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语文知识树.doc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doc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doc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

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

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

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

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

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

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

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

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

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 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 四、文言文知识: 1、古诗词: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 近体诗:律诗、绝句

2、古代散文:记、铭、说、序、表、疏 3、注释:古今异义 通假现象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4、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王文君) 前几年,读魏书生老师的书,了解了“知识树”这个名词,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借鉴魏老师的做法,给学生介绍知识树。但从初一教到初四,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一些列语文知识术语一塌糊涂。面对试卷上的相关阅读理解题,学生总是一头雾水,答非所问。每次阅卷,总是感慨:怎么就教不会学生学语文呢?当然,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应对考试,但语文素养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 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不好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教会学生用必要的语文知识学语文,以至于学生对纷繁复杂的语文万象的认识总是零散的、模糊的、杂乱的。一句话,没有教会学生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合理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上学期,我们大力倡导师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期初,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通读教材,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梳理每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而整理出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以便师生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及时巩固。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边学习边摸索,没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有了一点点行动而已。相信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默默坚持这样做着,

而且做得比我们好。 下面,从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必要性,二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三是介绍我们上学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构建学科知识结构 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读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结构的论述文章和 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愿这些交流能使我们对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这一问题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使学科知识的构建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一)、关于“语文知识树”的争鸣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 “语文知识树”自其产生以来的十多年中,在我国的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综观各种评论,认为画知识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魏书生谈知识树

魏书生谈知识树 学生们感觉现行语文课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未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 针对第一个特点,有的青年教师想方设法猜题押题,讲课对题海, 女》的考试题,都给学生讲了,自己感觉尽到了责任,觉得出《白毛女》肯定没问题了,不料期末考试居然出这样一道试题:“北风吹, 老师十分后悔:我讲了四节课,怎么就不猜到出这道试题呢?学生在教室答卷,语文组老师便讨论答案,大家猜了一大堆,什么坚强的性格,乐观的性格,什么通用性,自信……结果一拆封看评分标准,大家猜的都不给分,标准答案是什么呢?原来是天真。大家百思不解何以必须是天真,其实,就是出题的那位看了这段唱词,便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谁不“天真”就扣谁的分。面对“天真”这类试题,谁要想都猜到了,押到了,讲到了,那真会教得苦不堪言,学生也会学得苦不堪言。 针对第二个特点,学生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清楚,每天每

