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8T16:08:30.0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期作者:李炫艳

[导读] 分析药师在癌痛治疗中对用药不合理的干预作用。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湖南安仁 423600)

摘要:目的分析药师在癌痛治疗中对用药不合理的干预作用。方法研究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案例,分为干预前干预后各40例,分析两组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各项用药合理指标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癌痛缓解效果上,干预后的均优于干预前,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上,干预后少于干预前,P<0.05。结论药师对癌痛药物合理运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发安全性和效果,提升癌痛治疗质量。

关键词:药师;癌痛;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癌痛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未完全实现癌痛治疗的剂量个体化原则,没有达到最佳镇痛疗效与最低不良反应间的平衡。目前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存在癌痛治疗药物不合理现象,尤其是肿瘤科[2]。不合理用药在临床上逐步受到重视,其成为医疗中对患者威胁较大的隐患。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由于三分之一的人群因为不合理用药造成死亡,而在癌痛治疗中,有较大比例患者在治疗后并没有得到癌痛的有效缓解,因此合理用药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合理用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提升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案例,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34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4.3±5.4)岁;男性为22例,女性为18例;其中癌痛情况上,神经痛为8例,内脏痛为9例,躯体痛为15例,混合痛为8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2例,高中及中专者为11例,大学及以上为7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3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3.6±4.8)岁;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其中癌痛情况上,神经痛为6例,内脏痛为7例,躯体痛为18例,混合痛为9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0例,高中及中专者为12例,大学及以上为8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临床癌痛治疗不合理情况进行问题收集,而后对相关操作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将癌痛治疗流程做不断的规范,将癌痛评估、癌痛治疗方案以及随访等工作做有效的细致规范,同时将相关规范和流程印制成指导手册发放到相关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让医师熟练掌握癌痛治疗相关知识。日常要定期做癌痛治疗的培训和知识宣传工作,根据不同医师资历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可以采用院内医疗人员的讲座培训,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做授课,为医师和药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癌痛药物治疗规培训,同时要很对培训进行定期考核。而在病区范围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栏宣教,有最新的用药指导信息要及时发放给医师。日常用药监管需要通过相关用药软件做监督,药师依据相关用药指导和实际查房检查结果做用药情况监督评估,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软件中需要依据癌痛药物的用量、用法、给药方式、联合用药以及相关药物禁忌进行规范监督,通过不同药物使用做安全级别的划分。将医嘱做系统保存后,系统自身会对药物使用具体情况做分析判断,对于不合理之处做提示,而后药师可以根据提示情况做医嘱与临床情况的对照分析检查,进而做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处理。药师要每天对癌痛治疗患者做药物治疗做查房,查看药物运用情况以及运用效果观察,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及时的沟通与调整,同时要定期将用药情况做评估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与相关医师做沟通,同时要监督医师做调整,一直要持续检查到治疗结束。同时要进行用药的奖惩制度,对于不合理用药超过范围与频次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者行政通报,让临床医师提升合理用药的意识。

1.3评估观察[3]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药物合理运用率、癌痛缓解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率等。药物合理运用上主要观察镇痛药物、用药频次、用药剂量、联合给药等情况上的合理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经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