面对已经失去的,不要伤心,要保存实力;面对现实存在的,不要高兴,要团结协作。

失去的已是不复存在,但也不意味着所有的都将失去,生活从此不再进行。不,不,我们不能这样消极处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面对现已存在的遗产。要想保护和永久的继承着无形的遗产则需我们勤奋刻苦,早日成才。

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引以为戒,让那无形的遗产——“吆喝”变成你永久的动力,催促以及提醒我们不要破坏第二个“无形的遗产——吆喝”。

保护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五千年华夏文明,五十六朵艳丽繁花,五彩缤纷中华文化。悠悠千载中,多少人用他们的汗水与智慧铸就了一座座雄伟的宫殿,多少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执着书写绚丽的华章,多少人用他们纤巧的素手编织了别样的锦绣。神州大地有多少优秀的文化值得欣赏啊!

纵览塞北的长城,蜿蜒千里,如腾蛟般盘旋在群山之间。古往,他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今来,他展示出炎黄儿女不可一世的雄才。

走进西安的秦始皇陵园,一个个形态逼真的陶俑,一匹匹急欲驰骋的骏马,一道道设置巧妙的机关,它们不仅仅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更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珍品。

寻访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品味江南水乡那一丝悠悠情愁,那一段离情别恋,那一曲跌宕的小调,那一壶香醇的美酒,那一首淡雅的诗词,畅游绿水、灰瓦、蓝天之间,感受

中华文化的魅力。

名山大川,亭台楼阁,词曲名段,琴棋诗画,数不胜数。可是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华夏儿女知其几何呢?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又有多少呢?

据调查,竟有13.3%的市民不知道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近50%的市民认为家乡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这是多少令人痛心的数据啊!

朋友们,金山银山有耗尽的一天,我们的中华文化若再不加以保护,也会有其消逝的一日啊!古罗马、古希腊等优秀文化的泯灭警示着我们: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也许,一个国家太过广大,引起不了大家的共识,那我们从家乡说起。我想很少有同学知道阜宁是中国散文之乡,建湖是中国杂技的窗口,城郊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海盐博物馆……

也许大家又要扪心自问,我们——一位初中生,能为保护遗产做些什么呢?保护遗产不是要大家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向一位不了解该遗产的人介绍它,就是最好的保护。

朋友们,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消逝,行动起来吧,尽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让“中华文化”这四个大字更加闪亮夺目!

【资料库】

祖国文化遗产名录宣传组

图片(视频)展示与解说

中国名录

至2017年7月8日,中国已有52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8日17时10分,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随着大会主席雅采克·普尔赫拉敲下小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第52个世界遗产。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

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1]

36.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观

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7.30文化遗产

40."中国丹霞"2010.8.1 自然遗产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6.24文化景观

42.元上都遗址2012.6.29文化遗产

43.澄江化石地2012.7.1

44.新疆天山2013.6.15自然遗产

45.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6.15文化景观

46.中国大运河2014.6.22文化遗产

47.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6.22文化遗产

48.土司遗址2015.7.4文化遗产

49.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6.7.15 文化遗产

50.湖北神农架2016.7.17自然遗产

51.可可西里2017.7.7自然遗产

52.厦门鼓浪屿2017.7.8文化遗产

53.贵州梵净山2018.7.2自然遗产

甘肃(家乡)的文化遗产宣传组

不得不知道——7处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视频)展示与解说)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的经济文化果实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既是对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7处世界文化遗产,让小编带你领略它们的风采:

1.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等,遗址位于甘肃省的安西县,是一处隋唐时期(公元581至907年)的郡城遗址。锁阳城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隋唐时期古城址,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城墙为夯土板筑而成,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东西长565米,南北长约469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角还有以土坯砌成的墩。此外,还有瓮城4座,马面24座。外城有环墙两道,总长约8.5公里。其东北角有一正方形小城,周长约300米,墙高6.5米,厚14米,这座小城即是隋代的玉门关。此外,在城址内还发现有当年铸造兵器遗留下来的积炭堆和陶渣等。

锁阳城具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隋唐时期的军事、农业、城市形制以及当地的生态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是中国的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明代始称炳灵寺。今存窟龛196个,分布在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

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96个,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高10厘米。

其中,西秦开凿的有2窟1龛,北魏开凿的有8窟25龛,北周的有2窟,隋代的2窟,唐代的有20窟113龛,唐代作品艺术成就最高。

该窟中的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名僧法显的墨书题记,是国内石窟中保留最早的纪年题纪,对全国其他古老石窟的断代提供了标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3.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山中。据文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

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素有“小江南”、“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诗圣杜甫赞美麦积山:“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形象地勾勒出来麦积山高耸的外貌。正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4.玉门关遗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南边是沼泽地,北边是哈拉湖,再往北是汉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历史上的玉门关颇负盛名,唐宋元明清都有骚客文人吟咏。“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等。唐代诗人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流传千古。

5.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

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

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悬泉置遗址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对研究汉晋驿站的结构、形制和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简牍及其他各类遗物为我们了解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6.敦煌莫高窟

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

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7.万里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

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结语碑】

中华文明亘古绵延,一脉相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夏民众用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明,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激励每个人前进的精神力量。

开拓思维做练习(运用性)

【训练场】

一、题一: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一)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

1.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

2.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

3.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二)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幅宣传标语。

1.保护文化遗产,擦亮中国名片。

2.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

(三)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莲步轻移,自成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回眸巧笑,便是风华绝代,仪态万方。开嗓乍唱,倾泻一斛清泉;水袖一甩,搅动万顷碧波。美得自信,美得高雅。那跨越百年的历史,那古老神秘的传承,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断流,不能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消散。爱她吧,像爱你的妈妈一样!

二、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一)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标志呈圆形,正中间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标志上方是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是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二)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寓意。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作品,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这个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一)【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二)【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答案】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三)【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四、【2016,山东省潍坊市】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