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整流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

通信整流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
通信整流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

通信整流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

摘要本文叙述了通信用整流器的性能要求,包括稳压精度、温度一电压补偿、充电限流、并联运行、电磁、兼容等内容。关键词通信电源整流器技术规范

1 概述

通信整流器是通信电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性能要求,则由其在通信电源中的位置来决定。通信电源指对通信设备(主机)供电的电源。为了叙述方面,对通信电源先作一简单介绍。根据通信设备输入端对供电的要求是交流还是直流的不同,通信电源系统也分为交流供电电源系统和直流供电电源系统,其中直流供电电源系统由变电站(市电)、备用发电机组、直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组成,交流供电电源系统由变电站、备用发电机组、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组成。由图1可见,不论是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还是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都是以交流市电或备用发电机组作为电源,再变换为不间断的交流或直流电源去供给通信设备。而通信设备内部电路需要的多种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再通过DC/DC变换器或AC/DC整流器来获得。因此从功能及转换层次来看又可将整个电源系统划分为三级。国外将交流市电和备用发电机组部分你为第一级电源(Primary Power SuPPly),这一级是保证提供能源,但不保证不间断。而上述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和直流不间断电源设备则称为第二级电源(Secondary Power Supply),它保证通信供电的不间断。此外,通信设备内部电路需要的多种直流电压通过DC/DC变换器或AC/DC整流器来获取,这一级电源称为第三级电源(Tertiary Power Supply),它常为插板电源或板上电源顺便说一下,板上电源(Power on Board)我国习惯常称为模块电源。对第三级电源则称为机架电源,而第二级电源称为基础电源。但实际上第一级电源又是第二级电源的基础。把第二级电源称为基础电源,则第一级电源只能称之为交流电源系统,但这样一来又将和直流供电系统相对应的交流供电系统发生混淆。虽然说名词称谓是约定俗成,但也应有它们的明确定义和讲究其科学性,且最好和国际上的称谓相一致。综上所述将通信电源系统分为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两大部分,并根据能量转换层次分为三级是比较合理的。欧洲通信标准委员会已根据上述三级电源的组成,在1995年制订了第二级电源和含第三级电源的主机设备的联接界面上的技术要求的标准。它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交流供电系统的,B部分是直流供电系统的。虽然在直流供电系统和交流供电系统的第二级以及交流供电系统的第三级电源中都有整流器,但要求不尽相同,例如交流供电系统第二级电源中的整流器并不直接连接通信设备,敌对整流器的输出杂音要求可较低。而第三级电源中的整流器因无电池并联,故动态要求相对较高。本文将主要对第二级电源直流不间断电源设备中的整流器模块的性能要求和技术规范作一些阐述。至于由多个整流模块(Rectifier Modules)组成的整流器列架电源(Rack Power)也会和模块要求有些不同,下面在相关指标阐述时会顺便提及。首先第二级电源与第一级电源、第三级电源各形成

一个界面,故整流器应满足二个界面的相关规范要求。再则要作为不间断电源,整流器必须与蓄电池相连,故整流器还应满足蓄电池性能及电池管理的要求。此外,整流器还应满足自身运行的一些要求。

2 直流输出电压及其调节范围

整流器的作用是将交流转换成直流对电池充电并对并联在一起的通信负载进行供电,其直流输出电压主要应满足电池浮充、均充、初充和放电后再充电的需要。每只电池有关电压值如表1所示。防酸隔爆电池初充最高电压我国目前按低压恒压充电法推荐值为 2.4O V,但国外(如印度等国)也有的采用 2.7O V。综合表1可知,整流器输出电压范围为 2.O~2.4O V,对标称值为48V 的系统,电压范围为48.00~57.60 V。如考虑到为便于利用输出电压检验欠压,过压告警点,则范围宜再放宽到43~59V。 3 静态稳压精度稳压精度是指在输入交流电压和负载电流这两个扰动因素变化时,在浮充和均充电压范围内(非全部输出电压范围),输出电压偏差的百分数。整流器的稳压精度也是针对电池的要求来定的,因为稳压精度低,无异于浮充电压设置值的不准确。如在2O℃时电池要求浮充电压2.25 V,如整流器稳压精度为±1%,电压就要变化22 mV左右,即浮充电压将低至2.23 V,高至2.27 V;±22 mV的变化,也意味着温度变化±7℃时补偿电压作用的抵消。浮充电压的设置不当或温度补偿作用的削弱,都会对阀控电池的漏电流有影响,甚至在极端情况也可能造成电池的热失控。故稳压精度宜优于1%。 4 浮充工作时的温度电压补偿由于阀控电池漏电流对温度的敏感性,常用温度补偿的办法来抑制漏电流的恶性增长。即当温度升高时采用降低浮充电压的办法来平衡漏电流的增加。温度补偿的电压值通常为温度每升高 /降低1℃,电压降低/升高3mV(每只电池),即在一定温度区间电压一温度关系是用一条斜线补偿的,但也有采用阶梯形曲线的。 5 整流器输出限流和电池充电限流整流器输出限流和电池充电限流是两个独立的限流功能。整流器的输出限流是对整流器的保护,而电池充电限流是对电池的保护,过去整流器往往只有本身输出限流,但这样对充电自动管理很不方便。如整流器具有接受外来信号作输出电压微调的功能,则充电限流及浮充电压的温度补偿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充电限流的调整范围一般按电池要求为0.1℃到O.15℃之间。 6 输出端杂音电压整流器的输出电压中除了直流成份外还存在着一定分量的交流成份,这是我们所不希望有的,故称之为杂音电压或噪声电压。它们对通话质量或电子电路的工作有一定影响。我们可以认为输出端含有交流分量的复杂波形是由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幅度和相位的交流正弦所组成。但衡量这些杂音电压的影响,通常采用衡重杂音、峰峰杂音、宽频杂音、窄频杂音和离散杂音来表示。表2是摘自S12蓝皮书(这是S124O交换机要求也是YD/T731的目前规范)及欧洲通信标准委员会 ETS30O132标准的有关杂音的要求。说明三点,第一,加权杂音即衡重杂音,主要衡量对通话话音质量的影响,人耳对2OHz~5k Hz范围内的声音敏感性是不同的,如人耳对8OO

