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思想品德》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

广东省中考《思想品德》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一、广东省中考各种题型分析:

二、选择题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

【题型特点】

所谓单项选择题,即根据所给题干在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单项选择题具有材料形式多样、设问角度灵活、知识涵盖面广、综合性比较强等特点,它作为客观试题的代表,是我省思想品德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广东省中考思品试题1-28题是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分值共56分。近几年中考不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归纳、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该题型所占分数较多,其分值占总分的一半,地位及其重要。然而,据近几年的全省各地的中考试题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考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稍微有点难度(如2011年;2015年),失分就更严重了。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对25道以上,也就是做错的选择题不能超过3道。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的成绩离优秀就不远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掌握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当然,解题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教材基础知识很扎实,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据调查研究表明,要想把一个教学班的选择题平均分提高2分,至少要训练500道选择题(即17套选择题),这足以证明扎实基础的重要。

单项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题肢两部分构成,要求学生从四个备选题肢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从题目类型的不同分类方法来看:(1)从选择选项的多少来看,只有一类题,28道题全是单项选择题;(2)从选择选项的多少来看,又可以细分为:常规单项选择题和组合类选择题两类。(3)从设问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向和逆向选择题。(4)从题目材料选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以热点时政或生活情境为背景材料的材料理解类选择题和漫画选择题及图表选择题。

【解题技巧】

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基本技巧,可归纳为“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三个审查、四个排除”。

“一个原则”:即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这是解答单项选择题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两个关注”:一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中心”“基础”“核心”“关键”“前提”“根本”等,要依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准确判断选择。二要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包括“都”“任何”“一切”“所有”“唯一”等。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或片面而应被排除。

“三个审查”:一是审题干,即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要求“选什么”,这是做好单项选择题的关键。二是审题肢,根据“以干求肢”的原则,对所有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三是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①分析题干与题肢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不存在联系的则不选);②分析题干与题肢是否有直接联系(有直接联系的则选,有间接联系的则不选);③分析题干与题肢的要求是否相符(相符的则选,不相符的则不选)。

“四个排除”即为“四排法”:一是“排错法”,即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肢,注意逆向选择题除外。二是“排异法”,即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三是“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之间因果、前后等逻辑关系颠倒的题肢。四是“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三、简答题

一、解题指导: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审、联、构、组”

解答简答题首先应该能够捕捉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其次要联系材料,简要列举课本上的相关观点,即所列课本上的观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语言简练,简明扼要,避免疏漏,无需展开;再次,整理答案,要点分明,格式规范。

二、课堂导学

【例】(1)下列诗句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养成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4分)

(2)上述优秀心理品质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4分)

【分析】

“审” 1.审设问:(审题,构建答题思路)

第一问哪些心理品质,规定要对应诗句,直接填写即可。第二问谈启示,规定要对应第一问得出的心理品质。启示类,即是什么+怎么做,但第一问已经回答了“是什么”,所以只需要回答怎样做。但注意“先准后多”。

2.审材料:(“划”题,联系课本知识)

诗句中的“磨难”=直面挫折、耐挫的心理承受力、自强不息、坚强意志,

“咬定”、“不放松”=坚持、恒心、坚强意志设问中的“优秀心理品质”

“组”第一问:不需要全部罗列的知识写下去,每句诗填写一个词即可。

第二问:按规范答题——表述的规范、格式的规范。注意尽量按照设问的原句来开始答案,按照题型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在答案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些词语,使答案逻辑通顺;学科术语要准确使用;不同主语角度或不同知识角度时,要注意分点

参考答案:

答:(1)①耐挫的心理承受力。(2分)②坚强的意志。(2分)

(2)①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会自我疏导。②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增强耐挫能力。③提高心理承受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④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于承担责任。(4分)

①②③是属于直接考查的考点4的内容,是“准”,④是联系到考点10、考点41的目标、自强、责任,是“多”

