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艺疗法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园艺疗法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园艺疗法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园艺疗法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在园艺疗法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应用上更是明显滞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庞大, 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八千万, 同时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此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精神压力增大, 令不少健全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医疗设施以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令我们迫切需要园艺疗法的应用和普及。近些年来, 园艺疗法的功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欧美国家的园艺疗法应用场所包括植物园、城市公共绿地、疗养院、福利院、工读学校等, 甚至建立专门的康复花园或园艺疗养园。根据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居住密度大、私家庭院少的状况, 我们建议在城市园林中大力发展和应用园艺疗法理念。

关键词:园艺疗法城市景观作用原理原则刺激

目前, 我国在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需要学习欧美、日本等国的园艺疗法经验, 需要加强园艺疗法专业人才的培养, 需要园艺学、医学、心理学、园林设计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 需要园艺师、设计师、理疗师、游客等之间的相互合作。为普及园艺疗法, 可以在全国各省市开展示范工程, 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可以在社会建立园艺疗法基金会、成立园艺疗法协会, 在学校开设园艺疗法课程, 以使园艺疗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长足的发展。

1.园艺疗法的定义及功效

园艺疗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集植物学、园林设计学、医学、心理学、哲学、公共教育学、社会福利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对园艺疗法的理解目前公认的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的定义: 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 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事实上, 随着园艺疗法概念的不断拓展, 其对象不仅限于上述特定人群, 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因而从广义上讲, 园艺疗法是指利用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开展各项活动,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的一种手段, 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种辅助性医疗方法, 园艺疗法具有以下几种功效: 美好的园林环境可以消除人的急躁情绪与不安心理, 达到调节情绪、镇静安神的作用; 丰富的植物品种可以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 能够改善和加强人的感官功能. 特定植物释放的气体或营造的氛围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参与园艺活动可以锻炼人的肌体, 增强协调性, 培养忍耐力, 产生责任感, 并从植物的茁壮生长、开花结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通过集体性的园艺活动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 提高社交能力, 令参与者的性格更加开朗乐观。2. 2. 国内外园艺疗法的研究现状

我国早在2 0 0 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了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体的思想, 认为人类的生存、健康和疾病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史料记载, 东方的自然山水, 日本的禅宗园对病人康复也具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但当时并没有人对园艺疗法的作用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1 6 9 9年, 英国人李那托·麦加首次在《英国庭院》中提到园艺对人身心的治疗效果, 而欧洲的修道院很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康复园林; 18 17 年美国费城的F ir e n d 精神病医院开始尝试园艺疗法对精神病人进行辅助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园艺疗法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应用和总结, 美国于1 9 7 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的“园艺疗法协会”, 将园艺疗法作为一项学科和事业进行研究和推广; 其理念是强调“环境一植物一人”的密切关系, 显示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平等关注; 之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园艺疗法协会, 此后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在这些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欧美, 园艺疗法的对象主要针对身体和精神上有障碍的特殊人群, 包括精神病患者、

抑郁症患者、智力低下者、高龄老人以及伤残人士等,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健全人一样适用。

2.1 园艺疗法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在中国,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非常之晚。直到今天,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个领域,但国内对园艺疗法的研究依然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窄,主要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研究状况和普及园艺疗法相关知识的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对园艺疗法的实际应用,即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建立一个园艺疗法的相关团体或机构,没有园艺疗法的相关杂志期刊,没有大型的园艺疗法项目。即使有相关的研究,也大多被划分在园艺或者园林的范畴里,没有独立出来。所以说,园艺疗法还没有真正地在中国普及。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有医学领域的研究者注意到园艺疗法,并从医学治疗方法的角度,来介绍园艺疗法发展的历史、治疗的对象、实施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随后,大众科普刊物也开始向社会宣传推广园艺疗法的好处,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疗法。到21 世纪初,大批不同专业的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领域,不仅出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对园艺疗法的综合介绍,还发表了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例如从精神病学的角度,班瑞益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了解到,通过园艺疗法的康复训练,不仅有助于缓解精神残疾的严重程度,还有助于改善始动性缺乏,提高自信心,调动病人的兴趣,帮助建立乐观的积极情绪。近几年,开始有从园林园艺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园艺疗法的研究出现,研究如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园艺疗法,以满足各种群体的需求,并认为这是21 世纪园林建设的根本趋势,并有了第一个康复性花园的设计。此外,国内的学者也开始了与国外学者的合作交流,对国外园艺疗法的现状作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介绍。

港台地区的园艺治疗比中国大陆发展得要好,尤以台湾地区发展得更为迅速。20 世纪80 年代,台湾园艺学术界开始了对园艺治疗的讨论。2007 年,第一届“园艺疗法国际研讨会”在台湾获得广泛回响,并于2008 年5 月,在台北、台中、花莲举办第二届园艺疗法国际研讨会。

由于人口众多,老年化程度逐渐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情绪压力增大,园艺疗法在中国会有比较大的需求。目前,通过媒体及学者所做的大量的普及工作,公众逐渐开始了解并接受园艺疗法。在北京、福建等地,也已经在筹建园艺疗法园,而在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人们更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日本的园艺疗法园。目前,园艺疗法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各种身心疾病的治疗,例如青少年网瘾、老年人的康复治疗; 二是应用在城市规划及园林绿化上,致力于建设更加具有治疗意义的城市绿地。

3. 园艺疗法的作用原理

3.1 园艺疗法对人的感官刺激

生物学家认为,情绪能够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等发生变化。长期接触花草树木、绿色原野和自然风光可以调节人的心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园艺疗法对人体的感官刺激主要包括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

3.1.1植物对人的视觉刺激

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叶能够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给人带来启迪和向往,造型迥异的黄葛树树根婀娜盘绕,千姿百态,使人惊叹自然造物之奇巧,引人翱翔于丰富的意想之中;可以利用园艺植物的颜色(花色、叶色)进行园艺辅助治疗,暖色调的特点是鲜艳夺目,欣欣向荣,令人精神振奋;冷色调的特点是静、幽、清,给人安谧祥和之感;中性色配以暖色给人以醒目雅致之感。

3.1.2 植物对人的嗅觉刺激

植物的花、叶、果等部位都含有一定的芳香分子,各种芳香分子能够使人体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研究表明,长期置身于优美、芬芳、静谧的绿色环境中,可使人的皮肤温

度降低1~2℃,脉搏每分钟平均较少4~8次,呼吸平缓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使人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灵敏感增强。

3.1.3植物对人的听觉刺激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声响,有些声音会引起烦躁、恐慌、激动,有些声音则会使人放松、愉悦、舒畅。经调查表明,当人们听到森林中植物叶片摩擦的沙沙声、溪流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鸟儿叽喳的鸣叫声时,舒适性会大大增加。反之,城市中汽车喇叭声、施工机械声等,则让人感觉不舒适。这也是如今生活在繁杂城市中的人们更加渴望回归自然,聆听自然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阳台或屋顶的空间有限,无法完全模仿自然的声音,可以在花园中人为制造模拟自然的声音或播放优美的音乐,来达到园艺疗法的目的。