Hz和 5O Hz的敏感差异为137O倍左右。衡重杂音电压是通过衡重网络(Weighting Network)后测得的值。衡重网络目前大都采用CCITT推荐的P5 3网络,即现在的ITU-T Recom.P53网络,但美国采用的是C通道网络,它和ITU的略有不同,且以dBrnc 表示(以1PW为OdB);第二,鉴于输出杂音波形是周期性的,用频域分析得到的频谱是离散的,故在规定的频宽下,基本上就是窄频杂音电压;第三,系统界面杂音、整流器列架电源输出杂音和整流器模块输出杂音应该是不同的,但相互间关系以及杂音分配尚待研究。 7 功率限制/恒功率输出特性整流器的负载电流有电池电流,通信负载中的线性负载电流和恒功率负载电流,一般在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电压较低,电流总和最大,而平常浮充或均充末期,虽然电压较高,电流均较小,因此整流器具有功率限制/恒功率输出特性,有利于以较小设计功率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对 48 V系统,以最大限流值作为额定电流,以 57 V作为额定电压,以二者的乘积作为额定功率值比较经济合理。 8 动态响应整流器输出电压受外界扰动因素干扰后再回到其稳定值,会有一个超调量和调整恢复时间,考虑到所述整流器带有大容量后备蓄电池,它不同于第三级电源中的整流器要直接供给负载,超调量和恢复时间对实际使用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对整流器增加这个特性要求,主要是通过对这项性能的测试间接了解其系统稳定性,是否容易产生振荡等。对其指标要求不宜过于苛求,但对其调整过程波形,因着眼于稳定性要求,还是以单调调整方式为宜。动态指标的确定与允差带、电流上升率和电流跃变量三者密切相关。动态响应中的超调量一般为小于±5%,而恢复时间以 5~10ms为宜。但在多台并联运行中,恢复时间要长得多。 9 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EMC要求是对当前电子、电气设备的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各电子电气设备保持相互兼容,正常工作。EMC的内容分为骚扰(disterbance)——电子设备对外界产生干扰的影响,抗扰(immunity)——电子设备对外来骚扰的耐受力两个方面。骚扰又分为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一通过导线产生电磁骚扰和辐射(Radiated Emission)—一通过空间发射产生电磁骚扰。对于整流器,以前在德国,凡重复频率在10KHz以下的,划归家用电器标准。10kHz以上的按工、科、医设备标准分类。对于通信用整流器现在已逐步明确,鉴于它是和信息设备配套使用的,虽不属信息设备,但应按信息设备要求执行。1995年ITU已明确要求按 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限值标准)执行。CISPR 22是属IEC的国际标准,除国际标准外比较有影响的地区标准还有德国的VDEO878和美国的FCC标准。CISPR22在欧洲已等同转化为EN 55O22。对传导骚扰而言,三者主要差异在频率起始点,VDE是10kHZ,EN是15OkHz,FCC是 450kHz。当然电子要求也不同。对于传导骚扰在整流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应有这项要求,上面输出杂音要求中,离散杂音要求实际上就是EMC的传导骚扰要求。在骚扰要求中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项标准要求都有A、B两个等级,作为通信整流器技A级还是B级?从严格要求来讲应执行曲,因为像移动通信基站有时与民用电子设备相距很近,故直按B级要求。当然也可按不同使用场合来确定等级。至于抗扰要求是从对整流器自身安全可靠上着眼的。现IEC和ITU规定了

