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完整版)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完整版)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

创新能力又叫创新才能,它是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也是创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哥白尼、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思想家、科学家能引起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革命?为什么爱迪生能有1328项专利?是因为他们能发人之所未发,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1、什么是创新能力

爱迪生的部分发明: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如:可口可乐瓶的发明;无菌手术与李斯特;

注意区别创新能力与创造力:

二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正常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创新能力更侧重于创新结果的实现,追求创新活动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理论价值;创造力则侧重于创造活动的独创性、新颖性,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创新能力的特征

(1)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能力的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如:奥斯特与发电机;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

3、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

如:企业家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的过程。

4、创新能力的作用

(1)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如:“假日酒店”的问世;“小菜一碟”成大业;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

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

遗传素质,又称天赋、禀赋或天资,是指个体与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特性,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等。

大脑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物质载体。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类创新能力的形成首先要遵循遗传规律。遗传素质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我们承认它,但不把它当作唯一,即“承认天赋,不唯天赋。”

如:特殊天才爱因斯坦;判若两人的“设计师”。

2、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二原理:

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创新实践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等都是影响人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如:狼孩卡玛拉;鸡孩的故事。

3、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三原理:

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施展发挥,实践是创新能力变成现实的唯一平台。

人改造实践的活动也就是创新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人的创新意识变成现实,而创新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还是检验人的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如:袁隆平与水稻杂交。

4、创新能力形成的第四原理:

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而后集中,最后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休戚相关。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活动的灵魂和核心,创新性思维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如:“味精瓶上多打一个孔”的故事;庞颖超发明的红绿灯

三、创新的思维障碍

在遥远的过去,当思维的闪电嵌入我们祖先大脑的瞬间,人类便产生了自我意识。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不断认知与发现,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与复杂。正由于此,人类逐渐走完了荒野的时代而进入今日之文明。如果说这种进化的动力是缘于人类创新的话,那么人类的创新思维便是创新之树上最美的花朵。因此,恩格斯说“人类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创新思维—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对客观世界与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变更视角的过程。思维惯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大脑的一种能力。人的思维一旦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惯性。也就是说,当你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由自主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这种情况就是“思维惯性”。

思维定势—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多次以这种惯性思维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障碍—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合起来,我们就称为“思维障碍”。思维障碍并不是医学上的大脑疾病,而是人的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

一般地,思维定势对常规思维是有利的,它使思考者在处理同样问题的时候少走弯路。我们遇到的问题大约有90%是靠思维定势帮助解决的。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处理剩下的1%新情况的时候,如果一味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方法的构想,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生物学家贝尔纳。要想挖掘无穷的创新能力,必须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开阔视野及思路。

1、消极思维定势

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决新问题(或拓展新领域)时,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消极思维定势的主要因素是聚集效应和功能性固结。

聚集效应是指个人面对变化了的情况仍然用旧模式生搬硬套的僵固、刻板化的心态。如刻舟求剑的故事。

功能性固结是指个人在知觉上受到问题情境中经验功能的局限,而不能发现其可能或潜在的功能,以至于不能解决问题的心态。如蒸汽机在使用100年之中仅被用做从矿井抽水的工具。在100年后才产生了将其用做机动车的动力源的念头。

消极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障碍。不破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如:交通红色警示灯的来历;端水—灌洞—浮球的故事

2、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

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有:经验型、权威型、从众型、书本型、自我中心型、直线型等六种类型。

(1)经验型(习惯型)思维定势:它是指人们不自觉地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举例:罪犯张某逍遥法外两年之久;慈嬉太后对待轿车的态度;认为“人体的血液是红色的”的观点。

首先,经验是宝贵的,但经验有局限性,每一种情况能完全符合过去的经验。

一方面,前人的经验及自己总结的经验会对我们办事带来方便;如品茶大师拿着茶叶一看一品,就知道他的产地和等级;老农抓起一把土一看,就知道适宜种什么庄稼。

另一方面,经验(习惯)也会经常成为发挥创新能力的障碍。如: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用三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用四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

其次,运用创新思维,突破经验的局限性就会创造财富、创造奇迹,从而改变自己组织和国家的命运。如:为什么这个家世代以漂丝洗絮为业?