4. 园艺疗法的参与性

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园艺植物的季相美,不仅表现在对人的感官刺激上,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状态,从而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人们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园艺劳作(如播种、施肥、修剪、浇水、松土等)和园艺交流(如交换栽培经验、分享丰收成果、寻求合作帮助等)的形式,参与互动,进而锻炼身体。位于美国的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花园,正是一座通过园艺疗法的参与性而达到改善人体机能,调节身心以及塑造情绪性格的贵族疗养型庭院。被美国风景园林协会(ASLA)专业评审团评价为:“景观设计师创造了一个细节完美的美妙园林,是一个具有康复性治疗的宝库。

5. 园艺疗法的类型

5.1 园艺治疗

人的身体如果不经常运动,其机能就会出现衰退,从而导致生理功能低下、精神颓废、心理消极等。园艺疗法通过安排合适的园艺治疗活动,从整地、施肥、播种、管理到采收等各个环节,给游客提供从事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自信,促进身心健康。

5.2 环境治疗

环境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刺激感官的各种要素所组成的环境作用于游客,能舒缓身心,增进治疗效果。视觉刺激:不同颜色、形态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叶,可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给人带来启迪和向往;暖色调鲜艳夺目,令人欣欣向荣、精神振奋;冷色调静、幽、清,给人安谧祥和之感;中性色配以暖色给人以醒目雅致之感;听觉刺激:不同的植物在风雨中发出不同的声响,不同形态与不同类型的叶片相撞,有的萧瑟优美,有的汹涌澎湃。萧瑟之声可以镇静,松涛之声也是保健的“良药”,另外雨打芭蕉、荷清蝉鸣也可让游客产生美感和消除烦躁;味觉刺激:园内开辟味觉花园,栽种水果、蔬菜、香草,随手采摘亲手栽种的蔬果与友人分享,可体现栽种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亦可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嗅觉刺激:不同香味可产生不同嗅觉刺激效果,香味植物可根据其香味浓度而分类,一些可以远距离闻其香味,一些则需要近距离接触,一些则晚间才发出香味,亦有一些要轻揉叶子散发香味。充满香味的花园能令人驻足欣赏,产生轻松舒畅的感觉;触觉刺激:不同植物拥有不同质地,包括平滑的、粗糙的、绒毛的、坚实的、薄脆的、肉质的等,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可提

供不同的感官刺激,如树皮、树叶、花朵、果实、种子等。游客通过触摸植物,达到感官刺激的效果。

5.3 玩耍治疗

通过为游客提供游乐设施(尤其是儿童),让其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玩耍、排解烦恼,从而消除厌倦感和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和好奇心。如可以在公园内开设沙滩区、野营区、烧烤区、健身区等功能区。瑞典在这方面做的较为成功,斯德哥儿摩的一所儿科门诊曾1973年~1975 年,针对儿童进行了为期3 年的治疗试验,结果证明玩耍治疗对儿童的精神健康

有积极影响。

6园艺疗法的疗效

6. 1减轻压力

理论认为压力的减轻取决于4 个要素[4 ]: 第一,可控制感。环境优美的公园会让游客感到放松, 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活动, 是获得精神自由的极佳场地;第二, 社会活动。公园是社会交往的良好场所, 在那里游客可以自由畅谈和交流, 也可为病疾游客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三, 身体运动。公园内设置如各种球类活动场地、健身体验区、野营区等健身运动功能区, 游客可以尽情享用; 第四, 积极娱乐。环境中的茵茵绿地、轻柔优美的音乐等有利于缓解游客心理压力。如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所大学的教授Roger 等于1991 年使用生理方法对一住区居民进行了“减轻压力”试验, 结果表明, 置身于布满植物的自然环境中的人比处在交通环境和购物中心的人们恢复效果明显得多, 血压降低, 心境平和, 肌肉紧张度得到松弛, 而且这些生理结果在3~4 m in 内就可得到恢复。

6. 2消减病情

对于病疾游客而言, 可以通过种植不同花期的植物刺激视觉、种植具有不同质感的植物刺激触觉、种植芳香植物刺激嗅觉、开辟蔬菜瓜果园刺激味觉、设置听觉景观元素刺激听觉等, 达到减弱和消除病情的目的。

6. 3增强活力

游客, 尤其是亚健康和病疾游客, 通过园艺治疗, 可以克服惰性心理, 增强体质, 激发活力, 从而提高免疫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6. 4提高认知

许多园艺活动包含创意元素, 它能刺激及发挥游客的想象力和创意潜能, 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思维活动, 建立一定程度的良性刺激, 焕发游客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对病疾游客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6. 5促进交流

园艺能提供风景优美、自然舒适的环境, 游客通过参与园艺活动, 以园艺活动为话题互相沟通、产生共鸣, 从而消除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达到促进交流的效果。

7. 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应用

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园艺疗法养生疗疾的实践体系, 将导致人体科学划时代的革命。目前, 园艺疗法在国内外应用于庭院和医院等单位附属绿地。笔者认为, 园艺疗法可推广至城市园林绿地中, 既可改善城乡环境,又可让普通大众保健、疗疾。以下就园艺疗法在园林中应用的意义、应用形式、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7.1 园艺疗法应用于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必要性

7.1.1 城市园林发展必然趋势

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是为城市发展和广大市民服务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园林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园林主要功能是创造与改善人居环境, 必然要担负着改善市民健康状态的功能。

7.1.2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产物

现代医学模式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因此, 改善市民健康状态不仅是医疗机构, 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和社会其它部门。人们健康更多依赖于综合利用周围的环境, 而城市园林中的自然环境、活动空间必将成为市民改善自身健康状态的重要场所。

7.1.3 威胁市民健康因素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威胁人们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环境污染、压力过大和缺乏运动等, 园艺疗法应用于城市园林是解决以上三种问题的重要方法。首先, 园林绿地对改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具有明显作用; 其次, 园艺疗法的药效作用可起到疾病预防和治

疗; 再次, 城市园林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放松与升华, 消除紧张情绪, 使心情得到放松; 最后, 城市园林环境中可为市民大量提供多种类型的运动等活动场所。

7.1.4 符合我国国情

由于城市园林面积大、分布广, 与市民接触广泛, 又可从多方面来改善市民健康状态, 加之投资较少, 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措施缺乏和资金紧张等国情。

7.2 我国城市园林中实施园艺疗法的规划策略

7.2.1 多学科综合规划设计

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城市园林中, 涉及到城市规划、园林、园艺、医学、体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分析化学等学科, 必须由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和规划, 为建设这种新型园林形式提供新的规划方法。

