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如今很多青少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不良的心理,该怎么解决呢?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怯懦心理。生性内向、腼腆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出现怯懦心理,他们不善于主动和同学交流,心中有话不敢跟父母老师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话都不多,是容易被集体忽视的一类人。这种青少年在小学低年级较多,随着年级的增长,若能敞开心扉纠正怯懦心理也能顺利与人交往。

2、自卑心理。与怯懦的青少年不一样的是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性格不一定内向,但是由于家境、长相、智力、特长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尝试、害怕拒绝,也因此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如果不善加引导,自卑的青少年将逐渐丧失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3、自负心理。这种青少年也许能说会道、才华出众,深得老师的宠爱,在与同学交往时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在低年级也许他们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有这种心理倾向的青少年交往做朋友。

4、逆反心理。这种青少年内心非常想与人交往,希望受到别人

的关注,他们喜欢与人抬杠,也许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们的意见总是与人相左,想借此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别人更深的厌恶。

5、倔强心理。性格倔强的青少年在与人交往中爱钻牛角尖、与人较劲,遇到问题不善于变通,不愿与人妥协,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人际交往中的失败,最后朋友越来越少。这种心理的青少年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紧张。

6、嫉妒心理。嫉妒是伴随着竞争而来的,在小学高段尤其是毕业班中,面临着初中升学的竞争,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些青少年在竞争中还出现了嫉妒、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本美好的友谊蒙上阴影。

7、势利心理。按理说,小学生是比较纯洁的,不应受金钱权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但现在的社会商业气息浓厚,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小学生。有的青少年就有这种“势利”心理,爱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结那些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青少年,而且见风使舵、过河拆桥,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损害。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父母们,自己的青少年有没有这样的情形呢:在一些公共场合,让青少年给相熟的熟人问好,青少年却躲在妈妈的身后,以怯怯的眼神看着对方,而妈妈和熟人只能尴尬的说:“这青少年太老实。”青少年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但是因为不认识,不好意思上前主动结识;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他们成为“四二一”工程的重

点(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少年确实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我们不难看到,这些宝贝们因为长辈关爱的太多,交往能力反而逐渐在减弱,这是家长朋友最关心的问题。

青少年交往问题行为:

1、外显性问题行为:脾气大,坐不住,和别人争吵,妨碍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攻击性,不遵守规定等。

2、内显性问题行为:说没有人喜欢自己,很孤单,表现得很紧张,表现得悲伤、抑郁等。

一、不愿交往。有些青少年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青少年为中心,对青少年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着游戏。当青少年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青少年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对于这类青少年,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青少年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青少年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青少年“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

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青少年刚入青少年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经历。有些青少年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青少年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青少年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青少年“壮壮胆”,当青少年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3.青少年个性原因。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青少年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青少年,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青少年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青少年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大约在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但3岁以后,青少年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早带青少年到专业机构治疗。

二、不敢交往。有些青少年害羞、胆小,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换玩具却不敢说,让父母带着交往等等。

造成青少年不敢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交往经历和经验,青少年对于没有经历或经历少的事情总怀有恐惧心理;二是不自信。因此,除了多带青少年进行交往外,比如到有青少年的邻居家串门,

与朋友一起带着青少年出门游玩等,还要重点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青少年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青少年在与较小青少年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青少年在3岁左右出现不敢交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时他们正处于想交往又不会交往的阶段。随着交往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变得乐于交往,如果还不敢交往,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不会交往。有些青少年愿意交往也敢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被欺负。有些青少年总被一个或几个青少年欺负,他们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家长诉说,家长既心疼又生气,但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消彼长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当一个青少年欺负另一个青少年而没有遭到反抗时,他就会逐渐胆大起来,更加强化了欺人的行为。其实,青少年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因此,当青少年第一次回家报告被欺负时,家长在搞清楚纯属欺负行为时,一定要告诉青少年应勇敢地反击。比如,鼓励青少年对欺负人的青少年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等。有些青少年由于性格懦弱或别的原因不敢反击,家长则可以陪伴在青少年的身边,但切记一定要让青少年自己处理,家长不能包办

