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作家作品写作特点总结

中国近代作家作品写作特点总结
中国近代作家作品写作特点总结

序作家籍贯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备注

1 鲁迅浙江绍兴精炼白描、人物语言简洁传神;心理刻画见长;现实主

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杂文的讽刺性、切实锋利、精炼泼辣、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

智幽默《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杂文诸集语丝社、

“左联”

2 郭沫若四川乐山浪漫主义、诗意色彩、抒情性、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

美;瑰丽的浪漫色彩;理胜于情《女神》《屈原》创造社

3 胡适安徽绩溪平实冲淡、托物寄兴《尝试集》新月社

4 周作人浙江绍兴冲和平淡、清隽幽雅、恬淡从容、率真亲切、简素质朴、

庄谐并出、“幽默味”《自己的园地》《泽泻集》《雨天的书》

语丝社

5 叶绍钧江苏苏州教育小说;冷静客观的描写;同情与讽刺兼备;结构多

变、精于布局;文字整饬、严谨、平安、纯正《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6 许地山台湾台南府城异域色彩;玄想与宗教色彩;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

满浪漫气息;爱情情节;浪漫与写实兼有;散文:感伤、忧郁、迷离惝恍、洒脱超逸、玄理

思辨《缀网劳蛛》《春桃》《铁鱼的鳃》《空山灵雨》《落花生》

7 王统照山东诸城“美”和“爱”的思想;象征与写实、耽于内省的“沉

思”;孤独寂寞、悲凉惆怅、空濛感伤;虚浮与滞重;轻倩飘逸与厚重朴实;诗意的渗透《山雨》

8 冰心福建长乐晶莹清丽、轻柔隽逸、婉约典雅、凝炼流畅《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

9 朱自清江苏东海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情景交融、

情感真挚《背影》《女儿》《给亡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0庐隐福建闽侯感伤、哀怨、悲观之抒情;低沉郁闷、悲戚哀愁;散文文气流畅、情致爽利《海滨故人》《月下的回忆》

11郁达夫浙江富阳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利清新、洒脱、隽永、秀逸《沉沦》《迟桂花》《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创造

12闻一多湖北浠水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沉郁奇丽;浪漫主义《红烛》《死水》新月社

13徐志摩浙江海宁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新奇、意象新颖、意境优美;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富于变化;辞

藻华美、风格明丽、神思飘逸《志摩的诗》《猛虎集》《巴黎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

14冯文炳湖北黄梅冲淡质朴、优美宁静、意境冲淡、诗意浓郁、好象征、重文采、脱俗空灵、诗意悠远、适性恬淡、超然物外、简练跳脱、含蓄跳跃《桃园》《桥》《竹林的故事》《河上柳》《莫须有先生传》田园小说

15冯至河北涿县情思缠绵、意象新颖、语言清新、含蓄深沉、风致幽婉《我是一条河》《蛇》《十四行集》浅草社、

沉钟社

(续表)

序作家籍贯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备注16李金发广东梅县颓废绝望、悲哀郁闷;意象营构、暗示手法、跳跃空白

组合、曲折有致《弃妇》

17茅盾浙江桐乡社会剖析派小说;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偏于个人内心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蚀》《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文学研究会

18老舍北京浓郁的“京味儿”;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世俗描写《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文博士》、《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19巴金四川成都激情;朴素自然《激流三部曲》《寒夜》《爱情三部曲》

20沈从文湖南凤凰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与神采,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创作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

常例、故事不拘常格;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厚实、朴讷传神《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1曹禺湖北潜江结构严谨、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动作性、抒情性《雷雨》《日出》《北京人》

22蒋光慈安徽霍邱县“普罗小说”“革命加恋爱”《鸭绿江上》

23柔石浙江宁海语言清俊秀丽、诗意迷离《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左联” 24丁玲湖南临澧《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5张天翼湖南湘乡展现世态;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轻快谐谑的讽刺;内蕴深厚的嘲笑《包氏父子》

26沙汀四川安县冷峻的客观描写;文字简洁、讽刺辛辣、风趣而口语化的语言;含蓄深沉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喜剧色彩的人物刻画《淘金记》《困兽记》

《还乡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27艾芜四川新蘩异域情调;传奇色彩;激昂与忧郁兼杂的格调;浪漫色彩《南行记》

28田汉湖南长沙话剧《丽人行》创造社

29洪深江苏武进话剧《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左联”