7.2.2 城市园林的功能定位———景观、生态、文化、休憩、保健和减灾避险的兼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推动着城市园林功能的逐步健全。我国城市园林已从最初的精神功能为主( 观赏与意境) , 发展到景观、生态、文化和减灾避险兼顾。笔者认为, 城市园林应成为保健益体的人居环境, 改善居民的健康状态也应成为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之一。

7.2.3 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实施园艺疗法的城市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 城市开放绿地、附属绿地和城郊结合部的绿地。

7.2.4 在城市园林中普及健康教育

在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疗养院、医院、居住区附属绿地中,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医学知识、普及园艺疗法的功能及应用, 促使市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促进市民充分利用城市园林来改善自身健康状态。

7.2.5 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规划设计方法

(1)改善城市大环境———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创造有效防治和减少各种污染、能对某些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绿地系统, 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①尽量提高绿地率, 发挥绿地改善环境的作用; ②绿地结构必须利于城市通风和分布均匀, 将郊区绿地纳入绿地系统规划, 设置绿色生态通道和契形绿地, 把城市外围的新鲜空气引入; ③加强绿地的可参与性, 多设置休闲绿地、绿色通道、健康步道等, 创造绿色的市民运动、交流等活动场所; ④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上, 发挥水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2)创造保健小环境———营造保健绿地

在城市绿地中多采用防病、强身、祛病的保健植物, 从而使城市绿地成为市民健康的绿色空间。在该类绿地中, 使市民消除疲劳, 疗病化疾, 提高人体的自然免疫力, 来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

保健绿地的类型可分为嗅觉类、听觉类和体疗类。嗅觉类采用芳香专类园、森林氧吧、负离子吧等形式,利用充足的氧气、芳香物质和负离子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等; 听觉类利用植物风雨中和互相撞击后发出的优美声响, 如松涛竹啸、雨打芭蕉、荷清蝉鸣等都为养生保健的“良药”; 体疗类是利用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特性, 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 会有祛风燥湿、舒筋活络等作用, 在柏类植物前锻炼, 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 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 对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均有益处。

如上海徐汇区爱建园住区的环境绿化运用生态学理论建设, 以业主的生活、游憩、交往、健身、养心等行为方式为根本。以保健植物为基调树,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与现代功能、技术相结合, 使植物挥发有益健康的气体, 形成有规律、有功能的系统, 提高保健效能。

(3)创建双重保健场所———在保健绿地中营造活动空间

户外活动是一种能明显改善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法。目前, 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将室外活动空间与城市保健绿地结合, 可发挥植物和活动的双重保健作用。

该类活动空间的设置以恢复和提高人体机能为目的, 使用的对象包括各年龄段、病人和残疾人的全部市民。该类场所一般应选择在与周围服务人群有良好的连接关系, 满足一定的服务半径, 且背风向阳处。在城市公园、滨水景观带和居住区、医院等附属绿地中应作为设置该类活动空间的重点。活动的安排包括休息、娱乐、交往、运动、健身、观赏、园艺操作等。完善的无障碍设计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某些病人等参与该类场所的前提和基础; 活动空间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市民的可达性、人性化尺度、安全性、活动多样性, 尤其要注意保健性。同时, 要设计好进行各种活动必要的服务设施。

如南京盲人植物园是为盲人提供亲近自然的活动场地。该园为盲人提供绿色知识, 满足了盲人的精神需求, 而且还为盲人的安全通行设计了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该园通过采用芳香植物、叶型奇特使盲人对植物界有了部分认识, 同时在让其陶醉在香的世界中, 心情舒畅, 防病治病, 从而使其成为盲人所喜爱的室外保健场所。

(4)多方面改善市民健康状态———园艺疗法的综合运用

广义的园艺疗法内容广泛,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对各种疗法组合应用。通过嗅觉吸入芳香物质和负离子、观看自然景观或有疗效的色彩、聆听疗效音乐, 配合进行园艺操作或开展健身等活动, 在多方面调节人体机能。

在进行森林浴时, 可结合日光浴、景观疗法、氧疗并开展散步等轻微运动, 能增强嗅觉、视觉、听觉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 使人心情愉快, 消除疲劳, 促进睡眠, 并可增强人体骨骼、关节部位肌肉的灵活性和延缓衰老过程。

芳香疗法、运动疗法和色彩疗法等联系密切。芳香植物的香味、浓度和颜色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使用的人群而确定, 在“闹”的活动区, 应选择香味使人兴奋的开红花、黄花的植物种类; 而在“静”的休息区中, 应选择芳香使人镇静的开蓝色和浅紫色花的植物种类; 青少年喜欢薄荷, 心脏病患者闻夜来香的香气会头痛。

(5) 科学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应重点选择改善环境作用强和具有防病、治病和健身等功能的植物, 包括释杀菌、吸收有毒气体、降噪滞尘能力强的植物, 释放负离子、芳香物质的植物; 同时, 植物选材应以乡土植物为主, 多应用抗性强、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植物; 不选用妨碍人们进行活动和对人身体有害的植物, 如引起过敏症和种子飞扬的植物,有毒、促癌作用的植物等。

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应用进行植物配置时, 应根据场地的性质、场地的功能特点、服务的人群选择乔、灌、草的搭配类型。如服务于老年人的休息场地, 宜将具有调节老人血压、脑血管的乔木、灌木、地被结合形成良好的活动休息环境。同时, 还要注意保健效果与景观效果相兼顾, 通过观光与保健, 观光与环保兼优的植物种类, 注意不同季相植物合理搭配, 不同形态的树种合理搭配, 达到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保健功能的显著性。8. 总绪

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主要是面向健全人的,虽然有些公园设置了盲道、电梯、感应门等无障碍设施, 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特殊人群希望亲近自然、参与园艺活动的愿望。而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公园、植物园、城市公共绿地以及城市森林公园等处的应用, 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 而且能够充分挖掘、利用植物深层次的功能;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和合理体贴的设施, 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自然、体验园艺的乐趣以及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园艺疗法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 因此可以说园艺疗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是符合北京市政府提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思路的, 也必将成为今后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

园艺疗法具有增进身心健康、消减疾病、经济实惠、方便操作等特点, 而我国具有丰富

的传统养生保健经验、博大精深的中草药技术和“园林之母”[10 ]的丰富植物资源, 开展园艺疗法非常适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园林设计时, 强调园艺疗法的疗效和应用的基本原则, 是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根本需要, 也是21 世纪园林建设的根本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 上)[J].中国园林,2003( 3) : 17-19.

2.刘志强, 洪亘伟.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IJ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刘志强. 芳香疗法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05, 30( 6) : 91- 93.

4.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5.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罗华,金荷仙.康复花园[J].中国园林,2009(7):1-6.

6.蔡丽敏,孙晓璐,董丽.浅议植物保健园的营建[J].现代园林,2008(7):74-76.

7.雷艳华,金荷仙,王剑艳.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园林,2011(4):31—36.