静电、雷电浪涌、脉冲群、电源电压瞬变跌落等抗扰项目。其中雷击和电压瞬变跌落对整流器的工作影响较大。对于抗扰性要求,不论从整流器本身,还是从通信电源系统来看都应特别注意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10 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的软启动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如果没有软启动性能,则开机后陡增的电压对低内阻的电池就要产生大的冲击电流,这既对电池不利,也影响到输入电流出现冲击。对备用发电机组也是不利的。为减少多台整流器并联运行时的影响,有时还采取了各台整流器不同延时开通的办法进一步减小对小容量机组的冲击。一般软启动时间要求3~8s或更长。 11 并联运行当系统容量大于整流器模块容量时,需采用多模块稳压并联运行方式,这是必要的也是经济的。如前期容量小时,可安装少量模块,扩容时可方便并联增容。但并联运行必须解决两个问题:①均流(Load Sharing),这是指各并联运行模块应平均分担负载电流,并且偏差应在±5%以内;②选择性过电压( Selec -tive High-Voltage bhutdown),这是指并联工作的模块,如其中有一个因故障产生过电压,它必须及时单独退出系统,而其它模块仍能在系统中正常运行。 12 效率无论是功率器件、电路拓扑和吸收电路的改进以及软开关技术的采用,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因为效率的提高不仅意味着节省能源,同时也意味着损耗的减少—一即发热量的降低,从而促使整流器可靠性或功率密度的提高,目前48V/100A整流器的效率已可达93%~ 94%。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整流器设计者的追求目标。 13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或全功率因数应包括位移因数和畸变因数两部分,即全功率因数r=pcos&1。其中位移因数cos&1是电压与基波电流的相位差余弦u为畸变因数,指电流波形有畸变时基波电流入与基波及谐波的总有效电流I。之比u和cos& 1均小于1,故r也小于1。对于高频开关整流器而言,功率因数主要受制于畸变因数。功率因数低意味着无功功率和无功电流的增大,有时常使人误认为是整流器的效率低。此外,功率因数低,特别是畸变因数低的时候还因谐波电流的增大而影响电网的质量。为提高功率因数目前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办法,可分别使功率因数提高到0.94和0.99以上。 14 电流谐波当输入电流中含有3次、5次、7次等高次谐波,且其幅度较大时,就将影响电网质量,即会造成电网电压的畸变,从而影响网上电机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用。因此对整流器的输入电流中的谐波必须有所限制。目前IEC1000-3-2及IEC1000-3-4分别对线电流为16A及16A以上的设备提出了谐波限值的要求,如表3、表4所示。对于16A以下设备的限值标准IEC100-3-2有两个特点:(1)以各次谐波电流的最大允许值来对设备进行限制。(2)当多台设备(例如多个模块)装于一个列架时仍视为各台设备分别接入电网考虑。对于16A以上设备的限值标准IEC1000-3-4与IEC1000-3-2不同之处在于:(1)用谐波系数人In/I1作限值标准。(2)当多台设备(例如多个模块)装在一个列架中时作为一个整体按限值标准考虑。 15 可靠性可靠性是任何电子设备都要求的,作为通信整流器更不例外。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对整流器可靠性预计的MTBF均在10~1.5*1Oh。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个问题:元件失效率的选用,应力系数的选用,失效判据。此外作为可靠性的基本指标有:平

均故障间隔时间(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平均维修时间MTTR,可用度A,不可用度U。由于可用度A与不可用度U之和为1,因此常用独立参数是MTBF、MTTR、U或见如果可靠性指标只提MTBF一项,对系统可靠性是不便于计算的,故在三个参数中必须提供2个。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常采用多个模块并联冗余运行,但对于N+ 1冗余要有一个正确认识,N的数字不同,多模块并联冗余运行时的可靠性是不同的,表5示出了不同冗余情况下的整流器模块MTBF。与多模块并联系统的MTBFs 的关系。从表5可见N增大时,系统MTBFs下降很快。举例来看,假设100A整流模块和50A的整流模块的MTBF。是相等的话,对于一个 400 A系统可采用 5个100 A模块(4+1)冗余或 9个50A 模块(8+1)冗余。其系统MTBFs分别为O.45MTBF。和0.24MTBF。即使50A采用8+2冗余方式也仅为0.34MTBFR。限于篇幅,其它要求和保护等从略,偏颇之处,敬请指教。

通信行业标准规范汇总

2005-2016有效标准 序号书代号标准名称3B155635.26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 FDD 无线网工程验收规 范 5B155635.266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验收规范9B155635.27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 核心网工程验收规范12B155635.27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20B155635.241YD 51332015移动通信钢塔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23B155635.243YD 517220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CDMA2000工程验收规范24B155635.244YD 517320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WCDMA 工程验收规范25B155635.245YD 517420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SCDMA 工程验收规范26B155635.257YD/T 52022015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29B155635.247YD 52152015无线局域网工程验收规范 30B155635.259YD/T 521720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TD-LTE 无线网工程验收暂行 规定 31B155635.248YD 52182015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32B155635.249YD 5219201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34B155635.251YD 52212015通信设施拆除技术暂行规定 35B155635.260YD/T 52282015光纤到户(FTTH)工程施工操作规程36B155635.261YD/T 52282015光纤到户(FTTH)工程施工监理规范49B155635.218YD 51252014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60B155635.229YD 52012014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61B155635.230YD 52042014通信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暂行规定64B155635.233YD 52072014宽带光纤接入工程验收规范68B155635.237YD/T 52112014通信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71B155635.197YD 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72B155635.198YD 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73B155635.201YD 51232010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78B155635.200YD 5188201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范79B155635.202YD 51892010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82B155635.174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范122B155635.120YD 50722005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123B155635.111YD 50732005电信专用房屋工程施工监理规范136B155635.122YD 512420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范 标准编号YD/T 5225-2015YD/T 5126-2015YD/T 5160-2015YD/T 5223-2015第 1 页,共 2 页