节课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语文呢?有的优秀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果,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的语文成绩也不会低。”问他语文成绩优秀的原因,原来他的学法是:任你万道题海,我有一定之规。他扎扎实实学字、词、句、语、修、逻,认认真真作文,又喜欢读中外名著。尽管他不做练习册,对过细的分析课文也不感兴趣,但却能以不变应万变,每次考试,成绩都优秀。这说明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较稳定的结构方式。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1979年,我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我问学生:“表述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常用的地方有塔式、有树式、有网络式、有表格式……我们选择哪一种好呢?”学生们选择了树式结构。于是同学们也管它叫“语文知识树”。 怎么画?我先请同学们把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集中起来,后面的教材还没学,没有书怎么办,就请同学们跟已经毕业的亲属、邻居们、哥哥、组织们去借。 有了六本教材,没加引导的时候,不少同学画不出来,画了一棵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上篇将管理扩充为教学 一、解题 本文的论述对象,是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是什么,并力图对是什么作出学理的阐释。 教学的概念,我们取施良方和崔允先生的界说,特指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teach / instruct)[1]。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而有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以学生的成绩水准(不完全等于考试成绩)作为判断的依据。二是教学的效率(efficiency),以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教学的代价(教师投入时间、教学设计与开发成本等)相比较而得出判断。三是教学的吸引力,一般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tendency)作出判断(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动机、毅力等方面的态度情感)[2]。我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以及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创建,发端于吕叔湘等先生发出的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呼吁。据徐光华的分析,二十年来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各种探索,基本上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宗旨的[3],即以效率为改革的抓手,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而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是走在最前列的一位。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举措,多数是以提高效率为直接动力、为现实目的:画语文知识树,以便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学习成果[4];引导学生掌握划分层次的方法,学生学得很愉快,提高了学习的效率[5];对于被广为传诵而誉为魏书生模式的六步法,魏老师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6]。魏老师多次强调,他改革取胜的根本方法,是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而民主(也包括他说的科学),在这里更多地被当作一种途径: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就可以获得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7]。追求效率,是魏老师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他自己对改革经验的提炼,主要定位在语文教学思想。 被誉为教育改革家的魏书生,有比语文教学思想更大的方面或更小的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从大的方面讲,魏书生的师品,他对教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往细里说,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牵动了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对语文教材的改革。但这些,本文均放在视野以外,而将研究锁定在语文教学这一层面。锁定在语文教学,意味着就教学论教学。 说教学思想,而不说成是教学理论,基于两点理由。第一,在教育学领域,理论与思想是有分野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的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和处方,以指导实践。[8]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是构成教学理论的必要条件。我们将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的,称之为教学思想。第二,这也符合事实的本相。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始终是在独特情境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改革发端于现实的需要,目的也是作用于当下的实践。魏老师写了大量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在各地作了许多场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和写作,主基调是传布自己的教改实践,志趣尚不在构建一种教学理论。魏老师的文章和报告,讲的主要内容是我怎么做的、我怎么想的、我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其中当然有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的理由,以及为什么会有好效果的论证,但这些理由和论证,尚未深入到学理的层面,往往还是以我喜欢、我觉得来了断。 定位于思想而不是理论,提醒我们注意到,魏老师的有些言论,不宜看成是理论的严谨

魏书生: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魏书生: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 如何对待差班学生的无理要求? 儒家先哲孟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育的一个秘诀,就是引导,劝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想在任何时候,凡事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谅解学生的苦衷,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都是不会错的。下面请看一个事例:魏书生带一个好班和一个慢班。下面是给慢班学生上课的情形:魏书生领着学生扫烈士墓,回来后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作文。”“老师,不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吗嘛。” “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写的文章慢慢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行不行?” “不行,许多字不会写。” “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行不行?” “我们不会写拼音。” 我哭笑不得,但职责、埋怨没用,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大家的起点,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前走。 “实在不行,会写的字先写上,不会写的字先画圈,行不行?” 听我如此说,学生们乐了,静下心来写了,好多学生写出来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文章。有了一,不愁二,我引导他们学习查字典,吧圈变成字,慢慢地再写水平高一点的作文。 感悟:魏老师的这番跟学生的对话,估计很多老师教一生都不会

有,我教学十几年,没有一次这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以为学生在挑战自己的耐心和底线。岂不知那是通往学生心灵的一条底线,如果这条线走通了,那么你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走不通,你可能成为让学生必须完成任务的老师。因为我心中装的是不让学生逞能,而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如魏书生本人所说:“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书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凡事同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第一章:我当上了老师》p11 如何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为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在一遍遍的思考和摸索中,我逐渐要求学生都能从以下十个方面具体写评语,每个方面5分,共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一共有两位同学找,找错的同学写100字的 说明书。很多写手认真起来,手里抱着字典,唯恐漏掉了 错别字。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不 扣分。 4、有几处病句。饭病句,字下面画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 在文中写批语,写清楚病句后,每处见1分,减至5分,

魏书生: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 如何对待差班学生的无理要求? 儒家先哲孟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育的一个秘诀,就是引导,劝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想在任何时候,凡事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谅解学生的苦衷,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都是不会错的。下面请看一个事例:魏书生带一个好班和一个慢班。下面是给慢班学生上课的情形:魏书生领着学生扫烈士墓,回来后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作文。”“老师,不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吗嘛。” “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写的文章慢慢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行不行?” “不行,许多字不会写。” “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行不行?” “我们不会写拼音。” 我哭笑不得,但职责、埋怨没用,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大家的起点,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前走。 “实在不行,会写的字先写上,不会写的字先画圈,行不行?” 听我如此说,学生们乐了,静下心来写了,好多学生写出来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文章。有了一,不愁二,我引导他们学习查字典,吧圈变成字,慢慢地再写水平高一点的作文。 感悟:魏老师的这番跟学生的对话,估计很多老师教一生都不会