8.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 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杨通进,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2.

9.陈永清.国外园艺疗法进展[J].国外医学(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1997,17( 2) : 57-59.

10.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2) : 50-51.

11.杨晓明,田国行,邢俊敏.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 5) : 182-187.

12.赵润江,李江琳.华南地区康复系花园的植物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08( 11) : 52.

13.魏钰,朱仁元.为所有人服务的园林———芝加哥植物园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9( 8) : 12-15.

14.姚和金.园艺疗法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2(4):10-12.

15.章志攀, 俞益武, 孟明浩, 等. 旅游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 1) : 103- 108.

16.格哈特·布赫鲍尔( 奥地利) . 芳香疗法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J]. 李宏译.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0, ( 3) : 35- 39.

17.修美玲, 李树华. 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园林, 2006, 22( 6) : 46- 49.

18.欧阳杰, 王晓东, 赵兵, 等. 香料植物应用研究进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2, ( 5) : 32- 34.

19.刘建华.园艺疗法[J].绿化与生活.1999(1)

20.林冬青,金荷仙.园艺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21)

花卉园艺学课程论文

花卉园艺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2011年12月10日

浅谈中国花卉文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花卉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这就是花卉文化。本文简述了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关键词:花卉文化、文化内涵、形态特点 我国花卉的种类繁多,并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利用荷花的化石。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花卉被注入更多的精神和社会内容,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即人类文明的一种——花卉文化。花卉文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以花卉作为写词作赋的赞颂对象,从而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古人对花卉的描述与绘画,我们将被带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了解花卉文化,感受花卉文化的无限魅力。了解花卉文化,当然还要了解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因此,本文在简述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之余,还深刻透视了花卉文化的形态和特点。通过阅读本文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花卉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弘扬花卉文化,有利于个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更加丰富、有品质的生活。 1. 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的花卉文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对中国的文学、绘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关于花卉的诗词佳作,无数杰出的画匠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花卉的经典作品。花卉文化博大精深,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花卉文化,走进花卉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笔下常提到号称“花中四君子”的梅、竹、兰、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感受到花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梅——临寒独放,傲霜斗雪。梅花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竹——中通外直,清雅高洁。竹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兰——空谷幽香,与世无争的形象。兰花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的形象。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宠,因此象征着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下面我们从古代诗词入手,透析“花中四君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具有迎寒而开,傲冰斗雪的特征。她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元末明初的诗人王冕,被称为“画梅圣手”。其中,《墨梅》便是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朵朵花开淡墨痕”,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傲雪风骨。李公明的“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等诗词佳句都形象地刻画了梅花高洁、傲雪的高尚品质。 作为“高洁之士”的竹,在文人墨客笔下也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郑板桥的《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这首诗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其中,

浅析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浅析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发表时间:2019-05-09T09:31:18.05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上作者:成梅梅[导读] 城市景观艺术是具备欣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面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下,因为(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摘要:城市景观艺术是具备欣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面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艺术是景观学科在 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下,因为设计的多样、细化而衍生的分支学科,目前已有的教学课程、实践工程,但有关景观艺术的系统而深化的研究还不足。文章探讨了城市景观研究的意义。关键词: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引言 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联络的社会生活场景。城市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模式,是物质世界和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体。城市景观的艺术化处理的方式即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它是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创造理想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这样认为: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一种旨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设计和引导社会和人的行为模式,创造适宜人类生存的艺术化的环境的设计创造活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所触及的物质领域主要指经过人类发明或革新而构成的城市建筑实体之外的公共空间部分。同时,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也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体,其对象触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具备多领域交叉、渗透的特点。 1、对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理解 广义的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或某一个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文化特征、人的视觉感受及物质生活空间,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感知的过程和结果。狭义的城市景观指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者城市环境的景观艺术设计,强调人们视觉能感受到得城市空间的美学特征。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狭义的理解,艺术设计中的景观概念是从视觉艺术以及风景园林学科中“风景”、“景观”的概念发展而来,指具有审美意义的城市环境及含有审美的视觉体验,与地理学、生态学中的“景观”概念不同。地理学中“景观”是地形的同义语,用来描述地壳的地质、地理和地貌特征,地理学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们在空间的分布于时间上的眼花。景观生态学是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把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通过土地利用和管理活动,对大地的属性作为目标和变量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是创造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保护合乎生态原则的环境空间。 2、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2.1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含义 城市景观是具备一定人口规模的聚落的自然景观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的总和。它是由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系统与人工的建(构)筑物、道路及其构成的空间景象,是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互动,以及多种复杂因素互动所显现出得表象,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建设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育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类聚居。 2.2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内容 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他兼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属性,因此,城市景观艺术设计除了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外,其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景观敏感去的保护建设、生态绿地空间建设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建设。 3、现代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1)城市中心设计,现代城市中心往往与商业中心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一些重要建筑物的集聚地,所以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反映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由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经济价值原因,它的环境空间尺度一般都不会太大,再加上该区的人口密度,是超越常规的,这就给景观设计增添了许多问题。 (2)林荫道设计,林荫道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吸尘,隔音,净化空气质量,遮阳,抗风等作用,而且林荫道自身的形态空问也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它两边对应的植物所形成的强烈的透视效果具有戏剧性特色。 (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我们指的城市开放空间主要是大型开放空间,例如:公园,广场等,它是当地政府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公共开放空间最好是放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并用交通网络与各个区域尤其是居民区联系起来。 (4)社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它指社区内各建筑之间的公共空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城市居民接触最多的户外环境,也是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区域。对于这样的区域,我们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还需要满足审美、经济等要求。 4、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关系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是继城市设计之后又一个学科交叉的专业设计领域。作为中多学科共同研究创造的人类城市文明,只有通过人类的感知和认同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感知活动中,85%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的感知活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从视觉规律下手,探寻城市景观形象的设计方法,意在对城市景观空间形象进行艺术整合,以确立一定的秩序,建立良好的空间视觉环境,反映城市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涵和美学取向;同时重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把握思维的运动视觉规律,创造舒适宜人的场所。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研究范围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有着许多交叉的领域和融合的方面,它包涵了城市中一切可见的空间、景物、形象和事物……作为一种综合空间艺术,与上述学科专业相比,其设计要素更为多样,设计手段更加具有整合性,许多独立于城市空间、建筑、园林等传统设计要素外的附属物,如户外广告媒体形态、城市设施、公共艺术等、也均属其列。 5、研究的意义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花卉栽培技术》整体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第2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花卉栽培技术 所属系部: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 制定人:王明珍 合作人:魏春兰薄成玉 制定时间:2014.8.4 东营职业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花卉园艺工、育苗工、园林绿化工岗位技术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懂经营、会管理,能从事花卉生产、花卉栽培、花卉养护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分析 (1)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定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岗位群)为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岗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岗位、花艺设计岗位,如图1。花卉栽培技