CGCGF001: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 CGC/GF001:2009 (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 below 400V 2009-8-3发布 2009-8-3实施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发布

目 次 目 次..............................................................................I 前 言............................................................................III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产品分类 (3) 4.1 产品型式 (3) 4.2 输出功率型谱 (3) 5 技术要求 (4) 5.1 使用条件 (4) 5.2 机体和结构质量 (4) 5.3 性能指标 (4) 5.4 电磁兼容性 (6) 5.5 保护功能 (6) 5.6 通讯 (7) 5.7 自动开/关机 (7) 5.8 软启动 (7) 5.9 绝缘耐压性 (7) 5.10 外壳防护等级 (8) 6 试验方法 (8) 6.1 试验环境条件 (8) 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 (8) 6.3 性能指标试验 (8) 6.4 电磁兼容试验 (9) 6.5 保护功能试验 (9) 6.6 通讯接口试验 (12) 6.7 自动开/关机试验 (12) 6.8 软启动试验 (12) 6.9 绝缘耐压试验 (12) 6.10 环境试验 (12) 7 检验规则 (12) 7.1 检验分类 (12) 7.2 出厂检验 (13) 7.3 型式检验 (1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 8.1 标志 (14) 8.2 包装 (14) 8.3 运输 (14)

中国电信2010年网络机柜技术规范书

网络机柜技术规范书

1. 概述 1.1 本文件为中国电信2010年集中采购网络机柜的技术规范书。 1.2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要求》(待发布)、中国电信2009年6月16日发布的《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规范》编制。以上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中定义了通信数据类机房(含数据中心、电信业务平台、IT支撑平台及其他类似通信系统机房)内使用交流电源的网络机柜的分类、机柜尺寸、结构、配置、气流组织、机柜配电(监控测量、防雷与接地)等方面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定。使用直流电源的数据用网络机柜可参照本技术要求执行。 1.3 本次招标采购的网络机柜只针对19英寸标准机柜(含信息插座单元)。 1.4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

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请投标方特别注意:在答复中,凡采用“详见”、“参见”等方式说明的条款,应指明参见文档的具体章节或页码,同时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注有适当的总结性文字,简洁、明了地回答相应的条款。 1.6 本文件中未提出而厂商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部分,以及更加合理的技术性能,厂商应在应标书中提供详细的资料和说明。 1.7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2 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5℃~+40℃。 ——相对湿度:≤85%RH(+30℃时)。 ——垂直倾斜度:≤5%。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3.1 外观要求 3.1.1 机柜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 3.1.2 机柜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也不明显抖动;门板开孔均匀。

通信工程无线设备验收规范

无线基站设备安装施工验收规范 (版本:V1.0)

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零七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设备安装 (4) 第一节机房条件 (4) 第二节走线通道 (5) 第三节主设备安装 (6) 第四节配线架(DDF 架)的安装 (6) 第五节线缆布放 (7) 第六节配套设备安装 (8) 第七节接地 (10) 第八节电源设备安装 (10) 第三章设备单机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无线设备调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电源设备调测 (11) 第三节外部告警 (12)

第四章竣工文件(文件内容要求) (14) 第五章工程验收评估 (15) 第一章总则 一、为保证移动电话扩容工程的施工质量、明确工程质量监查的技术规范,特制定本检 查细则。 二、本规范仅涉及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有关部分,工程施工其它部分可参照执行现行的 原邮电部发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质量评定标准、通用 图、标准图、产品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本细则根据设计部门的工程设计文件、诺基亚公司设备厂等相关厂家的设备技术规 范制定,本细则未明确规定的部份可参照相关厂家的施工规范。 四、本细则既是工程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质监细则和对工程竣工验收的评 分依据,又是工程施工部门的技术指导标准。 五、本验收细则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逆变器技术要求

逆变器技术要求 1、可靠性指标 逆变器设计正常持续使用寿命应≥12年; 2、外观 逆变器的前后面板、外壳及其他外露部分应具备防护涂层,具备绝缘及三防特性,涂镀层应表面平整光滑、色泽一致和牢固; 3、端口及标志 输入端口正、负极、通信端口、输出端、保护性接地端和告警指示等应有明显的标志;4、产品型号和编码 逆变器产品型号命名和编制方法应遵循YD/T 638.3的规定执行; 5、结构及规格 逆变器应采用立式机柜安装方式,应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体积小、重量轻。 逆变器规格尺寸应不大于:长x宽x高=700(mm)*700(mm)*1200(mm)。 逆变器应能够设置可靠的安装固定装置及减振紧固装置,满足车载要求。 6、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10℃~50℃;相对湿度:≤90%(40℃±2℃); b)贮存温度:-40℃~70℃;贮存相对湿度:≤90%(40℃±2℃); c)大气压力:70~106kPa d)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与蒸汽,应通风良好并远离热源; 7、输入电压额定值 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额定值:51.2V;允许变化范围:43.2V~57.6V;

