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文系到教育学的跨专业考研之路

从中文系到教育学的跨专业考研之路
从中文系到教育学的跨专业考研之路

从中文系到教育学的跨专业考研之路

我本科学的是中文,临毕业那一年,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考研。对于我来说,起初决定考研的时候有点盲从的意味,但是,随着复习的逐渐深入,我对于考研的目的也日渐明确。从最初选择考中文“老本行”,到两个月以后我改变主意跨专业考教育学,不同的目标必然会收获不同的结果,这其中令我改变选择的原因不得不提一下。

我是一个重视结果的人,对于做出的选择,我希望都有一个较好的结果。选择考研,我自然希望比别人有更大胜券的把握。因此,在咨询师哥、师姐的建议,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以后,我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且自认为较正确的选择——参加跨考教育的钻石卡,有专门的老师和咨询师为我考研指路、把关。在全程策划介绍中,我的咨询师为我分析了一下我的专业和我个人考研实力。她指出了中文专业继续深造和就业的现状——中文专业在以前是一个被称为“万金油”的基础、传统学科,但是,随着现在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致,高校的扩招,致使很多中文系毕业生面临着就业无门的尴尬。对于很多报考中文专业研究生的考生来说,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英语。而我的英语成绩占劣势,考中文专业好一些的院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她建议我可以选择难度系数较中文专业稍低的相近专业。看过了她提供给我的报录数据和其他资料,比较了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根据自己的兴趣,我更倾向于教育学。征求她的意见,她也表示赞成。接下来,全面开始复习教育学。

教育学从2006起实行全国统考制度。由于国家没有指定参考书,所覆盖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复习前很难着手。当正式开始复习,面对这一现状时,我有些沮丧。我的咨询师安慰我说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统考对于每一个都是公平的。“你拥有的是我们提供得更多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和对你的复习最有实效的辅导,不必担心的”。担忧在我心里逐渐沉淀了下来,我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参考书的选择很重要。复习之初,我除了国家指定的《教育学统考大纲》外,手里再没有其他的复习资料,也不知道究竟该选那些书来看。我的咨询师建议我了一些书目,我有选择购买了如下专业参考书:吴式颖《外国教育史》、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的《教育心理学》、王道俊《教育学》、十二院校《教育学基础》、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等。然后就是按照咨询师建议的复习计划展开复习。

我的专业课复习过程如下,希望能够给参加09年教育学统考的考生以帮助。

首先我认真的看了考纲。重视考纲的好处是,你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统考究竟要考什么。既然知道了考查目的和内容,接下来就会以清醒的头脑来看书。我当时将大纲提到的知识点都勾了出来,剩下的先一律不看,即使这样,知识点还是比较多,不连贯,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接下来具体科目的复习呢?听我慢慢道来。教育学基础综合包含四科,考试科目包括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1、中外教育史。大纲规定中外教育史占100分,占总分的三分之一,重要性不容分说。我花在中外教育史上的复习时间相对于其他部分来说是最多的。中外教育史又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中外很多教育家的思想彼此有融合点,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混淆。这就要求

复习时将容易混杂在一起的知识点进行层次梳理。外国教育史,教育史中重要人物名称较长,这个没有什么窍门,只能死记硬背,不断强化。但是你也要注意到,外国教育史在教育思想发展方面是连贯的。因此,把握外国教育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和每个思想阶段的核心,那么,这个树冠装的知识体系就相当清晰了。再加上是自己理出来的,所以印象也会相当深刻。

对于中国教育史,所涉及的教育家我们多少都些了解些,重要的是区别开来。总体上说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抓线索,大家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进而帮助理解。此外,也要注意结合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教育思想渊源与特点。其实,如果让我总结一下中外教育史复习精髓就是四个字——提纲挈领。

2、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占100分的分值,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的基本概念较多,没有捷径可走。我给大家的复习建议是注意理解,勤记笔记。最好再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看不懂的问题,这样即使解决问题后,也可以作为反复强化的知识点。另外,复习时要注重全面,但也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复习工作量。

3、最后说一下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两门相对占的分数较少,总共占70分。

教育心理学比较好懂,因为它涉及的案例较多。而这些案例不但容易理解,还比较有趣味性。我个人认为复习教育心理学记住这些案例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和长期记忆。

教育研究方法大纲要求能初步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设计教育研究思路,因此这门课灵活性比较大,不要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

以上就是我从中文专业成功跨考教育学专业课复习经验。当然,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咨询师,她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帮助。另外,我希望同学们无论是考本专业,还是跨考教育学专业,都要以乐观的态度,自信复习。讲究方法和技巧,注重有效计划的落实,不做表面功夫,那么你就会成功!

