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3.1.6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3.1.6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

3.1.6-1001、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A )。

A、25%

B、10%

C、7.5%

D、5%

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2.8条

3.1.6-1002、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A )。

A、5m

B、10m

C、12m

D、15m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A )。

A、高

B、差

C、相同

D、无法比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04、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是(A )。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短路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5、变电所对直击雷的保护是采用(C )。

页脚内容1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针或避雷线

D、避雷器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6、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B )。

A、0.4Ω

B、0.5Ω

C、1Ω

D、4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7、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D )

A、4Ω

B、6Ω

C、8Ω

D、10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8、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B )m。

A、4

B、5

C、8

D、10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9、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只发生在(C )。

A、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

页脚内容2

B、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

C、中性点不接地或间接接地电网中

D、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即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10、10KV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三角处并接一个电阻的作用是(C )。

A、限制谐振过电压

B、防止断保险、烧电压互感器

C、限制谐振过电压,防止断保险、烧坏电压互感器

D、平横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11、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B )。

A、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

B、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

C、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

D、防止感应雷击电力设备和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

页脚内容3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12、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大小与( C )无关。

A、土壤电阻率

B、接地网面积

C、站内设备数量

D、接地体尺寸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六章

*3.1.6-1013、变电所的母线上装设避雷器是为了(C )。

A、防直击雷

B、防止反击过电压

C、防止雷电进行波

D、防止雷电直击波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14、接地装置是指(D )。

A、接地引下线

B、接地引下线和地上与应接地的装置引线

C、接地体

D、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的总和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15、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金属性接地时,其他两相对地电压升高(B )

页脚内容4

A、3倍

B、3倍

C、2倍

D、5倍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16、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通常只将系统中一部分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或经阻抗接地,其目的是( B )。

A、减小三相短路电流

B、减小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C、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D、满足自动重合闸装置需要。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17、外部过电压的大小一般与( B )有关。

A、系统额定电压

B、被击物阻抗

C、系统额定电流

D、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的倍数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18、变电所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大小与( D )无关。

(A)接地体的尺寸;(B)土壤电阻率;(C)地网面积;(D)电气设备的数量。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页脚内容5

3.1.6-1019、氧化锌避雷器( A )。

(A)只有非线性电阻没有间隙;(B)由非线性电阻和间隙串联组成;(C)只用于限制雷电过电压;(D)不能用于直流接地系统。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试验》第一章电力设备结构及原理

3.1.6-1020、避雷器主要用于( C )。

(A)避免雷电直击;(B)避免雷电绕击;(C)限制过电压;(D)限制过电流。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21、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当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 A )。

A、0

B、相电压

C、线电压

D、大于相电压,小于线电压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22、1kV以上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应采用( A )。

A、保护接地

B、工作接地

C、保护接零

D、重复接地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页脚内容6

3.1.6-1023、1kV以下的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应采用( C )。

A、保护接地

B、工作接地

C、保护接零

D、重复接地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24、管型避雷器是在大气过电压时用以保护( A )的绝缘薄弱环节。

A、架空线路

B、变压器

C、电缆线路

D、照明灯具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25、TN—C系统中性线、保护线是( A )。

A、合用的

B、部分合用,部分分开

C、分开的

D、少部分分开

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4.3条

3.1.6-1026、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 A )。

A、扁钢宽度的2倍并三面焊接;(B)扁钢宽度的3倍;(C)扁钢宽度的2.5倍;(D)扁钢宽度的1倍。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27、低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C )MΩ。

页脚内容7

A 0.5 B、1 C、2 D、3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试验》第二十章避雷器试验

3.1.6-1028、各种防雷保护的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应检查、测试(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二章保护接地

3.1.6-1029、避雷器的放电特性是由( B )所决定的。

A、阀电

B、间隙

C、间隙与阀电共同

D、接地体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电气试验》第一章电力设备结构及原理

3.1.6-1030、判断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是否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是以( A )为标准的。

A、中性点接地电流的大小

B、中性点电阻的大小

C、中性点接地方式

D、变压器运行方式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31、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其架空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一般可以继续运行(C ),但必须找出导线接地点,以免事故扩大。

页脚内容8

A、1小时

B、40分钟

C、2小时

D、90分钟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多选题

3.1.6-2001、作用于电力系统的过电压,按其起因及持续时间大致可分为(BCD)。

A、大气过电压

B、工频过电压

C、谐振过电压

D、操作过电压

E、弧光接地过电压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2002、电力设备污闪事故的发生和(ABDE)等因素有关。

A、瓷质污秽程度。

B、大气条件。

C、设备绝缘老化。

页脚内容9

D、绝缘瓷件的结构造型。

E、表面泄露距离。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用电检查》第三章雷电及防雷设备

3.1.6-2003、接地装置定期巡视检查项目为(ABC)。

A、避雷线、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间的连接良好;

B、接地引下线无断股、断线、严重锈蚀;

C、接地装置无严重锈蚀,埋入地下部分无外露、丢失。

D、接地引下线油漆是否完整

E、接地螺丝是否完好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二章保护接地

3.1.6-2004、下列属于氧化锌避雷器主要优点的是( ABCD ).