术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岗位的核心课程。 图1 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岗位群) (2)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面向岗位 图2 园林企业组织构架图 通过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毕业后一次就业岗位(1~3年)为技术工人,二次就业岗位(3~5年)为项目技术员,未来晋升岗位(5~8年)为项目经理。

(3)典型工作任务流程图 3.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图4 专业课程体系图 从专业课程体系图中可以看出,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课程。 它的前续课程是: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花艺设计、园林植物病虫害等。它不仅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岗位的核心课程,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岗位、花艺设计岗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的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的对比区别 图3 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流程图

花卉园艺工理论试题及标准答案

花卉园艺工理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5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0分,满分150分) 1. ()不属于土壤结构改良剂的作用。 A、使容重降低B、总孔度增加C、有利于土壤各级水稳性团粒的形成D、孔隙变大 2. 通过形态诊断,化学诊断等方法初步确定所缺乏的元素,补充施入这些矿质肥料,经一段时间,若症状消失,即可确定病因,这种方法叫( )。 A、形态诊断 B、化学诊断 C、施肥诊断 D、物理诊断 3.属于无土栽培固体基质中的有机基质的是()。 A、砂 B、泥炭 C、珍珠岩 D、蛭石 4. 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来预测病虫害的方法称为()。 A、期距法 B、物候法 C、经验猜想法 D、调查法 5A、高温(33℃以上)、干旱B、温暖(85℃±)、潮湿 C、低温(105℃以下)潮湿 D、温暖、干旱 6. 下列选项中,()较易感染炭疽病。 A、蕙兰B、春兰C、建兰D、君子兰 7. 梅、杏、桃喷洒()易引起落叶。 A、乐果 B、敌百虫C、马拉硫磷D、灭多威8.“半量式”波尔多液的原料配比,硫酸铜:生石灰:水为( )。 A、10:10:1000 B、10:0.5:1000C、10:8:1000 D、8:10:10009. 春季晚霜冻主要危害幼苗期的作物、蔬菜、瓜类、()的果树等。。 A、休眠期 B、坐果期C、落叶期D、果实膨大期 10.干旱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选用抗旱品种、采用( )措施;推广旱作节水农业等。 A、防旱 B、耐旱 C、抗旱保墒 D、抗干热风

11. 有关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食物链的最顶端不一定是动物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杂的 12. 园林土壤过碱可使用( )来改善土壤酸碱性。 A、石灰粉B、硫磺C、硝酸钙D、磷矿粉13.下列方法中,()可防止保护地土壤碱化。 A、不少化肥B、少用化肥C、只用拥挤肥D、换茬时漫灌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垄糠灰的特性。 A、色深,吸热快 B、微酸性 C、质地轻 D、多空隙15.日光温室最节能的保温措施是( )。 A、燃油加热B、提高蓄热、保温性能 C、蒸汽加热D、电热加温 16.地下根系或地下茎发生变态,膨大成为球形或块状的一类草本花卉是()。 A、球根花卉B、宿根花卉C、一年生花卉D、二年生花卉17.下列鳞茎类花卉属于是无皮鳞茎的是()。 A、百合 B、水仙 C、葱兰 D、郁金香 18. 马蹄莲是下列哪一类的球根花卉()。 A、鳞茎类B、根茎类C、块茎类D、块根类 19.露地区性花卉与木本花卉相比,具有()的特点。 A、生育期短、易开花B、生育期长、不易开花 C、花期不集中 D、栽培措施简单 20. 木质藤本属于下列()类花卉。

园林花卉与应用设计论文

园林花卉与应用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渐渐地远离了陶渊明式美丽的自然风情。如今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化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须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蔟、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花卉则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花卉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进健康,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对生活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花卉,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创造出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绿草如茵、香气宜人的轻松环境和活跃气氛;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典雅、赏欣悦目的愉悦和舒畅。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花卉的作用主要用于观赏,美化环境,根据观赏的部位可将其大致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株形类。观花类植物一般在花色、华形、花香等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桂花、玉兰、山茶、月季、三色堇、万寿菊、鸡冠花、半支莲、石竹、木茼蒿、羽衣甘蓝虞美人等。

在生活中的不同的场合,花卉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公共场所的花卉装饰 像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医院、疗养院、商场等这些与人民广泛接触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观赏植物)的适量布置,有的供人欣赏、评品,有的则是为了适当遮掩而美化环境,有的烘托氛围,有的也起着标志、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广场入口及建筑周围,通常已有园林景观布置而花卉装饰只是在节日前后或迎送嘉宾时暂时性的应用。一般用一二年生的盆栽花卉。在布置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着重整体效果和远观效果。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门厅、过道等处一般都有标识说明,花卉布置应与之相协调,可用观赏性较强的盆花或三五组团、或散散落落、或设立支架悬挂等来布置,既不影响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观赏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设精致的盆花、花篮、盆景等,最好具芳香,和温和的色彩,一般用淡淡的粉色来装饰。因为粉色是柔和的,能产生宁静与和谐的气氛。这样花卉既可供人们欣赏,又可消除人们的疲劳、轻松人们的心情等。常见的可用植物有:杜鹃、毛地黄、秋水仙、月季等。

环境艺术设计外文翻译—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rban landscape from the relation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epts: the landscape, the city and the ecolog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he landscape influences the city's living environment.The landscape is a stigma in the land, which 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huma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 exists some subtle relationship among landscape, city and humanized design. key word:Urban landscape、Living environment、Humanization I. City and The Landscape (1) Overview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first, is a people's thinking activity, performed as an art activity.Diversified thoughts formed complex diverse landscape art styl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design apparently see is the diversity of the landscape forms,in fact its essence is to keep the closing up to the natural order system, reflected the more respect for human beings, more in-depth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human's reality and need, not to try to conquer the nature.it is not even imitating natural, but produce a sense of belonging. Landscape is not only a phenomenon but the human visual scene. So the earliest landscape implications is actually city scen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ion is actually to build the city.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and Urban City is a product of human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complex type. It is vulnerable to the artifi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interference. In recent decades, with worldwide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population intensive, heavy traffic, resource shortag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y deterior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is very serious. and in some urban areas, the pollution has quite serious, and greatly influenced and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Landscap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This is, in fact, a kind of human living process. Living process is actually with the powers of nature and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obtain harmonious process. The landscape is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论文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论文 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全文如下: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推动着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交融和碰撞,公共艺术从西方被引入并得到新的发展。在城市景观建设当中,公共艺术作 为一种广泛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艺术研究的视野。因此,在探讨公共艺术在我国城市景观 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时,我们应当首先明晰公共艺术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聚焦研究对象。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及转变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一开始是为了适应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的大 量出现、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应运而生。总的来说,这时的公共艺术是“艺术家运用某种材料创造的、以城市开放空间为背景、具有一定形式结构的、满足公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①公共艺术被视为有别于私人物 品的公共建筑形式被分离出来,成为新型艺术样态。 二公共艺术内涵在新时期下的转变 在新时期,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宽泛。公共艺术被扩大到指代一切满足公 众艺术需求的、在公共空间环境的艺术作品。这里的公共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城市的实体空 间环境,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虚拟信息网络环境。公共艺术逐渐成为大众对现代城市发展和 生活质量意识的重要反映。 在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公共艺术的开放度、 自由度、互动性。公共艺术从原来的以创作者为主体的角度开始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众的 参与,从实体空间的单纯物质展示向实体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并存的趋势发展。许多公共 艺术的形式“混搭”现象日趋流行,作品的艺术符号和元素携手“跨界”,核心价值更加 强调以人为本,目的是在我们生存的城市空间中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公共艺术不再是单 纯为鉴赏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是一种与人共进的生活意识。 二、公共艺术的特征分析 公共艺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范畴,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类别。城市公共艺术 相对于美术画展、私人藏品而言,具有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性质和特点。 一场域性 是城市在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分布形态、民俗文化等自然或社 会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场合氛围。公共艺术具有场域性意味着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当 中无论设计、规划和实施都必须考虑它的场域性。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公共艺术的场域性

