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襜帷

..jiéào ..chān wéi 鹤汀.tīng 若合一契.qì桎梏.gù桀骜

B.雕甍.wǎ两靥.yè臧.获婢妾zāng 癸.丑kuǐ屠戮.lù

C.懿.范yì揾.泪yùn 莞.尔而笑wǎn 菲.薄fěi 会稽

..kuài jī

D.睇眄

..léi xiè..tì miǎn 濯.足zhuó淈.泥扬波 gǔ攒.射 cuán 缧绁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项任务你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现在放弃不就如同“行百里者半九十

.......”,实在太可惜了。 B.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学能力,师.

心自用

...,把各个学科学深学透。

C.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多少文人骚客胸怀宏伟之志却得不到赏识,难免产生美人迟暮

....之感。

D.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衷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

....,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3. 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 (3分)

A.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但是我有激情、有智慧,凡事都会一马当先,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夸奖。

B.我这纯粹是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行家不吝赐教。

C.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

D.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了一本名言词典,谁捡到了请从速交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

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5.下列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积累增加,一气呵成。

B.武器放下,和平诞生。

C.点燃创意,成就作品。

D.绘画采用火药,效果出人意料。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一)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比.一乡比.:合

B. 定.乎内外之分定.:认识

C. 庄子持竿不顾

..不顾

..:不理,不管 D.愿.以境内累矣愿.:愿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3分)

A.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B. 虽然.,犹有未树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 吾将曳尾于.涂中彼于.致福者

D.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3分)

(2)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3)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3分)

9.庄子列举神龟的例子有何用意?(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据词作,判定此词原调名为()(3分)

A.《沁园春》

B.《蝶恋花》

C.《虞美人》

D.《相见欢》

(2)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是什么?(3)

答:

(3)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在这一形象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2)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6)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 。王勃《滕王阁序》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8)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将茶饮成一场宿醉

刘醒龙

①人的内心并非总是难以捉摸,越是那种平常琐碎的场合,越是那些胡乱忙碌的行为,越是能将其藏匿得不见踪影的底蕴暴露无遗。譬如像我这样的固执地喜欢喝茶。

②我少年生活过的那片山区,向来就以种茶和采茶歌谣而闻名。上学的那些时光里,一到夏季,不管是做了某些正经事,还是百事没做,只是在野外淘气,譬如下河捉小鱼,上树掏鸟窝,只要看到路边摆着供种田人解渴消暑的大茶壶,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来就往嘴里倒,然后在大人们的吆喝声中扬长而去。往后多少年,只要这样的记忆在心里翻动,立刻就会满嘴生津。

③九月底,《青年文学》编辑部拉上一帮人到滇西北的深山老林中采风。带着两裤腿的泥泞,好不容易回到昆明,当地的两位作家朋友闻讯赶来,接风洗尘等等客套话一个字也没说,开口就要带我们去喝普洱茶。汽车穿越大半昆明城,停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大院里。时间已是晚十点,春城的这一部分,像是早早入了梦乡,看上去如同仓库的一扇扇大门闭得紧紧的。朋友显然是常来,深深的黑暗一点也挡不住,三弯两拐就带着我们爬上那惟一还亮着“六大茶山”的二层楼上。

④与别处不一样,坐下来好一阵了,还没有嗅到一丝茶香。女主人亲自把盏,边沏茶边说,她这里是不对外营业的,来喝茶的都是朋友,不过,有人意外跑来,她也一样当朋友待。女主人将几样茶具颠来倒去,听得见细流声声,也看得见眼前所摆放的那些据称价值连城的茶砖,熟悉的茶香却迟迟不来。这一行天天十个小时以上的车程,又都是那别处早就消失了的乡村公路,确实太累了,小到不够一口的茶杯,不知不觉中已连饮了十数杯。不知什么时候,心里一愣,脱口就是一句:这普洱茶真好!话音未落,寻而不得的茶香就从心里冒了出来。

