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浙江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以来,我省旅游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对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不仅使旅游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经济,改善环境,推动城市化进程,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587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8.7%;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10.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6%;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46.9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895万人次,均列全国第六位。

入世后,我省旅游业发展将面临旅游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和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如何把握加入WTO这一大好机遇,尽快将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劳动就业和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力,需要深入的分析研究。本文试从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市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剖析目前尚存在的差距与问题,挖掘旅游业发展中的潜力,提出应对思路和着力点,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旅游业从最早的外事接待型为主发展到现在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经济产业,拥有较明显的产业优势。尤其是“九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旅游环境、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生产力体系,旅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被定位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一)、旅游业整体上呈快速发展的势头。

据测算,2001年浙江省旅游产业增加值为310.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6.2%,比全省GDP 增幅高5.7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4.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

1、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从1996年到2000年,我省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72.9万增加到112.6万,旅游创汇从2.9亿美元增加到5.1亿美元;国内旅游者接待人次从3773万增加到5870万,旅游总收入从256亿元

增加到472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7%上升到

7.9%。“九五”期间,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数、国内旅游者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1.5%、11.7%和16.5%。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创汇、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均名列全国第六位。“九五”期间浙江旅游取得显著成绩,各项计划指标均圆满完成。

表1、1996-2001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情况(比上年增幅:(%)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入境旅游人数 14.3 11.2 8.8 7.2 18.8 30.5

国内旅游人数 5.1 5.9 5.1 12.4 15.1 17.5

旅游外汇收入 23.7 18.2 4.7 13.5 25.3 35.9

国内旅游收入 15.4 19.8 17.6 14.7 14.7 23.0

旅游业总收入 17.4 16.4 16.5 15.4 14.7 24.1

2001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4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5%,比1982年的18.0万人次增长了7.2倍,比1996年的72.9万人次翻了一番;接待国内旅游者6895万人次,增长17.5%,比1996年增长了87.2%,自1995年以来已7年连续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比1996年增长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比1996年增长1.3倍;国际旅游收入7.1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4倍。旅游业作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确立,它不但为我省“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旅游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 1998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全国较早地提出旅游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的战略思想,确立了我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这一定位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旅游业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涌现出一批“旅游书记”、“旅游市(县)长”。杭州市按照“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要求,努力朝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发展。宁波市把发展旅游业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把港口城市作为旅游的品牌和窗口,以推销城市促旅游,取得明显成效。绍兴市利用名人效应,挖掘文化内涵,加快了“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建设步伐。舟山市树立“海天佛国”品牌,做足海洋旅游文章,使旅游业真正成为该市的龙头产业。2001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旅游项目的启动、贴息,吸引配套资金,杭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市政府每年筹集和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对杭州旅游的整体宣传促销。宁波市

出台了《宁波市旅游项目建设补助奖励暂行办法》、《宁波市旅游企业服务创汇创收奖励暂行办法》,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投入的资金给予补助;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下,我省用于旅游业的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业投入已成为我省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全省“九五”期间,城镇以上单位用于旅馆业、旅行社的投资达70亿元,比“八五”时间增长近1倍。并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上的投资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新路子。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旅游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近几年,我省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努力争取“做大、做精、做优”。金华的双龙、奉化的溪口、缙云的仙都、温岭的长屿硐天、龙游的石窟、仙居的神仙居等一大批老景区按照国家旅游局A级旅游区的要求进行了整修、扩建和完善配套设施,较好地提升了景区的档次。通过市场引导我省开发建设了一批如绍兴县柯岩的鉴湖景区、桐乡的乌镇等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景区,桐乡乌镇开业第一年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国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一跃成为我省乃至华东地区的新亮点。此外我省还开发了杭州乐园、未来世界、宋城、东阳横店影视城、梁祝文化公园、桃花岛影视城等一批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主题公园。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已初步形成以杭州为中心,东、西、南、北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全省旅游网络。为及时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省还成功推出了“新江南秀丽山水”A线、B线。新线路的推出,改变了以往入境游客局限“华东线”沪、苏、锡、杭四地游的状况,拓展了我省接待入境游客的区域,延长了逗留时间,增加了消费。去年入境游客在浙逗留时间为2.5天,比1996年增加0.5天;人均天花费为194.9美元,比1996年增加20美元。

4、传统旅游业不断发展,新兴旅游项目蓬勃兴起。近年来,我省不仅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而且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注重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节庆活动等各种综合型旅游项目,重点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已超过了300万人次,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各种类型的节庆和会展旅游蓬勃兴起,如杭州西湖博览会、宁波投资贸易洽谈会、钱江观潮节,舟山国际沙雕节等等,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多层面地展示了浙江独特的旅游资源、多渠道的吸收国际国内游客,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5、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省有国际旅行社45家,国内旅行社481家,2001年全省有4家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全省共有星级饭店638家,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168家。全省有86所旅游院校,其中高等院校16所,并拥有一支英、日、法、德、西班牙等十几个语种和粤、闽方言的翻译导游队伍;全省有接待国际、国内游客的旅游客运、出租汽车40000余辆、游船2000余艘。全省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63家。“九五”以来,我省旅游交

通能力逐步增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已建成沪杭甬、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金丽温、杭宁、乍嘉苏等高速公路部分建成;杭金衢业已启动;甬金、黄衢南高速公路在“十五”时间都将相继开工;到2003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达1500公里,一级公路可达1000公里。铁路的复线改造、火车提速、旅游专列的开行、航运的内河改造、港口建设、船舶更新等都大大改善了游客的旅行环境。杭州萧山机场的建成通航,改善了我省的客运航空条件,为开通杭州至全国各省市、浙江至世界各地区的航线奠定了基础,为我省国际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国内长线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旅游业在结构上呈多元推动、并举发展的格局。