总之,习惯(经验)型思维定势会削弱大脑的想象力,造成创新能力的下降,这正是创造发明的大敌。

(2)权威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迷信权威,带来的是无知与懒惰;怀疑、质疑权威,则表现出一个人的勇气;战胜权威,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创造辉煌的未来。如:为什么时隔千年后还有人为公元前2世纪的错误结论辩护;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事例;在高速强引力方面,牛顿物理体系的崩溃;

美国人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1906年,他们的在美国获得专利发明权。人类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的飞机。

(3)从众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不假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从众心理与行为最大的特征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品格。当一个人陷入盲从他人的心理状态,必然与创新绝缘,可见从众的消极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一大障碍。

如:毛毛虫实验;对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废料的思考。

(4)书本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书本知识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确实是巨大的。但书本知识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有弱点,即滞后性,知识也会过时,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成为有效行动的信息,才能推动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如:“两脚战立的书柜”;秀才买肉的故事;徐道觉错失了重大发现;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三国的马谡失守街亭

(5)自我中心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己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

以自我为中心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是有危害的,它是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的最大障碍。如:1779年英国使臣马戈尔尼率使团访华;艾柯卡为何横遭解雇

(6)直线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面对复杂和多变的事物,仍用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按顺序排列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直线型思考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如把类似的例题拿来照搬,死记硬背现成的答案。直线思维的习惯是不善于从侧面、反面或迂回地去思考问题。如:先扔谁;先救谁的故事;纪晓岚在新疆所记录的“采金”和“禁止宰牛”两件事;

(7)自卑型思维定势:就是非常的不自信,由于过去的失败或成绩较差,受到过别人的轻视,产生了自卑心理。

(8)麻木型思维定势:就是不敏感,思维欠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兴奋不起来。(9)偏执型思维定势:它的表现多样,有的颇为自信,有的是钻牛角尖,明知这条道路行不通,非要往前闯;有的是喜欢唱对台戏,人家往东,他偏往西等等。

3、如何破除消极思维定势

(1)消极思维定势的危害

第一、消极思维定势阻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第二、消极思维定势使人丧失了生命活力。

第三、消极思维定势是制约个人和组织发展的瓶颈。

如:为什么30岁的人衰老的像50岁的人;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成功率为何不超过三分之二;(2)破除消极思维定势的方法

A、就事论事法:是根据具体的消极思维定势采取破除它的具体措施。它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之弊。

B、全面出击法:是为了达到创新型的组织、地区和社会的目标,构建创新体系而实施全方位、系统性的创新思维教育,对社会旧体制、旧制度、旧习惯进行长期的、全面破除的战略性措施。它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辨证施治,相互作用的方法。它是立足全局的综合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C、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方法是扩展思维视角:

一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二是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办到的事情。

三是把直接变为间接。

四、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包括:创新的核心信念、思维方式、创新人格以及创新潜能开发和意志品质。

1、创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

创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是美国沃特.斯塔普斯归纳出来的所有巅峰人士所共有的核心信念。(1)杰出的创新者不是天生的是靠努力成就的。

(2)你命运的主宰性力量就是你所从事的思考。

(3)你被赋予力量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4)每次逆境都会令你收益良多。

(5)你的每个信念都是一种选择。

(6)除非你接受失败,并把它看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而停止努力,否则你永远也不可能被击倒。

(7)你至少在生活中某一领域里会拥有出类拨萃的能力。

(8)你取得成就的真正限制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9)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

(10)要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2、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1)健康的心理指创新者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心态。

据调查,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占9.5%;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有心理问题的人占84.5%。(2)良好的自信指创新者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恰当认同与相信。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第一要素。

自信是创新成功者的力量源泉。

自信是自我心中的太阳

(3)灵活的思维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响。

思维是创新成功者的核心关键要素。

思维是人获得幸福的彩桥

思维是人类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使者。

(4)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创新者的思想系统中弥散浸润着的思新求变的意向与冲动。

