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adb实现解析

androidadb实现解析
androidadb实现解析

Android ADB实现解析

ADB是Android系统提供的调试工具,整个ADB工具由三部分组成:adb client、adb service、adb daemon。

1、ADB client

提供HOST端运行的命令

2、ADB service

HOST端上的一个后台进程

3、ADB daemom

DEVICE端(真实的机器或者模拟器)的守护进程

ADB代码位于/system/core/adb目录下,通过查看Android.mk,可以知道,该目录下的代码生成了两个MODULE,分别是adb和adbd, adb client和adb service 都是由adb这个可执行文件实现,adb daemon由adbd实现。adb和adbd的一些源代码文件是用同一个的,编译时通过LOCAL_CFLAGS的参数ADB_HOST来区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对于初次接触的朋友们,多少增加了些困扰。理清了ADB几部分的关系,以及源代码的结构,对ADB的认识已经有一个飞越了。

一、main函数

adb.c的main函数是adb client、adb service、adb daemon的共同入口,

[cpp] view plaincopy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DB_HOST adb_sysdeps_init();

adb_trace_init(); D("Handling commandline()\n"); return adb_commandline(argc - 1, argv + 1); #else

/* If adbd runs inside the emulator this will enable adb tracing via * adb-debug qemud service in the emulator. */ adb_qemu_trace_init(); if((argc

> 1) && (!strcmp(argv[1],"recovery")))

{ adb_device_banner = "recovery";

recovery_mode = 1; } start_device_log();

D("Handling main()\n"); return adb_main(0, DEFAULT_ADB_PORT); #endif }

根据Android.mk中传入的ADB_HOST确定编译的是adb client\adb service, 或者是adb daemon,

ADB_HOST为1时编译adb client\adb service的代码,ADB_HOST为0时编译adb daemon的代码。以上代码中,adb client\adb service端代码如下,

[cpp] view plaincopyadb_sysdeps_init(); adb_trace_init(); D("Handling commandline()\n"); return

adb_commandline(argc - 1, argv + 1);

1、adb_sysdeps_init(): adb client\adb service适用于linux和windows版本,所以代码中有平台相关的部分。

2、adb_trace_init(): 初始化log输出配置,初始化后在HOST上设置ADB_TRACE这个环境变量,可以控制client\service端的log输出等级,

配置为1或者all的话,将输出所有的log。

3、adb_commandline(): 关键函数,代码如下。[cpp] view plaincopyint adb_commandline(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buf[4096]; int no_daemon = 0; int is_daemon = 0; int is_server = 0; int persist = 0; int r; int quote; transport_type ttype = kTransportAny; char* serial = NULL; char* server_port_str = NULL; /* If defined, this should be an absolute path to * the directory containing all of the various system images * for a particular product. If not defined, and the adb

* command requires this information, then the user must

* specify the path using "-p". */ gProductOutPath = getenv("ANDROID_PRODUCT_OUT");

if (gProductOutPath == NULL || gProductOutPath[0] == '\0') { gProductOutPath = NULL; } // TODO: also try TARGET_PRODUCT/TARGET_DEVICE as a hint serial = getenv("ANDROID_SERIAL");

/* Validate and assign the server port */

server_port_str =

getenv("ANDROID_ADB_SERVER_PORT"); int server_port = DEFAULT_ADB_PORT; if

(server_port_str && strlen(server_port_str) > 0) { server_port = (int) strtol(server_port_str, NULL, 0); if (server_port <= 0 || server_port > 65535) { fprintf(stderr,

"adb: Env var ANDROID_ADB_SERVER_PORT must be a positive number less than 65535. Got \"%s\"\n",

server_port_str); return

usage(); } } /* modifiers and flags */ while(argc > 0)

{ if(!strcmp(argv[0],"server"))

{ is_server = 1; } else

if(!strcmp(argv[0],"nodaemon"))

{ no_daemon = 1; } else if

(!strcmp(argv[0], "fork-server")) { /* this is a

special flag used only when the ADB client launches the ADB Server */ is_daemon = 1; } else if(!strcmp(argv[0],"persist")) { persist = 1; } else if(!strncmp(argv[0], "-p", 2))

{ const char *product = NULL;

if (argv[0][2] == '\0')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product = argv[1];

argc--; argv++; } else { product = argv[0] + 2; } gProductOutPath = find_product_out_path(product);

if (gProductOutPath == NULL)

{ fprintf(stderr, "adb: could not resolve \"-p %s\"\n", product);

return usage(); } } else if

(argv[0][0]=='-' && argv[0][1]=='s')

{ if (isdigit(argv[0][2]))

{ serial = argv[0] + 2; } else { if(argc < 2 || argv[0][2] != '\0') return usage(); serial = argv[1];

argc--;

argv++; } } else if

(!strcmp(argv[0],"-d")) { ttype =

kTransportUsb; } else if (!strcmp(argv[0],"-e")) { ttype = kTransportLocal; } else if (!strcmp(argv[0],"-a")) { gListenAll =

1; } else if(!strncmp(argv[0], "-H", 2))

{ const char *hostname = NULL;

if (argv[0][2] == '\0')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hostname = argv[1]; argc--; argv++; } else { hostname = argv[0] +

2; }

adb_set_tcp_name(hostname); } else

if(!strncmp(argv[0], "-P", 2)) { if (argv[0][2]

== '\0')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server_port_str = argv[1]; argc--;

argv++; } else

{ server_port_str = argv[0] +

2; } if (strlen(server_port_str) > 0) { server_port = (int)

strtol(server_port_str, NULL, 0); if (server_port <= 0 || server_port > 65535)

