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省级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计算公式

国家对省级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计算公式
国家对省级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计算公式

国家对省级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计算公式

指标1 总和生育率或出生政策符合率

∑==49

15i i i 岁妇女的年中人数岁妇女全年所生婴儿数

总和生育率

%100?=年内常住出生人口总数生人口数年内符合生育政策的出出生政策符合率 指标2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

%100?辖区内常住人口总量级预防指导的人口数辖区内接受出生缺陷一

指标3 出生人口性别比

100?某年出生女婴数量某年出生男婴数量

指标4 省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指数(流动人口服务

A 、流动人口管理

B )

)()(222111B A l B A l +++

其中,1l 、2l 分别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在流动人口总数中的比重;11B A 、分别表示为流入人口财政提供的基本免费项目服务、机构与人员到位情况,22B A 、分别表示为流出人口及时提供服务和办理相关证件情况。每单项分为0、0.25、0.5、0.75和1五个等次。

指标5 省级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建设指数

∑=41i i i T

l ,其中,∑==41i i 1l

,i l

为该项政策的权数,根据单项政策影响的人群规模进行赋值。1T 表示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死亡伤残政策体系建设情况,2T 表示各

项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每单项分为0、0.25、0.5、0.75和1五个等次。3T 表

示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夫妇纳入养老保障的比例,4T 表示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夫妇纳入医疗保障的比例。

指标6 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覆盖率

%100?辖区内县级行政区总量政区数量优质服务标准的县级行辖区内达到国家和省级

重点关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指数、县乡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数、统计准确率(见附件2)等二级指标,其中宣传教

育指数由广播电视栏目开办率、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宣传品入户率、育龄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四个方面组成。

指标7 人均计划生育事业经费

省级辖区内人口总量

生育总投入省级财政对人口和计划

其中,人口净流入地的辖区内人口总量为常住人口口径,人口净流出地的辖区人口总量可为户籍人口口径。

指标8 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

%100?被调查人数度值的人数服务和管理达到满意程其中对人口和计划生育 指标9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数

丙乙甲p l p l p 21++,其中,121210l l l l -<-<<

甲p 辖区内县级行政区总数级行政区数

建设达到甲级标准的县辖区内WIS =

乙p 辖区内县级行政区总数级行政区数建设达到乙级标准的县辖区内WIS = 丙p 辖区内县级行政区总数级行政区数建设达到丙级标准的县辖区内WIS = 指标10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数

附件2:

省级对县级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参考性指标体系框架

指标1 出生政策符合率

%100?年内常住出生人口总数生人口数年内符合生育政策的出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稳定生育水平任务的综合落实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议各地对违反

法律法规规定多生育子女的行为与违反生育管理程序规定但符合生育实体条件的行为有所区别。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统计报表、抽样调查

指标2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率

∑n

i i i T

l ,人群项利益导向政策应享受地市以上各级推行的单受人数项利益导向政策实际享地市以上各级推行的单=i T ∑=n i i 1l

,i l

为该项政策的权数,根据单项政策影响的人群规模进行赋值。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综合落实情况。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文件、统计报表

指标3 流动人口享受计划生育基本免费项目服务率

%100?辖区内流入人口总量费服务人数辖区内流入人口享受免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流入人口管理服务纳入户籍人口同服务、同管理的情况。

责任人:党委政府、相关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

数据来源:文件、统计报表、数据库与信息交换平台

指标4 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趋势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

基期年份或基期前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某年或近33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各级地方政府综合治理性别比的结果,主要引导县级党委政府加强部门协调和综合治理。该指标不能分解到乡镇、村。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统计报表、医疗机构出生记录

指标5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覆盖率

%100?辖区内常住人口总量级预防指导的人口数辖区内接受出生缺陷一

这个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以社区和人群基础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开展情况,引导基层政府更加重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专家调查评估

指标6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

%100?人数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总施的育龄妇女总人数辖区内落实各种避孕措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

责任人:人口计生部门

数据来源:抽样调查、报表或数据库

指标7 县级人均计划生育事业经费

县级辖区内人口总量

生育总投入县级财政对人口和计划

其中,人口净流入地的县级辖区内人口总量为常住人口口径,人口净流出地的辖区人口总量可为户籍人口口径。

这个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县级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的力度,检查中央《决定》和规划中提出的投入目标的落实情况。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文件、财务预决算表

