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姜、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葛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姜、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内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

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安徽亳州、河南信阳、广西玉林及本省西安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经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但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求是,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当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1、是支撑农民人均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当前,支撑白河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类,产业建设中能够带动千家万户是中药材种植,按照最常见的板蓝根作比较:生长周期是5个月,每亩产量800公斤×3元

/每公斤=2400元-成本每亩100元,每亩就净收益2300元。全县18.9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5万亩×2300÷18.9)=1825元,而基地可实现产值15万亩×2400元=3.6亿元。

2、中药材面临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市场考察分析中药材市场前景甚好,主要表现在:一是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医改中的预防机制成倍增加中药用量;三是“食品安全法”对地道药材的浓度和安全指标提出更严格要求;四是“中药注射剂”等安全事故对中药提取的广泛临床应用,对地道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五是中药饮片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其中中药饮片产值近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速度;六是资源的逐年减少,为提升中药产业带来良好发展契机,白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生长的中药材多达百余种,而且以含量高、药效好、原生地道倍受各地药商欢迎。因此,我县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中药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中药材形成产业化后,带动效应十分明显,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

⑴加工上游产品:主要是包括开发中药材饮片、中药材成份提取、中成药成品加工等。当前,市场前景看好,经过企业链条带动能够批量消耗大量的中药材。

⑵加工装修板材:利用中药材提取的废渣加工装修板材,市场前景广阔。1吨中药材废渣可生产150平方板材,全县15万亩中药材,按照10吨废渣就能够加工板材1500万平方米,以每平方米10元计算,

实现产值达1.5亿元。

三、白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

截止当前,全国种植中药材的地区有,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云南、贵州等,陕西只有商洛、汉中。安康除平利单一种植外(绞股蓝),当前中药材种植是空白。因此白河依靠自身资源条件,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

1、基础条件优势

中药材在白河具有悠久的历史,野生资源十分丰富,白河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有机质中,钾素较丰富,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而且含量高、药效好特点。

2、规模化种植条件成熟

白河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个,主要是生产中药材饮片和鲜药收购粗加工生产,仅此一家企业就消耗3万亩的中药材的产量。在规范种植中实行“农户耕种管理机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机制、合同保障药材销售机制”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销模式。

第二章中药材种植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

一、白河县自然资源条件

1、地理位置

白河县以白石河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隔江相望,东、南部分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全境东西长53.3公里,南北宽41.5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除西部、南部边境及中部东西走向的一些山地海拔为1200-1800余米以外,其余70%以上地区为海拔170-1200米的低山和河谷区。山地地表破碎,多峡谷峭壁,河谷地面平缓,为主要农耕区。

2、气候条件

白河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1月份平均气温3.3℃,7月份平均气温27.0℃,年降水量773.9㎜,累年(≥10℃)积温4813℃,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8h,年平均无霜期234-261天。因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彦云“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是白河县气候随地域变化的写照。“春寒、伏旱、秋阴雨”是白河的气候特点,伏旱、秋阴雨也是白河灾害性天气。

3、水资源现状

白河县共有大小河沟765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696条,占90.9%;流域面积为5-10平方公里的河沟27条,占3.5%;10-3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占3%;30-50平方公里的河沟10条,占1.3%;50-100平方公里的河沟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不含汉江)。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偏南横过,过境39.2公里,最大流量

31600㎡/s,枯水期最小流量72㎡/s,年输沙量5446万吨。县境西部冷水河水系与县境东部的白石河水系几乎平行自南向北汇入汉江,直接汇入汉江的河沟还有磨沟、拖扳沟、北店子沟壑麻虎沟。县内地貌起伏强烈,地表破碎,河沟下切力强,一般河谷狭窄,河沟比降大,流量随降水而变化。水量丰枯悬殊,水能理论蕴藏量大。

二、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状况

全县行政划分为9镇6乡、124个村民委员会、3个城镇社区、总人口20.85万人。,白河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4亿元,增长16.9%。其中一产4.9亿元,增长4.8%;二产5.3亿元,增长24.2%;三产6.2亿元,增长2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2亿元,增长52.7%。完成财政收入1.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836万元,分别增长14.3%和25%。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6元,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2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16亿元,增长19.7%。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白河县农业耕地面积41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红薯和豆类为主,水稻、洋芋次之。低山区分布着中药材、木瓜、桑树、核桃、板栗、油桐、柿子等经济。

白河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进。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增

长5.1%;粮食产量达5.82万吨,增长5.5%。在产业建设质量上也大幅提升,一是蚕桑产业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全县现有标准化密植桑园6万亩,实现年产值2644万元;二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存栏10.8万头,畜牧产值达 2.23亿元;三是烤烟产业大力发展,全年种植烤烟1.77万亩,实现产值1906万元;四是黄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值5238万元;五是木瓜产业经过实施标准建园面积发展近10万亩,产值600万元。因此,白河经济的发展将依靠特色产业来带动。