A、结构简单

B、造价低廉

C、性能稳定

D、通流能力大

页脚内容10

E、不易老化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用电检查》第三章雷电及防雷设备

3.1.6-2005、过电压可分为外部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内部过电压又分为( ABC ).

A、操作过电压

B、弧光接地

C、电磁谐振过电压

D、雷电感应过电压

E、行波过电压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2006、雷电放电过程中,会呈现出(ABD )效应,对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大的危害。

A、雷电的电磁效应

B、雷电的热效应

C、雷电的光效应

D、雷电的机械效应

E、雷电的传导效应

页脚内容11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2007、变电站的主要防雷措施包括( ABCD )。

A、避雷器

B、避雷针

C、放电间隙

D、接地装置

E、避雷带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2008、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AD )。

A、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B、防止供电中断

C、减少线路损耗

D、防止漏电火灾事故

E、防止人员接近带电体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供用电常识》第四章安全用电常识

页脚内容12

3.1.6-2009、TN系统的“TN”两位字母表示系统的接地型式及保护方式,下列各解释中与该系统情况相符合的有(AD )。

A、前一位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B、前一位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C、后一位字母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D、后一位字母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E、后一位字母N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经阻抗接地。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2010、( ABC )设备可以作为自然接地体。

A、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钢结构件

B、敷设于地下而数量不少于两根的电缆金属外皮

C、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钢筋部分

D、人工专门打入地下的钢材

E、自来水管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页脚内容13

3.1.6-2011、配电系统的三点共同接地是指( ABC )。

A、变压器的中性点

B、变压器的外壳

C、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

D、用电设备的接地线

E、主地网接地点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2012、下列有关接地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交流电气设备应尽量采用人工接地体

B、交流电气设备应尽量采用自然接地体

C、人工接地体水平敷设时一般用扁钢或圆钢,垂直敷设时一般用角钢或钢管

D、直流回路中接地线不应与自然接地体连接

E、人工接地体埋深越浅越好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页脚内容14

*3.1.6-2013、以下( AC )属于工作接地。

A、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

B、耦合电容器接地开关接地

C、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D、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一点接地

E、计量电流互感器一点接地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2014、以下( BDE )属于保护接地。

A、电压互感器中性点接地

B、耦合电容器接地开关接地

C、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D、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一点接地

E、计量电流互感器一点接地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判断题

页脚内容15

3.1.6-3001、电气上的“地”的含义不是指大地,而是指电位为零的地方。(√)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02、变电所内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主要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的。(√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03、中性点经消弧绕组接地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04、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金属性接地时,线电压仍然对称。(√)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05、当冲击雷电流流过避雷器时,新生成的电压降称为残余电压。(√)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06、运行中的高压设备其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点应视作带电体。(√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07、无论将变压器投入或停用,均应先合上各侧中性点接地刀闸,以防止过电压损坏变压器的绕阻绝缘。(√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四章变压器运行于维护

3.1.6-3008、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缺点之一是单相接地短路对邻近通讯线路的电磁干扰。(√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页脚内容16

*3.1.6-3009、在实际运行中,三相线路的对地电容,不能达到完全相等,三相对地电容电流也不完全对称,这时中性点和大地之间的电位不相等,称为中性点出现位移。(√)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10、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都接成星形,而且中性点都接地时,二次绕组中性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11、每个电气装置应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但相邻设备间可以串连后再接地。( ×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12、在同一供电线路中,不允许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另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零的方法。(√)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3013、三相四线制低压动力用电,相线与零线上分别安装熔断器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接零效果好。(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14、为了防止零线断裂而造成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目前在工厂内广泛应用重复接地。(√)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15、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开路不会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 ×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七章互感器