我省旅游产业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产业结构也不断转变升级。目前我省旅游产业已形成了饭店宾馆业、旅行服务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商品购物和景区管理业在内的综合产业体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1、吃、住、行仍占主导地位,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业的六大构成要素,根据对我省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测算,吃、住、行这三大要素已占总数的60%以上。特别是住、行方面的花费仍处于上升阶段,这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也日益向安全化、舒适化、高档化方向发展,资料表明,2001年入境游客长途交通费中,有93.3%用于乘坐飞机,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表2:浙江省旅游总收入构成(比重:%)

项目 2000年 2001年

住宿娱乐市内交通景区游览餐饮购物长途交通邮电通

讯 27.95.82.16.418.017.712.51.2 29.96.22.37.215.818.414.51.2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国际国内旅游者在我省旅游购物上的花费均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71.8%和20.5%,这表明我省旅游商品品种雷同单一,老面孔多,新产品少的局面开始有所改变,但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仍只占18.4%,这表明在开发旅游商品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化大力气去研究。

2、从旅游产业增加值看,旅馆业、旅游商贸业、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创造者。作为旅游产业的主体行业,旅馆业、旅游商贸业、旅游交通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据测算,2001年全省旅馆业增加值为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旅游商贸业增加值为60.8亿元,增长24.1%;旅游交通业增加值为51.5亿元,增长16.2%,三者占旅游产业全部增加值的57.8 %。(见表3)

表3:浙江省旅游产业增加值分行业情况

2001年 2000年 2001年比2000年增长%(按可比价计算)

增加值(亿元) 比重(%) 增加值(亿元) 比重(%)

旅游产业旅馆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商品贸易业旅行社服务业景区管理业娱乐服务业其

他 310.9467.5351.4732.3260.8417.0816.3313.9851.39 10021.716.510.419.6 5.55.34.516.5 256.1952.7339.8432.3149.5010.4412.1510.9948.23 10020.61 5.612.619.34.14.74.318.8 16.216.416.21.024.148.822.215.79.7

由表中可见,旅馆业、旅游交通业、餐饮业、商品贸易业对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动和效益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3、从旅游产业增加值要素的构成看,增加值中主要是劳动者报酬。从2001年旅游产业增加值测算情况来看,劳动报酬为169.5亿元,占全省旅游业增加值54.5%,固定资产折旧为67.11亿元,占21.66%,营业盈余为46.70亿元,占1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旅游产业基本是劳动者个人得大头、经营部门得中头、国家税收得小头的分配格局。同时也表明旅游产业属于微利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三)、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生机的第三产业,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来发展。作为一个发展迅速、消耗能源较少、投资回报可观、颇具活力的产业,旅游业因其市场的现实性,消费的多层次性,可以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产生现实的也很强大的推动力。当前,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1、旅游产业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由于旅游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综合性强,覆盖面广,行业间的亲和带动作用明显,能够兴一业而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据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0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旅游业发挥了很强的产业关联带动作用。

2、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渠道,扩大了内需。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成效卓越:一是投资就业比高,根据国外资料,对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可创造40多人的就业机会,比起石油工业、电器工业等要多得多,同样的投资,后两个行业只能提供16人和8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直接和间接就业的比例高,达到了1:5,即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从我省情况来看,统计表明近几年我省旅游直接收益每增加1元,社会将增收4―5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将增加4个就业人员。旅游已成为解决就业和吸纳下岗人员的重要产业。“十五”

期间,我省旅游业将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将给全省带来150万个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假日旅游的蓬勃发展,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去年“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17.9%。2001年当年实现的旅游总收入比没有建立假日黄金周的1998年增长了64.3%;另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吸引了省外和境外购买力来浙消费,促进了浙江市场的繁荣,扩大了内需。2001年来浙江的境内外游客在省内用于餐饮和购物方面花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7.9%。

3、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旅游业发挥了创汇和改善投资环境的作用,正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利用“风景创汇”、“古迹创汇”、“服务创汇”,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旅游换汇1美元的成本仅为外贸换汇成本的7%,旅游收入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快速增长,为我省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据测算,目前我省接待境外游客的人数增长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3,与外贸出口增长的相关系数更是达到了0.96,均为高度正相关。2001年来浙江的入境旅游者中,以商务为目的的游客占到33.8%,位居来浙旅游目的的第二位。也就是说,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与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外向型经济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4、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旅游业以环境为资源,没有良好环境,旅游者追求的吸引物不存在,旅游就不存在。旅游的发展,使山川增色,城市改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最有说服力的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我省的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温州等10个市县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过程中,在河道治理、城市绿化、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改建新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各具特色、品牌鲜明的优秀旅游城市形象。

5、旅游推动了区域资源开发。“九五”以来,全省新的景区景点大量增加,旅游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已基本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旅游布局。浙东、浙西国际旅游线有重大发展,浙中南线和浙北线也上了新的台阶。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近几年,浙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从总体上看,资源优势还未完全形成产业优势,特别是同我省整个国民经济在全国的位次相比,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的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浙江旅游离旅游经济强省还路途遥远;浙江旅游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与排在我省前五位的广东、北京、上海、福建、江苏的距离有越拉越大之势,与后面的广西、云南、山东有越来越近之虞的局面并未完全改变。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差距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旅游业对GDP的弹性系数来看,发展还不够稳定。旅游外汇收入国内生产

总值(GDP)弹性是指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增减1%时,外汇收入增长率变化的百分比。此项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如果弹性大于或等于1,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如果弹性小于1,说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大;如果弹性等于0,说明没有影响;如果弹性为负数,那说明旅游业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表4中可以看出,浙江省自1991年以来,除1993年受“千岛湖事件”余波影响和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弹性系数小于1之外,其余年份均大于1。因此从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近两年上升势头比较明显。