3、基础设施状况

白河境内交通便利,“十天”高速公路、襄渝铁路、316国道贯穿南北。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722公里,汉江是本县水上运输线,境内航程39.2公里。生态新村建设以完成19个新村示范村建设,10个特困村完成“安居工程”,正在启动的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1630工程)以全面启动,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得到全面提升。农村安全引水工程27处,解决了2.1万群众的饮水困难。建沼气池2500口,完成流域治理7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水利部高度评价,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4、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现状

当前,支撑白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是来自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和政策性补助三大项。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

第三章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

因此绿色消费和民众对健康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中药饮片是中医基础,中医以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倍受民众欢迎。

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中药材种植大面积发展的有,安徽亳州、广西玉林、云南、贵州,陕西商洛、汉中等。

全国依托中药材基础,利用中药材加工的产品情况主要有,中药材饮片、中药材饮剂、药酒、中药材保健、中药材注射剂、中药材饮品等。

二、白河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白河县中药材产业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经营格局,育、繁、加、销、储一条龙,产业效益已初具成效,按照产业规划发展,可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基地建设。当前,全县15个乡镇124个行政村中,累计种植中药材3.12万亩,其中连片种植1.7万亩。零星种植1.42万亩。

——产品开发。全县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收购商5家,截止当前,白河秦巴制药厂年消耗能力是2.8万亩的中药材。其它均有5家商家收购。

2、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⑴从各级认识层面分析

白河县地域交通条件差,土地资源有限,市场观念等方面制约,科技意识和市场观念较差,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信心不足。

⑵从产业本身层面分析

一是产业种植上。由于中药材品种较多,在选种品种的时候,不能完全掌握市场需求,盲目种植存在风险。

二是产业管理上。当前,承担中药材产业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是农业、林业、科技、经贸、乡企5个部门。没有明确责任划分,从种植规模上看,只靠企业和农户发展种植规模存在弊端。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规划根据白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村级社会事业、中药材产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立足点和着眼点,采取政策推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的办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的战略思路,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按照“以工业化的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民增收”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优化中药材产业基地布局,提升加工能力,抢占中药材产业营销额文化制高点,将白河县建设成为中药材基地加工生产大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结合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农户和企业走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在不断提升具有地区特色和优势中药材产业的进程中加强民生工作。

2、坚持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发挥资源优势,追求中药材产业要素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最佳配置组合,以特色产品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

3、坚持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抓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加工业、流通业、文化业等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一批主导白河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若干个知名企业品牌,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盟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中药种植材规模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促进中药材产业链条的形成。

4、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围绕科教兴业的主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含量,实行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博采众长,外为我用,互惠互利。

5、坚持先打基础与后大发展相结合。利用时间新建15万亩中药材基地,前1-2年先打基础,重点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培养种植基地,适当控制建设规模,从第3年开始,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确保规划任务的完成。

三、规划依据

《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相关规定》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白河县政府工作报告》

四、规划思路

本规划按照“科技兴业、提产保质、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建设“一个中心、三大能力、六大致系”。培养和提升白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一个中心:创立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品种资源研究室、产品开发研究室、病虫害研究室、栽培技术研究室。主要针对中药材品种资源、产品加工、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并负责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大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基地规模能力、龙头带动能力。

六大致系: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精深加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文化宣传体系。

五、规划期限

本规划年限为,即—2020年。

六、规划目标

利用(-2020年)时间建立起“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加工精细化、营销信息化,文化品牌化”的陕南第一县。整个规划目标以为基期,—2020年,制定发展规划。主要规划

目标如下:新增中药材基地12万亩,改良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按照亩产效益元计算,可实现产值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587元。

1、中药材基地建设

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种植5-15个药材品种,按照平均亩产1500公斤,产量可达23万吨。

2、中药材加工业建设

扩建现有的秦巴制药厂生产规模,培育成龙头企业,实现年消耗中药材10万吨左右,新建5-8个中小规划企业,实现年消耗中药材20万吨左右。

3、中药材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新建陕南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下设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站及5个研究室:品种资源研究室、育种研究室、病虫害研究室、栽培技术研究室、技术推广室。承担我县中药材科研项目,开展中药材资源创新、育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行中药材苗木繁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

4、中药材文化建设。

举办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和中药材文化节,以促进中药材产业大发展的文化建设,以中药材为核心的文化节、会展业、网络服务、文化旅游业为主,努力打造“陕南第一县”的文化内涵。

七、中药材产业展望

按照该规划的实施进程,预计到2020年,白河中药材种植面积突

破15万亩,深加工企业会增加到10家以上,年消耗中药材25万吨以上,年产值将会达到10亿元。

白河中药材技术研究中心将推进中药材技术研发成果,使中药材的实际应用功能进一步展现,改进栽培技术,使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白河县中药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给中药材的宣传和加工销售带来一个无限前景。

到2020年,仅中药材产业将会使白河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是白河县经济翻番的第一产业,同时也会给全市乃至全省的中药材产业带来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第五章规划方案

第一节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产品开发重点

⑴优质种苗:优质、高产加工专用型、药物含量高等良种产品。

⑵深加工产品:中药材饮片、中药材元素提取、中药材保健品、中药材成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废料再开发产品等。