{ fprintf(stderr,

"adb: port number must be a positive number less than

65536. Got \"%s\"\n",

server_port_str); return

usage(); } } else

{ fprintf(stderr,

"adb: port number must be a positive number less than 65536. Got empty string.\n"); return usage(); } } else

{ /* out of recognized modifiers and flags */ break; } argc--; argv++; } adb_set_transport(ttype, serial); adb_set_tcp_specifics(server_port); if (is_server) { if (no_daemon || is_daemon) { r = adb_main(is_daemon, server_port); } else

{ r = launch_server(server_port); } if(r) { fprintf(stderr,"* could not start server *\n"); } return r; } top:

if(argc == 0) { return usage(); } /* adb_connect() commands */ if(!strcmp(argv[0], "devices")) { char *tmp; char *listopt; if (argc < 2) listopt = ""; else if (argc == 2 && !strcmp(argv[1], "-l"))

listopt = argv[1]; else

{ fprintf(stderr, "Usage: adb devices [-l]\n"); return 1; } snprintf(buf, sizeof buf, "host:%s%s", argv[0], listopt); tmp =

adb_query(buf); if(tmp)

{ printf("List of devices attached \n");

printf("%s\n", tmp);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if(!strcmp(argv[0], "connect")) { char *tmp;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 "Usage: adb connect <host>[:<port>]\n");

return 1; } snprintf(buf, sizeof buf, "host:connect:%s", argv[1]); tmp =

adb_query(buf); if(tmp)

{ printf("%s\n", tmp);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if(!strcmp(argv[0], "disconnect")) { char *tmp;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 "Usage: adb disconnect [<host>[:<port>]]\n");

return 1; } if (argc == 2)

{ snprintf(buf, sizeof buf,

"host:disconnect:%s", argv[1]); } else

{ snprintf(buf, sizeof buf,

"host:disconnect:"); } tmp =

adb_query(buf); if(tmp)

{ printf("%s\n", tmp);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if (!strcmp(argv[0], "emu")) { return adb_send_emulator_command(argc, argv); } if(!strcmp(argv[0], "shell")

|| !strcmp(argv[0], "hell")) { int r; int fd; char h = (argv[0][0] == 'h'); if (h)

{ printf("\x1b[41;33m");

fflush(stdout); } if(argc < 2)

{ D("starting interactive shell\n");

r = interactive_shell(); if (h)

{ printf("\x1b[0m");

fflush(stdout); } return

r; } snprintf(buf, sizeof buf, "shell:%s", argv[1]); argc -= 2; argv += 2; while(argc-- > 0)

{ strcat(buf, " "); /* quote empty strings and strings with spaces */

quote = (**argv == 0 || strchr(*argv, ' ')); if

(quote) strcat(buf, "\"");

strcat(buf, *argv++); if (quote)

strcat(buf, "\""); } for(;;)

{ D("interactive shell loop. buff=%s\n", buf); fd = adb_connect(buf); if(fd >= 0)

{ D("about to

read_and_dump(fd=%d)\n", fd);

read_and_dump(fd);

D("read_and_dump() done.\n");

adb_close(fd); r = 0; } else { fprintf(stderr,"error: %s\n",

adb_error()); r = -1; }

if(persist) { fprintf(stderr,"\n- waiting for device -\n"); adb_sleep_ms(1000);

do_cmd(ttype, serial, "wait-for-device", 0); } else { if (h)

{ printf("\x1b[0m");

fflush(stdout); }

D("interactive shell loop. return r=%d\n", r);

return r; } } }

if(!strcmp(argv[0], "kill-server")) { int fd;

fd = _adb_connect("host:kill"); if(fd == -1)

{ fprintf(stderr,"* server not running *\n"); return 1; } return 0; }

if(!strcmp(argv[0], "sideload")) { if(argc != 2) return usage(); if(adb_download("sideload", argv[1], 1))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if(!strcmp(argv[0], "remount") || !strcmp(argv[0], "reboot") || !strcmp(argv[0], "reboot-bootloader")

|| !strcmp(argv[0], "tcpip") || !strcmp(argv[0], "usb")

|| !strcmp(argv[0], "root")) { char command[100]; if (!strcmp(argv[0], "reboot-bootloader"))

snprintf(command, sizeof(command), "reboot:bootloader"); else if (argc > 1) snprintf(command, sizeof(command), "%s:%s", argv[0], argv[1]);

else snprintf(command, sizeof(command), "%s:", argv[0]); int fd = adb_connect(command); if(fd >= 0) { read_and_dump(fd);

adb_close(fd); return 0; }

fprintf(stderr,"error: %s\n", adb_error()); return 1; } if(!strcmp(argv[0], "bugreport"))

{ if (argc != 1) return usage();

do_cmd(ttype, serial, "shell", "bugreport", 0);

return 0; } /* adb_command() wrapper commands */ if(!strncmp(argv[0], "wait-for-", strlen("wait-for-"))) { char* service = argv[0]; if (!strncmp(service, "wait-for-device",

strlen("wait-for-device"))) { if (ttype == kTransportUsb) { service =

"wait-for-usb"; } else if (ttype == kTransportLocal) { service =

"wait-for-local"; } else

{ service =

"wait-for-any"; } }

format_host_command(buf, sizeof buf, service, ttype, serial); if (adb_command(buf))

{ D("failure: %s *\n",adb_error());

fprintf(stderr,"error: %s\n", adb_error());

return 1; } /* Allow a command to be run after wait-for-device, * e.g. 'adb wait-for-device shell'. */ if(argc > 1) { argc--; argv++; goto top; } return 0; }

if(!strcmp(argv[0], "forward")) { char

host_prefix[64]; char remove = 0;

char remove_all = 0; char list = 0;

char no_rebind = 0; // Parse options here. while (argc > 1 && argv[1][0] == '-')

