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论文

区域地质调查论文
区域地质调查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地质学

学生晗

学号03209704

指导教师美静

2012 年 5 月12 日

目录

1.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4)

1.1 目的任务

1.2 部署原则

1.3 工作程序

2.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5)

2.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2.2 野外踏勘

3、主要工作容及技术要求 (5)

3.1 矿产地质调查

3.2物探

3.3 遥感

3.4 综合研究

3.5 矿产查证

4.质量要求 (11)

5.提交成果 (11)

摘要

矿产地质调查是服务于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基本容,其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地质观察研究,大致查明区矿产及其成矿地质体特征,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分析矿产形成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为物探和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矿产地质资料。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区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和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调查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开展详细调查和研究,在成矿有利地段采取实测方式进行填图,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踏勘了解区域地质概括。关键词综合地质调查;物探;遥感;提交成果;

1.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1 目的任务

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区域找矿工作,要求初步查明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1.2 部署原则

充分利用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勘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科研成果,在重要成矿区带,按照突出战略性矿种,兼顾综合找矿的原则,选择成矿远景区进行部署。

1.3 工作程序

遵循预研究(资料收集、综合整理、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查证、野外验收、提交成果、资料汇交等程序,工作流程如下(其中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等野外调查工作的先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排序)。

2.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2.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全面收集调查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各类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编制实际材料图,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收集典型矿床(矿点)相关资料、编制矿产卡片。设计编写前应以成矿理论为指导,按区域成矿地质单元处理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包括地质构造推断解译和异常圈定等),研究典型矿床、分析主要成矿类型和成矿要素,综合分析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围及检查情况,综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编制区域建造构造(草)图、区域矿产预测类型分布图等图件,并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

2.2 野外踏勘

设计编写前,视调查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野外踏勘,野外踏勘应选择调查区具有代表性、地质特征表露较全面的地段,从整体上对调查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对室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并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依据调查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和具体矿产调查任务确定其工作容,主要包括矿产地质调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测量、遥感、综合研究、矿产查证等项工作。

3、主要工作容及技术要求

3.1 矿产地质调查

3.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调查是服务于矿产远景调查的一项基本容,其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地质观察研究,大致查明区矿产及其成矿地质体特征,发现新的矿化线索和矿(化)点,分析矿产形成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为物探和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矿产地质资料。

3.1.2 基本要求

3.1.2.1 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调查区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原则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3.1.2.2 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区已有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和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主要矿产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及其成矿有利地段,结合调查区地形、地貌、地质和已知矿产展布特点,针对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开展详细调查和研究,在成矿有利地段采取实测方式进行填图,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资料为主,踏勘了解区域地质概括。

3.1.2.3 已开展过1:50000区调的地区,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1:50000区调原始资料及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实测精度为1:10000—1:50000的矿产地质调查。未开展过1:50000区调及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根据资料水平、研究基础、主要矿种开展以1:50000比例尺为主,也可以为1:25000—1:100000比例尺的矿产地质调查。

3.1.2.4 矿产地质调查应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大小应与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

3.1.2.5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在矿产地质调查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反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特征的建造构造图,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质作用(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按矿产预测类型分别编制相应的反映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的地质构造专题图件。

3.1.2.6矿产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围、形态、产状,查明矿化类型、矿石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主要矿产的时空分布特征。

3.1.2.7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了解区域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的规模、形态、分布、时空关系等基本特征和形成演化规律,深入调查成矿有关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特征,详细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

3.1.3工作容与要求

3.1.3.1典型矿床调查容通常包括:

①成矿地质作用:包括与成矿有关的沉积、火山、侵入岩浆、变质、大型变形构造等成矿地质作用,圈定成矿地质体。

②成矿构造体系:包括与成矿时空定位有关的沉积构造体系,侵入岩构造体系,火山构造体系,断裂构造体系,褶皱构造体系、叠加-复合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等。

③成矿特征:包括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蚀变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年龄、成矿期次、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

④典型矿床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和自然重砂特征。

3.1.3.2 区域成矿特征调查主要是针对除典型矿床之外的其它矿床、矿(化)点、采矿遗迹和其它矿化线索的调查,应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探讨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化)类型。

3.1.4 各类地质体的划分

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等各类地质体填图单位划分应在已有的区域填图单位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一步按其岩性及岩石组合进行详细划分,重点突出成矿有关的岩石建造构造的划分。并对已有填图单位做进一步的修改或完善。