花卉栽培复习资料

《花卉栽培》期末复习 三、考试内容和复习要求 绪论(二)、复习题: 1、花卉:花卉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的花卉除指 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 2、花卉的作用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经济效益)。 第一章花卉分类 (二)、复习题: 1、露天花卉:在自然条件下,不需保护设施,即可完成全部生长过程的花卉,通常主要指草 花而言。 2、露天花卉根据其生活史可分为(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三类。 3、温室花卉:当地常年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需在温室中栽培的观赏植物。 4、花卉依据园林用途分为(花坛花卉)、(盆栽花卉)、(室内花卉)、(切花花卉)和(荫 棚花卉)等五类。 5、花卉依据茎的性质分为:(木本花卉)、(草本花卉)、(亚灌木花卉)等三类。 6、依据花卉原产地分为:(中国气候型)、(欧洲气候型)、(地中海气候型)、(墨西哥 气候型)、(热带气候型)、(沙漠气候型)、(寒带气候型)。 第二章花卉栽培的环境因子 (二)、复习题: 1、花卉按耐寒力不同通常分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等 三类。 2、花卉温度“三基点”是指(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3、依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花卉可分为:(阳性花卉)、(阴性花卉)、(耐荫花卉)等 三类。 4、长日照花卉:是指在其生长过程中,要求经历一段白天长于一定的临界值,黑夜短于一定 长度的时期才能开花的花卉。 5、根据花卉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分为:(长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中间性花卉)、 (日照中性花卉)等四类。 6、旱生花卉:指能长期忍受干旱而生长发育良好的花卉类型。 7、湿生花卉:该类花卉耐旱性弱,需要生长在潮湿环境中,在干旱或中等温度环境下生长不 良或枯死。如热带兰等。 第三章花卉栽培的设施与设备 (二)、复习题: 1、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有何特点?

花卉园艺工理论试题及答案

花卉园艺工理论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花卉园艺工理论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5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0分,满分150分) 1. ( )不属于土壤结构改良剂的作用。 A、使容重降低 B、总孔度增加 C、有利于土壤各级水稳性团粒的形成 D、孔隙变大 2. 通过形态诊断,化学诊断等方法初步确定所缺乏的元素,补充施入这些矿质肥料,经一段时间,若症状消失,即可确定病因,这种方法叫( )。 A、形态诊断 B、化学诊断 C、施肥诊断 D、物理诊断 3. 属于无土栽培固体基质中的有机基质的是( )。 A、砂 B、泥炭 C、珍珠岩 D、蛭石 4. 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现象出现的季节来预测病虫害的方法称为( )。 A、期距法 B、物候法 C、经验猜想法 D、调查法 5 A、高温(33℃以上)、干旱 B、温暖(85℃±)、潮湿 C、低温(105℃以下)潮湿 D、温暖、干旱 6. 下列选项中,( )较易感染炭疽病。 A、蕙兰 B、春兰 C、建兰 D、君子兰 7. 梅、杏、桃喷洒( )易引起落叶。 A、乐果 B、敌百虫 C、马拉硫磷 D、灭多威 8. “半量式”波尔多液的原料配比,硫酸铜:生石灰:水为( )。

A、10:10:1000 B、10:0.5:1000 C、10:8:1000 D、8:10:1000 9. 春季晚霜冻主要危害幼苗期的作物、蔬菜、瓜类、( )的果树等。。 A、休眠期 B、坐果期 C、落叶期 D、果实膨大期 10. 干旱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选用抗旱品种、采用( )措施;推广旱作节水农业等。 A、防旱 B、耐旱 C、抗旱保墒 D、抗干热风 11. 有关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食物链的最顶端不一定是动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杂的 12. 园林土壤过碱可使用( )来改善土壤酸碱性。 A、石灰粉 B、硫磺 C、硝酸钙 D、磷矿粉 13. 下列方法中,( )可防止保护地土壤碱化。 A、不少化肥 B、少用化肥 C、只用拥挤肥 D、换茬时漫灌 14.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垄糠灰的特性。 A、色深,吸热快 B、微酸性 C、质地轻 D、多空隙 15. 日光温室最节能的保温措施是( )。

花卉园艺论文

浅析屋顶绿化 摘要:概述了屋顶绿化的历史,介绍屋顶绿化的环境功能,并对屋顶绿化的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进顶行了总结,旨在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屋顶绿化;环境功能;设计原则;技术要求