四、辨析题

一、题型分析

1.从2012年辨析题上升到10分以后,辨点基本上是两个角度或者两层意思,考查到的考点也一般为两个或以上。

2.从近8年考查的内容来看,2009考公共秩序,正义;2010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2011考了未成年人保护;2012考了平等与自尊;2013考了消费者权益、维权;2014年考了集体、团队;2015年考了孝顺、网络;2016考校园暴力,既考行为习惯问题,又考了道德品质、法律常识。

3.从规律来看,辨析题三个部分都可以考,但很少考国情、国策;偏重考查交往、道德、法律等,加上现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把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改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明显是在初中阶段要求侧重于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因为,今后如有辨析题,仍要加强心理、道德、法律方面的复习和训练。

二、解题指导: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审、联、构、组”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面对辨析题,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行为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如果通过辨别,认为观点或行为正确,就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原因,如果认为观点或行为错误,就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如果是正误混合型观点,就要肯定正确部分并分析原因,同时指出错误部分,同样分析原因。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功效。

从2012年辨析题上升为10分后,“二”就成为广东省思品中考辨析题的特点,2012、2015规定了“二”个角度;2013“二”层意思,两个辨点;2014从“二”个不同的观点中选择一个观点辨析。2016年辨析题却有三个辨点。因此,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楚是那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那两层或更多意思,哪几个辨点。构思答案时不能漏任何的一个。

三、课堂导学

1.例题导学

【例1】背景材料:小英随进城务工的妈妈来到某校八年级二班就读。一天,同班同学小马的手机不见了,他就不加思考地说是小英偷走的,无论小英如何解释都没用,同学们也向小英投来鄙视的目光。第二天才发现,小马的手机丢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了。对此,很多同学建议小马应该向小英道歉,但小马却认为,如果道歉就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请你运用自尊和平等的有关知识,对小马的言行进行辨析。

【分析】考查点:因设问已经给出了角度,考查的是考点9的自尊和考点28的平等待人。

“审”1、审设问:两个角度,分别是自尊和平等。要对小马的“言”和“行”进行辨析。

2、审材料:“画”题,材料中小马的“行”有“不加思考地说是小英偷走的”,“不道歉”,“言”是“如果道歉就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联”“不加思考地说是小英偷走的”=歧视、没有平等待人,没有尊重他人、没有维护他人自尊,“如果道歉就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虚荣心、不是自尊

“构”第一步,辨别正误。小马的言行是错误的。

第二步,分别从平等与自尊的角度分析小马言行错误的原因。

第三步,总结评价。用“我们”开头,亮出正确的做法。

“组”辨析题的第一步辨别正误一定要写,因为这个判断价值1分到2分,当然也不能只写判断,因为题目要求只作判断不作分析是不给分的,所以即使下面的分析自己不懂,也要写一些相关的内容,以便获得判断的1分或2分。

分析和结论:按规范答题——表述的规范、格式的规范。注意学科术语要准确使用;不同主语角度或不同知识角度时,要注意分点、另起段落,即使是同一角度有不同知识点,也要分成小点。

参考答案:

答:小马的言行是错误的。(1分)

(1)要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小马毫无根据认为小英偷走手机的行为是不尊重小英的表现。(2分)

(2)小马不道歉的做法,是虚荣心和不能平等待人的表现。①做人要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小马不道歉的行为不是维护自尊,而是虚荣心的表现。(2分)⑦要树立平等待人的观念,为人处事时要做到平等待人。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无论家庭出身、地位、财产等,在法律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小马因小英是民工子女就不道歉的做法,是不平等待人的表现。(3分)

(3)我们中学生要从小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珍惜同学友情,建立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要有同情心,善待他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2分)

五、分析说明题

一、题型分析

1.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考察能力、信息量大、开放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

2.近几年广东中考思品科分析说明题的设问相对比较稳定,总分12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都是三个问题,第一问“是什么”,要求同学分析材料说明(体现)了什么;第二问“为什么”,要求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第三问“怎样做”,要求针对材料问题提建议、谈做法;

3.从考查的内容来看,2009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2010考环保;2011考了文化建设;2012考了理解、责任、宽容;2013考了资源、环境;2014年考了科教、人才;2015年考了对外开放、中国地位、和平发展、文化交流等多了;2016考考既考是非善恶观、违法行为、维权、犯罪主要原因,又考受教育、人身权利、财产所有权、媒介素养等。