沉积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等控矿建造构造和具有特殊找矿意义的标志层或岩性层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及岩石组合。

侵入岩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以及外接触带,应进一步划分出岩石带、接触变质带、蚀变带等。

火山岩按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或段),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控矿建造构造和含矿层、标志层等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岩相)及岩石组合,划分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

变质岩按构造-地(岩)层方法划分到群、组、段或按构造-岩石方法划分到岩群、岩组、岩段,对其中的含矿层、控矿建造构造等成矿有关地质体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出岩性及岩石组合。

第四纪地质体按时代和成因类型划分,对其中成矿有关的第四纪地质体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其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及地貌类型。

3.1.

4.3 地质体标定

野外手图一般采用与相关矿产地质调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的地形图,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矿产地质调查中只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 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矿化地质体及找矿标志层等,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

地质点在野外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m。

3.1.

4.4 矿产地质调查路线的布置

矿产地质调查路线的布置应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原则。路线布置根据调查区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穿越法和追索路线法。对重要成矿地质体、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路线间距应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在成矿有利地段,路线间距以能有效控制成

矿地质体的空间展布为原则,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左右,视需要可适当加密或放稀。其它地段,路线间距以稀疏的主干地质路线为主,大致控制调查区各类地质体的分布和特征。

观察点以能大致控制各类地质体的特征为原则,所有重要的地质界线、地质体和所有成矿地质体和地质现象都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点距较大时,中间用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

路线间距、观察点距的布置原则及调查路线总长度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

3.1.5 资料综合整理

遵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 000)》(DZ/T 0001—9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及《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3.2物探

3.2.1工作容和要求

3.2.1.1 1:50000物探工作

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一般应优先开展高精度航空磁测,也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安排高精度地面磁测,以寻找一定规模的强-弱磁性矿产(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等)或进行间接找矿,研究成(控)矿地质构造,结合地质与化探,寻找隐伏矿产和圈定矿产靶区。已完成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或已证明存在较严重干扰、直接和间接找矿效果差的地区不宜安排此项工作。

3.2.1.2 大比例尺物探工作

矿点、重要矿化蚀变带及分析筛选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应进行1:10000~1: 20000的物(化)探剖面测量,具有大、中型矿床找矿远景的地区应开展面积性物探测量工作。

物探方法的精度分配、仪器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各项改正、参数测定、质量检查和物性标本采集、测定等按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等相应方法的技术标准执行。

3.2.1.3 资料整理、异常解释与地质构造推断解译

在矿产重点检查区,对所获取的物探异常应进行详细的定性及定量—半定量解释,重要的矿致异常应进行异常源的三维或二维定量反演计算,进行三度空间的地质矿产特征分析(异常源的埋深、形态、产状和边界)。对间接找矿异常,也应尽可能地进行粗略的半

定量反演。异常解释应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物探信息提取,编制综合解释推断成果图,为进一步的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3.3 遥感

3.3.1 基本要求

3.3.1.1 矿产远景调查应尽可能收集多种遥感数据,进行遥感地质综合调查,主要进行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等工作。

3.3.1.2 遥感调查应从宏观分析入手,通过多种比例尺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由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层层推进,实现由成矿带到成矿重点区到成矿有利地段的渐进式调查。

3.3.1.3 矿产远景调查中应利用遥感解译图提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常,基岩裸露、半裸露区矿产远景调查必须系统提取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3.3.2 遥感影像制图

3.3.2.1 遥感影像图是矿产远景调查的一种重要工作图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 50000;野外手图比例尺应为大于或等于1:25000。一般应在设计前完成。

3.3.2.2 1:50000的遥感影像图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5m的遥感数据编制;制图区原始图像的云层覆盖量应小于5%,且不能覆盖重要地物。大于1:25000影像图和野外工作手图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数据编制。

3.3.2.3 矿产远景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图必须由低分辨率合成图像与高分辨率图像经保真融合处理(获取图像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制成。

3.3.2.4 矿产远景调查遥感影像图一般采用六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3.3.3遥感异常提取

遥感异常,一般采用ETM+(或TM)数据,异常提取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主,光谱角制图为辅。前者采用B(1、4、5、7)波段提取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用B(1、3、4、5)波段提取以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后者利用调查区已知矿床、矿(化)点统计光谱作为参考光谱,提取与之类似的异常,通过利用多种参考光谱逐次提取,以实现对调查区异

