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茶馆(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7-茶馆(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7-茶馆(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汉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趿.拉( ) 文绉绉.( )

珍馐.( ) zā()摸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兵荒马乱珍馐美味瞌头作揖云消雾散

,

B.天灾人祸废尽心机莫谈国事垂头丧气

C.横眉立目惹事生非荒诞无稽不容分说

D.满面春风穿着讲究另眼相看理直气壮

3.(黄冈中考改编)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被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

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

4.(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5.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秦仲义

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⑩庞太监

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

C.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⑩/⑨

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6.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示矛盾冲突,秦仲义和庞太监两人表面热热乎乎,实际上都是语藏锋机,话里有话。试结合剧本背景,揣摩下面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

(1)秦仲义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庞太监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成新闻,回答问题。

本报讯昨晚,在狮城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结束了在有“榴莲”剧院之称的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四场演出。时隔29年,这部京味儿话剧的扛鼎之作再度造访狮城。

元宵佳节当晚,《茶馆》第663次开张迎客。1986年,《茶馆》首次赴新加坡演出,当时以于是之、蓝天野、郑榕为代表的老一代“茶馆人”用他们的精彩表演轰动了整个新加坡。时隔29年,当年和老一代艺术家同台演出的杨立新、张万昆、米铁增、王长立、高倩等演员如今已是《茶馆》剧组的中坚力量。四场演出,拥有四层观众席、可容纳1924名观众的滨海艺术中心戏剧厅几乎座无虚席。演出中,老北京旧时的风韵,老舍先生充满悲悯情怀的文本,以及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人底蕴饱满的演绎,都引来大笑与喝彩。

&

(摘自北京青年报)

(1)为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你认为《茶馆》演出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8.班级准备把本课节选部分内容排成话剧进行表演,如果你是导演,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你将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至少写出三条)

?

(2)如果你认为本班的某位同学非常适合演王利发,可他不想演这个角色,你怎么和他沟通呢

阅读《茶馆》选文“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蹓蹓吧”到“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回答问题。

9.概述本选段的主要情节内容。

{

10.根据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1)以上文字属于剧本中的什么组成部分起什么作用

(2)松二爷、常四爷一出场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塑造人物形象

11.选文中主要围绕怎样的矛盾冲突而展开这种矛盾是如何化解的

12.文章开篇说“小小的茶馆,简直就是社会的大舞台”,你认为节选的这部分茶馆故事,能够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

茶馆(节选)

老舍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民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民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警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警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警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警(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警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

大兵屌!

巡警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警(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兵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警快!再添点!

(

王利发(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兵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警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警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警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

13.选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概括出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概括文章主题】

14.王利发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用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概括人物性格】

;

15.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文中画线句括号中舞台说明的表达效果。【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6.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理解文章内容】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维护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典型例题】阅读“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常四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正直、倔强,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深感忧虑。

【技法点睛】答题格式:(1)……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2)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3)……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4。

参考答案

1.tāzhōu xiū咂

(解析:A项中“瞌”应为“磕”;B项中“废”应为“费”;C项中“事”应为“是”。) (解析:A项后半部分“风让它欢欣”后应为逗号,而非顿号。)

(解析:B项重复累赘,“毫无例外”和“都”意思重复,可删去其一;C项词语搭配不当,“改进”和“水平”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D项成分残缺,应在“时代”后面加“需要”。)

(解析:①②③⑨属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④为旧民主主义者;⑤⑦⑩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⑥⑧是社会的渣滓。)

6.(1)维新变法失败了,你可以不必提心吊胆啦!(2)变法失败了,大权还掌握在我们手里,天下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推翻的,你维新可要小心脑袋。

7.(1)示例:《茶馆》29年后再度造访狮城新加坡(2)《茶馆》是经典之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8.(1)研究剧本;根据同学特点选演员;布置舞台。(2)示例:××同学,大家都认为你很有表演天赋,王利发这个角色非常适合你,我想根据你对剧本的研究,加上你的表演天赋,你的演出一定会非常成功。我们都相信你,也期待你的演出。

9.马五爷施威。

10.(1)舞台说明,介绍舞台布置、人物动作等内容,使读者更能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2)松二爷软弱可欺,常四爷性格刚毅,这样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1.选文主要围绕常四爷与二德子的矛盾冲突而展开,他们的矛盾冲突是靠吃洋饭的马五爷的几句话而化解的。

12.主要表现出当时帝国主义入侵,洋人在中国势力强大,只要沾“洋”边的都可以耀武扬威。

13.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出了军阀混战造成社会不稳定状况的主题。

14.精明圆滑、谨慎自私。

15.“跺脚”一词充分表现了王利发无奈的愤怒。

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6分)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gē yǒng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A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在中华文明 yōu ji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níng jù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青少年要发扬和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②.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1分) ③.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8分) ①,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当窗理云鬓,。(乐府民歌《木兰诗》)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 ④草树知春不久归,。(《晚春》)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 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 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 ...远远的一辆车,