页脚内容17

3.1.6-3016、TN-C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为PEN线。(√ )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17、避雷器与被保护的设备距离越近越好。(√)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18、避雷器的泄露电流包括全电流及其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19、避雷器能将系统内的过电压引入大地,其对设备的保护效果取决于动作的可靠灵敏性。(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0、避雷针接地电阻太大时,为了使被保护设备处于其保护范围之内,应加大避雷针的高度。( ×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1、避雷器的额定电压越高,其串联间隙也越多。每个间隙所形成的电容,使得分布在每个间隙上的电压是均匀的。( ×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2、在10KV系统中,氧化锌避雷器较多地并联在真空开关上,以便限制截流过电压。(√)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3、10KV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的避雷器应安装在高压熔断器与变压器之间。(√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页脚内容18

*3.1.6-3024、金属氧化锌避雷器也可配备普阀型避雷器的放电计数器。( ×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5、真空断路器在开断小电感电流时,有可能产生较高的过电压。通常要装配避雷器等过电压保护装置。(√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6、阀型避雷器的灭弧是利用非线性电阻(阀片)限制工频续流来协助间隙达到熄弧的目的。(√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7、消弧线圈采用欠补偿方式时,也可以起消弧作用。(√ )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8、加在避雷器两端使其放电的最小工频电压称为工频放电电压。(√)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3.1.6-3029、在电力系统中,将电器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做良好的电气连接叫接地。(√)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十一章保护接地

*3.1.6-3030、变电站进线段过电压保护可使流过变电站内避雷器的雷电流幅值降低,避免避雷器和被保护设备受到雷击的损坏。(√)

出处:中国电力出版社《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第十一单元过电压及保护设备

页脚内容19

页脚内容20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39-87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

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进出线套管需设直击雷保护装置,而GIS本身仅将其外壳接至变电站接地网即可。 与超高压变电站一样,特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也需考虑由架空输电线路传入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其根本措施在于在变电站内适当的位置设置避雷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主要是指雷击过电压、电力网络操作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的过电压通常就是这两种。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大气物理现象,每一次雷击都是由一系列的放电(云间、云地)形成的。雷击过电压是指由于雷电直接击中电线;雷击避雷针时由于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引入电线;或雷击某地造成不同地之间的地电位不均衡等原因在有源或无源导体上产生的瞬态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的能量有时非常强,雷电的放电电流一般为20_40千安培,在大雷暴时最大可达430千安培,雷击概率及其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 概率50%10%5%≈1% 电流峰值kA3080100200 电荷量As1080100400 雷电现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操作过电压是指开关中央电源设备、电力网中大型感性或容性设备的投切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不如雷击过电压高,但出现频繁,对电子设备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1.过电压保护必要性 现在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如一座现代化的大厦,一般都装有自动消防、防盗保安、程控电话、楼宇自控、电脑管理、群控电梯、广播音响、闭路等一系列电子信息系统;又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电子信息技术已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其它航天、金融、邮电、石油化工、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及工厂企业也不例外,所以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数量与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这种电子信息设备的工作信号电压很低,一般仅5V左右,因此,其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极低,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过电压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尤其是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其后果不但使这种昂贵的设备损坏,而且有可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行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成为雷电破坏的主要对象之一。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防雷电及电磁脉冲的标准,如IEC1024、IEC1312、ITU的K系列等。IEC1024、IEC1312相继公布了雷电流参数(如表1)和雷电波形,并对雷电保护区(LPZ)的划分、系统的分级保护和浪涌过电压保护器(SPD)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我国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规定:“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第3.5.4条,三);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中规定:“3.1.5……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3.3.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 3.4.1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中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加装有效可靠的防雷保安器,是国际上通用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表1 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数保护级别 Ⅰ(一类)Ⅱ(二类)Ⅲ-Ⅳ(三类) I幅值(KA)200150100 T1波头时间(μS)101010 T2波头时间(μS)350350350 2.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 现代意义的防雷,把防雷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的国际标准:

电压保护装置

电压保护装置采用面板式安装,高雅、亮丽的外观,为低压电控装置提升档次。 相序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等)主要用于交流50/60Hz, 400V)、440V(460V)、660V等电压级别的各种故障检测,对三相输入电源的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断相、错相(逆相序)、三相电压不平衡等提供继电保

复位方式:相序、缺相故障手动复位;不平衡、过欠压故障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断 电后故障锁存功能。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选型 电压保护装置按功能的组合分以下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 ●表示具有该功能 ○表示不具有该功能 电压保护装置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举例 1. 如用户需要全部保护功能(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 使用于380V 电压,那所选择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型号,应该为JL-410。 2. 如用户只需要相序保护,缺相保护两种功能,使用于煤矿660V 的电压,那所选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 型号应该为JL-411-60。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描述: 1、过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OFF-390-490V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小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2、欠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小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300-370V-OFF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大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3、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不平衡度动作门 限值设定范围OFF-5-30%,动作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1-25s 。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恢复 到小于设定门限值2%以上时,保护器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 功能。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计算公式: A ——电压不平衡度 max U ——三相线电压中最大线电压值 % 100max min max ?-=U U U A