代替,也不要给青少年形成仗势欺人的印象,要让青少年以理服人。在反击过程中积累交往经验、增强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其次,教青少年几个“绝活”也是提高青少年社交地位的策略。青少年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对于这样的同伴他们也很少产生欺负的动机。因此,在业余时间教青少年一些技能,如折纸、变魔术等,有助于他们“震慑”住喜欢欺负人的同伴。

2.自我中心。有些青少年比较自我中心,在游戏过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拔尖,总要占据“好事”这种青少年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游戏规则”而常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对这类青少年使用“自然结果法”就很好。即:当青少年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受欢迎时家长再及时介入,在青少年感到最“痛”的时候帮助他找出原因及对策。青少年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青少年应该学习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游戏规则”,在交往过程中要让青少年逐渐习得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3.攻击性强。有些青少年喜欢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比如,当他们想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小组时,他们经常会采取强行进入的办法从而遭到同伴的拒斥。他们缺乏相应于游戏情境的交往策略,研究证明,模仿他人的行为、显示出一致、说与游戏有关的话等都是加入游戏小组的有效策略。针对攻击性强的青少年,家长可采取与青少年讨论、讲故事等方法使青少年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青少年,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可采取

以下步骤:倾听别人的想法,平静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青少年太懦弱和太“自我”都会出现问题。想让青少年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自如地进行交往,必须让青少年进行“实地学习”。那种怕青少年出问题而把青少年关在屋里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青少年只有在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特 占 八 、、 分 析 人文科学系 级汉语言文学班10

邓春丽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分析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 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正文: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 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 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 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能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 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其心目中衡量 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他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有意识地发展交际能力。可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存在各种各样的交际问题。不良认知、情绪及人格等心理因素,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人际关系不好,又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心理问题的加重或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 )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有很多朋友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我们可以广泛的认识很多人,可以有很大的交际圈,但多属点头之交,总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 没有知心朋友,因而倍感空虚、迷茫和失落。

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课教案

小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设计理念: 我们都知道,与人友好相处的人际关系小窍门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处理得当,和和气气;处理不当,心里产生怨恨。所以我设计人际心理活动方案,来调整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活动的中心主体是学生,建立在“合作”和“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情是难免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处理人际关系。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伙伴之间友谊的珍贵。懂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快乐,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让学生学会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小窍门,结交更多的好朋友。 4、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活动重点: 1、让学会掌握人际关系的小窍门,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不要以“我”为中心,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活动准备:学生提前自制的礼物;音乐《找朋友》,《快乐向前冲》;写有字词,数字,诗句的卡片,奖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拍手游戏 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用你右手的一个手指拍击你左手的掌心,然后再用两个手指拍击掌心,再用三个……直到用五个手指一起拍 2.谈体会:问:为什么五个手指一起拍击手掌时才会有很响的声音呢?(生答) 3. 揭示课题 其实是因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才会成功地拍出响亮的声音,如果他们不合作,就象刚才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去拍是不会有响亮的声音的。 二、“找朋友” 1、把学生自制的礼物贴上数字,再让每个学生抽取带有数字的卡片,然后按照与卡片上对应的数字领取礼物; 2、老师把准备好的各种卡片打乱,让学生按顺序抽取卡片,寻找与自己手中卡片上内容相同的另一张卡片(如:对应的诗句,相同数字或相同字词),两人即成为搭档进行接下来的游戏;(音乐:《找朋友》) 3、好了,同学们,都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了吗?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今天的第一个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两人三足。(音乐:《快乐向前冲》) (游戏规则:通过找卡片活动的两个人为一组,将两人的其中的一只脚绑在一起,然后两组同学进行比赛,看哪组先拿到前方放着的气球,先拿到的一组获胜,这样进行车轮战,最后胜出的那组为冠军,可得到奖品。) 4、游戏结束,谈论游戏感受与体会。