跨考教育学专业报考小贴士:

中文系可跨考的专业较多,除了以上介绍的这几个专业外,还有民族学、新闻学、心理学、法学、艺术学等专业可选。跨考没有定式,只要你真心喜欢这个专业又肯为之付出努力,你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把它变成可能。

不过中文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想好后再走跨考这条路。因中文属于纯文科范畴,忌考数学及理科类,跨专业考研时最好寻找相近的文科专业或相关学科进行跨考,亦可以考虑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

英语专业跨考选择最佳策略精修订

英语专业跨考选择最佳 策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英语专业跨考选择最佳策略!!(英语专业必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应该说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英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体就业形势又不太理想,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上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单纯型的英语专业人才不再受欢迎了。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其核心就是围绕英语使用,然而语言是一种工具,以前当很多人还不会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英语人才十分抢手,然而现在当大部分人懂得怎样使用英语之后,英语专业成为了一个“空泛”的专业。二是由于社会普遍重视英语教育,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使用方面已经不亚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了,所以英语专业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对于社会上大部分职业来说,英语是“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企业需求人员往往不仅要掌握好语言工具,而且要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诸如金融、法律或是计算机、通信等应用技术。英语专业必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 除了本科阶段在学校自学或者副修其他专业外,跨专业考研,一方面提高学历,另一方面由“单一”转“复合”,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之后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跨”与“不垮”的分化 这几年师范类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师范类外语需求量也较大,师范学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碗。对于一个有志于从事英语教育,进入高校担任教师职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考本专业研究生时必然选择。另外有一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学非常感兴趣,有志于进一步研究,那么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就读一个较好的学校,是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作业标准答案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确定课程目标和:(B) A、确定教学策略 B、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C、选择教学媒体 D、确定评价方法 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C) A、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B A、“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C、“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D、“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D) A、小学教育思想 B、初中教育思想 C、高中教育思想 D、大学教育思想 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A ) A、组织结构 B、组织目标 C、参与者 D、技术 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D)

A、人本主义 B、概念重建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结构主义 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A) A、法国 B、芬兰 C、英国 D、德国 二、多选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B.C.D) A、修道院学校 B、人文主义学校 C、新教学校 D、天主教学校 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A.C.D.) A、国家课程 B、综合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A.D) A、合作式综合中学 B、探究式综合中学 C、协作式综合中学 D、一体化综合中学 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B.D) A、目标本位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期末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二、仔细阅读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Information for the Examinees: This examination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These are: Section I:Listening(20 points,30 minutes) Section II:Language Appropriacy and Accuracy(30 points,20 minutes) SectionⅢ:Reading Comprehension(20 points,30 minutes) Section lV:Communication Analysis(30 points,40 minutes) The total marks for this examination are 100 points.Time allowed for competing this examination is 2 hours(1 20 minutes)allowed for completing this examination is hours (120 minutes). Section I:Listening [20 points] You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n interview.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A,B,C and D to answer each question.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Answer Sheet. 1.Concerning the issue of maternity,what ideas prevail among Chinese women? A.The modern concept. B.The traditional concept. C.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D.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family. 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raising children——. A.is an unbearable burden to women B.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a woman’s life C.is the permanent task of women D is the task 0f both a man and a woman 3.Giving birth . A.brings great pleasure to women B.differs men from women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C.makes the women’s life complete D.all the above 4.Those oppose giving birth think that . A.giving birth is something rather primitive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综合题型盘点及备考指导

