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智慧交通建设项目初步方案

XXX智慧交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目录 ............................................................................................................................................................ I

一、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

1.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1)

1.4、概述 (1)

1.4.1、建设目标 (1)

1.4.1.1、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 (1)

1.4.1.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2)

1.4.1.3、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2)

1.4.1.4、促进“文明出行”建设和谐城市交通 (2)

1.4.2、建设内容 (2)

1.4.3、建设模式 (3)

1.4.4、建设期 (3)

1.4.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

二、需求分析 (3)

2.1、XXX城区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3)

2.2、现有存在的问题 (5)

2.3、本项目着力解决的问题 (5)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6)

3.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6)

3.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6)

四、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7)

4.1、总体设计思路和原则 (7)

4.1.1、总体设计思路 (7)

4.1.2、总体设计原则 (7)

4.2、总体技术架构 (8)

4.2.1、技术架构 (8)

4.2.2、网络设计 (11)

4.2.3、安全边界 (12)

4.3、总体设计依据 (14)

4.4、智慧交通主要功能要求 (15)

4.4.1、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功能要求 (15)

4.4.2、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17)

4.4.3、高清卡口测速系统功能要求 (19)

4.4.4、高清违停抓拍系统功能要求 (21)

4.4.5、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要求 (22)

4.4.6、交通诱导系统功能要求 (23)

五、子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24)

5.1、电子警察系统设计 (24)

5.1.1、概述 (24)

5.1.2、点位设计 (25)

5.1.3、设计思路 (25)

5.1.4、系统架构 (26)

5.1.5、功能设计 (27)

5.1.5.1、闯红灯违法抓拍功能 (27)

5.1.5.2、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功能 (27)

5.1.5.3、卡口监测记录功能 (27)

5.1.5.4、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记录功能 (27)

5.1.5.5、人脸卡口功能 (27)

5.1.5.6、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28)

5.1.5.7、背向车型识别功能 (28)

5.1.5.8、智能补光功能 (28)

5.1.5.9、前端备份存储功能 (29)

5.1.5.10、高清录像功能 (29)

5.1.5.11、交通参数采集功能 (29)

5.1.5.12、数据断点续传功能 (29)

5.1.5.13、时间校准功能 (29)

5.1.5.14、图像防篡改功能 (29)

5.1.5.15、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29)

5.1.6、性能设计 (29)

5.1.6.1、一体化300/900万像素高清电警抓拍单元: (29)

5.1.6.2、一体化300/900万像素高清卡口抓拍单元 (32)

5.1.6.3、LED频闪补光灯 (35)

5.1.6.4、闪光灯 (35)

5.1.6.5、信号灯检测器 (36)

5.1.6.6、电子警察前端控制主机 (36)

5.1.7、前端子系统结构 (38)

5.1.8、前端子系统工程布局 (39)

5.1.9、前端子系统工程实施要点 (40)

5.1.9.1、工程实施细则 (40)

5.1.9.2、立杆安装位置与停止线距离计算依据 (41)

5.1.10、设备安装效果图 (42)

5.1.11、系统特点 (43)

5.1.11.1、扩大的路口违法检测范围 (43)

5.1.11.2、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 (43)

5.1.11.3、行业领先的车牌识别技术 (43)

5.1.11.4、行业领先的视频跟踪技术 (44)

5.1.11.5、有效避免环境干扰 (44)

5.1.11.6、前端系统结构简单稳定 (44)

5.1.12、系统拍摄效果 (45)

5.1.12.1、闯红灯抓拍效果图 (45)

5.1.12.2、卡口抓拍效果图 (45)

5.1.12.3、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违法行为抓拍效果图 (46)

5.1.12.4、逆行违法行为抓拍效果图 (46)

5.1.12.5、压线违法行为抓拍效果图 (47)

5.2、行人闯红灯报警子系统设计 (47)

5.2.1、应用概述 (47)

5.2.2、需求分析 (47)

5.2.3、系统架构 (49)

5.2.4、系统功能 (50)

5.3、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检测子系统设计 (51)

5.3.1、应用概述 (51)

5.3.2、法律政策 (51)

5.3.3、系统运行流程 (52)

5.3.4、行人检测规则 (54)

5.3.5、违法图片组成 (54)