常进行分类。有条件时也可采用ASTER或HYPERION图像数据提取蚀变(单)矿物。异常提取过程中,所有“去干扰”处理必须有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依据(严禁随意删除)。

3.4 综合研究

3.4.1基本要求

3.4.1.1 综合研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3.4.1.2综合研究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综合研究必须有专人负责,在整个矿产远景调查过程中逐步深化综合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

3.4.1.3 对调查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将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有机结合,做到两者统筹安排,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3.4.1.4 各类综合图件的编制方法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力求做到规化、标准化、图表化。

3.4.2提交成果

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结束后,需要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分幅(国际分幅)《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附表、附件、附图及图册等。

3.5 矿产查证

3.5.1 基本要求

3.5.1.1 矿产查证是指对预测区围前人发现的和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的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

3.5.1.2 矿产查证工作强调针对调查区具体情况,采用大比例尺矿产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工作以及适量的探矿工程,对各类异常、矿(化)点进行综合检查。

3.5.1.3 矿产查证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查证和重点查证查证两类。

3.5.3 重点查证

3.5.3.1 检查围

对概略查证初步确定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点和经过二级查证后确定的矿致物探、化探异常区择优进行重点查证。

3.5.3.2 查证程度和主要任务

调查分析查证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了解矿化蚀变带、矿(化)点的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对查证区的物探、化探异常,按照《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DD2002-03)中的一级异常查证要求执行。

4.质量要求

各单项技术工作质量要求参照现行有关技术规和规程执行。资源量估算按照《固体矿产推断的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部试行)》执行。

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结束后,需要提交的成果主要有: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及矿产地质图;附表、附件、附图及图册等;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

5.提交成果

①矿产远景调查报告是在一定阶段对调查区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区域成矿规律等认识的总结,是部署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编制。

②矿产检查分述应对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对象逐个进行描述,主要容应包括检查的方法、投入的主要工作量、检查结果等,并对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判,提出下一步具体工作建议。

③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容应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图表相吻合。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各章节观点统一协调。附必要的图件、表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

参考文献:

【1】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2】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3】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

【4】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5】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

【6】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7】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8】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9】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总则》

【10】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

【11】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12】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1:50000)》

农业地质调查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工作要点 工作部署

农业地质调查技术和工作要点 1我国农业地质调查进展 农业地质调查是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通过测定土壤、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湖底沉积物、海底沉积物、农作物等环境介质中元素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元素从岩石—土壤—水—农作物(水产品)—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实现对农业地质环境的评价。调查成果具有“多目标”、“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可为土壤环境治理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护、基础地质研究、地方病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前苏联于1927年就成立了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对生态地球化学进行了八十多年的系统研究。随后加拿大、美国、英国等作了大量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韦伯(J.S.Webb)把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和思路引入到环境研究中。此后几十年里,有关环境地球化学、农业地球化学、地方病与环境地球化学的关系等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各国地球化学家的重视,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化学元素与某种生物效应的相关性。在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许多国家的地球化学家普遍认识到,全国(或区域)生态地球化学填图工作可以在解决日益迫切的人类生态环境问题中发挥巨大作用。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全国或区域性多目标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我国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虽然起步稍晚,但成就比较显著。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目前已覆盖了600多万km2的国土面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后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利用区域化探资料,开展了农业、环境、地方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区域化探资料主要涉及山区和丘陵区,使其在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受到限制。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和部署下,1999年首先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其成果引起了中

自然地理学 小论文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关于地球形成于演化 普晓磊水资132 2013012277 摘要: 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有许多假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大爆炸宇宙说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星云说又跃居统治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天文学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不仅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还定量地、较详细论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都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是原始星云演化的结果。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认为,在50亿年之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一方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另外在星云内部出现许多湍涡流。于是大星云逐渐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前身,称之为“原始星云”,也叫“太阳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湍涡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开始就不停地旋转。 关键词: 地球行星形成演化 正文: 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约在30—40亿年前,地球已经开始出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The Earth formed as part of the birth of the Solar System: what eventually became the solar system initially existed as a large, rotating cloud of dust, rocks, and gas. It wa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helium produced in the Big Bang, as well as heavier elements ejected by supernovas. Then, as one theory suggests, about 4.6 billion years ago a nearby star was destroyed in a supernova and the explosion sent a shock wave through the solar nebula, causing it to gain angular momentum. As the cloud began to accelerate its rotation, gravity and inertia flattened it into a protoplanetary disk oriented perpendicularly to its axis of rotation. Most of the mas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began to heat up, but small perturbations due to collisions and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other large debris created the means by which protoplanets began to form. The infall of material, increase in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crush of gravity created an enormous amount of kinetic heat at the center. Its inability to transfer that energy away through any other process at a rate capable of relieving the build-up resulted in the disk's center heating up. Ultimately, nuclear fusion of hydrogen into helium began, and eventually, after contraction, a T Tauri star ignited to create the Sun.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暑期调研论文参考选题

