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说课稿

内容

1.教材分析

1.《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30课。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的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

2.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童趣易懂,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学到一些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采取一定激励措施、直观影像和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两个课时来学习本课,第一课时以识字写字为重点,通读课文,第二课时完成后两个生字的学习,精讲课文,在此展

示第二课时内容,以下为第二课时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复习巩固“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雪”“星”

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盼望”“ 吐出”等词语的意思,积累ABAB式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学习文中动物角色礼貌待人的文明用语,做一个文明懂礼的学生。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礼貌用语。

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探索科学的奥秘。

4. 教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激趣法,游戏学习法,情境演读法。

5. 学法

指导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圈点批画、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6. 教具

本课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贴图道具辅助教学

7.教学程序

本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作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抓住学

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1. 欢迎可爱的棉花姑娘再进课堂(并贴图)

2. 板书课题(指导花字写法读法,娘字的读法)

(二)巩固识字,学习生字

1.以游戏抢答的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生字词。

2. 指导学生学习“星”和“雪”两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框架结构,配上儿歌,便于记忆和掌握。同时由学生来做小老师讲字,体现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特点。

(解说: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关注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精读品味,读中感悟

1.出示书中棉花姑娘生病前后不同的图,让学生描述,通过直观的图像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读,圈画能够描述图片相关语句。

这两幅图想告诉我们棉花姑娘一个怎样的经历,我们回到课文中找答案。找六个同学来分小节读一下,边听边找,请你从文中找出能描述这两幅图的句子。

3. 出示第一幅图及文章第一自然段

(1)了解蚜虫(借助直观的图片资料),体会蚜虫的可恶,指导学生读出讨厌蚜虫的语气。

(2)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多么”“盼望”两个词语表现了棉花姑娘急

切求医的心情。

4.重点学习2-5自然段

轻读2-4自然段,用笔圈出棉花姑娘为自己请了哪些医生?(指导学生说话要完整:棉花姑娘请了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来治病。)

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这些医生治好棉花姑娘的病了吗?

为什么没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谁能分别说一说?(理解“只会”一词,指导朗读燕子说的话)

利用查阅到的其他动物医生资料,想象对话,并能够正确运用文明礼貌“请”“对不起”等用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文明懂礼。

______________来了,棉花姑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

(解说:学习这一部分之后,学生初步领悟文章中动物角色的对话模式,并结合想象小组合作编对话,充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交流时,要充分利用多元评价,进行生生评,教师评等)

再读“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理解急切的心情。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知道七星瓢虫帮助了棉花,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惊奇一词。

(解说: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以读代讲,并借助直观实际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语言的妙处。)

5.学习第6自然段

对比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两个词语,并练习ABAB式词语用法(粉红粉红的桃花,金黄金黄的稻田,火红火红的太阳)

A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B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2)理解“吐出”(出示棉花生长图,解释词语)

(3)积累好句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________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

奖励阅读一首儿歌

棉铃咧嘴笑哈哈,吐出大大白棉花,棉花用处多又多,能织花布能纺纱。

(四)、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小文章多有意思啊,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动物都有它自己的本领!

拓展阅读(《有趣的动物耳朵》)

(解说: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此根据本课内容,向学生推荐相似的科学小文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8. 说作业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推荐阅读《有趣的动物耳朵》并与小伙伴们交流阅读收获。

9. 说板书

我如下设计板书,将贴图与文字相结合

1. 居中书写课题30棉花姑娘

2. 左边是动物医生的贴图

3. 右边是写动物医生可以捉的害虫

整体体现出直观生动,提纲挈领的特点

10. 说结语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说课稿

《春夏秋冬》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

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并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出示情景(书上的主题图): 1.老师和这些小朋友们在哪里在干什么 2.老师想知道各种颜色花的盆数,你能告诉我吗? 二、进行新课。 例1 1、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导涂色和填数。 2、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 行统计的,是怎么涂色的。

