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 哲学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哲学

北师大 哲学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哲学
北师大 哲学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哲学

台湾大学哲学系 苑举正教授 活用希腊哲学 字幕个人整理版

中西哲差异 前言式的介绍我要介绍的主要有两个方面a.什么我们要花功夫学习希腊哲学b.为什么我们要能够知道希腊哲学的内容以外还要能够活用它它到底有什么用处a.我想跟大家稍微强调一下希腊哲学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发展因为这一门思想它开创了三个人类文明不朽的成就a.科学b.民主c.基督教这三项伟大的成就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居功厥伟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在这个哲学的发展的过程中它原先属于一个特定的地区的然后才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成为普世价值这个从一个单独的地区发展成为普世价值就是面对了我们这些非西方地区的文化、生活、传统的人必须要学习这个普世价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来讲我们要懂得学习之外还要懂得如何活用因此“活用希腊哲学”这个名称就说明了两点重要的意涵a.知道它是什么b.如何在知道的情况下好好地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 我们把希腊哲学跟中国哲学之间先做一个比较做这个比较以后我们可以在这个情况下了解到希腊哲学跟中国哲学之间的不同然后我们透过我们自己跟希腊哲学之间做了一个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我提出了三点a.当希腊哲学谈到“言必及物”的时候中国哲学强调“多言无益”b.当希腊哲学非常推崇抽象思维的时候中国的哲学强调的是一种实用的思维c.当希腊哲学以思考作为伦理学的主轴的时候而中国的伦理学主轴是情感 a.是“言必及物”“言必及物”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话直接指涉到了世界中的一部分包含了人的思考的内容换而言之的话“言必及物”讲的意思是说我们所有思想的内容都必须透过语言的方式加以表达而这种表达出来的内容使得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跟我们的外在世界结合在一起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说出来的而在中国文化当中我们对于所说的内容并不影响这个世界的本质换而言之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我们一种格物致知透过思想所能够掌握到的内容这个内容并不会因为我们说话或是不说话而有所改变 我要接着进一步更深入谈到“言必及物”是西方哲学起源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而这个关键主要讲的就是我刚刚所提到的当我们看到了这个外在的环境我们一定在我们的思想中想到这个环境是什么而这个环境的内容我们要说它是什么的时候它就是什么因此“言必及物”里面包含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成为我们的记忆然后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会变成我们的期待这个记忆与期待当我们要让人家知道我们记忆的内容或是我们期待的内容都必须说出来因此无论这个事件究竟为何但是我们所说出来的内容已经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以及世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所谓的“言必及物”而“多言无益”是东方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当中认为话语的表达不但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反而会扰乱我们的思考这个意思最主要是说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结构看到以后不需要说出来只要透过思考可以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上大致有一个规律我在这边要特别强调一下这种透过思考来了解世界的过程其中不但包含了我们的想象的空间也包含了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也就是我们的记忆也包含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但是这一切都可以解释成为思想的内容并不需要说出来作为沟通的基础 b.就是有关于西方哲学强调抽象思维以及东方哲学或者中国哲学强调实用思维之间的差别抽象思维它是来自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言必及物”那么它是将我们的思想、语言跟世界结构结合在一起这三者之间的结合在一起有一个什么样的力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力量就是说我们透过思想中的内容可以获得“语言”这个工具的厘清而语言工具厘清的结果让我们对于世界结构赋予了一个思想的概念架构而这个概念架构往往决定了世界结构是什么因此对于西洋哲学而言世界的结构基本上不但是我们思想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说出来的部分我们就拿我们这个今天所在的空间来讲我们空间包含了无限多的元素但是我们能够注意到的元素必然都是我们思想中拥有的我们语言架构中能够描述的以及在思想跟语言两者结合之下我们对于这个目前为止所活的世界中的一切的认知因此我们的世界未必就是真正的世界但是它却是我们透过思想跟语言结合在一起的世界 那么在东方哲学的实用思维底下我们的文化中是强调体用合一这个“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这个“本”是我们这个“体”所谓这个“本体的思想”就是说我们强调什么我们对于任何事情的理解是透过一种实作的方式这种实作的方式让我们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体悟然后达到一种了解到它的用处我们经常说“醉后方知酒浓”就是没有喝醉酒的人是没有办法去了解喝醉酒的这个味道这个感觉它的难受也好它的舒服也好都是必须要经过首先经过实作实作的人发生这个经验以后这个经验相较于个人而言就叫做“体悟”这个体悟以后你就可以了解有个人的体悟以后你就可以知道说做这一件事情会得到什么样的用处所以这个想法是结合了实作结合了体悟以及达到了用处这三者合而为一那么就构成了东方思维的实用思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抽象思维的好处是可以完全不受到现实世界的限制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刚刚说过抽象思维它基本上是结合了思想用语言作厘清然后达到建构世界的目的那么这种情

