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10历史班黄喜秀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自主学习】

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日本__________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四次重要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签订《______ _》。(1)时间:______年4月。

(2)内容:割____ _、_____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____两白

银;开放沙市、重庆、_____、____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_______。

(3)危害:

①割地:使中国的_______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②赔款:加重了_____的负担。

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_______。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____ ___的发展。

4.影响:

(1)帝国主义掀起的狂潮。(2)中国社会_______ 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考点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1)______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________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_________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2)占领天津,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 ___》。(1)时间:_______年

(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

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

_________,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

①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受到列强控制。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

略中国的_______。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

官员,该设外务部:列强通过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

(1)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_________。(2)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社会。【随堂演练】

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

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

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

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

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

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3.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

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5.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并加入WTO,这是世界送给新世纪中国的两份“贺礼”;

一百年,西方世界也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中国人民无法接受的“贺礼”,这份“贺

礼”是()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B.日本强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列强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

6.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

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

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合作探究】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2: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3: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回答:①材料1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②材料2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

③材料3,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④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3.《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支持、鼓励各地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4.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报国呈英雄。”——民谣

材料二:“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杀尽东洋兵,再和大清闹。”——民谣

材料三:“我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者,不赞成兀鹰把爪子伸到任何国家去。……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义和团主要想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

——美马克·吐温《我也是义和团》请回答:

(1)义和团“起山东”和“不到三月遍地红”,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在材料一、二中,哪些文字能反映出义和团的深厚群众基础?

(3)“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这些行为反映了义和团对外来事物的什么

态度?

(4)读材料三,结合当时情况,作者所说的“兀鹰”具体指谁?你对他的观点怎么看的?

(5)你知道义和团运动的最终结局如何吗?

【达标检测】

1.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2.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4、义和团运动期4《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5.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随堂演练】

1—7 DBBDDDB

【合作探究】

1.①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程度进一步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①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②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

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③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

人民的主要工具。④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

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3.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

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我们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

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4.(1)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

国人民,这种现象在山东比较突出。(2)“孩童个个拿起刀”、“女练红灯照”。

(3)盲目排外。(4)八国联军。同意。(5)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达标检测】

1—5 CABAD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方法指导】 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不过,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 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 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 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 5.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 2.内容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朗诵)“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在近代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 1.教师提问: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现状) 2.材料引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3.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国际形势) 提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二)战争经过 1.阅读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大战;日军分水陆两路入侵中国;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感受爱国官兵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让学生谈感想。 提示:日军残忍如禽兽,清朝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目标导学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日在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况 1.学生归纳思考:根据《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的危害。(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强调:《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材料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割世界的潮流 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是在1860——1880年这个时期,并且在19世纪最后20年还在大量地夺取。法德两国加紧夺取殖民地也正是在这20年间。现在我们看到,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2.教师讲述:19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 通过学习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再次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5.使学生比较全面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精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课,大家知道19世纪的清王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出示“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现在我们先看一段视频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2.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阅读“黄海大战”,探究下列问题: 1.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年至1895年。 3.黄海大战: ①时间:1894年9月。 ②经过: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二)阅读“《马关条约》”,探究下列问题: 1.日军侵占辽东半岛: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一味向日军妥协,致使日军很快占领辽东半岛。 2.威海卫战役: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战败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4.中是《马关条约》:①时间:1895年,签约代表人物: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②内容:a.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 c.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d.通商口岸:增辟通商口岸。 ③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黄海大战 [小组活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海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_________沉着应战,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5.威海卫战役 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 (2)双方代表 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 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_______,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建立“________”,划分“___________”,美国则提出“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_____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 1895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 四.自我小结 学生用三.四句话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五.达标测试 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2.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是在() A马尾海战后 B丰岛海战后 C 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后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宝岛之战后,台湾终于回归祖国,你知道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伊梨条约》《北京条约 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清军舰队是() A 北洋水师 B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湘军 5、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10、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课后反思: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没有认真系统化学习过历史,所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这些方法既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1的第12课,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民族崛起的新的开始。中国近代史中后期发展的主要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所以我将这节的内容一分为二来完成,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八国国联军的侵华一课时,有利于重难点的突出和学生的有效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情况,《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通过介绍邓世昌、左宝贵等爱国将领率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事迹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分析北洋舰队的惨败及马关条约的屈辱性,使学生们懂得:落后就可能挨打,就可能丧权辱国。 (3)、从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性,帮助学生培养其分析思考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与学法 ①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电教教学手段(摄影和录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②学习方式:a分组学导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中国组、日本组和国际组3小个组,教师采用讲述法和启发式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有效地展开师生双边活动。b.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即给所在小组加分,累计分数,下课前对各组成绩进行讲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四、教学设计理念 情景讨论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其依据是“学生中心论”。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则通过分组讨论,参与互动,体验感受,师生交流,共同兴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提倡加强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的协作关系,注重独立思考及个性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本课讲授内容着重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及产生的世界影响。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 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其分为中国组和国际组、日本组,分别研究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日本及世界列强的发展概况。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日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课堂上三组分别陈述三方发展概况,通过讨论中日两国在发展道路上的差异,探讨甲午中日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并分析各组在战后所受到的影响? 七、授课时间及班级:2007年11月5日2007级(1)班全体学生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同步解读 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不同之处: (1)两个条约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后者提出新的与前者不同的侵略要求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原因分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两者总体时代背景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但前者处于当时中国门户刚被打开,后者处于民族危机加深,面临瓜分危机。 (2)两者阶级属性相同,但运动的倾向性不同,前者处于外来侵略初期,更多地表现为反封建,而后者处于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反侵略。 (3)由于矛头所向各异,导致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