⑶科研选育产品:主要包括适宜白河县气候、土壤条件、高产、优质的中药材品种。

⑷产业文化产品:主要包括中药材历史文化、销售文化、餐饮文化、企业文化、生产文化、“一会一节”文化等。

2、市场营销重点

⑴中药材品牌建设

依托本县产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打造能充分体现陕南第一县的独特品牌。

⑵规划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1、科技研发重点

⑴建设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

⑵完善中药材苗木良繁体系的构建。

⑶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

⑷提升中药材的加工生产能力。

⑸引进筛选培育高产品种。

二、区域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特色”的思路进行中药材产业区域合理化布局。

1、苗木繁育基地区域布局

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即在中厂建立200亩中药材示范区,培育适应于白河县的高产、稳产、抗病虫中药材新品种,新建5个苗木繁育基地分别建设在重点生产区的中厂镇、茅坪镇、宋家镇、仓上镇、冷水镇。

2、中药材生产基地区域布局

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合理进行区域化布局,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专业化生产

带,按照示范带动、板块推动的原则,将15个乡镇分为1个示范区、5个重点区和9个非重点区。

3、中药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

按照“点面带结合”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支持扩建一批现有的企业,新建一批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在全县形成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的深加工产业集群,创造中药材加工精品,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在红石河工业园去,扩建现有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和招商引资新建5个以上的深加工企业。

第二节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

一、白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现状

1、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截止,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其中连片种植面积1.2万亩,农户四旁及零星种植面积1.8万亩,鲜药材产量达4.5万吨。

2、中药材销售情况

当前,白河县中药材主要有当地中药材加工企业收购和零散商贩收购。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将白河县建设成陕南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使全县中药材生产结构布局合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加工及深加工全面发展,中药材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不断增长,农村经济的到较快发展。

中药材种植面积规划表( -2020)(万亩)

一、建设内容及种植基地布局

1、建设内容

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合理进行区域化布局,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带和产业区。

2、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

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作用,在退耕还林区建立高标准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中药材生产基地乡镇规划布局( -2020)(亩)

规划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采用“示范带动、板块推进、全面发展”的模式,建立1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5个重点区域,9个非重点区域。

四、产品方案及市场定位

1、产品方案

按照建设目标,规划期间:

一是中药材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在满足本县需求的基础上,辐射陕西省其它各市县,打入陕西省周边省区,2020年打入全国市场,形成西部药材批发中心。

二是加工生产在保证质量和企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到消耗10万亩的中药材生产,到2020年消耗15-18万亩的中药材生产。

2、市场定位

加工中药材要协调发展,已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加工企业的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基地的储藏保鲜能力,扩大国内外市

场份额。以精深加工和推广优质品种为突破口,发展壮大加工企业,带动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加工、销售集群产业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中药材产业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将白河县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中药材加工基地。

第三节中药材加工业规划

一、中药材加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加工企业现状

当前,白河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即白河秦巴药材种植加工有限公司,该企业组建于8月,主要生产中药材饮片及收购鲜、干药材,现有生产能力3000吨,产值4500万元,利税900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加工企业甚少,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企业后续发展缺乏动力。

⑵产品规模小,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⑶产品市场、产品加工与基地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⑷资金紧

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趋缓

据统计,白河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按照每亩均产1.5吨计算,年产鲜药材可达4.5万吨,到,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鲜药材可达15万吨,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鲜药材可

达22.5万吨。因此在给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充分原料的同时,也对加工能力的消化提出了严峻的问题。

要使中药材产值发挥潜力,就必须培植加工龙头企业,深入开发中药材产品。各地经验表明,每一项成功的产业必定有相连的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的产业,就不是真正的产业化。就中药材产业而言,中药材产品的深加工问题不解决,大规模的产品销售就存在危机,产品的附加值就无法提升,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得不到保证。必须致力培植龙头企业,深入开发中药材产品加工,扩大生产规模,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现有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观念,专门组建招商小分队,以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主动与国内著名企业加强联系,力争引进3-5家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实力的加工企业,改变加工滞后的局面。

中药材深加工规划依据白河现有的中药材加工基础,根据白河现有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主要问题,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较少的条件下先进行一些简单加工,随着经济条件的壮大再进行技术含量和条件要求较高的产品加工。总的加工规划如下:

第一步:设立白河中药材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园区内首先建立简单的中药材初级加工厂;