4.从规律来看,分析说明题三个部分都可以考,同样道理,现在课程改革需要,把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改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明显是在初中阶段要求侧重于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因为,今后的分析题,仍要加强心理、道德、法律方面的复习和训练。

二、解题指导: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审、联、构、组”

“审”

一是审读设问。

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类别、类型。类别比较简单,上面题型分析说到,广东省分析说明题的设问比较稳定,都是三个问题,第一问“是什么”,第二问“为什么”第三问“怎样做”。

但类型要分清,第一问通常是归纳概括类设问(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等),除了归纳概括类设问,会出现在第一问的可能还会有“谈xx与yy的关系”=xx是什么+yy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贯彻)=材料概括+体现的观点(观点要写具体,与材料一一对应);体现学过哪些知识点:可以直接写出体现的知识点(一般从为什么角度思考得出);后面这三种类型的设问分值会高一些,所以在广东省的中考中比较少出现,我们在复习时可以稍为拓展开来,知道一下。

第二问的类型通常是“为什么(原因)”类=必要性(原因、依据,未实施前,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重要性(实施后的意义);重要性、意义、作用=“有利于”开头,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或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等等;

可能还会出现难度高一点的类型,如:思辨式设问评析、评论、评价、发散性设问谈理解、认识、感想、感悟、体会、看法、感动、理由等=What(说明什么观点、问题;判断加行为定性)+Why(结合课本内容谈,代入法)+How(注意主语角度);谈必要性、正确性=原因+意义;

第三问的类型通常是建议类设问谈办法、建议、措施、打算、行动、责任等:一要围绕要解决的问题

答;二要主语是谁,分清谁给谁提建议;三要具有可行性,不是泛泛的理论;四要多角度。

践行类:思想~行动例如:个人角度:①向亲友、朋友(配合政府)宣传…,树立…意识(观念);

②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至少3个具体例子);③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与…行为作斗争(及时制止…行为)或向有关部门就…提出合理的建议。

政府角度:①大力宣传…,使公民树立…意识(观念);②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的监督执法力度;③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结合材料写对应用来做什么)。

对于不同类型,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该类设问题型的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规范答题。

其次,审设问的主语:主语的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语限定了答题的角度。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才能为准确作答奠定基础。

再次审设问的限定条件:提示我们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方向答题。例如,“分别说明了…”“共同说明了…”“联系材料…”“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联系身边所见所闻…”“结合∕运用…的知识”“假如…”等等。

二是审读材料,就是对以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为载体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精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所要解答的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及答题考查方向。

“联”这是解题的关键。

一是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中解读答题重点。

二是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在这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尤其近三年的中考题,综合性非常强,考查的范围很三,可以涉及三个年级,三个部分、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常识、经济、政治、文化都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课堂中,一定要特意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第二轮复习的专题一的目的就是在这里。

分析说明题的问题选材都把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政作为必选内容,尤其是国内重大时政,往往就是材料分析题的素材。考生只有平时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并能把教材所学知识有机地与时政大事结合起来,善于思考,揭示材料反映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构”、“组”,这是解题的落脚点。

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明确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根据试题要求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做到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科学。

三、课堂导学

例题导学

【例】(2015年广东省)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涵盖44亿人口,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它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让沿“带”沿“路”的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材料三:“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夯实了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2分)

(2)结合本题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5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4分)

【分析】考查点:直接考点是考47对外开放,其他考点很多。

“审”1.审设问:第一问“是什么”体现类,规定性词语:“材料一”、“发展理念”。第二问“为什么”,规定性词语:“结合本题材料”、“我国”。第三问“怎么样”,规定性词语:“结合材料三”、“传承与弘扬”

“友好合作精神”“青少年”。

2.审材料:“画”题,材料一中“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均可参与进来”、“共享中国发展”材料二中“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材料三“友好合作”、“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

