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险评价概述

2013-2014学年春季学期专业基础课程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程淑兰

sl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7d2764384.html,

教学楼217办公室

资源与环境学院

§1 风险评价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发展历程

?1.3 评价框架

?风险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风险

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词,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也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

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风险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绎,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1.1 基本概念

?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

?在美国,“环境风险”用于描述环境中污染物对人类造成的风险。

?生态学家随后发明了“生态风险”这个术语,特指对非人类的生物体、种群和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在中国和欧洲,环境风险与美国的生态风险含义相同。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ERA)是对某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行为诱发的灾害,对人体健康、经济发展、工程设施、生态系统等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识别、度量和管理。

?分为两个方面:

--健康风险评价:评价受体为人,评价对象为化学胁迫因子;

--生态风险评价:评价受体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分或生物栖息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化学、物理胁迫因子,也可以是生物胁迫因子。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从关注人类自身扩展到关注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综合整治、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特定的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及大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角色分配

?风险评价者

为支持决策而开展评价的专家。

?风险管理者

有责任和权力进行风险决策的个人或团队。

?利益相关者

在环境管理决策的成果里有着特殊利益的人或组织。

风险评价兴起于1970s,主要是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研究尤为突出。

迄今为止, 风险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80s以前的萌芽阶段

?1980s的人体健康评价阶段

?1990s的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2000年以来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80s以前的萌芽阶段

9最早环境风险评价的代表作为1975年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完成的《核电厂概率风险评价实施指南》,亦即著名的WASH-1400报告。该报告系统地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核电工程事故的风险损失。

9该阶段的环境风险评价中,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没有明确的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整个评价过程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80s的发展阶段—人体健康评价阶段

9标志是美国科学院(NAS)1983年提出的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并对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定义。

9美国环保局(U.S. EPA)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和指南,例如, 1986年发布了致癌风险

评价、致畸风险评价、暴露评价、超级基金场地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等指南(USEPA, 1983; 1996;1998)。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的大发展阶段—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91980s末到1990s初,美国橡树岭实验室(ORNL)的风险评价研究人员发表一系列文章, 阐明化学毒理对生态过程和动态的影响, 为从环境风险评价到生态风险评价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9风险评价的热点已经从人体健康评价转入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压力因子也从单一的化学因子扩展到多种化学因子及可能造成生态风险的事件,风险受体也从人体发展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流域景观水平。比较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已经形成。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末以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9它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价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9基本步骤包括: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受体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风险综合评价等。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

区域风险评价的主要特点为:

9在内容上,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分析是区域风险评价的基础, 应该针对区域特点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

9在方法上,需要从以下两点加以完善:一是在概念模型的构建上,要充分了解生态系统基本状况, 分析可能造成区域生态风险的因子,按照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风险受体选择和风险表征;二是在以往的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基础上,探求新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其更适合区域尺度的风险表征。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

91. 综合分析。弄清人类活动变化、环境过程与重要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阐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92. 尺度推绎。风险评价结果通常要落实在生态系统或景观水平,但风险的直接受体可能是个体、种群、群落水平,较小尺度的影响要外推到较大尺度,可以通过加强野外观测和实验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拓展或因果分析的方法逐步实现尺度推移问题。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

93. 不确定性。存在于风险评价整个过程中,在风险源的识别、风险可能性的判断上、各种外推(如物种间外推、不同等级生物组织间外推、由实验室向野外情况外推、由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等)中都存在不确定性。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加强不确定性评价,并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对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发展各种外推理论,建立合适的外推模型,逐步减小不确定性。

?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1990s末和21世纪初—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续)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

94. 评价标准。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制定相对标准,通过尺度扩大的方法将需要对比的区域作为一个区域来考虑,也就是等于扩大评价范围,在技术实现上难度较小;二是制定绝对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分段制定标准,比如对风险源的可能影响给出标准,对风险受体针对不同风险源可能受到的影响也要给出标准等,这种方法在实现上很难,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