8、输出电压额定值及稳定精度 交流输出电压额定值:~380VAC;稳定精度<±1%; 9、输入电流额定值 逆变器输入直流电流额定值:195.3A/10KVA;允许变化范围:173.6A~231.5A/10KVA; 10、输出频率 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变化范围应不超过额定值50Hz的±1%; 11、输出功率额定值 单机输出功率额定值为10KVA; 12、额定输出效率 当输入额定电压,负载率40%~90%时,单机转换效率应≥90%; 13、产品输出要求 同规格单机逆变器应具备高效滤波同步电路,能够并联冗余输出和管理,负载不均衡度<5%; 14、功率模块要求 宜选用IGBT功率模块的PWM逆变器,正弦波输出; 15、负载等级 在允许工作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12h,在125%额定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5min;在150%额定电流下,逆变器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大于或等于60s; 16、空载损耗 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负载为零时,逆变器空载损耗应不超过额定容量的3%,并具备休眠功能; 17、保护功能

通信电源(-48v)技术要求

设备工作环境 卖方提供的电源设备安装在室内。设备必须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1) 0 -- +45C : 保证设备技术指标。 (2) +45C < t < +55C :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 最大相对湿度95% 时:保证设备可靠工作。 铭牌、包装、运输、储存 1.5.1 铭牌 设备应有铭牌,铭牌的字迹必须清楚,并标有下列数据: a. 制造厂名 b. 型号 c. 重量(kg) d. 制造年 e. 其他 1.5.2 包装、运输 设备必须用木板花箱包装,保证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期间不致损伤;必须单台整机包装,具备防水、防潮、防晒等条件,不能散件包装运输到场后组装。产品向上放置为正方向。包装上应注明工程名称、站点名称、收货单位、收货联系人、发货站、制造厂名、产品规格型号等。随同产品应具有装箱单、合格证、说明书、出厂试验记录。 1.5.3 储存 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时必须正方向放置。 第一章设备技术要求 1.1 对设备设计、制造的一般要求 为配合广东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标准化设计要求,做到电力通信设备安装规范化,现对电网建设工程中安装使用的通信设备机柜(屏)做出如下规定: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安装

固定方式应具有防振抗震能力,应保证设备经过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 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机械结构、品种规格及安装规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线缆在机架内排放的位置应设计合理,不得妨碍或影响日常维护、测试工作的进行。所有的安装和维护操作均应在机架前面进行。 所供设备机架不装单元框的空位置应加装盖板,当机架或子架提供整体盖板时除外。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满足下面所列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具有状态显示、异常或超限时具备可闻、可视告警及远程传送的功能。开放接口,便于接入机房监控系统。 印刷电路板要求如下: a. 所有印刷电路板均应防腐蚀。 b. 印刷电路板应作防潮处理。 c. 印刷电路板应有插拔及锁定位置。 d. 同一品种的电路板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e. 投标方应提供所有电路板图纸,图纸与实物应一致,并应将所有部件列表说明。 所供设备的机架,子架等应为组装完整并经过严格检验(包括连接布线、机械和电气性能的检验测试)的整机。 1、通信设备机柜(屏)定义 通信设备机柜(屏)定义为电网建设工程中配套的、安装于电网变电站、电网公司通信机房内,用于承载各种通信设备子机箱、配线架及器件的标准化通信设备机柜(屏)。 2、通信设备机柜尺寸要求: 外形尺寸为宽600mm×深600mm×高2200mm; 通信设备机柜(屏)内部设备挂点要求为标准19英寸条架结构。 3、通信设备机柜对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 工作温度:-5°C ~+45°C 相对湿度:85%(30°C时),0~95%不结露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

