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淡之美教案

5.淡之美教案
5.淡之美教案

淡之美教案

乐清市职业中专章育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会各层面淡之美的特点,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揣摩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品味恬淡优美的语言风格。

(3)理解课文运用比较突出淡之美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淡之美的境界,品味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1.领会各层面淡美的特点,进而理解人生的淡美境界和禅境的深刻内涵。

2.揣摩和品位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及课文的特点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又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是一种胸怀,淡是一种豁达,淡是一种快乐,淡是一种境界。它是历尽人世沧桑之后的经验和感悟,是抛却私欲和狭隘之后的经验和洒脱,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本文作者由淡妆女孩的美谈起,依次写到自然西湖的淡美、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人生和禅理层面淡美的阐述。它启迪我们如何去做人,以一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走好人生之路。

二、简介作者:

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其近年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都上了图书排行榜,再版之后仍然卖得很火。

三、积累词语:(温州版:拓展训练)

遐想(xiá)山岚(lán)赘语(zhuì)熨帖(yù)不虞之隙(yú)

狷躁(juàn)惬意(qiè)酽黑(yàn)禅偈(jì)水光潋滟(liàn yàn)

惊鸿一瞥(piē)欲壑难填(hè)淬火(cuì)

不虞之隙: 指意外的误会。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隙:感情上的裂痕

惊鸿一瞥: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后来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欲壑难填: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狷躁: 急躁。

禅偈: 佛教的偈颂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浏览2~13段,思考课文以哪些生活和艺术现象为例阐述了淡之美?

自然本色的女孩(美在本色,美在自然)

早春时节的西湖(美在朦胧,美在自然)

水墨画的境界(美在简约,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茶的韵味(美在淡淡的幽香,美在久久的回味)

五、合作探究,欣赏文本:

(一)分析“女性美”——看美女

1.课件显示两组照片:

(1)自然本色的女孩和浓妆艳抹的女孩

(2)淡雅的范冰冰和浓艳的范冰冰

2.对照比较两组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你们欣赏怎样的美吗?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

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为什么?

3.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是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明确: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自然本色

(二)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西湖的风景吧!

1.比较课件展示中(1)早春时节的西湖和(2)大红大绿、人工雕琢、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特征,你更喜欢那一种西湖的美景?

2.欣赏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歌赏析: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美丽无比。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天然。

3.读文章第7段。说说作者对此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明确:“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真可谓“风景如画”!

板书:风景美天然淡雅

(三)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1.课件分别展示水墨画、工笔画、油画等三种不同类型的画,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1)水墨画: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工笔画浓墨重彩,一览无遗

(3)油画色彩浓重,突显自己

2. 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简单就是美。”我们也可借助“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句话

评说“水墨画”。淡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的丰腴,外表不着色彩而色彩自在其中。

板书:绘画美意境遐想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1..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请问你们喜欢那一种?问什么?每种饮料各有什么特征呢?

讨论后,明确:

咖啡——色泽浓烈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怡悦清新回味清甘

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2.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分组讨论

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是。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回味清甘

课堂小结:略

2013年月日第周星期共教时备课、执教人章育生

第二课时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1.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看得浓好VS 看得淡好

辩论(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

(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2.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明确:淡好。

3.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板书:感情美君子之交淡如水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1.课件显示名人名言,学生齐读。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解释: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颜氏家训

(上等的人将名利彻底淡忘;中等的人,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等的人,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

2.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分组讨论后,明确:

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我们要鄙视那种利欲熏心、欲壑难填、欺世盗名的物欲观念,在成败得失中以平和德心态淡然处之。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淡泊致远

(七)、小结提升,探讨主旨:

“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揭示主旨: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人生在世,如果能求淡之美,得禅之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板书:求淡美,得禅趣

(八)揣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1.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明确: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省略的艺术,简约含蓄,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充分思考的余地,具有更持久的审美效果。

2.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明确:运用比喻修辞,将个人的名分、地位等比作是自画像。认为做人应该不图虚名,对于名利的追求应该淡泊一点。

3.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

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不必要的烦恼。

明确:“看得淡一点”,是指对物质的欲望、名利等不要过分执着,表现出作者豁达的心胸和成熟的智慧。

4.“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作用:承上启下

作者并没有否定浓烈人生哲学,但他自己更倾向于恬淡人生哲学,认为于身心大有裨益。

(九)欣赏语言特色

1.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分析:运用两字短语和比喻修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描绘出一幅早春细雨中的西湖美景,令人神往。