第二步: 依托现有的加工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加工质量;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陕西凤鸣百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本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参股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岐山县,该地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是企业投资理想之地。 项目所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基地,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场地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与扶风县、眉县接壤,西同凤翔县、陈仓区毗邻。东起七里河,西到凤鸣沟,南自瓦房沟,北至孟家山,介于东经107°33′—107°55′,北纬34°07′—34°37′之间,南北长53.5千米,东西平均宽30.5千米,总面积856.45平方千米。县城东距省会西安市136千米、扶风县城26千米,东南距眉县县城36千米,西距xx市70千米、凤翔县城25千米,西南距陈仓区47千米,北距麟游县城56千米。 地质构成 秦岭中高山区 位于五丈原以南,组成物质为前震旦纪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 低山丘陵区 位于周公庙、崛山沟以北,其组成物质以分水岭为界,北为石灰岩及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靖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张克达蒋细春 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缘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适中,植被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育。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植物种类达233科,1486种。人工栽培达100余种。目前人工栽培或野生采集较多的有钩藤、灵芝、百合,玉竹、黄精、艾叶、金银花、天麻、葛根、杜仲、半枫荷、黑老虎等15种。 通过对我县中药材市场的走访调查,全县目前人工培植、野生采集和药商收购的主要中药材有下列几种: 1、钩藤。人工栽种面积达2500余亩,主要分布排牙山林场和艮山口、寨牙、新厂、甘棠、文溪、坳上、江东等地。荒田荒地栽培2—3年可采收,山上栽植3—4年可采收。艮山口下乡村种植钩藤面积达300余亩,亩产值达5000余元。目前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货含钩量80%—90%的每公斤50—60元。 2、灵芝。人工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藕团、文溪、平茶、铺口、寨牙等地,种植量达20万包左右,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目前我县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黑灵芝收购价80—90元/公斤,干红灵芝收购价30—40元/公斤。

3、黄精。也称野山姜。我县野生分布较多,人工栽培较少。人工栽种2—3年可收获,近几年收购价生货6—12元/公斤,干统货40—60元/公斤。 4、百合。药食两用,以保健食品为主。我县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达600余亩,主要分布在新厂、藕团、横江桥、文溪、铺口等地。百合当年种当年收,价格变化较大,前几年行情较好,近二三年行情差。 5、葛根。药食两用,我县有大量野生。人工栽培一年即可收获,亩产2000—3000斤。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约150亩,主要种植在坳上、太阳坪、寨牙、甘棠等地。我县湘佰仕公司收购葛根酿制茯苓葛根酒及加工附属食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为3元/公斤。 6、艾叶。我县目前人工栽培面积400余亩,主要分布在铺口、藕团、坳上、文溪等地。2017年我县引进湖南汉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加工艾叶,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吨,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4000元/吨。 7、玉竹。药食两用,用量较大。我县已引进栽种6—7年,现栽培面积500余亩,主要分布新厂、平茶、藕团等地,栽后3年可收获,产量3000—6000斤/亩,目前我县收购价3.2—3.6元/公斤,价格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8、金银花。大宗药材,用量大,有野生分布。我县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主要分布在甘棠、寨牙、藕团等地,存在采摘期短、人工采收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行情变化大,等级价差大,每公斤40—120元。 9、天麻。我县曾有较大规模种植。种植场地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上温差较大的高山为宜,种植用原材料为白栎、麻栎等硬质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2018修订版)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中草药种植项目 1.1.2 项目性质:新建、扩建 1.1.3 项目实施地点:XXX 1.1.4 项目承担单位:XXX 1.1.5 项目建设期限:XXX 1.1.6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布局 本项目的建设依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的要求,以公司基地为产业发展示范基础,按照开发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干群积极性高。 (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种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药材种质资源圃。建立中草药、重楼和白芨种质资源圃150亩。 ②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2)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 公司按照中草药GAP标准,建立1000亩的三种植中草药示范基地;扩建1000平方米中草药粗加工厂。 3)中草药规范化种植推广基地建设 采用“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科技”的模式,按照GAP要求,与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县4个项目乡镇建设4000亩的规范化种植推广

基地。 4)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县中草药科技服务中心一处,基地技术服务中心4个。 1.1.7 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流动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1.8 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企业自筹1300万元,占总投资的62%,申请农业银行贷款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4%。申请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 产品规模和方案 1.1 中草药、重楼等三种中草药规 范种植亩 1000 增收800万 元 1.2 中草药、重楼等三种中草药推 广种植亩 4000 增收2400万 元 1.3 安置劳动就业人600 1.4 人均年增收元1000 2 总投资万元2100

XX中药养生美容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XX中药养生美容项目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产业背景】 4 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21 第五章:【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23 第六章:【团队管理与股份配比】28 第七章:【风险与对策】31 第八章:【财务分析】33 第九章:【投资退出规划】36 第一章:【产业背景】 (1)“御医世家”中医药美颜养生市场前景分析 据统计资料表明:全球生物科技及保健产业的销售额约2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它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比尔-盖茨预言:超过自己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出自生物科技领域。

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健康是根本,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拥有健康就拥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就拥有幸福。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的健康,人类健康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前提。因此,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 “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调整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保健服务体系。” 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造就了"健康服务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国家相关管理机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年市场消费总额达5000亿人民币左右,家庭医疗市场发展空间约有1000亿人民币左右。医疗、保健消费能力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康复保健"服务体系已成为广大百姓迫切的需求,巨大的发展潜力必将引爆“健康服务产业”的市场。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目前有约超过5800万女性曾去专业美容院做护理,消费平均值为64.12元/月,其中近70%为美容院固定顾客,消费平均值为241.48元/月,未来五年内,此数值将翻一番,其中蕴涵的商机总值超过4000亿元! 美容业是投入少、进入门槛低、民营资本占绝对比例的新兴服务产业。美容业必然将是国家下一步启动和激励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综上所述,“健康服务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造就无数的财富神话!