表4:1991年-2001年浙江省和全国旅游外汇收入GDP弹性系数对比浙江省全国

外汇收入(万美元) 弹性系数弹性系数

1991年 7489 2.11 3.08

1992年 10210 1.91 2.72

1993年 11679 0.65 1.39

1994年 18055 2.73 4.45

1995年 23591 1.84 1.84

1996年 29184 1.87 1.75

1997年 34495 1.64 2.09

1998年 36122 0.47 0.56

1999年 41008 1.35 1.68

2000年 51397 2.30 1.89

2001年 70693 3.58 1.33

但从与全国对比情况看,1991年以来的11年中,仅1996、2000、2001年三年的弹性系数比全国高,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波动较大。这说明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挥还不够稳定。

2、旅游业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但总量仍然偏小。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省国际旅游收入和接待境外旅游人数在全国总数中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境外游客在我省的人均花费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1990年的第8位提高到2001年的第6位,接待人数从第7位上升到第6位。2001年我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和15.0%,在全国分列第6位和第5位。但这与我省占全国第4位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第5位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第3位的经济大环境相比,特别是与我省拥有的全国最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第2位多星级饭店的旅游环境相比,旅游业的总量仍然偏小。

表5:历年旅游外汇收入、入境人数占全国比重

年份旅游收入(亿美元) 入境人数(万人次) 人均花费(美元)

浙江全国占比% 浙江全国占比% 浙江全国

1994 1.81 73.23 2.47 61.27 4368.45 1.40 132.7 125.1

1995 2.36 87.33 2.70 67.27 4638.65 1.45 157.1 141.1

1996 2.92 102.00 2.86 72.9 5112.75 1.43 174.6 131.2

1997 3.45 120.74 2.86 81.15 5758.79 1.41 177.1 135.1

1998 3.16 126.02 2.51 81.96 6347.84 1.29 184.8 133.9

1999 4.10 140.99 2.91 94.78 7279.56 1.30 190.2 135.1

2000 5.14 162.24 3.17 112.59 8344.39 1.35 191.1 136.8

2001 7.07 177.92 3.97 146.95 8901.29 1.65 194.9 138.8

*资料来源:《2001年浙江省旅游概览》

3、与旅游业发达的一些省市相比,差距较明显。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5%,而发达国家主要旅游城市大多已超过10%,上海市2001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已达到了5.5%。在国内旅游方面,我省与国内其他旅游发达省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绝对量上的差距:2001年我省接待人数与江苏相差1180万,国内旅游收入相差147亿元,与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相比差距更大。二是来我省旅游的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偏低:2001年来我省国内旅游者的人均消费为767.5元,同期广东省达到1186.7元,上海市达到976.2元,江苏省达到836.9元、福建省805.8元。在国际旅游方面,差距更为明显。2001年我省旅游外汇收入仅为广东省的15.8%、北京市的24.0%、上海市的39.1%、福建省的74.2%、江苏省的85%。1996年我省入境旅游者人数与外汇收入与江苏相差12万人次和0.65亿美元,至2001年两者差距达到37万人次和1.3亿美元。1996年我省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与收入比广西多20万人次和1.4亿美元,2000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超过我省。分析其原因,一是入境游客在浙平均逗留天数较短,仅为2.45天,同期北京、上海、江苏分别达到了4.41、3.87和3.57天;二是入境游客在浙的平均花费相对较少。2001年我省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在浙平均每人一天花费是194.9美元,而同期北京、上海、江苏分别达到了233.8、227.9和199.1美元。

表6:2001年部分省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省市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国内游客人均花费(元) 入境人数万人次人均逗留天数天/人外汇收入万美元入境游客人均天花费(美元/天)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云南陕西辽

宁 110078255807568953322808675004403457933634984 887.7805.8675.8529.0 267.7463.0890.0179.2226.0142.0274.0 806.5976.2836.9767.2805.8572.6118 6.7407.0493.6422.2549.8 285.79204.26183.71146.91163.4882.871292.38126 .72113.1375.9274.00 4.413.873.572.453.372.391.981.461.552.373.34 2945 991807718220269889942023824144835130063367013087146303 233.8227.9199.

1194.9168.4195.6134.9155.7171.2170.9189.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1年对外经济统计年报》

4、我省旅游业在结构上发展尚不够平衡。

一是我省旅游业发展中国际旅游“短腿”现象仍较严重。通常国内、国际旅游存在一个较为适当的比例。从全国平均水平看,1999-2001年,国内与国际旅游收入之比约为2.4:1,北京市为3.6:1,上海市为5.4:1,福建省为3.4:1,广西、云南为7.5:1,山东省为14.5:1,江苏省为12.3:1,而我省1999-2001年比例平均为10:1,旅游收入结构相对失衡。

二是旅游收入中各要素比例不够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运行六要素之间的整合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其中,购物、娱乐的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导致总体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发达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中“吃、住、行”与“游、购、娱”基本上各占一半,而我省旅游业中“游、购、娱”的比重仅为31.8%。从近二年我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旅游者的购物消费仅占总消费的16%左右,与上海、江苏等周边旅游发达省市20%-30%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说明我省旅游商品的特色、品牌、种类、经营等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表7、2001年浙江与部分国内旅游发达省市人均花费构成比较表