有,我教学十几年,没有一次这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以为学生在挑战自己的耐心和底线。岂不知那是通往学生心灵的一条底线,如果这条线走通了,那么你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走不通,你可能成为让学生必须完成任务的老师。因为我心中装的是不让学生逞能,而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如魏书生本人所说:“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书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凡事同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第一章:我当上了老师》p11 如何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为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在一遍遍的思考和摸索中,我逐渐要求学生都能从以下十个方面具体写评语,每个方面5分,共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一共有两位同学找,找错的同学写100字的 说明书。很多写手认真起来,手里抱着字典,唯恐漏掉了 错别字。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不 扣分。 4、有几处病句。饭病句,字下面画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 在文中写批语,写清楚病句后,每处见1分,减至5分,

魏书生_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大学书生 如何对待差班学生的无理要求? 儒家先哲孟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育的一个秘诀,就是引导,劝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想在任何时候,凡事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谅解学生的苦衷,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都是不会错的。下面请看一个事例:书生带一个好班和一个慢班。下面是给慢班学生上课的情形:书生领着学生扫烈士墓,回来后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作文。”“老师,不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吗嘛。” “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写的文章慢慢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行不行?” “不行,许多字不会写。” “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行不行?” “我们不会写拼音。” 我哭笑不得,但职责、埋怨没用,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大家的起点,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前走。 “实在不行,会写的字先写上,不会写的字先画圈,行不行?” 听我如此说,学生们乐了,静下心来写了,好多学生写出来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文章。有了一,不愁二,我引导他们学习查字典,吧圈变成字,慢慢地再写水平高一点的作文。 感悟:老师的这番跟学生的对话,估计很多老师教一生都不会有,

我教学十几年,没有一次这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以为学生在挑战自己的耐心和底线。岂不知那是通往学生心灵的一条底线,如果这条线走通了,那么你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走不通,你可能成为让学生必须完成任务的老师。因为我心中装的是不让学生逞能,而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如书生本人所说:“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书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凡事同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大学书生《第一章:我当上了老师》p11 如何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为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在一遍遍的思考和摸索中,我逐渐要求学生都能从以下十个方面具体写评语,每个方面5分,共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一共有两位同学找,找错的同学写100字的 说明书。很多写手认真起来,手里抱着字典,唯恐漏掉了 错别字。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不 扣分。 4、有几处病句。饭病句,字下面画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 在文中写批语,写清楚病句后,每处见1分,减至5分, 再在多减。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是我在刚才加工作那年(07年)暑假买的。草草看完一遍,便将之放归书架。这么些年下来,忙于日常琐事,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此类教育教学专著。恰逢工作室寒假研修作业的要求,便翻找出来仔细研读了一番,颇有一些新的收获和体会,明白好的思想和方法是经得住时间的沉淀和检验的。该书分为《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四部分,我这次主要读了《教书篇》这一部分。现将一些书中的精彩论述和个人体会联想写下,是为读书笔记,并与大家分享。 之一 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作为第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学方法区否定那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密。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

法”。 —— P2《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 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情不同、知识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所采取的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没有一种一劳永逸、一方万能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吸收好的方法。这需要我们有开阔的视野和心胸,不能固步自封。但同时我们又必须保持着谨慎和清醒,不能生搬硬套,邯郸学步。就像蜜蜂,采集百花,而最终酿成自己独特的密。 之二 老师课堂上不要讲得太多 “讲得少,教师才能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能有可能记得住。” “人们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两千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的时间讲,那就有4500字。即使其中有1/4的是必要的信息量,学生接手之后储存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当堂接收存储了1100多字的信息量,但其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持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即使大部分长期保持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 —— P6《讲读课要少讲多读》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来说,经常头疼的一大问题就

