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站图纸,,

液压站图纸,,

液压站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一:液压站的工作原理 液压站组成及工作原理: 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是独立的液压装置,它按驱动装置(主机)要求供油,并控制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它适用于主机与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下。用户购买后只要将液压站与主机上的执行机构(油缸和油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机械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工作循环。也就是说:电机带动油泵工作提供压力源,通过集成块、液压阀等对驱动装置(油缸或马达)进行方向、压力、流量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各种规定动作。 液压站的组成部件 液压站的组成部件 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 液压站是由泵装置、集成块或阀组合、油箱、电气盒组合而成,各部件功用如下:泵装置——上装有电机和油泵,它是液压站的动力源,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动力能。 集成块——是由液压阀及通道体组合而成。它对液压油实行方向、压力、流量调节。 阀组合——是板式阀装在立板上,板后管连接,与集成块功能相同。 油箱——是钢板焊的半封闭容器,上还装有滤油网、空气滤清器等,它用来储油、油的冷却及过滤。

电器盒——分两种形式:一种设置外接引线的端子板;一种是配置了全套控制电器。 另外液压站还装有滤油网、冷确器、加热器、空气滤清器等,它用于油的冷却、加热及过滤。 液压站的分类 液压站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泵装置的结构形式、安装位置及冷却方式来区分。 上置立式旁置式 1、按泵装置的机构形式、安装位置可分为: 1)上置立式:泵装置立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定量泵系统。 2)上置卧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变量泵系统,以便于流量调节。 3)旁置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旁单独的基础上,旁置式可装备备用泵,主要用于油箱容量大250升,电机功率7.5千瓦以上的系统。由于油泵置于油箱液面以下,故能有效改善油泵吸油性能,便于维护。但占地面积较大,这种结构适用于油泵吸入允许高度受限制,传动功率较大,而使用空间不受限制的各种场合。 2、按站的冷却方式可分为: 1)自然冷却:靠油箱本身与空气热交换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小于250升的系统。 2)强迫冷却:采取冷却器进行强制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大于250升的系统。液压站以油箱的有效贮油量度及电机功率为主要技术参数。油箱容量共有18种规格(单位:升/L):25、40、63、100、160、250、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200 、4000、5000、6000一般情况液压站厂家可根据用户要求及依据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概述 液路系统主要包括主油泵,液压油箱,滤清器,减压阀,溢流阀,起升液缸,伸缩液缸,吊钳液缸,支腿液缸,液压马达,及各种液压操作阀等部件。设备出厂前溢流阀、减压阀及各种压力阀的压力已调定,确保液压系统安全运行,用户在使用中不得轻率更改。 液压系统包括主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两个系统共用一液压油箱。 1、主液压系统 主液压系统为钻机车在设备调整和钻修作业时提供液压动力,配置有各种阀件,控制操作各液压机具正确安全运行。 2、转向液压系统 转向液压系统为车辆前部车桥的液压助力转向提供液压动力,配置有各种阀件,控制液压系统压力、流向和稳定最高流量,确保车辆转向轻便灵活,安全可靠。 二、结构特点 液压系统由以下组成: ?主液压系统 ?转向液压系统 1、主液压系统 由以下部件组成: 1)液压油箱:存储、冷却、沉淀和过滤液压油。油箱安装有: ●人孔盖,安装在油箱顶部,设置有两个,其中在油箱回油区的人孔盖上安 装液压空气滤清器; ●液压空气滤清器,过滤油箱流通空气,油箱加油时过滤油液; ●液位计,2个,安装在油箱的前侧面,设置有高低两个液位计,高位液位 计,显示井架降落后的油面;低位液位计,显示井架竖起后油面; ●油温表,安装在油箱的前侧面,测量油箱内油温,正常工作油温在30~ 70℃;主回油口,2个,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配置单向阀,分别连接主