单位:%

省市吃住行游购娱

浙江省 19.8 29.1 13.8 7.7 17.7 6.2

上海市 16.8 15.8 20.2 4.0 29.1 3.8

江苏省 19.2 20.4 16.6 9.4 21.9 5.9

四川省 17.4 25.8 18.9 8.7 14.4 6.2

山东省 18.7 24.8 16.8 10.1 15.2 4.5

三是区域旅游发展欠平衡,旅游网络尚不够健全。全省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国际旅游、国内旅游长期倚重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三个次中心的旅游集散功能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2001年杭州市占全省的53.8%,比其余10个市的总和所占比重还大;国内游客也基本集中于杭州、宁波2市,二地之和的比重过半。这说明我省旅游对外宣传的整体效果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在较低水平。旅游辐射网络化程度较低,整体形象不突出,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度较差,区域旅游的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区域联合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准,合作绩效尚不理想。而江苏省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州等主要旅游城市协同发展。

表8、2001年江苏、浙江主要旅游城市旅游业情况

城市入境人数万人次占全省比例% 国内人数万人次占全省比例% 外汇收入万美元占全省比例% 国内收入亿元占全省比例%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南京苏州无锡镇江扬

州 81.9416.099.299.629.0246.9863.5034.5611.4610.08 55.811.06.36.56.12 5.634.618.86.25.5 25101380705707620163016721167486484 36.420.210.210.

39.020.220.714.56.06.0 38057713540754424525024376234181177353334001 5 3.810.15.86.37.429.728.514.36.54.9 218.9124.861.044.542.3143.1152.110 1.743.140.7 41.423.611.58.48.017.118.212.25.14.9

5、我省旅游产业中各主要行业的竞争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我省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品牌意识差、市场竞争力低的现象。2001年,全国共有旅游企业23760家,总的营业收入达1946.77亿元。浙江省排在第六位(1999年排在第四位,2000年第五位),总收入为116.84亿,比上年增长了17.5%,江苏省125.16亿元,排名第四。总体来看,浙江的旅游企业经营能力尚需加强。一是星级饭店发展快,经营状况良好,但平均规模小,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饭店是旅游业六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份,直接反映一个地区接待能力的大小。2001年旅游星级饭店数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的第4位上升至第2位,但从其规模和结构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江苏、上海、北京等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明显。2001年全国五、四、三星级饭店的比重分别是:1.76%、5.99%和31.1%,而我省仅为0.63%、5.96%和26.3%;同期江苏这一比重达到了1.42%、9.0%和31.9%。2001年全国星级饭店平均客房数为110间,其中500间客房以上的饭店比重为1.29%,我省平均客房数仅为91间,500间客房以上饭店比重为0.66%,江苏则分别是88间和1.42%;200间客房以上的比重全国为38.85%,江苏为42.35%,我省仅为33.2%。

表9、2001年浙江省与部分省市旅游星级饭店的结构比较

地区星级饭店总数五星级比例% 四星级比例% 三星级比例% 二星级比例% 一星级比例%

全国 7358 129 1.76 441 5.99 2287 31.1 3748 50.9 753 10.2

广东 640 24 3.75 64 10.0 261 40.8 265 41.4 26 4.05

北京 508 21 4.13 43 8.46 154 30.3 230 45.3 60 11.8

浙江 638 4 0.63 38 5.96 168 26.3 329 51.9 77 12.1

江苏 565 8 1.42 51 9.03 180 31.9 301 53.3 25 4.42

福建 230 4 1.74 4 1.74 91 39.6 115 50.0 16 6.96

上海 300 15 5.00 27 9.00 109 36.3 128 42.7 21 7.00

广西 246 4 1.63 11 4.47 67 27.2 133 54.1 31 12.6

云南 431 5 1.16 20 4.64 67 15.5 250 58.0 89 20.6

令人可喜的是,我省旅游星级饭店的经营状况相对良好,各项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浙江旅游产业中的强项。2001年全省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达到了66.23%,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45%,也高于广东(62.45%)、北京(62.21%)、江苏(59.31%)等省市,仅次于上海(67.47%),在全国名列第二。我省星级饭店每

间客房年收入、每间客房年接待人数、全员劳动生产力、人均实现利润、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表10 、2001年浙江省与部分省市旅游星级饭店的经济效益比较

地区客房出租率(%) 每间客房年收入(万元) 每间客房年接待人数(人) 全员劳动生产力(万元/人) 人均实现利润(万元/人) 人均实现利税(万元/人) 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人)

全国 58.45 4.23 177.5 7.26 -0.22 0.38 20.47

北京 62.21 5.03 85.23 9.79 0.39 0.49 27.57

上海 67.47 8.8 124.14 12.09 0.71 0.58 30.08

江苏 59.31 4.51 235.4 7.71 -0.69 0.36 20.89

福建 48.77 1.56 66.47 4.8 -0.34 0.33 14.07

浙江 66.23 5.23 248.4 9.42 0.31 0.42 20.43

广东 62.45 7.62 264.04 10.64 -0.02 0.58 19.65

广西 57.55 2.93 207.92 4.76 -0.77 0.26 17.26

云南 54.69 1.80 234.32 4.18 -1.16 0.23 21.96

二是旅行社发展水平高,收入增长快,但接待能力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

旅行社是旅游产业中的龙头,他们组织客源,组织接待,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中介,旅行社经营的好坏,对于带动旅游产业中其他行业的经营尤其是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的经营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旅行社的接待能力较强,2001年平均每个国际社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了15708人次,外联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7818人次,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1.6%和30.7%,营业收入增长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01年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排名结果表明,我省有4家国际社、13家国内社进入全国百强社,国际社比上年少了1家,国内社比上年少了4家,这说明与上年相比,我省旅行社接待能力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同年江苏省有8家国际社,9家国内社进入全国百强社,国际社比去年增加了2家,国内社比上年增加了4家,进入全国百强的国际社数量为我省的1倍。

表11、2001年主要旅游省市旅行社数量与营业收入的比较:

地区旅行社总数(家)国际社(家)国内社(家)营业收入(亿)营业收入增长率(%)国际社平均接待入境人数(人次) 国际社平均外联入境人数(人次) 全国 10532 1310 9222 589.8 25.5 11096 5980

浙江 637 45 592 35.4 27.3 15708 7818

北京 480 159 321 102.2 35.0 13120 12517

上海 548 40 508 57.4 17.1 39824 10196

江苏 801 68 733 45.9 37.0 19434 5063

福建 384 37 347 23.2 19.6 5439 4677

山东 961 52 909 19.0 43.9 3382 2188

云南 406 39 367 21.9 -5.5 9391 3428

广西 292 19 273 16.5 3.1 28425 11844

广东 579 180 399 118.1 25.9 19973 14263

6、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不高。浙江省旅游产业的高速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条件。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黄金地带长江三角洲的南翼,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化之邦”的称号。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全省有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及萧山湘湖、绍兴会稽山等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57处;全省有1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大批市县风景名胜区;全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到4300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3%。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从人文资源景观来看,浙江历史悠久,早在5-10万年前,就有“建德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六七千年前,浙江的先民已进入了定居的“耜耕农业”阶段,因此,余姚河母渡遗址和余杭良渚文化有很高的知名度;浙江的宗教旅游资源和古建筑结合在一起,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如天台的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杭州的灵隐寺、普陀山的普济寺等;浙江省的博物馆众多,尤其是专业博物馆非常发达,如茶博、丝博、官窑博物馆、中药博物馆和中国印学博物馆等。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5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此外,浙江还拥有一大批萌生性旅游资源。浙江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在其经济建设中有着辉煌的成就并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如温州模式吸引了许多“企业探密”游客。浙江省有4000多家专业市场,如最有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市场、永康五金市场、台州的模具市场、工艺品市场等,也成为了浙江旅游的良好吸引力因素。

从总体上看,浙江省的旅游资源仅次于四川,位居全国第2位。在新的一次全国旅游资源普查中显示,浙江省的旅游资源有65类之多(总类别是69类),可见浙江省旅游资源在种类上相当的完备,这为浙江省开发不同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浙江虽然旅游资源数量众多,门类齐全,但缺乏江苏、云南、四川等省拥有的稀缺性、拳头型资源。我省至今尚未有一处世界遗产,而江苏有苏州古典园林等9处,云南有丽江古城,四川有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4处世界遗产。2001年未,江苏省有国家4A级旅游区21个,而我省仅10个。江苏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4个,我省仅10个。2001年江苏省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1.22亿人次,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点达26个。我省2001年旅游区(点)接待游客仅8000万人次,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点仅11个。由此可见,我省旅游资源规模效应远不如江苏,旅游资

源优势没有充分转换成产业优势。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地规划意识不强,实施规划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对规划审批把关不严,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总体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不少产品创意缺乏深度、对目标市场的把握、技术含量的追求和文化主题的塑造均不到位,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表12、全国部分省市旅游资源丰度表:

省市各省市旅游资源拥有量占全国比重(%)各省市旅游资源综合密度指数D (全国平均为100)

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 0.84 1.37 1.13 1.01 5.60 197.25 321.58 264.73 237.13 1314.44

上海 0 0 0.75 1.01 1.73 0 0 270.97 364.08 624.67

江苏 3.36 0 3.76 7.07 5.30 134.34 0 150.25 282.61 213.14

浙江 9.24 2.74 2.26 5.05 3.73 474.39 140.62 115.76 259.23 191.59

四川 9.66 8.22 4.89 8.08 6.27 129.66 110.29 65.57 108.43 84.08

云南 8.40 6.85 6.02 5.05 3.20 228.07 185.91 163.25 137.09 86.84

注:D=Q/(SP)0.5,Q为旅游资源个数,S为面积(万km2)P为人口(千万人)。

7、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尚待完善。航空交通条件上,浙江省拥有杭州、萧山、宁波、温州、黄岩、义乌、衢州和朱家尖8个机场,机场数量仅次于云南。航线可通向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和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地,初步形成了航空网线。浙江省大力支持公路交通建设,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2002年已实现省内4小时公路交通圈。浙江省的主要铁路有:沪杭复线、浙赣复线、萧甬线、金岭线、宣杭线和金温线。与江苏相比,我省在民用机场的数量上明显占优势,但江苏的南京国际机场有至韩国汉城、日本名古屋、至温尼伯、至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至阿姆斯特丹/卢森堡、至俄罗斯莫斯科等9条国际航线,而我省至今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线。另外我省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地区交通建设落后于旅游景点建设,尤其是干线至景区、景区内部、景点之间交通还存在较多问题。

8、旅游人力资源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13、2001年浙江旅游教育院校及人数与全国部分省市的对比

项目地区旅游教育院校(所)旅游院校的学生数(人)旅游从业人数(人)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 311 841 102245 240548 5977215

浙江 8 35 3015 6354 328136

江苏 20 85 6587 15762 373960

云南 6 81 2702 11651 145178

广西 7 28 3991 4514 223562

福建 12 55 2030 12791 173490

广东 18 33 1796 5368 848600

北京 7 99 5901 43894 389311

上海 22 26 9042 18230 185813

2001年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与从业人数的比为0.017,中等职业人数与从业人数比为0.04;而浙江分别为0.009和0.019,同期江苏达到了0.018和0.042,云南为0.018和0.08,广西为0.018和0.020,福建为0.012和0.074,北京为0.015和0.113,上海为0.049和0.098,均高于我省。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后备的高等旅游人才,职业技术人员大大地低于全国的水平,在主要旅游省市中仅好于广东,存在着潜在的该类人员缺乏。而江苏省在这两项数据上都大大的超过了浙江,在未来发展中将存在着人才上的优势。