4、河海中学七(5)班拟举行“书香悠悠伴我行”读书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星期天上午,班长王东前去邀请老舍先生的儿子、知名作家舒乙于下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大家做名著阅读专题讲座。假设你是王东同学,见到舒乙老师之后,你准备怎么说?(4分) 第二部分(3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5分)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注①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5.品读此诗前两句,说说作者用哪些意象写出山村哪些特点?(2分)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战国策·西周策》)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人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同“以”,因。 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以钱覆其口⑵夫射柳叶者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尔安敢轻.吾射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扬州茶馆》读后感 (一) 朴素而又深情是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特点。 说起朱先生的散文,大家耳熟能详的总是《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现在选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扬州的茶馆》虽然知名度不如前几篇,但实在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这篇文章写得很朴素,这就像朱先生的为人,是那么的实在。文章里没有什么花哨的词句,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修辞技巧,更没有虚张声势的夸饰,就像在与老朋友谈话,娓娓道来。我们似乎能感觉到,朱先生聊着聊着,就出神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怀旧状态。少年时代的扬州,就借着他对扬州茶馆的追忆复活了。 朱先生的文笔可真是细腻啊。他说扬州茶馆里吃的花样多,便不厌其烦地写了卖零食的如何用着各自特异的方法来兜揽食客,茶房烫干丝的高妙技巧和小笼点心的种种特异之处。粗粗一看,也许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些琐碎,但只要你稍稍多读几遍,你就会感觉到平淡之中有真醇,细微之中有真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平铺直叙,不是的,这是在回味,在享受,在品尝和捕捉那已经永远消逝,只存留于记忆中的那种美。 比如说,他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小贩兜揽生意的方法,如何地爆着白果,如何一片铲子声响,炒爆了白果,又如何用铲子送过喷香的白果来等等,这难道不是在回味那旧时的生活吗?不是在

重新体会那世俗的温情吗?还有写干菜包子的美味,“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细腻到把味觉的回忆都呈现出来,深蕴其中的怀恋追忆之情便也不难体会了。 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似乎侧重的是描写记叙,但实际上却是一篇怀旧之作,文中的抒情气息其实是很强的。只不过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也很节制。 一个人对故乡,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年长以后,又远离故乡,则这种感情会随着岁月的消逝变得越来越强烈。朱先生也是这样,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渡过的。扬州对他来说,就是“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的故乡,他对扬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对扬州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散文中有好几篇是写扬州的,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我是扬州人》。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对故土的眷恋,常常会比一辈子生活在故土的人更强烈,朱先生就是这样。正是这一份对扬州深沉的爱恋,才推动着他最终写出了《扬州的茶馆》。 《扬州茶馆》读后感(二) 如果不是要急着赶回来开校务会,真想在这样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学校多停留一会,那样的校门,那样的教学楼,让看惯了集聚众多时尚元素校园的我倍感惊喜。在浦东,“观澜”两个字的分量着实叫人不可小觑,因为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对我而言,更具有一份亲切感,因为这里有着我几位大学同学。借着名师基地班的学习机会,第一次踏进观澜,第一次走进观澜的课堂,带来的还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自打走出大学校门,便很少有机会遇见那些曾经的学伴,印

名著读后感 优选30篇【推荐】

名著读后感优选30篇 【导语】 名著读后感优选30篇由***整理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篇1:名著读后感 篇2:名著读后感 篇3:名著读后感 篇4:名著读后感 篇5:名著读后感 篇6:名著读后感 篇7:名著读后感 篇8:名著读后感 篇9:名著读后感 篇10:名著读后感 篇11:名著读后感 篇12:名著读后感 篇13:名著读后感 篇14:名著读后感 篇15:名著读后感 篇16:名著读后感

篇17:名著读后感 篇18:名著读后感 篇19:名著读后感 篇20:名著读后感 篇21:名著读后感 篇22:名著读后感 篇23:名著读后感 篇24:名著读后感 篇25:名著读后感 篇26:名著读后感 篇27:名著读后感 篇28:名著读后感 篇29:名著读后感 篇30:名著读后感 【正文】 篇1:名著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假期的午时,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字体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四岁丧父,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

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之后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我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一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研究衣食住行。

17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台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 1.“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知识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思路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过程】解: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音色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2.下列几个实例中描述正确的是() A.夏天,给饮料里加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放出热量的特点 B.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的特点 C.冬天,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属性 D.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知识考点】蒸发及其现象. 【思路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4)液态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过程】解:A、给饮料里加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吸收热量的特点。故A错误; B、用酒精来给高温病人降温,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故B正确; C、用水来冷却发动机,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体的质量m和升高的温度△t相同时,物体吸收的热量Q和物质的比热成正比,水的比热容c大,因此利用水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好。故C错误; D、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个选项逐一排查、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广泛。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B.C.D. 筷子弯折手影海市蜃楼水中倒影 【知识考点】光的反射. 【思路分析】(1)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2)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扬州茶馆详案