人大法硕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13级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非法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法律硕士 (学习年限:全国统考非法律专业全日制3年,非全日制3-4 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法学) 二、培养目标 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79学分。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0学分;社会实践12学分;学位论文8学分。 四、社会实践 没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法律职业实务背景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进行相应的实务课程性质的必修环节,共四门实践课程,12学分,时间安排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其中法律实践课需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三个月。 五、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论文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学术报告等形式。因此,在论文选题上应避免进行单纯的宏观性或纯理论研究;应尽可能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当前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实际问题,要求论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尽可能做到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开课时间 1、必修课(不少于39学分)学分要求开课时间 ZRQC013法理学 3 学分第1 学期 (Jurisprudence) ZRQC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 学分第1 学期 (Democracy and Legality Theory of China) ZRQC015刑法学 4 学分第 1 学期 (Criminal Law) ZRQC016中国法制史 2 学分第 1 学期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哲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哲学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哲学专业知识和较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及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同时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一定的自然技术科学常识及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实用技能,能够在教育研究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企业等类单位里从事教学、研究、采编、策划、管理、宣传、公关、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哲学基础与哲学思维的基本能力。 ①掌握哲学学学科的基本视角和概念体系,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前景; ②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素养; ③具有熟练的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2.灵活运用哲学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具有初步的哲学研究能力; ②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 ③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和整理归纳的能力,具备将哲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衔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了解和遵守行业基本规范。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具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③熟悉哲学研究的方式,理解并遵守论文和调研报告撰写中的学术规范和伦理规范。 4.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开展基本的涉外交流与合作,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自信、灵活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演讲和文字撰写; ③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经典、西方哲学经典、现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美学原理、科学哲学导论、宗教哲学导论等。 四、学分 辅修专业总学分31学分;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总学分50学分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10102 )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2、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精透的中国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创造性研究。 3、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先秦两汉易学哲学 2. 易学史与易学哲学 3 易学与汉唐哲学 4 先秦儒学与哲学 5. 儒道思想比较研究 6. 宋明理学 7. 中国近现代哲学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由导师自行安排,学分记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计2学分 学位专业课,计3学分 第二外国语(英),计2学分。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必修。 前沿讲座,计5学分 (1)前沿讲座的形式: 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使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前沿讲座主要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9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 (2)考核方式: 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一分,主讲一次计一分。 2、选修课 可选修1至2门,计入总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3、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硕士课程2门,成绩计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中期考核 本专业对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是对博士生入学一年来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论文准备、健康状态等的综合评估。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计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硕士学位者,可视情况改写硕士论文。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学术水准和专业学科培养博士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生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开拓新领域,以传统与现代学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哲学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