设备名称、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技术参数: 1.样本通量(孔):可支持多达3种模块,96孔0.1ml模块、96孔0.2ml 模块和384孔0.1ml模块 2.反应体系可选配:96孔0.1ml模块:10-30uL ;96孔0.2 ml模块:10-100uL; 384孔模块:5–20 μL 3.温控模块最高升降温速率:6.5℃/秒,温度均一性:0.4℃ 4.精确数码温控模块:96孔0.1ml和0.2ml模块均支持6个独立的精确数 码温控区域,一次实验可运行6个不同温度; 5.热循环系统:Peltier半导体 6.反应运行时间:<30分钟运行 7.线性动态范围:10 logs 8.分辨率:在单重反应中可区分1.5倍拷贝数差异 9.灵敏度:最低 1 拷贝 10.支持的染料:FAMTM/SYBRGreen ,VIC TM/JOE TM/HEX TM/TET TM, ABY/NED/TAMRA TM/Cy3,JUN TM,ROX TM/Texas Red,Mustang Purple TM, Cy5/LIZ,CY5.5 dye,以上染料出厂前进行校正 11.*仪器自带存储:不小于10GB,相当于2000-2500运行文件 12.光源类型:高亮度白光半导体光源(工作寿命>5年) 13.*荧光通道数:96孔模块支持不少于6色激发光通道和6色检测光通道, 滤光片可自由组合,最多检测21种不同的荧光光谱;384孔模块不少于5色激发光通道和5色检测光通道 14.光学激发检测范围:96孔0.1ml和0.2ml模块:450–680 nm/500–730 nm ;数据采集:所有反应孔同时采集荧光数据,不同孔之间不存在时间 差 15.互动触摸屏:仪器自带触摸屏,并可查看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16.*云服务平台:基于网络浏览器的云服务平台,可连接Wi-Fi随时随地连 接、分析、共享数据 17.数据通信接口:USB,Wi-Fi,云服务平台,可选配二维码阅读器( 18.系统配置方式:单机运行,连接电脑,或连接云服务平台 19.分析软件登录途径: Windows? 7 系统的台式机;网络浏览器(在普通 PC or Mac?电脑上) 20.程序运行:预先优化的程序或客户自己设计程序;运行程序支持手动暂 停;固定的工作流程 21.MIQE 指南:实时荧光定量PCR标记语言(RDML) 导出格式 22.符合21 CFR Part 11要求的标准:支持,无需额外费用(支持电子签名) 23.*单块反应板分析功能:绝对和相对定量基因表达分析,基因分型分析, 阴阳性鉴定,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多块反应板分析功能:基因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规范及要求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要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1) 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 (3) 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 (5) 第四章电源、接地 (8) 第五章设备安装环境 (10) 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14)

附件1:安全生产口诀 (21) 附件2:硬件质量标准口诀 (22)

前言 时代不断发展,通信设备不断的更新。面对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纷繁复杂,如何进行规范有效地安装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些设备基本的安装原理却是相通的。本手册即是通过对通信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加以提炼,让安装人员理解硬件安装的要点、重点。从而达到规范安装的目的。 本手册共分七章来阐述硬件安装原理。第一章为机柜机箱安装;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第四章电源、接地;第五章安装环境;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适用范围:设备硬件安装。如涉及到的标准与其他国家有冲突时,应参考设备安装所在国家的国标。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一、要求 A 、设备表面不受损: 机柜表面相当于设备华丽的外衣.如果设备表面受损,一方面客户会认为施工质量低劣,影响工程满意度和工程验收;另一方面会降低设备的防腐性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设备表面的保护。设备移动安装和操作过程中做好设备表面保护。例如:施工时应带干净手套接触金属表面、设备工具操作和放置尽量不触及设备表面。注意防止人体、工具、材料、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对设备表面造成凹陷、刮痕、污迹和变形等损坏。 B、整齐: 设备排列整齐有序,层次分明,无凹凸不齐;无紊乱、无序等现象;同时整齐的布放也便于维护与扩容设备,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利于设备维护等等。 C、牢固: 设备安装后保持稳固,不移动、滑动、摇摆和抖动等,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以及较大的外有推力和拉力等外力因素的振荡、推拉而不发生物理位置偏移;在视觉上主要表现为设备各种紧固件螺栓等紧合无隙,设备无倾斜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要求。 D、便于维护及扩容: 设备安装方便、快捷和高质就是效率高的体现。在安装设备时应统一规划机柜的摆放位置,走线方式等等,不能只考虑当时施工方便,要便于今后的扩容和维护。对于一个设备的安装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与整体的观念。

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环境条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验收规范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制造、出厂检验及验收。 2 引用标准 GB/T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 GB/T 3859.1-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B/T 3859.2-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T 3859.3-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GB/T 13422-199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使用环境条件 光伏逆变器的使用环境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环境条件 4 基本参数 光伏逆变器的基本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a)输出电压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 b)输出频率范围:光伏逆变器应与电网同步运行,输出频率偏差不应超过±0.5Hz; c)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及各次谐波满足国标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

技术参数和性能

Cv3000系列HLC小口径套筒单座调节阀 Cv3000 serials HLC small-size sleeve single-seated regulating valves 概述 General HLC小口径套筒调节阀是一种高性能的调节阀,适用于 流体压差超过3MPa的高压差场合。坚固的阀芯导向和套筒 可防止液体发生闪蒸和空化。阀体结构紧凑,呈S流线型通 道,压降损失小、流量大、可调范围广等优点,配用多弹簧式 薄膜执行机构,使其结构紧凑、输出力大,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的自动控制中。 HLC small-size sleeve regulating valves, a high-performance regulating type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s where the high differential pressure exceeding 3 MPa, have been designed with a sturdy core guide and sleeve to prevent the liquid from occurring flash vaporization and cavitation. The product, with a compact body structure and S-shaped flow channel, features a low pressure drop loss, large flow and wide adjustable range. It’s used with multi-spring diaphragm actuators which have a compact structure and large output force, and widely used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es. 技术参数和性能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performance 阀体 Body 阀体型式:直通单座套筒式铸造球型阀 公称通径:20、25mm 公称压力:ANSI 125、150、300、600 JIS 10、16、20、30、40K

通信设备安装规范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应该对大家有用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一安装工艺 1 机架设备 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 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 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2mm。 3.4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 电缆走道及槽道 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2)垂直走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走道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清晰版)讲解(汇编)