青少年叛逆心理分析

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打狗他撵鸡 —关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解析 胡振汉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摘要:论文全面分析了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其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关于逆反心理的探究,全面综合的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研究和解决方法,可以纠正青少年产生的心理问题,使青少年更加健康的成长,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更加充分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逆反解决健康 逆反心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管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过概念可以得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机制,过程。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抵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里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反心理倾向。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对正面宣传做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个特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的全盘否认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程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I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叠罗汉”(55分钟) 1?给每位成员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如何用最好记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特点。领导者可 以先进行自我介绍,作为示范。 2?按顺时针方向,从某个成员(比如A)开始介绍自己,要求: (1)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中必须包含两个信息:姓名以及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比如我是活泼好动的周慧”。 (2)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在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时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如我是坐在好动的周慧旁边的内向害羞的王琳”),直到最后一个人都必须从上一个人开始讲起。 (3)一句话介绍完自己后,再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名字和特点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 明。 (4)在介绍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听。努力记住该成员的名字,而且每个人 都有协助他人完整表达的义务。 3.当成员A作完自我介绍后,小组的其他成员依次向A 提一个关于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每个人提的问题不能与前面成员提的问题重复。对于其他成员提的问题,A可以表示不回答, 但不能说谎。当所有的成员都问完一个问题后,A旁边的下一个成员再开始介绍自己。 4?所有的成员都介绍完自己后,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思考和讨论: (1)在刚才的游戏中,你说对了所有人的名字吗? 你一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记住别人的名字?(或者你为什么没能记住别人的名字?) (3)当别人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时,你内心的感受如何?当别人叫不出你名字时,你的感受 又如何? 5 ?领导者小结 (1)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个技巧,因为它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关心 和重视。 (2)记住他人名字的方法:提问法、重复法、联想法等。 (二)许愿精灵”(15分钟) 1?按逆时针顺序。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 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 (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 (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 2?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目的和内容。 (三)你我的约定”(15分钟)

高中生人际关系特点

高中生人际关系特点 高中生人际关系之人际交往定义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人际关系。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与同伴(异性同伴、同性同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 系和与陌生成人的关系。 高中生人际关系之特点 1、交往中有“结伙”的特点。 在校内、班内尽管有同学互相交往的正式组织形式,如班集体学 习小组、共青团、少先队、课外活动小组等,但高中生仍常常因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在校内外结成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群体,这 种小团体一般是在心理、动机、倾向一致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由 于小团体成员态度的相似性往往形成了形式松散而行动又往往协调 的群体。这类“结伙”多数在学习和活动中能互相帮助,起到正式组 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2、交往中以友谊为基础。 需要的互补性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因互相帮助而产生交往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但高中生交往中 的需要和互补因素都比较少。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往往会以友谊 作为交往的基础,这是在高中生中出现“哥们”义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高中生中同性朋友占90%以上,两性之间的交往,尚存在一 定心理上的困难。他们往往选择兴趣、爱好、性格相同的同学做朋友,大多数同学愿意和有一定威信的同学和老师交往。他们好交往、 重友情,感到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这就使高中生的交往变得 十分单纯,感情也十分真挚。这种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交往,一旦 友谊被破坏,交往也就中断。 3、交往中的社会化趋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代高中生己不满足于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扩大交往范围,获得更多的社会信息。据调查,许多高中生自发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举办各种兴趣沙龙,进行各类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纷纷办起具有高中生特点的报刊,打破原来班级、年级界限,常常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校交往。 高中生人际关系特点之影响因素 1、影响高中生与父母关系的因素 在和父母的关系中,高高中生对兴趣、物质利益、知识才能、人格尊重等方面的要求很小,而对思想相通、感情相通两方面的近似性因素要求比重很大,两项合计为84%。 2、影响高中生与教师关系的因素 在和教师的关系中,对思想、兴趣、感情等相似性因素的要求合计为30.5%,可以看出师生间思想、兴趣、感情的接近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信息需要、人格尊重需要两项合计为68.5%,可见师生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是高水平的教学和人格上对学生的尊重,即需要的补偿性因素是主要的 3、影响高中生与同学关系的因素 在和同学的关系中,学习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人格尊重上的需要合计为42%,兴趣相投、感情相通合计为58%,相似性因素居主导地位。综上所述,高中生人际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与父母关系为思想、感情的相似性因素;师生关系为知识、人格尊重需要的补偿性因素,但相似性因素不可忽视;同学及中心论往往是一回事,它们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典型。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青少年叛逆期的心里特征

