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

……(学生读书自学)

[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

(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

读故事)

[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

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

(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

(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

[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交流展示

(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着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着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

2、答疑解惑

(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着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3)交流汇报

①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③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④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答):没有了。

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

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

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建议]

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着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着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⑤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

[链接]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①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

[建议]

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

(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3、总结延伸

(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

[建议]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

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着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诫子书》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

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着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

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互背。齐背。

五、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淡修身宁

泊静

明治学致

志惜时远。

《孔子家语》

教材分析:

《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大家都熟悉了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也是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叫《孔子家语》。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孔子家语》

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芝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但它们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们变得没有香气;人格高尚的人修行道义以身立德,他们也不会因为艰难窘迫物质贪乏而改变气节。所以说,与人格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在了放有芝兰的屋子里,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是因为你已经为之同化,满身是香了;而与品德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一样,时间长了闻不出它的腥臭,是因为你已与之同化满身臭气了。放有红色朱砂的地方会使其染红,而放有漆墨的地方会被其染黑,因此,想要做君子的人或者说是君子,都会慎重选择他们所居所处的环境。事实上,君子就像芝兰和松梅一样,不会因为没有人来而不芳香四溢,也不会因为清苦卑微而变得庸俗丑陋;他们的志气如香兰一样天长地久不会改变,他们的信念如芝兰一样坚定不移始终如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设置:

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弟子规》解析

《弟子规》解析 前言 第一讲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第二讲建立理智,才能下对抉择 第三讲“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第四讲抓住根基,将圣贤教诲落实在夫妇之伦 第五讲家庭教育与家庭经济 第六讲孝悌家风的承传与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七讲孝敬之心从感受父母恩德起 第八讲用恭敬心孝养父母的身、心、志 第九讲做好学业、事业和家业,让父母放心 第十讲防微杜渐,从小养成廉洁有守的品格 第十一讲真正的富贵与快乐,从至诚孝亲开始 第十二讲改正坏习气,习劳知感恩 第十三讲自理自立,修身立德,善谏亲友 第十四讲立身宝箴—存好心, 行好事 第十五讲孝无终始,树立家教风范 第十六讲平等礼敬,和谐万事万物之本 第十七讲轻财谨言化解怨忿,长幼有序进退有礼 第十八讲生活教育,长养孩子恭敬之心 第十九讲子女应对进退应有的礼节 第二十讲孝悌的社会延伸 第二十一讲自我管理与做事能力的训练 第二十二讲食衣住行中的礼仪 第二十三讲爱物敬人,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 第二十四讲持身恭谨, 仁以为己任 第二十五讲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第二十六讲细节之处也要为对方着想 第二十七讲言而有信 第二十八讲“信”在五伦关系中的应用 第二十九讲承传智慧,做有信义、有道义的炎黄子孙第三十讲建立“言而有信”的风范 第三十一讲承诺守信与是非判断 第三十二讲积善之方与改过之法 第三十三讲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 第三十四讲“错”与“恶”在一念间 第三十五讲万物同体,皆须仁爱 第三十六讲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 第三十七讲隐恶扬善,爱敬存心 第三十八讲宽厚待人与传统师承 第三十九讲师承的心法“君、亲、师” 第四十讲解行相应,志在圣贤 第四十一讲和谐人生的法宝

高中学国学弟子规演讲稿最新_演讲稿

高中学国学弟子规演讲稿最新_演讲稿 乌鸦反哺,尚知母恩。今我少年,孝道弘扬。同学们,让我们从《弟子规》开始,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尽我们的全力,使我们的民族美德再放光华!一起来看看高中践行弟子规演讲稿材料最新,欢迎查阅! #高中践行弟子规演讲稿材料1#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

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

高中学国学弟子规演讲稿最新2020

高中学国学弟子规演讲稿最新2020 #高中践行弟子规演讲稿材料1#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

