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四十一)有答案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四十一)有答案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四十一)有答案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四十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7·广安模拟)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2017·玉溪模拟)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观点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该观点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该观点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该观点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2017·柳州调研)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4.(2017·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利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5.(2017·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知,严复主张()

A.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开研究

B.主动接受自然进化

C.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6.(2017·南昌模拟)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7.(2017·淄博模拟)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儒学思想体系

8.(2017·洛阳模拟)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右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

9.(2017·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

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摘编自清朝《文献通考》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叶中外文化交流方式发生了的新变化,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8分)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四十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DC 6~8.DBC

二、非选择题

9.(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2)变化:方式上由平等交流变为对华进行殖民侵略;内容上由文化交流为主变为西方对华进行经济侵略与暴力掠夺。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四十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西方的认识逐渐地深入;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东西方的和解。故选A项。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洋务运动”“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排除;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而且不相关;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西学”地位不断上升,“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本题应选C 项;C项包含A.B两项,故A.B两项与设问要求“主要是因为”不符;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激进——保守”的阶段,故D项表述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进化论主要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在社会实践中他们分别将之应用于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D 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排除;康有为、陈独秀等人只是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并没有发展创新,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西学中用”而不是“西学中源”,排除C项。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严复的思想主张。严复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有相通之处,这体现出严复希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近代化的因素,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解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运用史实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中体现出陈独秀反对的不是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儒学没有价值,而是在当今社会中,“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从而阻止文明进化,故D项说法正确。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新文化运动过分推崇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材料中“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说明对待孔子的态度持怀疑态度,可见该学者对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文化态度进行了反思,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材料中态度不明确;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材料没有反映;D项态度没有体现。

8.【解析】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A;题干无从体现民主科学的思想,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得到苏俄的大力支持,排除D;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而且通过排除法,本题答案是C。

二、非选择题

9.【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从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欧洲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并带来了

欧洲的科学知识,概括出“西学东渐”现象带来的新变化。第二问需要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西学东渐的主要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

(2)第一问结合材料信息“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进行分析,中西之间由平等的文化交流转变为列强对华的侵略,内容上也由文化交流转变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第二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知识分子都把西方文明当作是挽救中国民族危机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代表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民报》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高三历史训练题及答案2

历史训练题 1.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C.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D.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 A.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B.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 C.赢得了英法意协约国的支持 D.导致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 4.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 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 B.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 C.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 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 5.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 A.《共产党宣言》 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 D.《四月提纲》 6.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 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B.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 C.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D.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 7.1917年4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 A.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 B.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C.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 D.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 8.“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里的“它”指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9.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革命使俄国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0.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 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 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 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11.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2.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 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13.《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这场斗争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湖北咸宁四校联考)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解析:题干反映龚自珍头脑中依然有着旧有的朝贡思想,说明其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C项正确。A项题干未能体现;B、D两项虽然提及朝贡,但是对题干的曲解。 答案: C 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 A 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往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B[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B[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A[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完善版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新课标高考历史41题历史图片题专题训练 (含参考答案或解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相关唐、宋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唐代海陆并举宋代海路发达。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北方经济发展,南方得到开发,国力强盛,国际威望很高,保障了海陆丝绸之路的畅通。宋朝民族政权并立,路上丝绸之路衰落,经济重心南移,制瓷业、丝织业、茶叶等生产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发达,促动海路交通。 信息:宋朝出现了少数民族的建立的政权,如辽、西夏、金。唐朝没有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宋代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清代南北大运河通州段上,河上行船往来穿梭,桥上行人来往持续,岸上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像。 清代北京鼓楼前,店铺林立,百货竞陈。 说明:清代的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城市。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从上面图表中分别提取这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41、浏览旧报纸和网络资源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1921年《申报》和2009年“凤凰网”资讯频道中洋务运动专刊的节选材料,回答问题提取《申报》、“凤凰资讯”网中相关洋务运动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①李鸿章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贡献。(2分) 说明: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具有改革思想,受到当时开明知识分子的尊重;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分) 信息: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分) 说明: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企业制度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教育近代化;近代海军的建立推动了军事近代化。(2分) ③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大,发展艰难。(2分) 说明:技术水平落后,造成事故;工厂开办与旧风俗习惯相冲突;引进西学教育,引起责难。(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高三历史必修三综合练习题(2016.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 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下列有关其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B.他们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它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综合训练4

训练4 1.“不论西周氏族……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 D “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说明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 A.借助天意加强君权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强调人民力量巨大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联系所学可知,这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借助天意来神化皇权。故A项符合;材料中没有体现B、C、D三项的内容,故排除。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的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 C 艺术的价值不仅需要自身水平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价值和唐太宗的时代特征相符,朝廷特别推崇他,因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