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于心里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年人把自己当“孩子”,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他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他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以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方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时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主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为,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文,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小军的叛逆心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自从和父母关系僵化后,它的成绩不断下降,性格变得孤僻,又易暴怒,与老师、学生的关系不融洽。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范文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 辅导方案

前言: 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围绕上述两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第二单元),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人际交往技能(第一、三、四、五单元)。 我也要做“万人迷”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大一及以上年级的学生。 【团体人数】 12~16人为宜,也能够班级为单位开展。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

人数最好为偶数,如无偶数,领导者助理可加入。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小组设置】6~8人为一个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一名。经过培训的同学直接进入小组承担小组长工作,负责示范、组织讨论,但不直接宣布任命。 【斟选标准】 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频率:1次;时间:约3小时 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 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或更多的了解。 2.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活动准备:大白纸数张(小组数),笔每位成员一只 活动程序: (一)“大风吹” 全体成员围成圈,领导者立于中央。 领导者指导语:“如果我说大风吹!吹戴表的人,则凡是戴表者,均要移动,互换位置并站好。”所有被条件点到的人都必须调换位置。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戴尔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戴尔﹒卡耐基说过: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可见,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需要, 更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大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感情, 建立友谊, 切磋学问, 探讨人生。大学生的交往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 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教师与学生, 是大学校园里的两大基本群体。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是和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 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的学习成长。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是大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与教师交往也是大学生知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 同时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业缘关系, 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小, 心理相容度高, 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护与关爱, 学生对老师充满尊敬与敬仰, 师生关系是一种纯洁而无私的人际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交往的基本关系, 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最普遍, 也是最微妙和复杂的。一方面, 大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同, 兴趣爱好相近, 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 学习相同的专业, 沟通与交往容易; 另一方面,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个性气质差异, 再加上大学生空间距离小, 交往密度高而且自我空间狭小, 而对人际交往的期望较高, 一旦得不到满足, 容易采取消极退避的态度。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 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大学生处

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图文稿

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 导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际问题的团体心理辅导 (1)两人一组的自我介绍 【目的】初步相识 【时间】8分钟 【操作】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所属院系、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我的资料。每人3分钟,然后漫谈几分钟。当对方自我介绍时,倾听者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2)四人一组的他者介绍 【目的】扩大交往圈子,拓展相识面 【时间】10分钟 【操作】刚才自我介绍的两个组合并,形成4人一组,每个成员将自己刚才认识的朋友向另外两位新朋友介绍,每人2-3分钟,然后4人一起自由交谈几分钟。(3)八人一组的自我介绍 【目的】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队的兴趣 【时间】8-10分钟 【操作】两个四人小组合并,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三个内容:院系、专业、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兴趣、爱好等)、姓名。规则是:当第一个人说完后,第二个人必须从第一个人开始讲起,第三个

人一直到第八个人都必须从第一个人开始讲起(先介绍自己,然后从第一个人开始介绍)。 【目的】增进彼此的距离,建立安全、友善、信任的团体气氛。 【时间】10分钟 【操作】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先由一人站在团体中说“大风吹”,其他人问“吹什么?”,如果那人说“吹穿红衣服的人”,那么所有穿红衣服的人就必须离开位子重新寻找位子。没有位子的人就站到中间继续进行活动。如果说“小风吹”就反着进行。如果说“台风吹”则所有人都需要离开位子重新寻找。 【目的】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 【时间】10-15分钟 【材料】16开白纸 【操作】①每位成员拿一张16开纸,闭上眼睛,听从主持人的指令: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撕去左上角,再撕去右下角。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提问、不允许讨论,独立完成。展开撕剩下的纸,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讨论,谈感受 ③每位成员拿一张16开纸,闭上眼睛,听从主持人的指令: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撕去左上角,再撕去右上角。在整个过程中允许提问和讨论。展开撕剩下的纸,相互交流 ④全班交流讨论,两次撕纸过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中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完整版