回油管和溢流阀回油口;单向阀在维修液压管路时自动关闭,防止油箱中 的油液流失; ●排泄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用堵头封堵;打开堵头可排放油箱液压 油; ●主油泵吸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前侧面,安装主吸油滤清器; ●转向油泵吸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前侧面,安装转向吸油滤清器; ●转向系统回油口,设置在油箱的底板上,配置单向阀,单向阀在维修液压 管路时自动关闭,防止油箱中的油液流失; 2)液压油泵:单联齿轮结构,2台,分别安装在两台液力变速箱取力箱上, 由变矩器泵轮驱动,发动机转动,取力箱就可驱动油泵。取力箱配置有液压离合器,当需要液压动作时,可操作司钻控制箱“液泵离合”手柄,置“油泵I合”位,油泵I结合,输出工作压力油液;手柄置“油泵II合” 位,油泵II结合,输出工作压力油液;。手柄置中位,两油泵均脱离停转。 3)溢流阀:先导式结构,2台,分别安装在主液压油泵的出油口端。调定系 统压力,防止系统过载,保护系统及元件安全。 溢流阀的结构原理:由先导阀和主滑阀组成,先导阀部分包括阀体,滑阀,调压弹簧等零件。主阀滑阀上开有一个小孔a,使进口压力油能进入滑阀上腔B,当作用在锥阀上的液压力小于弹簧的预紧力时,先导阀锥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因为阀体内没有油液流动,滑阀上下两端油腔液压力相等。因此,滑阀在上端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下端的极限位置。溢流阀的进出油口被滑阀切断,溢流阀不溢流;当作用在锥阀上的液压力因溢流阀进口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到等于弹簧力时,锥阀被顶开,滑阀上腔B的油液经回油口b和滑阀中心通孔流入阀的出油口,然后溢流回油箱,这时溢流阀进油口的压力油从小孔a,向上补充到B腔,因为油液经小孔a时存在压力损失,因此B腔的压力低于进油口压力,滑阀上下两端出现压力差。 于是,在上下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下滑阀克服弹簧力,滑阀自重以及摩擦力向上移动,打开溢流阀的进回油口,油液流回油箱,滑阀开启后,受液动力的影响,进口的压力P还要继续上升,滑阀继续上移,到某一位置滑阀受力平衡时,溢流阀进口压力稳定在一定值,该值称为溢流阀的调定压力。

一般气路、液压原理图

第四节能看懂一般的液压/气压原理图 一、学习目标了解液压和气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元件图形符号,能看懂一般的液气原理图 二、液压元件简介和图形表示方法 (一)方向控制阀 1.单向阀 单向阀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油液的单向流动。液压系统中对单向阀的主要性能要求就是正向流动阻力损失小,反向时密封性能好,动作灵敏。单向阀一般是用弹簧来克服阀芯的摩擦阻力和惯性力,使单向阀工作灵敏可靠,所以普通单向阀的弹簧刚度一般都选的较小,以免油液流动时产生较大的压力降。一般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在0.035~0.05MPa。普通单向阀的图形表示如下: 除了一般的单向阀外,还有液控单向阀下图为一种液控单向阀的结构,当控制口K处无压力油通入时,它的工作和普通单向阀一样,压力油只能从进油口P1流向出油口P2不能反向流动。当控制口K处有压力油通入时,控制活塞1右侧a腔通泄油口,在液压力作用下活塞向右移动,推动顶杆2顶开阀芯,使油口P1和P2接通,油液可以从P2流向P1。其图形符号表示如下:

2.换向阀 换向阀是利用阀芯对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关闭或是改变油流的方向,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启动、停止和变换运动方向。 液压传动系统对换向阀性能的主要要求: (1)油液流经换向阀时压力损失小; (2)互不相同的油口泄漏小; (3)换向要平稳、迅速且可靠、 换向阀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按阀芯相对于阀体的运动方式来分有滑阀和转阀两种;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手动、机动、电磁动、液动和电液动等多种;按阀工作时在阀体所处的位置有二位和三位等;按换向阀所控制的通路数不同有二通、三通、四通和五通等。