指标8 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

%100?被调查人数度值的人数服务和管理达到满意程其中对人口和计划生育 这个指标为时点指标,主要反映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

总体评价,反映干群和党群关系,引导基层政府加强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转变。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随机抽样调查

指标9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违法违规案件发生数

该指标为逆指标,主要反映各地依法行政情况,以县或乡为统计单位,发生个案即作为扣分或否决条件。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文件、统计报表、信访记录

指标10 统计准确率

%50???? ??+随机抽样信息条目总数准确数随机抽样信息条目核实随机抽样统计条目总数准确数随机抽样统计条目核实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主要推动各地统计求实工作。

责任人:人口计生部门

数据来源: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和信息库

指标11 县乡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数

%50???

? ??+县乡服务站总数县乡服务站数量达到规范化服务标准的县乡服务站总数准的县乡服务站数量达到国家和省内建设标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从硬件建设和规范化服务两个方面反映县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水平。

责任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

数据来源:统计报表和文件

指标12 当年落实避孕措施及时率

%100?孕措施的人数辖区内当年应该落实避孕措施的人数当年按时间要求落实避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

责任人:人口计生部门

数据来源:抽样调查、报表或数据库

指标13 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合格村(居)比例 %100 总数辖区内行政村(居)民治合格村(居)个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

该指标为时期指标,主要反映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自治情况,促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转变。

责任人:党委政府

数据来源:统计报表和文件

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2008年4月11日印发 校对人: 孙剑 共印130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样表)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评价指标及主要观测点.docx

学位授权 点所属 一级学科代码(类别)二级学科代码(领域) 一级指标 1目标与标 准(10 分) 2基本条件(30 分) 河南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评分表(自评) 一级学科名称 (类别) 二级学科名称 (领域) 学位授评价指标及主要观测点权点自 评分值 观测点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含相关支撑材料要求) 得分1.1 培养主要考察培养目标制定情况:参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 目标养一级学科简介》,各学位点细化培养目标,突出自己 (5 分)的个性和特色,定位准确。 主要考察本学位授权点授予硕士学位的学位标准制定 1.2 学位 情况:参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及各标准 学科专业完整的培养方案进行拟定, 不得低于国家各学 (5 分) 科学位标准。 2.1 研究 主要考察本学位授权点相对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方向 的主要研究方向。 (5 分) 2.2.1 主要考察本学位点各培养方向带头人情况: (1)国内外学术兼职情况及主要学术荣誉称号;(2 ) 代表性成果(论文、专著、获奖等)情况;( 3)主要科 2.2 师资研项目。 队伍 (7分) 2.2.2 主要考察师资队伍情况: (1)年龄结构:各年龄段教师、导师占比(突出青年 教师占比);(2)学历结构:具有高学历或学位的教 师数量及占比;(3)职称结构 :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 量及占比。 2.3 科学 2.3.1 本学位授权点发表论文情况。 2.3.2 本学位点出版学术专著、获授权发明专利情况。 研究 2.3.3 本学位点获奖成果情况。 (7 分) 2.3.4 本学位点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2.3.5 本学位点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找专业人才上一览爆破英才网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绩效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调动和激发企业生产和创造更高绩效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力。然而,由于目前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使许多企业对绩效评价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与战略柔性的界定 1、绩效评价的界定 要评价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Bate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管理学的角度,绩效是企业期望的结果,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企业经营效益水平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2、战略柔性的界定 (1)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来特征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高绩效,增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从柔性的起源看,柔性和柔性战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柔性的界定的确首先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处于相对静态环境中的企业不确定因素较少,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能依然来自于规模、范围、成本等传统要素所带来的高效率;而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则更加倚重于预测、多样化、快速反应和战略联盟,以增强战略柔性,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在这个层面上,战略柔性的实质就是企业面对多变或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性或战略灵活性,企业要依据环境变化的程度,实现战略柔性与企业效率的平衡。 (2)基于企业内部系统可调整性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不确定事件的影响时,企业总是要作出各种反应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势必通过对企业内部系统的调整和变革实现对资源的重新配臵。比如,企业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而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的调整依赖于设备、技术、人力、组织等系统的调整。如果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系统调整,实现产品品种、产量的变化,则具有较高的战略柔性;如果某些系统的调整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资源重组就难以实现,企业就难以对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意味着这些系统是缺乏柔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战略柔性还应是企业内部系统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可变革性。 综上所述,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企业在面对大规模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快速的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和可变革性,其实质是增加企业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使企业在转变策略时能够付出较小的成本持续地实现优势绩效,获取竞争优势。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内涵解读(参考)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同时贯彻教育部的1号文件“教高【2005】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计算方式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而制定。 一、《合格评估方案》的总体构架 (一)评估方案的构成 《合格评估方案》,由评估方案有关说明、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和标准、评估结论及其标准等四部分组成。在评估指标和标准中,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合格标准和备注等。《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有7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1个观测点,不设核心指标和“特色项目”。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三)评估结论的标准 专家组评估结论经统计汇总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后得出,分为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种,标准如下: 合格:专家所投总票数中,通过的票数超过二分之一; 不合格:专家所投总票数中,不通过的票数超过二分之一; 其他情况均认定为暂缓通过。 (四)专家投票依据 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专家不得投弃权票。个人投票时掌握的标准为: 通过:18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到合格要求; 暂缓通过:4个二级指标达不到合格要求; 不通过:5个及以上二级指标达不到合格要求。 (五)结论处理: 评估合格的学校,须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针对性整改,整改方案两个月之内报送评估中心,整改报告一年后报评估中心。我部组织人员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随机回访。 暂缓通过的学校,要全面进行整改,期限原则上为一年,一年后我部派专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给出结论建议。 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全面加强建设和整改,两年后重新接受合格评估。 二、《合格评估方案》的研制说明 (一)新方案研制的总体界定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以下简称“合格评估方案”)适用于未参加过上一轮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本科学校(以下简称“新建院校”)。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促进经费投入,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为重点。通过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推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新建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合格评估方案的制定从新建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新建院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合格评估方案强调新建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