它具有价值性、取向性和社会性。如:改锥,一字,十字,米字

(5)明确的目标指创新者对未来自我有清楚的设计与追求,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目标要清晰,理想目标要可行,理想目标有价值

(6)恒久的耐心指创新者在追求目标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目标实现的高度期待。

耐心是一种境界,耐心是一种静态追求,耐心是一种品质,耐心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7)坚强的意志指创新者为达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状态。

意志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意志是人成功的必备品质,意志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8)坦诚的合作意识指创新者为实现目标能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心态与理念

合作是成就大业的关键要素,合作是创新者的良好品德,合作是人的文明的表现

(9)献身精神指创新者对新事物中蕴含真理的无私热爱与忘我追求。

献身精神是人类的至高境界,献身精神是创新成功者的崇高品德,献身精神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3、如何提高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提高创新者基本素养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方法是认清“三个自我”,并按照“三个自我”研究的成果去实践,只要你坚持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就会极大地提升你的创新能力。三个自我就是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

(1)自我研究

全部的思维都产生于自我概念。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概念都取决于自我认可、认知、赞同和吸纳以及抵制、反对、拒绝和取消。它会确定你的方向和资源。

自我研究是人一生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命题。

(2)自我表象

它是指你采取关于自己信念系统和它所产生的对等的思维形象。

自我表象是人类行为的关键。它设定了个人成就的界限。

自我表象可以确立两条原理:一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表象的设定范围之中;二是每个人都可能、都应该改变和提升自我表象。

(3)自我暗示

暗示是以两种不同方式“自我给予”的。它可能是从有意识的自我流动到有潜意识的自我,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或从潜意识的自我流动到有意识的自我,这代表以前所学导致的习惯性思维。

自我暗示对个人状态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会影响个人行为和表现。

自我暗示应实行简洁、积极、信念、理想和感情五原则。

总之,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是开发人的潜能的三把金钥匙,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并能成为改变你的世界的公式。

“三个自我”是操之在我最具体、最深刻的表现,也是创新之魂永驻创新主体的表现。

举例:告别职业的演讲;比尔·盖茨回答《机会》杂志记者的提问;奥托瓦拉赫学生时代给我们的启迪;

五、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领域

1、创新领域的三大核心问题:

(1)观念创新和观念创新的转移

观念是指我们对深刻变化着的世界的看法以及对创新主体的人的价值判断。它包括对人的观念、体制观念、管理观念、组织观念等一系列观念的创新,没有观念的创新,其他所有的创新都无从谈起。

(2)文化创新

组织文化就是它的价值观、理念、准则和行为的总和。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培养组织的创新文化。

(3)创新型领导者

领导者是观念创新、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是铸造英雄集体的带头人。

举例:摘录《科学革命结构》一书的典型实例;《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遭遇;

陈惠湘回答东方电视台记者的提问;

2、创新能力开发的主要领域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自身

可归纳为四大创新系统: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2019初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国与科教创新 1、科技的作用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2、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3、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5、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6、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7、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8、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最新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试题及答案资料

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考试结果 1.(3分)逆向思考的方法是(A )。 A. 顺序反向、结构反向 B. 顺序反向、顺序正向 C. 结构正向、结构反向 D. 结构反向、顺序正向 2.(3分)创新的程序如下(C) A. 寻找机会—实施创新—提出构想—总结反馈 B. 提出构想—实施创新—寻找机会—总结反馈 C. 寻找机会—提出构想—实施创新—总结反馈 D. 提出构想—寻找机会—实施创新—总结反馈 3.(3分)创新是(B)的运用获得社会承认的效果,也是将创意变成现实有效的成果。 A. 革新力 B. 创造力 C. 凝聚力 D. 财力 4.(3分)1912年,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提出“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是(C) A. 比尔?盖茨 B. 马克思?韦伯