2.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

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充分表现了那些个人欲望膨胀者的追名逐利和作者对此的否定态度。

六、课文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淡之美令你心动?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女性美自然本色

风景美天然淡雅

淡之美绘画美意境遐想求淡美,得禅趣

滋味美回味清甘

哲理美淡泊致远

教案5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 2、懂得一些远离毒品自我保护的常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痛斥毒品带给人类的危害。 2、愿意远离毒品,过健康美满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关于毒品危害的电子视频和图片说明资料。(ppt) 2.关于毒品知识的资料。(ppt) 3.关于吸毒受害者的案例资料。 四、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播放网络禁毒歌曲《远离你》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幸福吗?(幸福)是的,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有爸爸妈妈的呵护,有老师同学的关心,我们的生活真是美好!你们就像一朵朵美丽而娇嫩的花儿,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竞相开放。可是,也有许多的生命却在如花的季节而悄然凋谢,那是多么令人痛心呀! (播放视频:鬼一样的活着----大学女生亲述吸毒经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看了这些辛酸的画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畅所欲言,大家请五六个学生说,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流)引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1.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毒品。(指名三四个说) 2.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毒品的种类(多媒体课件出示) 第一种麻醉药品(大麻、可卡因、海洛因) 第二种精神药品(甲基苯丙胺、咖啡因) 来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天然毒品(鸦片、大麻)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5(1)教案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备课用纸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第五章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5.1基本概念 一、厌氧生物处理: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称为厌氧生物处理法或厌氧消化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处理对象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动植物残体及粪便等。 二、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功能有二: (1)酸发酵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提供易生物降解的基质; (2)甲烷发酵的目的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 完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兼有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的双重功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要经历数个阶段,由不同的细菌群接替完成。根据复杂有机物在此过程中的物态及物性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I 甲酸 类 甲醇 产 甲胺 通过不同 废水或污泥 氨基酸 物 途径转化 中不溶态大 多 C 6H 12O 为CH 4、 分子有机物 脂 类 甘油 II 丙酸 2等 脂肪酸 类 丁酸 产 乳酸 和乙酸 物 乙醇等 水解阶段 酸化阶段 气化阶段 酸化I 酸化II 不完全厌氧消化(酸发酵)

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 二、发酵的控制条件 (以下重点讨论甲烷发酵的控制条件。) (一)营养与环境条件 废水、污泥及废料中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只要未达到抑制浓度,都可连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对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并无严格限制,但若浓度太低,比耗热量高,经济上不合算;水力停留时间短,生物污泥易流失,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一般要求COD大于1000mg/L。 COD∶N∶P=200∶5∶1 一般情况下,氧的溶入无疑是引起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但是,除氧以外,其它一些氧化剂或氧化态物质的存在(如某些

淡之美 教案(分课时)

淡之美教案 执教者:杨勇华 知识目标: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 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淡之美”的人生哲理 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 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二掌握本文对比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细心发现身边的美-------- (二)由文章题目导入---淡美,是人生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思考:文章谈到哪些方面的美? -----女性美风景美绘画美滋味美人生哲理美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中四个方面的“美”。 (一)女性美----本色自然 (二)风景美----天然淡雅 (三)绘画美----含蓄遐想 (四)滋味美----回味清甘 四对比论证:浓淡对比(小结) ?女性美—自然本色浓妆艳抹 ?风景美---天然淡雅人工浓丽 ?绘画美---淡而韵味浓墨重彩 ?滋味美---回味清甘色泽浓烈 ?对比论证:淡---------浓 ?归题:淡比浓美﹦淡之美 五作业布置: 1思考:作者更倾向于清淡的茶,品茶即品人生。那么,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 2 熟读课文14—24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淡之美”的哲理 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论据:具体的淡美----女性美风景美绘画美滋味美 二研读课文,领悟“淡之美”的人生哲理。 【讨论1】:“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你希望自己过哪一种生活,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2】:人际交往中该如何看待各种情感关系—亲情、友情、爱情 ------浓—感情负担重;淡——洒脱轻松 【思考】: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句? ——浓—情谊淡—交往 三美读课文第21-24段,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一)学生诵读21-24段,理解“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一句 ——乐观旷达洒脱大气 (二)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是人生的极高的境界,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 四小结归纳 1 点出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 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论证方法 3 浓淡对比论证方法 4 回顾文章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人生随想:----------之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3-5教案

