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完整版教案

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完整版教案
冀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完整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操作计算机,掌握正确的指法及端正的操作姿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掌握正确的指法。

手指的分工及养成良好的姿势的习惯。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图片正确的指法和坐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正确的坐姿和指法,

二、新授

教师讲解:键盘操作姿势:

1、身体平直、放松,正对键盘。

2、两膝平行,两手手指自然弯曲,

轻松放在基本键盘上。

键盘操作指法:

3、手指分工

基本键位:A、S、D、F、G、H、

J、K、L、;是八个手指的“根据

地”,不击键时,就放在这八个

键上,击放键后手指仍放在基本

键上。

击键方法:

1、击键时,要用手指动,不

要用手腕动作。

2、击键时,手指尖垂直对准

键位轻轻击打。

3、击键时,要轻松、自然,

用力不要过猛.

4、指法训练

基本键练习:A、S、D、F、G、H、

J、K、L、;

练习一、aaa sss ddd fff ggg

hhh 练习二 sak; jfk; jkds

dakl 练习三 asdjkl fdskl

sdfjl;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

错误动作。

学生观看,并鼓

励学生争取成为快

乐的打字高手

学生努力记忆,

掌握其各手指的分

工及击键方法,加强

指法练习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操作计算机,掌握正确的指法及端正的操作姿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掌握正确的指法。

手指的分工及养成良好的姿势的习惯。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指法练习

1、食指键位输入法练习:

r t f g v b (左手)

y u h j n m (右手)

2、中指练习

3、无名指练习 W S X O L 。

4、小指键位练习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

误动作。

三、课堂小结,教师讲评。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课苦练基本功——其他字符的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操作计算机,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进一步熟练正确的指法操作。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认识软件金山打字通2002。进

行打字练习

2、软件的进入与退出

输入“TY”,进入“英打练习”。

退出“英打练习”的方法:用退出

键,然后选择“结束”项,最后按

回车键。

3、讲解下排键字符如何操作练习

和双字符键的使用方法及修改字

符、上排排键字符的操作练习

4、练习方法

进入“英打练习”后,选择“打字

姿势”、“指法入门”,认真阅读。选

择“英打练习”中的按键练习项。

学生操作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三课打地鼠——字母练习课时1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学会使用打地鼠练习打字练习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观看教师用打地鼠软件来打字,

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新授:

1、讲解如何使用打地鼠游戏。

金山打字通2002——打字

游戏——设置——速度时间个

数进行设置

2、讲解开始玩打地鼠游戏:单

击打字游戏——打打地鼠游戏

——单击开始——单击暂停游

戏——单击结束游戏。

3、进行比赛:看谁打的快

4、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

的坐姿和指法,对学生进行表

扬,鼓励

学生观看,提出问

题,激发“玩”的欲

学生依次操作,开始

练习打地鼠游戏

学生比赛,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三课打地鼠——字母练习课时2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学会使用打地鼠练习打字练习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指法练习

游戏打地鼠

三、打地鼠游戏比赛

教师对学习进行表扬,鼓励

学生练习,

游戏比赛,五人一组,

分6组进行,第一名进

入下一轮,再进行比赛,

最后选出第一名来,做

为学习的榜样。

课后反思

课题第四课快乐打字——单词的输入课时2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难点

熟练输入英文单词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1、对软件进行练习方案的

设置

单击“英文打字”——下拉菜单

——单词练习——设置——选择

课程——小学英语——确定

2、英文单词打字练习

第一步:屏幕上出现的单词

“bag”,输入单词“bag”,

3、教师进行指导

学生依次打开练习

学生反复操作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第四课快乐打字——单词的输入课时2

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难点

熟练输入英文单词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练习英文单词的输入

三、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

纠正坐姿和指法,

四、可以进行文章练习,对文

章设置练习方式及课程,最后

进行“自由录入”练习

学生反复操作练习

按要求去操作,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五课自我介绍——自由输入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用英文字母输入一段话,自我介绍。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如何组织写好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一位同学写的自我介

