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 5 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 509 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

2.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 )

A .执政官手里

B.保民官手里

C.元老院手里

D.公民大会手里

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执行官

4.在罗马,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决议的机构是( )

A .五百人议事会

B .公民大会

C.独裁官

D.保民官

5.《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 .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抑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6.罗马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后战胜了( )

A .利比亚B.突尼斯

C.埃及D.迦太基

7.某电视拍摄中心准备拍摄《罗马帝国》,导演让饰演罗马帝国开创者的演员上场试镜,这位剧中人物是 ( )

A.屋大维

B.斯巴达克

C.伯里克利

D.凯撒

8.在罗马历史的演变中有很多“节点”,印证了古罗马的历史印迹。其中,帝国北部的

日耳曼人废黜了最后一位西罗马君主,西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结束。这一历史“节点”发生于 ( )

A .公元前 27 年

B .公元前 509 年

C.395年

D.476年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材料三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 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些特点?

(2)有人在分析完《十二铜表法》后认为其颁布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你同意这一观

点吗?请说明理由。

(3)以上材料说明了罗马法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公元前 509 年是公元

前 6 世纪末。故选 A 项。

2.C 3.A 4.D 5.D 6.D 7.A 8.D 9.(1)特点:保留了大量古老落后习俗,诉讼

程序僵化,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贵族利益。

(2)不同意。《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产物,它的颁布使量刑定罪有了

文字

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虽然主要是

维护贵族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的利益,并且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是罗马法的渊源,影响深远。

(3)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罗马共和国大致建立于以下标尺中的何时()

2. 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A.古代埃及B .古代罗马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3.公元前509 年,罗马废除了“王政” ,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 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公元前2 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D.公元前49 年,凯撒夺权,但被刺杀

4. 公元前2 世纪,罗马共和国通过成为地中海霸主。()

A. 希波战争

B. 布匿战争

C. 亚历山大东征

D. 三角贸易5.石膏雕像“阿格里巴”是屋大维的女婿、部将、密友,他追随屋大维在罗马内

战中东征西战,最终帮助屋大维A. 赢得布匿之战B.

C. 打败波斯帝国

D. 建立罗推行种姓制度

马帝国

6.“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

7.罗马的元老院广场上,一个衣衫褴褛、篷头垢面、声音嘶哑的老人哭诉:“罗马人,你们看呐!”他脱下上衣,袒露出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痕,“这些,除了为国家打仗留下的,就是债主用鞭子抽打的。”受此事件影响,平民们同贵族展开斗争,最终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保民官的职责是()A.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B.主持日常政务人民大会C.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D.负责制定《十二铜表法》

8.古罗马城在当时世界上是个规模大的城市,下列哪个是与它同时的城市

()A.汉朝长安B .唐朝长安C .美国华盛顿D .日本东京

9.公历一年的12个月起源于古罗马的历法,其中August(8月)是由屋大维的拉丁语尊号Augustus (奥古斯都)演变而来的。你知道屋大维是()

A.罗马城的建立者 B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

C.罗马帝国的建立者 D .被元老院贵族刺杀的罗马统治者

10.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机构是()

A.元老院B .公民大会C .五百人会议D .陪审法庭

11.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恺撒独裁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④斯巴达克起义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

12.质朴浑厚、讲究实效的民族特性,崇尚美德、忠勇卫国、甘于牺牲的爱国

精神,严明纪律、注重秩序的法治观念,罗马政治文化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阅读相

关史料,探究问题:

【遥远的战争,传奇的故事】

材料一 布匿战争是公元前 264~前 146 年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 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 ( 布匿库斯 )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 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

(1)同迦太基的战争对罗马的影响是什么?

【奴隶主的乐园,奴隶的地狱】

材料二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 : 奴隶被称为“会说 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 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 士手握利剑、匕首, 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2)古罗马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的领导人是谁?起义影响如何? 【古代恐怖袭击的典型】

3)图中被刺杀的人物是谁?

笑在最后的人 】

公元前 27 年,元老院给屋大维上了一个新尊号 : 奥古斯都,“庄严、神圣”

个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屋大维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第一个罗马皇帝。从此, 罗马共和国被罗 马帝国取代

4

)罗马共和国如何发展为罗马帝国?是一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C

8.A

9.C 10.A 11.B

12. (1)罗马控制的西地中海地区,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斯巴达。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3)凯撒。(4)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4、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7、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4、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保民官。★★★ (2)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地区。★★★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的新变化 租地农场的产生 手工工场的产生

意义: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改变中欧社会的整体面貌。 近代早期西欧的社会变化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时间:14世纪中叶起——16世纪 地点: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传播于欧洲 背景原因: 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出现; ③思想:封建神学的束缚 含义:14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源起于意大利,通过采取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来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思想主张:A.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B.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 核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 表现:代表人物及作品 文学方面: 但丁,意大利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莎士比亚,英国人。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诗篇,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艺术方面: 达·芬奇,意大利人,被称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实质: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1、动摇了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2、以人为本、思想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整理)