一、液压站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液压站组成及工作原理: 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是独立的液压装置,它按驱动装置(主机)要求供油,并控制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它适用于主机与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下。用户购买后只要将液压站与主机上的执行机构(油缸和油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机械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工作循环。 液压站是由泵装置、集成块或阀组合、油箱、电气盒组合而成。各部件功用如下: 泵装置——上装有电机和油泵,它是液压站的动力源,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动力能。 集成块——是由液压阀及通道体组合而成。它对液压油实行方向、压力、流量调节。 阀组合——是板式阀装在立板上,板后管连接,与集成块功能相同。 油箱——是钢板焊的半封闭容器,上还装有滤油网、空气滤清器等,它用来储油、油的冷却及过滤。 电器盒——分两种形式。一种设置外接引线的端子板;一种是配置了全套控制电器。 液压站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泵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 二、液压站结构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液压站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泵装置的结构形式、安装位置及冷却方式来区分,按泵装置的机构形式安装位置可分三种: 1、上置立式:泵装置立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定量泵系统一思想。 2、上置卧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变量泵系统,以便于流量调节。 3、旁置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旁单独的基础上,旁置式可装备备用泵,主要用于油箱容量大250升,电机功率7.5千瓦以上的系统。 按站的冷却方式可分为两种: 1、自然冷却:靠油箱本身与空气热交换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小于250 升的系统一思想。 2、强迫冷却:采取冷却器进行强制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大于250升的系统。 液压站以油箱的有效贮油量度及电机功率为主要技术参数。

液压站结构设计

液压站结构设计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液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站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它们之间的联轴器等,液压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联接体。 6.1 液压站的结构型式 机床液压站的结构型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类型。 (1)集中式 这种型式将机床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独立于机床之外,单独设置一个液压站。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液压装置的振动、发热都与机床隔开;缺点是液压站增加了占地面积。 (2)分散式 这种型式将机床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分散在机床的各处。例如,利用机床或底座作为液压油箱存放液压油。把控制调节装置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泄漏油回收,节省占地面积,但安装维修方便。同时供油装置的振动、液压油的发热都将对机床的工作精度产生不良影响,故较少采用,一般非标设备不推荐使用。本次设计采用集中式。 6.2 液压泵的安装方式 液压站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动机及其联轴器等。其安装方式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1. 立式安装 将液压泵和与之相联接的油管放在液压油箱内,这种结构型式紧凑、美观,同时电动机与液压泵的同轴度能保证,吸油条件好,漏油可直接回液压油箱,并节省占地面积。但安装维修不方便,散热条件不好。 2. 卧式安装 液压泵及管道都安装在液压油箱外面,安装维修方便,散热条件好,但有时电动机与液压泵的同轴度不易保证。 考虑到维修,散热等方面的要求。本设计中采用卧式联接。 6.3液压油箱的设计 液压油箱的作用是贮存液压油、充分供给液压系统一定温度范围的清洁油液,并对回油进行冷却,分离出所含的杂质和气泡。 6.3.1 液压油箱有效容积的确定 液压油箱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影响散热的条件很多,通常按压力范围来考虑。液压油箱的有效容量V 可概略地确定为: v V Q α= 3m 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的26p MPa =,所以此系统属于中高压系统( 6.3)p MPa >,所以取: (6~12)v V Q =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第5章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本章导读 液压系统是根据液压设备的工作要求,选用适当的基本回路构成的能满足某些具体要求的液压装置。组成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的多个相关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均按国标GB/T786.1—1993《液压及气动图形符号》画出。本章以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例说明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绘制、液压元件明细表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用Excell文档统计AutoCAD 图块属性数据的方法。 5.1 绘制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5.1.1 启动【液压气动】工作界面 1.选取样板图 选择下拉菜单【文件】│【新建】命令,打开【创建新图形】对话框。单击【从草图开始】选项卡,选取【公制】,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1所示。 2.选择【液压气动】工作空间 选择下拉菜单【工具】│【工作空间】│【液压气动】命令,选择【液压气动】工作空间。 3.启动【工具选项板】 选择下拉菜单【工具】│【选项板】│【工具选项板】命令,启动【工具选项板】。 4. 启动【设计中心】 选择下拉菜单【工具】│【选项板】│【设计中心】命令,启动【设计中心】。 5.1.2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组成元件如图5-24所示。 1.绘制变量泵2图形符号 利用【工具选项板】插入变量泵图形符号,打开“泵和马达”模块选项卡,选择“单向变量泵”,鼠标在绘图区选择合适的插入点位置,打开【编辑属性】对话框,如图5-1所示,在【style】文本框内输入YB,在【price】文本框内输入500,在【number】文本框内输入2。 图5-1 【编辑属性】对话框