绍:

提问:大家对自已有什么想写

的吗,如果有你也可以写的一

样好的,那么怎么写呢,我们

今天来学习。

2、启动金山打字通——自由

录入——英文录入

讲解大小写的切换方法,

用空格键来隔开单词

3、结束并绘制录入曲线,知

道自己打字的速度如何了

4、教师指导练习,纠正错误

学生操作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五课自我介绍——自由输入课时2教学目标

1、能用英文字母输入一段话,自我介绍。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如何组织写好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加强一段英文字母的练习

三、教师指导练习,纠正错误

四、打字比赛:看谁打的最快

最好

学生操作练习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一段文字。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全拼输入法的输入特点。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利用金山打字能软件的诗词练

习输入汉字。

2、设置练习方案

教师演示,说教,启动金山打字通

2002后,单击设置---功能设置

----文章练习---选择课程----诗

词----确定

3、选择“全拼输入法”单击中文

打字---拼音打字---设置---选择

拼音输入法----中文全拼---确定

4中文输入练习

5、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操作练习

2、学生在自由录

入窗口中输入一

段文章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一段文字。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全拼输入法的输入特点。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加强一段诗词的练习

三、教师指导练习,纠正错误

四、打字比赛:看谁第一个打完一

篇文章的,并且完成的最好

1、学生操作练习

2、学生在自由录

入窗口中输入一

段文章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七课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课时2教学目标

1、能用记事本软件记录一段文字,并且能够正确的保存下来。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如何使用保存和另存为。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介绍记事本软件的功能及特

点。

2、打开记事本软件进行操作

教师演示,说教,启动“记事本”

软件后,单击开始---程序----附

件----记事本,单击打开,介绍界

面:标题栏,菜单栏,光标,工作

3、文件---保存或者文件---另存

为----输入自己的名字---保存

4退出“记事本”按钮

单击文件—退出

5、讲解保存与别存为的区别

6、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据教师

的演示过程来操

作练习

2、自己操作理解

保存与别存为的

区别

课后反思

课题第七课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课时2教学目标

1、能用记事本软件记录一段文字,并且能够正确的保存下来。

2、培养学生的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如何使用保存和另存为。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加强对记事本软件认识的练习

在“记事本”软件中,输入一首诗

并把它保存在默认的位置,文件名

自定,并将内容再存入不同的硬盘

中,如何操作

三、教师指导练习,纠正错误

四、比较作品:评出较好的作品,

让同学们观赏,互相学习

1、学生操作练习

2、展示自己的作

品,并说出自己作

品的特点

课后反思

课题第八课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课时 3

1、能用在计算机的D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并以名字来命名。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在D盘新建文件夹,并将自己的作品能保存在文件夹中难点

教学准备计算机24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侧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为了方便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

自己存放文件的地方—文件夹

2、在D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师演示,说教,打开“我的电脑”

—双击D盘—执行新建文件夹命令

—文件---新建---文件夹---输入

自己的文件夹名

3、在默认情况下切换中英文输入

法的方法:同时按下ctrl和空格

键,中文输入法的选择:同时按下

ctrl和shift键,可变换一种输入

法,直到出现自己想要的输入法为

止。

4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据教师

的演示过程来操

作新建自己的文

件夹

提示:应根据需要

切换输入法,或者

右击文件夹—重

命名

课后反思

课题第八课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用在计算机的D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并以名字来命名。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在D盘新建文件夹,并将自己的作品能保存在文件夹中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检查学生新建文件夹情况

2、练习输入儿歌

找开“记事本”软件---切换成中文输

入状态,选择全拼---输入儿歌《我的

猫》

3、提示:必须用小写字输入汉语拼音,

否则当作输入大定英文处理,输入汉字

的标点符号时,单击输入法工具的。按

钮,把英文标点符号换为汉字标点符号

4、将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文件---保存---另存为---保存在下拉

按钮---双击D盘---输入文件名—单击

保存5、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据

教师的演示

过程来操作

新建自己的

文件夹

提示:应根据

需要切换输

入法,

注意:保存的

位置一定要

记清

课后反思

课题第八课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用在计算机的D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并以名字来命名。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在D盘新建文件夹,并将自己的作品能保存在文件夹中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加强对保存文件认识的练习