30林语堂福建龙溪博学睿智、闲适幽默《生活的艺术》语丝社

31何其芳四川万县情调与氛围的营造;纯粹的柔和与美丽《画梦录》 32叶紫湖南益阳沉郁悲壮《丰收》

33吴组缃安徽泾县以人物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一千八百担》《樊家铺》

34萧军锦州府义州浓郁的乡土色彩;精雕细绘,人物性格把握准确;质朴刚健、遒劲雄放、粗犷沉毅、平实中见豪气《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35萧红黑龙江呼兰朴素率直、凄婉细腻;“本色派”《生死场》《呼兰河传》

(续表)

序作家籍贯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备注

36戴望舒浙江杭州诗歌:象征意象;自由和谐的优美音节;散文化手法;

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词;孤独、感伤、抑郁气息;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诗体《雨巷》《乐园鸟》

37卞之琳江苏海门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理智化、戏剧化和哲

理化;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三秋草》《断章》38臧克家山东诸城锤炼工整、含蓄凝重;精粹新颖、形象化,但不失平易、

明朗和口语化。《烙印》

39张恨水安徽潜山新闻性强;取材广阔;情节精巧、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语言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鸳鸯蝴蝶派

40艾青浙江金华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清新沉雄;感情诚挚深沉强烈、忧郁而感伤;激越、奔放朴素、单纯、集中、明快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

理《大堰河》

41田间安徽无为粗犷刚健、明快质朴、热力高张《给战斗者》《她也要杀人》

42穆旦浙江海宁诗风明朗、语言直白;痛苦的丰富、感情的严峻九叶诗派

43夏衍浙江余杭取材平凡琐事;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细致入微的剖析《包身工》《上海屋檐下》“左联”

44陈白尘江苏淮阴语言生动幽默、含蓄有力、讽刺性强《乱世男女》《升官图》《岁寒图》

45李健吾山西运城情节紧凑,布局严谨匀称;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风趣幽默、尖锐泼辣而不失真实;舒展自如而不矫揉造作;浪漫主义特征;浓郁

的乡土气息《翠子的将来》

《这不过是春天》

46路翎安徽省无为线条粗犷、动作僵硬;语言冗长繁琐;焦灼芜杂感;犷野雄放,油画式的多样色彩与复杂线条融合《财主底女儿们》“七月派”

47钱钟书江苏无锡细腻婉转、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围城》 48张爱玲河北丰润深沉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清醒的失落感和没落感;传

奇性的故事及梦魇般的氛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海派文学

49徐訏浙江慈溪重心理分析,并富有哲理不失深度《风萧萧》《鬼恋》 50无名氏《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51赵树理山西沁水县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山药蛋派”

52孙犁河北省安平县清新疏朗,散发着潮润润的水气,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弥漫着浓郁的诗意含蓄蕴藉,朴素洁净《荷花淀》“荷花淀派”

53周立波语言洗练流畅,清丽自然;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含蓄传神。特别是对湖南方言土语的运用《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54聂绀弩湖北京山《三草集》

55胡风湖北蕲春左联

56冯雪峰浙江义乌《湖畔》

梁遇春福建闽侯率真随兴、智慧灵动《春醒集》《泪与笑》

梁实秋新月社

汪静之湖畔诗社

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剧变,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挑战,它不再是中国人所接触的唯一文化。从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中国国门,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加快,经济上的全球化势必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发生改变,而它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人们又是如何去适应这种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不失其内涵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中国历史悠久,在古代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在封建统治的时代里,整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相对于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是值得骄傲的,这也使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极强。也正是这种认同感和优越感让中国一度孤立于世界,然而,最终,这一千多年来沉淀下来的优势被西方一次工业革命彻底赶超,当英国的使臣来到大清国试图劝说乾隆皇帝放宽港口贸易,与英通商时,得到的却是一脸的不屑和拒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一句话暴露了当时中国的闭塞性,也注定着清朝的灭亡。同时,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也很难让中国人快速的转变,所以19世纪的历次改革失败也无不与这有关,然而,中国人终究还是醒了,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一方面感叹西方文明的强大,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自己,中国是该改革了。 改革的步伐是艰难的,当辛亥革命摈除了譬如缠足,留辫子,跪拜礼等陋习,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为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为中国政治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一次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沉浸在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化由于与外部隔绝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然而文化大革命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严重摧毁,且不说政治层面的迫害对我国经济,政治产生的恶劣影响,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采取了极端的态度,在文革十年期间内,很多文物被摧毁,诸如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和诸葛亮这样历史杰出人物,都被极端的扭曲化,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在新中国发展阶段各种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挑战,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一种纯粹的破坏,许多历史古迹被破坏,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场灾难。 后来,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在大量吸收外来资金的情况下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在享受物质文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手中滑过,转眼间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当我自以为在高中学习的《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里欧阿姐,我一直以为我所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但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历史就要带着分析史实的态度,了解真相,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考证、学习,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文学,到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对中国近代史精彩评述以及大热的民间历史学说,人们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前人的故事。对于司马迁及其他优秀史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义务将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而对于现在选历史课的大多数人,或许更多只是因为必须修满学分吧!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兴趣的学生,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从这门课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高中时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但那时只是为了应付会考,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具体的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更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各个方面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进程以及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更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自己评价,一副清晰的中国近代史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贯穿着这个任务始终的是人民群众的反帝和反封建斗争。二是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所作的斗争,这是在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的,即资本主义近代发生发展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我每节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对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因为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正的李鸿章,一个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英雄,我也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解了我心中的《林则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怀科学探索的精神,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得到启迪,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不求明智,但是要还历史以真相,探索历史人物,深入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民族的气节,祖先的精神节气。而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历史,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活,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导读:(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