中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 理辅导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引起个体人际适应不良的因素包括: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不良的人格特质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刘慧老师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协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第二次团体),协助成员发展受欢迎的人格特质(第四次团体),协助成员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人际交往技能(第一、三、五次团体)。我们把六次辅导方案放在同一期集中刊登,真诚地希望能为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一些便利。 我也要做“万人迷”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协助成员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志愿式、发展性团体。 【团体对象】 初中及以上年级的学生,男女生数量要求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2~16人,为便于分组活动,团体人数最好为偶数。设团体领导者和团体协助领导者各一名。 【成员招募方式与斟选标准】 以海报张贴及网络公告方式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志愿者。领导者与志愿报名者进行面谈,确定其条件及问题适合接受团体辅导者方可成为团体成员。性格过于孤僻和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宜参加。 【时间频率及次数】 共6次,每周1次,每次90分钟。 第一次团体 单元名称:第一次亲密接触 单元目标: 1.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 2.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3.促进成员尽快相互认识。 活动准备: 用于写《团体契约书》的大白纸l张、笔每人1支 活动程序: (一)“叠罗汉”(55分钟)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摘要: 青少年中学生存在很强的叛逆心理。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暴力、容的媒体宣传、社会势力的侵入等,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刻不容缓。叛逆心理虽然不能说是一种不是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越演越烈的时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纠正的话。这样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根据青少年现在较普遍存在的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来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达到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叛逆心理教育成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概念 自从亚当与夏娃通过反抗上帝确立起人类自身的开端以来,叛逆就成为了人类精神发展史中一个亘古的主题,神话、哲学、文学中充满了对叛逆的讨论与描述,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总是与叛逆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叛逆的物种,他是在不停的叛逆中创造着自己的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如果没有正确地加以运用,它也可能导致生命成长的停滞与困扰。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急切的成人感与强烈的自我性使他们易采取激烈的情绪对抗来表达他们的叛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彼此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态。在平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不学习”,“不听话”,经常与老师、父母对着干。这违背常识不正常的心态来显示“自我非凡”,“性格特别”的行为,往往是叛逆心理的表达形式。这种心理可能发生在青春期的每个阶段,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至于积极宣传不信任,不赞成的反向思维; 非理性怀疑他人,甚至消极; 对不良倾向身份,无视思想政治教育,打架等。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经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她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经过与其它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她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她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邵庄小学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西平县柏城邵庄小学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张秋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为柏城邵庄小学教师。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示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她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一般是经过对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她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而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

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

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人的生存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已不是为了温饱而单纯地与他人交际,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 其一,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应当说,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愿望毕竟不能代替现实。社会的复杂以及人们心理的微妙,使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一定困难。一方面,人们渴望交际,追求友谊,但同时又惧怕深交,心存戒备,甚至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渴求与心理焦虑构成矛盾,使相当一部分人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望而生畏,进而感慨万千:“生活像爬大山、趟大河”、“生活是一团麻,也有那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条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苦乐年华。”