在“记事本”中输入文章,然后以

“磨杵成针”为文件名,保存在自

己的文件夹中。

三、教师指导练习,纠正错误

四、比赛:哪个同学打字最快,并

能保存在文件夹中。

1、学生操作输入

文章并保存在新

建文件夹中

课后反思

课题第九课综合练习课时 1 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的打字练习以保存文件的掌握情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打字能力,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点

难点

综合掌握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计算机50台

教学过程一、简单复习本学期的内容。

二、针对性进行学过知识的练习巩

固。以比赛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

考核,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1、用“记事本”软件利用中英文输

入文章《最大的种子》和《还魂草》。

要求快、正确无误

2、将输入完成的文章保存分别保存

在不同的硬盘中,并以自己的名字来

命名

三、教师巡视,检查比赛情况,并进

行评议,对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演示

1、学生操作输

入文章并保存

在文件夹中

课后反思

颐和园半日游—创建演示文稿

学校四年级河大教版本设计人:日期:

课题:第10课颐和园半日游—创建演示文稿课时数:2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powerpoint2000这个软件,对这个软件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选用了以读来信,领任务的方式引入知识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里,学会以空演示文稿方式创建演示文稿,能过“格式”菜单栏中的“背景”命令,为演示文稿添加漂亮的背景。

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掌握以“空演示文稿”方式创建演示文稿,根据占位符的提示,选择中文输入法后,可以输入文字。能通过“格式”菜单栏中的“背景”命令,可以为演示文稿添加漂亮的背景。

B、核心目标:学会选择幻灯片的版式、输入、修改和编辑文字、学会改变文稿的背景色。

C、提高或扩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D:思想情感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创建演示文稿的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板块

调整与反

第一课时

环节一:指法与坐姿练习【目标A,

5分钟】

利用5分钟的时间练习正确的指法,培养正确坐姿。(具体内容自定,如:练习指法、正确的坐姿

打几句英语课上学的小短文、晨诵的小诗等等)

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征,采用读来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引入主题、布置任务【目标A ,5 分钟】

师:同学们,风采旅行社齐建叔叔给我们写来一封信,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写了什么?(出示信件)点名学生读信。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风采旅行社的导游齐建,现在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们旅行社正在开发一个新的旅游项目:游览著名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我们设计了两种游览方式:a 、半日游起点:东宫门终点:东宫门途经景点: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谐趣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东宫门。b 、一日游起点:新建宫门终点:东宫门途经景点:新建宫门、铜牛、十七孔桥、南湖岛(乘船)、昆明湖、石舫、排云殿、

学生观看课件回答老师的问题。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 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活动结杲。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O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与机房设施: 六年级下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采用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包含了以下内容: 1.欣赏电脑动画。 2.动画制作好帮手。 3.绘图工具 4.逐帧动画 5.形状渐变动画 6.运动渐变动画 7、实践活动 教材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作适当地调整。 三、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会一些操作程序。 3.使学生明确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重视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4.注意对学生介绍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知识。 5.注意寓教于乐,发展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欣赏电脑动画。2课时 2.动画制作好帮手。4课时 3.绘图工具5课时 4.逐帧动画4课时 5.形状渐变动画5课时 6.运动渐变动画6课时 7、实践活动2课时

第1节欣赏电脑动画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Flash动画文件与Flash影片文件的播放。 欣赏Flash动画。 动画原理与动画原理的实验。 计算机动画和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原理和动画片的特点;知道计算机动画以及在当前个人计算机上常用的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 2.使学生具有在个人计算机上播放Flash动画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Flash文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多个Flash动画文件的播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动画的浓厚兴趣,是本章节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戴好脚套,按顺序进入机房,按指定的座位就座。 启动学生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激趣引入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昼夜现象。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 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评: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 1 课电脑的本领与家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建议: 信息(information): 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 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书、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 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简单演示 1 / 15