2010年集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调研论文参考选题 1、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调研。 2、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3、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4、以家庭某一重大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成功推行为例,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5、调研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 6、运用矛盾分析原理,分析家乡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 7、考察当地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包括宗教、迷信活动等,说明坚持辩证唯物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8、联系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9、以所调研的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例,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 10、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 11、我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分析。 1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13、当地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14、“二代农民工”状况调研。 15、请在你的家乡作一次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16、××地区耕地利用与保护的调研分析。 17、××地区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2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2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2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24、某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25、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26、当地物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 27、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28、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分析。 29、基层政权建设及民主政治发展调研。 30、当地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31、通过调研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32、××地区(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效性调研。 33、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34、调查分析家乡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的问题。 35、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36、农村基层干部的“发展观”调查及分析。 37、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

区域地质构造试题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 非火山外弧,前陆盆地,优地槽,岩石圈,古地磁,蛇绿岩套,毕尼奥夫带,软流圈,莫霍面,海底磁异常,海沟,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波,大洋中脊,拗拉槽 二、填空题 1.地球圈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冲带的地质活动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6个方面 3.转换断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陆-大陆碰撞造山带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几个部分 5.地槽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6.地壳按结构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型 7.大陆漂移学说的地质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等方面 8.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方面 9.大陆型大地构造单元按板块边界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0.蛇绿岩套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4层 11.威尔逊旋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期 12.岛弧-海沟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个组成 单元 13.地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岛弧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地槽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叙述题(任选3个) 1.简述全球现代洋中脊系统的分布特征。 2.简述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3.简述地台组成的特点和类型。 4.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简述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 6.简述按板块边界环境划分的大地构造类型。

自然地理学课程论文

目录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2)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3)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3) 3.2 地表自然过程的综合研究 (4) 4、地理学发展历史沿革 (4) 5、前沿领域与重点 (5) 5.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6) 5.2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7) 5.3 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 (8) 5.4 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9) 6、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10)

浅析自然地理学 摘要:结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简易梳理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方法,对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作出了些许探索,讨论了自然地理学前沿领域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对自然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立科学,以及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而不取决于它所运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学是否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呢?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怎样看法呢?这却是常常引起事流的。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工作的 强化程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当前的态势看,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薄弱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家的共识,但争论却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理学理论争论此起彼伏,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理论革命等,几乎同时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持续至今,近来又兴起了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在洪堡的比较地理学和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的基础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理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在全球各大陆及不同区域得到检验和应用,建立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959 年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浅析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和对策 公共管理李依键 内容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角色定位问题、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问题等,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近几年各地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其中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占很大比例,如在河南省济源市被调查的117个农户中,没有签订土地流转书面协议的占78.4%,其中,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的占10.8%;而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签证及公证机关公证后流转的土地更少。在一些地方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但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出现纠纷无法追究责任且大多数流转地没有登记并进行公证,也缺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而且对于农村流转地价的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导致农地转让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刘启营,2009)。 (二)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缺乏保障 一是强制流转现象违背了农民意愿。个别地区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越位”的现象,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方式,出现强制性流转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二是土地流转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牛松荧 报告日期:2018 年 12 月 3 日

目录 绪 言 ....... ...(3页) 1、地质图相关知识学习及应 用 ..........(4页) 2、地质罗盘仪结构、使用方法学习及其应 用 ..........(5页) 3、岩矿识别鉴定方法学习及应 用 ..........(7页) 4、天平山-焦山(侵入 岩) ..........(9页) 5、砚台山(沉积 岩) ..........(10页)6、太湖西山地质情 况 ..........(11页) 7、崇明岛地质成 因 ..........(13页)8、山区地质灾害及其预 防 ..........(14页) 附件1:地质剖面图绘 制 ..........(16页) 附件2:选取某一岩体至少两个面进行量 测 ..........(17页) 附件3: 1个矿物、3个岩样的鉴定及描 述 ..........(18页)