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合格评估指标解 析—学校定位与规划 基本要求 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要; 注重办学特色培育。 量化(参考)数据标准及算法 无 观测点解读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指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大学在明确自身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宏观分析国际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实和未来趋势,充分总结学校办学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在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学校校情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学校规划:学校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四个规划可以是独立的,也可在一个总规划中,含这四部分容。 办学特色:学校结合外环境条件,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主要指学科专业特色和办学传统特色。 涵分析 学校办学定位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学校类型、学校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类型、服务面向等定位,在学校自评中应予以明确表述并相互匹配。学校办学定位依据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二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财物条件等),量力而行;三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和潜力,定位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办学定位的确定应有明确的佐证材料进行支撑。 学校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是要确定: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 学科(理工农医管经文等)结构;培养不同层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等)人才的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平时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应用型、应用研究型。人才的服务面向有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的人才是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还是服务全国;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各项具体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学校要制定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单项规划为支撑的完整的规划体系。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切实可行,专业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曹梦菲等) 文章来源:审计处发布者:pxd 发布时间:2010-12-29 10:23:51 阅读:265次 本文发表在《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第8期 【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客户、内部流程、财务、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构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管理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效率低下等情况,因此开展绩效审计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认可和运用,本文试运用平衡计分卡来构造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 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企业咨询顾问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共同开发的一种绩效考评和战略管理工具,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纽带,将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业绩评价系统。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根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报导,美国一千家大企业中,有高达40%的企业实行平衡计分卡,而《哈佛商业评论》更推崇平衡计分卡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策略管理工具。那么在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中是否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呢?这里首先需回答两个问题。 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其方法体系是否适用于审计评价?平衡计分卡是管理人员是否完成其受托经营责任的一种考核评价工具,而审计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其重要目的也是要评价管理人员受托经营责任的完成情况,两者在理念和适用范围上是相通的,因此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管理者使用的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 2.平衡计分卡最初是针对企业设计的,并在企业中取得巨大成功,其方法体系是否适用于专项资金的审计评价?专项资金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而且大多由行政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使用,这些单位或组织通过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将其内部业务整合,从而达到组织和项目的目标。另外,由于专项资金都依托具体的项目,要通过严格的评审审批程序,这就要求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者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围绕项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并科学规划项目实施的业务流程和支出预算,这些过程都能在平衡计分卡中得到体现,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的特点构建出其平衡计分卡,因此平衡计分卡同样适用于专项资金的审计评价。 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构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存 财务指标由于受传统的会计假设和基本原则限定,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片面性和短期性,因此单纯依靠财务指标的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对于专项资金而言,