5.3.6、系统组建方式 (56)

5.3.7、现场安装方式 (57)

5.3.8、功能描述 (58)

5.4、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58)

5.4.1、概述 (58)

5.4.2、点位设计 (59)

5.4.3、设计思路 (59)

5.4.4、系统架构 (60)

5.4.5、布设原则 (61)

5.4.5.1、基本原则 (61)

5.4.5.2、安装数量 (61)

5.4.5.3、机动车信号灯安装位置 (62)

5.4.5.4、人行横道信号灯安装位置 (63)

5.4.6、功能设计 (63)

5.4.6.1、车流量及排队长度检测功能 (63)

5.4.6.2、交通参数在信号控制本周期应用 (64)

5.4.6.3、信号控制配置功能 (64)

5.4.6.4、相位配时 (64)

5.4.6.5、视频交通参数采集设备接入功能 (66)

5.4.6.6、多时段控制 (66)

5.4.6.7、感应控制 (67)

5.4.6.8、无缆线协调控制(绿波控制) (67)

5.4.6.9、特勤路线 (68)

5.4.6.10、节假日不同季节控制 (68)

5.4.6.11、全红控制 (68)

5.4.6.12、闪光控制 (68)

5.4.6.13、手动控制 (69)

5.4.6.14、设备故障检测、处理功能 (69)

5.4.6.15、信号机状态监视功能 (69)

5.4.6.16、校时功能 (69)

5.4.7、性能设计 (70)

5.4.7.1、产品简介 (70)

5.4.7.2、主要特性 (70)

5.4.7.3、技术参数指标 (70)

5.4.8、行人过街语音提示桩 (71)

5.4.9、路口语音调度系统 (71)

5.4.9.1、系统需求分析 (71)

5.4.9.2、系统架构 (72)

5.4.9.3、系统功能 (72)

5.5、高清监控系统设计(含违停抓拍) (73)

5.5.1、概述 (73)

5.5.2、点位设计 (73)

5.5.3、设计思路 (73)

5.5.3.1、数据结构化 (73)

5.5.3.2、违章停车抓拍 (74)

5.5.4、系统架构 (74)

5.5.5、功能设计 (74)

5.5.5.1、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74)

5.5.5.2、录像丢失检测报警 (75)

5.5.5.3、智能识别及分析功能 (75)

5.5.5.4、违法停车抓拍功能 (75)

5.5.6、性能设计 (76)

5.5.6.1、高清视频监控球机(含违停抓拍功能) (76)

5.5.6.2、制高点高清球机 (77)

5.6、高清卡口系统设计 (77)

5.6.1、概述 (77)

5.6.2、点位设计 (77)

5.6.3、设计思路 (77)

5.6.4、系统架构 (78)

5.6.5、功能设计 (79)

5.6.5.1、车辆捕获功能 (79)

5.6.5.2、车辆速度检测功能 (80)

5.6.5.3、车辆图像记录功能 (80)

5.6.5.4、超速抓拍功能 (80)

5.6.5.5、智能补光功能 (80)

5.6.5.6、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80)

5.6.5.7、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81)

5.6.5.8、车型判别功能 (81)

5.6.5.9、车标识别功能 (81)

5.6.5.10、安全带检测功能 (81)

5.6.5.11、接打电话检测功能 (81)

5.6.5.12、图像防篡改功能 (81)

5.6.5.13、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81)

5.6.5.14、通过总队后台系统实现布控与撤控 (82)

5.6.6、卡口监测数据上传 (82)

5.6.7、卡口设备监测数据支队汇聚接口接收程序 (82)

5.6.7.1、现有卡口系统接入改造 (82)

5.6.7.2、新建卡口接入 (83)

5.6.7.3、未接入管控平台接口改造 (83)

5.6.8、性能设计 (84)

5.6.8.1、卡口性能 (84)

5.6.8.2、雷达性能 (84)

5.6.9、前端子系统组成 (85)

5.6.9.1、前端子系统组成 (85)

5.6.9.2、图像采集识别处理单元 (86)

5.6.9.3、网络传输单元 (86)

5.6.10、现场布局俯视图 (86)

5.6.10.1、道路中间有绿化带(T型立杆) (87)

5.6.10.2、道路中间无绿化带(L型立杆) (88)