Q / GDW 212 — 2008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6 — 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rging unit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 Q / GDW 426 — 2010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基本技术条件··············································································································································1 4 主要性能要求·········································································································

通信配线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通信配线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电力系统配线设备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放入专用部分表格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如有需要,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目录 1 总的要求 2 工程概况 3 使用条件 4 技术规范 5 试验和检验 6 质量保证及管理 7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会 8 报价范围及对技术建议书及报价的要求附录A 投标人应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数据附录B 技术偏差 附录C 维保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20KWp光伏发电系统,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配置设计、安装、质量、包装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 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应该提供满足本技术协议中要求的完整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必须为买方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 1.4 本系统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按最新颁布标准执行)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系统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签字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技术协议中提供的参数均按照海拔2000m高度要求提供。 2 逆变器技术要求 2.1 使用条件: 使用环境温度: -25℃~+60℃。 2.2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必须采用高品质性能良好的成熟产品。逆变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 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电网要求,具有安全认证。 (2) 逆变器的安装应简便,无特殊性要求。 (3) 逆变器应技术先进且质量可靠,并具有多项成功应用经验。 (4) 逆变器的容量为20KW。 (5) 具有全自动运行功能,无需人工干预。 (6) 逆变器应具有如下保护:输入反接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机器过热保护等。 (7) 具有输出正弦波电流,谐波含量低,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8) 具有防雷、防浪涌等保护装置及系统接地装置。 (9) 逆变器要求能够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实时各项运行数据,实时故障数据。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通信机房验收标准) word文档可编辑

通信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通信机房验收标准)根据通信设备的类型,本规范分为程控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接入网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程控交换设备工程安装施工规范 一、安装工艺 1、机架设备 1.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1.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 1.3 大列主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1.4 误差不1.5 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 1.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1.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1.6 机架、列架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1.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志清楚。 2、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 2.1 机台位置应安装正确,台列安装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2.2 终端设备应配备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正确。 3、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 3.1 总配线架底座位置应与成端电缆上线槽或上线孔洞相对应。跳线环位置应平直整齐。 3.2 总配线架滑梯安装应牢固可靠、滑动平稳,滑梯轨道拼接平正,手闸灵敏。 3.3 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含数字配线架、中间配线架等)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误差应不3.4 大于3mm,3.5 底座水平误差每米不3.6 大于2mm。 3.4 配线架接线板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各种标志完整齐全。 3.5 配线架必须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3.6 总配线架直列告警装置及总告警装置设备安装齐全。 4、电缆走道及槽道 4.1 电缆走道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4.2 安装走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逆变器技术规范

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 器 技术规范 (试验中心用)

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环境条件、基本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验收规范等。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500kW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以下简称光伏逆变器)的制造、出厂检验及验收。 2 引用标准 GB/T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准 GB/T 3859.1-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B/T 3859.2-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T 3859.3-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GB/T 13422-1992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Z 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CNCA/CTS 0004-2009 《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使用环境条件

通信设备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通信设备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一般安全须知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 2、严格按照部颁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设 计文件组织施工;严格按照部颁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遵守机 房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4、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机房内严禁吸烟。 5、做好施工现场的“五防”(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 中毒)安全保卫工作。 6、进入机房后,应首先检查各种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熟悉安全 设施位置及状况,并对机房的安全通道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撤离。 7、严禁随意乱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等安全设施。 8、开工前要对工器具、仪器仪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9、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落实各 项安全防范措施。 10、进入作业区内的施工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11、发生任何事故,必须及时、如实、逐级上报。报告的内容应 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简要的事故经过、伤亡人数、财 产损失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报告人应适时作出书面记录。

第二节交换、传输设备施工 交换、传输通信设备是通信网的核心和骨干。主要包括:各级、 各类交换机、长途传输国家一级干线网、省际二级干线网和本地网、 数据通信网和信令网等设备,在电信网络运行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为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 须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施工前,项目负责人应与建设单位交流沟通,就施工方案、 进度及安全施工等问题达成共识。 2、铁件加工时,所用的铁锤木柄应牢固,木柄与铁锤连接处必 须用楔子将木柄楔牢固,防止铁锤脱落。 3、锯铁件时,锯条或砂轮与铁件的夹角要小,不易超过10°,锯条松劲适度。当铁件快要锯断时,要降低手锯或电锯的速度,并有 人扶助铁件的另一端,防止卡据或铁件余料飞出。 4、正确使用各种施工器具,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严禁违规使用 和野蛮操作,以免对设备或人身造成损害。 5、钻孔时,铁件不得卡住钻头,铁件必须夹紧,固定牢靠,不 得左右摆动,用力均匀,不应使钻头过热。 6、加工铁件应在指定的区域操作,严禁在已安装设备的机房内 切割铁件。 7、安装铁件时,在通信设备的顶部或附近墙壁钻孔时,应采取

