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

文化生活典型主观题

编制人白瑞华 2006-11-4

1、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十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及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38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动? 为什么?

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外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7分)

(2)"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说明了什么? (7分)

"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7分)

2、今年1月20日,布什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大谈“民主自由”,短短17分钟的演说中,“自由”一次的使用高达33次。他声称,美国要在全球推广美式“民主自由”,以维护和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被人们称为“新布什主义”。请回答:(1)文化与政治有何联系?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条件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二者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2)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美国推行的美式“民主自由”?

题中美国对外推行美式“民主自由”,是美国借助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对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是我国在文化发展上必须坚决反对的。我们要真正倡导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增强综合国力同文化的除旧布新以及向世界的全方位开放正确、合理地统一起来。

★3、材料一:20世纪中叶,面对超级大国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我国在技术基础薄弱而又得不到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相继制造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二: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谈谈你对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主要内容仍然是课本11页最后一段)

①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一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

还包括以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文化实力。以凝聚力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堪称造就生产力的生产力,形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实力的“软件”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谈谈材料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4分)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分)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不断开发我们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8分)

4、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3577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1%,而日本2000年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为85.057万亿日元,占GDP的17%,美国当年的文化产业收入是4000亿美元,产值占GDP 总量的18%~25%。

材料二: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上以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从全球市场看,美国影视,业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会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的文化事业,提升文化竞争力?

材料一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分)

提升文化竞争力应: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1分)

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分)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分)

④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分)

⑤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1分)

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分)

因此,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会再驻新的辉煌。(1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3分)

②美国企图通过强大的新闻帝国,通过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达到利用经济、政治手段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维护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2分)

③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2分)

5、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财富的生产可归结为三种递进的方式:用手工工具生产,用机器生产,用高科技生产。正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财富的形式与结构才日益呈现多样性,形成当今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及精神生产三大部门组成的现代产业结构,以及由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知识及精神产品三大类产品构成的现代财富结构。从文化生活知识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1)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式,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2分)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分)

(3)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2分)

(4)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6、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思考,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载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既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又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

★7、2005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使红色旅游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陈地,以红色旅游产业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合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或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②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开展红色旅游,有利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塑造人们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2)怎样开展红色旅游?

①红色旅游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红色旅游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服务于现代化建设。(6分)

②红色旅游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要适合人民群众的需要。(6分)

③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既要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又要说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创新。(6分)

8、2004年11月6日,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闭幕,这次博览会是集货物贸易、投资洽谈、服务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盛会,是我国“睦邻、安邦、富邦“周边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加强经济、文化联系日渐紧迫,这次博览会将使我国与东盟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入和务实。

请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文化交流和发展也随之打破地域界限走向全球化,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联系的加强,文化交流也日渐迫。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它能让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们互相理解、彼此欣赏,有益于共同融入世界大家庭,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中国与东盟通过文化交流将更能促进经济上的合作、政治上的共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9、材料一: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公布了由日本右翼团体"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修订的中学教材《新历史教科书》这一新版历史教科书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观.不仅没有对旧版教科书中违背史实的内容进行修正,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美化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掩盖企图灭亡中国的图谋,完全推卸战争责任,对外侵略不称"侵略",极力强调日本的损失,肯定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材料二:日本政府此举引起了中国,亚洲其他受害国,以及日本本上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怒和抗议.5月,中日韩三国文学专家其同编著的《历史读本——东亚历史共同读本》出版,旨在还历史一个真实,让历史不再重演.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 (1) 日本右冀势力为什么要修改历史教科书?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并给予经济,政治以巨大影响.(2分)

②,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分)

③,日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内政治上存在着强大的右翼势力,这决定了它要谋求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是谋求文化霸权的表现,其日的是美化侵略历史,向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最终使日本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3分) (扣设问分析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的原因并揭示其目的)

(2)中日韩共同编著出版《东亚历史共同读本》有什么意义

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人有着不同的影响.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健康发展.(2分)

②,中日韩三国文学家联合编著东亚历史共同读本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让日本青少年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鉴,这有助于日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1分)有助于孤立日本右翼势力,(1分)有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1分)

★10、背景材料: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亨廷顿炮制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而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甚之,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如果你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西方记者向你提问,要你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评论,你将如何回答 (此题是综合题,注意灵活运用两课的与设问有关的观点回答)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4分)

(2)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3分)

(3)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3分)

(4)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鼓吹西方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否认其他文化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主张.(4分)

(5)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坚持立足于本国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精华,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分)

★1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多样性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体现了什么道理?

①这说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因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具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这一段可回答为什么要做到“各美其美”?)

③“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一段可回答怎么样做到“美人之美”?)

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确良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2、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中法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两国国家元首共同决定中法互办文化年。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材料二:2005年4月,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钟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文明古国,希望两国文化交流缤纷多彩,余音不绝。”他指出,文化交流的目的不是商业性的、短视的,而是为了中法两国的长远利益,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促进双边和多边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最终为民造福。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

①中法文化年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③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意义。

①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②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对法国的了解。

③中法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法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3、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满怀深情地说,中国已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洗刷了百年耻辱,

现在剩下一个台湾问题,“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悉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强烈的认同感。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它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殇”。

14、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站时,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激起在场所有人的强烈共鸣,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为会见创造了融洽的气氛。运有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①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说明了两岸文化同根同祖,激起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15、现代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吗?为什么?有人说,现代中华文化就是旧中国的传统文

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2分)因为:

①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的,仍具有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②其内涵已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现代文化与旧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已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16、结合“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认识。(8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组织作家参加采风活动,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4分)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家通过采风活动,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美好心灵,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4分)

★17、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饿强烈不满。现在请你为“红色宝典”的改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要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18、辨析题: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因此,实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学

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文化焕发青春,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这在本质上

也是一种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祟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因此,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19、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的鲜明”,“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绕而处于愚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则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请你结合上诉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当代青年,应当怎样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构建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③要学会继承传统,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文化新辉煌的过程,就是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过程。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一味固守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0、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④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21、有人说,“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②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就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

③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

结合的道路。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2、、2004年1月30,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2分)

(2)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2分)

(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分)

23、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其次再发展

①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体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4分))

③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并不是先后两个过程。(5分)

(4)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1分)

24、有人说,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穿牛仔裤,吃麦当劳,听摇滚乐,观赏美国大片等等,我们不需要固守文化的民族性。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源泉和基础,是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它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②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存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25、2005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揭晓了《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最终结果,徐本禹与刘翔、袁隆平、中国女排等一起成为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别人帮助了我,我肯定要帮助别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和信念,使徐本禹放弃了高分考取的公费读研究生机会,到偏僻的小学支教。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精神被称为”徐本禹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徐本禹精神“的评价。

①徐本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是对其基本内涵的最好诠释。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②徐本禹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当代青年应向徐本禹学习,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6、材料一、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徐本禹,山东聊城人,大学结业后到贵州从事支教活动,在其他人陆续离开后,他仍坚持在贫困山区,用他的知识和爱心温暖着贫穷的孩子,考上研究生后,他申请了保留研究生资格,又回到贵州继续支教。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坚持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②徐本禹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同样也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这成为他从事支教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③思想道德对于促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

★27、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辩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