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凝析气藏动态预测

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00422 .0)()1(3225.0--??? ?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 +-+-+-=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 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

倡本文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所属专题“低渗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03BA613A‐07‐07)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姜贻伟,1963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然气开发及综合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电话:(0393)4823543。E‐mail:jyw@zy. dzy.com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 倡 姜贻伟1 戚志林2 郭平3 孙雷3 毕建霞1 (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姜贻伟等.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实验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9):96‐99. 摘 要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采用真实岩样和流体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成果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选取Q75井的真实岩样和流体,通过长岩心衰竭实验测试了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饱和度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超声波测试技术对研究深层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②桥口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要比国内外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低得多;③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温高压低渗凝析气藏更低的油气界面张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实验所用岩心的长度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题词 低渗透油气藏 凝析油气藏 临界流动 饱和度 研究 一、引 言 衰竭式开发凝析气藏过程中必然产生反凝析,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反映凝析油流动能力的重要参数,它对凝析油采收率、气井的产能和稳产期均存在重大影响 [1] 。若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很高, 则地下析出的凝析油绝大多数都会滞留地下,因为只有极少数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的近井地带才能达到较高的凝析油饱和度。相反,若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较低,则衰竭式开发气藏也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由此可见,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也是确定合理开发方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2‐13] 。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对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有人认为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比较高,可以到30%~50%[2] ,也有人认为它 可以小于10%甚至更低 [3,4] ;有的学者认为束缚水饱 和度对它存在影响[4‐6],但也有人认为影响不大[7‐8]; 最近的一些研究还表明油气界面张力对它有重要影响 [9‐12] 。此外,实验所用岩心长度也会对反凝析油临 界流动饱和度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认为实验所用岩心长度增加,反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也会有所增加。 低渗凝析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束缚水饱和度高、储层介质比面大、界面现象突出的特点,因此低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具有不同于常规凝析气藏的特殊性。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凝析气资源丰富,研究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对于确定气藏合理开发方式和增产措施,改善气藏开发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国内外在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方面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的凝析气藏应根据实际进行测试。笔者选取中原桥口气藏真实岩心和流体,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 [13] 对低渗凝析气藏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 行实验研究,并将测试结果和我国其它中高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 1?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 .00422 .0)()1(3225.0--???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白庙、桥口低渗凝析气藏工艺挖潜技术-2019年文档

白庙、桥口低渗凝析气藏工艺挖潜技术 、存在的问题 1.层位分散,常规压裂改造难度大 白庙、桥口气田主要含气层系为S2下、S3上、S3中、S3 下四套,气藏埋深2630.0?4090.0m。四套层系受沉积环境影响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由于层系多、井段长、层位分散、层间差异大,常规的笼统压裂工艺不但不能有效改造物性差的储层,使相当一部分储量不能得到有效动用,而且造成压裂液体效率低,影响压裂成功率和措施效果。 2.地露压差小,反凝析污染严重 白庙、桥口凝析气藏地露压差小,地层反凝析和井筒积液严重,降低了气井产能和稳产期。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凝析液不断析出,气井普遍存在积液现象,气井产能下降快,稳产难度大。 3.气田压力逐渐下降,排液采气效果逐年变差 近几年,大部分气井低产、低能,作业时洗井液和气举时井液、高压气回流地层的现象比较普遍。既污染伤害地层,又损失高压气,严重影响到气井正常生产。 二、低渗凝析气藏挖潜工艺技术研究 1.多段压裂工艺 1)压裂方式:由于凝析气藏低渗、非均质、井段长,单 层压裂地层压力下降快,反凝析现象严重,稳产期短;同时多次的压裂改造易污染地层,施工成本高,因此,选用多段压裂工艺,一次对气层进行充分改造。在综合考虑多段压裂工艺的技术上,优选封隔器加滑套,顶部悬挂密封的方式实施多段压裂。 (2)压裂工艺:①对需要避压的层,采用封隔器加盲管避 开避压层段。②针对套管完井的水平井,为避免因射孔段过长,