知识树在第一轮复习中的作用

知识树在第一轮复习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落实一项重要的工作——指导学生画各章节知识树。从学生交来的作品中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览,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以承认心中无不喜悦无比。 知识树有以下几个作用: 1.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一章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种属关系,搞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可以达到把厚书读薄的作用。 3.可以训练学生有重点地看课本的习惯。 4.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知识树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已知和未知,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期末复习。 5.可以把知识以系统的方式建构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长时记忆。 画“语文知识树”的作用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它的由来主要基于语文课的两个特点:“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万道考试题。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末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1]从第二个特点,魏书生老师看到了“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稳定的结构方式”。[2]掌握了这些规律,考试时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就可以不做大量的习题了。 基于此,1979年,魏书生老师开始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经过讨论,他们选择了树式结构,并通读了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画出了“语文知识树”。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意见众多,但最终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树教材研说

在金色的土地上放飞理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说教材 任倩各位老师,大家好: 当我捧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仿佛看到了一方 沃土,在这方金色的土地上,正萌生着新课标寄语我们的期望;品位着他“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特点,又仿佛一缕春风,送来了语文的馨香。 下面我就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说一说我研读后的认识: 一、理论引领说课程目标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总目标分三个小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汉字3000个,能正确工整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2、能力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具体明确的表述自己的意思。 3、情感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而在学段目标上又可以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标又可分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1、汉语拼音 除了要求学会汉语的拼音外,还要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滴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除此之外还要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在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下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在写的时候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要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从而使孩子们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要求孩子们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时候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培养孩子对读物中的内容感兴趣,乐于和伙伴们分享交流,从而慢慢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4、口语交际 首先要学说普通话,再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除了在自己说的同时,还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与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仔细钻研说教材 为了方便自己更好了解、准确把握本册教材,我将教材分为了四点: ?教材的基本结构; ?编写体例 ?教材的特点; ?教材的编辑意图 1、教材的基本机构

读魏书生《语文教学》有感

读魏书生《语文教学》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著的《语文教学》,读了这本书对我做人,育人,教学都有巨大的帮助。 魏书生老师所著的这本《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自强篇、育人篇、教书篇三个篇节。 自强篇中我感受到了魏书生老师为了自己喜爱的教育教学事业的持之以恒、自强不息与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做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同时也学习到了他的为人处世的良好态度。魏书生老师在如何对待别人与自己的问题上提出“多用力气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各方面不断进步。他提出要笑对人生,并指出从以下十个方面努力提高笑的水平:1、首先要做实事。2、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3、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是别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4、要看到自身的渺小。5、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笑。6、做感兴趣的事情。7、唱几支歌。8、拖拉法。9、冥想。10、善于寻找欢乐等等。怎样看待困难和失败中他提出要感谢困难。他指出人都是平等的,要不断提高尊重人的能力。他的一些良好习惯也值得我们学习,每学期都写文章,持之以恒的写日记,并提出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要练习放松,学会放松。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锻炼的。 育人篇中魏书生老师指出教书必须育人,至于育什么样的人,他指出:“我们应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人。我们应该培育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发展的人。我们应该培育有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我们应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培养学生从自己、从身边、从眼前、从小事做起的精神。”他指出育人寓于讲读课之中,育人寓于写日记之中,育人寓于作文之中,育人寓于课外阅读之中,将学生培育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 教书篇中魏书生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课堂教学的这六个步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仔细揣摩好好运用。对于讲读课魏老师指出要少讲多读,他提出了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十法:1、组织教学。2、设计导语。3、设计板书。4、注意教态。5、说话声音变化。6、引导想象。7、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8、请学生猜测教师。9、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10、请学生说、读、写。他提出了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引导学生自学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读完魏书生的工作漫谈,我深深地为瘦削的,甚至带点土气的男人所折服。在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从客观上来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但从魏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应有的风范。读完书,第一感觉是:魏书生真乃神人也。 书一共分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和管理篇。试看教书篇里的目录:讲读课要少讲多读,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引导学生自学文学常识,作文——学生互相批改,除了教材,还讲什么,作业,学生自己留,教给差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长长大篇都是自学~应该说魏书生不是一个勤快的老师,瞧,“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除统考外,我没搞过测验、考试。但我教会了学生怎么样留作业,怎么样批改作业,怎么样批改作文,怎么样出考试题。一学期的教材,我只用三十多节课就讲完了。”懒老师教出的学生呢,遥遥领先,了不起啊。这对于我们这个抓知识教学为纲的现在,难道不是我们的梦想吗,低投入、高产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是学什么的问题……于是我便和学生商量讨论,画出了“语文知识树”……拼音、生字、 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分枝下面还有小枝和杈,学生按照语文知识树去学语文,就像司机按照交通路线图驾驶汽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做到了心中有数。”正因为魏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

