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青海省格尔木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青海省格尔木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若6-=α,则角α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9log 2122+的值是( ) A.212 B.29+ C.29 D.28+ 3.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AB OB OA =- B.0=+BA AB C.00=?AB D.AD CD BC AB =++ 4.y=f(x)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则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在y=f(x)的图象上的是( ) A.(a,-f(a)) B.(-a,f(a)) C.(-a,-f(-a)) D.(-a,-f(a)) 5.如果幂函数()22233--+-=m m x m m y 的图像不过原点,则m 的取值为( ) A.-1≤m ≤2 B.m=1或m=2 C.m=2 D.m=1 6.已知函数()ax y a -=3log 在[]1,0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0 B.()3,1 C.()3,0 D.[)+∞,3 7.函数??? ??-=x y 2tan π,?? ????-∈4,4ππx 且x ≠0,的值域为( ) A.[]1,1- B.(][)+∞?-∞-,11, C.(]1,∞- D.[)+∞-,1 8.已知函数??? ?? +=46sin πx y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再向右平移8π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A.??? ??0,16π B.??? ??0,9π C.??? ??0,4π D.?? ? ??0,2π 9.设非零向量c b a ,,满足 ==,=+,则b a ,的夹角为( ) A.0150 B.0120 C.060 D.030 10.设O,A,M,B 为平面上的四点,)1(λλ-+=,且)2,1(∈λ,则( ) A.点M 在线段AB 上 B.点B 在线段AM 上 C.点A 在线段BM 上 D.O,A,B,M 四点共线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5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a)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沟壑声名鹊起鞭辟入里坐收渔利 B. 缭倒甘之如饴两全齐美礼尚往来 C. 斑驳美伦美奂座无虚席至死不渝 D. 歆享断壁残桓应急预案商界巨擘 3.下列各句中,加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 ...海.,应有尽有。 B.瓦尔德照顾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的霍金,还帮助他整理资料,打印论文, 并抚育三个孩子,无所不为 ....。 C.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 ....,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D.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 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B.草莓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自然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采摘最为适宜。 C.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D.据报道,日本某小岛近海突然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当地岛民感到很吃惊,并担心近期会有大地震发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对于生命的意义自然不可低估。。 ①一个人大红大紫,各种应酬纷至沓来,花在事业上的时间会大幅减少。 ②人的天性喜欢热闹,热闹可以刺激我们的感官,娱悦我们的肉体,而寂寞作用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它的美丽需要我们静静地品味。 ③寂寞一点,没有电视报纸约你做这个访谈、那个对话,没有单位找你做此种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2,3,4,6A =,{}1,2,3,4,5B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 D .{}2,3,4 2.计算12 94??= ? ?? ( ) A . 32 B . 8116 C . 98 D . 23 3.函数 y = ) A .[1,]-+∞ B .[]1,0- C .()1,-+∞ D .()1,0- 4.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A . 163 π B . 323 π C . 643 π D . 256 3 π 5.函数3 ()21x f x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1,2 B .()2,3 C .()3,4 D .() 4,5 6.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是( ) A .3y x = B .||=2x y C .lg y x =- D .x x y e e -=-

7.函数()2 3x f x a -=+恒过定点P ( ) A .()0,1 B .()2,1 C .()2,3 D .()2,4 8.已知圆柱的高等于1,侧面积等于4π,则这个圆柱的体积等于( ) A .4π B .3π C .2π D .π 9.设20.9 20.9,2,log 0.9a b c ===,则( ) A .b a c >> B .b c a >> C .a b c >> D .a c b >>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单位:cm 2)是( ) A .16 B .32 C .44 D .64 11.() ( ) 2 ln 32f x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A .(),1-∞ B .31,2?? ??? C .3,2??+∞ ??? D .()2,+∞ 12.已知(3)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

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07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仙村中学 林凯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1,2,3A =,集合B 满足{}1,2,3A B =,则集合B 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9 (改编自必修1 12 P B 组1) 2.{}{}|34,|2A x x B x x =-<≤=<-,则A B =( ) A {}|34x x -<≤ B {}|2x x < C {}|32x x -<<- D {}|4x x ≤ (改编自必修1 8 P 例5) 3.已知函数(1)(0)()0(0)(1)(0)x x x f x x x x x +>?? ==??-???? D 2|3x x ? ? >??? ? (改编自必修1 74 P A 组7) 7.已知一个几何体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上都是一个长为4,宽为2的矩形,俯视图是一个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说明: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⑴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卷上答题无效。⑵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⑶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卷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第1至6小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厢庑(wú)逡巡(qūn)钩戟长铩(shā)B.歆享(xīn)榫头(sǔn)宵柝(tuò)度长絜大(xié)C.孱头(càn) 给予(gěi) 骸骨(hái))前合后偃(yǎn) D.罪愆(qiān) 纺缴(zhuó)玄虚(xuán)雄姿英发(f à)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国粹暇疵暴殄天物急功进利 B.湮没端祥绿草如茵残羹冷灸 C.暮蔼斑斓畏葸不前遗笑大方 D.嫡亲嬉闹礼尚往来瓮牖绳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动物的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不透。 ⑵鲁侍萍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妇女的悲剧。 ⑶直到祥林嫂说到呜咽,她们也就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⑷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A.捉摸原型一齐休戚相关B.琢磨原形一齐休戚相关C.捉摸原型一起息息相关D.琢磨原形一起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戏剧创作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B.作者巧妙地将中外文化遗产比喻为一座大宅子,通过对其不同态度的评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种种错误态度,生动阐明了应批判地继承遗产。 C.在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颇多。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都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D.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精品】江苏省苏州大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宽带中国”战略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指出,【精品】要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光纤到户(FTTH)要达0.7亿用户。光纤(光导纤维的简称)的主要成分是 A.晶体硅 B.二氧化硅 C.硅酸钠 D.铝硅合金 2.在实验室,下列试剂中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 A.浓硝酸B.浓硫酸C.浓盐酸D.浓氨水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的是 A.硫酸,三氧化硫 B.食盐,酒精 C.氯化钙,氢氧化钙 D.碳酸氢钠,醋酸 4.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露。若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露,立即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用浸有水的毛巾捂住口鼻B.将人群逆风向疏散 C.将人群向低处疏散D.向泄露地点撒一些石灰 5.现有硫酸钠、石灰石、二氧化硅三种白色物质,若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6.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A-N-2 B.A-N+2 C.A+N-2 D.A+N+2 7.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2:1 C.1:3 D.3:1 8.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应先打开活塞和旋塞再从U型管右侧加入稀硝酸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不可以使用计算器.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不用上交. 5、参考公式:球的体积公式,其中是球半径. 锥体的体积公式锥体,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台体的体积公式台体,其中分别是台体上、下底面的面积,是台体的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则 A.B.C.D. 2.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 A.1 B.C.D. 3.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C.平面与平面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4.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A.B.C.D. 5.直线和平行,则实数 A.3 B.C.1 D. 6.若函数是函数且的反函数,其图像经过点,