通信施工标准

通信专业评定报告

4.6通信专业评定报告 4.6.1实体评定 通信专业主要评定范围及内容包括全线光缆通信线路外观检查,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分设、进通信机房光缆的分设、通信机房至其他专业机房的缆线分设;车站、基站、亭所内传输、电源、动环、视频、数据网等施工情况进行评定;检查铁塔、隧道内直放站、漏缆安装、视频箱的安装。对通信信号与站前、电力、房建等专业的结合部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 4.6.1.1通信线路 (1)基本要求: 槽道内敷设线缆应摆放顺直自然,同时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敷设的径路、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成端,收容余长单端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2m,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熔纤盘内光纤盘留整齐,固定可靠,光缆绝缘节固定牢固,接地良好。 光缆成端及绝缘节处理 通信线路标识美观,路由清晰,从铁路正线旁槽道引入区间基站的通信光缆,光缆标识美观大方,路由标示清晰明了。

通信标桩及走线路由 从桥上往基站、所亭引入分歧缆,采用安装钢槽与预留锯齿口对接,桥墩下方采取水泥防护的方式,把光缆引入到目的地;交叉施工过程中及时防护,避免破坏。

桥上引下槽钢防护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交叉施工,通信光缆比较脆弱,为了减少破坏,在光缆敷设后及时进行防护很重要。 光缆敷设后进行沙袋防护 (2)线路验标4.2.3条 1)验标规定:敷设径路符合设计要求;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槽道内摆放顺直自然;槽内同时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 2)发现问题:光缆在预留井内较乱,有交越、交叉等现象,且预留井内存在杂物。 桥上引下钢槽 光缆成品保护

技术参数及相关要求.doc

一、技术要求 序号名称技术参数及相关要求 单 位 数 量 1 新能源公交 车一、基本要求 (1)整车要求: 1、必须是进入国家颁布汽车产品目录,符合国家有关技术与质量标 准,以工信部颁布的产品目录截图为准。 2、提供的纯电动公交车车型必须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 型目录》,以产品目录截图为准。 3、需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产品目录截 图为准。 (2)外形尺寸:长:8000mm~8300 mm,宽:2350mm~2450mm,高≤ 3250mm(含空调)。 (3)整车质量:整车最大总质量≤14000kg,整车整备质量≤9000kg。 (4)载客人数:最大载客数≥50人。 (5)地板形式:二级踏步形式,座椅最后排4个,中部2+1布置。 座椅数21(乘客位)+1(司机位)布置。 (6)车辆噪音:车辆底盘、前后桥、大梁、悬挂系统及车身骨架无 异响,车厢内噪音及振动低,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二、主要技术配置及要求 (1)电机、电机、电控: 1、主驱动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参数不低于以下要求:峰值 功率≥120KW,冷却方式为水冷。采用电机直驱形式,确保解决好动 力系统与整车的技术匹配,保证车辆运行在城市公交工况下的动力 性、经济性、安全性。 2、主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额定功率≥100kW,具备高效制动能量回收 功能,冷却方式为水冷。 3、整车控制系统:采用集成度高的五合一及以上集成电源,实现动 力系统的电附件驱动单元,将整车高压配电柜、气泵、油泵、双路 DC-DC等集成为一套系统,具有完善的报警及保护功能包括输入过欠 压报警与保护、输出过流报警与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短路保护、 过温保护以及CAN通讯功能。将高压和低压利用光耦和磁耦技术,进 行彻底的隔离,防止高压侧的信号串入低压侧,杜绝用电安全的问题。 4、暖风除霜器:采用电加热暖风除霜系统,电气绝缘隔离性能满足 安全防护要求,除霜效果保证特殊天气时风挡玻璃的正常可视性。 5、防触电设施:整车装高压电绝缘防护措施,整车控制器、电机控 制器、主断路器等高压设备均应有高压设备警示标志和“高压 设备,注意安全”等警示标语;高压电路、低压控制电路设计、布局 要求先进、合理、安全可靠、易维护。 辆10

电力抄表设备技术规范-说明

抄表机技术规范文件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手持式抄表器技术规范文件 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行业现场抄表所使用的抄表机招标。 本规范适用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在实施《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化计划,制定统一的手持抄表器技术指标及其技术要求。使抄表机在电力行业的抄表工作中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本规范的参照了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结合抄表机在本地区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及以后发展的需要,本规范提出的技术要求以现有市场上已在销售产品为最低限度。 在签定合同时,需方有权因标准、规范等发生变化单方面提出补充要求。 投标人提供所投标产品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报告,应包括原始报告中所有的试验数据及分项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福建电力公司手持式多功能抄表器的技术性能、功能要求及验收规范。二、引用标准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 DL/T 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GB/T 3435-94 数据通讯基本控件规程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示 GB494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9813 微机数字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3453-94 数据通讯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GB/T15127-1994 信息处理系统数据通讯双扭线多点互连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DL/T698-1999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IP65 国际防护标准 三、术语 3.1多功能抄表终端 用于抄表并可以与多功能电表进行参数设置的仪器,具有标准红外、RS232通讯接口、USB通讯口,485通讯口、红外吸附式电缆接口以及ZIGBEE无线接口,可进行的操作包括:抄录电表数据、时段设置、时间同步等。也可通过键入数字或汉字的方式与电能表进行通讯。 3.2红外通讯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