如何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后十年,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旅游产业增加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0年比2005年再翻一番,使旅游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国内竞争优势的旅游经济强省。要实现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宏伟目标,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保障。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进一步统一全社会发展旅游业的思想认识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引起重视并参与旅游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协调。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扶植。针对目前我省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问题,必须开展旅游认知教育,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全省上下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三大突破:一是要在认识上破除旅游是纯粹的部门产业,旅游投资大见效慢政绩难现的思想,树立起大旅游大发展的观念,真正意识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是抓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抓到了城市化的支撑点和精神文明的着力点。二是要在发展思路上破除搞旅游轻环境重设施、轻区域重区划的格局,树立起环境本身就是旅游空间,区域之间的联合能保持旅游业完整性的观念;三是要打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旅游业是否仍然政府起主导作用的疑虑,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培育市场主体,推进旅游经济的生产力布局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确立新的投融资机制等角度来认识如何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和政策扶持的问题。

(二)以规划为导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开发一批旅游精品、名品

浙江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密度在全国首屈一指,浙江省又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荟萃的地方,优美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赋予我省发展旅游业优良的先天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省还有很多景点存在着面目陈旧、功能单一、品位不高等问题。随着旅游――休闲市场的逐渐成熟,以数量扩大为目标的粗放型开发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向深层次、质量型、内涵丰富型发展,由单一的猎奇――游览观光向复合型、多功

能的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因此,新的世纪,我省在资源开发上,要从注重自然资源和人造景观的开发转向重视高文化含量资源的发掘。以独特的文化内涵、配套的文化旅游设施和优质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形成浙江品牌。对现有的景点和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注重融入高科技手段、现代意识,突出参与性。要抓好资源的二次开发,不断提高现有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内涵。要真正通过资源开发,使旅游产品从一次性创新开发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作品创新向系列产品持续创新转变。用有序不断的开发来延长产品和生命周期,提供给游客更多有内涵、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旅游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首先,在产品种类上,要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面对日趋多元化的旅游市场,破除仅仅依靠观光旅游资源和传统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的观念,紧紧跟踪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步伐,在努力提升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加快开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求知旅游等非观光型旅游项目,努力创造出品种多样、内涵丰富、品味高雅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以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其次,在产品内涵上,要从以文化性资源为主,以参观性为主、以热点城市和团队旅游为主的第一代旅游产品走向主题独特、主题集中、更具历史和文化内涵一致性、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第二代旅游产品。要通过挖掘、整理和包装,不断把一些各具特色、富有新意的旅游产品推向海内外市场。再次,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使我们的产品达到六个可“可进入,可停留,可观赏,可享受,可联动,可回味”。此外还要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要通过开发和组合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度假产品,使我省的度假区尽快形成度假接待能力,以延长旅游者在我省停留时间。最后要大力发展特种旅游产品。特种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常规旅游产品是旅游超市中的大众商品,那么特种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超市中的专卖商品、精品和新潮商品。旅游市场的竞争是一场全方位的竞争,它不仅表现在质量、价格、营销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产品开拓能力上。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促销也只能是徒有虚名。因此我省要尽快建设一批“唯我独有”、“人有我好”的拳头旅游景点项目,特别是具有轰动效应和辐射效应的“龙头”项目,促使我省旅游景点的建设由点到线乃至片地向立体状发展。在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方面,要实施以创建世界级旅游精品和国家级旅游精品为重点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提升一批规模大、品味高、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力争到2010年将杭州西湖、雁荡山、普陀山、乌镇、西塘、南浔等建成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国家4A级和 3A级旅游区达到100家;年接待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点)达30家,接待5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达到100家,30万以上达到50家,10万人次以上达150家。

(三)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促销的广度和深度,树立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

拓宽客源市场是旅游产业一切要素运行的核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加强市场研究,制定市场开发策略,研制适销产品,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和深度,是实现“十

五”目标,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旅游产品与一般商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旅游市场上,促销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其他商品市场。一个好的商品需要好的推销术,旅游产品更是如此。为了进一步把我省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提高我省旅游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首先要增加旅游宣传促销投入。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今后每年要保证有足够的促销经费,且逐年有所增加。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普及旅游教育,通过正确引导,树立旅游消费新观念。其次旅游促销方式要多样化。市场促销要从让人知做到让人来。面对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在加大宣传促销投入的同时,也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寻求实效的提高。传统的方式和简单化的运作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要积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旅游促销形式。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更多来自企业界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促销工作中去,形成整体促销战略指导下各方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三要加强市场调研,注重促销实效。目前,我省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基础调研工作还做得不够,缺乏对主要客源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游客需求等基本资料的分析,导致市场促销具有一定盲目性。今后要加强细分市场的调研,如根据旅游目的重点划分出商务、会议、观光、度假等市场;按照年龄分出老年、青年、儿童;按出游方式分团体、散客;然后针对不同的细分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促销措施,在华东地区、北京、广东、辽宁等我省的主客源地,在日本、东南亚、欧美等主要客源国重点促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加强整体促销,提高旅游形象。我省各市地、各旅游企业每年都有不少促销活动,各种节庆活动不断,但由于各自为战,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浙江省整体旅游形象。今后的市场促销要统一打“浙江”牌,通过举办几个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通过联合促销,形成强大宣传攻势,迅速打响“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品牌。国内旅游市场要在巩固加强上海、江苏等重点旅游市场促销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开发广东、山东、北京等新兴旅游市场,重视一日游和省内游市场的开发。通过大力开发“一日游”等短程旅游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郊游、近距离游市场需求,有效缓解交通、住宿等压力;通过在全省开展“浙江人游浙江”活动,进一步开拓本省市场,最终使我省国内旅游客源结构呈现多元化局面。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要扩大日、韩市场,主攻新、马、澳市场,拓宽欧美市场,巩固台湾、香港、澳门市场,延长逗留时间。

