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2016年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杭州市下城区统计局

(二〇一七年三月)

2016年,下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域中央商务区战略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5.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近年来,下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6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8.6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86.93亿元,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0:5.75:94.25调整为为0:4.68:95.32。

2004-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

注:2008年起地区生产总值包含金融业。

财政收支。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5.85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41亿元,同比下降7.27%,同口径增长1.1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3亿元,同比下降1.97%。全年民生事业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4.01%。

楼宇经济。繁荣发展楼宇经济,全区122幢目标楼宇共实现全口径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0幢,超亿元楼宇50幢。

五大产业。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五大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商贸业。实现商贸业增加值164.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91%,同比增长2.9%,成功争创武林商圈为省级智慧商圈试点,武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在全省示范区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

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产业增加值223.2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04%,同比增长10.8%。杭州银行与浙商银行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主板上市,新增艾博健康等7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56.14

亿元,同比增长

-3-

10.6%。至2016年末,全区已建有市级文创园区4家,市级文创楼宇6家;区级文创园区7家,区级文创楼宇13家。

健康产业。扎实推进英特健康产业园、艾博健康产业基地和维健健康产业园建设,新引进桑荷医疗科技等一批健康产业项目。全年实现健康产业增加值54.95亿元,同比增长14.6%。

信息经济。全年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76.86亿元,同比增长13.5%。在2016年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下城以综合评分126.5分位列全省第五。获评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

二、服务业

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6.9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5.32%。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71.04%。

2004-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注:2008年起服务业增加值包含金融业。

三、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商贸销售额4825.83亿元,同比增长4.2%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破千亿,达1009.23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19.50%,绝对额和增量全省领先,同比增长10.1%。

2016年末拥有区属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6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8个,工业品市场17个,生产资料市场6个,生活要素市场2个,服务市场3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70.0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94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80亿元,同比增长67.76%。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第二产业投资0.3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47.55亿元。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2.75亿元,同比增长0.21%;销售产值60.88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1.37亿元,同比增长0.80%;销售产值49.50亿元,同比下降1.61%;新产品产值14.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38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5%。

建筑业。2016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42.61亿元,同比增长

25.2%;竣工产值115.92亿元,同比增长76.90%。

六、外贸外包、招商引资和跨境电子商务

外贸外包。2016年全区实现自营出口总额20.80亿美元,同比下降7.86%。完成服务外包总合同执行金额5.39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51亿美元,同比增长6.66%;完成中方对外投资额6675.50万美元,完成率101%。

-4-

-5-

招商引资。2016年全区共引进内资企业3344家,到位资金247.49亿元。其中引进杭外企业2501家,到位资金187.32亿元,同比增长19.87%。引进到位外资累计 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2.98%。引进浙商企业213家,到位资金92.71亿元,同比增长18.53%。引进世界500强浙江壳牌燃油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二期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促成浙商银行上市项目成为杭州有史以来利用外资规模最大、首列在金融领域发行H 股的项目。

2004-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单位:亿美元)

跨境电子商务。跨贸小镇成功列入省级、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全年共引进跨境电商产业链相关企业263家,跨境园实现清关出口4929.57万件,金额23.78亿元。

七、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现有各类教育机构72个(含民办、部门办、街道办幼儿园及民办培训机构),其中:中学14所,小学1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39所,直属单位6个。在校学生人数

53860

-6-

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16759人,小学在校学生2581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204人。教职工人数4961人。全区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100%。积极推进教师交流工作,完成交流教师59人。新增省春蚕奖等省、市级综合荣誉24人。顺利通过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评估和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复评。

2004-2016年在校学生人数(单位:人)

科技。全区申请专利达5106件,专利授权量2634件,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90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7.75%。全区拥有众创空间13家,新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客企业160余家。

八、文体和卫计

文体。发布公共文化服务6个新标准,打造1+N 标准体系;创建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发布全国首份县区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白皮书》、《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蓝皮书》

;送演

出进基层60场、送培训1000课时;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排名第四;建设区级非遗展示中心,出版《非遗集萃》;新建 10个健身苑点;推进符合条件的49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开展“金秋武术大赛”等群众体育活动近1000场次。

卫计。全区共有卫生机构数221个,实有床位数4144张,卫生技术人员4507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12.9万人,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户籍人口覆盖率达31.7%。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35%,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达88.27%。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人口。201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027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2738人。201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10.90‰,死亡率3.55‰,自然增长率7.34‰。

2016年人口数及构成

配收入(杭州市)为52185元,比上年增长8.0%。

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9%,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社会组织2626家,落实276.02万元社会组织扶持资金。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6家,社区老年食堂41家。全区养老床位数达到4294张,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2张,全区24080名高龄老人享受意外伤害

-7-

保险,1.3万户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家电统保服务。全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161.63万元。

劳动就业。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安排促进就业资金3400万元,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1309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078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安置409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44家。在全市率先启动企退人员个人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第一家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并设立全国第一个人力资源产业引导基金,6家海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产业园。

十、城建城管、平安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建城管。全年完成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面积44.5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0.09万平方米。完善智慧水圈,实现857.6公里排水管线数据化,有效整合全区4998路监控视频,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达到99%以上,成为市智慧街面管控试点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3个,改造第五立面122处、通信铁塔15个,完成武林广场等4个区域共81幢建筑的亮化提升。竣工并启用公共停车泊位838个。在全市率先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实施方案,开展新建项目海绵建设审批11个。

平安建设。全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区维稳安保工作,省市挂牌督办的重大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全年实现零非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3045件,成功率达99.8%。打造以“武林大妈”为代表的下城特色平安巡防工作品牌,全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0.9%。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区十一连冠。开展安全生产十个

-8-

专项整治,累计出动99326人次,检查企业、单位及各类场所共83619家次,发现事故隐患36929条,责令企业、单位整改9032家,发放宣传资料共计45.45万份。关停取缔无证无照小餐饮及小食杂店935家,建立27个社区过期药品回收点。

环境保护。完成7个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对1个小区、12条道路的低洼积水点进行了改造治理,在全市首创河道长效化清淤模式,完成10条河道清淤疏浚,清淤量达17万方。创建武林街道浙报公寓小区等6个节水型小区。已实现12家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设施全覆盖。完成印刷和汽车维修行业VOCs治理,促使10家污染企业关停搬迁或转型。严格环境执法,对47家违法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处罚金额84.1万元。新增扩绿面积4.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16.7%。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年报数。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