压裂产生过多裂缝,每个压裂段射孔长度控制在2?4m③为提 高压裂工艺成功率,采取“低砂比、造长缝”的原则,结合“低起步、小台阶加砂”技术,合理控制砂比,降低人工裂缝 对砂浓度的敏感性。 2.精细分层压裂工艺 近年来,针对一般压裂井,为充分改造压裂层,提高薄差层的动用程度,需大力研究推广2?3段的精细分层压裂工艺,提 高压裂针对性。 对此我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对压裂工艺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了卡一压二、卡二压二、卡二压三、卡三压二和卡三压三分 层压裂工艺。同时采用机械座封封隔器Y221或Y211与液压座 封封隔器Y241或Y341配套组合,喷砂滑套与水力锚做成一体,配套油管伸缩补偿器,极大地降低了解封风险。 3.闭式气举工艺 随着凝析气田地层能量逐渐降低,积液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开式气举工艺气举时气液倒灌入低压层,影响排液效率,造成 高压气浪费;另外由于气举时间长,在地面增压机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整个气田气举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2009 年以来持续开展增压气举管柱的配套工艺的研究,相继配套半闭式气举、闭式气举工艺并取得成功。 由于传统闭式气举管柱仅靠油管空间储存液体,容积小,气举频繁,既增加气举工作量,又会造成气举阀疲劳而缩短使用寿命。通过完善,在封隔器上部油管增加液流通道,使油管与套管环空连通,增加储液空间,既可缩短气举时间,提高气举效率,延长气举周期,又可减缓气举阀疲劳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三、现场应用情况 1.多段压裂工艺的应用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 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3058.4米,油层套管7〞×2890.3米,油管21/ 2 〞×3023.3米,井段2880.6~2910.2米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2943.5米为页岩,2943.5~3058.4米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107.2米,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2.1m3/d(凝析水)为纯气藏。 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2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 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 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 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 测压时间井深(m)压力(MPa) 压力梯度 (MPa/100m) 备注 86.4.28 9:00014.25 9:20100014.930.068 9:40150015.270.068 10:00200015.610.068 10:20227115.800.070 10:40270016.100.070 11:00295016.280.0722950遇阻 测井筒压力梯度为0.070Mpa/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

油藏动态分析模板

油藏动态分析模板 一、收集资料 1、静态资料:主要区块所处区域位置、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 2、动态资料:区块(单元)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 3、生产测试资料: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等)。 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结构(井身轨迹)等。 二、分析内容 1、开发状况的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等)。 2、水驱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水驱指数、存水率、注水量、分注合格率、水质状况、水线推进状况、水驱采收率、含水上升率及含水上升速度、油砂体(砂层组)水淹状况等指标的合理性)。

3、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单元总体平衡状况、纵向上分小层注采平衡状况、平面上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等)。 4、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注采系统的调整、层系的调整、油水井工作制度的调整、储层改造、油水井措施等)。 三、分析步骤 1、概况 主要阐述储量探明及动用状况、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状况、油井数、开井数、日产液、日产油、含水、采油速度、注水井开井数、注水量、注采比等。 2、开发指标的分析评价 主要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注水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等开发指标与计划部署之间的差别。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及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 3.1首先总体上阐述近期区块(单元)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压力等变化态势,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3.2分析重点井组动态变化,简要阐述分析变化的原因(具体参见井组及单井动态分析)。 3.3开发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3.3.1水驱状况(注水单元): ①水驱控制程度,定义为油井中与注水井连通层的厚度与射开的总厚

2021年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3058.4米,油层套管7〞×2890.3米,油管21/2〞×3023.3米,井段2880.6~2910.2米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2943.5米为页岩,2943.5~3058.4米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107.2米,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 2.1m3/d (凝析水)为纯气藏。 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2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 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 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 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