英语专业考研:英语综合题型盘点及备考指导 “综合英语”其实正确的名称叫做“英语综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是针对“基础英语”概念而提出。如果说基础英语考查学生对读写译基础和词汇表达的掌握,那么“英语综合”就是对英语下设的具体方向知识的考查。英语综合类具体方向比较多,包括文学、语言学、文化、教育等等,其中以英美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最多。 1.About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的专业代号是050201,一般下设的具体方向为英美文学。部分综合类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也有的大学的这一专业包含了语言学方向。外国语大学类的方向更多,包括教学法、XX英语国家研究、跨文化交际等等。对外经贸的一大特色是商务英语。传媒大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影视翻译,二是英语播音。 有的学校单独把语言学抽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方向,并赋予一个为050211的代号,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简称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语言学”。这个学科下面的方向包括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外语教育等等。北京外国语大学还包括X英汉同声传译,但这个我觉得是个“语言学”里面的例外,毕竟人家属于高翻学院,真正的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从名称上来看,这个专业不限于英语专业报考,其他语种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考的,比如说上!外! 而对于“翻译学”(一般为0502Z1),也不能说是最偏门的方向,只不过单独把它作为一个方向的学校比较少 2.About科目代号 无论是“英语语言文学”还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抑或是“翻译学”,除了“基础英语”这门课之外,另外一门基本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050201专业的第二门专业课为英语能力测试(写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此专业的第二门专业课为824英汉互译(你说牛不牛,学个英美文学也得考互译T^T),其余学校,大家看看就好。 部分学校部分科目举例 941英语语言文学(北师) 861综合英语(对外经贸,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涉及专业知识)811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中国传媒大学) 870英语语言文学综合二(中国政法大学,文学、语言学、翻译出一张卷子上) 815~818文学、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化方向(人大) 857综合考试(清华,语言学和文学专业都考这个) 813英美文学史(复旦) 801英语综合(武汉大学,语言学文学都在一张卷子上)而对于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部分学校都会考“语言学综合知识”这一科,北外的外研中心的语料库语言学方向会考816语料库语言学,然而上外的语言研究院的两门专业课都很“特儿”:640考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中英文七三开(中文70%,英文30%),另外一科是X汉互译。 至于再偏门一点的“翻译学”,专业课也就考英汉互译或翻译综合之类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教育管理原理 名词解释

教育管理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3、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4、教育管理原理: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6、法治职能: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7、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8、法治的方法: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 9、激励的方法: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方法。 10、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1、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 12、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而实施的,并且对人们的教育权利和义务起到保护和规范作用。 13、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 14、合法性原则: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15、进行教育行政司法:指通过行政途径,处理教育法律纠纷,对违反教育法规的法人行为采取一定的制裁措施。 16、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 17、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 18、学校教育体制:一般理解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 19、理顺执行体制:指学校要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大学的系所一级及中小学的年级组上来。 20、加强咨询体制:指建立并完善咨询委员会,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21、改善监督反馈体制:指变消极监督为积极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和法律监督。 22、教育人事行政: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教育人事管理。 23、因事择人原则:是指根据事业的需要和职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来选用人员。 24、教育财务行政:是国家财务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以教育经费为管理对象的行政活动,具体可以分为教育经费的来源管理,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等。 25、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核定的国家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资金收支计划。 26、教育行政信息:是反映教育行政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指令,资料,数据,图纸等的总称。 27、信息的沟通:指的是信息的交流、联系和传递。 28、教育督导: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督导的原则与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有目

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跨文化方向选题汇总

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跨文化方向选题汇总 1.Culture Awareness in English Learning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2.Features of Tourism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旅游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3.Making Use of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in English Study英语学习中网络资源 的利用 4.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中的肢体语言 5.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英语习语的翻译 6.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肢体语言与非言语交际 7.Interaction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8.On Developing English Reading Skills论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9.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English Learning课外活动与英语学习 10.C 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交际法与英语语法教 学 11.C ulture Lead-i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2.P sychological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at Middle School中学英语教学中的 心理因素 13.T 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 alu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中西文 化间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14.T 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中西人际关 系的比较 15.A View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with Regard to Taboos (or Etiquette)中英文化中关于禁忌语(或礼节)方面的差异之我见16.O n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 Classroom试论大学课堂上的双语教学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英语专业跨考新闻传播经验谈系列

英语专业跨考新闻传播经验谈系列:我考出401分的详细经 验!(一) 2008-03-17 21:28:30来源:传媒人网作者:菩提树【大中小】浏览:19618次评论:9 条 这个帖子由我原创,被别人转载在传媒人论坛,现在由我收回后在此作原创帖发布,与分散于论坛的其他经验帖形成跨考专题,这也是应众多英语专业跨考生的要求的特意策划,希望能为广大跨考研友提供绵薄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踊跃跟帖,表达意见和建议,提出疑问,或分享一路走过的经验心得,共建这一考研交流园地.我们将尽力做的更好! 献给英语转新闻传播的考研朋友 又是一年备考时!作为艰难走过来的人,我深知跨专业考研之不易,所以很愿意能够提供一点经验之谈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背考有用。 其实英语专业考新闻传播是很有优势的,特别是你对英语很有信心的话,别人肯定会羡慕你的,很多人上不了线就是因为英语没有过线,因为作为文科,新闻传播专业对英语分数要求比较高,今年是55分,而本科读的就是新闻的同学其实英语学的也不怎么样,其它专业跨考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你要相信你有很了不起的优势!英语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保证过线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更多的时间放在新闻传播的专业课复习上,例如,我的英语复习时间给的非常少,仅仅是把真题做了2遍,没有做任何的模拟题(其实我买了一些,做了几篇发现跟真题真是没的比,就放弃它了再没碰过.不过过于放松也是不好的,结果就是证明,只得了69分不满意),为我节约出了大量的时