学生怎么读总体语文书,怎么读一类文章,怎么制订语文学习计划,怎么布置作业等等,他的学生才会还给了他一个奇迹。 虽说魏书生是一名中学教师,但这些方法的确很有借鉴的地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是适用的,语文教学一向是高耗低效的,什么时候能像魏老师一样能做到事半功倍,还需要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年级语文知识树

七年级语文知识树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起始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初中繁杂的语文知识难以下手。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当为他们梳理七年级的语文知识,使知识树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这样学生学习语文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把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语文课程标注》笼统地给出了初中三年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能力,应培养的情感,而没有具体到每一年级应该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下我就将七年级的内容做成知识树的形式,方便学生掌握。 按《课标》归纳,语文知识可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 一、识字与写字与小学学习内容有交叉,主要应把七年级课本附录中生字表上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会读会写。这些字词中小学没学过的应重点掌握,增加字词积累。另外,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美观,注意在平时练字。 二、阅读主要分为三部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七年级现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掌握应用文的基本写法:上册应用文示例:条据(借条、收条、便条、留言条、请假条)通知日常书信(普通书信、贺信、贺电、贺卡)。 (一)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记叙文的对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顺序:插叙、倒叙、补叙 4记叙文在七年级课本中出现的文体: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游记、传记、笔记、新闻、通讯、特写 5记叙文的线索:(1)以人或人物活动为线索(2)以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 (6)以空间变化为线索。(注:有的记叙文有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阅读时应认真揣摩,理清思路。) 6表达方式(5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7描写人物方法: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doc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

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四部分22项131点。作者email: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

知识树心得体会

运用知识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创立者王敏勤教授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他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有两大支点:一个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和“知识树”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发现知识树对构建高效课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 通过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课程标准的意义及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而且存在一些转学科教师难以胜任该学科教学的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化和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也相当普遍。针对此种现状,我校多次举行运用“知识树”研说教材活动。教师通过研读课标、把握教材并通过绘制知识树将本学科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对知识树的绘制及相应教材的解说,加深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准确把握,有效提高了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整合教材的能力,提高了转学科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的能力;增强了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衔接点及典型题例剖析教学的针对性。实践证明绘制“知识树”是解决教师驾驭教

材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更好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运用“知识树”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一些学科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如: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不少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而利用知识树进行教学则不同,这样一来教师备课就必须站在一个整体的角度,系统的理解、分析教材,真正的明确“教什么”、“在什么起点上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魏书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魏书生老师常把“语文知识树”比作地图,有了地图就能明确目标,选择最佳路线,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也有较大的可行性。因此,运用知识树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 三. “知识树”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自己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树“教学是一种整体建构思想,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生方法。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知识树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如图:自然环境又包括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树及其说明