答:该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上升,而油压下降,产气量、产水量下降,氯根含量不变(1)4月28日井下压力计测井筒压力梯度为0.070Mpa/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 二、**井位于**气藏顶部,该气藏为砂岩孔隙性纯气藏,该井于1977年4月23日完井,井深1375.7m,油层套管7〞×1203.4米油管21/2〞×1298.8米,衬管5〞×1195.2~1324.9米,完井测试套压9.23MPa,油压8.83MPa,产气量19.4×104m3/d,产水微。1978年2月3日10:00开井投产,投产初期套压8.82MPa,油压8.54MPa,产气21.2×104m3/d,产水0.4m3/d。1990年12月,套压3.82MPa,产气4.3×104m3/d。 请依据该井1978~1990年的采气曲线特征划分生产阶段,并描述出该井各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根据该井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生产阶段: (1)上升阶段(产层净化阶段):在此阶段,气井产量、井口压力、无阻流量随着井下渗滤条件的逐渐改善而逐步上升。 (2)稳产阶段: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仅压力下降,在曲线上表现出产量平稳而压力下降的生产过程。 (3)递减阶段:随差开采,当气井能量不足以克服地层的流动阻力、井筒的阻力和地面设备的阻力时,产气量明显下降,递减速度快。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之令狐文艳创作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 令狐文艳 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3058.4米,油层套管7〞×2890.3米,油管21/2〞×3023.3米,井段2880.6~2910.2米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2943.5米为页岩,2943.5~3058.4米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107.2米,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2.1m3/d(凝析水)为纯气藏。 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2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 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 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 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

答:该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上升,而油压下降,产气量、产水量下降,氯根含量不变(1)4月28日井下压力计测井筒压力梯度为0.070Mpa/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 二、**井位于**气藏顶部,该气藏为砂岩孔隙性纯气藏,该井于1977年4月23日完井,井深1375.7m,油层套管7〞×1203.4米油管21/2〞×1298.8米,衬管5〞×1195.2~1324.9米,完井测试套压9.23MPa,油压8.83MPa,产气量19.4×104m3/d,产水微。1978年2月3日10:00开井投产,投产初期套压8.82MPa,油压8.54MPa,产气21.2×104m3/d,产水0.4m3/d。1990年12月,套压3.82MPa,产气4.3×104m3/d。 请依据该井1978~1990年的采气曲线特征划分生产阶段,并描述出该井各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根据该井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生产阶段: (1)上升阶段(产层净化阶段):在此阶段,气井产量、井口压力、无阻流量随着井下渗滤条件的逐渐改善而逐步上升。(2)稳产阶段: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仅压力下降,在曲线上表现出产量平稳而压力下降的生产过程。

凝析气藏采气工程特点及技术

凝析气藏开发的特点及技术 摘要:反常凝析现象决定了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保证天然气的采收率外,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基于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综述了衰竭式开发和保持压力开发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保持压力开发方式,并总结了我国凝析气藏开发的成熟技术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凝析气藏;采气工程;开发方式;开发技术 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地质储量超过1012m3的巨型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储量超过1000×108m3的大型气田则占56%。世界上富含凝析气田的地区有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在我国凝析气田也分布很广。根据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气层气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地区及近海海域的南海和东海,资源总量为38×1012m3,探明储量为 2.06×1012m3,可采储量为 1.3×1012m3,其中凝析油地质储量为11226.3×104t,采收率若按照36%计算,则凝析油可采储量为4082×104t。 1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SY/T6168-2009),产出气相中凝析油的含量大于50g/m3的气藏为凝析气藏。按照凝析油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特高、高、中、低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如下表1所示。 1.1 反常凝析现象 凝析气藏是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间的一种特殊烃类矿藏,具有反凝析的显著特点。凝析气藏中流体在原始地层状态下(绝大部分)呈单一气相存在,当地层压力降至上露点压力(又称第二露点压力)以下时,开始有凝析油析出,且凝析油的析出量随着压力的继续下降而先增加至最大值,然后又减小,直至压力降至下露点压力(又称第一露点压力)时,凝析油被全部蒸发,此即为反常凝析现象。特别是对凝析油含量高的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采,反常凝析现象比较严重。 1.2 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 我国凝析气藏埋深一般在2000~5000m,凝析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原始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储层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凝析气藏的地层压力一般为25~56MPa,压力系数一般为1.0~1.2左右。塔里木盆地的凝析气藏埋深在4000~5000m 以上,埋藏最深的塔西南深层凝析气藏达6500m。新疆柯克亚深层凝析气藏压力高达123MPa,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超高压气藏。气藏温度一般在70~100℃之间,少数凝析气藏温度高达100~145℃。因此,埋藏深、高温、高压是凝析气藏又一重要特点。 1.3 产出“四低一高”的凝析油 凝析气藏产出的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初馏点、低含蜡量和高馏分的特点。