{ if (!strcmp(argv[1], "--list"))

list = 1; else if (!strcmp(argv[1], "--remove")) remove = 1; else if (!strcmp(argv[1],

"--remove-all")) remove_all = 1;

else if (!strcmp(argv[1], "--no-rebind"))

no_rebind = 1; else

{ return usage(); }

argc--; argv++; } // Ensure we can only use one option at a time. if (list + remove + remove_all + no_rebind > 1)

{ return usage(); } // Determine the <host-prefix> for this command.

if (serial) { snprintf(host_prefix, sizeof

host_prefix, "host-serial:%s",

serial); } else if (ttype == kTransportUsb)

{ snprintf(host_prefix, sizeof host_prefix, "host-usb"); } else if (ttype == kTransportLocal) { snprintf(host_prefix, sizeof host_prefix, "host-local"); } else

{ snprintf(host_prefix, sizeof host_prefix, "host"); } // Implement forward --list if (list) { if (argc != 1)

return usage(); snprintf(buf, sizeof buf, "%s:list-forward", host_prefix); char* forwards = adb_query(buf); if (forwards == NULL) { fprintf(stderr, "error: %s\n", adb_error()); return 1; } printf("%s", forwards); free(forwards); return 0; } // Implement forward

--remove-all else if (remove_all)

{ if (argc != 1) return usage(); snprintf(buf, sizeof buf,

"%s:killforward-all", host_prefix); }

// Implement forward --remove <local> else if (remove)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snprintf(buf, sizeof buf, "%s:killforward:%s", host_prefix, argv[1]); }

// Or implement one of: // forward

<local> <remote> // forward

--no-rebind <local> <remote> else { if (argc != 3) return usage();

const char* command = no_rebind ? "forward:norebind:" : "forward"; snprintf(buf, sizeof buf,

"%s:%s:%s;%s", host_prefix, command, argv[1],

argv[2]); } if(adb_command(buf)) { fprintf(stderr,"error: %s\n", adb_error()); return 1; } return 0; } /* do_sync_*() commands */ if(!strcmp(argv[0], "ls")) { if(argc != 2) return usage(); return do_sync_ls(argv[1]); } if(!strcmp(argv[0], "push")) { if(argc != 3) return usage();

return do_sync_push(argv[1], argv[2], 0 /* no verify APK */); } if(!strcmp(argv[0], "pull")) { if (argc == 2) { return do_sync_pull(argv[1], "."); } else if (argc == 3) { return do_sync_pull(argv[1], argv[2]); } else

{ return usage(); } }

if(!strcmp(argv[0], "install"))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return install_app(ttype, serial, argc, argv); } if(!strcmp(argv[0], "uninstall")) { if (argc < 2) return usage(); return uninstall_app(ttype, serial, argc, argv); }

if(!strcmp(argv[0], "sync")) { char *srcarg,

*android_srcpath, *data_srcpath; int listonly = 0; int ret; if(argc < 2) { /* No local path was specified. */ srcarg =

NULL; } else if (argc >= 2 && strcmp(argv[1], "-l") == 0) { listonly = 1;

if (argc == 3) { srcarg =

argv[2]; } else { srcarg = NULL; } } else if(argc == 2)

{ /* A local path or "android"/"data" arg was specified. */ srcarg = argv[1]; } else { return usage(); }

ret = find_sync_dirs(srcarg, &android_srcpath,

&data_srcpath); if(ret != 0) return usage(); if(android_srcpath != NULL) ret =

do_sync_sync(android_srcpath, "/system", listonly);

if(ret == 0 && data_srcpath != NULL)

ret = do_sync_sync(data_srcpath, "/data", listonly);

free(android_srcpath); free(data_srcpath); return ret; } /* passthrough commands */

if(!strcmp(argv[0],"get-state")

|| !strcmp(argv[0],"get-serialno")

|| !strcmp(argv[0],"get-devpath"))

{ char *tmp;

format_host_command(buf, sizeof buf, argv[0], ttype, serial); tmp = adb_query(buf); if(tmp) { printf("%s\n", tmp);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 other commands */

if(!strcmp(argv[0],"status-window"))

{ status_window(ttype, serial); return 0; } if(!strcmp(argv[0],"logcat")

|| !strcmp(argv[0],"lolcat") || !strcmp(argv[0],"longcat"))

{ return logcat(ttype, serial, argc, argv); } if(!strcmp(argv[0],"ppp")) { return ppp(argc, argv); } if (!strcmp(argv[0], "start-server")) { return adb_connect("host:start-server"); } if (!strcmp(argv[0], "backup")) { return

backup(argc, argv); } if (!strcmp(argv[0], "restore")) { return restore(argc, argv); }

if (!strcmp(argv[0], "jdwp")) { int fd =

adb_connect("jdwp"); if (fd >= 0)

{ read_and_dump(fd);

adb_close(fd); return 0; } else { fprintf(stderr, "error: %s\n", adb_error());

return -1; } } /* "adb /?" is a common idiom under Windows */ if(!strcmp(argv[0], "help") || !strcmp(argv[0], "/?")) { help();

return 0; } if(!strcmp(argv[0], "version"))

{ version(stdout); return 0; } usage(); return 1; }

adb_commandline解析adb命令,如adb devices, 关于某个命令具体执行过程,后面专门针对某个命令进行解析。

main()中,adbd端代码如下,

[cpp] view plaincopy/* If adbd runs inside the emulator this will enable adb tracing via * adb-debug qemud service

in the emulator. */ adb_qemu_trace_init(); if((argc >

1) && (!strcmp(argv[1],"recovery")))

{ adb_device_banner = "recovery";

recovery_mode = 1; } start_device_log();

D("Handling main()\n"); return adb_main(0,

DEFAULT_ADB_PORT);