2.绘制过滤器1和油箱8图形符号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过滤器、油箱图形符号。打开“辅助元件”模块文件夹,选中【设计中心】右边内容框的“过滤器”,用鼠标拖动至绘图区,如图5-7所示。命令行显示如下: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单向变量泵>: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辅助元件\过滤器.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在绘图区选择合适的插入点位置 输入X 比例因子,指定对角点,或[角点(C)/XYZ(XYZ)] <1>: //回车 输入Y 比例因子或<使用X 比例因子>: //回车 指定旋转角度<0>: //回车 输入属性值 style : //回车,不输入型号属性 price : 300 //输入300 number : 1 //输入序号1 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油箱>: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辅助元件\油箱.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输入X 比例因子,指定对角点,或[角点(C)/XYZ(XYZ)] <1>: 输入Y 比例因子或<使用X 比例因子>: 指定旋转角度<0>: 输入属性值 style : //回车 price :200 //输入200 number : 8 //输入序号8 3.绘制单向阀3图形符号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单向阀图形符号,打开“单向型阀”模块文件夹,选择【设计中心】右边内容框的“单向阀”,用鼠标拖动至绘图区,源图块如图5-2(a)所示,命令行显示如下: 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单向阀>: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单向型阀\单向阀.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r 指定旋转角度<0>: 90 //旋转90°后如图5-2(b)所示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输入X 比例因子,指定对角点,或[角点(C)/XYZ(XYZ)] <1>: 输入Y 比例因子或<使用X 比例因子>: 输入属性值 style : I—25B //输入I—25B price : 200 //输入200 number : 3 //输入序号3修改序号3水平书写。选择【修改Ⅱ】工具栏【编辑属性】命令,打开【增强属性编辑器】对话框,选择【属性标记】的Number3,再选择【文字选项】选项卡,把旋转值修改成0。结果如图5-2(c)所示。 4.绘制电液换向阀5图形符号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图块,打开“基本回路”模块文件夹,选择【设计中心】右边内

液压站的设计

液压站的设计 第一节液压站简介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液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它们之间的联轴器等。液压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 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联接体。 机床液压站的结构型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类型。 (1)集中式这种型式将机床按压系统的供油装置 , 控制调节装置独立于机床之外,单独设置一个液压站。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控制调节装置独立于机床之外,液压装置的振动、发热都与机床隔开;缺点是液压站增 加了占地面积。 (2)分散式这种型式将机床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分散在机床的各处。例如利用机床床身或底座作为液压油箱存放液压油。把控制调节装置放任便于操作的地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泄漏油易回收,节省占地面积,但安装维修不方使。同时供油装置的振动、液压油的发热都将对机床的工作精度产生不良影响,故较少采用,一般非标设备不推荐使用。 第二节油箱设计 在开式传动的油路系统中,油箱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作用是,贮存油液,净化油液,使油液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减少吸油区油液中气泡的含量。因此,进行油箱设计时候,要考虑油箱的容积、油液在油箱中的冷却、油箱内 的装置和防噪音等问题。 一油箱有效容积的确 (一)油箱的有效容积 油箱应贮存液压装置所需要的液压油,液压油的贮存量与液压泵流量有直接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油箱的有效容积可以用经验公式确定: ( 6.1) 式中,——油箱的有效容积(L); Q ——油泵额定流量(L/min); K ——系数; 查参考文献[1],P47,取K=7,油泵额定流量Q=41.76 L/min,代入公式6.1, 计算得: =7×41.76=292.32 L 油箱有效容积确定后,还需要根据油温升高的允许植,进行油箱容积的验算。 (二)油箱容积的验算 液压系统的压力、容积和机械损失构成总的能量损失,这些能量损失转化为热量,使系统油温升高,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此,必须对系统进行发热 计算,以便对系统温升加以控制。 液压系统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液压泵和执行元件的功率损失以及溢流阀的溢流损失所造成的,当液压油温度升高后,会引起油液粘度下降,从而导致液压元件性能的变化,寿命降低以及液压油老化。因此,液压油必须在油箱中得 到冷却,以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 1 系统总的发热公率 系统总的发热公率H是估算得来的,查参考文献[1],P 46,得系统总的发热公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大全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大全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 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村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快换接头、高压球阀、胶管总成、测压接头、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 液压系统结构