“联”“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开放

“均可参与进来”=包容

“共享中国发展”=合作、双赢

“整个材料”=发展、和平

“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发展不平衡

“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中国梦。

“文化交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文化交流

“友好合作”=合作与竞争,双赢

“志愿者服务”=亲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构”第一问是比较难的,因为超出了教材内容,是习近平的“丝路新语”中来的,这考到了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但我们仍然能做。把材料一“画”出来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的知识,写下来就可以了。看评分细则与要求:第一问:答出“开放、包容、合作”等符合题意的两个内容,可赋2分,多答不多赋分。

第二问:=必要性(原因、依据,未实施前,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重要性(实施后的意义)“必要性”明显是“发展不平衡”

“重要性”有很多,对外的“全救化”、“文化交流”、“和平与发展”、“中国地位”等;对内的“对外开放”、“传承文化”、“全面小康”“中国梦”等。

看评分细则与要求:第二问:能从“国内原因、国外原因、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和意义,答对一个角度赋2分,两个角度赋3分,三个角度赋4分,四个角度赋5分。其它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可酌情赋分,但同一角度回答则不多赋分,多答也不多赋分。能正确回答四个不同角度即可加综合评价1分。

第三问:“青少年”属于个人角度,践行类=思想+行动;“结合材料三”,也就是根据“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这句话。

意识当然是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

行动是对外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对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志愿者服务”=亲社会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人才互通”努力学习,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组”按规范答题——表述的规范、格式的规范。注意尽量按照设问的原句来开始答案,按照题型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在答案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些词语,使答案逻辑通顺;学科术语要准确使用;不同主语角度或不同知识角度时,要注意分点、另起段落,即使是同一角度有不同知识点,也要分成小点。

参考答案:

答:(1)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2分)

(2)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

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国情,也是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1分)

③建设“一带一路”,对内有刹于加快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外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经济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1分)

④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共享文明成果: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有利于增进与周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1分)

⑤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异求同,共谋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

位和国际影响力。(1分)

(3)①树立平等、开放、合作、参与的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1分)

②尊重文化差异,平等交流,相互包容,保护优秀文化。(1分)

③善于虚心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优点、长处。(1分)

④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热心公益。(1分)

六:综合探究题

一、题型分析

1.综合探究题创新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教材,又结合学生实际,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考改革的精神,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活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反映了中考思想品德和道德与法治课命题的科学化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近几年广东中考思品科综合探究题的设问相对比较稳定,总分14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都是三个问题,第一问“是什么”,要求同学分析材料说明(体现)了什么;第二问“为什么”,要求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第三问“怎样做”,要求针对材料问题提建议、谈做法;设问跟分析说明题很相近,但综合性比分析说明题更强、考查面更广、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高。从2009-2015年7年内有4年出现了填空的设问,第三问相比分析说明题来说,主体偏向学生自己。

3.从考查的内容来看,2009考科教、创新、对外开放;2010考环保、文明行为;2011考了科教、创新;2012考了环保;2013考了文化交流、文化传承;2014年考了核心价值观、责任、环保、亲社会;2015年考了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文明、守法;2016年考工匠精神,涉及的知识点有:责任、负责、亲社会、科教兴国、忧患意识等。

4.从规律来看,综合探究题集中考第三部分,但要求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所以会运用到其他考点的知识,如2016年中考就很明显突出此命题特点。今后,要从“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两方面思考综合探究题的命题方向,找到命题规律。

二、解题指导: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审、联、构、组”

“审”

一是审读设问。

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类别、类型。类别比较简单,上面题型分析说到,广东省综合探究题的设问比较稳定,都是三个问题,第一问“是什么”,第二问“为什么”第三问“怎样做”。

第一问通常是归纳概括类设问(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等),

第二问的类型通常是“为什么(原因)”类=必要性(原因、依据,未实施前,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重要性(实施后的意义);重要性、意义、作用=“有利于”开头,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或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等等;

可能还会出现难度高一点的类型,如:思辨式设问评析、评论、评价、发散性设问谈理解、认识、感想、感悟、体会、看法、感动、理由等=What(说明什么观点、问题;判断加行为定性)+Why(结合课本内容谈,代入法)+How(注意主语角度);谈必要性、正确性=原因+意义;