C. 约瑟夫?熊彼特 D. 彼德?圣吉 5.(3分)所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其“新”的内涵是指(D ) A. 观念意义上的新 B. 地理意义上的新 C. 时间意义上的新 D. 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新 6.(3分)“创新”一词的基本含义是(A)。 A. 引入新概念或制造变化 B. 固守传统思想但制造新产品 C. 创造新概念并制造出成品 D. 引入新概念或固守传统 7.(3分)下列关于创新的论述,正确的是(C ) A. 创新就是独立自主 B. 创新不需要引进国外新技术 C.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D. 创新与继承根本对立 8.(3分)理论创新的关键是(C)。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勇于探索 D. 善于想象 9.(3分)司马光砸缸的行为用的是(C )思维。 A. 横向 B. 发散 C. 逆向 D. 纵向 10.(3分)甲工厂开发了一款新产品,但知识产权是购买的,这种行为属于(B )。 A. 技术引进 B. 知识创新 C. 技术创新 D. 管理创新 11.(4分)属于顺序反向的逆向思维方法的是(AC) A. 空间上变下、左变右 B. 内转外,外转内 C. 时间先变后、后变先 D. 零变整、多变少 12.(4分)创新联想法的具体方法是ABCD

通用技术会考 知识点归纳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2013.11.29】23:04完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荷兰风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 法 武昌理工学院 许嵩N代弟子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有必要结合美术教学先来理解与创新教育 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语概念的含义。这是因为把属于哲学的、社会学 中的广义概念,放到普通教育的一个学科中去运用,必须有符合和 体现这些概念科学内涵的具体理解。这样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 就明确了它泛指什么和它在美术教学中专指什么,可以避免讨论中 解释歧义过大,也有利于使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这些词 语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在这些词语前面冠以“美术”或“美术教学” 的一 些词语。 创新: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 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 标志新事物的生成。 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 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 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特别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 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 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 气和毅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对只重模仿、轻视创造的教学要求敢于提 出不同意见,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 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实践能力:概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都属实践能力。

中石化校园招聘考试题型创新能力测试题锦集

中石化校园招聘考试题型创新能力测试题锦集 1.下面由两个L形物体组成的图形,共含有6个立方体,从各个角度观察这个图形,能看到多少个面? A.22个 B.24个 C.26个 D.28个 答案:C 2.某城市某天半夜12点下了一场大雨,请问过72小时,当地会不会出太阳? A.会 B.不会 C.无法判断 答案:B 3.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 A、> B、= C、≠ D、+ 答案:B 两部分 4.一个西瓜切三次,最多可被分成多少块? A.9 B.8 C.7 D.6 答案:B 5.有人不小心把自己的手表掉进装满咖啡的杯子里。他伸手从杯中取出手表。此时,不但他的手指没有湿,而且连手表也没有湿。问:有没有可能? A.有可能 B.没有可能 答案:A 咖啡可能是固态的 6.由两个“1”组成最大数是11,由三个“1”组成最大数是111,由四个“1”组成最大数是1111吗 A是B不是 7有一个人用60美元买了一匹马,又以70美元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80美元买回来,再以90美元卖了出去。在这场交易中,他一共赚了多少钱? 答案:20美元 8. 有两个资历和贡献都差不多的办事员需要提升,但只能提升一人。人事部门只好去请教上司杨损。杨损是个正直的官员,他想了半天后说:“办事应有计算能力,现在我出一道题,