液压系统由信号控制和液压动力两部分组成,信号控制部分用于驱动液压动力部分中的控制阀动作。 液压动力部分采用回路图方式表示,以表明不同功能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液压源含有液压泵、电动机和液压辅助元件;液压控制部分含有各种控制阀,其用于控制工作油液的流量、压力和方向;执行部分含有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其可按实际要求来选择。 在分析和设计实际任务时,一般采用方框图显示设备中实际运行状况。空心箭头表示信号流,而实心箭头则表示能量流。 基本液压回路中的动作顺序—控制元件(二位四通换向阀)的换向和弹簧复位、执行元件(双作用液压缸)的伸出和回缩以及溢流阀的开启和关闭。对于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演示文稿都是基于相应回路图符号,这也为介绍回路图符号作了准备。 根据系统工作原理,您可对所有回路依次进行编号。如果第一个执行元件编号为0,则与其相关的控制元件标识符则为1。如果与执行元件伸出相对应的元件标识符为偶数,则与执行元件回缩相对应的元件标识符则为奇数。不仅应对液压回路进行编号,也应对实际设备进行编号,以便发现系统故障。 DIN ISO1219-2标准定义了元件的编号组成,其包括下面四个部分:设备编号、回路编号、元件标识符和元件编号。如果整个系统仅有一种设备,则可省略设备编号。 实际中,另一种编号方式就是对液压系统中所有元件进行连续编号,此时,元件编号应该与元件列表中编号相一致。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液压控制系统,每个控制回路都与其系统编号相对应 国产液压系统的发展 目前我国液压技术缺少技术交流,液压产品大部分都是用国外的液压技术加工回来的,液压英才网提醒大家发展国产液压技术振兴国产液压系统技术。 其实不然,近几年国内液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如派瑞克等公司都有很强的实力。 液压附件: 目前在世界上,做附件较好的有: 派克(美国)、伊顿(美国)颇尔(美国) 西德福(德国)、贺德克(德国)、EMB(德国)等 国内较好的有: 旭展液压、欧际、意图奇、恒通液压、依格等 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液压站组成及工作原理

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是独立的液压装置,它按驱动装置(主机)要求供油,并控制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它适用于主机与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下。用户购买后只要将液压站与主机上的执行机构(油缸和油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机械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工作循环。 液压站是由泵装置、集成块或阀组合、油箱、电气盒组合而成。各部件功用如下: 泵装置——上装有电机和油泵,它是液压站的动力源,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动力能。 集成块——是由液压阀及通道体组合而成。它对液压油实行方向、压力、流量调节。 阀组合——是板式阀装在立板上,板后管连接,与集成块功能相同。 油箱——是钢板焊的半封闭容器,上还装有滤油网、空气滤清器等,它用来储油、油的冷却及过滤。 电器盒——分两种形式。一种设置外接引线的端子板;一种是配置了全套控制电器。 液压站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机带动油泵旋转,泵从油泵中吸油后打油,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被液压阀实现了方向、压力、流量调节后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了液动机方向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 二、液压站结构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液压站的结构形式,主要以泵装置的结构形式、安装位置及冷却方式来区分,按泵装置的机构形式安装位置可分三种: 1、上置立式:泵装置立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定量泵系统一思想。 2、上置卧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盖板上,主要用于变量泵系统,以便于流量调节。 3、旁置式:泵装置卧式安装在油箱旁单独的基础上,旁置式可装备备用泵,主要用于油箱容量大250升,电机功率7.5千瓦以上的系统。 按站的冷却方式可分为两种: 1、自然冷却:靠油箱本身与空气热交换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小于250升的系统一思想。 2、强迫冷却:采取冷却器进行强制冷却,一般用于油箱容量大于250升的系统