3、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 5、比较: 师:数小格的盆数和花坛中的盆数,哪个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花的朵数(感受统计的意义) 5、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数出花的盆数并用数小格的方式来表示叫做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 教学例2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些颜色的花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呢( 请几个学生回答) 现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涂在在你的这张小白纸上。(收纸条)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a:喜欢绿色的人有多少? b: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多?…… (3)师:那现在老师来报一下,请你在纸上记录下来。(教师唱票)师:有人记录下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画圈的方法。 -打钩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研说: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 一、说课标分为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抽象、运算过程;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测量、识图、画图的技巧。 理解常见量。 数学思考:在探索排列和组合的过程中,形成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能力。即:发展“四能” 情感态度: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积极评价 养成认真作业说些整洁的良好习惯。 内容目标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认识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掌握数的组成和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能简单的估计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 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常见的量”:认识人们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的进率,知道爱护人民币。 会探索给定的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图形与几何:直观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评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在“摆一摆、想一想”

一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总结统计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实践活动 小小运动会 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 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知识框架】

生活中的数 【知识点】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一分钟》教案

16一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钟、元、迟”等生字,会写“钟、元、洗”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讲这个小故事用了多长时间?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1.读一读下面与时间有关的字词,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秒分刻时 天月年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共6个自然段。) (2)圈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认读生字。同桌互读,接龙读。 3.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 (2)选择生字中的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2.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钟(zōngzhōng) 迟(cíchí) 共(gōnggòng) 决(júejué) 定(dìndìng)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后评议。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上课却迟到了二十分钟?4.元元因为多睡了,所以碰到,错过了,只好走路去学校,最终迟到了。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讨论。 (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板书:多睡),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板书:迟到二十分钟)他后悔什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小组内交流。 2.品读。 (1)分自然段朗读,想一想,从以下句子或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该怎样朗读这些词和句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五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分钟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分 钟 一、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 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 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认识本课“钟、元”等13个生字。会写“钟、洗、已”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设疑导思(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 圈是60秒,60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4.小结: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60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 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珍惜这一分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分钟”的课文,学了课文之后,你会对“一分钟”有更深的体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钟、迟”是翘舌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新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 第一篇《猜字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 课《猜字谜》。这是两则猜字的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猜谜语寓知识性、趣闻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课、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字、右”等7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总结猜谜语的好方法。 3. 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伙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感触深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问题探究、直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啊,老师和同学们玩猜谜语游戏,大家有信心猜出这些谜语吗? 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是玩猜谜语游戏”,意在扫除学生对于学习和上课的负重感、疲惫感,为本课打下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氛围。提问学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动学生的热情。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具有表现力,学习热情即刻便可高涨。 随即提醒学生仔细听,教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抛出两个谜语,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由学生一一猜出,并给猜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两个谜语不难,给了学生足够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小组竞争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了实际课堂中。 这么多的谜语都没有难到大家。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猜谜语的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会观察,跳出谜面想一下,谜底就在话里藏”(生跟读)。有了这些小窍门啊,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而教师在传授这篇课文时的特色就是要在简单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1《春夏秋冬》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 (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 (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教案

一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钟、元、迟”等生字,会写“钟、元、洗”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一分钟时间讲一个小故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讲这个小故事用了多长时间?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4.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5.读一读下面与时间有关的字词,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秒、分、刻、时、天、月、年。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共6个自然段。) (2)圈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认读生字。同桌互读,接龙读。

3.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 (2)选择生字中的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 4.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钟(zōng z hōng) 迟(cíchí) 共(gōng gòng) 决(júe jué) 定(dìn dìng)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后评议。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上课却迟到了二十分钟? 3.元元因为多睡了(),所以碰到(),错过了(),只好走路去学校,最终迟到了()。 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讨论。 (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板书:多睡),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板书:迟到二十分钟)他后悔什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小组内交流。 2.品读。 (1)分自然段朗读,想一想,从以下句子或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该怎样朗读这些词和句子呢? (2)请学生先自己试读,然后在小组中互读、互评。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说课稿小学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四个太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四个太阳》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这一课是一篇有景、有情的好课文。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四季的变化,同时描绘了美丽的四季、美丽的自然、美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了儿童情趣,是对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根据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冻僵”、“邀请”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同形式