药材种植规划完整版

药材种植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后坪乡药材种植初稿 一、基本情况 ,为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县西北角(1914至1941年为后坪古县衙所在地),是沿河最边远的乡,距县城178千米。北部与彭水自治县交界,西部与务川自治县接壤,东部与相连,南部与毗邻。地处东经108度03分49秒约108度10分36秒,北纬28度53分58秒约29度05分23秒,南北长21。25千米,东西宽千米,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后坪乡农业基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着。 地势地貌: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397米,西南部大车厂、困龙山低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低山槽坝地貌和北部小鱼溪河低山沟垅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8592亩。有耕地52805亩,其中田2468亩;林地61788亩;草地15673亩;水域92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气候资源: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5摄氏度,1月日均温摄氏度,极端最低温—摄氏度,7月日均温摄氏度,极高气温摄氏度,无霜期244-27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200豪米。 在东西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阴天多,日照时数少,无霜期长和春早夏长,秋季气温下降快,冬短而少雨干燥,适宜多种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草本药材。我县在兄弟的乡镇在药材种植方面已经形成产业链,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好招努力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我镇可结合现有条件情况下学习引进种植技术。本县周边乡镇不乏药材种植大户,收入相当可观。我乡镇在脱贫致富中虽取得较好的成绩就相比兄弟乡镇来讲还有提高的空间,现药材市场利润空间较大,药材种植也可做为我镇推广种植项目。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大数据兴业、惠民、优政,通过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指导,坚持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和标准作业程序提高质量效益,大力增加投入,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的目标;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化升级,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扩张,促进我镇医药事业在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我镇建成绿色中药强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整体布局,配套产业。 2.坚持企业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企业自主性实现发展目标。 3.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走大集团、集约化经营之路。 4.坚持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对中药材生产种植进行产业化运作。

中药行业发展报告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地理概况 万源市地处四川东北部,位于川、陕、渝结合部,大巴山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39′—32°20′,东径107°28′—108°31′之间。东与重庆市城口县,南与四川省宣汉县接壤,西邻平昌县、通江县,北与陕西紫阳县、镇巴县毗邻。全市幅园面积4065平方公里,总人口5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可利用荒山荒坡300万亩。襄渝铁路、襄渝二线、210线纵贯南北,达陕西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全市各乡镇均为目标三级水泥路面,泥碎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全市地形东北向南逐渐降低,最高海拔2380.4米,最低355米,800米以上的乡镇有13个,加之其他乡镇部分高山村面积达16万亩,土质以青花镇为界以南为紫色土、以北为黄壤。万源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平常气温14.7℃,变幅在14.2℃—15.4℃之间,年降雨量1169㎜,年日照1460小时,无霜期236天,霜期129天,适宜中药材生长。 二、土壤特性 万源土地资源丰富,重金属含量低,达国家二级土壤标准,部分地区达到国家一级土壤标准,绝大部分土壤为微酸性至微

碱性。氮、磷含量国家一级标准,钾含量大部分达国家一级标准,部分达二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含硒,是全国有名的富硒土壤分布区,据万源市与成都理工大学关于“万源市硒的地球化学特征开发价值研究”科技成果表明:万源市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硒含量为0.05—1.74ug/g,平均0.32ug/g,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0.215ug/g),高于四川省土壤平均值(0.0815ug/g)。土壤中硒含量具有分带性,其中大竹河片区全部、青花和旧院片区的一部分为富硒区(>0.3ug/g),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7.5%;青花、旧院和竹峪片区的大部分是适量硒含量区(0.1—0.3ug/g),占57.5%;草坝片区和竹峪片区一部分是不是硒含量区(<0.1ug/g)约占15%。万源还有富锌土壤﹙锌有促进生长、抗病、提高产量的作用﹚,土壤锌含量为50.67—433.55ug/g,平均值89.94ug/g,(四川平均值为 82.1ug/g;全国平均值为67.7mg/g)。 三、品种分布及特性 万源市地理土质气候条件特殊,是道地中药材的主要产地,全市有野生中药材资源1206种,有特具特色的道地药材萼山尖贝、皮桔、金耳环(金钗石斛)。萼山尖贝有“世间稀有,万源独有”及“川贝之王”的美誉,对止咳化痰(见痰即化为水),治糖尿病的有特效。皮桔是桔梗的一种,因品质好,有效成分高,药典以产地皮窝乡命名为皮桔,据检测皮桔总皂甙含量高达8.5%,高出《中华药典》(2005年版),对中药桔梗皂甙含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招商推介书 项目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电子邮箱: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项目简介 (1) 2. 项目背景 (2) 2.1行业现状 (2) 2.2产业政策 (2) 2.3必要性和重要性 (4) 3. 项目优势 (5) 4. 市场前景 (7) 5. 建设内容 (8) 6. 财务分析 (9) 6.1 经济效益分析 (10) 6.2 财务评价 (12) 6.2.1 盈利能力评价 (12) 6.2.2 清偿能力评价 (13) 6.2.3 风险评价 (13) 7. 投资环境 (14) 7.1 区位 (14) 7.2 交通 (14) 7.3 气候 (14) 7.4 生产要素 (15) 7.5 息烽县概况 (15) 7.6 政务环境 (16) 8. 风险评估 (17) 9. 总论 (18) 10. 附表 (18)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息烽县中草材种植基地项目 行业类别:新医药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选址:息烽县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 项目占地:3万亩 投资总额:21603.83万元 合作方式:独资 息烽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 本项目将依托息烽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在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等地建设3万亩中草药基地,为息烽县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原材料资源。 拟对中草药行业种植企业及相关实力企业进行重点招商。