(完整版)预防性试验验收标准测试题2015

预防性试验规程测试题 格式与数量为:单项选择题(15题)、多选题(8题)、是非题(15题)、问答题(5题) 一、单选题(15题) 1、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C)。 A、远大于1 B、远小于1 C、约等于1 D、不易确定 2、预试中,绕组额定电压为6~10kV的变压器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时,直流试验电压为(C)kV。 A、5 B、6 C、10 D、20 3、一般母线绝缘电阻不应低于(B)MΩ/kV。 A、0.5 B、1 C、2 D、5 4、下列缺陷中能够由工频耐压试验考核的是(D)。 A、绕组匝间绝缘损伤 B、绕组相间绝缘距离过小 C、高压绕组与高压分接引线之间绝缘薄弱 D、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引线之间的绝缘薄弱 5、变压器绝缘普遍受潮以后,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A)。 A、均变小 B、均变大 C、绝缘电阻变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变大 D、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变小,极化指数变大 6、新安装的变压器充电时,应将其差动保护(A)。 A、投入 B、退出 C、投入,退出均可 D、闭锁 7、不属于交叉互联系统的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是(B)。 A、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 B、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交流耐压试验 C、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绝缘电阻或直流伏安特性 D、互联箱闸刀(或连接片)接触电阻和连接位置的检查 8、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的作用是考核变压器的(D)强度。 A、主绝缘 B、匝绝缘 C、层绝缘 D、主绝缘和纵绝缘 9、测量三芯交联电缆内衬层绝缘电阻时,电压加在(C)。

A、铜屏蔽与导体之间 B、金属护套与导体之间 C、铜屏蔽与金属护套之间 D、金属护套与外护套之间 10、根据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力变压器的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气体继电器及其二次回路、冷却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使用(D)兆欧表。 A、500V B、250V C、1000V D、2500V 11、如果变压器进水受潮,油的气相色谱中,唯有一种气体的含量偏高,这种气体是(C)。 A、乙炔(C2H2) B、甲烷(CH4) C、氢气(H2) D.二氧化碳(CO2) 12、试品绝缘表面脏污、受潮,在试验电压下产生表面泄露电流,对试验tanδ和C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是(C)。 A、试品电容量越大,影响越大 B、试品电容量越小,影响越小 C、试品电容量越小,影响越大 D、与试品电容量的大小无关 13、在电介质上施加直流电压后,由电介质的电导所决定的电流就是(A)。 A、泄漏电流 B、电容电流 C、吸收电流 D、极化电流 14、额定电压为110kV及以下的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及消弧线圈应在充满合格油,静置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耐压试验。其静置时间如无制造厂规定,则应是(C)。 A、≥6h B、≥12h; C、≥24h; D、≥36h 15、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中,直流控制电压为最低分闸动作电压为(A)。 A、30~65%Ue B、65~80%Ue C、80~100Ue D、未作规定 16、介损测试环境温度应大于(C)。 A、0℃ B、5℃ C、10℃ D、15℃ 17、电磁型继电器耐压试验可用(C)兆欧表测试。 A、500V B、1000V C、2500V D、5000V 二、多选题(8题) 1、电气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很大承度上要依赖(ABCD)是否正确和合适。 A、方法 B、环境 C、步骤 D、工具 2、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BCD)。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19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