(四)强化旅游区域合作,实施资源共享,建立大旅游市场。

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与其所在区域的旅游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省旅游业应打破地域界限,淡化行政界线,加强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客源互送。并且各市、县旅游局要从发展大旅游角度着想,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确实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

首先应加强我省各市之间的协作。我省11市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且特色各异。

因此,今后的市场开发应坚持大旅游原则,在保持和发扬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中心(次中心)旅游城市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嘉兴、绍兴、台州、丽水、衢州等到旅游温冷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扶持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开发和联动,组建一个全省性的旅游网络。

其次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作。我省应加强与上海、江苏、福建、安徽等旅游业发达省市之间的合作。同时,随着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范围可扩大到与北京、山东、广东、广西、云南及其他省市,形成远程资源地,形成资源互不替代的互补关系,从而成为中国旅游大区域中的重要一环,促进区域整体宣传效应,推动整个长江三角洲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大市场的格局。

(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

我省旅游业整体发展较快,但各要素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平衡。80年代初是六要素全面制约,之后始终存在短线制约,刚开始是饭店,后来的制约点是交通,现在最为薄弱的环节是购物。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停滞不前,我省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例一直较低,一些旅游发达地区旅游商品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30%左右,香港、新加坡甚至超过50%。从近两年我省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来看,购物消费仅占总消费的14%--17%左右,这不但与经济发达省份不相适应,也与我省工业发达、市场发达的现状不相称。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旅游景观、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四大支柱。旅游商品购物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最富弹性,吃、住、行、游、娱消费基本有限,但购物花费可能是其它要素花费的好几倍,也可能是零消费。旅游购物花费偏低一方面说明我省旅游商品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开发旅游用品、工艺品、纪念品等商品,发展购物旅游,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潜力。

为了恢复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业总收入中应有的比例和地位,应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首先要改变旅游商品开发是旅游部门事情的陈旧观念,要在政府协调下,依靠轻工业(生产旅游商品)和商贸业(销售旅游商品)以及工商、物价等管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使商品价廉物美)的共同努力,逐步营造出我省“购物天堂”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二是要抓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就是能代表浙江的特色与水平、规模与档次的旅游商品开发,以特色鲜明来吸引游客,以规模优势来产生效益。各地要根据自身特色,面向大众,大力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纪念精品。三是抓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引导管理工作。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63家,要在现有定点企业中选择一批开发积极性高、生产基础条件好的企业,通过宏观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开发几种有广阔市场的旅游商品,再通过有意识的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给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充分调动其他定点企业积极性,形成我省旅游商品开发的规模优势。

(六)以产业政策调整为重点,提升我省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目前的旅游涉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在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然而,我省旅游企业不论是在单体规模还是经济效益上,都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此外,我省也缺乏在国际上知名的旅游企业品牌。目前的态势,是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如果没有大集团、大公司,就意味着我省旅游业总体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在新的世纪里,必须深化旅游企业改革。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整合旅游产业组织结构,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簇群化的发展道路,提升我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鼓励优势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通过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投资、联合、兼并,对旅游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形成一批以网络化、一体化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旅游企业集团,提高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水平。二是在旅游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效益成为一切工作中的主旋律。三是不断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战略布局调整和改组,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形成一批盈利高、客源集中的旅游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与中小型旅游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合理的企业群体结构。实现从足够多的旅游企业向足够强的旅游企业转变。到2005年,全省星级饭店达到1000家。8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12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开始形成以进入百强社为依托的旅行社集团,在此基础上,形成10个资产总量在10亿元以上的跨省、跨国旅游企业集团。到2010年,力争全省11个地级市都有四星以上饭店及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主要的旅游饭店集团和旅行社集团在海外设立连锁店和分支机构,形成1-2家旅游饭店和旅行社集团的国内知名品牌。

(七)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确保旅游业健康规范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省旅游业的行业管理从无到有,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从管系统到管行业,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了在国内外更好地树立起浙江省旅游形象,必须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通过建立和健全旅游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规范它们的经营行为。要加强旅行社及导游队伍的建设,通过严格培训,考核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旅游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认真受理每一件游客的投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部门要联合公安、工商、物价、技监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确保我省旅游业健康规范发展。随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行业管理工作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法制化,为旅游者创造一个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好的经营环境。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纪根立浙江省旅游局局长

课题组副组长:张志顺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

梁普明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

成员:肖歌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俞建人浙江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处长

沈毅浙江省统计局外经贸易处副处长

张雄文浙江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旅游管理硕士张卫浙江省统计局外经贸易处统计师

郭慧敏浙江省统计局外经贸易处统计师

管海

世界旅游业概况

幻灯片1 国际旅游 2013年 幻灯片2 第一章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资料: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幻灯片3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1、世界旅游格局开始由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向与新兴经济体并行发展转化 ●2、新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联合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生态文明相结合,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4、旅游业与社会文化日益融合,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幻灯片4 ●5、科技进步成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条件 ●6、更多的国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7、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国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8、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呈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9、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等反周期性调节政策的重要手段幻灯片5 幻灯片6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旅游覆盖面持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成为旅游消费主体 ●2、旅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范围迅速拓展 ●3、旅游发展模式由分散到集聚,再向集约发展加速演进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幻灯片7 ●5、旅游综合功能日益显著,影响范围大大扩展 ●6、旅游信息化迈上新台阶,旅游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7、旅游国际合作达到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幻灯片8