南京大学哲学系相关导师简介

导师姓名洪修平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是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儒佛道三教关系;佛教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与禅宗;魏晋玄佛合流;僧肇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佛学与儒道哲学(教育部跨世纪项目);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教育部项目);多卷本中国佛教史;多卷本中国思想学术史; 导师姓名赖永海专业名称中国哲学 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 向 研究专长:佛学;宗教学;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家哲学;宗教与文化。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 目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百科全书”;“法藏文库”;“南京大学佛学博士文库”;“儒释道与宗教学综合研究”。 导师姓名李承贵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 方向 宋明理学、中国近代哲学 目前承当的科研 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化情境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江西社科基金)、《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南京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导师姓名王月清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2宗教伦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20世纪中国宗教学》、《东亚新兴宗教研究》

导师姓名徐小跃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教授博导/硕导博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先秦道家思想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导师姓名伍玲玲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儒家伦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中大、金大出版物数字化(中美数字化图书馆项目) 导师姓名杨维中专业名称中国哲学职称副教授博导/硕导硕导 是否院士否是否兼职博导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中国佛学/儒学/儒道佛三教心性及其比较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南京大学中流项目:佛道心性论比较研究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年校运动会 总 结 书 哲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2009年4月

一、赛事背景及总述 2009年北京大学校运动会是在08奥运顺利举办的大背景下,为了弘扬体育精神、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而倾力打造的大型体育系列赛事。 本届校运动会历时两天,比赛项目分为传统田赛、径赛项目和趣味项目三大类,其中趣味项目在运动会开始前两周进行季前赛,以选拔队伍进入决赛。 本届校运动会哲学系参与了所有三大类比赛项目,共计18个小项,其中个人项目12项,团体项目6项(含趣味项目);共报名运动员23名,其中5名为趣味项目领队;合计参赛60人次,其中趣味项目41人次。 我系在本届校运动会上有两大特点:从报名参赛的情况上来看,大一新生群体非常活跃,而大四等毕业生群体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完满,也积极参与这最后一次运动会;从比赛成绩上来看,体育竞技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主要得益于团体项目(其中五个趣味项目全部在季前赛阶段顺利晋级决赛,并且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个人项目却战绩不佳。 总体上来看,我系个人项目获得17分,团体项目获得52分,扣除个别项目未能及时参赛的4分,最后,我系以总分65分的成绩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二、具体赛况和赛果 1、个人项目: 高广伟,男子200米,亚军; 王少雄,男子跳高,第四名; 佘瑞丹,女子800米,第五名; 李超,男子铅球,第八名。 以下各人虽未能取得名次,但其积极报名参与比赛的精神值得鼓励和赞扬: 杨维宇(男子100米)、蔡海涛(男子1500米)、吴雅文(女子200米)、韩慧君(女子跳高)、姚雪斐\王嘉宝(女子1500米)、吴苗淼\胡翔(男子跳远)、六梦钰\陈建美(女子铅球)、龙捷(男子200米)、柏宇洲(男子800米)。 2、团体项目: 无敌风火轮,冠军:杨卓、楼俊超、王少雄、张杰、吴苗淼、邵世恒、王美、汤炜、乔奕、许一苇。 男子4*100米,亚军:吴苗淼、张乘、楼俊超、王少雄。 射门大赛,季军:高广伟、楼俊超、张乘、吴苗淼、杜若、王少雄、刘明、白牧宸、邵世恒、乔奕、文浪。 快乐高尔夫,第六名:白牧宸、王少雄、邢冠宁、杜若。 团队跳绳,第八名:苏子汀、李陶、徐丹羽、文浪、张素芬、杜若、王少雄、汤炜、吕存凯等。 疯狂投篮,未能取得名次:刘海天、蔡海涛、苏子汀、王嘉宝等。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设计_哲学

大学哲学系、学系 一、院系简介 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友兰、贺麟、朱光潜、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独秀、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学专业,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世界史(学科门类:历史学一级学科:世界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世界史学科专门人才。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作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六、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论文形式:学术型论文。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PUM505 1学期(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UP504 1学期(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PUP505 1学期(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3学分PUF500 1学期(Foreign Language) 2、方法课(6学分) 人类学方法论3学分HAC702 1学期(Theory and Method of Anthropology) (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社会、语言、民族、实物资料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和复原古代社会。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内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课中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形成了训练扎实、少而精的课程体系。第四学期分专业方向选课,两系共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哲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专业。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哲学专业; 2)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04-16 一、适用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学院与重要新闻单位、新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新闻传播部门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读期间社会实践不少于6个月。 六、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