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理解

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理解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及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目标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 目标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目标导向性,其过程是判断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和达成度,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改进与达成。 主体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旨在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多样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引导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 发展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过程的改进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资

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促进质量的持续提高。 实证性原则。审核评估强调依据事实作出审核判断,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作引导、以事实来证明。 二、审核评估范围及条件 1.审核评估范围。审核评估的范围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合格”及以上结论的高校,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含前合格评估调研)获得“经过”结论的新建本科院校,5年后须参加审核评估。 2.审核评估条件。参加审核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应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号)规定的相关标准;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须达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567号)规定的相应标准。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为至。 三、审核评估内容及重点 审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项目,涵盖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投入,教学经费、课程资源及其它教学条件,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的开展,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质量保障体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说明 为使专业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根据温州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有关精神,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评估指标。 (1)专业评估的目的 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服务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专业评估的原则 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专业评估的对象 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组织专业评估。 (4)评估指标与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9项,一般指标14项。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 (5)评估结论与等级 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其具体标准

(6)评估结论的利用 ①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规定的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重点专业。 ②省市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重点专业中产生。 ③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 ④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 ⑤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在半年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将直接定为整改级别。如在有效期内,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处理。

评价结果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情况通报 根据《福建江夏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科负责组织实施。教务处于2013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通知》,组织各院(部)按照课程归属对全校教师(含外聘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各学院组织学生于2013年12月16日-2014年2月18日进行网上评教,并成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制定本院(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细则,采取听课、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同行教师相互听课等形式了解本院(部)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对本院(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院(部)于开学初将本院(部)教师的上学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成绩汇总后上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科备案。现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评估按照教师归属,对全校专兼职任课教师(含外聘教师)进行评估。评估成绩由学生评估、院(部)评估、加减分三部分构成;学生评估比例占60%,院(部)评估占40%,教学事故等作为加减分直接在评价结果中加减。按教学单位分类共有69个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成绩居前10%,具体名单(见附件1)。共有36个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成绩居后5%。 二、实施过程 (一)学生评估:从学生参与评估的情况上看,学生评教的参评率为99.74%,扣除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几乎全部学生参与了评估。这与上学期99.27%的参评率相比,有了提高。参评率的提高表明学生关注教学质量、主动参与教学建设的意识不断提高,也说明大多数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学校开展评教工作,对学生评教工作组织到位;从学生评分结果看,90分以上占72.25%(其中95分以上的占30.4%),80分以下占2.52%,共17位:其中金融学院6位(其中70分以下2位),电子信息科学学院1位,经贸学院2位,人文学院5位,法学院1位,工商学院1位,数理部1位。 学生评教的结果一方面说明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障,教师教学水平在总体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评分结果未能完全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二)院(部)评估:各院(部)结合日常教学检查、听课、学生教学信息员以及学

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自评2012.3.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稿) 自评 疏勒县职业高中 2012年3月29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 办学条件评估实施办法 一、说明 1.本办法适用于工、农、医、卫、财、林、牧类中等职业学校。 2.制定本办法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教职成[2001]8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3.本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设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其中含35个必备三级指标条目(打“*”者为必备指标条目)。 4.评估标准分三个等第。等第“A”属较佳状态;等第“B”属合格状态;等第“C”属不合格状态。各第三级指标均分别采用绝对数或相对比例实行了量化,具有可测性和可控性。 5.对财经类学校,如无指标体系中某些条目内涵时,可按下式 折算总分:X=(N/M)×100 式中:X-该校折算后得分 N-该校实测各条目合计得分(或必备条目合计得分) M-该校实测各条目A等合计得分(或必备条目 合计得分) 注:折算必备条目得分时,将乘以100改为62.7。 6.评估中各项资料数据一律以(2005年-2007年)为准。除个别条目统计需向前移外,不得跨越学年。 二、实施办法 (一)测评要求