1、adb_qemu_trace_init():建立和模拟器中的

adb-debug qemud service的连接。2、if((argc > 1)

&& (!strcmp(argv[1],"recovery"))) {

adb_device_banner = "recovery";

recovery_mode = 1;

}

启动adbd的时候,可以加参数,例如,在recovery 模式中init.rc文件中的adbd service是带recovery参数的,如果带

recovery参数就设置这两个标志,但目前没有看到哪里用到了这两个标志。

3、start_device_log():配置adb daemon的log输出,前面说了adb client和service端的log输出可以通过

ADB_TRACE这个环境

变量来控制,adb daemon端的log可以通过persist.adb.trace_mask控制,start_device_log()中判persist.adb.trace_mask

的值,如果有值,就会将log输出到/data/adb/目录下。

4、adb_main():如下

[cpp] view plaincopyint adb_main(int is_daemon, int

server_port) { #if !ADB_HOST int port; char

value[PROPERTY_VALUE_MAX]; umask(000);

#endif atexit(adb_cleanup); #ifdef

HAVE_WIN32_PROC

SetConsoleCtrlHandler( ctrlc_handler, TRUE ); #elif defined(HAVE_FORKEXEC) // No SIGCHLD. Let the service subproc handle its children.

signal(SIGPIPE, SIG_IGN); #endif

init_transport_registration(); #if ADB_HOST

HOST = 1; #ifdef WORKAROUND_BUG6558362

if(is_daemon) adb_set_affinity(); #endif

usb_vendors_init(); usb_init();

local_init(DEFAULT_ADB_LOCAL_TRANSPORT_PORT); adb_auth_init(); char local_name[30];

build_local_name(local_name, sizeof(local_name),

server_port); if(install_listener(local_name,

"*smartsocket*", NULL, 0)) { exit(1); }

#else property_get("ro.adb.secure", value, "0");

auth_enabled = !strcmp(value, "1"); if (auth_enabled) adb_auth_init(); // Our external storage path may be different than apps, since // we aren't able to bind mount after dropping root. const char*

adb_external_storage =

VB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3.1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1.计算长方体体积的算法描述如下:(h) (z)、宽(w)、高①输入长方体的长 v = z * w * h ②计算长方形体积③输出结果④结束()上述算法属于 A. 枚举算法 B. 排序算法 C. 解析算法 D. 递归算法 2.下列问题适合用解析算法求解的是() A.将十三张纸牌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统计100内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恰好为10的个数 C.计算一辆车行驶100公里的油耗 D.寻找本年级身高最高的同学 3.有如下问题: 12求出此圆锥体的体积。 V=πr ①已知圆锥的半径和高度h,使用公式hr3②已知班级每位同学的其中成绩总分s,按照s的值从大到小进行成绩排名。 ③已知圆的周长s,利用公式r=s/(2*3.14)求出圆的半径。 ④已知“水仙花数”的定义,找出1~10000范围内所有的水仙花数。 用计算机解决上述问题时,适合用解析算法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出租车计价规则:3公里以内,10元;超出3公里每公里增加2元。假定公里数为x,金额为y.解决此问题的公式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加框处部分的算法属于:() A.解析算法 B.排序算法 C.枚举算法 D.递归算法

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分别现要求编写VB5.中输入Text3、和Text1、Text2在文本框Command1单击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按钮中显示判断结果。程序后,在标签Label1 运行界面如图:按此要求编写的程序如下: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st As String a=Val(Text1.Text) b=Val(Text2.Text) c=Val(Text3.Text) If Not (a + b > c And b + c > a And c + a > b) Then st = “这三条线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ElseIf a * a + b * b = c * c Or a * a + c * c = b * b Or b * b + c * c = a * a Then “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st = Then ① ElseIf “可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st = Else st = “可以构成一个不等边的斜三角形” End If Label1.Caption = ② End Sub 划线处应填写正确的语句是: (1)划线处① (2)划线处② 6.下列VB程序段实现计算s=1+1/2+2/3+3/4+…+99/100的值。请将下面划线处代码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Double s=1 For i=2 To 100 s= Next i

“出租车计费”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教案

VB录入、运行源程序的操作、使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算法作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计算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起来,活起来。 二、关于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使学生理解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能用分支结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算法研究中的自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通过对出租车计价器收费方法的算法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知道算法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程序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也倡导同学间的相互研究讨论的风气,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好风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关于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任务,又承担着通过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真实、开放问题能力的任务。 四、关于教学策略 通过项目式学习,一般要求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联系学习、生活的实践,设计学习任务、课题或项目,教师只起组织、指导作用,并考虑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案。对于在项目活动中出现学生思维出现盲点或陷入小巷思维时,教师因势利导,给与学生适时的引导与帮助。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最后,期望通过本项目学生能充分理解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根据算法画出流程图。同时能形成相互研究讨论的风气,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好风气,取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java程序报告

软件学院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词法分析器 班级: Java104 姓名:周瑞芳 学号: 201007092413 时间: 2013年4月27日

1.实验题目 此次词法分析器实验的目的是设计并且实现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在对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进行扫描过程中将其分解为各类单词的词法分析方法。 实验要求 此次词法分析器实验要求源文件中的源代码,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等,其中包括:保留字(关键字)、标识符、常数、运算符、分隔符等五大类。其中运算符要求识别出“++”,“+=”等复杂运算符。并依此将识别出的独立个体词法输出。输出的格式要求是按照二元式的形式,如(1,public)。另外,遇到错误时可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 2.算法设计 算法设计思路 1.利用循环数组和字符串下标和截取字符串等基本方法来实现。 2.调用isLetter(char charr)方法来判断读取的字符是否是字母。 3.调用isMath(char charr)方法来判断读取的字符是否是数字。 4.调用isJieFu(char charr)方法来判断读取的字符是否是界符。 5.调用isCompu(char charr)方法来判断读取的字符是否是运算符。 6.调用isKeyword(String str)方法来判断截取的字符串是否是关键字。 3.调试和测试 (1)调试过程总结 经过数次调试,最终成功调试了程序,实现了所需功能。 (2)给出实验结果,如下图:

4.实验总结 经过此次词法分析器的实验,利用所学的变成高级语言实现了一个词法分析器,输入的源代码能够被分析器解析出来。此次实验的要求程序能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字符等,其中包括关键字(保留字)、常数、标识符、运算符、分隔符等五类。其中运算符要求对“++”等复杂运算符能够成功识别。输出的格式要按照二元式的形式,如(public,关键字),而且在遇到错误时要显示“error”,紧接着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 在此次编译原理实验,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们利用老师讲的词法分析方法,用java语言来编程实现的。 此次词法分析实验,熟练掌握了词法分析的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独立完成。在这里对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 5.附录(源程序)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x.swing.border.TitledBorder; import java.awt.*;

对分查找算法及程序实现

对分查找算法及程序实现 一、设计思想 对分查找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基础算法。对于一个基础算法的学习,同样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本堂课以一个游戏暖场,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游戏或生活背后的科学原理。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我解析算法的形成过程,本课分解了问题动作,找出问题的全部可能情况,在对全部可能情况总结归纳的情况下,得出对分查找的基础算法,最后在程序中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对分查找算法形成的科学逻辑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C 查找、排序与问题解决 (2)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数据查找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 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对分查找算法。 2.初步掌握对分查找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材内容:第二章算法实例 2.4.3对分查找和第五章5.4查找算法的程序实现,课题定为对分查找算法及程序实现,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着重是对分查找算

法的形成和初步程序实现,第二课时利用对分查找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程序实现,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看,要求学生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相应的科学步骤形成对分查找的算法。对学生来说,要求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初步掌握或了解对分查找的前提条件、解决问题的对象,明确对分查找算法结构和对分查找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应该已经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的基本用法和VB基本操作,这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归纳总结对分查找解决不同情况问题的一般规律,鉴于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分解动作、比较迁移等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分查找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分步解析获取对分查找的解题结构,初步掌握对分查找算法的程序实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多种不同的可能情况,逐步归纳对分查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确定解题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体验科学解题的重要性,增强效率意识和全局观念,感受对分查找算法的魅力,养成始终坚持、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成功的意志品质。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解并理解对分查找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线索:游戏引领---提出对分查找原理--- 解析对分查找的算法特征---实践解决问题。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1)简单个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 2)哈希表设计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一、简单个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 1、需求分析 1、程序的功能:实现一个简单的个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排序(按电话号码)并且可以进行快速查询(按姓名),同时还可以进行插入、删除、修改等维护功能 2、输入输出的要求:电话本中每个人的各项信息需要由键盘进 行输入,应用getch 函数进行输入,printf 函数实现输出。 3、测试数据。 2、概要设计 1、存储结构设计说明: 应用结构体类型的数组对电话本中的记录进行存储。 struct record { char name[20]; char phone[20]; char mailbox[20]; }people[60]; 2、程序设计组成框图 3、详细设计 1、主函数 函数功能:对写入文件函数及主菜单函数进行调用。实现主菜单的显示 函数类型:未调用参数,且无返回值。 函数调用关系描述:调用主菜单函数及写入文件函数,实现主菜 个人电话本系统 主菜单 文件导入函数 添加记录函 数 修改菜单 按姓名修改 删除菜单 删除函数 查找菜单 查找函数 排序菜单 排序函数 显示所有 写入文件

单的显示。 2、从文件导入函数 函数功能: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存在进行导入,不存在进行文件导入。 函数类型:未调用参数,且无返回值。 算法说明(流程图表示) 开始 是否为输入打开文件失败 是否为输出打开文件失败 建立失败 通讯录 已建立 返回主菜单 退出 指针调到文件尾 文件当 前位置 是否大 于0 返回文件头部,遍历 向电话本中写入信 息 文件导入 成功 任意键回主 菜单 文件导入成功, 无任何记录,任 意键回主菜单 返回主菜单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从文件导入函数流程图

Java词法分析器

Java语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强化对系统软件综合工程实现能力、规划能力的训练; 2.加强对词法分析原理、方法和基本实现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1.使用DFA实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2.实现对Java源程序中注释的过滤; 3.利用两对半缓冲区从文件中逐一读取单词; 4.词法分析结果属性字流存放在独立文件(文件名:scanner_output)中;5.统计源程序每行单词的个数和整个源文件单词个数; 6.具有报告词法错误和出错位置(源程序行号和该行字符)的功能;三.说明 1.先读进半个缓冲区的字符,以后前半区的字符读完了,先把后半区的字符读到前半区,再从文件中读入字符到后半区,从而实现两对半缓冲区读单词;每次前半区读完,把前半区的字符存到第一缓冲区,以免在第一个字符时无法回退;还要建立第二缓冲区,存放当要把第一缓冲区的内容放进缓冲区前半区时后半区的内容。 2.因为附录也有设计空格和注释的属性字,所以空格和注释也输出,但空格不算入单词总数 四.源程序主要函数功能 void readin1() //读取字符到缓冲区前半区 void readin2() //把后半区的内容送到前半区 void readin3() //把第二缓冲区的内容送到后半区 char readchar() //从缓冲区中读取一个字符 void untread() //回退一个字符 void writefile() //把属性字流信息写进文件里 void error(char *string) //扫描到错误的单词,string表示错误的单词已扫描过的字符 void identifier() //扫描标识符 void key() //识别关键字 void number() //扫描数字和点号 void explain(int a) //扫描注释,a表示注释是以// 开始还是以/* 开始 void op1(char a),void op2(char a),void op3(char a),void op4(char a) //分四类扫描运算符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递归算法的实现教案 教科版