2. 项目背景 2.1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年产值平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5.5%,在所有行业中增长迅速。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贵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到458.84万亩,跃居全国第三位。产量和产值同步提升,产量达165.05万吨,实现产值161.67亿元。贵州中药材基地建设不仅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且也提升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渐转向生活质量的经营。绿色无公害药材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重视,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的辨证思想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因此,中医药产业将会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2.2产业政策 在促进贵州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医药等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众多相关的支持政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经济社会全面向科学发展转轨的大趋势下,实现农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不仅是农牧业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今后的“三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起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科学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科学定位农业的发展方向、科学改进农业工作方式方法,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州农牧业工作实际,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近期对我州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具有优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从上世纪50年代初,我州中

药材生产有着辉煌的历史,1952年-1990年,我州当归收购量达8657吨,年均收购量达吨,1978年我州当归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1万亩,当年产量870吨,××州维西县在当归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1974年受商务部表彰并命名为全国十四个当归基地县之一。秦艽和当归因产量高、质量好,曾经是我州中药材的拳头产品。但是,农村体制改革后,原有的药材购销体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药材,加上药材市场大起大落,全州药材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从业人员有减无增,全州中药材只有零星种植,由于规模少、种植分散、产量低、利润薄、风险大,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作为××州特色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逐步没落。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年加大了对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以维西县的秦艽和当归为主的药材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统计,2016年低,全州共有药材种植面积万亩,以下为各县具体情况: 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永春乡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品种为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板兰根、茯岑、虫蒌等;德钦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390亩,主要品种有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茯岑、虫蒌、川芎、秦归等;香格里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中药材种植现状调研报告(1) **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发展**的医药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调研,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意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政策背景。国家XX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

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

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

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 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 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药学家试种、商业性栽培、分散个体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中药材种 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兴盛期。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 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 理论上,最近一波中药材下行周期应在2019年7月前后结束,并开始 进入上行通道。但受政策、股市、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预判今年中药材 市场行情上行的难度极大。 该中药材项目计划总投资6452.0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30.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27%;流动资金821.40万元,占项 目总投资的12.73%。 达产年营业收入6475.00万元,净利润1109.31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679.7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2.92%,投资利税率27.73%,投资回报率17.19%,全部投资回收期7.32年,提供就业职位123个。

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第四章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第五章土建方案说明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风险应对评价分析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投资方案计划 第十一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二章评价结论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某循环经济产业园良好的产业基础 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中药材为核心的综合性 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6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科技公司 四、项目建设背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间 应用的草药。另外,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具有传统应用历史的少数民族药。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 药材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医药行业,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有用药物加水煎熟

中药材种植基地创业实施计划书模板

中药材种植基地创业计划书 名称:xx农富中药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发展背景:生态农业、种业将会成为XX年热点话题,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的关注度会贯穿整个XX年,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业,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越来越宽阔,社会各界闲置资金也争相涌入农业中。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一号文件第五部分第22条,规定"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上内容的总体精神就是鼓励财政资金流向合作社,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形成的资产,都要向合作社靠拢。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社还要有"搞创新",目标无非是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合作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点。中医走向世界中草药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仅去年短短一年时间,市场上537种常用中药材中,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太子参涨幅达350%,党参价格涨幅达160%,三七涨幅达70%以上。专家分析,部分药材价格暴涨,主要还是因种植面积缩减,供不应求因素造成的。比如:桔梗,因为持续低价4年之久,又加上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种植面

积大幅减少。尽管价格已从12元/公斤左右涨至100元/公斤上下,但是依然没有大量货源可供。三七,也因多年低价,生产大幅减少,又加上干旱造成大量减产,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 未来药材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近10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在10%之间。且行情每隔3~4年会形成一个涨跌周期。在这个周期形成过程中,最低谷后往往也是反弹最强烈的阶段。而行情达到最高值后,第二年往往会延续一个相对高价位期。另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中药材生产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恢复;同时,随着物价整体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中药材价格已很难跌落到早先较低价位。一些生产尚未恢复、价位不高的药材,后市价格仍有望维持高位。 当前野生类药材货源紧张,可长期发展。具体的品种有:关防风、野生桔梗、野生柴胡、苍术、川贝、重楼、猫爪草、穿山龙、紫草、野生灵芝等;动物类药材如:水蛭、天龙、地龙、刺猬皮、蜂房、大将军、桑螵蛸、蝉蜕、蜥蜴、蛇蜕、龟板、牛黄等,市场行情一直较好。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再加上国家对于藏区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的大力支持以及农村产业结调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自身来说本人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及经营,对于网络销售也是有着不错的成就能够独立架构网站以及后期管理、优化等,这对基地后期

