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讲义-义守大学

流体力学讲义-义守大学
流体力学讲义-义守大学

流體力學講義

王曉剛

義守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目錄:

第一章、流體力學簡介 (2)

第二章、流體特性 (17)

第三章、壓力與流體靜力 (37)

第四章、流體運動學 (69)

第五章、質量、白弩力(Bernoulli)、及能量方

程式 (96)

第六章、流體動量分析 (140)

第八章、管路流體 (154)

第一章、流體力學簡介

流體力學知識可應用到氣象學(meteorology)、海洋學(oceanography)、水文學(hydrology)、醫療研究(例如血液循環及人工心臟等)、交通運輸(例如飛機與火箭之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及船艦及潛水艇等)、土木工程(例如水災控制、民生供水、地下水、輸油管等)。

流體力學歷史

阿基米得(Archimedes)與亞歷山大大帝(Hero of Alexandria)發展出向量定律、浮體與潛體之浮力,並導出微觀微積分學。

羅馬人在西元前~400年已建造供水系統。

達文西(Da Vinci)在15世紀導出質量守衡定律,並用以解釋水波、噴流(jet)、水流猛脹(hydraulic jump)等。馬瑞奧特(Mariotte)在16世紀建造第一個風洞。

巴斯葛(Pascal)建立流體內壓力分佈之理論。

牛頓(Newton)於17世紀導出運動方程式、線性流體之黏滯度(viscosity of linear fluid)- 此類流體稱為牛頓流體(newtonian fluid),他並導出非黏滯流體(”perfect”

or frictionless fluid)之運動方程式。

白弩力(bernoulli)、歐拉(Euler)、拉格蘭及(Lagrange)、拉普拉氏(Laplace)等人解出很多的非黏滯流體流場問題。歐拉(Euler)將流場以微分(differential)及積分(integral)型式表示,此導致白弩力方程式之產生。

之後科學家開始運用實驗方法而衍生流體力學之一支–水力學(hydraulics)。

皮托(Pitto)、偉伯(Weber)、哈根(Hagen)、波蘇拉(Poiseuille)、達西(Darcy)等人做了很多管路、水波、船體阻力等實驗。

19世紀時,科學家結合實驗水力學(experimental hydraulics)與理論水動力學(theoretical hydrodynamics),而建立現代流體力學之基礎。

福祿德(Froude)發展出用模型做測試。

瑞理(Rayleigh)提出因次分析(dimensional analysis)之技巧。

雷諾(Reynolds)證明一無單位參數–稱之為雷諾數(Reynolds number)之重要性。

那伏亞(Navier)及史多克(Stokes)將黏滯力項加入運動

方程式而導出Navier-Stokes 方程式,但此方程式求解困難。此困難被20世紀最偉大之流體力學與熱傳學家普朗多(Prantdl)解決,普朗多提出邊界層理論(boundary layer theory)- 流體流經物體,在表面會形成一層薄層稱之為邊界層,只有在此薄層內黏滯力影響重要,而在此薄層外大部分之流場黏滯力不重要,固可假設為非黏滯流體,並可使用白弩力方程式描述流場。普朗多的學生包括馮卡門(von Karman),布勞西斯(Blasius)及尼可瑞斯(Nikurades)等人,在黏滯流、邊界層、紊流等方面均有不可磨滅之貢獻。其研究結果大大地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德雙方之航空發展。

自~1990年以來,因高速計算機之長足進度,而發展出以數值分析的方法解析複雜流場之問題–此稱為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現今常用之CFD 軟體有PHOENIX, FLUENT, CFD2000等。

流體力學可細分為下數個分類:

流體動力學(hydrodynamics) -- 主要研究不可壓縮流體。水力學(hydraulics) –- 討論管路內及開放式渠道之流体

流動問題。

氣體動力學(gas dynamics) –- 研究密度變化較大(可壓縮流體)之流體在高速下,通過例如噴嘴(nozzle)時之現象。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 –- 主要討論空氣流過物體表面(例如飛機、火箭、汽車等)所產生之影響。

另外,由於流體特性,例如黏滯力,亦可細非為:

黏滯流(viscous flow) –- 討論當流體與物體邊界之黏滯力不可忽視時流場之特性,例如磨擦力等。

位能流(potential flow)–討論當流體與物體邊界之黏滯力可忽視時,例如遠離物體上之邊界層時,流場之速度、壓力等分佈。

何謂流體?