递归算法的实现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三)算法与问题解决例举 1. 内容标准 递归法与问题解决 (1)了解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递归法设计算法、编写递归函数、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教材分析】 “算法的程序实现”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递归算法的程序实现”,前面学习了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穷举法解决问题、在数组中查找数据、对数进行排序以及本节的前一小节知识点“什么是自定义函数”的学习,在学习自定义函数的基础上,学习递归算法的程序实现是自定义函数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递归算法在算法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难点,在PASCAL和C语言等程序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将其放在“函数与过程”这一章节中来讲解的。递归算法的实现也是用函数或是过程的自我调用来实现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作者对教材的分析与把握是准确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前面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各种结构,在学习程序设计各种结构的应用过程中培养了用计算机编程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循环语句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递推”算法。前一节课学习了如何自定义函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深入学习和体会自定义函数的应用。以递推算法的逆向思维进行求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递归算法的思想过程。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 『递归算法的本质是递推,而递推的实现正是通过循环语句来完成的。作者准确把握了学生前面的学习情况,对递归算法的本质与特征也分析的很透彻,可以说作者对教学任务的分析是很成功的,接来就要看,在成功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是如何通过设计教学来解决教学难点的了。』 【教学目标】

编译原理 语法分析器 (java完美运行版)(精选.)

实验二语法分析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预测分析法的语法分析程序,了解预测分析法和递归子程序法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了解语法分析的功能,掌握语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构造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一文法编制调试LL (1 )分析程序,以便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 进行分析。 ◆构造预测分析表,并利用分析表和一个栈来实现对上述程序设计语言的分 析程序。 ◆分析法的功能是利用LL(1)控制程序根据显示栈栈顶内容、向前看符号 以及LL(1)分析表,对输入符号串自上而下的分析过程。 三、LL(1)分析法实验设计思想及算法 ◆模块结构: (1)定义部分: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结构。 (2)初始化:设立LL(1)分析表、初始化变量空间(包括堆栈、结构体、数组、临时变量等); (3)控制部分:从键盘输入一个表达式符号串; (4)利用LL(1)分析算法进行表达式处理:根据LL(1)分析表对表达式符号串进行堆栈(或其他)操作,输出分析结果,如果遇到错误则显示错误信息。

四、实验要求 1、编程时注意编程风格:空行的使用、注释的使用、缩进的使用等。 2、如果遇到错误的表达式,应输出错误提示信息。 3、对下列文法,用LL(1)分析法对任意输入的符号串进行分析:(1)E->TG (2)G->+TG|—TG (3)G->ε (4)T->FS (5)S->*FS|/FS (6)S->ε (7)F->(E) (8)F->i 输出的格式如下:

五、实验源程序 LL1.java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x.swing.table.DefaultTableModel; import java.sql.*; import java.util.Vector; public class LL1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 *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JTextField tf1; JTextField tf2; JLabel l; JButton b0; JPanel p1,p2,p3; JTextArea t1,t2,t3; JButton b1,b2,b3;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双像解析空间后方-前方交会的算法程序实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双像解析空间后方-前 方交会的算法程序实现 遥感科学与技术 摘要:如果已知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就能确定被摄物体与航摄像片的关系。因此,利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方法,可以迅速的算出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而前方交会的计算,可以算出像片上点对应于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基于这两点,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代替人脑快速的完成复杂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外方位元素,C++编程 0.引言: 单张像片空间后方交会是摄影测量基本问题之一,是由若干控制点及其相应像点坐标求解摄站参数(X S,Y S,ZS,ψ、ω、κ)。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主要有三种方法: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的平差解法、角锥法、基于直接线性变换的解法。而本文将介绍第一种方法,基于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象片的外方位元素。 而空间前方交会先以单张像片为单位进行空间后方交会,分别求出两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再根据待定点的一对像点坐标,用空间前方交会的方法求解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可以说,这种求解地面点的坐标的方法是以单张像片空间后方交会为基础的,因此,单张像片空间后方交会成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以及算法程序实现的关键。

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算法程序实现: (1)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对于遥感影像,如何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一直是摄影测量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其方法有:利用雷达(Radar)、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 N S)以及星像摄影机来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也可以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方程,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如图1所示)。 图中,地面坐标X i、Yi、Zi和对应的像点坐标x i、yi是已知的,外方位元素XS、Y S、ZS(摄站点坐标),ψ、ω、κ(像片姿态角)是待求的。 (2)空间后方交会数学模型:空间后方交会的数学模型是共线方程, 即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 式中X、Y、Z是地面某点在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x,y是该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点的像片坐标,对 于空间后方交会而言它们是已知的,还有主距f是已知的。而9个方向余弦a 1,a 2,a3;b1,b 2,b 3;c 1,c2,c 3是未知的,具体表达式可以取

解析算法和程序实现教学设计Word版

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解析算法”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设计思想。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其算法的思想:用解析法找出数学表达式,用它来描述问题的原始数据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本堂课的设计思路: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实例引入主题——认知主题——实践体验主题——扩展与提高这几个阶段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解析算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解析算法的科学逻辑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使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解析算法。2.初步掌握解析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材中很多例子,但是考虑到课时,具体采用了“计算1900年开始的任意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程序的3种基本模式已有一个了解的基础,对于简单的程序段也有一定的认知意识。并且已学习了枚举算法,这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学生还是会觉得算法设计比较难掌握,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题目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写出相应的代码并通过自己编制程序上机实践来体验。因此在课堂分析过程中,学生应当从听课认识——分析理解——实践探究这些过程中全面掌握解析算法的设计思想,并能用此算法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及与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的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解析算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分析了解解析算法的解题结构,初步掌握对解析算法的程序实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分析,归纳解析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确定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如何用3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感受解析算法的魅力,养成始终坚持、不断积累才能获得成功的意志品质。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计算1900年开始的任意一天是星期几,让学生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初步