影响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影响响凝凝析析油油气气藏藏采采收收率率的的主主要要因因素素 高长虹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051) 摘 要 凝析油气藏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开发方式选择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采收率。通过室由实验和实例调研发现,压力保持水平对采收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即要想使凝析油气藏获得较高采收率,就必须在开采过程中使油藏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此外,地层伤害、井筒积液和水合物堵塞对凝析油气藏的采收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克服。 主题词 凝析油气田 开发 采收率 影响 油层压力 凝析油气藏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问,它既产天然气,又产凝析油,流体相态复杂多变,其地层流体组成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凝析油气藏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地层流体为气态;当地层压力降低至低于饱和压力时,反而会从气相中凝析出凝析油,即产生层内反凝析(反转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此类油气藏的采收率。

l 影响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室内实验 实验中所用油为中原油田文72断块的凝析油,所用驱油用水为文72断块油藏的模拟水,所用岩心直径3.8cm.长50cm。 实验主要进行保持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水驱油采收率研究。其实验参数和结果见表1。 裹l凝析油藏在保持不同压力条件下的采收率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压力对凝析油采收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即在实验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可得到较高采收率。 2 凝析油气藏现场开发实例 凝析油气藏的开采方式有两种,即衰竭式开采和保持压力式开采。

衰竭式开采也叫降压开采,即依靠地层的天然能量将地层内流体驱出。这种方法会使地层压力在短期内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产生反凝析现象。只能获得较低的采收率,因此对于凝析油气藏是否选择衰竭式开采要特别慎重。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不得不采取此种方法进行开采:① 油藏的凝析气饱和压力很低;② 在保持压力开发下不经济时,只能采用衰竭式开采。后者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储量较小的油藏。二是储集层条件差的油藏。 与衰竭式开采相对应,对于饱和压力较高,凝析油含量高,或储量虽不很大但储集层条件好的凝析油气藏,都应选择保持压力式开采。具体保持凝析油气藏地层压力的方法有注气法和注水法,这两种方法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主要受注入物质来源的限制,此外,对于水敏性严重的储集层,应注气保持压力。 根据大量调研,世界范围内共有以下6个较大规模凝析油气田,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外较大规模凝析油气田开采概况 下面分别以中原油田文72断块和美国Jay—Lee油田为例分析衰

