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建设工程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建设工程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单位名称:GXEJ-AQ-06 版本:B

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单位名称:GXEJ-AQ-06 版本:B/1

重要危险源一览表

单位名称:GXEJ-AQ-06 版本:B/1

013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常德市第二福利院工程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方 案 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二○五年十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1)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2)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2) 六、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7) 七、辨识名录 (11)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常德市第二福利院。 建设地点:常德市柳叶大道北段。 建设地点:常德市柳叶大道以西,武陵区河洑乡。 设计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工程为常德市第二福利院,由常德市民政局开发。工程拟建在常德市柳叶大道以西,武陵区河洑乡,工程拟总用地面积15027.88m (约22亩),总建筑面积212213.2㎡;包含1#(普通公寓)、2#(老年公寓)、3#(养生食堂/后勤/活动中心)。1#楼建筑面积11072.92㎡,框剪结构11层,其中地下室面积603.85㎡m;2#楼建筑面积8093.09㎡,框架结构5层;3#楼建筑面积1739.11㎡,框架结构2层,门卫及连廊308.8㎡,框架结构一层。 1#楼建筑物檐口高度为40.2米,总高度为45.1米,一层至十一层层高均为3.4 米。 2#楼建筑物檐口高度为18.5米,总高度为21.7米,一层至五层层高均为3.4 米。 3#楼建筑物檐口高度为10.5米,总高度为12.6米,一层、二层层高均为4.5米。 门卫及连廊#楼建筑物檐口高度为4.9米,总高度为5.4米,一层层高为3.4米。 本工程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剪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建筑防火分类为一、二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二道防水设防,使用年限为15年。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三、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1.1应急组织机构公司本部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如下: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

编号:SY-AQ-0549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 施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hazards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建筑施工主要危险源成因 建筑施工是高危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较多,其中有较大部分是重大危险源,危险源的触发、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伤亡事故,将其分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塌坍、机械伤害、触电等五大类型,现将造成这五大伤害的各类危险源概述如下: 1、高处坠落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面,就存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源,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作业平台和作业面周边、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物料提升设备及施工电梯进料口等部位,往往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的原因有:作业面脚手板未满铺,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防护和立面防护,虽设置了防护但强度、刚度、高度不够或不严密,高处临悬空作业未系好安全带等。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造成的伤害在建筑施工作业活动中经常发生,操作人员受到坠落的打击,往往来自于高处作业面层放置不妥的工具、材料及在垂直运输过程中因捆绑不牢固的物件坠落、立体交叉作业中的物件坠落、吊装工艺过程、违章作业的高空抛物、爆破作业、自然灾害引发的物体坠落打击等。造成的原因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工具、材料、小型设备放置不稳固无防护坠落措施;人员主要上、下通道未设置防护棚、塔吊旋转半径范围内的作业场所无防护棚,作业人员违章上下抛掷物料,高处作业面层未设置挡脚板,水平防护及立面防护不严密等原因。 3、坍塌倾覆: 土石方基坑作业、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搭拆、模板工程、拆除工程、挡土墙;物料提升机、塔吊、滑模、接料平台、移动操作台等均可能造成坍塌倾覆事故。 此类事故的发生,性质非常严重,后果不堪设想,甚至造成群死群伤。

工程重大危险源识别

目录 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施工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国家、行业、军区及企业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体系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况 (2) 2.1总体简介 (2) 3.冬期施工部署 (2) 3.1冬期施工组织 (2) 3.2冬施管理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冬期主要施工项目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冬期施工管理重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冬期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技术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生产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人员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物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劳动力计划(详见施工组织设计中附网络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冬期施工日期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土方工程冬期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冬期施工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冬期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冬期施工消防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冬期施工机械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大气测温记录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 施(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08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一)建筑施工主要危险源成因 建筑施工是高危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较多,其中有较大部分是重大危险源,危险源的触发、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伤亡事故,将其分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塌坍、机械伤害、触电等五大类型,现将造成这五大伤害的各类危险源概述如下: 1、高处坠落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面,就存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源,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作业平台和作业面周边、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物料提升设备及施工电梯进料口等部位,往往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的原因有:作业面脚手板未满铺,未