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高中践行弟子规演讲稿材料2#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弟子规(要背的部分)加拼音版

dì zǐ guī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 zé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chūbìgào fǎn bìmiàn jūyǒu 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chū zé tì 【出则弟】 xiōng dào yǒu dìdào gōng xiōng dìmù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 wùqīng yuàn héshēng yán yǔrěn fèn zì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òyǐn shíhuò zuòzǒu zhǎng zhěxiān yòu zhě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ǎng hūrén jídài jiào rén bùzài jǐjí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jǐn 【谨】 zhāo qǐzǎo yèmián chílǎo yìzhìxīcǐshí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én bìguan jiān shùkǒu biàn niào huízhéjìng shǒu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ān bì zhèng niǔbìjiéwàyǔlǚjùjǐn qiè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ìguān fúyǒu ding wèi wùluàn dùn zhìwūhuì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xìn 【信】 fán chūyán xìn wéi 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 qíshìwùnìng qiǎo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ān qiǎo yǔ huìwūcíshìjǐng qìqièjièzhī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免费下载】《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时间:2010-12-26 10:31:53 点击:146250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弟子规》全文和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 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弟子规》全文 第一章入则孝 第二章出则悌 第三章谨 第四章信 第五章 泛爱众 第六章 亲仁 第七章余力学文 〈总叙〉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全文全

精选文档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力为具亲所好精选文档 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忿自泯言语忍精选文档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夜眠迟朝起早.精选文档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忙多错事勿忙.精选文档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勿轻传知未的.精选文档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 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电子版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入则孝〉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39页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40页

弟子规部分作业

读<弟子规>有感 以前没好好的读过《弟子规》,今听老师上课,我突然对这《弟子规》特别感兴趣。我发现中国儒家文化太有意思了。 这段时间的学习,我颇有感受,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不够。在任何方面都需要改进。首先“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我觉得,这方面我真的做的不够。还需要努力,同时,也觉得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弟子规》还教会我们交朋友。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弟子规你说:“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这样,才回做的更好。这样才能有跟多的朋友。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 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热爱周围的同学。所谓“你只有爱他人,他人才会爱你。” 《弟子规》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会了好多。是的改正我们以往不良的习惯,多为别人想。多理解父母。所谓“中国以孝治天下”,这在我们古代都是治国之道。你们肯定有他的道理。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不光要学,还要有行动去做。

高中读后感读三字经弟子规有感

高中读后感读三字经弟 子规有感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高中读后感:读《三字经》《弟子规》有感 高中读后感:读《三字经》《弟子规》有感 《三字经》、《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一遍,才知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弟子规》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师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不错,我们在童年所养成许多习惯都与父母的平日里的习惯息息相关。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随地吐痰,被他们熏陶出来的孩子也是喜欢随地吐痰的,又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读书,被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喜欢读书。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好的影响将让你走上正道,坏的影响将让你走上邪门歪道。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细想想平日里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启蒙老师,而老师则是父母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他们教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明理。他们是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无时无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让你拥有一颗明智的心和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让你拥有纯洁、高尚的灵魂。老师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太阳。 孝亲、敬长 既然他们赋予了我们本来所没有的才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为什么不孝敬、尊敬他们呢?孝敬父母,不能总让父母操心、生气,因为气大伤身啊!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呢?孝敬父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而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古时候有个黄香为父温席、扇凉,难道现在的我们为父母做一点点小事都不愿么?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好好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有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唱反调,上课起哄,无故旷课。你们怎么不用大脑想想,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老师么?老师一心只想叫同学们学好,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更应尊敬老师啊!首先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是最起码的、一个高中生必备的礼貌和涵养。我们更要为老师着想,将心比心。别看老师平

弟子规全文大全

弟子规全文大全 读经就是读中华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经典。老子的《德道经》被称为“万经”,它主要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格心灵,开发慧性思维头脑。而《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我们根据老子的思想理念,经过反复推敲后,保留精华,对《弟子规》作了部分修订,使其更符合道德教育的原则。 ——编者语 ◎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善应。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妄为,苟妄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善巧劝,终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逞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中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

中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下面是带来的中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 《弟子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可实际上,他是简约而不以繁华。《弟子规》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都是三个字所组成的。不像散文一般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也不像说明文般复杂。它有着的,不过是最为朴实的语言。也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构成了《弟子规》这篇让人牢记的千古绝文。 《弟子规》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亲人,还有一些常识。它教会我们如何读好书,甚至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它是博大的,它是无私地,无论过了多少年,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亿年,它始终如一,它像青莲般不染世俗的污秽,洁身自好。像小树般不停向上,像阳光般照亮别人的一生,它不求回报。 只愿人们都可以参透人生、热爱人生、喜爱身边的一切,好好珍惜人世间的人和物。《弟子规》中的知识多,却并不复杂,因为它所包含的全是一些平常的做人处事的方法。它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那些平常人们会遗忘的道理。有人说,书,便是你的朋友。一本坏书迷了人心。一本好书,教会你如何做人。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一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它是一本集先人智慧于一人的书,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藏。在文化里,它闪