§1.3 风险评价框架?风险评价框架

?美国USEPA 框架

?其它评价框架

?案例介绍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与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与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与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环境评价概述(1)-环境评价的概念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十五课环境评价概述(1)-相关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环境评价相关概念,掌握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1)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评价信息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等方法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题: 环境是环境评价? 如何获取环境评价信息?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 ?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张征, 沈珍瑶等. 环境评价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Jacob I. Bregman.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Second Edition). Lewis Publishers, United States. 1999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与本课程相关的期刊 国内期刊 国外期刊 1)Environmental monitor and Assessment ----------Springer 2)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 第十五课环境评价概述(1) ——相关概念、环境评价信息获取方法 一、环境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 1.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适用于进行核辐射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核然料循环境系统的各个单位;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1989年3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0年1月1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目的是提高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应进行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包括: A.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个单位; B.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 C.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2 术语 2.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境要素(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对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的优劣标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2.2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估评和预测。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3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退役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2.4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剂量标准和最优化原则对释放到环境一定区域内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和预测。 2.5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剂量当量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2、 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 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 S——后果严重性; R——风险度。 风险值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 “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 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评价结果把关。风险级别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事故把关。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3次及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如果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种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考虑。 法规把关。对于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果不是强制性规定,则根据可能的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4.注意 在完成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在风险评价期间,还应将危害辨识中漏掉的危害补充完整。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第一章风险管理

欢迎共阅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 (一)含义一一风险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广义:某一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就认定存在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一一盈利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狭义:仅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注意:风险只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不是说必然要发生 (二)风险的要素构成 1■风险因素:指促使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注意:风险因素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 根据风险因素的性质不同分类: 有形风险因素一一实质风险,标的本身所具有的 无形风险因素一一与人本身的的心理或行为有关 无意:心理风险 r" "- ' I 故意:道德风险 I I ■I I 2■风险事故 含义:也称“风险事件”,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 是损失的媒介物。 3.损失 /. - \ I 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保险实务: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风险管理: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 三者的关系: 风险因素一一风险事故一一损失 (三)风险的种类 A.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 1■自然风险: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遭受威胁的风险 自然风险的特征

形成的不可控性 欢迎共阅 形成的周期性 事故引起的后果的共沾性 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者团体的行为或不行为使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遭受的风险。例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 3■政治风险: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的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定约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例如: 进口国发生战争、内乱而终止货物进口 进口国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对输入货物加以限制或禁止输入 本国变更外贸法令、使出口货物无法送达进口国 4■经济风险: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的 ""J* I I 影响或经营者决策失误,对前景预期出现偏差等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 例如: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减、价格的涨落和经营的盈亏 5■技术风险: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风险。 例:核辐射、空气污染、噪音 B.跟据风险标的分类 1■财产风险: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以及经济或金钱上损失的风险。 直接损失 I 间接损失 2■人身风险:指导致人的伤残、死亡、丧失劳动力以及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的风险。 人身风险损失: 收入能力损失 额外费用损失 3■责任风险: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疏忽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契约 或道义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4■信用风险: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导致对方遭受经济损失 的风险。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 一、概念 1.环境质量 2.环境评价 3.环境标准 4.环境质量标准 5.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填空题 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 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 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 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 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 15 10 9 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 一、概念 1.特尔斐法 2.专家 二、简答题 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 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 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 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

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 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 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 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 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 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 62 25 75 50 挥发酚(mg/L) 六价铬(mg/L) 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第三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一、概念 1.大气监测评价法 3.风廓线公式 4.大气稳定度 二、公式 1.上海大气污染指数 2.高斯公式的地面及源高修正公式 3.高斯地面浓度分布公式 4.高斯下风轴线浓度分布公式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镉 铬 砷

1环境评价概论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
课程主要内容
第1讲 总论
环境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规划环评
与风险环评
成都理工大学环工学院 刘国

2讲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理论 规划环评实践 规划环评案例

3讲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理论 环境风险评实践 环境风险评价案例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第1章 环境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总论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1讲
1.1 EA的定义和目的 1.2 EA的类型 的类 1.3 EA的发展概况 1.4 EA的工作程序 1.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 1.6 1 6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1