第二章世界旅游业现状与世界旅游业影响因素 ●1.罗明义.世界旅游业发展:2009年回顾和2010年展望[J].旅游论坛,2010(2). ●2.朱美.浅谈影响世界未来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因素[J].北方经贸,2004(2). ●一、世界旅游业现状 ●(一)2009年:国际入境旅游继续大幅度收缩 ●1.各大区域国际入境旅游普遍下降 ●2.各区域内国际入境旅游也大副下降 ●3.全球入境旅游下半年略有回升 幻灯片9 ●(二)2009年:世界旅游经济出现负增长 ●1.世界旅游总需求全面收缩 ●2.世界旅游总供给全面下滑 ●3.旅游发达国家增长率普遍下降 ●4.世界旅游经济仍具有重要地位 幻灯片10 ●(三)2010年:世界旅游业进入恢复性增长期 ●1.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苏增长期 ●2.世界旅游发展仍面临众多影响因素 ●(四)2011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 ●2.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幻灯片11 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方面 ● 1.传统模式的家庭在减少 ● 2. 新的工作形式的出现 ● 3.人口老龄化 ● 4.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 5.人们比以往更追求享乐 6.人们将越来越乐于享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幻灯片12 ●(二)经济方面 ● 1.世界经济全球化 ● 2. 经济形态多元化, 并偏重于第三产业 ● 3. 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 4.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 一、战略目标 (一)近期(至1995年底):在现有基础上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住、吃、游方面的同时重点在行、购、娱方面下功夫,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保持在第六位以内,在省内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主要数量指标如下: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4%,期末年96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逐年增加,期末年平均2.5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20%,期末年1.16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5%,期末年32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44.01亿元。 (二)中期(至2000年底),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做到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协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省内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全省主要景点基本得到开发,初步形成旅游省的格局,主要数量指标为: 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1%,期末年158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继续增加,期末年平均3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2.21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4%,期末年40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7%,期末年61.0亿元。 (三)长期(至2020年底)和远期(2021年以后):旅游接待量、逗留时间和创汇、回笼 人民币继续增加,但速度减缓,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全省旅游网络逐步形成,旅游设施达全国一流水平,在国内位次上应在五位以内,以仅次于京、沪、广为理想。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首要地位。并逐步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与21世 纪世界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相一致。浙江省不仅仅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大省,而且也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 二、重点和模式 通过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模式,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立足杭州、宁波、温州,东西两线带南北,其实质是实行旅游区划; 第二句话是: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特色旅游加工贸,其实质是优化旅游结构。 (一)关于实行旅游区划的问题浙江旅游一直是以杭州为中心的,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创汇数量而论,杭州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杭州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但从全省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宁波和温州将逐渐成为浙东和浙南的依托城市。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以提“立足杭州、宁波、温州”更为妥当。有关同志还据此提出把全省划分为三大旅游区的设想,即杭州旅游区、浙东旅游区和浙南旅游区。 1.杭州旅游区。这是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它不仅包含西湖和新安江一富春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还包括湖州、嘉兴两市以及部分金衢地区,有时候还要辐射到绍兴,几乎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这里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而且交通便利、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旅游业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它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文化环境效益好的综合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1.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状况 1.1 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研究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竞争力是指旅游目的地不但能保持其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份额,而且能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能力(Hartserre,2000)。其还应包括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保证该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均衡地获得回报的能力(Buhalis,2000)。旅游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旅游部门增加其产品价值,是指一个国家创造增加值和通过管理资产、生产过程、吸引物、侵略性和亲近性,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一个考虑到目的地的自然资本以及对下一代的供给能力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带来国家财富增加的能力(Ritchie,1999)。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来看,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价格的差异加上汇率变动、旅游业各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水平和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或其他方面的定性因素。而特定的目的地的成本针对汇率变化的相应调整是影响目的地整体海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经济因素(Dwyer,2000)。在旅游规划的框架下,旅游业竞争力是能够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处于竞争中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Pearce,1997)。 1.2 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析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时,许多国外学者主要针对了不同目的地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认为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中长期内,目的地相对价格的增长和它的每一个海外客源国的市场份额的下降是相联系的(Edwards,1995)。其次,环境作为旅游发展的依托体对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起着重大影响。有学者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要变得有竞争力,其发展必须是时刻持续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1-3-18 2011年3月18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旅游局相关司室、浙江省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社会各界专家及媒体40多人参会。 会议发布了《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报告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状况、浙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经验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各省市普遍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旅游业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交流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杜江在讲话中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浙江省总结过去包括“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可以更好的指导“十二五”计划期间浙江旅游业的发展。

他说,“创新”是浙江模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尊重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地方旅游形象、旅游市场推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标准化引领、旅游企业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模式的核心。浙江模式的经验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浙江模式的精髓是“一好二强三高”。“一好”是协调性好。“二强”是内生性强和创新性强。“三高”是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他希望浙江省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探索并设立更高的未来目标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悉,《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书共计368千字,正文分为14章,包括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市场基础、主体培育、政府调控、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与城市的一体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人才支撑等内容,涉及了浙江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旅游业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对其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也是中国旅游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XX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XX年提高%。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XX-20XX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XX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如果觉得太少可在文章中摘取) 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发展生产发展 正文: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

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及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及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旅游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0〕56号文件精神,妥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3亿元,同比增长23.18%。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11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 (一)入境旅游市场情况 1. 接待和收入 1—12月累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其中接待外国人515.04万人次,增长15.12%;香港同胞92.47万人次,增长8.13%;澳门同胞24.89万人次,增长8.15%;台湾同胞141.29万人次,增长16.83%。 2. 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2011年,我省入境外国旅游者按各大洲的分布情况是:亚洲游客27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欧洲游客117.7万人次,同比增长20.9%;美洲游客6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大洋洲游客2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7%;非洲游客13.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17%。 2011年,我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