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4)两者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核心素养聚焦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2.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3.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5.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学习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不会的问题做出标记。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甲午风云》视频、参考资料、课堂评价表 时事链接钓鱼岛问题 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有力反制措施、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巨大凝聚力、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和高度警惕,沉重打击了日方的嚣张气焰,但是,日方拒不改变其错误立场,继续不择手段地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查阅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总结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甲午风云》,再现历史场景,以此导入新课。 二、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按照分好的六个小组分别进行展示, 梳理基础知识,教师进行点拨。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教材中没涉及到,教师应结合参考资料进行指点。 三、小组内讨论,分组展示两个合作探究题,1、3、5、组第一个探究题, 2、4、6、组第二个探究题,讨论好后年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每组派代表讲 解,教师点评,尤其在答题技巧上多讲解。 四、对一些中考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做到举一反三。 五、系统本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展示在黑板上,目的是形成知 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讲述任何战争都围绕这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方案一(普通校)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19世纪末,西方列强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下降,同时也标志外国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则表现了清政府对于外国列强对中国利益攫取要求的迎合,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两个条约内容和危害的理解,认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中国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要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②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及中国军民抗争;③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要点:①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过程;③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第三目“《辛丑条约》的签订”

八年级历史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知道黄海海战以及邓世昌的爱国事迹、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等基本史实。培养阅读、收集史料和表述历史事实的能力。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认识《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判断,提高得出结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质,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将领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课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材、中考指南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黄海海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名称的由来 由本课标题引出问题:这次战争爆发于什么时间?为什么叫做甲午中日战争?让学生看书回答。(战争发生于1894年,因为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纪年中的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指图讲述战争的主要过程 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日军是从陆上和海上分兵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战争爆发后,1894年9月,日军先对平壤的清军发起猛攻,很快占领了平壤,之后日军由陆路北上。与此同时,日军也在海上积极寻找机会。就在平壤陷落的第二天,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上,中日两国海军发生了一场激战,这就是黄海海战,又叫大东沟战役。 3.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材料阅读”,然后提问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备投入不足,军事力量不如日本。你是否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的签订 指导学生看“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教材小字中介绍的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的故事,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认识?(提示:能看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恶贪婪,清政府的懦弱无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 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精品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 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清国 朝鲜 日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2.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 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甲午中日战争”? 2、找出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时间、主要战役和结果。 3、找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 4、找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说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展示提升 探究一: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探究三: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 说说看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当你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堂检测 1、《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正确的是() ①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②黄海大战③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⑤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A.①③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②⑤④D.③①②④⑤ 3、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4、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左宗棠 5、材料分析: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写出这场战争中一个重要战役,及一位民族英雄。 (3)代表清政府签定条约的人是谁?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高中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必修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要求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请看这幅历史图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令所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记忆。一百多年前,爱国官兵慷慨激昂誓死捍卫中华海疆,腐败清廷惧敌媚外横遭列强侮辱欺凌。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百余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与屈辱。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绝非偶然,是当时各种国际因素促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世界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极其尖锐,正是在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1、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我们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上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日本统治者精心炮制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加紧扩充军事力量,多方面搜集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大家下去搜集一下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大陆政策是相当宏伟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面对日本扩张的动向,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表现出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这就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有利的国际条件 就在日本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国际条件又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则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契机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一步步将清政府引入自己预设的战争陷阱,蓄意挑起争端。 面对日本政府的磨刀霍霍,清政府内部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力主避战求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中日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已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丧失先机 二、经过

高中历史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新人教版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月 八国借口 ,联合侵华;月攻占 。2、怎么学? 学习八国联军侵华原因时,要联系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疯狂对外扩张并进行资本输出。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1、学什么?

2、怎么学? 了解和掌握《辛丑条约》的危害,要结合它的内容分析,做到论从史出,真正理解再记忆,就很难忘记了。 3、学会了吗?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合作探究】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当堂检测】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2、《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通商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D.设立总理衙门 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及邓世昌的事迹。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等。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通过启发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史 料分析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 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 的影响有正确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2、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抗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

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问题的由来”(教师简介)。“钓鱼岛争端”说明近期中日关系趋于紧张。回顾近代历史,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就有三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日本对华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总体上掌握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经过和结果。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名称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介绍日本的崛起——通过两幅漫画对比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多媒体展示)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标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基础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解《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相关图片,播放相关录像片断以及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初步培养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学习“三镜法”来分层次、有梯度地探究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通过讨论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学法】“三镜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由当前世人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主题一国之难 主题二国之魂 主题三国之耻 主题四国之思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用望远镜整体纵观甲午中日战争 ●主题一国之难——甲午中日战争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战争的一般方法。 2.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学生自学《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说出战争中主要的战役。(多媒体演示战争的简单经过) 4. 学生自学说出战争的结局。 二、用显微镜聚焦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节点 ●主题二国之魂——邓世昌血染黄海 1.播放《甲午风云》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