第2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2.1 评价等级划分 2.2 环境现状调查 2.3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2.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5 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2.6 2 6 环境评价方法 2.7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与报告书的编写 2.8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1.1 环境评价(EA)的定义和目的
一、EA的定义(definition) 对环境整体或环境要素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环境质量水平及价值的高低,应以它对人类生活 和工作,特别是人体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依 据和标准。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二、EA的目的(objective) 1、揭露环境矛盾及污染程度 2、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3、制定对策(包括环境容量、环境标准、防治措施) 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亦是环境保护中的 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用性强的 学科,是人们认识环境的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环境 质量的手段和工具,为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制定环境 标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规划提 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 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 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 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 法与制度。
《环境规划与风险评价》硕士生课程
成都理工大学刘国
2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概述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⑵HJ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⑶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⑷HJ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⑹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第一章风险概论题库及答案

案件风险防控实务第一章风险 概论题库及答案 案件风险防控实务 第一章风险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30题) 1、下列关于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风险指未来的消极结果或损失的潜在可能 B、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机会 C、损失是一个事前概念,风险是一个事后概念 D、风险虽然通常采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损失规模来计量,但并不等同于损失本身 2、下列关于各类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违约风险仅针对个人而言,不针对企业 B、结算风险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不能履约的风险 C、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 D、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多,且容易获得 3、银行风险不同于经济领域其他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性是( D )。 A、可控性 B、隐蔽性 C、加速性 D、扩散性 4、威胁银行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稳健性的最大因素的是( A )。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5、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市场风险中最重要的是( A )。 A、利率风险 B、股票风险 C、商品风险 D、汇率风险 6、下列关于操作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B、操作风险具有非盈利性,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 C、对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

D、操作风险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会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7、下列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单一,通常被视为独立的风险 B、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C、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增加资产和偿还到期债务提供融资或变现资产而造成损失或资不抵债的风险 D、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8、(D )是指银行因违反法律或法律不完善、不明确情况下发生交易行为,导致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A、流动性风险 B、国家风险 C、操作风险 D、法律风险 9、下列关于国家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国家风险又称国家信用风险 B、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也有存在国家风险 C、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个人不会遭受因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苯泄漏环境风险评价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苯泄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Benzene Leakag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diction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环境科学 年级: 指导教师: 2013年12 月10 日

以苯泄漏的大气影响为研究对象,模拟一起典型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采用导则推荐的伯努利方程、质量蒸发量公式计算物质泄漏的源强,利用多烟团模式模拟计算其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出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预测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为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关键词:苯;泄漏;环境风险评价 Abstract The atmospheric effect of benzene leakage is regarded as the study object,to simulate a typical sudden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According to“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using Bernoulli equa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expressions in the guidelines to calculate the intensity of substances leakage,the smog mass mode to simulate and calculate its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o forecast its effect degree under different distance and time。Based on the forecast results,risk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ly,which offers references for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ccidents。 Key words: Benzene;Leakage;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l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环境风险评价常用技术方法 目录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2) 二环境危害计算 (5)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计算 (6)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 (12) 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12)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2) 3.预先危险性分析要点 (13) 五事故树分析方法 (15) 1方法概述 (15) 2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15) 3 事故树定性分析 (16) 六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18) 七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 (20) 1安全检查表概述 (20) 2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20) 4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21)

一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 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 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 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 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 2. 多烟团模式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22/32exp 22,,x o z y x x x Q o y x C σσσσπ()??????-??? ?????--22222ex p 2ex p z o y o z y y σσ (7.1) 式中: C ()o y x ..--下风向地面()y x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 -3 ); o o o z y x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 、、σy 、σz ——为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 常取σX =σy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 团模式: ()()2223/2222,,,,,,()()2,,,exp()exp 2222i i i e w w w w x ef f x eff y eff x eff y eff z eff H x x y y Q C x y o t σσσπσσσ??' --??=---?????? (7.2) 式中: (),,,i w w C x y o t --第i 个烟团在w t 时刻(即第w 时段)在 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 Q ' --烟团排放量(mg ),Q t Q Q ;?='为释放率(mg.s -1), t ?为时段长度(s ); eff x ,σ、eff y ,σ、eff z ,σ--烟团在w 时段沿x 、y 和z 方向的