§3-5 《以“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1)》(新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P42的例8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当原数的数位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教学准备:配套教学光盘、习题纸 一、导学部分 1、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780000=( )万 76100000=()万 7200000000=()亿 45000000000=()亿 2、化简下面小数 38.4400=() 1.49600000=() 3、预习书本42页完成填空 384400=()万 149600000=()亿 二、新授部分 1.例8: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 (1)问:把3844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多少? 想:384400里有()个万和()个一组成的。用“万”作单位,整数部分应该是()。小数部分是(),依据(),小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还应在末尾添写单位万 384400=()万 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添上“万”字,能化简的要进行化简。 同步练习: 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完成)

5.淡之美教案

淡之美教案 乐清市职业中专章育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领会各层面淡之美的特点,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揣摩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品味恬淡优美的语言风格。 (3)理解课文运用比较突出淡之美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淡之美的境界,品味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生淡之美境界的内涵。 (2)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1.领会各层面淡美的特点,进而理解人生的淡美境界和禅境的深刻内涵。 2.揣摩和品位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及课文的特点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又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是一种胸怀,淡是一种豁达,淡是一种快乐,淡是一种境界。它是历尽人世沧桑之后的经验和感悟,是抛却私欲和狭隘之后的经验和洒脱,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飞跃和升华。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本文作者由淡妆女孩的美谈起,依次写到自然西湖的淡美、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人生和禅理层面淡美的阐述。它启迪我们如何去做人,以一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走好人生之路。 二、简介作者: 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其近年的随笔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都上了图书排行榜,再版之后仍然卖得很火。 三、积累词语:(温州版:拓展训练) 遐想(xiá)山岚(lán)赘语(zhuì)熨帖(yù)不虞之隙(yú) 狷躁(juàn)惬意(qiè)酽黑(yàn)禅偈(jì)水光潋滟(liàn yàn) 惊鸿一瞥(piē)欲壑难填(hè)淬火(cuì) 不虞之隙: 指意外的误会。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隙:感情上的裂痕 惊鸿一瞥: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后来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意思是人或者物,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欲壑难填: 欲:欲望;壑:深谷。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狷躁: 急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教案_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温故知新开始。 <教学准备:PPT呈现三组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学生齐读寻找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问答句的形式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以上环节3-5分钟呈现完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这首词中也巧妙地包含着三组问答句,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抒怀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我们学习过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二)写作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在位时)被启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改派到镇江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将公立也的地方,此时成了南宋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镇江(即京口)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 学习生字:万兜d ōu 鍪m óu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词的节奏。 3、随意抽两名学生诵读 (教师倾听要点:一看是否读准字音,二看节奏是否有乱。无,及时点评,有,作好纠正。) 4、全体同学齐读 5、欣赏名家诵读音频,帮助学生创设课堂氛围。 三、精读品析 1、识别《南乡子》一词中的问答句并对照刚才学习的几组,区分问答类型。 何处望神州? 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教案5