着不灭的光,一点一点,渗进人的心里,一丝一丝滋润人心,就像一个太阳,好像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再也没有可以指引方向的光了。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不再完美。 无论晴天下雨,无论酷暑寒霜,它都屹立在那里,经着风吹雨打却始终不倒。它是文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不以任何人为偶像,我以《弟子规》为规范。一点一滴,尽力做到最好。《弟子规》,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篇二:中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中学生 弟子规这本书是之一,少儿诵读经典是古代圣贤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会使你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的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就要将最好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能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立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副优秀作品的。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色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是受益匪

弟子规部分

弟子规原文和译文 【简说】《弟子规》是人性德智的根,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约1000字,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 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础,成圣作贤之根本。 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修的一堂课。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与教育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广的影响。他的思想一直流传和远及到全世界的今天。他深信道德教育,品德和纪律是儿童基础教育,从小就该落实在孩童日常生活中。古时候父母认为孩童必须先把自己的品行道德奠定好基础,才能更进一步学习其它科目。没有好的品行道德做基础,学习其它的科目也是枉然。古人上学的目的在作圣作贤,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名闻利养。 千百年来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指导。依现代的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古人觉得孩童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孩子长大後不会有成就。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供给大家做参考,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社会与世界。 ◎开篇概要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片段解读

弟子规解读参考:〈入则孝〉原文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

践行弟子规高中作文

践行弟子规高中作文 篇一: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一本反映自身问题的著作,是后人 应该学习的典范。上个学期,学校让我们每个班都要学习《弟子规》,践行《弟 子规》。 我们要想学好《弟子规》,就要时时刻刻用弟子规中的要求约束我们。《弟 子规》中有这么一句话: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它要求我们做到先将书包 整理好,再上床睡觉。有一次,我晚上写作业写到很晚,爸爸妈妈都叫我赶快睡 觉,要不然明天早上起不来了。刚写完作业,桌子上还很乱,但已经很晚了,我 想到了 《弟子规》 中的那句话, 就用我最快的速度将书包整理好, 然后才去睡觉。 还有一次,我早早的忙完了一天的事情,就出门找朋友玩,临走的时候,我 想到了《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这句话,便给爸爸妈妈留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我去了什么地方,让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几点就回来。 在我们班里,每周都要填一个《弟子规》践行——学校评价用表。上面有一 条: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在刚下了数学课的一个课间,我们都在班里做 数学作业,有一个题最有争议,是一个求年龄的题。我和翟梓翔分别算出了两个 不同的答案, 其他同学的答案也是我们两个之中的一个, 我们就在教室里展开了 验算、调查等证实自己答案是正确的方法。最后,我们还没讨论出来一个结果, 只好找数学老师刘老师解决, 我们拿着作业去了办公室。 刘老师给我们两个讲了 这道题的正确做法,发现翟梓翔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只好就此作罢,相信真理。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要想学好《弟子规》,就要在做每件事之前想想: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不是 应该先干这件事,再干那件事??要时时刻刻想到《弟子规》,这样才能更深入 学习! 篇二: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是古人用来约束自己言行的工具,也是能够纠正我们现在行为错 误的工具,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几句话告诉我们父母招呼我们的 时候, 要快点答应, 不可以拖泥带水。 父母让你去干一件事, 你一定要快点办完。 别小看这短短十二个字, 这些字里面可有大道理呢! 而且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要尊 敬长辈。 奶奶家有一位九十多岁的太姥姥, 每次去了我都会跟太姥姥说说话, 聊聊天,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高中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高中 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高中版的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更多文章请关注本网站。 高中版的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一: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

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高中版的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二: 记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古朴而精致的封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规》是一本儿童读本,我漫不经心的翻开书,当我翻开书本看到《弟子规》