A C O B P 则 A . B . C . D . 7.如图,三棱锥中,,面 ,垂足为,则点是的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8.已知函数,则 A .0 B .1 C .2 D .3 9. 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10.设函数和分别是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 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A .是偶函数 B .是奇函数 C .是偶函数 D .是奇函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11.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角 . 12.若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是 . 13.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那么在这个正方体中,异面 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14.某同学利用图形计算器对分段函数 作了如下探究: 根据该同学的探究分析可得:当时,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填第5行的a 、b );若函数在R 上为增函数,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B A C D

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测试(含答案)

高一英语期末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man have for breakfast? A. Eggs. B. Bread. C. Coffee. 2. Why does the man visit the woman? A. To say sorry to the woman. B. To borrow some milk. C. To help cook the meal. 3.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Asking the way. B. Helping the woman. C. Working in an office. 4. What is the time now? A. 4:45. B. 5:00. C. 5:30. 5. What does the man offer to do? A. Drive for the woman. B. Find a parking lot. C. Carry the boxes for the woman.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man like? A. Fish. B. Tea. C. Coffee. 7. What is the wo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 A. Cold. B. Friendly. C. Careful.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Ι卷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 含答案 2017.1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卷规定的地方. 2.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4tan 3 π = ▲ . 2.计算:2lg 2lg 25+= ▲ . 3.若幂函数()f x x α=的图象过点(4,2),则(9)f = ▲ . 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2,)(0)P m m > ,且cos α= ,则m = ▲ . 5.在用二分法求方程3210x x --=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一根确定在区间(1,2)内,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 ▲ . 6.某扇形的圆心角为2弧度,周长为4 cm ,则该扇形面积为 ▲ cm 2. 7.若3a b +=,则代数式339a b ab ++的值为 ▲ . 8.已知0.6log 5a =,45 2b =,sin1c =,将,,a b c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不等号“<”连接为 ▲ . 9.将正弦曲线sin y x =上所有的点向右平移2 3π个单位长度,再将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 变为原来的1 3倍(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y = ▲ . 10.已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2)()f x f x +=-,当(0,1)x ∈时,1()()2x f x =,则7 ()2 f = ▲ . 11.已知21 ()ax x f x x ++=在[2,)+∞上是单调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 1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3AD =,E 是边CD 的中点,1 3 D F D A = ,若4A E B F ?=-,则E F D C B A (第12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导航的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7:55指的是时间 B.图中18分钟指的是时刻 C.图中8.1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2.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 A.53 m/s 3 B.20 m/s C. 203 m/s 3 D.5 m/s 3.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 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 .F 逐渐变大,T 不变 C .F 逐渐变小,T 不变 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5.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 A .减少了sin F θ B .增大了sin F θ C .减小了cos F θ D .增大了cos F 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起来,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取g =10 m/s 2)( ) A .100 N B .20 N C .16 N D .0 N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2018·五省联考]已知全集U =R ,则下列能正确表示集合{}0,1,2M =和{} 2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 A . B . C . D . 2.[2018·三明期中]已知函数()lg ,011,0x x f x x x >?=?+≤?,则()()1f f -=( ) A .2- B .0 C .1 D .1- 3.[2018·重庆八中]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内单调递增的为( ) A .22y x x =+ B .2x y = C .22x x y -=- D .12 log 1y x =- 4.[2018·大庆实验中学]已知函数()3 2x f x a x =--的一个零点在区间()1,3内,则实数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51,2? ?- ?? ? B .5,72?? ??? C .()1,7- D .()1,-+∞

5.[2018·金山中学]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各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 . B . 2 C .1 D 6.[2018·黄山八校联考]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β⊥,则//m α B .若//m α,n m ⊥,则n α⊥ C .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 D .若//m β,m α?,n α β=,则//m n 7.[2018·宿州期中]已知直线1:30l mx y -+=与211:22 l y x =-+垂直,则m =( ) A .12- B .12 C .2- D .2 8.[2018·合肥九中]直线l 过点()0,2,被圆22:4690C 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线l 的方程是( ) A .4 23 y x = + B .1 23y x =-+ C .2y = D .4 23 y x =+或2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