如何彻底读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如何彻底读懂液压系统原理图 第一,是从对液压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角度看; 第二,是从对液压技术的实践经验角度看; 第三,是从对液压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掌握角度看; 第四,是对主机工艺流程、动作要求的掌握角度看。 第五,一点小经验。 前面4大因素中,第一、第四是基础与关键。 第一,液压知识 1) 液压传动与控制的基础知识,这里主要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首先,现在各位所能看到的书,有相当大的部分,内容比较经典、比较陈旧,大多数新的发展都没有得到反映,这个就要读者自己想办法找一些有针对性的资料加于补充。例如,工程机械用的平衡阀,很多书还是用它控式顺序阀,现在谁还敢用?而对新的平衡阀只有样本、论文里才能找到。 其次,对于液压传动一般还比较了解,而对于电液控制技术,就有相当多的人了解不多。现今的液压系统,不仅有液压传动的内容,还有液压控制的内容,像比例阀、伺服阀、高速开关阀、伺服缸、放大器等等。只掌握一般液压传动的人,需要在这方面加于补充。 再次,一般的教材对工业用液压器件与系统介绍比较多,对行走机械(工程机械等)的介绍比较少。现在有一批工程机械液压技术方面的书面市,但内容大多来自样本与主机使用说明书,缺少不要的分析。还有一点是经常使用与一般液压技术不一样的名词术语,搞得比较头痛。例如,单路稳流阀、优先阀、分配阀等等,实际上,分别就是定流量阀、定差溢流阀、比例方向阀。要读懂系统原图,也要越过这个障碍。 第二,实践经验对看懂系统原理图的重要性,不必我多说了。单纯从书本知识出发,很难真正读懂。 第三,图形符号。液压技术元器件类型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加上技术在不断发展,尽管图形符号有相关的国际与全国标准,但一是标准总是跟不上发展,二是有的厂商就是标新立异,所以,现今的液压系统油路图上,经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符号,就连液压老手有时都感到麻烦、头痛。解决办法有二,一是从总体上分析其功能,二是从样本找出标新立异的规律。例如oil control 的插装阀样本,花头筋很多,仔细分析也就明白了。例如溢流阀的符号,它总要

液压原理图

第四节液压原理图 一、注塑机通用控制油路模块分析 通用控制油路模块有: 压力/流量控制油路块(P/0油路块):控制主系统压力和流量的功能; 注射-预塑控制油路块:控制注射/射退、预塑、射台前进/后退,预塑、背压的功能; 合模控制油路块:控制合模、模具保护、高压锁模、开模的功能; 顶出控制油路块:控制制件顶出、顶退、模具抽插芯的功能。 1.压力/流量控制模块 该模块控制主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实现对注塑机执行机构压力和速度的调节。主要有:定量泵+比例溢流调速阀控制回路,变量泵控制回路,定量泵+变频电机控制回路。 (1)定量泵+比例溢流调速阀控制回路,如图6-34所示,由比例溢流调速V1、泵P、电动机MTR组成。D1、D2分别是控制流量和压力的电磁铁,当电动机启动后,泵就输出一定的流量,此时D1、D2无电信号输入,泵输出流量通过V1比例溢阀流回油箱,系统压力为零;如D1、D2有电信号输入,则V1比例溢流阀开始工作,部分油通过比例节流阀流向系统,满足执行机构的速度要求,同时泵出口压力随系统压力升高,达到比例溢流阀所设定的开启压力,比例溢流阀打开,把多余的油放回油箱。只要改变D1、D2电信号的输入值,就实现对系统的压力和速度的调节。 该模块能有效地对系统调压和调速,但泵的出口压力随着系统压力变化,但泵的排出流量是一定的,而系统所需的流量却在变化,故要产生一定的功率损失。 图6-34压力/流量控制回路图图6-35变量泵控制回路图