一下因特网的神奇魅力。 电脑的发展史: 从 1946 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后,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发展四个阶段: 1、 1946 至 50 年代后期,电子管时期。 2、 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后期,晶体管时期。 3、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4、 70 年代到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计算机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第 2 课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 教学重点: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 如: 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 Winamp。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建议: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最新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甘肃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材。此册教材分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制作个人网站”,第二个模块是“智能机器人”。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看: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课本中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建立个人网站、机器人等。 二、本册的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综合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3.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4.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教学措施与方法: 1.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班级学生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普遍较差,文字输入、排版、制作幻灯片等掌握得不扎实,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全体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2.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教学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要跳出信息技术来教信息技术,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第1课创建个人网站 教学目的: 1.了解万维网的基本架构。 2.区分网页和网站的不同之处。 3.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理解网页中“网站”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首先登录两个不同的网站,打开不同的网页,引发同学们对更喜欢哪一个网站哪一个网页的大讨论。然后提出“你为什么更喜欢这个网页(网站)”“你想做出自己漂亮的网页吗”等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任务一:认识FrontPage窗口 1.启动FrontPage软件 让学生试着用启动Power Point的方法,自行启动FrontPage软件。指名说出启动的方法,教师加以指导。 任务二:新建网站 学生活动:打开文件新建网页,由一个网页组成网站。文件夹位置:d:\tian 任务三:在网页中输入文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针对网页,找出网页的组成元素。网页的设计视图。 交流讨论:网页构成元素的作用 任务四:关闭网站 1.认识在“文件”菜单中关闭网站 2.学生上机操作,完成P6页练一练。 三、想一想 1.网页可以由哪些元素组成 2.由网页建立网站。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生命在于运动.doc

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H标: 1. 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H的。 2. 能够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 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H标: 1. 能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 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 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科学知识H标: 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其他R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牛的变化。 教学准备:计吋工具。学生小组活动用表格。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了解两个名词:心率、呼吸频率。 三、小组活动:测量每位同学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注意:分工合作,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的情况,不要故意做深呼吸等。 及吋做好记录。 四、讨论小结。根据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发现: ....... 五、全班集体活动,根据老师拍手的节奏原地跳或跑步。两分钟后赶紧测量此时的心跳, 并进行记载。自己重复活动,测量运动后呼吸的频率,并进行记载。 (此环节可学生分组自由进行也可以全班和老师一起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时因老师拍手

节奏的变化和气氛的热烈,学生可能会兴趣更浓。) 六、小结。 1?讨论: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和提出新问题。 2. 引导学牛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 ?提出个人锻炼计划。 推荐资料:为什么要从小参加体育运动 1 ?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 )骨骼的生长发育:骨骼生长需要不断地吸收蛋白质和无机盐(特别是钙和磷), 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索才能使钙和磷很好地吸收。户外活动时,日光屮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屮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鈣?磷吸收。另外,体育锻炼 小,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屮心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2)肌肉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肌纤维变粗,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血管增多, 促使肌肉强壮。 (3)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体育锻炼屮,肌肉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也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由于神经系统与 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加强了,因而改善和提高了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 (4)心脏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的儿童,心肌健壮,跳动次数比一般儿童要少,这是心脏健康的表现。“您的心脏就是您的健康。”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日”提出的口号。 2 ?体育锻炼能使儿童更聪明。 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脑工作吋的能量来源于血液屮的葡萄糖, 体育锻炼还可使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聪明”功能。 3. 体育锻炼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 医牛常说,体育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摄取1/4公升的氧气而跑5公里,一分钟能吸取2公升的氧气,等于坐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上)