5.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people can be "in" or "out". Mea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people can be in fashion or out of fashion. 6. Americans enjoy following the lives of famous people: actors, sports heroes, well-known artists, politicians, and the like. Meaning: Americans enjoy learning about the lifestyles of famous people, such as actors, sports heroes, well-known artists, politicians and so on, and try to lead a similar life. 7. In 1981, for example, an unknown elderly woman "appeared" in a TV advertisement in which she looked at a very small hamburger and complained loudly, "Where's the beef?" Meaning: In 1981, for example, an unknown elderly woman was on TV in an advertisement. In this advertisement, she looked at a very small hamburger and, feeling dissatisfied, said loudly and angrily, "Where's the beef?" 8. Suddenly she appeared i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on TV shows. Meaning: Suddenly she became so popular that her name appeared in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nd she was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V programs. 9. However, this kind of fame does not last long. Meaning: However, these kinds of people become well known and are widely talked about for only a short time. 10. What causes such fads to come and go? Meaning: Why do such fads change so quickly? come and go: pass or disappear quickly; change 来来去去;忽隐忽现;变化无常 Fashions come and go, but this style has always been popular. 潮流变来变去,但是这种款式却始终受到欢迎。 People come and go, but I will never forget you. 人来人往,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11. Although clothing designers influence fads in fashion because they want to make money, this desire for money doesn't explain fads in other areas, such as language. Meaning: Clothing designers start new fads in the area of fashion because they want to earn money, but fads in other areas, such as fads in the area of language, are not caused by people's desire to earn money. make money: earn or get money 挣钱;赚钱 Don't forget this is a commercial business and we are here to make money.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内容: <<有趣的汉字>>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需3课时) 教材分析: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字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字谜七则>>提供的字谜是一些范例.有三种形式:①-④是字谜,⑤⑥是画谜,⑦是动作谜语. <<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表达,记性等.<<"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它告诉我们,"册","典","删"三个字的出现和我国历史上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有关.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1.教学重点: 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教案5教学文档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如皋市实验初中邹智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动植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并且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请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位朋友还比较熟悉,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教师播放)师:你从画面中了解到水有哪几种状态呢? 生:…… 师:水有固、液、气三种不同的状态,那么其他的物质也有这三种状态吗?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物质三态和温度测量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新课教学] 师:【出示冰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冰块,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使它变成其它的两种状态? 生一:用手捂。

生二:放锅内加热。 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酒精灯作为热源来加热。那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酒精灯使用”,并试着去点燃和熄灭酒精灯。(课件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外焰 师:好,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活动,请同学们看活动单,按活动单上的要求进行自主探究。 师: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那么三种状态下的水,形状、体积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各小组按照活动单上的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师:我们请小组来投影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并讲述演示你们设计的实验,其它小组加以补充或纠正。 (学生讨论、设计、思考、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师:我们请小组来投影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并讲述演示你们设计的实验,其它小组加以补充或纠正。 其它小组:…… 师:除了水有三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外,其他物质也有这样的现象吗?请 同学们举例。 小结归纳(板书) ㈠物质的三态 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教师播放:走进生活雪糕熔化、蜡烛熔化、液态铁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三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画面中物质处于何种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温度。 师:那如何知道物体的温度值是多少呢? 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桌子上的温度计,按活动二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There is a bigbed 单元概述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居陈设及其位置。主情景图通过几个孩子参观张鹏家的情景,呈现了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其设计的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观察、愿意与他人交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学习策略、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易于操作。且每个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述家居类的单词和词组:bike, clock,photo,water bottle,plant等。 2.能够听说读写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词:beside, between,behind,above,in frontof。 3.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简单介绍自己的房间。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其设计的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善于观察、愿意与他人交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学习策略、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易于操作。且每个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乐于合作参与、勇于进行交际实践。 2.培养学生提倡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导航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听听做做,刺激大脑皮层,进一步激活记忆,巩固知识。 学法导航 学生要积极预习,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支配 第1课时:A(Let’s try&Let’stalk) 第2课时:A (Let’s learn,Ask and answer &Let’s spell) 第3课时:B(Let’s try&Let’s talk) 第4课时:B(Let’slearn&Match and say) 第5课时:B(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 第6课时:B(Let’s wrap it up) C(Storytime) 课时教案 教案I 第1课时A(Let’s try&Let’s talk)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听、说、认读单词there。 2.能灵活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房间内有什么,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房间内的物体。 3.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欲望,加强学生对彼此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本部分提供学生要学习的核心句型并运用句型来加强知识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及时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灵活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房间内有什么,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房间内的物体。 2.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重点词语 (1)生字:万兜鍪(dōu móu) (2)理解词义。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三、整体感知 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中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和分解

中班数学教案:5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一个小白兔一个小灰兔)萝卜(5个) 幼:笔记录卡数字卡(每人一张)纸片每人5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导入: 1、师:小朋友们,看看符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到我们班来做客?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

是先不急着帮农民伯伯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老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老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 2、幼儿操作 5分钟 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师: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得呢,假如你有三个胡萝卜,要分给两只小兔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 师:那么把5个萝卜,分给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分呢?请小朋友来分。 4、再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引导幼儿说出来分 5、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总结:教师总结有四种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 三、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2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 2、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规则是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到又快有准?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 ..(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