(2)变量泵控制回路,如图6-35所示,由变量泵P、电动机MTR组成。变量泵由比例压力阀V1、安全阀V2、压力补偿阀V3、流量补偿阀V4、比例节流阀V5及泵体组成。D1、D2分别控制变量泵输出压力和流量的电磁铁。当电动机启动瞬间,泵的斜盘摆角处于最大,此时D1、D2如无电信号输入,变量泵中的比例节流阀V5处关闭状态,泵体输出流量流向V4的控制腔,推动V4阀芯移动,使泵体输出流量流向变量泵斜盘的控制腔,当泵体出口压力克服斜盘复位弹簧力时,斜盘角度变小,直至为零,泵排入系统中的流量为零。D1、D2如有电信号输入,V1、V5工作,同时控制阀V3、V4也起作用,使斜盘角度变大,输到系统的流量随之变大,同时泵的出口压力克服比例阀V1的设定值。只要改变D1、D2输入值,就实现对系统调压和调速。 该控制回路有效地对系统进行调压和调速,且变量泵的出口压力和输出流量随着系统压力和流量变化而变化,但由于变量泵中的比例溢流阀起稳定调压作用,仍需少量油溢流。空载时,电动机仍带动油泵转动,产生一定的功率损失。变量泵系统是一种节能型动力控制系统,控制技术比较成熟,应用广泛。 (3)定量泵-变频电机控制回路,如图6-36所示。由定量泵P、变频电机MTR、传感器F1和F2、安全阀V1组成。通过变频器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再通过定量泵对系统实施调压和调速。当变频电机所控制的频率发生变化时,输出转速随之变化,泵输出流量也随之改变。通过传感器F1检测变频电机的转速,与设定转速进行比较,偏差作为反馈调节信号,直至使泵输出流量与设定值一致或在允差之内。当变频电机的被控制的输入电流发生变化时,输出转矩随之变化,泵输出压力也变化,通过传感器F2检测的系统压力,使泵输出压力与设定值一致。 由于系统的调压和调速全由变频电机完成,避免液压系统工作的溢流,且压力、流量均采用闭环控制是非常节能的动力控制系统。但变频器工作过程,易受外界干扰,其控制技术比较复杂,要结合变频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机技术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

液压系统主要由哪五部分组成

液压系统主要由哪五部分组成 液压传动就是指在密封容积内利用液体的(),能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液压控制阀按其用途来分,可分为:()()() 压油的粘度随液压油的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当压力()时,液压油的粘度增大,当温度升高时,粘度() SW 9:57:24 双联叶片泵系统中,当运动部件高速轻载时可由()供给低压油,当重载慢速时,可由()供油 根据度量基准不同,液体压力分为()和()两种,大多数表测得的压力为() 齿轮泵,齿轮传动时,密闭容器发生变化,使其中液体膨胀或受压缩,此现象称为(),为了减少此现象的危害,常在啮合部位侧面泵盖上开() 液压泵的按结构分()()()三种,他们利用密封容积的大小变化来进行工作的,所以称为()。 对单向阀的主要性能要求,油液泵通过时,()要小,反向截止时()要好。 一般的外啮合齿轮泵,进口()出口()这主要为了解决外啮合齿轮泵径向力不平衡问题。某三位换向阀中位机能为H型,则换向精度(),缸被(),泵() 常见的密封方法有()密封,()密封,()密封三种 工作压力高或温度高时,宜采用粘度()的液压油以减少泄露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缸体、柱塞、斜盘,配油盘中随输入轴一起转动的为() 当液压系统中液压缸的有效面积一定时,其内的工作压力P由()来决定,活塞运动速度由()决定 结构上所有液体阀都是由()、()和()阀芯动作的元件等组成的 调速阀是由()和()构成的一种组合阀 所有的液压阀都是通过,控制()和()的相对运动而实现控制目的的。 单活塞杆液压缸作为差动液压缸使用时,若使其往复运动速度相等,其活塞面积应为活塞杆面积的()倍 当不考虑阀芯自重,摩擦力和液压力的影响时,直动式溢流阀()压力不变,而减压阀()