的朗读中积累词汇,获得语言的美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冻僵”、“邀请”等词语的意思。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相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巩固生字 1、游戏巩固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6一分钟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一分钟》精彩片段 师:孩子们,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请全体起立,两臂像老师这样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看谁坚持得时间最长,时间为一分钟。 师边看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 师:时间到。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胳膊有点酸疼。 生:有点累。 师: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生:长。 生:不长。 …… 师: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会更深。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钟”字,“钟”字是个生字,注意书写时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同学们会读吗? 生:会。 师:我们来读读吧。(课件出示:我会认钟、元、迟、洗、背、刚、叹、共、汽、车、决、定、已、经) 边读边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师:生字宝宝都认识了,那词语你会读吗?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师:丁零零是ABB式的词语,注意“零”单独作字读二声,在这里要变音,读一声。跟老师读。谁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

生:白花花 生:红彤彤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会用多种方法识字,还积累了很多次词语。同学们生字词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能读好。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读,师要注意订正读音。 师:谁来说说,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多睡一分钟。 师:因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结果—— 生:迟到二十分钟。 师:(课件出示)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谁来说? 生:因为他先是没赶上绿灯,后来又没坐上公共汽车。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说出了元元上学路上发生的两件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事。(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读读这段课文,看谁读得好? 生:读。 师:来,咱们一起读一遍。 师:谁愿意自己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一般人叹气的时候,心情都不太好,这个时候说话的声音不可能十分响亮。 师: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元元?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接一个(说课稿)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以时间为序,通过童真、童趣的方式描写了一个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应该做的事,以及他的心里想法的变化。以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例,来告诉同学们应该有时间观念,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做有益于我们身心成长的事。 二、说目标 1.会拼写、拼读本课13个会认字,能按正确的笔顺写出本课的七个会写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的词语。 3.感受并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时间观念,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都形成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在课文感悟中,使同学们能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设问学生,你们每天都是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上学,这些事情都是你们自己愿意做的吗?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读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会认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圈划生字。 2.教师拼读生字,学生跟读。

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统计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那好,老师正想请咱们班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而且特意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示《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黑猫警长》的图片) 师:可是这里有四部动画片,我们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 生1:我要选《猫和老鼠》。 生2:我最喜欢看《葫芦兄弟》。 生3:不行!我们要看《西游记》,孙悟空最厉害了。 …… 师:(面露难色)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 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 生3: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 学生按喜欢的动画片分别排成四队并数出每队人数,教师填写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把全班小朋友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四队,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大家观看哪部动画片的一种需要,初步体会统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探究统计方法 师:通过统计,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小朋友最多,可不知道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 生:让二班的小朋友也用排队的方法统计一下。 师:可老师现在就想知道结果,怎么办? 生:派一个人到他们班去统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说教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 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 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 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表现在我们 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 境长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水平目标 初步学习使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说教法学法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

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 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 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 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水平。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 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 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4、自读自学。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 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理解了哪几个?是怎么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字用自己 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 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 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 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 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5、朗读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升朗读水平。教师一定要兼顾不 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 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

一 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刚、共、定、经”,整体音节“元、已”。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洗、汽、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钢一刚。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分类与整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用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小礼物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探究发现法 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气球分类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 3、联系生活法 《课标》中强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用途,了解生活中分类现象,体会分类的作用如此之大。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将气球按颜色或形状为标准进行分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2、学习讨论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第一篇《猜字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 课《猜字谜》。这是两则猜字的谜语,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猜谜语寓知识性、趣闻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课、本单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12个生字。会写“字、右”等7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总结猜谜语的好方法。 3. 培养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伙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求知欲望强、对能激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感触深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问题探究、直观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啊,老师和同学们玩猜谜语游戏,大家有信心猜出这些谜语