凝析气藏储层污染及解除方法和现状

凝析气藏储层污染及解除方法现状报告摘要:对低渗低产凝析气井,水锁和反凝析伤害尤为严重。对于致密低渗透凝析气藏,一般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措施才能进行有效开发,但是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表明,在油气藏压裂作业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水基流体的滤失,特别在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或衰竭式低渗透油气藏中,压降常常与毛管力在数量级上大小相当。此时,气藏产量下降。这是由于液体持续地滞留导致产生水锁伤害及液体没有完全返排。压裂液的滤失造成在沿裂缝区域形成高含水饱和度带,减少了侵入地带的气相相对渗透率,形成压裂过程中的水锁伤害,同时在低渗透凝析气藏进行压裂后,压力急剧下降,在达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在裂缝面处出现反凝析液。进而引起裂缝面处的污染,低渗透凝析气藏产能急剧下降。因此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水锁是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反凝析污染、水锁伤害对气井生产、气藏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调研了国内外文献,详细阐述了反凝析和水锁效应机理,提出了各种解决此两种伤害的方法,并提出在注气吞吐前先注入一个有限尺寸的甲醇溶液前置段塞来解除反凝析和水锁产生的地层堵塞,以改善注气吞吐,提高凝析气井产能的效果,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高渗储层均可能由于反凝析和水锁的存在而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高临界凝析油流动饱和度和高含水饱和度导致反凝析影响严重。解除近井反凝析堵塞和反渗吸水锁的主要机理是延缓反凝析出现和加速反凝析油和地层水的蒸发;凝析气注入可反蒸发凝析油中的重烃;注甲醇可有效解除反凝析油和水锁的双重堵塞。将向近井带注入化学溶剂、注气和加热等方法结合起来。 关键词:凝析气井;反凝析堵塞;水锁; 一、近井地带反凝析、反渗吸伤害 1.反凝析伤害机理 在凝析气井的开发过程中,随着压力的不断下降,当压力下降到低于露点压力时,就会引发反凝析现象,发生反凝析伤害,从而进一步加剧近井地层的堵塞和伤害,导致凝析气井产能的进一步下降。而低渗透凝析气井生产时近井地带的压降大,井底压力和容易低于露点,因此在井筒附近更易产生严重的反凝析伤害,从而导致气体有效渗透率急剧下降,气井产能相应减少。反凝析液堵塞降低气井产能。由于反凝析液的聚集,气产量将大幅下降。随着凝析气藏衰竭式开发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下某个压力(最大凝析压力)区间内时,部分凝析油在地层中析出并滞留在储层岩石孔隙微粒表面造成反凝析伤害。从机理方面考虑,解除反凝析污染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凝析油反蒸发角度考虑解除反凝析污染,如注二氧化碳法;另一类是从解除反凝析堵塞角度考虑解除反凝析污染,如水力压裂法。 2.水锁伤害机理 钻井过程中一打开储层,就有一系列的施工工作液接触储层,若外来的水相流体侵入到水润湿储层空到后,就会在井壁周围孔道中形成水相堵塞,其水-气弯曲界面上存在一个毛细管压力。要想让油气流向井筒,就必须克服这一附加的毛管压力。若储层能量不足以克服这一附加压力,就不能把水的堵塞彻底驱开,最终会影响储层的采收率,把这种伤害称作水锁损害。当地层水或凝析水无法被气流携带出井筒时,将形成井底积液。当关开井的时候,井底积液可能在井筒回压、储层岩石润湿性和微孔隙毛细管压力作用下,向中低渗透储层的微毛细管孔道产生反向渗吸,形成“反渗吸水锁”。水锁的存在进一步堵塞了气体渗流通道,降低气相有效渗透率,加剧近井地层的伤害。这也是许多没有边底水的气藏凝析气藏关井后没有产量或产量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渗低产凝析气井,这一现象尤为重要。近井带凝析液堆积和地层水的存在也降低了气相相对渗透率,造成总采收率减低。 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蒸发解除水锁伤害的机理是在凝析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凝析气从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改图之欧阳家百创编

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分析题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井位于构造顶部,该气藏为底水衬托的碳酸盐岩裂缝—孔隙性气藏,该井于1984年4月28日完井,井深3058.4米,油层套管7〞×2890.3米,油管21/2〞×3023.3米,井段2880.6~2910.2米为浅灰色白云岩,2910.2~2943.5米为页岩,2943.5~3058.4米为深灰色白云岩,井底距离原始气水界面为107.2米,完井测试时,套压15.31MPa,油压14.98MPa,产气38×104m3/d,产水2.1m3/d(凝析水)为纯气藏。 该井于1986年2月23日10:30开井投产,定产量25×104m3/d,实际生产情况见采气曲线图。1986年4月3日开始,气井生产套压缓慢上升,油压、气量、水量下降,氯根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22日9:00~11:00下井下压力计了解井筒压力梯度,变化情况见井下压力计原始记录。 请结合该井的采气曲线和压力计原始记录: 1、计算该井压力梯度; 2、分析判断气井采气参数变化的原因。 **井井下压力计原始测压记录