5.6.10.3、现场布局侧视图 (89)

5.7、交通诱导系统设计 (89)

5.7.1、概述 (89)

5.7.2、点位设计 (90)

5.7.3、设计思路 (90)

5.7.4、系统架构 (91)

5.7.5、功能设计 (92)

5.7.5.1、路网路况监测 (92)

5.7.5.2、路口路况监测 (92)

5.7.5.3、流量异常报警 (92)

5.7.5.4、发布诱导信息 (92)

5.7.5.5、实时诱导信息调取 (92)

5.7.5.6、路况信息诱导 (93)

5.7.6、性能设计 (93)

5.8、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全景制高点宏观监控子系统设计) (93)

5.8.1、应用背景 (93)

5.8.2、总体目标 (94)

5.8.2.1、构建面向全警、覆盖全域的立体监控系统 (94)

5.8.2.2、推动交通管理基础工作信息化创新发展 (94)

5.8.2.3、提高交通立体防控体系的掌控能力 (94)

5.8.2.4、引领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建设 (94)

5.8.3、设计思路 (95)

5.8.4、系统结构 (95)

5.8.5、数据流向 (96)

5.8.6、技术路线 (96)

5.8.6.1、全景拼接 (96)

5.8.6.2、目标点位标定 (96)

5.8.6.3、AR标签叠加 (96)

5.8.7、AR前端设备硬件参数 (96)

5.8.8、AR实景指挥系统亮点及价值 (97)

5.8.8.1、AR与AI的结合变被动监测为主动防控 (97)

5.8.8.2、AR与交通环境的结合实现区域综合管控 (98)

5.8.8.3、AR与交通管控业务的结合实现业务可视化 (98)

5.8.8.4、丰富的AR产品系列组合 (98)

5.8.8.5、丰富的业务自定义模板助力业务自主管理 (99)

六、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99)

6.1、通信网络总体需求 (99)

6.2、IP地址规划原则 (99)

6.3、接入技术要求 (100)

6.4、汇聚技术要求 (100)

6.5、核心网技术需求 (101)

6.6、高可靠性需求 (101)

6.7、安全性需求 (101)

6.8、管理性需求 (102)

6.9、通信网络设备技术指标要求 (102)

6.9.1、接入层交换机技术要求 (102)

6.9.2、汇聚层交换机技术要求 (102)

6.9.3、核心层交换机技术要求 (103)

七、中心存储系统设计 (103)

7.1、概述 (103)

7.2、设计思路 (104)

7.2.1、视频、图片直存 (104)

7.2.2、各类文件的存储 (104)

7.2.3、灵活的可靠性机制 (104)

7.2.4、针对应用服务优化 (104)

7.2.5、统一管理及运维 (105)

7.3、系统架构 (105)

7.4、功能设计 (107)

7.4.1、视频存储 (107)

7.4.2、图片存储 (108)

7.4.3、系统管理 (108)

7.4.4、运维管理 (109)

7.4.5、存储容量需求 (109)

7.5、性能设计 (112)

八、中心管控平台设计 (113)

8.1、概述 (113)

8.2、设计思路 (115)

8.3、设计总体目标 (115)

8.4、系统架构 (115)

8.5、系统组成 (117)

8.6、功能设计 (120)

8.6.1、交通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120)

8.6.2、交通状况监测功能 (121)

8.6.3、交通安全态势评估功能 (121)

8.6.5、交通诱导发布功能 (121)

8.6.6、车辆云分析功能 (122)

8.6.7、交通违法取证功能 (122)

8.6.8、货车限行分析功能 (122)

8.6.9、基于大数据的交通管理功能 (122)

8.6.10、扩展业务应用功能 (123)

8.7、性能设计 (123)

8.8、平台亮点 (125)

九、前端系统配套设计 (128)

9.1、杆件 (128)

9.2、管道线井 (129)

9.3、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129)

9.4、立杆基础施工要求 (130)

9.5、供电及防雷系统要求 (133)

十、其他辅助硬件设施 (134)

10.1、交通应急广播系统 (134)

10.2、4G智能一体化警灯 (134)

10.3、4G便携执法记录仪 (135)

10.4、4G高清应急布控球 (135)

10.5、4G高清便携应急指挥箱 (136)