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

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及过电压保护 一什么是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的对设备绝缘有危害,暂时性的电压升高现象。 二过电压的分类 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 (1)系统运行中由于由于断路器的正常操作或系统发生事故时,因电磁能转换所以起的过电压,叫内部过电压。如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工频过电压 (2)外部过电压(也叫大气过电压)它有两种形式:直击雷(雷电直接对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放电,其过电压所以起的雷电流通过这些物体流入大地,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感应雷就是雷电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引起得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产生主要有3种形式(1)切除空载变压器。(在切除空载变压器时,因断路器可能在电流未过零点时分断,变压器绕组中的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与变压器空载电流的大小和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有关。)(2)分合空载长线路。(分合空载长线路时由于断路器触头间电弧多次重燃引起的过电压)(3)弧光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发生间歇性的弧光接地时,再发在非故障相引发的高频振荡过电压)工频过电压产生主要有3种形式(1)空载长线路的电压升高(2)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的升高(3)超高大容量线路从满载状态突然甩掉负荷时的电压升高。这种过电压对电器设备的绝缘影响不大,但是操作过电压一般是在工频过电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谐振过电压产生主要有2种形式(1)当电网参数选择不当,因某一线路或母线的自振频率与电源谐波频率之一接近,就会产生谐振过电压。(2)高压真空开关的同期性差 三过电压保护 (1)外部过电压保护(也就是防雷保护) 雷电的危害 1.热效应。烧断导线,烧毁电器设备。 2.机械效应。当雷电直接击中房屋、电杆、树木,雷电电流经过木质纤维时,会产生高热,将其炸裂破坏。 3.电磁场效应。在雷电电流通过的周围,将产生很大的电磁场,使附近的导线或金属结构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击穿电气设备一引起火灾和爆炸从而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 4.雷电的闪络放电。烧毁绝缘子造成断路器跳闸,线路停电等供电事故 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用来保护发电厂,变电所) 作用:将雷电吸引到金属针上,安全的导入大地,从而保护附近的建筑和 设施免受雷击。 原理:在雷雨天气,建筑物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一、过电压的定义及分类 1、过电压:超过电力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电压,称为过电压。 2、过电压的分类 ①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外部的雷电引起的 过电压。 ②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内部 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选用原则 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遵循着如下原则。 1、选用保护措施、避雷器保护性能、绝缘水平等,归根到底 是经济问题。 保护措施可靠性越高,避雷器保护性能越优,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大,可以降低绝缘造价或减少运行故障损失得到回报。反之,保护措施可靠性越低,避雷器保护性能越差,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小,绝缘造价或运行故障损失越大。 总之,选用过电压保护措施,力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2、任何防雷技术措施应经实践检验原则 至今,在实验室里不能逼真模拟自然雷。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 只能作某些定性分析。防雷保护技术措施主要依据长期的大量

的运行经验积累,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国际上常出现过以假设 为依据的形形色色的防雷保护装置,经实践检验被淘汰掉了。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发展概况 1、人为制造弱绝缘,最早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放电间隙。 迄今为止,人们还在应用放电间隙。仅是结构不断改进。放电 间隙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自动熄灭工频续流电弧。 2、1870~1890年,主要是放电间隙和熔丝构成变电设备防雷 保护装置。 3、1896~1908年,制成羊角放电间隙。为了增强间隙熄弧能 力,在间隙上加装磁吹线圈。为了限制工频续流,间隙串联线 性电阻。随后发展多间隙,构成多间隙又串又并联线性电阻的 防雷保护装置。 4、1907~1920年,发明了氧化铝和氧化铅电阻器来替代多间 隙串并联线性电阻,这是阀式避雷器的原型。 5、1920~1930年,又将氧化铝和氧化铅避雷器加装外串羊角 放电间隙,或内串间隙。比较广泛地采用羊角放电间隙与消弧 线圈配合使用。 6、1930~1940年,发明了碳化硅非线性电阻片。使阀式避雷 器起了质的变化。 7、1940~1950年,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迅速发展和普及。至今, 我国仍在采用这种普阀避雷器。即我国第一代阀式避雷器。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一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装置中可能产生的过电压外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由分闸、合闸等开关操作引起的。电力电子装置中,电源变压器等储能元器件,会在开关操作瞬间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包括: (1)换相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或者与全控器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在换相结束不能立刻恢复阻断能力,因而有较大的反向电流过,使残存的载流子恢复,而当其恢复了阻断能力时,该反向电流急剧减小,会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过电压。 (2)关断过电压:全控型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当器件关断时,因正向电流的迅速降低而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的过电压。 电力电子电路常见的过电压有交流测过电压和直流测过电压。常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及配置位置如图1-1所示。 S F RV RCD T D C U M RC 1 RC 2 RC 3 RC 4 L B S DC 图9-10 过电压保护措施及装置位置 F ─避雷器 D ─变压器静电屏蔽层 C ─静电感应过程电压抑制电容 1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2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反向阻断式RC 电路 RV─压敏电阻过电压抑制器 3RC ─阀器件换相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4RC ─直流测RC 抑制电路 RCD─阀器件关断过电压抑制用RCD 电路

过电压保护所使用的元器件有阻容吸收电路、非线性电阻元件硒堆和压敏电阻等,其中RC 过电压抑制电路最为常见。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能有效抑制尖峰过电压。串联电阻能消耗部分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并抑制回路的振荡。 视变流装置和保护装置点不同,过电压保护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图9-11所示为RC 过电压抑制电路用于交流测过电压抑制的连接方式。 + -+ -a) b) 网侧 阀侧 直流侧 C a R a C a R a C dc R dc C dc R dc C a R a C a R a 图9-11 RC 过电压抑制电路联结方式 a)单相 b)三相 二、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分为过载和短路两种情况。过流保护常采用的有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过电流继电器保护措施,以晶闸管变流电路为例,其位置配置如图2-1所示。