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防护和立面防护,虽设置了防护但强度、刚度、高度不够或不严密,高处临悬空作业未系好安全带等。 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造成的伤害在建筑施工作业活动中经常发生,操作人员受到坠落的打击,往往来自于高处作业面层放置不妥的工具、材料及在垂直运输过程中因捆绑不牢固的物件坠落、立体交叉作业中的物件坠落、吊装工艺过程、违章作业的高空抛物、爆破作业、自然灾害引发的物体坠落打击等。造成的原因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工具、材料、小型设备放置不稳固无防护坠落措施;人员主要上、下通道未设置防护棚、塔吊旋转半径范围内的作业场所无防护棚,作业人员违章上下抛掷物料,高处作业面层未设置挡脚板,水平防护及立面防护不严密等原因。 3、坍塌倾覆: 土石方基坑作业、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搭拆、模板工程、拆除工程、挡土墙;物料提升机、塔吊、滑模、接料平台、移动操作台等均可能造成坍塌倾覆事故。

危险源识别方案

危险源识别方案 为了更好的辨识项目存在的危险源,我标段立即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危险源辨识小组对本工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一、人员机构 专家组名单: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 组员: 二、危险源的识别 经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辨识小组反复研究讨论,对各部分项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我标段主要分为路基施工和桥梁施工。 路基施工主要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机械伤害和交通事故。 黄冈水库分离式立交的施工中,存在梁场的张拉作业、大型机械伤害、起重吊装、高出坠落、触电、交通伤害等危险,会造成施工人员和社会人员的伤害。 三、危险源的控制及措施: 综合以上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施工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避免、减少、控制危险事故发生,根据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依据《JGJ80—91建筑工地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我们项目部制定

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防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具体有以下措施: 1、进一步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且责任到人。使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签约考核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等。 3、进一步增加安全经费的投入,确保各类防护措施得到实施,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依据安全生产规范、标准,认真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我项目部已编制了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火灾和爆炸事故、其中吊装作业、车辆伤害、机械伤害事故、管线事故、防汛防台等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作为安全作业指导性要求。 5、施工前,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交底,做到不熟悉安全施工要求的人员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施工,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不冒险、不蛮干。 7、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所有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开展各工区生产负责人抓生产同时抓安全,开展“人人都是安全员活动”,将安全意识灌输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头脑中,最大限度的

工程危险源辨识策划方案

工程危险源辨识策划方案 某某某公司 年月

编写:审核:批准: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 二、安全目标 (6) 三、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工序 (7) 四、危险源辨识 (7) 五、各种工序编制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7)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施工地点 **市各乡镇 2、工程概况 3、设计特点 (一)0.4kV架空导线 1、导线截面的选择符合《海南电网公司规划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并按计算负荷、允许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进行校验,架空线路一般采用BLV 型塑料铝芯线。 2、线路档距:一般为20m-30m。 3、导线接续:钳压后导线端头露出长度,不应小于 20mm,导线端头绑线应保留。压接后的接续管弯曲度不应大于管长的 2%,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压接后或校直后的接续管不应有裂纹。压接后接续管两端附近的导线不应有灯笼、抽筋等现象。压接后应采用绝缘胶布将压接处不小于3遍包好。 (二)配电变压器 1、新建供电台区应采用低噪音、低损耗的S11、S13等节能型变压器。 2、柱上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315kVA,变压器台架对地距离应不小于2.5m。 3、柱上配电变压器的布置应采取“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柱上变压器应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点,避免单侧供电。为提高变压器的经济运