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必修课(1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语言基础 3学分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1学期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本课程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研究个案,提升学生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传播理论 2学分 2学期 (Theorie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术思辨能力) 中外新闻传播史 2学分 1学期

北大哲学课程

北京大学哲学课程书目 (2008-10-23 15:57:22) 转载 标签: 杂谈 (2006-06-25 10:02:38) A中国佛教史 《佛教史》任继愈主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史》(1—3卷)任继愈主编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1—5册)中国佛教协会编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著 《佛教经籍选编》任继愈选编李富华校注 《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王宗昱等编著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1—3卷)石峻楼宇烈等编 B西方哲学史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C自然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Nature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D人学概论 E如何理解宗教 夏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奥托:《论“神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卢克曼:《无形的宗教:现代社会中的宗教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F佛教原著选读(下) 王宗昱、李四龙等编《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周叔迦《牟子丛残新编》 曹虹《慧远评传》 许抗生《僧肇评传》 郭朋《坛经对勘》 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G本体论研究 Studies

基础数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2012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基础数学(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数学)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领域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函数逼近论;复分析;几何分析;调和分析 四、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五、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负责制为主,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主要培养环节的学习进度要求 课程学习时间一年,成绩考核合格后,第二学年进行博士学位候选人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公共课、方法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和先修课等五个类别设课,总学分不少于23分。公共课2门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2门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3门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门2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 (三)加强学风建设,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严格自律,应当贯彻于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学习中踏实认真,刻苦努力,遵守课堂纪律;在课程考试中诚实认真,遵守考试纪律;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细致,不慕虚名,遵守学术规范;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中不剽窃、不冒用他人研究成果,遵守学术道德,严格自律。 六、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 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先修课不少于2门。

人大劳经硕士培养方案

劳动人事学院 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劳动经济学 (学习年限2年)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 二、培养目标 培养劳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训练和培养解决中国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问题高水平的专家,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中国劳动经济以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为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 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 ● 研究方向二 劳动关系 ● 研究方向三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研究方向四 失业与社会保险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6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社会实践1学分。 注:必修课包括公共课、方法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跨学科和同等学力考取者应按规定完成2门本科阶段的先修课。 五、社会实践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目的的社会实践(调查)、业务实习等,计1学分。社会实践(调查)的时间与计划根据导师的要求和安排来确定。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 六、论文撰写 学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不计学分。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完成有关的论文写作。硕士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要和专业密切相关。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向教研室作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以有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保证质量。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 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 1. 博士生:(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3)宋明理学;(4)佛教伦理;(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7)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史。 2. 硕士生:(1)先秦哲学;(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4)佛教文化艺术。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著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程恭让教授的佛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研究、沈文华副教授的道教研究,尚荣副教授的佛教文化艺术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著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南京佛教通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本学科点于2000年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了十一卷本《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出版了全球首部《中国佛教通史》(700万字),荣获中国政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以上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相关成果,把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招生对象 1. 博士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及应届硕士研究生。 2. 硕士生: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1. 博士生:三年 2. 硕士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北京大学哲学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1914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抗战胜利后,1946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1978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198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2000年外国哲学研究所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4年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90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哲学系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将在21世纪对人类文明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哲学系宗教学系按照8个二级学科设立9个教研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和系合作的研究所,1个挂靠的科研机构,9个虚体研究机构。截止2010年3月,哲学系在职教师6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29人,讲师3人。近5年来,哲学系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近百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刊物超过800篇,获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超过30人次。 系主任:王博副系主任:尚新建、李四龙、张秀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最早开出唯物史观课程。新中国建立后,冯定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楠森教授等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1982年起招收博士生,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