十一、指挥中心及机房系统设计 (137)

11.1、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 (137)

11.1.1、系统功能 (137)

11.1.1.1、网络视频信号上墙 (137)

11.1.1.2、PC电脑信号上墙 (138)

11.1.1.3、其他高清数字信号上墙(HDMI\DVI\SDI) (138)

11.1.1.4、显示部分架构 (138)

11.1.2、控制部分 (138)

11.1.2.1、控制系统运行状态显示 (138)

11.1.2.2、智能温控风扇 (139)

11.1.3、系统优势 (139)

11.1.3.1、LED显示单元优势 (139)

11.1.3.2、采用积木式拼接技术 (142)

11.1.4、大屏控制器 (143)

11.1.4.1、灵活的配置 (143)

11.1.4.2、超强显示能力 (144)

11.1.4.3、超低延时 (144)

11.1.4.4、高同步性 (144)

11.1.4.5、超高清4K采集 (145)

11.1.4.6、IPAD无线控制 (145)

11.1.4.7、可视化操作 (145)

11.1.4.8、虚拟LED条屏 (146)

11.1.4.9、远程桌面上墙 (147)

11.1.5.1、日常应用 (147)

11.1.5.2、单屏各自显示 (147)

11.1.5.3、整屏显示 (147)

11.1.5.4、叠加显示 (148)

11.1.5.5、任意组合显示 (148)

11.1.5.6、图像漫游 (149)

11.1.5.7、图像拉伸 (149)

11.2、机房工程 (149)

11.2.1、系统概述 (149)

11.2.2、基本要求 (150)

11.2.3、模块化数据中心方案说明 (150)

11.2.3.1、模块化数据中心优势 (150)

11.2.3.2、模块化数据中心简介 (153)

11.2.4、建设原则 (157)

11.2.5、设计目标 (158)

11.2.6、设计依据 (158)

11.2.7、设计和施工范围 (159)

11.2.7.1、机房装修装饰工程说明 (159)

11.2.7.2、机房线路铺设 (163)

11.2.7.3、机房电磁兼容及防雷接地工程 (164)

11.2.7.4、机房照明 (164)

11.2.7.5、模块化数据中心设备建设 (165)

十二、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193)

12.1、XXX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93)

12.1.1、道路标线不规范 (193)

12.1.2、人车争路、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193)

12.1.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争道 (193)

12.1.4、车辆路段随意掉头,任意停车 (194)

12.1.5、标志标牌等交通管理设施不完善 (194)

12.2、主要道路标线规划 (194)

12.2.1、路段标线规划细节 (194)

12.2.1.1、振兴街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194)

12.2.1.2、建设街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197)

12.2.1.3、向阳街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199)

12.2.1.4、文化路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199)

12.2.1.5、龙堡路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200)

12.2.1.6、榕峰路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200)

12.2.1.7、一环路现状及道路标线规划 (201)

12.3、道路交通标志牌设计 (201)

12.3.1、道路交通标志牌制作工艺 (202)

12.3.1.1、标志底板 (202)

12.3.1.2、标志面及反光材料 (202)

12.3.1.3、标志牌支撑方式 (206)

12.3.2、道路交通标志牌类型 (207)

12.3.2.1、高杆大悬臂式指路标志牌 (207)

12.3.2.2、导向标志牌(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208)

12.3.2.3、独立式人行横道标志牌 (209)

12.3.3、光带复合式LED可变标志牌的应用 (209)

12.3.3.1、采用可变标志牌的必要性 (209)

12.3.3.2、光带复合式LED可变标志牌介绍 (210)

12.3.3.3、光带复合式LED可变标志牌的特点: (212)

12.4、市区支路临时停车泊位标线 (213)

12.4.1、停车设施总体供应及现状 (213)

12.4.2、路内临时泊车位设置原则 (213)

12.4.3、路内临时泊车位规划方案 (215)

12.4.4、路内临时泊车位设置形式 (215)

12.4.5、停车位标线划线方式 (216)

12.4.5.1、总体要求与原则 (216)

12.4.5.2、停车位标线划线方式方式 (216)

12.4.5.3、其他特殊车辆临时泊车位标志 (217)

12.4.5.4、停车位标志牌 (219)

12.5、振兴街南段隔离护栏 (220)