简述过电压保护器试验方法

简述过电压保护器试验方法 摘要:在每年的电气预防性试验中,检修试验人员都误认为过电压保护器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正常的高压电气试验,只能放弃过电压保护器电气试验,从而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关键词:过电压保护器电气试验 引言:目前,过电压保护器在我们新密局李堂变、园区变、李湾变等变电站10kV或35kV高压开关柜内部安装,为开关柜、母线提供过电压保护作用,如不能定期进行电气预防性试验,一定影响到开关柜等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一、过电压保护器试验方法 过电压保护器在投入使用前以及使用后每年都应进行预防性试验,试验时保护器的四个端子应从其它电器设备上拆下,不允许和其它设备连接时进行试验,试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1)外观检查:检查外绝缘有无损伤。 2)对于无间隙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应进行以下试验:直流 1mA 参考电压:在保护器两两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当流过保护器的电流稳定于 1mA 后,读取此时保护器两端子之间的电压数值,该值不得小于技术参数表中的规定值。 泄漏电流:在保护器两两端子间施加 0.75 倍的直流 1mA 参考电压,此时流过保护器的泄漏电流不得大于50μA。 无间隙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不允许做工频放电电压试验。 3) 对于串联间隙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应进行工频放电电压试验,

试验接线如图所示。试验时在保护器 A、B、C、D 两两端子之间分别施加工频电压,调节自耦变压器 ZT,缓慢加压,观察安培表 A 的电流变化。当安培表 A 的电流突然增大时,表示间隙电极放电,记录此时电压表 V 的电压值,此值即为工频放电电压在变压器原边的数值,此值乘以升压变压器 ST 的变比,即为该两相的工频放电电压值。由于放电电极允许有一定的分散度,以及测试方法的差异,现场测试值不应超出出厂试验值的 20%。如果超出该范围,应停止运行,及时通知厂家处理。 二、过电压保护器注意事项 1)应根据电压等级和被保护对象正确地选择保护器的型号和技术参数。 2)应提供所需连接电缆的长度L。 3)开关柜进行耐压试验时,应将保护器四个端子从母线上拆下,否则,可能损坏保护器。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示范文本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 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 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 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 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 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 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 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 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

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进出线套管需设直击雷保护装置,而GIS本身仅将其外壳接至变电站接地网即可。

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AL-XHZ系列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一、概述 传统消弧技术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3~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这种电网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小,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该电网发生稳定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线电压不变,只是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虽然该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绝缘均可承受长期线电压的强度可以带故障运行两小时。但是,如果系统发生的单向接地故障为间歇性弧光接地,则会在系统中产生高达3.5倍相电压峰值的过电压,如此高的过电压如果数小时作用于电网,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损伤,甚至会造成健全相对地绝缘击穿,进而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事故。在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程中,还会形成多频段振荡回路,不仅会产生高幅值的相对地过电压,而且还可能出现高幅值相间过电压,使相间绝缘闪络,造成相间短路事故。 随着我国对城市及农村电网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城市、农村的配电网必定向电缆化发展,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在逐渐增大,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运行经验证明,当这类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孤光接地时产生的孤光接地过电压,及特殊条件下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已成为这类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在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系统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利用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经故障电流减小,从而达到自然熄弧的目的。运行经验表明,虽然消弧线圈对抑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消弧线圈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由于电网运行方式的多样化及弧光接地点的随机性,消弧线圈要对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却有难度,且消弧线圈仅仅补偿了工频电容电流,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不仅有工频电容电流,而且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 2、当电网发生断线、非全向、同杆线路的电容耦合等非接地故障,使电网的不对称电压升高,可能导致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节控制器误判电网发生接地而动作,这时将会在电网中产生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造成系统中一相或两相电压升高很多,以致损坏电网中的其它设备。 3、消弧线圈体积大,组件多,成本高,安装所占场地较大,运行维护复杂,而且随着电网的扩大,消弧线圈也要随之更换,不利于电网的远景规划。