屋顶绿化 1屋顶绿化的历史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居住及生活的需求,现代化建筑物也随之日益的增长,大面积的绿地被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覆盖,城市中可供人们休息、娱乐的绿地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因此屋顶绿化这个新型的绿化方式也逐步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技术,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个屋顶花园在广州东方宾馆屋顶建成,到现在21世纪,屋顶绿化这种栽植方式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发展起来,利用各建筑屋顶开辟园林绿地,营造屋顶花园成了最具发展前景的恢复绿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因此而被广泛应用,建设屋顶花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城市建筑用地日趋紧张,造成建筑用地价格飞涨,再加上定居的负面生态效应等因素,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建筑面积,这就使得屋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屋顶绿化也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屋顶绿化的环境功能 屋顶绿化不仅使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有效开拓城市空间,还能改善屋顶眩光,美化城市景观,促进绿色空间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它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3-4]。 2.1绿地补偿作用,提供休憩和娱乐活动场所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人们常常为满眼都是冰冷的混凝土构筑物,周围见不到一点绿色而烦躁。国际生态和环境组织调查指出,要使城市获得最佳环境,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必须达到60 m2以上。大多数城市还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价上涨,建筑密度提高,道路进一步密集,更有纵横交错的高架桥、立交桥,绿地面积将越来越小。如果能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屋顶、阳台等进行绿化,就可以很好地补偿人均绿地面积,覆土厚大于50 cm的屋顶绿化面积以40%的比率计入绿地面积。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既可开辟休息和活动场所,又可点缀街景,增添城市建筑的艺术魅力。据估计,一座城市的屋顶面积,大约为居住区面积的20%。若屋顶被全部绿化,人们将置身于一座真正的园林城市,可在花香鸟语中尽情感受大自然。 2.2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每人要吸收氧气750 g/d,放出二氧化碳900 g/d,而自然界中唯一能制造氧气的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此推算,每人至少要拥有10~15 m2森林或25~30 m2草坪才能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再加上工业、交通运输的耗氧量远大于此,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人均绿地才能满足空气成分平衡的需要。据测定,一座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座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降低70%~85%,同时可提高大气中的氧浓度。植物还能吸收人类工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有害气体和滞留灰尘微粒等。此外,由于植物层对声波具有吸收作用,绿化后的屋顶可以隔音和减低噪声,按照霍希尔施密德原理,绿化后的屋顶与一般屋顶相比,可减低噪声20~30 dB。 2.3加强屋顶隔热效果,改善小气候 一年四季其温度各不相同,而屋顶的表面首当其冲,始终处于剧烈的温度变化之中。夏季经过阳光直射的屋顶,表面温度往往要超出空气温度。调查发现,有绿化的屋顶温度可下降4~6 ℃,进而可以节约夏季空调用电量。冬季一般屋顶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而屋顶经过绿化以后,温度变化幅度就将显著减小。绿色屋顶因植物的蒸腾和潮湿土壤的蒸发作用消耗的潜热明显比未绿化的屋面大,导致绿化屋顶面的储热量减少,绿化屋顶获得的空气热量减少,热效应降低,从而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植物的蒸腾和潮湿土壤的蒸发作用会使绿化屋顶的水蒸气含量增加,致使空气绝对湿度增加,加上绿化后屋顶温度有所降低,所以屋顶的相对湿度增加得更为明显。由此,屋顶绿化对城市“干岛”有减弱作用。屋

园艺植物栽培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园艺P2 2.园艺学P2 3.园艺植物栽培学P2 4.园艺业P2 5.观光农业P8 6.都市农业P8 7.旅游农业P8 8.市场农业PP8 9.社区园艺P8 10.微型园艺P8 11.设施园艺P9 12.运输园艺P 13绿色食品P9 14.有机园艺P9 15.植物分类学P11 16.种P11 17.花卉植物P20 18.一二年生花卉P21 19.宿根花卉P21 20.球根花卉P21 21.地被植物P21 二、填空 1.实施绿肥制、生草制或绿肥与--------是未来园艺业乃至整个农业解决肥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作物轮作) 2.果树分类通常由两个系统,一是--------,二是--------。(植物学分类系统,园艺学分类系统) 3.果树按也生长期特性分类,分为--------和--------。(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4.果树按生态适应性分类,分为寒带果树、温带果树、--------、--------。(亚热果树,热带果树) 5.按生长习性分类,分为乔木果树,--------、藤本果树、草本果树。(灌木果树) 6.果树从栽培角度上分类,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落叶果树又分为仁果类果树、--------、--------、--------、柿枣类果树。(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 7.果树从栽培学角度上分类,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常绿果树又分为柑果类果树,浆果树、荔枝类、坚果类、--------、--------、--------、--------、--------。(核果类、荚果类、聚果类、草本类、藤本类)8.蔬菜按产品器官分类的话,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 9.球根花卉又分为球茎类、鳞茎类、--------、--------、--------。(块茎类、根茎类、块根类) 三.选择

花卉园艺师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园林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及答案 园林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60题,每题0.5分,共80分)。 1.()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 德情操与道德品质总和。 A.职业素质 B.职业道德 C.职业活动 D.职业范围 2.下列有关职业道德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B.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C.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完全一样 D.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3.()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和生理心理 素质。 A.职业道德 B.职业职责 C.职业权利 D.职业素质 4.爱岗敬业就是()。 A.干一行,厌一行 B.不断跳槽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 C.干这行,爱那行 D.干一行,爱一行 5.花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客户鲜切化花的到货时间,保鲜方法和保鲜期限是()的表现。 A.公道 B.敬业 C.诚实 D.守纪 6.()是花卉艺师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A.工作认真 B.谦虚谨慎 C.遵纪守法 D.办事公道 7.下列与勇于创新不一致的是()。 A.因循守旧 B.创新意识 C.钻研业务 D.开拓新领域 8.下列说法中对勤劳节俭理解不正确的是()。 A.勤劳节俭是创业家的成功修养 B.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C.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D.有利于增产增收 9.下列与合作意识不一致的是()。 A.相互支持 B.共同协作 C.共同发展 D.各自为阵 10.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和提高本行的信誉。 A.无助于 B.不利于 C.有害于 D.有助于 11.植物细胞三大组织部分中最重要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原生质体 D.后含物 12.细胞有丝分裂又称()。 A.直接分裂 B.间接分裂 C.减数分裂 D.成熟分裂 13.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体积和重量的增加,细胞()是指多细胞有机体内的 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变成步彼此互异的过程。 A.发育 B.分化 C.分裂 D生殖 14.植物的大多数生活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能由单个细胞经分裂、生长、分化形 成一个完整植株的现象或能力,称之为植物细胞的()。 A.生殖 B.发育 C.分裂 D.全能性 15.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其体内分化出许多()的细胞组合,这些形态 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称为组织。 A.生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应发生变化 B.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结构相同 C.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结构相应发生变化 D.生理功能不同、形态结构不变 16.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成熟组织。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分泌组织

2019年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现代园艺虽早已打破了这种局限,但仍是比其他作物种植更为集约的栽培经营方式。下面是整理的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养花,改善和美化室内环境。在室内 种植适合的植物,会起到点缀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在花卉品种选择和养植养殖方法上还有很多注意事项。熟悉花卉的品性才能达到更佳的美化居室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园艺、花卉养植、家居绿化、施肥、安全注意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作的忙碌, 人们亲近自然、接触绿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于是不少人就成了家庭园艺的发烧友, 在家中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植物天地. 收集栽培不同类别的植物,利用自家 的阳台、飘窗、窗台等处,将喜欢的花花草草种植其内, 营造生机盎然的小型家庭植物园,在闲暇时莳养它们, 既增加了生活趣味,又美化了家居环境,还能从中领略植物的独特魅力, 可谓一举数得。 一、家庭花卉养植的品种选择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养花,改善和美化室内环境。在室内种植适合的植物,会起到点缀环境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但如果选择不当,反而会造成室内污染。 (一)、居室内最适合放置的植物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常青的观叶植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中,很多都有消除建筑物内有毒化学物质的作用。此次研究还发现,植物不光是叶子吸取物质,植物的根以及土壤里的细菌在清除有害物方面都功不可没。