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表

教育: 1、QQ应用。 2、学习Logo语言。 3、绘制简单的多彩图形,编写简单的过程。 4、学习变量、递归过程。 5、设计小海龟写字、算数的程序。 教养: 1、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程序,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 3、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与伟大。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编写思想为: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以“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做中学”、“情境中学”、“活动中学”和“过程中学”等为主要方法来组织和安排教材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在内容的编写上选用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能力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通过已知去认识未知,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呈现形式上,采用双卡通人物对话来设置问题情境,寓学于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新增加了网页制作、程序语言设计和机器人等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本册教材分两个模块,共10课。即:QQ聊天程序的运用、Logo语言(漫游海龟王国、多彩图形的绘制、编写简单的过程、变量过程与递归过程、小海龟写字算数、用Logo过程画图)。 模块一:畅游网络世界 教学内容: 1.用QQ交流 ⒉用QQ空间交流 ⒊在腾讯微博中交流 ⒋综合实践----网络交流 第1课用QQ交流 教学内容: 1.QQ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启动 2.QQ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申请QQ帐号。 2.掌握添加QQ好友的方法。 3.学会在线与好友交流。

变色游戏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 21. 变色游戏 教学目的 能与其它同学合作按照图示进行正确的操作,完成变色游戏,并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能正确判断某一种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明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变色游戏的原理,并能举出实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变色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变色现象 难点:能辨别哪些变化只是形态上的改变,哪些变化不仅是形态上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苹果、梨、土豆等,小刀、淀粉、碘酒、漂白粉等、白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你注意过切开的苹果放一会儿,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活动一切开的苹果 1.我们将两片切开的苹果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向其中一个培养皿加入柠檬汁,过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的苹果片会发生变化吗?那可能是什么样的变化? 2.指导学生观察苹果片的变化(出示课件) 1)用小刀小心将苹果竖切成两半 2)取一半苹果切面向下放入白醋中,再取出 3)10分钟后观察两片苹果的样子 4)如果我们切开其它的水果或蔬菜,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回怎样? 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4.讨论:(出示课件) 1)两边苹果的变化一样吗?他们还能恢复成原来的颜色吗?为什么? 2)实验中将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是两种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为什么?3)苹果片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科学在线,你了解了切开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会变色吗?

6.讨论:下列发生的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玻璃杯摔破了 放焰火 燃篝火 化冰 7.物质的变化有些只是形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还会产生新的物质,刚才的实验中苹果切成片和苹果变色分别是属于那种变化? 8.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哪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二课时 活动二变色游戏 1.教师介绍变色游戏所使用的材料和用具 2.介绍变色游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4.学生交流评价 拓展活动制作多色果冻 1.介绍活动前准备的材料和用具 2.介绍制作多色果冻的方法 (1)加工制作紫甘蓝汁 (2)加热紫甘蓝汁,再溶入琼脂 (3)在紫甘蓝汁凝固后,加点醋 (4)将果冻另一段浸入苏打水中,这样多色果冻就制作成功了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电脑的本领与家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2、了解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3、了解电脑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电脑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信息(information): 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 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书、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 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 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因特网作用,教师也可以向学生简单演示一下因特网的神奇魅力。电脑的发展史: 从1946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后,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的发展四个阶段:

1、1946至50年代后期,电子管时期。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晶体管时期。 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 4、70年代到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计算机的组成的阅读材料。 第2课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删除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 教学重点: 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 如: 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Winamp。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软件的安装: 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安装软件应先找到这个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 或Install。

安装软件时,只需双击Setup 或Install 即可。 在此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向导安装就够了。 安装好软件让学生在开始程序上找一找,并用一用安装好的软件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软件的删除: 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两种方法的其中一种进行详细的解说,另一种可以介绍的简单一些。 在删除软件时,教师应强调,不能乱删计算机中软件,以免造成系统瘫痪。 第3课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电脑。 2、认识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 3、学会媒体播放机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文件: 图像和影像(配套光盘中的图片、电影文件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媒体播放机。教学难点: 理解多媒体的含义,认识多媒体文件。 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