最新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化

第十六单元中国近代现代的文化 [复习目标] 1.依据具体史实概括近代前期、近代后期、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准确掌握其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以及史学等方面的成就。 2.掌握梁启超、严复、李大钊、鲁迅、郭沫若、李四光、陶行之、钱学森、施今墨等著名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活动。 3.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分析文化发展与政治斗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比较分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封建旧史观与资产阶级新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区别、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落后和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原因。 5.运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的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正确认识这些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本身的阶级性。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近代后期(1919年-1949年)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主要涉及思想、科技、文学、史学、教育、艺术等的发展。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中,也都呈现出来。无论是旧民主主义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文化,都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文化领域也充分反映出来。 近代前期文化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 近代后期文化中除原有的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外,还产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是进步文化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并成为近代文化主流。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可喜成就,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2.思想领域的巨变 (1)近代前期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 界望志路 106号(后 到浙江嘉 兴南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 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 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 动和农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 月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 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 产党(党内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 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 议) 1927年 8.7 汉口秘密 召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 埃第一次 全国工农 兵代表大 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 叶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 月贵州遵 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 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 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 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

中国当代文学 作家作品和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1)复习重点 颂诗 中国社会经历一番重大社会变革后的情绪反应和情感抒发,主旨是赞颂和讴歌,抒情主体是“盛德”的歌者,极具广泛性。虽然其中不乏颂诗特有的夸饰和浮泛,但足以反映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颂诗诗体的多样性几乎包容从古代到现代的诸般诗艺,承继并创造了诸多新的情感形式。题材的广泛性和诗体的多样营造出颂诗时代异彩纷呈的主导面,拓展了新中国诗歌表现的社会空间和艺术空间。 政治抒情诗 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迅捷的时事议论性为特征的抒情自由诗体。时事议论和社会动员是政治抒情诗的主要功能,其抒情方式与审美特性均受到政治功能的制约。政治抒情诗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郭小川。 现实背景:高频率的政治运动与激情的社会形态 文化渊源:左翼文学的革命诗歌;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苏俄文学 特色:主题提炼:时事化、政治化;抒情主体:集合性、大我化的抒情主人公塑造; 体式风格:论辩性、激情化,适合朗诵的国家艺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郭小川诗歌创作风格 1、大我化、集合化的抒情主人公抒发时代的激情。(《致青年公民》《厦门风姿》《祝酒歌》) 2、自我与大我的转换:个人融入群体,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塑造大我形象的同时保留了 自我的独立价值。(《望星空》) 3、“新辞赋体”:艺术上继承我国古典诗歌“感物咏志”的传统,采用铺陈对偶等手法;吸 收借鉴外国诗歌艺术形式,学习民歌风韵的自由体。 4、气势一贯,节奏鲜明。且使用关联词,有助于繁复曲折思想感情的表达,语气词造成旋 律的起伏,呈现一唱三叹。行行入韵,增强诗的整体感。 贺敬之的诗学特征 1、抒情主体的“大我”化,为了“大我”可以而且必须摒弃“小我”“自我”。 2、以大型非人格化群体为抒情对象。以现代国家、阶级、政党、大型工厂、集体化的农村、 革命队伍以及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代表等。 3、吸收中外诗歌样式熔冶出庄重、恢弘、雍容的诗歌风格。他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抒情诗多 以苏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为骨架,加上中国传统的赋比兴。 新民歌运动 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自发的用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理想,歌唱自己劳动。创作热潮经过有组织的领导、提倡、收集,形成新民歌运动。既有劳动人民的心声,又有政治上冒进,经济上浮夸的现象。追求诗歌数量上的高产,对作者队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1959年郭沫若和周扬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其审美轴心是神话化(“革命浪漫主义”),其运作机制使全民化(大跃进、放卫星),被誉为“共产主义文学艺术的萌芽”。 