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周淑琴认为,在居室内最适合放置以下三种类型的植物: 1、能吸收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研究表明,虎尾兰和吊兰可吸收室内80% 以上的有害气体,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强。芦荟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可以吸收1 立方米空气中所含90%的的甲醛。 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 石榴、米兰、雏菊、腊梅、万寿菊等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 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 毛能截留并吸滞空其中的尘埃 2、能驱蚊虫的植物随着天气转暖,能驱蚊的植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蚊净香草就是这样一种植物。它是被改变了遗传结构的芳香类天竺葵科植物,近年才从澳大利亚引进。该植物耐旱,半年内就可生长成熟,养护得当可成活10 年-15 年,且其枝叶的造型可随意改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蚊净香草散发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柠檬香味,在室内有很好的驱蚊效果,对人体却没有毒副作用。温度越高,其散发的香越多,驱蚊效果越好。据测试,一盆冠幅30 厘米以上的蚊净香草,可将面积为 10 平方米以上房间内的蚊虫赶走。另外,一种名为除虫菊的植物含 有除虫菊酯,也能有效驱除蚊虫。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发表时间:2019-09-02T15:27:52.9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张少熙 [导读] 本文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一些作品的分析,谈一下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南充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南充市 637000 摘要:波普艺术让艺术和生活不在有界限,波普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也让艺术变的商业化。本文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特征、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和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一些作品的分析,谈一下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波普艺术。 关键词: 波普艺术;城市景观设计;通俗化 现代景观设计得益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为现代景观的发展提供营养供其成长。之前很少有专业的景观设计师,他们一般都是一些建筑家和画家。绘画影响着景观设计是因为绘画自身的色彩、线条什么的能够轻松的被转化成平面设计图。由此就可联想到波普艺术为园林中的景观设计师提供的一些借鉴,让设计师从波普教育中的通俗、大众、叛逆、创新、还有大胆和惊世骇俗的特点中汲取灵感,从而完成他们的园林作品。 1 波普艺术的起源由来 波普艺术出生于二十世纪中期的英国,这个时期的英国刚经历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这个时代背景造就了波普艺术的离经叛道、世俗化、大众化的特色。波普艺术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大众媒体对于“大众艺术”的一种比较方便的称呼。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之前都以为波普艺术是由大众文化创造的,其实不然,这两个是一个概念,大众艺术就是波普艺术。还有一种说法是,大众文化是群众的文化,波普文化则是借用了大众文化的一些形式,本质上是属于知识分子的文化。 2 波普艺术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还有一些现代化技术的普遍化,这些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波普艺术的发展,波普艺术也不止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在电影、时装、文化、包括我们的城市景观的设计中都被广泛的运用着。。 3 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城市景观中的主题公园 第一次出现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游乐园是机械游乐园,这是我们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就是在有着特定主题的游乐园中,把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波普艺术与代表着虚拟世界的主题公园结合在一起,把园林艺术应用与我们的娱乐当中。这样的设计特色就是具有了明显的商业性和大众化。这种设计主要就是把一些非本地的文化和特色用转移和复制的方法与这个主题公园相结合,以一些夸张的色彩和尺度给游园者以强烈的冲击感,这种模式仿佛与古典园林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古典园林追求一种完美和统一的效果,而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公园则是包罗万象的,是世界文化的荟萃体,复杂而又简单,给游园者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与波普艺术结合的主题公园中迪士尼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虽然迪士尼并不是这种设计的首例,可却是当中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一个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是在1955年建立的,从建园开始迪士尼就以其充满梦幻、魔法、刺激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4 波普艺术的艺术特征 波普艺术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不世俗,也就是它具有反叛性,并且波普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不像传统的其他艺术一样,波普艺术的表达是十分抽象的,并且以其个性化,叛逆化的特点和精神而被当做一种高贵的精神艺术被人推崇和学习。虽然说波普艺术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可真正来看,最终能够获得胜利的还是在艺术界而非在公众那里。在创新方面波普艺术则利用其抽象的表达主义与一些新的形式,材料和不同的主题相结合,把当下流行的一些元素,和一些典型的商业文化的形象和我们城市中的日常常见的一些东西加到利用波普艺术设计的景观园林设计中。波普艺术所采用的的这种创新的方法就非常鲜明的反映了现在这个商业化社会的特点。另外,波普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夸张性和大胆性。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波普艺术家往往喜欢把一些非常艳丽的色彩不加修饰的直接应用,以一种非常夸张的方式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其的宣传效果。例如常见的是在设计中改变其本质所包含的意义,在其身上附加另一个意义,使之有了一种经典的纪念意义,从而在人心中留下不一样的感觉。 5受波普艺术影响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师作品实 运用波普艺术创造的景观园林设计具有跟波普艺术一样的特点,通俗化、来源于大众,也服务于大众,它的景观设计给大众一种亲切,易懂,不晦涩,十分容易欣赏到其美的特点。设计者往往通过一种夸张的局部描写法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让参观者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对波普艺术的深入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作用了其波普艺术所设计的作品的叛逆精神,和对主流观念的对立,带给人们以思想和心灵上的强烈冲击。 5.1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玛莎.施瓦茨的作品特点就是她喜欢运用一些不常见的,特殊的材料去创作其设计,另外她的作品的表达方式也是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以下是其创作作品的一些特点:第一,利用数学中的几何形状。第二,对于当地文化特色的充分利用。第三,在景观设计中经常尝试一些大胆的组合形状。第四,不适用昂贵的材料,通常使用的都是廉价而又易见的材料。第五,一般不使用真正的植物,相反而是用假的去代替真的。第六,把传统艺术中的特点通过一些手法在表现出来。第七,对垂直面和水平面有着特殊的关注。她认为园林设计的一个表现和建造跟人们的视觉冲突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在一件作品的完成中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欣赏过程,所以应该从一个景观的设计建立之初就让人们去欣赏其特殊的美。 在施瓦茨的眼中,园林不仅仅是是一座建筑,一座园子,一处风景的设计,它更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建筑,像一座小房子,我们的公交站牌,我们的停车场等。另外对于材料来说,她认为便宜,廉价的材料也未必不能表达出想要的效果,而今后,这种选择也将会普遍化,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施瓦茨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十分的大胆和熟练,纵观她的景观作品不难发现,一大特点就是引人注目的鲜艳的色彩运用,大概是受其童年时的影响,她的作品大都给人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同时又总是有其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5.2查尔斯.穆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在新奥尔良市的边缘就是意大利居民居住的集中地区就是查尔斯.穆尔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所在地。这个地方常见的就是一些玻璃盒子和一些很老的商店。广场的中央是开放区,一侧是祭台,在祭台两侧有一些仿罗马的柱子,然后祭台的下面就是一些形状各异的台阶了,再往前有一片浅浅的小水池,在小水池中有一副用石头组成的意大利地图。看起来这个广场好像是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可是设计者却又加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