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资源课件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于行行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 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就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与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与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瞧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 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 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 一就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就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与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

山东省旅游发展的城市差异分析

山东省旅游发展的城市差异分析 摘要:运用变差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6)等指标分析了山东省17地市在旅游规模上存在得差异,发觉山东省入境旅游得差异逐年上升,而国内旅游得地市差异则逐年下落,且入境旅游得集中度和首位度要远远高于国内旅游.并从妨碍旅游差异和规模得因素动身,提出了山东省各都市今后得旅游进展参考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差异国内旅游山东省 一、引言 由于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条件得差异,旅游业会呈现出一定得地区不平衡性.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纳定性定量得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得进展差异及其成因进行描述和分析. 纵观国内对旅游规模差异得研究,目前要紧从入境旅游得角度入手.但随着国内旅游业得蓬勃进展,国内旅游已成为不可忽视得一部分.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1998-2007年国内、国际旅游得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其进展差异,盼望得出得结论能对山东省今后旅游业得进展提供有价值得政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为全面反映山东省各旅游都市国内和国际旅游业进展得空间差异,本文以1998-2007年山东17地市国内和入境旅游接待量作为研究各市旅游规模进展差异得基础分析数据.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1999-2008). 2研究方法.计算区域规模差异得方法非常多,本文要紧采纳标准差(voc)、变差系数(cv)、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n)反映总量差异情况上述指标中,标准差反映地区绝对均衡度,变差系数反映地区相对均衡度,值越小,区域进展越均衡.wM赫芬达尔系数反映区域规模指标得集聚程度,其值接近1,越垄断;接近0,越竞争.本文用首位度来反映旅游规模分布得集中度. 三山东省旅游进展差异变动特征分析 1山东省入境旅游差异变动分析 山东省入境旅游在经历了2003年由sars导致得滑坡后,从2004年起进入了高速增长得时期,保持着每年近30%得增幅.但17地市得差异却十分显著.从绝对差异来看,以2007年为例,入境旅游人数最多得青岛市为1080341人,人数最少得莱芜市只有1410人,前者为后者得766倍.从相对差异来看,变差系数自1998年逐渐增大,2003年以后虽有所下落但减速缓慢仍维持在17得水平,这讲明山东省内入境旅游得进展是极不均衡得(见表1). 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得首位度比较大,集中分布较为明显,青岛一马当先,始终占据山东省入境旅游得龙头位置.首位度最小得年份为1998年,其值为16692,此后逐年增大,2005年达到36970,首位分布明显.从赫芬达尔系数能够看出,1998-2006年期间,赫芬达尔系数不断升高,表明山东省入境旅游得集中分布趋势明显. 2山东省国内旅游差异变动分析.表2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国内旅游相对差异缓慢下落,仅在2000-2003年间存在一定得波动性,变差系数由最高时得07589下落到2007年得06605,山东国内旅游得进展正由集中走向均衡. 山东国内旅游得首位度较小,同时在2004-2007年,首位度不断减小,2007年达到10年来