究其实,这是由于现代人受人际交往中的传统观念“防人”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我国,人们交往的一个传统基本策略是一个“防”字。防人即防“人说”,防“人心”。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难度量” 等。从这种封闭的设防立场出发,中国人由防“人论”变成防止“失言”,自己则尽量“不言”、“少言”,勿“直言”、“传言”、“大言”、“谎言”,并努力做到“会言”。中国人人际交往的误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防”字,它与现代人所倡导的坦诚、自若、轻松的交往风格是相冲突的。难怪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认为跟人接触是难上加难,轻了不行,重了不行,深了不行,浅了不行。由于每个人的苦乐不均,品格不同,修养不一,地位不等,再加上感情的起伏跌宕,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每人都是“君”,“ 伴君如伴虎”。交往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了,一不小心交往就会变成伤害,如同刀锋和伤口的接触一样。生活紧张,关系也紧张。现代社会的交往变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艺术,人们自然感到人际关系实在是太复杂,并难以应对自如。 其二,人际关系的表面化。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规模较小,社会分工不细,导致人们交往空间范围的缩小。当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分工日趋精细,交通通讯迅猛发展,为拓宽人际交往的空间范围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 二、活动背景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大学生处在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期,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正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大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调适其人际交往偏差和心理问题,优化其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 三、活动目的 大学新生刚步入大学,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希望实现自我、渴望友谊和交流,但自我认识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特设计此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达到班级成员关系更加融洽,增进自我认识,增进成员间相互认识,增强亲切感和归属感,形成坚实的团体凝聚力,为以后的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本团体根据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认知、讨论、自我探索、团体合作等策略,设计1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由医学院心理咨询室主任带领开展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XX年11月23号 2、活动地点-医学院足球场 五、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室 第二临床医学院心理发展部 六、参与对象 第二临床医学院XX级心理委员 七、活动流程策划 1.青蛙跳水 在场人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一只青蛙]下一个人[一张嘴]第二个人[两只眼睛]第三个人[两只眼睛]第四个人[四条腿]第五个人[扑通一声跳下水],接下来两只青蛙,以此循环,说错的人首先给大家做自我介绍,然后接受惩罚,接下来由说错的人继续开始任意说青蛙数开始循环。整个过程大家都要跳着完成。 2.虎克船长 众人围坐,约10多人;主持人说自己是虎克船长,也可以指别人;被指为虎克之人,不做任何其他动作,直接指认别人为船长或虎克;被成为船长之人,右手搭于眉上,呈远翘状,船长左右二人分别划桨,左边人左手划,右边人右手划,并说"嘿咻,嘿咻!”;若无差错,船长再指一人为虎克或船长,游戏继续;若出差错,游戏暂停,出错者回答或表演其他人出的难题。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青少年与上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代沟、学校教育中的不足等客观原因。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为此,进行叛逆心理方面的研究,助其健康成长便是于必然。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成长、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和教师会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乖巧,对于长辈的教导和劝告不像以前那样听话,甚至会产生抵触、反抗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 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 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1](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浅析 一、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智慧和思想再不断的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会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确立自我的意识。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希望得到承认的理解和尊敬。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忽视了青少年的这一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2]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透视与教育)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使他们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客观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生长的基本环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通常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过去所受过的经验教训告诉给孩子,为青少年指出一条没有弯曲、高效、便捷的人生道路。大部分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无可非议,但我们的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然而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 珍贵的不是经验, 而是经历。[4](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青少年由于个体意识的慢慢觉醒,开始改变依赖父母的天性,不再喜欢由别人带着走,而要自己走。青少年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造成了两代人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最新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邵庄小学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西平县柏城邵庄小学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张秋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为柏城邵庄小学教师。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变化包括四个方面: 1、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2、师生关系 3、同伴关系 4、亲子关系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与同伴(异性同伴、同性同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和与陌生成人的关系。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中有“结伙”的特点。 在校内、班内尽管有同学互相交往的正式组织形式,如班集体学习小组、共青团、少先队、课外活动小组等,但中学生仍常常因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而在校内外结成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群体,这种小团体一般是在心理、动机、倾向一致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由于小团体成员态度的相似性往往形成了形式松散而行动又往往协调的群体。这类“结伙”多数在学习和活动中能互相帮助,起到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2、交往中以友谊为基础。 需要的互补性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因互相帮助而产生交往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但中学生交往中的需要和互补因素都比较少。 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往往会以友谊作为交往的基础,这是在中学生中出现“哥们”义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调查,中学生中同性朋友占90% 以上,两性之间的交往,尚存在一定心理上的困难。他们往往选择兴趣、爱好、性格相同的同学做朋友,大多数同学愿意和有一定威信的同学和老师交往。他们好交往、重友情,感到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这就使中学生的交往变得十分单纯,感情也十分真挚。这种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交往,一旦友谊被破坏,交往也就中断。 3、交往中的社会化趋势。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