12.5.1、总体原则 (220)

12.5.2、材料及相关技术要求 (220)

12.5.2.1、隔离护栏所采用的材料符合下表要求: (220)

12.5.2.2、隔离护栏材料技术要求 (221)

12.5.3、护栏设计 (221)

12.5.4、施工质量要求 (224)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XXX智慧交通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项目建设单位:XXX交警大队

项目负责人:xxx

项目责任人:xxx

1.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Xxx

1.4、概述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加强应急能力已成为加强党和政府执政治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政府和社会进行科学、有效应对。

“智慧交通”通过对城市安全运行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加工和综合展现,加强系统的实时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城市安全运行动态监控、智能研判以及突发事件现场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掌控全区城市安全运行和交通管理情况提供精细化动态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撑。

“智能交通”属于智慧交通的子集,而智慧交通则属于智慧城市的子集。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违章情况、车流量、交通治安等情况,从而为疏解交通拥堵、处理交通事故、指挥调度各类警卫任务及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在我市平安城市建设、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侦查破案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1.4.1、建设目标

1.4.1.1、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

实现以人为本,人、车、路、环境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时动态掌控交通出行热点的分布、出行方式选择、交通流在路网上的动态分配、交通出行在时间上的动态分配等信息,将人的交通出行行

为与实时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对应关联,构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信息交互体系,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

1.4.1.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建设以人为核心,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的交通信息网,实现出行分布网、道路交通网、信号控制网、设施分布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提高30%。

1.4.1.3、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建设城市道路宏观调控,在既定的交通环境下寻求优化思路,采取时间与空间实时在线监测及调控、关键路段与关键节点微观疏解、交通违法及不文明行为智能监管的协同联动技术手段。

1.4.1.4、促进“文明出行”建设和谐城市交通

构建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辅助“文明出行”建设活动的开展,通过规范交通行为参与者的日常行为,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最大限度的实现顺畅的交通和出行,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素养的养成、交通出行安全的提高以及城市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1.4.2、建设内容

XXX智能交通项目是整合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的综合性项目,将采取分期建设稳步推进的方式进行。

本期项目在宣威交警大队建设一个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接入现有出入城区的卡口数据、违停数据等,在城区拥堵道路、违章肇事多发路口新建(改建)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和信号灯系统(整合联网)、在违章停车较为严重的区域新建(改建)违停抓拍系统、同时根据实际路况新建(改建)逆行抓拍系统及测速抓拍系统、在主要路段或路口新建(改建)货车抓拍系统及流量监控系统、道路交通标线及道路交通隔离护栏。

1)基础设施建设:

2)隔离护栏(通过实践经验来看,对道路通行进行隔离可以减少行人、非机动车等对道路通行的影响,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本期计划在振兴街安装中心隔离护栏4KM,机非隔离护栏4KM);

交通标识标牌(城区道路缺少交通标识标牌,道路标志、标牌不全、导向不明,本项目计划完善振兴街、建设街、向阳街、文化路、龙保路、榕峰路、一环路道路道路标志牌609块,规范道路指示标牌,提供道路信息、提高行车效率),交通标线(完善振兴街、建设街、向阳街、文化路、龙保路、榕峰路、一环路道路标线484.22KM,实现各类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分离,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或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3)路口抓拍单元,新增20套电子警察抓拍系统、70套电子警察反向卡口系统、行人闯红灯抓拍单元

24套(西河桥、雄业大酒店、火车站3个路口)、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抓拍单元14套(市花路口8套、民中门口2套、西宁一小2套、南站路口2套);

4)主城区21个十字路口、8个丁字路口、西一环新建的8个路口及4个移动信号灯信号控制系统,包

含部分红绿灯控制灯灯盘更换、部分新建、全部联网整合;

5)新增33套监控设备,含30套违禁停车抓拍摄像机,3套制高点全景监控系统;

6)70套高清卡口抓拍单元系统,含标准抓拍卡口40套,微卡口抓拍系统30套;

7)在主要路口新增5套室外全彩诱导屏;

8)对XXX交警大队原有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含交通状况监测系统、交通组

织管控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安全态势评估系统、基础数据管控系统、交通执法取证系统、车辆稽查布控系统、交通勤务管理系统、交通数据运维系统;