谁先做对就提谁。一群小偷商量如何分偷来的布,如果每人分六匹,就剩下五匹;分七匹却又短少八匹,问有几匹布,几个小偷?” 答案:共有十三个小偷,八十三匹布 9.《唐阙史》中有个故事:有两个资历和贡献都差不多的办事员需要提升,但只能提升一人。人事部门只好去请教上司杨损。杨损是个正直的官员,他想了半天后说:“办事应有计算能力,现在我出一道题,谁先做对就提谁。一群小偷商量如何分偷来的布,如果每人分六匹,就剩下五匹;分七匹却又短少八匹,问有几匹布,几个小偷?” 答案:共有十三个小偷,八十三匹布 10. 吃苹果时,发现一条虫,比这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1分钟) A. 没有虫 B.半条虫 答案:B 11 答案:(3) 12 答案:(水涨船高) 13 答案: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 4、 5、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6、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以下实践: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三、改革开放的作用: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4、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园、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4、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创新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 上的特殊用法。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科学 D、经济学 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技术变革 C、创新产品 D、组织结构变革 4、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A )。 A、小型创新 B、中型创新 C、大型创新 D、特大型发明 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 体现出创新能力的(B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坚持不懈 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 架,体现出创新能力的(C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复杂性 7、(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8、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D)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 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创造能力 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认识事物, 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A、想象能力 B、批判能力 C、创造能力 D、分析能力 10、(D )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 的角色。 A、批判能力 B、创造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11、(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 能力。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 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12、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3、备课:是指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4、备课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 15、备课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6、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7、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 1经济学上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 2创新的主要特征: (1)创新的普遍性A处处可创新B时时可创新C人人可创新 (2)创新的主体性A创新是人的本质B人的大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 (3)创新的价值性 (4)创新的继承性 (5)创新的新颖性 (6)创新的风险性A产品的风险B企业的风险C环境的风险 3创新的类型 (1)按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划分A原始创新B改进创新 (2)按创新成果应用范围划分A绝对创新B相对创新 (3)按创新的来源划分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 (4)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A科技创新B管理创新C观念创新D文化创新教育创新E知识创新 4创新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 (2)有助于增强国力 (3)有助于培养人才 (4)有助于发展企业 5创新活动程序 (1)准备阶段 (2)设计阶段 (3)实施阶段 (4)评估阶段 (5)完善阶段 6创新学的概念 创新学是通过对创新本质及规律的研究,将创新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的学科。它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其它学科提供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7创新学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对特定对象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2)质性研究方法 它不追求精确的结论,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了解清楚问题的情况,得出感性认识

单招科学知识、创新能力试题答案

科学知识、创新能力单招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B ) A.英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世界语 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 B ) A.乔戈里峰 B.珠穆朗玛峰 C.干城章嘉峰 D.公格尔山峰 3、"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 C ) A.河北 B.吉林 C.山东 D.山西 4、《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在哪里?( C ) A.甘肃 B.青海 C.新疆 D.西藏 5、“刘三姐”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A ) A.壮族 B.苗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6、"干冰"的成分是:(D ) A.O2 B.H2O C.SO2 D.CO2 7、文艺复兴时期的《忏悔录》是谁写的?( A ) A.卢梭 B.契科夫 C.高尔基 D.列夫托尔斯泰 8、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D ) A.刘邦 B.项羽 C.孙权 D.曹操 9、被称为有野人出没的神农架在我国哪一省份?( B ) A.河南 B.湖北 C.湖南 D.甘肃 10、UFO的具体涵义是:(D ) A.不明固体 B.神秘的物体 C.未知的物体 D.不明飞行物

11、我国第一大岛是:( B ) A.西沙群岛 B.台湾岛 C.澎湖列岛 D.钓鱼岛 12、哪个行星的表面与月球的表面是非常相似的?( B ) A.木星 B.水星 C.土星 D.火星 13、“白马非马”出自谁口?( C ) A.韩非 B.庄子 C.公孙龙 D.宋玉 14、大雁塔在哪里?( C ) A.西宁 B.黑龙江 C.西安 D.白银 15、泼水节是我国哪一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A ) A.傣族 B.苗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16、被称为“瓷都”的是我国哪一城市?(D ) A.贵阳 B.重庆 C.乌鲁木齐 D.景德镇 17、华夏民族是在哪儿诞生的?( A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渭水 D.珠江 18、湖南湖北的“湖”是指?(D ) A.鄱阳湖 B.西湖 C.太湖 D.洞庭湖 19、陕西乾陵武则天墓碑上有几个字?( B ) A.三个字 B.无一字 C.五个字 D.四个字 20、中国古代提出“人性本善”的是:(D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21、海底的珊瑚是:(D ) A.植物 B.矿物 C.合成物 D.动物

通用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江苏版 —、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a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 图样、图表、模型等) [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口头语言]:较多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合,其特点是简洁、方便。 [技术图样]: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特点:易于把握技术特征,最具技术特征。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陈述时,比较合适。(克服了语言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模型]: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特点:容易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 [图表]:交流方式相对比较正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其特点: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图表包括: 表格、草图、效果图等。 [计算机演示、网页]:使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结构和运作方式一目了然,比较生动、形象等。 [网络语言]:帮助人们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的需要。 2?简单的草图:c 草图(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草图的绘制步骤,详细参看P115。 3?简单的效果图:a