1.单项测评:对每项评估条目第三级指标均采用“是”与“否”两级制评分法进行测评,即根据被测对象所处的实际状态,与各等第标准对照,相符时给该等第所设分值,不相符者不给分。不打中间分。低于C等标准计“0”分。 2.综合评估:将单项测评分求和得总分,将必备条目单项测评得分求和得必备条目总分。综合评估采用双分控制法,即每个级别既有各项指标总得分要求,又有对其中各项必备条目指标总得分要求。根据两者相符情况确定相应等级。否则作降等处理(定级标准见下表)。 (二)评估结论的确定依据 1.评估结论分为合格、暂缓通过、不合格三种。 2.综合评估为A级(较佳状态)与B级(合格状态)者均为合格,评估结论为“评估合格”。 3.综合评估为C级(不合格状态)者为不合格,评估结论为“评估暂缓通过”。 4.综合评估为C级(严重不合格状态)者,为不合格,评估结论为“评估不合格”。

绩效管理--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及解释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及解释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解释 根据《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规定,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现将各项指标的内涵解释如下: 一、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主要计量指标,是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基本指标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积累率等8项计量指标构成。 (一)净资产收益率 1、基本概念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计算公式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100% 平均净资产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

四、 发展能力状况24 销售(营 业)增长 率 资本积累 率 12 12 三年资本平 均增长率、 三年销售平 均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 率 9 8 7 环境) 综合社会 贡献80% 20% 3、内容解释 (1)净利润是指企业未作任何分配前的税后利润,受各种政策等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准确体现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数据曲子与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下同)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平均净资产是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同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数据取值于《资产负债表》。 4、指标说明 (1)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充分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该指标通用性强,适应范围广,不受行业局限,是国际上企业综合评价中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指标。 (2)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

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一、合格评估的理念 1、合格评估的指导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2、合格评估的依据 (1)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 (2)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通知(教发[2004]2号)(4)财政、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 3、合格评估的理念 (1)替国家把关、为学校服务 (2)学校是质量保障和评估的主体 二、合格评估的主要目的 1、努力实现“四个促进” 促进办学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达到“三个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3、切实体现“二个突出”:突出服务地方行业指向;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向。 4、有效进行“一个引导”:引导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 三、合格评估工作程序及任务 合格评估工作程序主要有五个环节,包括: 1、学校自评。学校根据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自评活动,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2、数据分析。教育部进行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为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提供基础材料。 3、现场考察。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通过深入访谈、现场听课、走访、座谈等形式,获取学校教学工作的信息,进而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出公正客观评价。考察完后专家将集中向学校反馈意见。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井对今后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 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正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变化呈现不确定性。为了增强竞争,迫使企业和上游、下游合作者(如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协调,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新价值,这就使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为了评价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将这些评价体系划分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和Beamon提出的ROF(资源、输出及柔性,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体系三大类。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ee—modd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ri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高萍等人运用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何忠伟等人选择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简称CSCC)于2003年10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l.0)构成方案》17),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45个3级指标,也与SCOR相似。 2.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RobertS.Kaphn等人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xd简称BSC)评价体系。BS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系而且是一种管理思想的体现,其最大的特点是集评价、管理、沟通于一体,即通过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超前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结合起来,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该体系分别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过程角度、学习和创新角度建立评价体系。其中,财务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供应链的改善做出贡献;顾客角度指标显示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内部过程角度指标显示企业的内部效率;学习和创