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十三章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一节建筑物防雷 1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 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一般规定 一、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 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网站、移动通信基 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原有通信局(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 1.0.3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应建立在联合接地、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的基础上。 1.0.4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电磁兼容原理,按防雷区划分,对电涌保护器 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规划。 1.0.5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以现场调查、局址地理环境、年雷暴日分布及通 信局(站)类型为依据。 1.0.6本规范是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和各类保护器件 选择的技术依据,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所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或参照IEC、ITU-T-K系统等国际相关建议,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检测部门测试合格的产品。 1.0.7本规范年雷暴日的确定,一般应依椐通信局(站)所在地区的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 或者参照本规范附录 C和附录D 的范围确定。 1.0.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以外,还应符合国标GB50057-94《建 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2. 术语 2.0.1防雷区 将一个易遭雷击的区域,按照通信局(站)建筑物内外、通信机房及被保护设备所处环境的不同,进行被保护区域划分,这些被保护区域称为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s 英文缩写LPZ,详见附录B)。 2.0.2雷电活动区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25的地区; 中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5~40以内的地区;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说明书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 说 明 书 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名称: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2号邮编:230088 TEL:(0551)5312386 FAX:(0551)5322512

一、概述 在我国3~35KV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这种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电网仍可带故障运行,这就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供电方式在单相接地时容易产生弧光接地从而可能引发相间短路,给供电设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以前的解决办法是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来抑制故障点弧光发生的机率。很显然,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弧光,但由于消弧线圈的自身的诸多特点,很难对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高频分量部分对供电设备造成的危害无法克服。安徽鸿宇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在研究各种消弧线圈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概念,研制出了智能快速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系统出现弧光接地时,通过可以分相控制的真空接触器,使故障相接地,达到彻底消除弧光的目的。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是针对智能快速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研制的一种智能型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P T互感器检测出故障相,然后发出控制信号命令故障相的接地真空接触器闭合,使弧光接地变成金属性接地。 一、功能及特点 1、本控制器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控制器的核心采用Mic roc hip 公司生产的PIC单片机和一些外围器件构成信号采集、数据 处理系统。 2、根据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PT断线、 金属性接地,只报警而不接地;当系统出现弧光接地时,微 机综合控制器作出判断同时发出动作信号,让接触器动作, 使系统对应相转变为金属性接地。

TBP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使用说明书

YTB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使用说明 一、产品用途 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主要用于发电、供电和用电企业的电力电网中。用来保护变压器、开关、母线、电动机等电气设备,可限制大气过电压及各种开关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对相间和相对地的过电压均能起到可靠的限制作用。 二、结构/特点 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的电气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FR为氧化锌非线形电阻,CG为放电间隙,由于采用对称结构,其中任意三个可分别接入A、B、C三相,另一个接地线。 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 1.用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和放电间隙的结构,使两者互为保护。放电间隙使氧化锌电 阻的荷电率为零,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又使放电间隙动作后无续流,放电间隙不再 承担灭弧任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2.采用四星形接法,对相间和相对地的过电压均能起到可靠的限制作用。可将相间 过电压大大降低,保护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3.在各种电压波形下放电值均相等,不受各种操作过电压波形的影响,过电压保护 值准确,保护性能优良。 4.使用环境温度为-400C~+600C,海拔高度小于2000m。 三、型号说明 YTB-□/□ 组合式 电压等级 英特电力 1A-电动机;B-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线路、开关;C- 并联补偿电容器;O-电机中性点;2.持续运行电压:允许持久地施加在YTB相间及相对地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3.外套类型:F硅橡胶外套; 4.使用环境:W为户外型,无‘W’只适用于户内; 5.附加功能:“J”或“IM”为过电压动作记数器,(只适用于户内型YTB); 6.采用高压电缆外引结构,因此,对外引电缆长度“L”及线鼻子孔经“φ”要求,由用户在订货时注明。 四、技术参数表一 五、外型尺寸 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 35KV电压等级