C语言词法分析程序java版

附录:核心代码清单 C语言词法分析代码算法实习--------------------------------------------------------By NLLWRQ 功能类: package conversion;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Work{ public String filename; public int flage=1; public int error[]={0,0,0,0,0}; public int error1[]={0,0,0,0,0,0}; StringBuffer buffer=new StringBuffer(); private String Keychar[]={"int","char","long","float","double","short","unsigned","struct","union","enum","auto","ext ern", "static","register","typedef","void","if","else","switch","case","default","do","while","for","break", "continue","return","goto","define","include","undef","ifdef","endif","line","sizeof","asm","fortran","ad a","pascal"}; private String Keyfile[]={"stdio","windows","stdlib","ctype","math","time","string"}; public Work(String filename){ this.filename=filename; } boolean isKeyfile(String ch){ for(int i=0;i

《算法的程序实现》教案

第3课算法的程序实现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程序设计上机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上机规范,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因此,本节课采取先介绍程序设计软件界面,然后再选择用一道最简单的加法程序来让学生达到以上的目的,之所以选择这个加法程序,第一是程序简单,学生可以撇开复杂问题,直接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步骤,第二,可以用借这个例题来更直观地掌握val()函数的用法。 本节课设计讲解,演示,加上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期让学生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程序的顺序结构,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学会使用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 (3)初步体验并掌握程序调试和运行的方法,初步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观察、实践、分析程序,了解用VB编写程序的要点。 (2)通过模仿,讨论等方式体验设计顺序结构程序的过程。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与人共事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能根据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要求写出正确的程序。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程序的认识和编程的知识相当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要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模仿、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降低难度,先从模仿入手,后让学生尝试编写。对于基本的一些控件,赋值语句、基本输入输出语句让学生感受功能,通过今后的多次学生让学生掌握用法。 六、教学过程: 1.作业订正 1.请画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 (1) 输入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值,求该矩形的面积(P.9 例1)。 (2) 如图所示:大圆半径为R1,小圆半径为R2。 请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S ,并输出。 2.请根据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写出下列流程图的输出结果: (1)12 (2)8 6 Input x Input y S=x*y Print S Input R1 Input R2 S=3.14*R1*R1-3.14*R2*R2 Print S

用JAVA实现的Pascal语言的词法分析器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WordAnalyse { static char[] strbuf = new char[150];//定义一个数组,用以存放从文件读取来的字符串 int keywordIndex; //取关键字的类号 String[] keyWord = {"and","begin","const","div","do","else","end", "function","if","integer","not","or","procedure","program", "read","real","then","type","var","while","writ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WordAnalyse wa = new WordAnalyse(); wa.readFile("d:/pascal.txt"); System.out.println("******用JAVA实现的Pascal语言的词法分析器*********"); System.out.println("******The Result:******"+"\n"); wa.run(); System.out.println("\n"+"******Complete !******"); } //从文件中把字符串读取到一个字符数组中 private void readFile(String url) throws IOException{ int ch,i=0; FileReader fr = new FileReader(url); while( (ch=fr.read())!=-1){ strbuf[i++]=(char)ch; } } private boolean isLetter(char ch) { if('a'<=ch&ch<='z'||'A'<=ch&ch<='Z')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private boolean isDigit(char ch) { if('0'<= ch&&ch<='9')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private void run(){ //分析整个strbuf里的字符串 StringBuffer buf = new StringBuffer(); //定义一个缓冲区 for(int i=0; i20) System.out.println(buf + "\t\t" +21); } if(isDigit(strbuf[i])) { 1

算法与程序实践1(简单计算)

目录 CS1:斐波那契数列 (1) CS2:正整数解 (6) CS3:鸡兔同笼 (7) CS4:棋盘上的距离 (10) CS5:校门外的树木 (12) CS6:填词 (14) CS7:装箱问题 (17) CS8:求平均年龄 (19) CS9:数字求和 (20) CS10:两倍 (21) CS11:肿瘤面积 (22) CS12:肿瘤检测 (23) CS13:垂直直方图 (24) CS14:谁拿了最多的奖学金 (25) CS15:简单密码 (27) CS16:化验诊断 (29) CS17:密码 (31) CS18:数字阶梯 (32) CS19:假票 (34) CS20:纸牌(Deck) (35)

《算法与程序实践》习题解答1——简单计算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写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熟悉C/C++语言的基本语法。 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将一个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计算问题,给出计算过程,继而编程实现计算过程,并将计算结果还原成对原来问题的解答。这里首要的是读懂问题,搞清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含义及给出的格式,并且通过输入输出样例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课堂练习:CS1、CS2、CS3 课堂讲解:CS4(CS5) A类(满分80)课堂练习:CS8、CS9、CS10 B类(满分100)课堂上机:CS11、CS20 CS1:斐波那契数列 问题描述: 已知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计算公式如下。在计算时有两种算法:递归和非递归,请分别给出这两种算法。 当n=0时,Fib(n)=0,当n=1时,Fib(n)=1,当n>1时,Fib(n)= Fib(n-1)+ Fib(n-2) 输入: 第一行是测试数据的组数m,后面跟着m行输入。每行包括一个项数n和一个正整数a。(m,n,a均大于0,且均小于10000000)

17-18版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的程序实现(1)