怎样看液压原理图

怎样看液压原理图

怎样看液压系统图形符号 日期:2012-4-19 来源:液压油缸_油缸_液压油缸价格_液压系统_油缸厂家_ 怎样看液压系统图形符号 (1)液压系统图形符号的构成要素 构成液压图形符号的要素有点、线、圆、半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囊形 ※点表示管路的连接点,表示两条管路或阀板内部流道是彼此相通的 ※实线表示主油路管路; ※虚线表示控制油管路; ※点划线所框的内部表示若干个阀装于一个集成块体上,或者表示组合阀,或者表示一些阀都装在泵上控制该台泵。 大圆加一个实心小三角形表示液压泵或液压马达(二者三角形方向相反),中圆表示测量仪表,小圆用来构成单向阀与旋转接头、机械铰链或滚轮的要素,半圆为限定旋转角度的液压马达或摆动液压缸的构成要素。 ※正方形是构成控制阀和辅助元件的要素,例如阀体、滤油器的体壳等。 ※长方形表示液压缸与阀等的体壳、缸的活塞以及某种控制方式等的组成要素。 ※半矩形表示油箱,囊形表示蓄能器及压力油箱等。 ------------------------------------------------------------------------------------------------------------------------------------------------------------------------------------------------------------------------------------------------------------------------------------------------

液压系统及其组成

液压是机械行业、机电行业的一个名词。液压可以用动力传动方式 [1] ,成为液压传动。液压也可用作控制方式 [2] , [3] 称为液压控制。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 [1] 液压控制是以有压力液体作为控制信号传递方式的控制[2] 。用液压技术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通常包括液压开环控制和液压闭环控制。液压闭环控制也就是液压伺服控制,它构成液压伺服系统,通常包括电气液压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机械液压伺服系统(机液伺服系统,或机液伺服机构)等 [2] 。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液体介质。液压由于其传递动力大,易于传递及配置等特点,在工业、民用行业应用广泛。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获得需要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液压系统的能源装置(液压泵)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 液压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 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动力元件指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 执行元件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执行元件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 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又分为溢流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辅助元件包括蓄能器、过滤器、冷却器、加热器、油管、管接头、油箱、压力计、流量计、密封装置等,它们起连接、储油、过滤和测量油液压力等辅助作用,可参考《液压传动》《液压系统设计丛书》。 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液压系统就是通过其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液压元件可分为动力元件和控制元件以及执行元件三大类。尽管都是液压元件,它们的自身功能和安装使用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现分别介绍如下: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3.启动【工具选项板】 选择下拉菜单【工具】│【选项板】│【工具选项板】命令,启动【工具选项板】。 4. 启动【设计中心】 选择下拉菜单【工具】│【选项板】│【设计中心】命令,启动【设计中心】。 5.1.2 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组成元件如图5-24所示。 1.绘制变量泵2图形符号 利用【工具选项板】插入变量泵图形符号,打开“泵和马达”模块选项卡,选择“单向变量泵”,鼠标在绘图区选择合适的插入点位置,打开【编辑属性】对话框,如图5-1所示,在【style】文本框内输入YB,在【price】文本框内输入500,在【number】文本框内输入2。 图5-1 【编辑属性】对话框

2.绘制过滤器1和油箱8图形符号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过滤器、油箱图形符号。打开“辅助元件”模块文件夹,选中【设计中心】右边内容框的“过滤器”,用鼠标拖动至绘图区,如图5-7所示。命令行显示如下: 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单向变量泵>: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辅助元件\ 过滤器.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在绘图区选择合适的插入点位置 输入X 比例因子,指定对角点,或[角点(C)/XYZ(XYZ)] <1>: //回车 输入Y 比例因子或<使用X 比例因子>: //回车 指定旋转角度<0>: //回车 输入属性值 style : //回车,不输入型号属性 price : 300 //输入300 number : 1 //输入序号1 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油箱>: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辅助元件\油箱.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输入X 比例因子,指定对角点,或[角点(C)/XYZ(XYZ)] <1>: 输入Y 比例因子或<使用X 比例因子>: 指定旋转角度<0>: 输入属性值 style : //回车 price :200 //输入200 number : 8 //输入序号8 3.绘制单向阀3图形符号 利用【设计中心】插入单向阀图形符号,打开“单向型阀”模块文件夹,选择【设计中心】右边内容框的“单向阀”,用鼠标拖动至绘图区,源图块如图5-2(a)所示,命令行显示如下:命令: _-INSERT 输入块名或[?] <单向阀>: "D:\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单向型阀\单向阀.dwg" 单位: 毫米转换: 1.0000 指定插入点或[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