行水平,其最大负荷电流不宜低于额定电流的60%,不宜高于额定电缆流的80%。 4、柱上配电变压器的高压引下线和低压出线采用绝缘线,其高、低压桩头均宜安装绝缘罩。 5、杆上变压器及变压器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1/100。 b.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c.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d.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e.套管压线螺栓等部件齐全。 f.呼吸孔道通畅。 5、为防止低压桩头发热烧损,低压桩头宜采用抱杆式线夹。 6、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应采用灭弧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产品。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部分零件完整。 b.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锈蚀。 c.瓷件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d.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齐,熔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为15°~ 30°。熔断器水平相间距离不小于500mm。 e.操作时灵活可靠、接触紧密。合熔丝管时上触头应有一定的压缩 行程。 f.上、下引线压紧,与线路导线的连接紧密可靠。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杨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工程名称: 本溪新世界商业广场 编制人:职务(职称): 审批人:职务(职称): 监理总监:职务(职称):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1)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2)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3) 六、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本溪新世界商业广场 (二)、建设单位:辽宁实华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三)、工程概况: 1 .建筑高度:本工程为地下四层,地上分为A、B、C三座,A、B座地上二十七层,建筑物总高为94.40m;C座地上二十二层,建筑物总高为78.70m;裙房地上七层,建筑物总高为33.60m 2. 结构形式:本工程A、B、C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 3. 地基基础:高层部分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多层部分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加防水板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砂岩层,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780kPa; 4. 使用年限:本工程在正常维护情况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5. 安全等级: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按二级设计,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6. 环境类别:除图中注明外,本工程±0.00 以下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及底板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其他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0.00 以上无保温措施的外露女儿墙及悬挑等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其他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

7. 防水等级: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及外墙的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 S8; 8. 设防类别: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9. 抗震设防: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0. 建筑场地: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定,本工程位于第 类建筑场地,设计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 11. 抗震等级:依据规范规定,除特殊注明外本工程的框架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 (四)、质量要求:省优。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建筑工地危险源识别

1 前言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2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2.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施工生活用危险化学品及压力容器是第一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料机工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条件为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数属第二类危险源。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2.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2.2.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2.2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

括高空、四口、五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不到位或安全兜网内积存建筑垃圾、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外。(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2.2.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2)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设施的倾斜、塌陷、坍塌、爆炸与火灾等意外。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2.3 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监控措施

一、弓I 言 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管理 1、危险源的辨识 2、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3、重大风险源与一般风险源的辨别 4、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三、监控措施 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2、坍塌 3、触电 4、火灾 5、起重伤害 6、脚手架工程 7、深基础土方工程 &塔式起重机 9、外用施工电梯 10、起重作业 11、装饰工程的消防安全

一、弓I 言 引言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生产劳动密集型特点形成的安全生产条件使其成为高危行业;建筑业每年发生大量的工伤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力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行业形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各类建筑物的构造形式、立面造型多样化,高、大、新、特、奇、难等特点的建筑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家也把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为目的的重大危险源控制作为法律条文的形式写进了《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可见,重大危险源控制已成为建筑企业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决定了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区别于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控制 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

编号:SM-ZD-71087 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危险源识别与 控制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公路危险源的识别 公路工程属于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公路行业特性,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窒息、火灾 2 公路危险源的评价 2.1 高处坠落 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公路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2物体打击

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事故。 2.3 机械伤害 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事故。 2.4 中毒 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2.5 坍塌 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事故。 2.6 触电 没有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电源线乱拉乱接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事故。 2.7 火灾

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二、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 1.1应急组织机构公司本部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如下:

四、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事故。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事故。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事故。 6、触电——没有执行JGJ46-2005安全技术规范。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电源线乱拉乱接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事故。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事故。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深圳市********改建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编制日期: 2016年2月2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 - 2 -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 - 2 -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 - 3 -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 - 4 - 六、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 - 11 -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深圳市******改建工程 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工程地址:**** 本工程为深圳市****改建工程,项目地址位于****。性质为综合楼,共六层、局部二层、地下一层。占地面积83842.41㎡,本工程用地面积28457.27㎡,建筑面积30123.84㎡,建筑高度为23.75m。 基础:本工程为柱下独基,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地基的承载力为3000kpa。 结构: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建筑物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六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钢筋为I级和Ⅱ级。内、外墙均为M5.0混合砂浆砌筑,MU5.0轻质空心砌块(200厚),室内地坪为水泥砂浆地面,楼梯间、走道采用防滑地砖,暗设地砖踢脚板,内墙面积顶棚采用水泥混合砂浆抹面,中级刮瓷。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负一~三层柱:C40,梁板C30;四层以上均为:C30。 门窗:窗采用塑钢推拉窗,门为木门、防盗门。 屋面:本工程采用平屋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防水等级为II级,采用二道防水作法,其中保温层采用30厚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危险源识别、控制及预防措施方案