2019届高三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专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 全国卷第42题专题训练 班号姓名1.(2011?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012?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推荐-高三历史高考41题专题训练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训练(全国卷41题题型) 1.(2015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015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2014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2014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 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 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 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 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 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5.(2013年高考卷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练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word)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 1.(2019江苏扬州中学2月)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并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 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2.“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新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旗帜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受到重创 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 )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5.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6.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也有人主张汉字拉丁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精选

高三历史主观题专项训练 1.(2016·盐城三模)19世纪末,德国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 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等,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1884年议会颁布《意外事故保险法》,保险费由雇主承担,赔付金额按照法律规定,包括免费医疗保险、现金抚恤、死亡丧葬等.1889年议会又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 ——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三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由她去实现社会主义要求合理的、并与国际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陈晓律《以社会福利促社会控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这对近代德国代议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行方式上的特点.这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意志帝国加强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历史作用. 2.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英国时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 材料二商务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材料三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

完整word版,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一41题范例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范例 答案范例一: 主题:14-17世纪新航路开辟影响中西方社会发展。 论证: ①政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闭关锁国,开始遭到西方侵略;西方以英国为代表的新秀国家开始在亚洲、美洲开展殖民活动,建立殖民统治;②经济:中国仍以传统农产品茶叶赚取美洲白银,说明仍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体;西方向外扩张寻求手工业品市场、原料与资本,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③国际交往:中国主要只与邻国交往,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西方国家开放远航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地区进行全方位交往; 总结:新航路开辟,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改革进步;而封建的中国成为西方侵略对象,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答案范例二: 主题:14-17世纪中西方都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论证:①中国: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表现女主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明末李贽抨击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明清之际三先生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一部反封建的现实主义作品等,这些均表现出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西方:这时期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产生不少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如薄加丘《十日谈》歌颂本能的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歌颂高雅的人,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冲击宗教控制的地心日等,他们都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总结:这时期中西方的文学作品及思想家的主张都表明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而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专制提出了挑战。(但是因为中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效果,在中国未形成思想解放运动,而在西方形成思想解放运动,并表明资产阶级文化诞生。) 答案范例三:

最新高三历史专题1 专题综合训练

专题综合训练 1.[课标全国Ⅱ2018·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课标全国I 2017·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课标全国Ⅱ2014·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4.[课标全国Ⅲ2016·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5.[课标全国Ⅲ2016·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翻的区域日益扩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近代中国的思想嬗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这表明蔡元培( )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研究西方学术 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2.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资本主义本质充分暴露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 3.吴国桢在晚年回忆录中谈道:“那时(指共产党成立初期)当共产党创造出‘帝国主义’这个词时,他们确实掌握 了进入年轻人头脑的钥匙。马克思主义在打动年轻人方面,没有多少影响,但‘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则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注重把握中国的国情 C.实现了马克思中国化 D.制定了国共合作纲领 4.(2019山东济宁一模)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 ) 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 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 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 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 5.鸦片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在远处观战。这说明( ) A.英军获得民众大力援助 B.鸦片战争失败具有必然性 C.民众缺乏近代民族意识

2020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综合训练(五)文综-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综合训练(五)文综 历史试题 24.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座公元前239年的古墓,该墓中出土了一幅木版秦国某县地图(图7为其局部)。图中使用大小两种方框,分别表示县与乡、里。对该地图解读合理的是 图7 A.隶书是当时秦国官方的通行字体 B.政区图成为当时地图绘制的主流 C.郡县制当时已经推广到西南地区 D.是研究战国行政治理的一手史料 2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 A.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 B.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C.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 D.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 26.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路线概况 江浙、准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准河,再经汴水第一条 入京 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第四条京东之栗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 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

27.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土地兼并农民流离失所 D.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8.甲午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华商力薄,不能胜任,准备把官办的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包售给外商,但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张之洞只好改为招集商股,官督商办。这表明洋务企业的发展 A.受制于当时的经济体制 B.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压制 C.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 D.开创了股份制公司模式 29.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30.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如果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要把国家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共在根据地 A.以团结中间阶级为工作中心 B.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 C.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D.注重缓和与国民党的关系 31.1983 年夏天,有报刊刊登题为《历史租界的由来》长 文,将深圳特区隐喻为新的“租界”。其后又有文章提醒, 要警惕中国出现新买办和李鸿章式的人物??经过实地考 查,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 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图 8)。这说明改革开放 A.在实践中创新观念突破发展 B.要吸取历史教训立足于国情 C.是邓小平决策和推动的结果 D.受“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 32.《十二铜表法》第一表传唤中有这样的规定,如被诉讼对象为富有者,其担保人也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