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综述1

雷电过电压研究及防护 摘要:雷电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雷电放电的危害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过电压侵入、反击。对于输电线路的防护我们通过安装避雷器、避雷线、降低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的方法降低雷击概率;对于变电站我们可以通过采取进线段保护和侵入波保护的方法减小雷击对电站带来的危害;目前一般采用电磁仿真软件ATP-EMTP和PSCAD/EMTDC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进行防雷性能的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雷电过电压;雷电保护;电磁仿真软件 0引言 雷电是大气中集声、光、电、热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大影响作用。但是,在现代生活中,雷电也给人类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危害。据美国的保守估计,主要由于雷电冲击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失效或损坏,平均每年约占全部故障的。据我国一些省市统计,因雷害作用,电子设备的直接损失约占雷电灾害总损失 的80%。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遭受自 然雷害的几率也随着增加。 雷云放电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先导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余光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存在时间极短,电流极大,可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这个时间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直击雷击中人体、建筑物、设备时,会产生巨大的光和热,强大的雷电流转变为热能。雷电流在闪击中直接进入金属管道或导线时,它们沿着金属管道或导线可以传送到很远的地方。除了沿管道或导线产生的电或热效应,破坏其机械和电气连接之外,当它侵入与此相连的金属设施或用电设备时,还会对金属设施或用电设备的机械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并危及有关操作和使用人员的安全。直击雷或感应雷都可能使导线或金属管道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沿着导线或金属管道从远处雷区或防雷保护区域之外传来,侵入建筑物内部或设备内部,而使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损坏或人员的伤亡。同时,当雷电击中到建筑物时,雷电流幅值大,波头陡度高,雷电流流过时也会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电位骤升到上百千伏,有可能会将工作接地引入反击电流,造成人身和设备雷击事故。 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及改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措施,已经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分别从输电线路防雷和变电站防雷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1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目前在防雷工作方面,人们主要是通过架设避雷器、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绝缘水平、安装一系列的其他保护装置以及选择适合中线点的接地运行方式等。 1.1 安装避雷器 输电线路是通过采用架设避雷器的办法,可以在当雷电击中线路时将一部分雷电电流通过雷电杆塔将其引入大地,从而达到对输电线路保护的效果。而且如果线路中有较大的雷电电流流过时,通过采用架设避雷器的办法,还可以达到对雷电电流进行分流的效果,大量的雷电电流被引入到地下。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确保一定耐雷水平的前提下,往往没有必要在所有相都安装避雷器, 对于文献[1]中根据220KV同塔双回路的建模 分析得出,考虑单相、两相、三相和四相的耐雷水平,两相安装时均应选取在中层安装这种形式。 1.2 降低接地电阻 对于不同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在高电阻率地区,我们还需要通过接地电阻降阻剂、爆破接地技术、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伸长水平接地体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可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通信设备金属外壳及其他非正常带电部分的接地。 工作接地:在AC/DC电源内或配电屏内(注意是在电源内部),输出直流48V总接线排的正极接地;对于24系统,是直流24V的负极接地。 工作接地的概念不是针对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的电源线连接,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到电源设备的连接应该属于电源线连接的概念,不应属于接地线连接范畴。 屏蔽接地就是一种工作接地; 电器外壳接零线就是保护接地; 两次以上的零线接大地就是重复接地. 电力系统中的"中性"概念 ~在电力变送和市电供用系统中,出于经济性上的考虑,常常采用3相交流的模式馈送电能。 ~3个交流电的相位互隔120°,其矢量和为零。(注意,包括电压和电流) ~对市电用户,直接使用3相电并不方便。因此拆成3个单相电送往终端用户。 ~这3个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点”。(即星形接法) ~这样一个点对3个相电来说,是对称中立的。所以叫“中性点”。 ~同理,若3相负载也按星形接法,也会形成一个公共点。为避免混淆,我们叫做“负载中点”。~由于3个独立的单相负载大小不可能一致,所以负载中点就不可能对称中立。 ~为防止3个单相电源的不平衡,就要增加一条电线连接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点。 ~这条线把负载中点的电位钳制在电源中性点上,并通过不平衡电流。这就是“中性线”。 ~这就是所谓“三相四线制”。它仅用于市电系统。 ~在这个供电制度中,出于系统安全的要求,其中性点是与大地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这时的中性线也叫零(电位)线。 ~而在不需要3个单相拆分供电的电力系统中(例如高压输电和三相动力),一般只在电源侧有一个中性点,哪来中性线? ~这样的一个中性点,当然也应该是接地的。但绝不是出于电路原理上的原因。 ~至于远在另一端的发电设备是如何作的,可问一下电厂师傅。 以上观点没有引经据典,仅凭记忆,难免有错。应以著作文献为准。 1.在一个电气设备中,是否可以将零线与地线接到一起? 在供电系统中,“零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电力正常传输的“工作线”,若没有它就不干活了。 而“地线”的更多作用是安全保护方面。两者是否连接在一起,不是由原理决定,而是由规范规定。所以不可自行连接。 2.在什么情况下会需要重复接地,它有什么好处呢? “重复接地”是一个专用术语,是指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其中性线除了在用户变压器端做了工作接地,往往还在用户端再次接地,以提高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变压器和设备处壳需要接地吗? 电力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按要求必须做保护接地。 关于接地概念

电子设备(石化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14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设备(石化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通用范本

电子设备(石化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电子设备防雷电过电压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过电压保护等方面欠缺相应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对国内无相应的标准可参考时,参照国际上有关规定执行。依据IEC61312等国际标准结合国内标准设计防雷系统。一个有效的防雷系统,包括3部分:直击雷保护,一点接地,瞬态浪涌电压抑制,三者缺一不可。而正确的连接和接地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1 直击雷保护 直击雷要靠接闪器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