弟子规谨行信部分(有故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译文] 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故事] 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弄得人总是脏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一起商议大事。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为了人们的笑谈。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介他的仪表真是糟糕,我们千万不要学他。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小故事]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这人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小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是一个非常讲究仪表的人。这一年,卫国发生了内乱,正在国外的子路听说经后,急忙往回赶。有人劝他:“现在国中十分危险,回去了很可能遭受灾祸。”子路说:“拿了国家的傣禄,就不能躲避祸难。”进城以后,子路竭力帮助国君平叛,但还是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上的缨带也被割断了。子路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立即停止搏斗,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于是从容地系好帽带子而死。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小故事]嵇绍是西晋有名的贤士。一天,他去求见齐王时,齐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宫中闲聊。见了嵇绍,董艾就对齐王说:“嵇绍善丝竹,今天可让他弹一曲让大伙儿乐乐。”齐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来乐器请嵇绍演奏,嵇绍不愿意,庄重地说:“我今天穿着整齐的朝服来见您,您怎能让我做乐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应该讲究礼仪,端正秩序。”齐王和董艾等人听了此话都很惭愧。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小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

高中《弟子规》学习计划

2010级新生学习《弟子规》实施方案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鼓励学生学科学、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感悟母语之美,感受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感觉心灵升华和行为转变,最根本的是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我们就是要从青少年、从现在教育起,针对眼下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目前,我们的德育教育素材不少,但针对性不强,根据我校生源实际状况,我们选择《弟子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德育教育主要内容。《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如果学生能记忆下这些礼仪与规范,并内化为其行为习惯,必将使其受益一生。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落实学校“博学明德、笃行日新”的校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提升学生的文明形象,推动学校文明校园建设进程,2010级将开展《弟子规》学习渗透教育教学的活动,特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1、各班主任在年级和学部的统筹安排下,负责本班学习《弟子规》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切实抓好该项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施方案、作好具体安排、检查、督促。各任课教师要紧密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内容,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2、培训提高,深化认识。①级部在开学伊始召开“学习《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动员大会。使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的目的、意义,增强推动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不要以为我们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我与《弟子规》

我与《弟子规》 女儿还未学会走路时,我就为她买回了国学《弟子规》光盘,陪女儿听的同时,我发觉,这不仅是极好的儿童启蒙教育经典,更是成年人应知应遵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常识。 《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让我汗颜,我虽心里想孝敬父母,可多年来,实际言行远不及格,仅春节去济南父母家住了几天,除了爱整洁擦净楼上下地板外,未再帮80岁的父母做什么。还让老父母为我的个人生活操心,真是愧疚哇!国庆假期我去父母家,老妈提醒我要耐心听老爸的意见,顺着他。八十多岁的老爸蹒跚着,将他用清秀字体写就的“搞好家庭注意的几个问题”交给我,我从部队退伍至今,这还是老爸第一次书面写给我,我认真、专心地听完了老爸的教育、意见。返回深圳后老妈告诉我,这次老爸很高兴,没想到我表现这么好,我听后好惭愧,这本应是做子女应有的孝顺态度哇。 我的个性有点儿得理不让人,脾气一点就着,习惯指出对方错误,因而易得罪人,《弟子规》就提醒:“言语忍忿自泯。”即使我“本性难移”,我也要时刻自省、改正。对照我们现实生活中,时常看到人进门时脚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伸出两腿,腿脚抖动,《弟子规》教导我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勿做以上行为,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修养、文明。我在生活中常因赶着出门而多次忘带钥匙,赶时间急急上车而碰伤腿、眼角,应谨记《弟子规》:“事勿忙忙多错。” 在公司宿舍,偶有个人物品被同事没打招呼就取走用,如没还就找不到了。好意借给朋友的书刊,而对方却疏于保管,造成丢失、污损,对这样不爱惜借来物品的人,坚决不借。在深圳提到借钱很多人会回避,我曾借与朋友刘某几万元,自写了借据、归还时限、年息当归期到,我要其还款时,她一再撒谎失信,不履行亲笔承诺,令我费时费舌勉强一点点追讨回接近本金,终止交往。现实中一些人违背了《弟子规》讲的基本做人准则:“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与人相处,要学会“舍得”,即使一无所有的人,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一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二是要对别人多说激励的话、抚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三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四是以善意的目光去看别人;五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六是坐车乘船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七是将自己空下来的房子、床铺提供给无助、急需的人休息。无论谁,如果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就会随之而来。《弟子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之一杜鲁门,他没上过大学,经历多次生意失败,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而古人在《弟子规》中教给了我们阅读的正确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在信息时代,你手中有好书而不读,就如同在农业时代,你手上有种子而不去播种一样。一个不读好书或者不愿意读好书的人,会越来越穷,而读好书的人则可通过读书变得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