休闲旅游发展

休闲旅游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逐渐缩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向追求精神生活的质量转变,这些都为国民休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我国已经出现了全民休闲的端倪,将逐渐步入一个全民休闲的全新时代。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消费习惯的转变,我国的旅游发展正从观光旅游独树一帜的状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多种形式并存的趋势转变。休闲旅游将成为引领休闲时代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但是目前山东省的旅游文化经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诸多不合理因素,以资源利用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产业开发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正确把握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成为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任务。这也是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所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我国内需,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并将其作为扩大国民休闲旅游权利和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以此扩大旅游消费的规模和比重。《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中的发展目标包括生活质量的提升计划、拉动内需的促进计划、休闲产业的发展计划、抗御金融危机的救市计划等。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的关键形势下,山东省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如何满足国际国内休闲市场的需要,促进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并最终实现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本 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了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 分析法,在对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山东省休闲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全力推进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 2016-02-29 来源:大众日报 编者按:2月19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我省将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现将会议部分内容整理刊发,以推动全行业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山东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全省旅游工作总的思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推行“三三战略”,大力实施“三三工程”,着力推动部门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具体任务目标:全力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消费总额8000亿元,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增长8%;接待入境游客475万人次,增长3%;力争完成旅游投资2000亿元,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达到680万人;旅游对全省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域旅游基本标准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目前,我省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请示已报中编办,近期将可能批复。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后,将着力推动各市县组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构建省市县三级旅游管理体制。这需要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编办、人事等部门的支持,在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加强。要探索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去年以来,三亚、桂林、厦门、乐山、栾川等地先后设立“旅游警察”,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分析及对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理论学习》作者:张定新 一、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就斐然。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东旅游业经过30年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断加大。 1.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亮点纷呈。国际旅游市场不断成长。1978年,山东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仅9000人次,旅游创汇59万美元;1987年,接待海外游客开始超过10万人次;1994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1997年开始超过2亿美元;2004年,海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实现两个“突破”,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外汇收入也首次突破5亿美元;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元;2007年,海外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4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3.5亿美元。在国外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国内旅游市场也日益兴旺。1990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1995年,国内旅游收入开始超过150亿元;2004年,接待国内游客开始超过1亿人次;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214.8亿元;2007年,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51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93.8%。 2.发展势头良好,速度不断加快。山东旅游业在经历了初期的成长后,进入21世纪又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九五”时期,接待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年平均增长9.9%和8.5%,“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5%和15.0%,“十一五”前两年则达到了26.9%和20.1%,分别比“十五”时期高10.4和5.1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7.0和11.6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也保持加快发展的态势,并且均快于游客的年均增长幅度。 3.旅游产品不断开发,结构不断优化。山东采取多项措施,根据不同客源市场需求,为不同的客源层,持续、深度开发多层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甚至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亮点。一是树立品牌形象,增强营销理念。为鲜明树立山东旅游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形象地展示山东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山东省将旅游形象定位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并且投入巨资,在境外以及国内主流媒体予以广泛宣传,效果显著。不仅如此,山东还打造出“泉水之都”、“帆船之都”、“国际风筝都”、“东方文化圣城”、“江北水城”等一个系列城市品牌形象群,大大增强了这些城市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美誉度。二是提升老产品,积极开发新产品。山东对现有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整合,以“文化圣地度假天堂”为统领,构建“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三大骨干产品体系,知名度不断提高。各地旅游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青岛市以举办2008奥帆赛为契机,加强奥运旅游产品开发;烟台推出葡萄酒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和海滨沙滩度假旅游;威海、聊城推出温泉旅游。这些产品日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作者:王志东于行行新闻来源:《山东文化蓝皮书》2013 发布时间:2013-12-09 点击次数:257 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区)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南、湖北、河南、重庆、福建、安徽、四川、天津,山东省在综合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上都排名第六,在潜在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上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七。从这个评价结果里可以看出,山东旅游业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还需要在旅游业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一、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2011年,山东省陆续出台了《山东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在这些政策的助推下,2012年山东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一)创新产业结构,乡村旅游业成为乡镇龙头支柱产业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业高度重视,列为全省集中打造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一,出台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结合起来,与造林绿化、水系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发掘民间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逐步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收入706亿元,增长33%。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在认定的4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山东省有4处。这些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美了农村。结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地普遍加快了农村路水电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独特和特色农业鲜明的地方,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了城市资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了各类服务业向农村集聚,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2500多个村庄全部改变了面貌。 二是富了农民。乡村旅游拓展了农业功能,延长了产业链条,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为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开辟了新的渠道。全省从事乡村旅游业人数4.7万户,从业人员19.5万人,间接和季节性从业人员150万。蒙阴县乡村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

“高铁时代”XX旅游业发展对策 (佚名) 随着武广、X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京沪高铁即将通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盛宴渐渐拉开帷幕。 作为人口、经济和旅游大省,XX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积极应对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洗牌”,XX需借力高铁及省内城际铁路构建“黄金旅游通道网”,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一、“高铁时代”来临 (一)高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被多国实践所证明,其建设与发展也在国际社会的更广层面上得到认可。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到6920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预计2012年XX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火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的习惯选择在我国尚未形成。据测算,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乘

火车出行约70次,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约47次,而目前我国每人每年乘火车出行只有1次多一点,乘火车出行显然还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高铁旅游的几何级增长带来无限可能。 (二)XX加速迈进“高铁时代”。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两端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1.纵贯XX的“黄金通道”。 京沪高铁的开通,将沿线原本各自独立的旅游城市连成我国东部沿海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京沪高铁贯穿、XX、XX、XX、XX、XX、XX4省3市,其中XX段总长358公里,在其通过的省市中距离最长,设有XX、XX、XX、曲阜、枣庄、滕州六个站点。时速350公里至380公里的高速动车上线后,只需1小时就能沿着京沪高铁贯穿XX,一条纵贯XX 的“黄金通道”已经形成。 2.构建高铁旅游“一线三圈”。 京沪高铁开通后,每天将运行150对动车组,平均密度为8分钟,双向年客流量达1.6亿人次,客流量和辐射X围远远大于已经开通的武广、京津高铁,客流持续时间和长度堪称国内之最。 XX位于京沪线中部,借助京沪高铁,XX至的时间将不