9)考虑设备新增之后的数据存储问题,新增1套云存储系统,1套中心网络系统;

10)交警指挥大楼及机房建设。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置系统点位,实现整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根据现场环境进行优化配置采用900万像素高清电子警察摄像单元进行违章图片抓拍,视频图像以1080P高清格式存储;;视频流数据在后端中心存储30天以上,电子警察抓拍图片存储1年以上,存储采用网络视频存储,存储设备部署在交警大队进行存储。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遵循新发布的《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1)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集成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可扩展支持与各类信息网关接口的对接。实现新建系统建成后能与XXX公安分局治安监控平台、市交警支队六合一平台、市公安局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预留XXX城管平台接入能力,为“智慧宣威”奠定基础。

1.4.3、建设模式

Xxx

1.4.4、建设期

工期预估为180日历天。

1.4.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5000万元。

二、需求分析

2.1、XXX城区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1)过街设施缺乏,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相互干扰

城区道路缺乏有效的过街设施,尤其在街心花园等人流密集、车流集中的区域,由于缺乏过街设施,

行人通常较为随意的穿越路口,引起机动车交通的通行不畅,而造成道路通行效率低下。另外虽然城区内多数道路设置了中央分隔栏杆,但由于栏杆的高度较矮,行人非常容易跨越栏杆穿越马路,因此中央分隔栏的设置并未有效阻止行人的随意穿越道路,也是道路通行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路边的随意停车,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造成一定的干扰

由于城区停车矛盾日益紧张,居民日常出行停车随意性较大,路边的随意停车对道路的正常通行造成较大的干扰,使得道路通行效率低下。

(3)城区机动车通行随意性较大,违章行驶造成道路通行效率低下

在城区内,机动车辆跨越道路双黄线逆向行驶、违章停车等现象层出不穷,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争道情况屡有发生,导致道路交通混乱,道路通行效率不高。

(4)交通管理措施系统性不强

XXX区内各类交通管理措施之间关联度、系统性不强,针对货运交通的禁行管理,高峰时刻道路交通管理、摩托车通行管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理等,目前均各自为政,缺乏从全市交通协调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管理。

(5)道路管辖及建设情况:

目前XXX分为新区和老区,老区道路分支较多,汽车保有量大,人口密集度高,导致交通拥堵比较突出;新区现已初步形成新城市建成区,综合交通规划采用“方格网与自由式路网”相结合的路网格局,形成了“快速交通、普通道路交通、人行步行交通”三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XXX主城区现已建成21个十字路口、8个丁字路口、西一环8个路口及四台移动信号灯、电子警察等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因当时的技术条件与标准等原因一直处于独立运行状态,目前各系统未形成统一完整的联网整体。在XXX 各大商场、十字路口、交通干道以及所辖乡镇安装建设91套违停系统,乃不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低,管理方式落后,交通信号灯、标识不完善整理系统建设欠缺较多。

随着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发展,城市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使得整个城市前期建设的信号灯及电子警察系统已不满足当下城市交通的管理需求与发展方向。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需要科技化手段来增强警力,减少交通事故,规范出行交通秩序,以及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7)交通信息化基本情况:

现建设的电子警察等未能实现集中管控,无统一的后端交通指挥信息中心,无统一的数据共享中心、分析中心以及应用中心,无法满足当前交通形势下“快速响应、统一调度、协调一致”的交通管理要求。人海战术方式进行指挥调度,红绿灯控制只能人工实现。交通违法查处通过人工进行,科技手段缺失,科技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2.2、现有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日益拥堵。随着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人流、物流增加,新堵点增加将成为常态。

二、交通事故及违法车辆增多。日均接报交通事故xx起。交通违法已成为常态:违法乱停车、闯红灯、不按规定标志、标线行驶、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违反限货规定行驶等多种违法行为并存,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

三、缺乏顶层统一设计规划。科技信息化的交通管理单位各司其职多头建设,交运部门负责对口信息项目建设实施;城管部门、实施道路建设新都公司、国投公司等在建设道路信息化基础设施时各司其职没有顶层设计、未统一建设规划、未统一建设标准、未统一设备品牌、大队没有信息化管理手段,造成建用脱节。