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4.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a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简洁的立体图绘制方法。三个坐标方向互成120°角,三 个坐标上的尺寸比例是相等的(无需变换):将其他格式的立体图转换成正等轴测图时,可按标注的尺寸量取,无需进行缩放换算。绘制时应从整体外形、局部特征来进行。自行设计的草图建议用正等轴测图方法绘制。 切割法要领:1?先画轴线,2?再画出整体的轴测图,3?然后再切割,4.可见轮廓线加粗(P117)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 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c Y 正投黠与三视图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 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 P122-123) 遇到对称的视图时,可以省略一个视图,但两个视图一般仍称(简略)三视

创新能力相关知识点

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特征与作用 创新能力又叫创新才能,它是创新人才的智慧资源,也是创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哥白尼、牛顿、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思想家、科学家能引起人类思想史、科学史的革命?为什么爱迪生能有1328项专利?是因为他们能发人之所未发,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什么是创新能力 爱迪生的部分发明: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如:可口可乐瓶的发明;无菌手术与李斯特; 注意区别创新能力与创造力: 二者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正常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创新能力更侧重于创新结果的实现,追求创新活动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理论价值;创造力则侧重于创造活动的独创性、新颖性,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总的来说,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2、创新能力的特征 (1)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能力的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结构优化性:创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 如:奥斯特与发电机;开创“软银行”和投资互联网。 3、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 如:企业家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的过程。 4、创新能力的作用 (1)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2)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如:“假日酒店”的问世;“小菜一碟”成大业;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1、创新能力形成的第一原理: 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

广东版粤教版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

技术与设计一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一、技术的巨大作用 1、技术的起源: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 3 4 5 6 7 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8、技术巨大影响

[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 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 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 1 2 3 4 510年。 三、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1、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设计: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 2、技术创新的来源: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青霉素的发现;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 一、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1、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1]、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它以思考的问题为中心,从多角度、多 个层次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思路,然后从多个方法中选择最好的。 2 1 [3]、综合性(组合)设计:(适当了解) 2、技术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需要性和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时效性原则、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则、法律、道德规范原则、通用性、标准性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个特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4. 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着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着。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育理论着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爱弥儿》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 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情意统一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主张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成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教学法。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着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从事流浪儿和违法者,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着作。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和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人口功能)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性别结构,文化,职业,城乡结构和人口迁移) 2.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力,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学得越多、学得越活,这个人的创新能力可能就越强。所谓能力就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这些构成创新能力的第一方面,就是一个人的智力。智力超群的人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但是也不一定。创新能力还有第二方面,就是这个人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是否能够迅速地抓住要害,找得出办法来,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还包括在复杂的工作中,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 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认为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平时学习的方式也很单调,基本上都是做题目。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地束缚。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 2、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

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没有了基础研究,超越便没有可能,要真正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地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自己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4、正视创新的核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维敏捷、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他们最

创新能力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首先赋予创新一词以(D )意义上的特殊用法。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科学 D、经济学 2、( D)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3、创新过程是一个系统变化的过程,最终要通过( A)来实现。 A、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技术变革 C、创新产品 D、组织结构变革 4、通过改变或替换原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内容即可完成的创新是(A )。 A、小型创新 B、中型创新 C、大型创新 D、特大型发明 5、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这体现出创新能力的(B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坚持不懈 6、能够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体现出创新能力的(C )特征。 A、综合性 B、实践性 C、独创性 D、复杂性 7、(C )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8、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 D)是一个关键。 A、实践能力 B、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创造能力 9、综合能力必须与( D)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正确认识事物,实现有价值的创新。 A、想象能力 B、批判能力 、创造能力 D、分析能力 10、(D )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 A、批判能力 B、创造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11、(A )是指首次提出新的概念、方法、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等的能力。 A、创造能力 B、实践能力 C、想象能力 D、批判能力 12、为了使创造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各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这时就需要(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