液體與氣體統稱為『流體』。固體與流體最大之不同,在於其對剪應力(shear stress)之反應不同。

流體內任一微小平面δA n 上均可找出切線方向力δF t 及法線方向力δF n ,其單位面積所遭受的力(應力)分別為τt 與σn 。 shear stress A F t A t δδτδ0lim →= normal stress A

F n A n δδσδ0lim →= 上圖中垂直於流體平面之分力為垂直剪應力(normal shear stress 或簡稱 normal stress ,σ (唸 sigma)),平行於平面之分力為切線剪應力(tangential shear stress 或簡稱 shear stress ,τ (唸 tau)),當流體靜止時,其切線剪應力為零,而其垂直剪應力為壓力。

當固體接受一『切線方向剪應力』(tangential shear stress)時,其變形角度(shear strain)正比於此剪應力;反之,當流體接受一切線方向剪應力時,其變形角度之時間變率(shear strain rate)正比於此剪應力。

換言之,當一剪應力施於固體時,固體之變形角度正比於施力,而變形不隨時間而變化。

(deformation angle Θ force)

而任一大小之剪應力施於流體時,流體之變形角度將隨時間而增加。

(fluid deforms continuously)

由實驗得知:

固體在虎克定理(hooke’s law)下,變形角度正比於施與之剪應力。

而流體之變形率(deformation rate 或strain rate)正比於施與之剪應力。

流體之分類

(A)黏滯區(viscous region)與非黏滯區(inviscid

region):

例如流體流過一平板時,流體之黏滯力與平板間形成一黏滯區如下圖,其磨擦力很重要;反之,在此薄層外,因為流體內無相對速度,故黏滯力不重要,只要考慮壓力(pressure force)與慣性力(inertial force)。注意:沒有任何流體是完全沒有黏滯力的。

(B)管內流場(internal flow)與外部流場(external

flow):

流體流經管路(pipe or duct)內,稱為管內流體,其速度分佈及黏滯力造成之管路壓力降(pressure drop)對流場影響很大。流體是包覆性地流過物體表面如下圖,稱為外部流體,流體與物體表面形成之邊界層,以及物體在流體中遭受之阻止是研究之重點。

網球上流體之分佈、以及分離點(separation point)、尾波區(wake region)。

(C)可壓縮(compressible)及不可壓縮(incompressible)

流體:

流體之密度不隨壓力而改變,稱為不可壓縮流體,例如液體。但氣體為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在百分之一的大氣壓改變下,其密度改變1%。一般流速時,馬赫數低於 0.3時,密度變化低於 5%,流體可視為不可壓縮流體。

馬赫數: Ma = V/C = 流體流速/流體中聲音傳速

馬赫數大於一(音速以上)時,則必須考慮流體之可壓縮性質。

(D)層流(laminar flow)及紊流(turbulent flow):

以流體之雷諾數(Reynolds number, Re)界定,流速低時流場為較穩定之層流;流速高時流場會產生劇烈之速度波動(fluctuation),如下圖所示,由層流至紊流間,會有一過度區(transitional)。

(E)自然(natural)與強制(forced) 流體:

有外力(如幫浦、風扇等)驅動之流場稱為強制流;自然流主要由流體本身溫度差造成之密度差而形成之流動。

(F)穩定 (steady)及不穩定 (unsteady)場

流場內之各種性質(速度、壓力等)不隨時間而改變,稱為穩定流;反之則為不穩定流。

(G)一維(one-dimensional) 二維(two-dimensional) 及

三維(three-dimensional)流場:

實際之流場一般均為三維,例如速度可表示為直角座標之V(x,y,z) 或圓錐座標之 V(r, ,z),其分析較為複雜與困難。若一三維之流場,在某一方向無太大速度變化,則可將此流場假設為二維,或更化簡為一維,使分析簡單而不失其精確性。例如下圖圓形管路之流體在入口區為二維流場V = V(r,z),而在『完全成形區』(fully developed region) 為一維流場 V = V(r) 因為速度只與徑向位置有關。

何謂『邊界層』(boundary layer)及『無滑動邊界條件』(no-slip condition)?

任何流體流過物體表面時,因黏滯力之影響,使得流體緊鄰

固體表面時之流速為零,此稱為『無滑動邊界條件』如下圖

所示。

(Question: 汽車輪胎在轉動時與地面接觸之點之速度為何? 當煞車時又如何?)