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2-06- 29基金项目:2011年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作者简介:鲁 娟,女,现为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管理。通讯作者:郭玉峰 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鲁 娟,谢长勇,王 悦,郭玉峰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摘要:应用已经建立的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专业评估,验证其科学性。对照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 观测点),由科研部、教务处、教保处、校团委、人事处、招生及就业部门等提供数据,对某高校所有现有专业和拟新增的专业进行评估。目前开设的10个专业以及4个拟新开设的专业评估结果均为优秀, 另外3个拟新开设的专业评估结果为良好。某高校现有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评估结果与上级部门审批意见一致,说明已经建立的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高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G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28- 03An Applied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LU Juan,XIE Chang-yong,WANG Yue,GUO Yu-feng(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To apply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 for specialty  e-valuation to test its scientificity.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ird-level indicators,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eaching &Research,Dean’s Office,Division of Teaching  Guarantee,the University’s Youth League Office,Personnel Division,Admission Office and Employment Officeto evaluate all the specialties in one university.The existing  10specialties and 4specialties intended tobe added were both evaluated“excellent”;the other 3specialties to be added were evaluated“fine”.The existing 10specialties of the university  are good in quality.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valuation remarks of the higher department,which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scientific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pecialty;evaluation;index system;application 高校内部专业评估, 是高校自身为全面了解各专业办学水平现状,加强学校宏观管理,按照专业办学要求,全面收集专业办学信息和资料,对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办学条件和资质、课程实施过程、人才培养质 量等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1] 。目前,国内有关高校专 业评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职业教育,并进行了专业的 核心要素探析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1-3 ]。有关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少见报道。本文以某高 校为例, 应用已经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其目前正在开设的专业和拟新增的专业进行评估,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关指标体系的建立已另文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某高校现有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 海军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海军临床医学(海军全科军医方向)五年制、中医学五年制、生物技术四年制、 药学四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四年制、护理学四年制10个专业,以及拟增设的中医学八年制、海军临床医学八年制、中药学四年制、医学心理学五年制、本硕连读六年制药学、六年制生物技术、陆军全科军医7个专业,共17个专业进行评估。 · 8211·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x.cbp t.cnki.net)2012年12月第20卷第6期NORTHWEST MED.EDU.Dec.2012Vol.20No.6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附件1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表1 广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代码代表性指标指标性质 创新A1研究与发展(R&D)投入(亿元)正向指标A2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万人)正向指标A3专利授权量(件)正向指标A4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正向指标A5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正向指标 协调B1总资产贡献率(%)正向指标B2产品销售率(%)适度指标B3民营工业产值占比(%)正向指标B4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正向指标B5区域工业经济差异系数逆向指标 绿色C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逆向指标C2单位工业产出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亿元)逆向指标C3单位工业产出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亿元)逆向指标C4单位工业产出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亿元)逆向指标C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亿立方米/亿元)逆向指标 开放D1工业出口贡献率(%)正向指标D2工业出口交货值(亿元)正向指标D3广东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正向指标D4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比重(%)正向指标D5外商及港澳台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正向指标 共享E1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正向指标 E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正向指标 E3劳动者报酬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正向指标 E4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正向指标 —1—

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A1 研究与发展(R&D)投入(亿元)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A2 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万人)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员数。 A3 专利授权量(件) 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颖、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授权数的总和。 A4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指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A5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指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 —2—

模糊层次评价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黄岳钧1李树丞2 (1,2湘潭大学商学院2湖南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如何从众多的应聘者中甄选出适合于本企业的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通常只是对众多的应聘人员进行简单的考察。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应聘人员的评价难免有失公正。文章以某大型企业高层次人才的胜任力模型为例,设计了在招聘过程中甄选应聘者的指标体系,在评估方法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系数,针对甄选指标的模糊性,建立了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应用实例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应聘者甄选评估体系是实际可操作的。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胜任力"(competency)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模型是指构成每一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群组,而每个群组底下又包含了若干个胜任力特征,且每个胜任力特征都有着一个描述性定义及3~5级行为描述或在工作中可以展现出这个才能的特定行为[1]。 近三十年来,胜任力模型作为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应用于人员招聘和发展流程上,并被广泛地接受。一个构建完好的源于组织的商业战略的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组织定义出在某一工作岗位上作出优异表现所必需的行为和个人特质。该岗位特征模型能明确担任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也可以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人力资源的招聘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也就是说,胜任力模型成为一个“标杆”,依据这一标杆来评估新员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应聘者的素质、知识及潜能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有效的招聘既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人员的保持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减少因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而带来的损失,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士气,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德斯勒曾在其著作中介绍,“公司招募过程质量的高低会明显地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4]。在有效的胜任力评价模型中,对应聘者个人的评估是决定其是否聘用、确定其薪酬和入职及在职培训内容的依据。在评估方法上,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进行有效的员工甄选。由于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模糊性和层次性,在招聘过程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 二、员工招聘评价指标设计 不同岗位的评价指标侧重点不同,指标权重也不一样,准确、合理的权重可使招聘者能 作者简介:黄岳钧,(1982-),男,衡阳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李树丞,(1943-),男,哈尔滨人,原湖南大学副校长,原湘潭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