间在专业课上,两门一共拿了260分,还算满意。 所以总结起来,我的方法是正确的,英语再努力些,分数高不到哪儿去了,但是专业课的一道题最低就是10分,还有几道30分的,你想想,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学生,不多花时间,一道题不会下场可能都很惨了,特别是题量大没有时间做任何思考的情况下,没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相当的研究深度,考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你是英语专业的,又很自信,那就没有理由对跨考新闻传播不自信!在时间的分配上,可以参考我的经验,祝你考上! 我说一下本人的基本情况吧。本科在河南焦作读英语专业,跨省跨校跨专业报考湖北大学新闻专业,初试分数为:政治73分,英语69分,新闻传播史论:123分,新闻业务:136分。2005年11月开始准备,复习时间15个月。 我报考的是湖北大学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是一样的,只是复试不一样),这个学校在湖北排名第八,它的文科在全国排50名以内,新闻则在湖北排名第三, 在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之后, 但是新闻传播方面与人大和复旦是不能比的。我当初报考选择了这个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有同学在湖北大学,可以提供给我一些信息,比如打听老师的水平怎样,他研究的侧重点在哪,给我去图书馆复印资料,打听笔记和复习经验,以及关注各个方面的事态等等,事实证明,这对于我坚定信念,以稳定的心态积极备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你也应该从这里着手,看看哪个学校有你的同学,或是从你的学校考出去的读新闻传播的学长,多联系联系,因为学校的公开的信息是有限的,你光看它的简介了解不到关键的东西。只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精品文档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是指儿童现有 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 3、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决定。 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分析、综 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5、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的 形成或改组。 6、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的教学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生理前提 D、外部条件 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学体育教材可采用墨子 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说明了()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A卷

教育学原理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4、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5、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7、《_____》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欧州昆体良所著的《_______》约早___年。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 9.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____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0.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 1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 12.三级课程管理是、和学校三级共同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3.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 14.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 15.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16.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苏格拉底_____。 18.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_。 19.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知识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评价_。20.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答案:A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答案:D 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答案:C

英语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考研: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概分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等各类方向。读研的时候,会进行深入且更加系统的学习,上升到一个高度,不管是哪个方向,工作都是相通的。一个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让自己的学历有所提升,英语能力也是一个显著的提高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学术型、实践型和出国型。首先,学术型可以分为文学、语言学、文化、翻译等学术性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主要倾向于对学术的研究。凭借多年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走向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类研究生毕业以后一般从事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版社的英文编辑、以及各部委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想在大学任教的话,还需要继续深造,博士生毕业以后在大学任教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级城市。有的同学会问,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英语专业的博士点,考博是不是很难?其实,我国现在正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几年之内博士点会增加几倍,所以大家可以做好读博的准备。其次,实践型又称专业型,主要包括MTI、英语教育等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交流变得愈加紧密,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型人才接触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通常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比如,MTI这一学科也具有涉猎广泛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在学习英文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实质上范围更广,更实用。像同声传译,就会涉及到体育、制药、通讯、IT等许多炙手可热的方向,在未来的社会中可能会大受欢迎;而英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前,

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对基层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最后,谈谈出国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大家也可以考虑出国继续深造——读博。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国外读研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真正可以学到东西还应该是在国内,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出国读博士是不错的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读博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新闻、国际教育等等与英文相关的专业。现在,学生出国读书的门槛降低了,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北二外(旅游管理、日语) 旅游管理:二外,南开,厦大,武大比较好 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的就多了): 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融资,管理方面、会计、企业管理专业、对外汉语(对外国际教育)等专业,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推荐国际经济贸易、行政管理、管理专业)。传媒或者新闻 如果你不想考本专业,想跨专业考研的话,建议你可以选择新闻传播、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这些都不需要考数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中,哲学分数线较低,文学比较高,法学的就业难度比较大,艺术类的可能需要较好的基础,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报考的人数一般比较多。 就业去向包括会计事务所、证券期货公司、外贸公司等等,其中不乏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家用电器进出口公司以及四大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等大型企业。 这几年师范类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师范类外语需求量也较大,师范学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