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的程序实现 [浙江考试标准] 一、枚举算法 1.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问题的本身性质,①________出该问题②________可能的情况,并根据题目的条件逐一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条件,若满足,则它是问题的一个解,从而挑选出符合条件的③________。 2.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枚举对象、枚举范围和判断条件。 (2)一一列举可能的解,验证是否是问题的解。 3.枚举算法程序实现的三要素。 (1)枚举解时,既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真正解,又不能有重复,用循环语句实现。 (2)条件判断时,利用问题提供的约束条件筛选、判断解的正确性,用分支语句实现。 (3)求解形式一般以输出解的内容或进行与解有关的其他计算。 二、解析算法 1.解析算法的基本思想 用解析的方法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所求结果之间关系的④________,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的求解。 2.解析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即得出正确的数学表达式。 (2)保证计算过程描述的正确性。 用正确合理的VB变量、表达式来表示已经得出的数学表达式。 3.解析算法程序实现的步骤 (1)运用解析算法分析问题,寻找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⑤________表示它们的关系。 (2)写出解决问题的解析步骤,编写程序实现,通过运行程序求得问题的正确解。 三、冒泡排序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是在待排序的数据中,先找到最小(大)的数据将它放到最前面,再从第二个数据开始,找到第二小(大)的数据将它放到第二个位置,以此类推,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数据为止。 2.冒泡排序的实现要素 (1)将数据存放在数组中,确定数组的名称、元素个数。 (2)比较与交换⑥________进行,在冒泡排序中,第i遍排序比较n-i次,最多交换n-i次。

VB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3.1解析算法及程序实现 1.计算长方体体积的算法描述如下: ①输入长方体的长(z)、宽(w)、高(h) ②计算长方形体积 v = z * w * h ③输出结果 ④结束 上述算法属于( ) A. 枚举算法 B. 排序算法 C. 解析算法 D. 递归算法 2.下列问题适合用解析算法求解的是( ) A.将十三张纸牌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B.统计100内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恰好为10的个数 C.计算一辆车行驶100公里的油耗 D.寻找本年级身高最高的同学 3.有如下问题: ①已知圆锥的半径r 和高度h ,使用公式V= 3 1πh r 2求出此圆锥体的体积。 ②已知班级每位同学的其中成绩总分s ,按照s 的值从大到小进行成绩排名。 ③已知圆的周长s ,利用公式r=s/(2*3.14)求出圆的半径。 ④已知“水仙花数”的定义,找出1~10000范围内所有的水仙花数。 用计算机解决上述问题时,适合用解析算法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4.出租车计价规则:3公里以内,10元;超出3公里每公里增加2元。假定公里数为x,金额为y.解决此问题的公式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加框处部分的算法属于:( ) A.解析算法 B.排序算法 C.枚举算法 D.递归算法

5.现要求编写VB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分别 在文本框Text1、Text2、和Text3中输入 三条线段的长度,单击“判断”按钮Command1 后,在标签Label1中显示判断结果。程序 运行界面如图: 按此要求编写的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st As String a=Val(Text1.Text) b=Val(Text2.Text) c=Val(Text3.Text) If Not (a + b > c And b + c > a And c + a > b) Then st = “这三条线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ElseIf a * a + b * b = c * c Or a * a + c * c = b * b Or b * b + c * c = a * a Then st = “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ElseIf ① Then st = “可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Else st = “可以构成一个不等边的斜三角形” End If Label1.Caption = ② End Sub 划线处应填写正确的语句是: (1)划线处① (2)划线处② 6.下列VB程序段实现计算s=1+1/2+2/3+3/4+…+99/100的值。请将下面划线处代码补充完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 As Double s=1 For i=2 To 100 s= Next i Text1.Text=Str(s) End Sub 程序划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第6章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答案)

第6章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A 4. C 5. D 6. B 7. B 8. D 9. ABCD 10. D 11. C 12. A 13. B 14. D 15. A 二、简答题 1.简述程序的概念。 答:一个程序就是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序列的集合。或者表示为: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是什么?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是: (1) 使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逻辑。 (2)程序语句组织成容易识别的语句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单入口、单出口。 (3)严格控制GOTO语句的使用。 4.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利用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的特点是: (1) 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的结构必须与3种基本程序结构之一相对应。 (2) 问题的划分决定了程序的结构。一方面,子问题的划分决定了这一层次的程序是3种基本结构中的哪一种结构;另一方面,一个问题该如何划分成子问题是灵活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分解方法。分解的好坏就决定了设计的质量,也决定了程序的不同结构。 (3) 问题的边界应该清晰明确。只有这样才能精确地解决这些子问题,否则就会模棱两可,无从下手。 5.简述面向对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区别。 答:面向对象是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它吸收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全部优点,同时又考虑到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彼此相关并且能够相互通信的实体组成,这些实体就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和行为特征,而一类相似对象的共性的抽象描述,就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核心——类。

LL1语法分析Java实现(有界面)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x.swing.table.DefaultTableModel; import java.sql.*; import java.util.Vector; public class LL1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 *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JTextField tf1; JTextField tf2; JLabel l; JButton b0; JPanel p1, p2, p3; JTextArea t1, t2, t3; JButton b1, b2, b3; JLabel l0, l1, l2, l3, l4; JTable table; Statement sta; Connection conn; ResultSet rs; DefaultTableModel dtm; String Vn[] = null; Vector P = null; int firstComplete[] = null;// 存储已判断过first的数据 char first[][] = null;// 存储最后first结果 int followComplete[] = null;// 存储已判断过follow的数据 char follow[][] = null;// 存储最后follow结果 char select[][] = null;// 存储最后select结果 int LL = 0;// 标记是否为LL(1) String vt_tou[] = null;// 储存Vt Object shuju[][] = null;// 存储表达式数据 char yn_null[] = null;// 存储能否推出空 LL1() { setLocation(100, 0); setSize(700, 7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