绪言 1、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要求: 地质教学实习是整个地质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地质教学实习内容包括: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别;各种内、外动力地质现象的认识;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洞室与边坡稳定性分析等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等。要求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进行地形图判读;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地形图上定点;实测地质剖面,做好地质点及路线地质编录、井泉水点的水文地质调查、洞室和边坡的工程地质调查、样本和样品的采集和编录;绘制地质剖面图、地质平面图、地层柱状图、地质素描图等图件。通过地质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得到编写地质报告等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初步训练。 2、实习区概况 实习的过程中,在焦山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量了岩石的产状,学习了有关球状风化的知识并观察测量了断层的走向;在大阳山学习了有关滑坡的知识,大阳山滑坡为目前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滑坡;在砚台山学习了沉积岩、褶皱,观察了岩层的层状结构,向斜以及风化;在元山了解并学习了有关石灰岩的知识,在西山地质博物馆了解到了大量有关吴中地区的特色矿物,包括太湖石、页岩石等,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矿物、宝石、观赏石,比如,巴西的天河石、巴西的发晶、新疆的和田玉(青白玉)、内蒙古的玛瑙、巴基斯坦的海蓝宝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阿富汗玉还有马达加斯加的电气石,除了这些宝石,还有许多观赏石,比如湖南的萤石(CaF2)、巴西的紫晶洞(SiO2)、方解石、雌黄等等,还见到了距今1.5亿年前的硅质木。 3、教学方法和教学实习成果概况 教学方法:老师先在教室将理论知识授予我们,之后再到实习区进行实地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日后的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习成果:经过了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大致掌握了以下几个能力:①、掌握了岩矿的识别与鉴定并简述其成因;②、学会了绘制并利用地质图的能力;③、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④、了解了有关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的成因与结构;⑤、了解滑坡(山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⑥、了