⑤到这时女主人才露些真容,细声细气地说,不喝生茶,就不知道熟茶有多好。又说,刚才喝的是当年制成的生茶,而正在泡的是放了二十三年的熟茶。不紧不慢之间,一杯熟茶泡好了,端起来从唇舌间初一流过,真如惊艳,仿佛心中有股瑞气升腾。这感觉在思前想后中在反复萦绕,不知不觉地就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温馨念头生出来,在当时我就认定,普洱茶就像成就它的乡土云南的女主人,是冷艳,是沉香,是冰蓝,是暖雪。女主人继续温软地说,天下之茶,只有普洱可以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昆明地处高原,水的沸点低,在低海拔地区,水烧得开一些,泡出来的普洱茶味道会更好。

⑥为茶的一旦叫了普洱,便重现其出自乡村的那份深奥。对比茶中贡芽,称普洱为老迈都没资格;对比茶中龙井,称普洱太粗鲁都是夸耀;对比茶中白毫,普洱看上去比离离荒原还要沧桑;对比茶中玉绿,普洱分明是那岁岁枯荣中的泥泞残雪。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种种宛如真理的大错铸成,都是没有经历那醍醐灌顶般深深一饮。乡村无意,普洱无心,怪不得它们将生性放置在云遮雾掩之后,世代更替,江山位移,以普洱为名之茶,正如以乡村

为名之人间,是那情感化石,道德化石,人文化石。还可以是仍在世上行走之人的灵魂见证:为人一生,终极价值不是拥有多少美玉,而应该是是否发现过像普洱茶一样的璞玉。

⑦看看夜深了,有人撑不住先撤了。留下来的几位,号称是茶中半仙,都说一定要喝到女主人所说,普洱茶要泡到五十泡才是最好的境界。作为过客的我们,终于没坚持到底,在四十几泡时,大家一致地表示了告辞,将那也许是梦幻一般的最高境界留给了真的梦幻。

⑧那天晚上,我和李师东相约都不刷牙,好让普洱茶的津香穿越梦乡,一缕缕地到达第二天的黎明。

⑨早就不喝酒了,却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2.简要分析第①段的含义及作用。(4分)

1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女主人的形象特征。(4分)

14.第⑥段画线句子是关于普洱茶的描写,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15.结尾一段的“却偏偏要将普洱茶饮成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颇有深意,试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儒风道韵点春秋

丁帆

①乍读穆涛的文字,你很可能将他视为江南才子,因为其文字的讲究和精妙往往透露出才子气,说白了,就是那种儒雅之气,那种仙风道骨之韵。从文字内容的出典到与现实世界的文化现象、作家作品的勾连,他往往采用的是迂回的“曲笔”,那种单刀直入的表达方式似乎不是穆涛式文体所用之“伎俩”。然而,这种文风如果使用在长篇大论的高头讲章中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的文章恰恰就是“卷首语”那样的短文,我常将“丁聪体”与“穆涛体”进行比较,咂出的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②以杂文进行思想表达,自现代以来一直是以鲁迅先生的“匕首与投枪”式的战法而闻名于世,而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是当今少有的文体,用“穆涛体”冠之亦不为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半文不白的文字表达背后,我们读到了什么?用穆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言者有言”!就此而言,我在读穆涛长短错落的杂文时,体悟到的是他在引经据典之后文字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其中一个活脱脱的燕赵之士的形象便跃入眼帘。在《言者有言》里,作者对此做出的散文境界说便可作为最好的注释:“境界高悬,但不是虚无缥缈的,

是真实可感的存在。古人表达境界有四句常被引用的文学描述,都是很具象的。一句是陆游的,‘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一句是王国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是苏耆的,‘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一句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四句话,是哲学,更是文学。”此言正合我意。无论什么文体的文学表达,倘若背后没有哲学底蕴作为支撑,那么其文字的曼妙和技巧的圆熟都无法遮掩其内容的苍白。无疑,我从穆涛的文字背后看到的正是那些我所渴望看到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仅此,我就应该向他表示敬意。

③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的《文论报》始就与穆涛相识,后来就在平凹办的《美文》上看到他长长短短的文字,知道他在具体操办杂志的事情,感觉到这种“穆涛体”文字的魅力。如果要我对这些文字挑一挑刺的话,我以为,“穆涛体”在针砭时事与文坛现象时,不妨再犀利一些,不可太文气,“鲁迅风”和“丁聪体”皆可鉴也。