因無滑動邊界條件,造成固體邊界上形成一速度降低之區間,稱為『邊界層』如下圖所示,此邊界層內黏滯力及流體

與固體表面之『牆壁剪應力』(即磨擦力)影響重要;反之,

邊界層外之流場速度幾乎為常數,沒有相對速度,故黏滯力

可忽視。流体流過非平面時產生之邊界層如下圖所示:

在曲面之後半部,因黏滯力及壓力分佈之交互影響,固體表面流體流動方向甚至會回流,此處稱為『分流點』 (flow separation)如下圖所示,之後將產生『渦漩』(vortex),以及『尾波區』(wake region),對固體在流場中之阻力影響甚大。

流體力學分析方法

流體力學問題的分析方法,一般可分為兩類:

1.系統(system)方法

2.控制容積(control volume)方法

而此二方法又分別可以用有限(finite)或積分(integral)的處理法、以及無窮小(infinitesimal)或微分(differential)的處理法進行之。

系統:代表一固定質量之空間範圍,系統邊界不可有質量之傳輸(但可有熱與功的傳輸)。

sys E W Q ?=- (熱力學第一定律)

控制容積: 空間中任一範圍,流體可流進或流出。

流體力學觀測方法

流體力學觀測的方法友兩種:

1. 拉格蘭及恩(lagrangian )法 – 觀測者隨流體

一同運動。

2.歐拉瑞恩(eulerian)法–觀測者位於空間中

一固定點,不隨流體運動。

此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容後再述。

因次(dimensions)與單位(units)

其他導出之單位:

force of 1 newton (N) = 1 (kg.m/s2)

(英制: 1 lbf = 32.174 lbm.ft/s2 )

energy of 1 joule (J) = 1 (N.m)

power of 1 watt (W) = 1 (J/s)

pressure of 1 pascal (Pa) = 1 (N/m2)

viscosity = kg/m.s

specific heat = J/kg.K = m 2/s 2

.K 因次之均方性 (Dimensional Homogeneity) 注意:方程式中任一項之單位均須相同。

例:證明白弩力方程式(Bernoulli ’s equation )中每一

項之單位相同。

解: gh u p p o ρρ++=22

1 {N/m 2} = {N/m 2} + {kg/m 3 . m 2/s 2} + {kg/m 3 . m/s

2 . m}

(kg/m 3 . m 2/s 2 = kg/m.s 2 = kg . m/s 2 . 1/m 2 = N/m 2)

第二章、流體特性

物質之性質(property):

原生性質(intensive property) –物質性質與系統質量之大小無關,例如溫度、壓力、比重等。

延伸性質(extensive property) –物質性質與系統質量不同而產生變化,例如質量、體積、動量等。

比性質(specific property) –乃延伸性質與系統質量之比,故與系統質量無關,例如比容積(specific volume,v(m3/kg) = 1/ρ)、單位質量總能(specific total energy, e = E/m)等。

密度(density) 與比重(specific gravity)

密度(density):ρ(kg/m3) = mass/unit volume (ρ唸 Row) 比重(specific gravity): s.g. = ρ/ρH2O

例: s.g.Hg = 13.6,汞(水銀)之密度為何?

解:ρHg = (13.6)(1000 kg/m3) = 13.6 X 103 kg/m3

比重量(specific weight):γ = ρg(N/m3) = 單位體積重量 (γ唸 Gamma)

(Question: 你多重?)

能量(energy):

總能(total energy) E包括熱能、機械能、動能、位能、電能、磁能、化學能、核能等。

微觀能(microscopic energy): 分子結構與分子活動程度有關之能量,稱為微觀能。

內能(internal energy) U: 所有微觀能之總和稱為內能。微觀能主要與物質之溫度有關。

巨觀能(macroscopic energy): 通常與物體運動之動能(kinetic energy) -- V2/2 有關,或是受重力、磁力、電力、表面張力而影響。受重力影響稱為位能(potential energy) -- gz。

熱能(thermal energy): 以顯能(sensible heat)及潛能(latent heat)形成存在之能量。

焓(enthalpy) h: 內能與壓力、體積乘積之和;

h = u + Pv = u + P/

上式之第二項為流動功(flow work),其為每單位流體為保持流體流動所須之功,為不可使用之功。

故流動中流體之總能量可表示為焓、動能、與位能之總和:

e flowing = P/ρ + e = h + ke + pe = h + V2/2 + gz

內能與焓之變化可以溫度之變化表示之:

du =c v dT and dh =c p dT

其中c v與c p為理想氣體之等容比熱(constant-volume specific heat) 與等壓比熱(constant-pressure specific heat)。當物質為不可壓縮(incompressible)時,此二比熱相等,且焓之改變為:

?h =?u+?P/ρ= c ave?T +?P/(

故等壓過程中:?h = ?u ? c ave?T

等溫過程中:?h =?P/ρ

壓縮係數(Coefficient of Compressibility):

流體之密度隨溫度與壓力而改變,流體隨壓力改變之性質類似於固體之彈性(elasticity),故流體之壓縮係數類似於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