风险管理自学考试大纲

《风险管理》考试大纲 一、《风险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新颖分支。它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通过对企业的人员、财产以及自然、财务资源进行适当的保护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门新的管理学科。企业风险管理、即企业的安全活动,对企业财产和人员的保护,是近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职能之一,而且也是企业所有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 二、《风险管理》的作用 各企业单位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运用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管理本企业的资源和活动。通过成本和效益分析,对所面临的各种纯粹风险,作出客观而比较科学的决策。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损失以及意外事故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节省企业的各类经营成本,并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三、学习目的 学习《风险管理》课程的目的,主要使自学者初步掌握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的目标,组织风险管理计划,编制企业风险管理方针书;并能够较好地识别和分析企业的损失风险;能对企业财产损失风险和企业责任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控制;能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较正确的衡量。初步掌握各种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较好地掌握风险管理决策的各种工具,并从中选出最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 通过《企业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广大自学者进入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各种方法。 第二部分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风险的定义 (二)损失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三)风险的分类 (四)风险管理概述 二、考核要求 (一)风险的定义 识记:(1)风险的几种定义①损失机会和损失可能性;②损失的不确定性;③实际与预期结果的偏离;④风险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二)损失原因和危险因素 1.识记:(1)损失原因。(2)危险因素。 2.领会:(1)危险因素分类。 (三)风险的分类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具体见附件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流程)。 2. 危害辨识 2.1. 用普查方式辨识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见“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件2),“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由“危害类别”、“危害项目”、“对人体/环境的危害”、“国家标准”、“国际趋势”及“评估方法”6 部分组成。 (1) “危害类别”:分“环境”与“职业健康”两大类别; (2) “危害项目”:分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人机功效、心理因素、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28 项危害; (3)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指危害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4) “国家标准”和“国际形势及趋势”指国家规定安全控制数值、职业接触限值或国际先进做法; (5) 评估方法:危害的检测手段。 2.2. 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见附件5)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区域”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区域是将各部门所管辖的范围按照其使用功能划分成区域,例如公司行政部管辖范围可划分为:办公室、高压配电房、低压配电房、材料室、工器具室、空调主机房、电梯机房、电缆竖井、车库、水

泵房、杂物间、传达室等,物资部管辖区域可划分为:办公室、配电房、室内仓库、室外仓库、废料堆放区等。 2.3. 工种潜在危害因素的辨别:对于按区域未辨别出的涉及工种作业的危害因素,按照工种进行辨别。运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工种风险评估一览表”,普查各工种在工作中涉及的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工种”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工种主要是各区域中存在的常见工种或人员,例如行政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物资部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仓管人员、物资配送人员、废旧物资处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 2.4. 危害辨识过程中对不确定的危害源,在“危害描述”栏进行简洁描述。如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受影响人员、受影响时间、对环境的影响等。 3. 危害核定:核定普查结果,确定危害是否存在。 4. 危害定性 4.1. 对核定的普查结果依据“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中评估方法开展评估。 4.1.1. 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化学危害等,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进行定量的监测或定性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国家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危害因素对人员健康或环境的影响,或其风险大小,并将测得的数值填写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相应的栏目。4.1.2. 生物危害、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危害,可参照国际形势趋势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用简洁文字描述填写在相应有标识栏目里面。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环境质量评价(建文)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题 一、填空题 、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构成是七类两级。七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和污染报警标准。两级是指国家级和地方级。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社会调查法,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又可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方法。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品衡算法、实测法和排毒系数法。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既考虑分指数的平均值,又考虑分指数的最大值的评价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评价进度分为:过去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照法律层面上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为:污水量、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追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用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及该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作为判据。 、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等于: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盖 度()之和。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说明。 、社会调查法:通常指深入到工厂、企业、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访问等各种类型座谈会的调查方法。 、最佳实用技术:体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技术。 、新建项目源强的“两本账”: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是按治理规

(黄剑)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剑学号:20096602 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 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20 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 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1]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 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 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2]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