散文小品的“复兴” 1956年贯彻“双百”方针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续接现代散文传统的努力。杂文的倡导是“散文复兴”一部分,且是上述的突出表现。“双百”方针使杂文出现了短暂的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最新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1、寻根文学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郑义的《远村》《老井》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等。 3、寻根文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 文学本身的刺激:当时反思文学由对“文革”的政治批判到对十七年越演越烈的极“左”思潮的反思,进而把矛头指向造成这场大劫难的群众基础,以及它背后的封建文化积淀,由政治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与此同时,改革文学在揭示改革的深层阻力时,触及到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机制,二者殊途同归,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都引起了文学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所以,“寻根”文学作为一种自然的延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现象。 4、寻根文学”兴起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 在世界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趋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国在现代化第几页共几页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路上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势必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支撑点。再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略萨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小说的轰动,给中国文坛以极大的震惊,使得处于以欧美大陆为中心的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中而倍感自卑的中国文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暗示出文学的出路。 5、王一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 第一、王一生这一形象是独特的,作品写了王一生生活内容的两方面——下棋和吃饭。“下棋” 和“吃饭”作为王一生的生存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极,前者代表王一生对人生境界的不息的追求,后者代表对人的基本生存的维护。第二、王一生对对这两件事的痴迷和体味,却又有着明显的道家风范。第三、作者王一生身上概括出民族精神最深刻的现实关系,在现代意义上重新阐释老庄关于“不为物役” ,在一种充分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中获得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的超越,并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审美人格。 6、阿城的《棋王》艺术特点是什么? (1)、作者将主人公令人叹息的遭遇都平淡道来,不作任何渲染与呼喊,行文造句,力避繁冗,一切出之以简洁质朴。(2 )、不避“俗” ,写人的俗像、俗态。(3)、语言精炼,用字“拙、俗、苦” ,尤其是其中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用得尤为独特。(4)、小说结构缺乏鲜明的结构形式痕迹,信手拈来的“闲笔” ,构成了阿城小说中特有的氛围和境界。7、《棋王》表现的寻根意识主要表现是什么? 《棋王》围绕棋和吃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在“棋”上表现出的是他的为人之道:“通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吃”表现出的是人物的生存之道,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从王一生吃的故事, 棋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庄禅哲学的肯定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8、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就是在这一现代主义思潮下,在中国产生的一类文学现象。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现实主义遗弃掉的、不屑一顾的“实存”的另一层面的真实上。他们一门心事地专注于庸常。 9、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中国文化近代史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论文题 目: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0日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一、人物简介: 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世人多称“李中堂”。 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生平主要事迹 1、创建淮军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太平军的攻击下,失去了整个长江下游的最后一支主力军。李鸿章临危受命,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再后来,它发展成为了清政府军队力量的后备支柱、清廷的国防军。 2、倡导洋务运动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利箭,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各行各业。还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等等,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这些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洋务运动不仅开放了中国的封建大门,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文化,还使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走进了近代社会,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组建北洋海军 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海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他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实力、增强本国军事力量。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黑暗,以财力空缺为由,下令停止向西方国家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闭、倒退的困境。但是,李鸿章所创建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贡献,