危险源识别、控制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项目经理部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本项目特点,归纳处以下几类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 一、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二、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施工层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等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三、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四、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等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五、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六、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等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七、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等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第二节危险源的综合预防、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一)、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二)、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一)、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对施工人员队伍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三)、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四)、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节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如下: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方案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摘要: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分类、辨识和评估。对机电安装工程危险源的特点,提出一些控制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辨识控制 1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在其经营生产的活动中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这就要求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危险源识别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施工现场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预防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将安全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程度。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是事故预防,重大风险监督管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本文结合自身企业特点,提出了机电安装工程中主要危险源辨识方法、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 2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3.1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1]。危险源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从本质上说能够造成伤害后果的(如伤亡事故、人身健康受到损害、物体受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约束、限制能量和危害物质措施失控的结果。 根据危险源事故发生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要找出每项工作有关的所有危险源,并考虑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什么人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或导致什么设备设施损坏。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害分析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专家咨询、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风险概率评价法、查阅文件和记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矩阵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来识别危险源。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十六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火灾、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淹溺、灼烫、放炮、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伤害[2]。 3.3 危险源风险评估 在对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评估危险源造成风险可能性和大小,对风险进行分级,对不同等级风险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1)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 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

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序号活动类别活动名称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目前控制方法1 基础施工作业土方施工 机械使用 施工机械有缺陷机械伤害,倾倒等 检修保养制度及操作规 程 2施工机械的作业位置 不符合要求 倾倒,触电等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 场指挥调度 3挖土机司机无证或违 章作业 机械伤害等管理制度证件查检 4其他人员违规进入挖 土机作业区域 机械伤害等现场管理安全监视 5 土方开挖支护方案或设计缺乏 或者不符合要求 坍塌等方案、设计审批制度 6土方施工时边坡放坡 不符合规定 边坡坍塌按方案进行检查把关 7开挖深度超过2m的沟 槽,未按标准设围栏防 护和密目安全网封挡 高处坠落现场检查把关 8超过2m的沟槽,未搭 设上下通道,危险处未 设红色标志灯 高处坠落现场检查把关 9 在沟、坑、槽边沿1m 内堆土、堆料、停置机 具 边坡坍塌/高处坠落现场检查把关 10深坑基础护壁不符合 规定 护壁坍塌现场检查把关 11 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 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 又无措施 边坡坍塌/高处坠落现场检查把关 12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挡 水措施 边坡坍塌 审查方案和现场检查把 关 13缺乏垂直作业距离防 护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审查方案和现场检查把 关

活动类别活动名称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目前控制方法14 基础施工作业打桩作业 打桩机的安装不符合 要求 机械伤害安全验收和安全检查 15打桩机超高限位置不 符合要求 设备倾倒安全验收和安全检查 16打桩作业违规操作机械伤害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和安全 检查 17行走路面荷载不符合 要求机械伤害 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和安全 检查 18桩口防护不符合要求坠落安全技术交底、验收和安全 检查 19 脚手架和 安全网搭 拆作业脚手架搭 设方案设 计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 合要求 架体倒塌或高处坠落方案、设计审批制度 20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 求 架体倒塌,高处坠落采购控制和进场检验制度21无技术交底与验收架体倾倒技术交底、检验验收制度 22脚手架基础不能保证 架体荷载 架体倒塌审查方案、检查验收制度 23脚手板铺设不符合要 求 高处坠落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24错误使用扣件坍塌/高处坠落现场检查把关 25脚手架底部未按规定 垫木和加绑扫地杆 架体倒塌现场检查把关 26架体与建筑物未按规 定拉结 架体倒塌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7未按规定设置剪刀撑 或剪刀撑搭设不符合 设计要求 架体倒塌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8立杆、大横杆、小横 杆间距不符合规范要 求 架体倒塌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9各杆件之间搭结不符 合规定 架体倒塌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0未使用密目安全网沿 外架子内侧进行封闭 高处坠落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31未使用密目安全网沿 外架子内侧进行封 闭、下层未兜设水平 接网 高处坠落 安全防护方案交底和安全检 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