第三问的类型通常是建议类设问谈办法、建议、措施、打算、行动、责任等:与分析说明题的区别就是第三问的主语通常是“你”,即要求学生从自己出发谈做法比较多。体现了综合探究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践行类:思想与行动例如:个人角度:①向亲友、朋友(配合政府)宣传…,树立…意识(观念);

②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至少3个具体例子);③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与…行为作斗争(及时制止…行为)或向有关部门就…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于不同类型,要有针对性的结合该类设问题型的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规范答题。

其次,审设问的主语:主语的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语限定了答题的角度。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才能为准确作答奠定基础。

再次审设问的限定条件:提示我们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方向答题。例如,“分别说明了…”“共同说明了…”“联系材料…”“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联系身边所见所闻…”“结合∕运用…的知识”“假如…”等等。

下面的与分析说明题相同。

二是审读材料,就是对以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为载体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精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所要解答的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及答题考查方向。

“联”这是解题的关键。

一是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中解读答题重点。

二是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在这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尤其近三年的中考题,综合性非常强,考查的范围很三,可以涉及三个年级,三个部分、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常识、经济、政治、文化都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课堂中,一定要特意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第二轮复习的专题一的目的就是在这里。

综合探究题的问题选材也都把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政作为必选内容,尤其是国内重大时政,往往就是材料分析题的素材。考生只有平时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并能把教材所学知识有机地与时政大事结合起来,善于思考,揭示材料反映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构”、“组”,这是解题的落脚点。

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明确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根据试题要求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做到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科学。

三、课堂导学

【例1】(2015年广东省)背景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为此,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认知】

材料一:下面是三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图片,请你认真观察并回答第(1)问。

(1)试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指出题32(a)(b)(C)图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内容?(3分)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理】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2)结合材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有何意义?(5分)

【践行】

材料三:《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后,20 1 5年5月7日,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

记录公布,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三起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上榜”。

(3)如果你外出旅游,你打算如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旅行者?(5分)

【分析】考查点:直接考点是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文明行为。

“审”1、审设问:第一问“是什么”体现类,规定性词语:“分别”、“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第二问“意义类”,规定性词语:“结合本题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第三问“怎么样”,规定性词语:“外出旅游”、“你”“文明守法”。

2、审材料:“画”题,材料一图中“扶婆婆过马路、捡垃圾”、“警察抓人”、“让座”材料二中“惩治腐败”、“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内容”等;材料三“《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不文明事件”

“联”“扶婆婆过马路、捡垃圾”=国家层面的“文明”

“警察抓人”=社会层面的“法治”

“让座”=公民层面的“友善”

“惩治腐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宪治国”=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性。

“坚持依宪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内容”=国家科学立法,政府依法行政;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热情。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不文明事件”=文明礼貌

“三起事件的内容”=教训=正面的=友善、宽容、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信仰、不攀爬、不乱写画等。

“构”第一问是送分的,很简单,当然要看清“分别”“层面”,要对应地填写。

第二问谈意义,要求结合材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意义。

结合材料=以材料关键词句开头。

意义=有利于……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有利于后面的内容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相关,等于要从三个层面去分析。

第三问:“你”属于个人角度,“打算如何做”=行动;

“组”按规范答题——表述的规范、格式的规范。注意尽量按照设问的原句来开始答案,按照题型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在答案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些词语,使答案逻辑通顺;学科术语要准确使用;不同主语角度或不同知识角度时,要注意分点、另起段落,即使是同一角度有不同知识点,也要分成小点。

参考答案:

答:(1)(a)文明(b)法治(c)友善(3分)

(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我国依法治国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分)

②“惩治腐败”有利于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1分)

③“坚持依宪治国”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性。(1分)

④“坚持依宪执政”有利于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分)

⑤“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内容”有利于国家科学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热情。(1分)

(3)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1分)

②礼貌待人,友善待人,理解和宽容他人。(1分)

③尊重旅游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1分)

④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不乱攀乱爬: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呐喊:不做有损国家形象的事等。(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