④文末,我想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作结,因为它也是我们对“穆涛体”的热情寄望:文学新时期三十年,让我们记住了小说家,同时记着他们的小说;记住了诗人,也记着他们的诗。散文家似乎是个例外,我们可以叫出多位散文家的名字,但同时又能说出他们散文作品的却不多。那么多散文作家在“劳动”,但笔下的字迹风干得稍快了些。“辣手著文章”是一个老对联的下联,辣手不仅是手辣,还是眼辣,心辣。散文不能蘸着清水去写,要蘸墨汁,越浓越好。(有删改)

16.文章题目为“儒风道韵点春秋”,有何含义及作用?(6分)

17.指出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议论方法,并分析其作用。(6分)

18.结合文章结尾画线句,概括作者对“穆涛体”的热情寄望。(6分)

七、作文 (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犹太人有一句座右铭:“马上解决。”

中国人牢记一条古训:“三思而后行。”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B.(A项,“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此语境很明显不是面对“下级”“晚辈”,故使用不当。

B项,“一孔之见”是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使用正确。 C项,“光顾”称客人来到(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不能用于自己去某地)。D 项,“屈就”指委屈就任(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使用不正确。)4.B.(A项,成分残缺,后句缺少主语,C项,语序不当,“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应当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项,“一代代艺术家”与“有了”搭配不当,第二句没有主语。应将“有了”改为使,并去掉诞生前的“的”。5.B 6.C 7.D.

8.(1)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

(2)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3)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9.用神龟的选择作比喻,形象地表明自己的追求,从而委婉拒绝楚王的邀请。

10.答案:(1)D

(2)见塞草连天之荒败物景而心生愁意;见中原沦陷而心生愁意;又见秋意,年复一年而心生愁意。

(3)词的下阕中“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刻画了一个渔翁(隐士)的形象。这形象寄托了词人有心报国又报国无门的感慨情怀。

11.略

12.(4分)含义:人的内心难以捉摸,人在行为中往往会暴露心中的执着。(2分,或:一个人固执于某件事,一定是有原因的;作者“固执地喜欢喝茶”是因为作者从小对家乡茶的钟爱,使作者对除家乡茶之外的茶失去兴趣”③作用:设置悬念,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引出下文对普洱茶的描写。(2分)

13.(4分) 热情好客,以茶交友:亲自把盏,来喝茶的都是朋友,有人意外跑来也一样当朋友;(2分,形象1分,举例1分)茶技精湛,熟知普洱:她说不喝生茶就不知道熟茶有多好,普洱茶可以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2分,形象1分,举例1分)温厚淳朴,沉稳内敛(细声细气的说,说话温软)。(2分,形象1分,举例1分)(答满两点,形象、举例均有4分,只有形象1个1分)

14.(6分)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整句的使用),语言表达富有韵味;(2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普洱茶的由衷喜爱;(2分)在与众多名茶的对比中,将普洱茶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似贬实褒的写法,突出了普洱茶出自乡村的深奥。(2分)

15.(6分) 有幸喝到如此好茶感到惊喜,作者对普洱茶有了喜爱之情;(2分)普洱茶除了带

给作者甘醇的茶水,还带给作者一份久违的品茶心情;(2分)普洱茶还让作者获得了对乡村文化梦幻一般的感受,作者将普洱茶当成了见证灵魂的璞玉。(2分)所以“普洱茶饮成了一场久违的乡村宿醉”。

16.(6分)含义:既是说穆涛的文字讲究、精妙,有儒雅之气,仙风道骨之韵。(2分)又是说穆涛的文字采用春秋笔法,采用的是迂回的曲折的笔法。(2分) 作用:表达作者对穆涛文字的赞美褒扬之情,统领全文,富于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17.(6分)对比论证,(1分)通过与鲁迅文风的对比,凸显出穆涛文体的与众不同,采用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难能可贵。(2分) 引用论证,(1分)通过引用穆涛的文章,说明他在引经据典背后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有厚重的哲学底蕴,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2分)

18.(6分)写散文,不仅要语言文字上乘,还要眼光独到,有个人的深刻见解;写散文不能平淡乏味,不能太文气,而应该针砭时弊,犀利老辣;散文家也要留下自己的经典作品,被人们传颂。(每点2分)

19.(70分)作文参照高考阅卷准则建议均分48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