山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简本

第一章:山东省旅游发展战略与战略目标 一、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 (一)优势与机遇 1.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品质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像“三孔”和泰山这样的世界遗产,对各种类型的旅游者都极具吸引力,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山东省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在前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山东省在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产业规模和社会贡献逐步提高。到规划前的1999年,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的数量已排到全国第四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达4.1%,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发展积攒了发展后劲; 3.山东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多年来,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一直名列前三名。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4.山东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非常发达,高速公路和公路建设在全国最为发达,铁路运输系统完善,众多港口开辟了国际和国内航线,在省内已经形成了“一日生活圈”。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5.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社会环境非常优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制定优惠和鼓励政策,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高,发展旅游已形成社会共识;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旅游业的商业化倾向将越来越明显,这将有利于旅游业的成长; 7.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度假模式将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对度假休闲地区及度假休闲设施需求的增长,这将为山东省未来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8.已经开通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及即将开始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使北京、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游客抵达山东更加方便; 9.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山东已在日本、韩国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使山东省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 (二)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 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

浅谈山东民俗文化与山东旅游发展

摘要:通过对民俗文化旅游概念、发展现状的了解,理解山东民俗文化的内涵,重视山东民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的效益。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端午节“小长假”即将来临,济南很多景区,纷纷策划推出与民俗有关的活动。工作人员为游客精心扎制香囊,并制作端午粽子美食,还组织划船比赛,邀请演艺团体进行歌舞表演等,庆祝古老的端午节[1]。可见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民俗文化旅游,尤其是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它的发展是怎样,对经济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1、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它具备民族地域性、审美观赏价值、民族文化内涵三大特点。 2、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2]。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民俗作为民间传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与民俗的结合就成为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娱乐、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例如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兴起的旗袍,如今已成为展示东方女性美的标志性服饰,充分体现出求审美的需求。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设立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项目,充分体现了民俗的娱乐性[3]。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宏伟,会让游客内心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充分满足了精神需求。 3、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不过,在民俗文化开发过程中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像深圳开发了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24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他们从基层机构到每个村寨的头头,都是名副其实的民俗专家,表演者和操作者大都是原汁原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论文

浅析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论文 浅析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就其旅游区乡村旅游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山东临沂市 1 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腹地,其主打的“好客沂蒙人家”乡村旅游是 临沂市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现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旅游强 乡镇1个,市级旅游特色村3个,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 6家,市级采摘园4家[1]。境内以大洼、百花峪、百泉峪、明光寺、李家石屋、桃花源为代表的乡村,依山傍水,并以其秀美的田园风光、保存较为原生态的村落与独具特色的沂 蒙民居,以及深厚的红色 近年来,临沂市乡村旅游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36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92.78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占 总接待人数的46.67%,实现收入144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的48.38%[2]。 2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主要问题 自2021年,蒙山旅游区的“好客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在各级政府、各项政策的 扶持下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改善。 2.1 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活力。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有自助采摘、休 闲度假、乡村观光等多个系列,但是规模小、档次低的农家乐旅游产品比重偏高,约有50%;同时旅游区内的农家乐大多由当地村民私人经营,数量虽多,但质量较差,而且农家 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相对激烈;旅游区内的竞争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的 执行力不足,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区内各类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活力。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多层次开发,导致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足够 的旅游吸引力;体验型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激发游客们再来旅游的动机与需求,无法形成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回头客”。 2.2 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乡村旅游虽然强调旅游活动的“返璞归真”,但对相应的旅 游配套设施也有一定的标准与要求。目前,蒙山旅游区的配套设施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旅游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排污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如,景区 外部道路狭窄,停车场建设简陋,卫生条件差。另一方面,以餐饮住宿设施为代表的旅游 上层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旅馆、民宿以家庭式为主,仅提供住宿和简单的农家饭,卫生设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业发展对策 (佚名) 随着武广、郑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京沪高铁即将通车,我国高铁建设已进入全面收获期,高铁盛宴渐渐拉开帷幕。 作为人口、经济和旅游大省,山东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积极应对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山东需借力高铁及省内城际铁路构建“黄金旅游通道网”,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一、“高铁时代”来临 (一)高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被多国实践所证明,其建设与发展也在国际社会的更广层面上得到认可。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到6920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预计2012年山东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交通圈。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火车作为主要出行工具的习惯选择在我国尚未形成。据测算,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乘

火车出行约70次,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约47次,而目前我国每人每年乘火车出行只有1次多一点,乘火车出行显然还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需求将给高铁旅游的几何级增长带来无限可能。 (二)山东加速迈进“高铁时代”。 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两端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1.纵贯山东的“黄金通道”。 京沪高铁的开通,将沿线原本各自独立的旅游城市连成我国东部沿海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京沪高铁贯穿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3市,其中山东段总长358公里,在其通过的省市中距离最长,设有济南、德州、泰安、曲阜、枣庄、滕州六个站点。时速350公里至380公里的高速动车上线后,只需1小时就能沿着京沪高铁贯穿山东,一条纵贯山东的“黄金通道”已经形成。 2.构建高铁旅游“一线三圈”。 京沪高铁开通后,每天将运行150对动车组,平均密度为8分钟,双向年客流量达1.6亿人次,客流量和辐射范围远远大于已经开通的武广、京津高铁,客流持续时间和长度堪称国内之最。 山东位于京沪线中部,借助京沪高铁,济南至北京的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