四、科技信息化管理手段严重滞后。无交通数据中心、无交警指挥中心、未规划建设交通专用网络、各系统独立运行、交运、交管、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交通数据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道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交通设施、运营车辆管理、交通违法查处、交通事故处理不能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只能通过工人方式进行,科技信息化管理手段严重落后。

2.3、本项目着力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区位的活力提升,道路交通管理也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次建设的项目着力结合大队大队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在以下几个层面继续进行提升:

一、提升大队道路管控监控抓拍以及智能信号控制系统覆盖面,提高监管密度。

本次前端新建20套电子警察系统,70套电子警察反向卡口系统,41组红绿灯控制灯,33套监控系统(含违禁停车抓拍功能,制高点全景监控3套),108套流量监测系统,5套诱导屏系统,

二、实现交管平台的建设,强化交管数据统一应用管理。结合大队交通业务应用实际需求,于大队建设统一的中心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对前端各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子系统的统一集中管理、运维、数据规整及统一上传应用,做到视频类过车数据、违法数据上传的统一出口。

三、加强系统的整体集成应用,提升大队交通应用指挥功能。

大队前端建设的各子管控子系统,统一进入大队中心系统管理平台,并在中心进行数据的查询、分析,车辆的布控、分析等应用,同时系统灵活与支队、总队、市局平安城市系统的对接共享应用,实现大队中心层面的整体应用、调度功能。

四、整合或利旧原有已建设子系统。针对大队原有建设的数套电子警察系统和部分路口的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部分因建设久远,将淘汰、由新建设备代替;而部分路口建设的红绿灯信号控制系统,独立、非联网,红绿灯部分保留,信号主机将替换成新的联网控制设备,统一接入中心交通管控平台。

五、完善主要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隔离栏、标志标线的建设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本项目由xxx负责牵头组织建设,主要按交通管理的需求,建设电子警察系统、红绿灯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卡口抓拍系统、流量监测系统、诱导屏系统、中心管控平台、云存储系统、交警指挥大楼机房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在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后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监管、控制与协通及最终的应用工作。

3.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为了加强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项目所能达到的最佳效益,根据大队确定,制定出本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大队负责本项目的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规定的目标,必须明确项目的范围与工作内容,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项目的实施。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

①制定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

②设定项目目标、范围及评价考核标准;

③批准项目计划,监控项目进程;

④调配人力和资金;推动培训工作;

⑤解决项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项目小组的成员包括各主要业务部门的主管或业务骨干,这些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工程建设的工作,也了解其他相关业务(如交通管理、公安信息化等)已实现功能开展的情况及相互关系。

主要的工作是:

?拟定实施计划,保证计划的实现;

?指导、组织和推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作;

?负责外部协调,保证项目实施的外部环境;

?负责本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加强项目的签证及变更工作,负责对领导小组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提交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报告。

?组织和开展项目各个节点的验收工作,组织最终使用单位培训工作,保证项目顺利交接并符合

设计要求;

?项目小组每周至少有1-2次例会,必要时每天召开短时间的碰头会。

四、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4.1、总体设计思路和原则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理念分析解决问题,妥善处理交通、结构、环境、供电、通信等专业与其他系统的矛盾,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体现系统建设“环保、节能、和谐、高效”的总体设计思路。同时更加注重城市设计、交通设计及细部设计。

4.1.1、总体设计思路

服从道路整体交通功能定位和交通组织要求的原则。按照研究成果实施的交通管控系统,将遵从区域道路的交通定位功能,服务于区域交通组织和优化区域交通组织。

紧密路网的交通流特性的原则。在探讨区域路网交通监控方案时,将以对路网内不同交通流的特性的分析为基础,满足不同交通流在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有效协调周边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则。包括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要求和措施,达到主线和周边道路在交通管理上的连续和协调,保证各项交通管理措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服务于主线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交通管理的原则。整个主线的交通监控方案要能满足环路范围内部路网交通组织、交通组织的需要。

4.1.2、总体设计原则

?合理性

严格以系统工程学等先进理论为指导,将前端各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发挥硬件设备的潜力和软件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价格比。

?实用性

前端系统是大系统的基础平台,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系统设计、选材、选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规政策,也与用户及上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相适应,同时兼顾用户在经济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先进性