广元农业地质调查概况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农业地质是一门是地质科学向农业科学拓展并融汇的衍生科学。 广义上它研究的是岩石一土壤一动植物的元素迁移聚积循环和大气 降水一岩石,土壤水一动植物的水份供需平衡。狭义上是指由于地质 营力或地质构造形成不同的土壤及其底质岩体物化性质,造就不同的 农业生产环境,人们结合这些地质、地貌、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背 景,利用地球化学、生物化学、遥感技术等分析掌握其与农作物生长的 关系,科学的进行农、林、渔、副、牧的种植养殖区域规划,提高农业经 济效益,并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自上个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在农业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在指导农业生产中获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本文就四川省广元市典型区域的农业地质调查情况作分区概 述。 广元市四川省北位于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的地带,毗邻川陕 甘三省,是龙门山、米苍山、盆北低山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汇区,由利州、 元坝、朝天三个区和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四个县组成,境内主流域为 嘉陵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年降雨量 800-1000毫米,日照数1300-1400小时,无霜期220-260d 。因地处秦 岭南麓,兼具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和北方日照充足,艳阳高照的气 候特征。以下就广元典型区域的农业地质调查情况作分区概述。1以溪猕猴桃为例四川盆周山区是中国猕猴桃的主产区和原产地,位于盆周北缘的苍溪县更是享有“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的美誉。苍溪县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海拔400-1000m,位于嘉陵江中游,年平均气温16.9℃,年均降雨量1030mm ,无霜期长达293d ,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其猕猴桃主要品种为红阳。红阳又名红心果,实皮薄汁多,果味浓郁香甜,果心呈放射状红色 条纹,且这一特殊性状非常稳定。而国内其他地方和新西兰培育出的猕猴桃则果肉颜色不稳定,红色变异较大。 由于苍溪境内山地存在纬度越高、海拔越高,海拔垂直差超过 600m 的地理特征,并且纬度与日照有效辐射成反相关,湿润季风入境 后受到高山重重阻隔,形成地方气候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的分异特征,从而形成猕猴桃资源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 征。即不同海拔山区气温、降雨量、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研 究发现,在苍溪县,不同海拔山地栽培的红阳猕猴桃风味品质存在明 显差异,其中,以中海拔(500~750m )区域种植的红阳综合品质最高。 高海拔山区种植的红阳冬季容易受冻害并感染溃疡病,进而导致严重 损失;低海拔区域(400~450m )种植的红阳着色明显变浅,该品种的主要优势丧失。因此,红阳猕猴桃应布局在500~750m 的最佳种植区域内,在其他海拔的山区应尽量少发展,可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其他特色品种栽植。同时,红阳猕猴桃具有不耐强光的特点,因此,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应在阳坡选址,而海拔较低时应在阴坡选址,但应避免布局在过度遮阴坡地[1]。同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对猕猴桃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表1,表2[2]。苍溪县猕猴桃栽培面积达8万亩,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用地过度,养地不足,耕地质量下降,树势早衰,产量不稳的问题依然存在。加上盆周地区为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土壤中猕猴桃生长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所以应避免盲目施用化肥肥,增加有机肥的投入,科学有效施用微肥,因地制宜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才能实现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地方经济。2以旺苍茶叶为例旺苍县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主要土壤类型为砂土,黄壤,酸性紫色土,土壤酸碱度为5.0-6.5。有机质丰富,尤其富含硒元素,平均值为11.5mg ·kg -1,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产业是旺苍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县宜茶面积达20万亩以上,有着悠久的种茶史。其出产的富硒茶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Se 是人体 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由于茶叶中的硒80%为有机硒,所以茶叶是人体理想的天然硒源。 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平衡性直接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要注意适当增施土壤中相对缺乏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造成Ni ,Zn,Cd,As 等重金属元素累积,污染茶区土壤。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对土壤环境的破坏,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旺苍县特产米仓山茶。米仓山茶园分布在旺苍县境内的米仓山群山之中,其间空气清新湿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其所产茶 叶外形似剑,色泽如玉,黄绿细嫩,沁香幽雅,被誉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旺苍县地处川陕甘交结处,与其毗邻的宁夏等西北地区不产茶叶却有饮茶习俗,使得旺苍茶叶有了开辟西 北广阔市场的机会。 3以青川县油橄榄为例 青川县地处E104°36′-105°38′,N32°12′-32°56′,是广元市最大的油橄榄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5333.33hm 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其境内主要是低中山地貌。研究表明,油橄榄属耐旱植物,适宜生长于夏季高温,阳光充足,冬季温和,有效积温达3500~3800℃,年降水量600~800m 的气候。广元市夏季炎热,无高温,冬季温暖无严寒,不干燥,积温和年降雨量均接近油橄榄的生长条件。土壤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直接决定油橄榄的长势和结实情况,油橄榄建园选址必须科学合理。青川境内土壤多为中性至微酸性的紫色土,适合于油橄榄树生长的土壤主要为普通土壤质地和砂质土壤,其渗透性和透气性较强。(下转第208页) 广元农业地质调查概况 董考丽1王永光1密文天2(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地质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就四川省广元市不同区域典型地质地貌背景下特色作物种植的调查作出概述,旨在阐明农业地质在农业布局规划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广元;农业地质;土壤;气候 The Investigation of Agro-geology in Guangyuan D ONG K ao -li 1W ANG Y ong -guang 1M I W en -tian 2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onology,Chengdu Sichuan,610059; 2.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onology,Hohhot Inner Mongolia,010051) 【Abstract 】In modern agriculture field,the study of agro-geology has a wid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growth of feature plant under the typical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the artical aims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gro-geology in scientific layout of agricultural district distribution. 【Key words 】Guagnyuan;Agro-geology;Soil;Climate 表1猕猴桃主产区四川省苍溪县耕地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状况 表2 猕猴桃主产区四川省苍溪县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状况有效铜/(mg/kg)有效锌/(mg/kg)有效铁/(mg/kg)有效锰/(mg/kg)有效硼/(mg/kg)有效钼/(mg/kg)2.130.95111.8624.550.170.12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缓效钾/(mg/kg)有机质%pH 0.1390.065 1.68160.26 6.16986.118 418.77 2.2237.01○高校讲坛○183

地质构造常识

地质构造常识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 张节理剪节理 3、按节理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平行。 (2)倾向节理:节理延伸方向大致与岩层走向垂直。 (3)斜交节理: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 (1) 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2) 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些被前人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方法问题是能够通过研究、讨论,将这些基本原则和规律性的东西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虽然学习地理没有一个公共的最佳方法,但还是有一些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参照,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复习方法的指导 1.学习重点内容的指导 ⑴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地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又如自然资源与能源,它们的外延相交但内涵不同,用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比如初中化学中学过在一定的温度下百份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