2018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 525 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 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

xx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二、难点: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讲述法、情境设计法、讨论法多法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有关资料。(教师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有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电影《滑铁卢》片段,重现历史场景。) 师:(随着影片片段解说)影片中充满自信和睿智,跃马在前者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有人评价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那么拿破仑是一个什么历史人物,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了解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xx大革命) 二、学习新课: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问:大家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法国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2、三级会议的召开(多媒体展示《三级会议》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三级会议召开时间、当时的国王,国王召开会议的目的及其结果。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源:学,科,网Z,X,X,K]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d80212.html,]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7d80212.html,]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7d80212.html,]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教案

备课活页纸 第三单元共8 课时 课题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课型新授第16 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培养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 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1、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 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2、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 目标 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的认识,了解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内战。授课日期班级节次 11、14 4、5、6、7课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1、2、3、4班 11、15 3、4 手 段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5、6班 教学内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今 天将要介绍的人物是在美国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通过课件展示林肯的 画像)林肯的名字是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今 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制的联 合政权。他们有分歧,但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却取得了 高度一致。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 1、领土扩张 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仕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 2、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展示《美国的领土扩 张》一页。 学生有感性认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罗马城邦的兴起,简单说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过程中的重要时间、事件及人物。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3.认识罗马帝国危机的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罗马发展历史、《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罗马城邦 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__1000__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公元前__509__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__公民大会__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__十二铜表法__》。 4.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__斯巴达克__起义。 知识点二罗马帝国 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__屋大维__,他首创了“__元首制__”。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__地中海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7.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__476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罗马的起源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卷(及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以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彼特拉克——《哈姆雷特》 B.达˙芬奇——《神曲》 C.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D.但丁——《最后的晚餐》 2.“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西欧庄园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D.封君与封臣3.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郑和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4.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新大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高产农作物陆续传入欧亚地区,得到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5.14世纪中叶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它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租地农场采用的新生产方式是 A.领主直接经营B.强迫农奴耕种 C.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D.租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6.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得到很快发展,但由于西欧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可以任意征税,为此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的反抗来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他们常用的手段是A.武力斗争杀死领主B.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C.政治谈判金钱赎买D.国王支持武力斗争 7.2019年是麦哲伦开启环球航行500周年。麦哲伦被历史铭记,不是因为他曾经推行殖民统治,而是因为他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成功地把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大洲(大洋洲除外)都联系起来。下图属于麦哲伦环球航线的是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地圆学说流行 B.中国的指南针导航技术传入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日趋扩大 D.欧洲人渴望到东方追逐财富 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佛教对外传播的过程D.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3.14世纪以来,欧洲人非常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而掀起了寻金热。最先组织寻找黄金的国家是() A.意大利、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 C.荷兰、英国D.意大利、葡萄牙 4.1497年,葡萄牙王室派达·伽马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继续航行,寻找新的航线。最终达·伽马船队开通了() A.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B.从欧洲通往东非的航线 C.从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D.环球的航线 5.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图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从远航的目的方面,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3)郑和船队成功远航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过程以及租地农场是如何建立的;了解手工业发展变化以及手工工场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土地关系变化和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产生过程和影响。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特点和出现的意义 难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的原因。 导入新课 出示《西欧庄园》的图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0-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11世纪以后,欧洲的庄园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租地农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租地农场是如何形成的? 4.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5.中世纪晚期的手工业方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6.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7.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西欧庄园经济的变化 (1)首先是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11世纪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其次是自由劳动力的增加,庄园瓦解。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租地农场的出现 (1)原因:①是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一些领主不善经营. 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2)租地农场的形成: ①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领主依靠 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比较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改革,强化农奴制;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3.领导人:林肯。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南北方矛盾: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反对提高关税、支持扩张奴隶制;北方相反。 5.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6.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7.影响: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重视科教,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1.原因: 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忧)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外患) 1868年,倒幕派“王政复古” 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 二、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 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成就: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影响: 四、补充 三次革命的代表发明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成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大众教育: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5图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根本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 五、进程: 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 ②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③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④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九、重要插图:P44一战前后的欧洲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15世纪,蓝色海洋的奥秘诱惑着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大航海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这一时期,“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地理学的发展 C.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2.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哪项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 A.印刷术B.“罗盘”导航技术 C.造纸术D.火药 3.迪亚士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途中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当船队再次看到陆地时,船员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风暴角”即() A.印度B.美洲 C.好望角D.菲律宾群岛 4.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5.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B.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D.地圆学说 6.1492年的一段航行日记:“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出发。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据此推断,该航行日记记录的是() A.迪亚士航行B.哥伦布航行 C.达·伽马航行D.麦哲伦航行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卷(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西方文化之路》中写道:“1292年左右,(他创作的)这部诗集充满了对爱情和人生的赞美,(在中世纪的欧洲)第一次射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不过他却始终没有把自己称为人文主义者。”这里的“他”应是 A.但丁B.达·芬奇C.拉斐尔D.莎士比亚 2.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进行这一贸易的是英国人 B.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它为非洲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D.它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财富 3.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新大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高产农作物陆续传入欧亚地区,得到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4.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5.在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率领船队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哥伦布 B.麦哲伦达?伽马 C.哥伦布麦哲伦 D.迪亚士达?伽马 6.“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样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了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产品。“直接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租地农场出现 D.人文主义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