中国现当代作家及外国作家作品复习过程

中国现当代作家及外国作家作品

现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1917-1949:现代文学(1917-1927:五四文学;1928-1937:左翼革命文学;1937-1949) 1949-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成立的新文学团体) 周作人、沈彦斌、郑振铎、叶圣陶,后来加入的有冰心、朱自清、舒庆春(老舍)、刘半农、徐志摩、茅盾等等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在日本东京成立) 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齐 新月社:(1923年成立) 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林徽因、陆小曼 鸳鸯蝴蝶派 中国文学史上绵延较久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1908年左右,于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打到了极盛时期。由于许多作品描写“像一又对蝴蝶、一对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的《玉梨魂》、《雪鸿泪史》,李定夷的《美人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梁启超、林徽音、王赓、陆小曼等人在北京组织了一个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俱乐部。由于他们崇拜泰戈尔,便根据泰戈尔的《新月集》命名为新月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店。1928年3月又出版了《新月》月刊,新月派正式形成。代表作品有闻一多的《死水》、《一句话》,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秋虫》等。 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首,马蜂、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位骨干的山西作家群,经过有意识追求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多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陆续返回山西,深入农村,并以当时山西文联的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相近的小说。人们根据他们作品中浓郁的乡土气息,称他们为山药蛋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赵树理派。代表作有《“锻炼锻炼”》、《实干家潘永福》、《灯芯绒》、《冬日的夜晚》等。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论述题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论述题:近代社会与文化特点 一,近代经济的多种成分和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近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区域性。 1,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在文化上反映出复杂性。既有资本主义文化,又有封建主义文化;既有殖民地文化,又有爱国主义文化;既有西方近代文化,又有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新文化,又有旧文化。近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近代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东南沿海和沿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区,出现了一批具有近代性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风气也日渐开放,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2然而,广大内地、农村,经济基础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受封建经济的支配,笃信封建纲常。3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薄弱,封建地主经济成分的强大与占主体地位,造成了新文化缺乏坚实牢固的经济基础。近代文化的主体承担者是传统士大夫中的一些开明之士。他们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学习西学,企图变革社会,但未能完全摆脱封建士大夫传统的思想意识。 二,近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始终同政治变革、救亡图存密切结合。 1近代中国80年,是中国人民受尽屈辱、灾难深重的8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每一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同时也每一次让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无论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直夷”,还是郑观应的“商战”;无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都是围绕着救国理论展开的。2在五四运动以前,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有两大理论:“进化论”和“民约论”。前者以生存竞争的理论适应了救亡图存、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民约论以天赋人权的观念适应了要求民权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感弥漫华夏。严复翻译《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法则,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同时天赋人权的思想也在甲午战争后广泛传播。戊戌维新时期,民权平等为维新志士所提倡。 辛亥革命时期,民权平等思想更为流行。3近代文化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三,近代文化是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及汇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1由于近代前夜的文化专制主义,清朝统治者大型文字狱,利用封建科举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得中国文化没有在自己的社会范围内走向近代。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引起了变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2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矛盾冲突。一方面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激起中国人对侵略势力的仇恨,另一方也由于两种文化模式和形态在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心理感情方面截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抵触。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君臣、父子、夫妇的尊卑等级和基督宣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悖。反教会运动和传统的儒家祭拜孔子有着一定的关联。3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同时,也带着会同融合,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因素的吸收、消化。学习西方的舰船利炮,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辅”的态度还停留在对融合过程中较低的层次。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思想又进一步,提倡民权、进化论,进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方案。

中国近代史学与文化自信的重建,史学范文.doc

中国近代史学与文化自信的重建,史学-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问题。张先生又认为:“中华文化的连绵不断与史学的繁荣昌盛密切相关。”(同上)在这里,张先生指出了历史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到近代,就会发现近代以来中国人努力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与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近代史家们为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提出了种种有价值的思想。 文化自信何以有“重建”之说?盖自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向来在文化自信上不成问题,古代的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中国在东亚文化圈中的领导地位。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这种观念在史学上的表现也很明显,柳诒徵曾指出:“三二纪前,吾史之丰且函有亚洲各国史实,固俨有世界史之性。”(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册)中国史便是“世界史”,中国俨然为“世界”之中心。在这种情形下,实际上无所谓“文化自信”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人眼里,并没有一种中国文化以外的文化系统能与中国文化相抗衡。 然而,近代欧洲列强的侵略,在使中国蒙受巨大民族耻辱的同时,也在文化上给中国人敲了一记警钟:中国文化相较于西

方文化是否优秀?中国文化是否有其存在的价值?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一系列问题猛烈地冲击着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灵。近代历史学家们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回答,并试图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 晚清史学家已经注意到了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魏源著《海国图志》,他想要告诉中国人,世界上不仅仅有中国,还有其他文化系统,“其要旨以西人谈西事,言必有稽,因其教以明统纪,征其俗尚而得其情实”(左宗棠:《重刻(海国图志)序》)。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大势。所以梁启超说《海国图志》“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实际上就是说魏源提出了中国文化自信重建的基本路径——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并将其融入中国文化内。在魏源之后,黄遵宪、王韬等史学家发扬了他的思想,都主张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自信。 20世纪初,梁启超掀起新史学思潮,倡导“史界革命”。他在《新史学》中批判旧史学道:“虽尽读全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厉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梁启超:《新史学》)他指出历史学的作用在于能够凝聚国人的精神,进而向着一种理想而奋斗:“史之精神维何?日理想是已。”(梁启超:《新史学》)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归根到底是要启发民智,激发爱国心,创造崭新的中国文化,从而使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发展,改变中国落后的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史学的发展更加灿烂夺目。胡适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的十六字纲领,并指出新思潮的意义:“新思潮对于旧文化的态度,在消极一方面是反对盲从,是反对调和;在积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