吗? 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是玩猜谜语游戏”,意在扫除学生对于学习和上课的负重感、疲惫感,为本课打下一个轻松而活泼的氛围。提问学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动学生的热情。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具有表现力,学习热情即刻便可高涨。 随即提醒学生仔细听,教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抛出两个谜语,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由学生一一猜出,并给猜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 两个谜语不难,给了学生足够信心,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小组竞争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了实际课堂中。 这么多的谜语都没有难到大家。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特意带来了一个猜谜语的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会观察,跳出谜面想一下,谜底就在话里藏”(生跟读)。有了这些小窍门啊,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而教师在传授这篇课文时的特色就是要在简单之中制造不简单,尝试着在快乐的猜谜语活动中交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以运用。 (二)整体认知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提问:在自读课文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引导孩子自主的关注朗读的技巧,并适时的给予指点和引导 2.学习生字。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三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三篇】 好了,下课! 【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铁的两极及相关知识。 2、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原理。 3、了解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4、了解磁铁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磁铁的两极,掌握正确判断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 2、利用材料进行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的探究实验。 3、用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利用磁铁做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事。 2、养成通过实验去获取直接经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满水的水槽装有水的试管里放置一枚回形针磁铁小鱼铁钉小鱼磁铁鱼钩各种形状的磁铁 学生准备:条形磁铁纸片铝片铜片铁片泡沫塑料1元硬币玻璃片棉花车*头针 活动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生活情景,认识磁铁 1、(出示有水的试管)你有什么办法取出试管里的回形针? (学生尝试用各种办法) 2、对使用磁铁的学生进行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生活中吊桶掉入井里,人们会用一个一块大磁铁进行打捞。 3、大家平时也玩过磁铁,还记得是它们是什么样子吗? (展示条形、环形、马蹄形磁铁) 二、利用灵活多样的科学活动,探究磁铁的性质 1、磁铁真的只能吸铁的物体吗?拿出材料盒,先预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起 2、拿磁铁进行验证,在能被吸起的物体后面画“√”,并用磁铁试试身边的各种物体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你们认为磁铁能吸哪一类

物品? 4、磁铁能吸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在生活中,人们哪些地方利用磁铁具有磁性的本领? 5、(出示教具)老师也利用磁铁具有磁性的本领做了一个小玩具。谁愿意来试试?别的同学仔细观察水面上的鱼钩和小鱼。 6、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用磁铁的中间钓不到鱼,用两端却可以?绿色的小鱼见到鱼钩怎么会跑了?) 7、用磁铁中间钓不到鱼,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 8、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方法一:分别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去吸大头针,比较它们吸的个数 方法二:将大头针铺平,将磁铁放在上面,看大头针是否均匀地分布在磁铁各部分) 9、学生实验 10、交流实验现象并小结: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相同,磁铁两端磁性,这两个地方叫磁极。 第二课时 一、探究磁铁的性质 1、磁铁有两个磁极,通常人们给它们命名为南极和北极,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给它们起名字呢?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教学设 计及反思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学生在理解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与故事再现,把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1)预习课,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学生)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圈是60秒,60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小结: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60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珍惜这一分钟,往往会带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一分钟”的课,学了课之后,你会对“一分钟”有更深的体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统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 设计理念 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因此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直观感受条形统计图(非正式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1。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上册学生对统计的体验只是数数、涂格,还没有系统地感悟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甚少,对统计的方法也比较陌生。本设计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教学主线,安排三个统计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能根据所描述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一套水果图片,学生每组一盒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一段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起来。 师:同学们这么熟悉刚才的音乐,老师猜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蓝猫。想知道它最近的消息吗? (课件出示场景1配画外音)“蓝猫我改行做水果店老板了。” 师:瞧瞧它的柜台,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会觉得蓝猫把各种水果堆在一起太乱了,需要分类摆放。 [意图: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教师以学生熟悉又喜爱的《蓝猫》主题曲吸引其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为组织教学做好了准备。“蓝猫改行做水果店老板”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的提出,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产生统计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