答:该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上升,而油压下降,产气量、产水量下降,氯根含量不变(1)4月28日井下压力计测井筒压力梯度为0.070Mpa/100m左右,井筒基本为纯气柱。(2)下井下压力计在井深2950m处遇阻表明油管不通畅,气井生产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油管下部节流所致。 二、**井位于**气藏顶部,该气藏为砂岩孔隙性纯气藏,该井于1977年4月23日完井,井深1375.7m,油层套管7〞×1203.4米油管21/2〞×1298.8米,衬管5〞×1195.2~1324.9米,完井测试套压9.23MPa,油压8.83MPa,产气量19.4×104m3/d,产水微。1978年2月3日10:00开井投产,投产初期套压8.82MPa,油压8.54MPa,产气21.2×104m3/d,产水0.4m3/d。1990年12月,套压3.82MPa,产气4.3×104m3/d。 请依据该井1978~1990年的采气曲线特征划分生产阶段,并描述出该井各生产阶段的生产特征。 答;根据该井采气曲线特征大致划分为四个生产阶段: (1)上升阶段(产层净化阶段):在此阶段,气井产量、井口压力、无阻流量随着井下渗滤条件的逐渐改善而逐步上升。 (2)稳产阶段: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仅压力下降,在曲线上表现出产量平稳而压力下降的生产过程。 (3)递减阶段:随差开采,当气井能量不足以克服地层的流动阻力、井筒的阻力和地面设备的阻力时,产气量明显下降,递减速度快。

油藏动态分析流程

1.井、区块生产动态分析数据准备 1.1静态资料 (1)油田构造图、小层平面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沉积微相图 (2)油层物理性质、即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油层有效厚度、原始地层压力、油层温度、地层倾角 (3)油、气、水流体性质,即密度、粘度、含蜡、含硫、凝固点;天然气组分;地层水矿化度;高压物性资料 (4)岩心分析资料(敏感性、润湿性、水驱岩性实验、压汞曲线、主题薄片分析等)(5)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 (6)有关油层连通性和非均质性的资料 1.2动态资料 (1)产量数据:单井、井组、区块(单元)的日产液、日产油、日产水、月产油、月产水、累产油、累计产水、含水、压力数据(静压、流压)——以曲线形式显示 (2)注水数据:注水井注水压力、注水量、月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3)油水井主要措施史及效果 (4)动态监测数据:流压测试、动液面、注水指示曲线、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吸水剖面测试成果、静压点测试、不稳定试井等 2.油田单元生产动态分析流程 2.1开发现状 (1)概况:该区地质储量、动用状况、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状况、总 生产井数、注水井数 (2)综合开发指标(开发曲线) 2.2开发指标分析评价 主要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注水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与计划指标建的差别) 2.3单井生产动态分析内容 1)日产液: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日产油: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3)含水: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4)气油比: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重点是高气油比井,看生产压差是否合理、脱气原 因等)

5)压力指标变化及原因分析: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注采比是否合理、天然能量利用 状况等) 6)递减及产量预测 7)总结:重点变化井及下步措施 2.4区块主要动态变化及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 (1)区块总体的产液、产油、含水、压力变化态势,简要分析原因 (2)重点井组动态变化:简要分析变化原因 (3)开发效果分析与评价: 水驱状况 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 水淹状况 水驱效果 稳产或递减分析 2.5递减法产量预测 3.井、区块生产动态分析图表定制 1.静态图件 构造图 物性等值图 厚度等值图 栅状图 油藏剖面图 2.生产动态图件 ——曲线类 单井生产曲线(含措施标记) 井组注采曲线 区块(单元)生产曲线 区块产量构成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平面图类 含水等值图 地层压力等值图 开采现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