中草药产品商业计划书

北虫草子实体量产商业计划书

目录 1. 产品背景 2. 产品基本概述 虫草概述 北冬虫夏草 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的成分 3. 产品竞争优势 药效成分 工厂化生产 成本低廉、供货稳定 自有知识产权保护 4. 投资环境背景 西部大开发政策 中国云南概况 云南投资环境概述 5. 投资建厂计划 基本的股份组成筐架 董监事会的人员组合 经营团队 建厂规模及预算 销售通路 6. 营收预估 营业目标 营业收益 财务预估 7 结论 1. 背景 冬虫夏草俗称虫草,为中国名贵中药材,据《本草纲目》、《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记载,冬虫夏草具有“保肺益肾,秘精益气,止血化痰,能治诸虚百损,专补命门”之功效。几千年来虫草一直被列为滋补药物之首,并有“东方传奇式珍宝”之美誉,但由于虫草在自然界天然生长所需条件极高导致其产量

极少,货源奇缺。因此其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也由此限制了其应用与推广的范围。 随着上一世纪末海内外华人经济条件的普遍好转,以及对生存质量的逐步升级,造成了全球对天然虫草“掠夺性”的开发,加之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从尔导致天然虫草资源的日益枯竭。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全球天然虫草的年产量已不足10吨,且还在逐年减少。而每年的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其产量,需求矛盾使得虫草价格节节攀高,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品充斥市场。 2. 产品基本概述 虫草概述: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同属“虫草属”的虫草已有三百五十种之多,其中在中国已发现过六十余种,包含冬虫夏草(C. sinensis)、北冬虫夏草(C. militaris)、大团虫草()、亚香棒虫草、古尼虫草、珊瑚虫草(martialis)、镰刀状虫草、泰山虫草、山西虫草、凉山虫草、新疆虫草、香棒虫草、蝉花等等。 虽然已发现的品种繁多,但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品种却并不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是北冬虫夏草(C. militaris)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Sacc.)。 北冬虫夏草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ink) 又称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第一章规划提出背景 白河县位于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北临汉江,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也是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因此我县生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1000多种,如木瓜、黄、天麻、二花、杜仲、五味子、根、柴胡、玄参、独活、淫羊藿、五倍子、升麻、丹参、绞股蓝、何首乌等,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也都在十余种以上。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使得白河中药材原产地道,品质上乘。 近年来,白河县将强县富民做为战略部署来抓,发展木瓜、黄、畜牧、林果、蚕桑等为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并以此推动绿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深入,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弃粮种药悠然兴起,使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渐实现了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据相关调查,截止2009年12月,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原料药4.5万吨。因此,我县中药材已逐渐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后续农村产业之一。 一、中药材种植的意义

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但白河地处西北陆偏远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已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核心是要能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有销售市场,要卖的出去。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我县无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由于质优地道,倍受外地药商欢迎,每年都有亳州、、及本省的药商前来采购,市场供不应求。因此,通过培育规模企业生产销售、加大种植大户培养,形成“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民收入增加,还能确保财政收入稳固增长,对白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识。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理由 立足白河,实事,寻求白河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产业,是白河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展望全县优势特色产业,白河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加工生产潜力,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 2009年产量鲜药材达4.5万吨,根据白河土地资源状况,结合退耕还林,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0万亩,年产中药材可达15万吨以上,到2020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可扩展到15万亩,年产亩效益0.24万元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工业产值可达10亿元,为此中药材种植将成为白河主导产业的有以下几点:

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商业计划书

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商业计划书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

目录 一、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1.1 项目概况 (5) 1.2 编制依据 (6) 1.3 业主简介 (7)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9) 2.1 项目建设背景 (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三、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 (22) 3.1 项目选址 (22) 3.2 建设条件 (22)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0) 五、建设方案 (31) 5.1 建筑设计依据 (31) 5.2 项目设计概况理念 (32) 5.3 总平面布局及建筑设计 (33) 5.4 给排水系统 (43) 5.5 消防系统 (46) 5.6空调通风工程 (47) 5.7 弱电和智能化设计工程 (51) 5.8防雷接地 (53) 5.9 新技术应用设计 (57) 六、消防设计 (58) 6.1 总图消防 (58)

6.2 建筑消防 (59) 6.3 结构防火 (60) 6.4 消防给排水 (60) 6.5 电气消防 (62) 七、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4) 7.1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64) 7.2 环境保护对策 (65) 八、节能分析 (68) 8.1 建筑节能 (69) 8.2 节水措施 (75) 九、劳动安全卫生与防灾减灾 (77) 9.1 劳动安全卫生 (77) 9.2 防灾减灾 (78) 十、建设进度及招投标 (82) 10.1 施工组织 (82) 10.2 项目建设进度 (83) 10.3 招投标方案 (84) 十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8) 11.1 投资估算 (88) 11.2 投资估算结果 (90) 11.3 资金筹措 (91) 十二、社会影响分析 (92) 12.1 社会影响分析 (92) 12.2 互适性分析 (92) 12.3 社会风险分析 (92) 十三、项目风险分析 (93) 13.1 政策风险分析 (93)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