小学语文知识树样张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树及其说明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主要包含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课文部分、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会轻声;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声母23个:b p m f d t n l ɡ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yw ②韵母24个: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③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chi、shi、ri、zi、ci、si yi、wu、yu、ye、yue、yuan yin、yun、ying ④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

二、识字写字。认识字400个,会写字100个,偏旁43个,笔画20个。能够说出偏旁和基本笔画的名称;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要求认识的字,分别编排在三个部分:一是结合汉语拼音要求认70个字;二是在识字课中要求认105个字;三是随课文识字,20课共要求认225字。要求会写的字,分布在识字课和课文的练习中,每课3—4个,共100个。 识字形式多样,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教材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一课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地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 2.韵语识字。 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3.事物归类识字。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在家里》,通过认识家中物品学习汉字。反映学校生活的有《操场上》,通过认识各种运动项目学习汉字。反映时代生活的有《自选商场》。反映农村生活的有《菜园里》等。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效率更高。 要求认识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任务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这些字,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记认汉字的偏旁,更不要求对合体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创造机会,反复再现,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借助图画或词语理解字(词)义。 在识字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此外,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巩固,以帮助学生完成识字任务。 要求会写的字,在拼音部分没有安排。从识字(一)开始,在识字和课文部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 魏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 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民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 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一)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知识清单

人教版七下1-3单元知识清单 一、生字词(“四会”:会读(给加点字注音)会写会解释会应用) 第一单元:16+17+17: 1、元勋.; 2、奠.基; 3、选聘.; 4、谣言; 5、背诵; 6、昼夜; 7、昆仑; 8、挚.友; 9、可歌可泣.;10、鲜.为人知;11、至死不渝.;12、鞠.躬尽瘁.;13、当之无愧.;14、家喻户晓;15、锋芒毕露;16、妇孺.皆知 1、梳头; 2、抱歉; 3、秩序; 4、深宵.; 5、伴侣; 6、小楷; 7、硕.果; 8、卓越; 9、迭.起;10、澎. ;17、湃.;11、大无畏;12、锲.而不舍;13、目不窥.园;14、沥.尽心血;15、心不在焉.;16、慷慨淋漓 .... 气冲斗 牛 .. 1、舀.; 2、揩; 3、碟; 4、捆; 5、咳嗽; 6、调羹.; 7、绞肉; 8、薪金; 9、校.对;10、草率;11、洗澡;12、悠然;13、吩咐;14、抹.杀;15、疙瘩;16、深恶.痛绝;17、不以为然 第二单元:10+10+18 1、巅.; 2、劈; 3、气魄; 4、狂澜.; 5、浊流; 6、宛转; 7、屏障; 8、哺.育; 9、榜样;10、浩浩荡荡 ;5、呜咽.;6、督促;7、灌输;8、苛捐杂税;9、酣.然入梦; 1、攀谈; 2、峭壁; 3、骨碌.; 4、咀嚼 .. 10、不可捉摸 1、碾.; 2、誓言; 3、胸膛; 4、嗥.鸣; 5、山涧; 6、高粱; 7、斑斓; 8、缠绕; 9、亘.古;10、默契.; 11、田垄.;12、埋葬;13、镐.头;14、土壤;15、禾稻;16、丰饶;17、污秽.;18、耻辱 第三单元:19+13+15 1、搁.; 2、掷.; 3、脐.; 4、憎恶.; 5、菩萨; 6、竹竿; 7、烦琐; 8、土匪; 9、辫子;10、胸脯;11、疮.疤;12、诘.问;13、哀悼.;14、茉莉;15、书斋.;16、霹雳;17、震悚.;18、粗拙.;19、守寡 ;10、门框;11、1、蹬.;2、绷;3、捎;4、惶恐;5、肿胀;6、荒僻;7、取缔.;8、降格;9、镶嵌 .. 滞.笨;12、侮辱;13、愧怍. 1、啃; 2、蹦; 3、撬.; 4、磕.; 5、门槛.; 6、厚道; 7、槽糕; 8、醒悟; 9、晌.午;10、烦躁;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