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在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前提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视频图像算法与数字通讯技术,确保系统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使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并且易于升级换代,在保证其先进性的前提下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可靠性

系统采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监测、智能分析和容错等技术来保证可靠性。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及调试等环节都将严格贯彻质量条例,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

?安全性

设备全部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具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充分考虑抵御来自非法访问者的侵入和攻击。本系统是一个基于独立光纤平台建立的系统,具有强大的抗干扰性和难入侵性,并可以通过中心管理机制对整个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使得系统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都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

系统具有防病毒,防误操作特性,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静电能力,同时提供数据备份、恢复功能。系统还将提供用户等级权限保护,有效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

?标准性

本系统是基于GB28181标准开放标准的接口,可以很好地和已有符合标准的系统集成,也可以和平安城市、数字警务及数字城管等其它系统互联互通。系统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遵循业界标准,特别是提供了标准接口,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其它系统方便互联,同时可适应今后的升级或引进新技术。系统具有良好的互联、互控及升级能力,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开放的原则。

?可扩展性

软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和工具,为系统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保障。硬件平台可升级,当需要时可以通过新的设备同原有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保护原有投资。

系统所有产品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丰富的接口模块,只需根据实际的需求,配置相应数量的功能模块即可达到系统的功能要求。一旦需求变化只需增减相应的功能模块。

4.2、总体技术架构

4.2.1、技术架构

本项目是以高清监控技术、图像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研判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成熟技术为技术基础,整个项目运行于同一个数据网。

项目由前端系统、传输及保障系统和中心系统组成。前端系统由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电警反向卡口抓拍系统、红绿灯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卡口抓拍系统、流量监测系统、诱导系统组成;传输及保障系统由电力保障及通讯路由组成,电力保障为前端系统需要电力的设备提供电源,通讯路由保证指挥中心与前端系统的通讯确保数据交换正常进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部分是以数据库、大数据分析为核心,体现了采集、汇集、数据交换、智能分析及高端应用的设计思路,以核心业务应用模块图形化方式表现。

本系统将交通图像、车辆信息违法信息上传至市公安交警支队,为全市交通指挥系统提供交通信息。

完全能够与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现有系统实现对接,并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上传、共享和互联。为了实现与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管理系统的互联,在数据结构、物理连接方式、信息格式及系统安全等因素上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根据系统的安全级别,确定通过安全边界安全设备,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与市交警支队交通指挥监控系统和总队卡口系统使用确定的标准接口数据格式,并采用相应的数据通道,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设计中,采用标准的、通用的数据库平台,并将提供开放的数据库接口。

一、系统整体拓扑架构图:

如上系统拓扑图所示,前端高清监控系统(含违停抓拍功能)、信号控制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卡口抓拍系统、流量采集系统等系统统一进入中心平台,实现视频数据、车辆数据(卡口数据和违章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挖掘及业务应用。需上传的违章数据通过视频专网由安全边界进入公安网。同时,中心总平台可与上级交警总队设备管控平台、缉查布控平台、六合一平台、集成指挥平台以及大队

平安城市平台、市局平安城市共享平台等实现数据的统一共享。

二、系统整体拓扑架构图:

如上图总体系统组成关系图所示,前端及后端系统是本次项目建设的核心,由其产生的相关数据及对接情况如下介绍:

横向上,(1)区县级有大队平台前端各核心系统、大队中心管控平台(双网双平台)、平安城市共享平台;(2)市级有市支队视频综合管控平台、支队平台、市局平安城市视频共享平台、市局平安城市联网平台;(3)省级有公安厅的情报平台/车辆特征分析平台/视频联网平台、总队有设备管控平台/稽查布控平台/六合一平台/集成指挥平台。

纵向上,(1)大队前端各系统及中心平台在区级层级,涉及的违章数据通过视频专网汇聚至大队中心,由大队通过支队专网,从而进入总队六合一系统;(2)大队前端的卡口数据可共享给平安城市平台,进而由市平安城市平台通过专网接入市局共享平台,从而进入市局视频联网平台,进而进入省厅情报平台和车辆特征分析平台;(3)大队前端的视频部分,其走向与卡口数据走向类似,通过平台级联,最终实现与支队、总队、或是与市局、省厅的视频资源共享。

三、中心综合管控系统平台整体架构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