中药材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某某镇上三坝村。某某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4年5月—2016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某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11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

中药材种植基地创业计划书.doc

谢谢你的观赏中药材种植基地创业计划书_创业计划 书 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越来越宽阔,社会各界闲置资金也争相涌入农业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创业计划书,欢迎大家阅读! 名称:xx农富中药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 发展背景:生态农业、种业将会成为2014年热点话题,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的关注度会贯穿整个2014年,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业,传统农业的升级之路已经越来越宽阔,社会各界闲置资金也争相涌入农业中。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一号文件第五部分第22条,规定”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上内容的总体精神就是鼓励财政资金流向合作社,无论是项目资金还是形成的资产,都要向合作社靠拢。财政资金支持合作社还要有”搞创新”,目标无非是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合作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点。中医走向世界中草药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仅去年短短一年时间,市场上537种常用中药材中,涨幅一般在5%~180%之间。其中,太子参涨幅达350%,党参价格涨幅达160%,三七涨幅达70%以上。专家分析,部分药材价格暴涨,主要还是因种植面积缩减,供不应求因素造成的。比如:桔梗,因为持续低价4年之久,又加上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尽管价格已从12元/公斤左右涨至100元/公斤上下,但是依然没有大量货源可供。三七,也因多年 低价,生产大幅减少,又加上干旱造成大量减产,才出现价格大幅上涨。 未来药材价格有望维持高位。近10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幅度在10%之间。且行情每隔3~4年会形成一个涨跌周期。在这个周期形成过程中,最低谷后往往也是反弹最强烈的阶段。而行情达到最高值后,第二年往往会延续一个相对高价位期。另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中药材生产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恢复;同时,随着物价整体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中药材价格已很难跌落到早先较低价位。一些生产尚未恢复、价位不高的药材,后市价格仍有望维持高位。 当前野生类药材货源紧张,可长期发展。具体的品种有:关防风、野生桔梗、野生柴胡、苍术、川贝、重楼、猫爪草、穿山龙、紫草、野生灵芝等;动物类药材如:水蛭、天龙、地龙、刺猬皮、蜂房、大将军、桑螵蛸、蝉蜕、蜥蜴、蛇蜕、龟板、牛黄等,市场行情一直较好。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再加上国家对于藏区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的大力支持以及农村产业结调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就自身来说本人从事多年企业管理及经营,对于网络销售也是有着不错的成就能够独立架构网站以及后期管理、优化等,这对基地后期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帮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也有着一定的助。并有着强大的合作 谢谢你的观赏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遂宁市船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09-10-09 14:59 遂宁市船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祥林、贾萍、唐中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药材产业是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最有前景、最有生命力、最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船山区中药材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打造“中国白芷之乡”的中药材品牌已经成为船山区助农增收、促进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委、市府打造“西部药都”战略思想和我区“三个率先”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区中药材产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针对中药材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地道优势品牌,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新突破,建成“中国白芷之乡”,我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品种及规模状况。2008年,全区规范性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共5个品种, 总面积24980亩,其中白芷11000亩、吴茱萸7500亩、金银花和菊花共6000亩、半夏480亩; 2009年,规模性种植种植的中药材共7个品种,种植面积为39500亩,其中白芷15500亩、吴茱萸9000亩、金银花和菊花共8000亩、瓜蒌6000亩、连翘500亩、何首乌500亩。

(二)产量及产值状况。全区中药材年产量2008年为6221吨、总产值8359万元,2009年预计达10280余吨,总产值11874余万元。 (三)销售及收益状况。2008年,6221吨中药材,除公司或农户存留一定数量外,均全部售出,基本没有积压滞销现象。但是,销售价格受人为炒作、品种差异、市场供求矛盾等因素的影响起伏较大。比如白芷,2007年,由于人为炒作供不应求,致使价格达到13元/公斤左右,每亩收益达5200元左右,而2008年,在2007年市场价格的影响下,药农大量种植,产量俱增,全区总产4400吨,导致价格陡降至5元∕公斤,每亩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而半夏每亩收入达8000元、银花达6500元、吴茱萸达4500元。每亩收益最高的是半夏,最低的是白芷。 (四)种植运作模式。 目前,我区中药材种植主要有以下三种运作模式。 1、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方式。这种方式是涉药企业(主要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租赁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中心种植区,雇佣农民工种植,由公司经营,然后辐射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范围和规模。农户种植前,公司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确定种植面积、保底收购价格。产品采收市场价格低于保低价时,由公司全部按保底价收购;高于保底价时,按市价收购。这种方式保证了农户种植的药材能全部卖出,也保证了最低保底收入,农户规避了种植风险。此种种植模式所占比例约占60%,如银发公司白芷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