28 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认识“沏、滗、撮、兜、缆、蒲”等生字,读准“嚼”的不同读音,理解“兜揽、滗、花样”等词语的意思。 2.复述“烫干丝”的过程,感悟烫干丝制作过程之娴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明快的语言风格。 3.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扬州茶馆及小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借助动词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来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馆”),一起念,组词 2.板书:茶馆。过渡: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可以叫上一份小菜或点心,细细品味.所以我们把喝茶又可以叫做吃茶了。 (1)补全课题,提示“扬”的部首。 (2)一起读课题。 (3)介绍作者朱自清。 3.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1)齐读 (2)理解满满的:人多、热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扬州茶馆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客人? 2、文中这几个词比较难,开火车读准它们的读音。(出示词语) 看,这个字只有和“咀”放在一起的时候读jue,其他都读jiao,一起读词语。 去掉拼音再来读读。 3.学习。 (媒体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是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1)生说。 (2)出示两句话,读 (3)引读两句话。 引读: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所以(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 换一种说法是: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是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两个“最”字,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我们一起读。 4.过渡:扬州茶馆吃的花样到底怎么个多法,以至于吸引了每一个在扬州的人呢?仔细默

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1-8单元类文阅读+练习+答案解析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类文阅读【答案解析】全册每一课均有对应阅读+练习+答案解析 【建议每周只要花10分钟完成2篇,对于提高语文奇效】 类文阅读-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 B.泥土滋润状 晌: A.晌午, 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B 2.雨草花竹笋 3.夏春鞭笋过墙 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 2.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类文阅读-2 乡下人家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

《扬州玉器》阅读附答案

《扬州玉器》阅读附答案 扬州玉器 ①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②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 ③汉代扬州的琢玉工艺,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出土的玉器中,可知扬州玉器到了汉代,由小件发展到中件,从一般的装饰品玉镯、玉环发展至观赏的玉蝶、玉璧、辟邪等。唐代的扬州琢玉,在当时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一方面,贵族豪门用之于装饰楼阁建筑炫耀门庭,所谓“雕栏玉户”者是也。另一方面,在民间以小件玉器作为佩饰用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见丰富,琢玉中的镂空、圆雕技法亦始于宋代。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除在建隆寺设有玉局,大量承制清朝宫廷各种大型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如:有名的白玉如意,用和田羊脂玉琢制,玉料洁白无瑕,凝腻如脂,造型精致典雅,被定为“扬州八贡”之一,每年都要大批送缴宫廷,供皇宫内院陈设或作为对臣下进行奖赏的“御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十件大型玉器多半出于扬州琢玉艺人之手。由此可见,清代扬州琢玉技巧和艺术水平之高,生产规模和作业能力之大,能工巧匠之多,实是前所未有。 ④进入20世纪50年代,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今天的扬州玉器,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优良技艺。艺师们设计制作了大批造型优美、琢工精致的玉器,艺术水平仍居全国前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1989年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小题1: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小题2:选文第③段说扬州琢玉工艺发展到清代中叶“进入全盛时期”,请你根据文本信息分要点归纳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内容。 小题3:选文第④段“扬州琢玉业开始复兴,成为现代中国玉器的主要产区”句中划线词“主要”有何作用,能否去掉? 小题4: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请你结合有关“玉”的成语或者熟语(不少于2个),谈谈你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故答案为:⑴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茶馆教学反思

《扬州茶馆》反思 众所周知,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是上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其中,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实施。我觉得解读文本,教师应该进入三个角色。 一、进入读者的角色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解读文本是教师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说扬州》。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用词准确细腻,读文犹如真的来到扬州茶馆,我们分明听到了茶馆的嘈杂,见到了茶馆的热闹。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来饮茶的先后顺序、烫干丝的具体步骤、扬州小吃的特色等等。 本文层次清晰,共分为三小节,分别介绍了零碎小吃、烫干丝、小笼点心这三类扬州小吃。作者抓住了每类小吃的特色,有条理地从色香味、做法、选料等方面介绍。第二小节“烫干丝”的制作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进入学生的角色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儿童。鉴于此,每次备课,我都要反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我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 三、进入作者的角色 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因此,我们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只有首先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教师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篇二:后茶馆式教学心得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中学------汪芳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更需要每一位校长和老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内在需求,要减负首先必须扭转仅仅在课业成绩上做文章的思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认为“教师们除了关注学生获得分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获得分数的过程,考查他们为了获得分数所作的付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教育才是绿色的、环保的,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总是减不下来?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进总是举步维艰?因为我们始终不敢破釜沉舟地真正还以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打开校门,不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老师们、校长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后茶馆式教学使我们心中的一串串的沉重疑问得到释放。“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何谓“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它源于上世纪80年代“育才经验”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上适应现阶段教育的创新思维,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静教院附校的张人利

计算机二级第17套答案及解析

第1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密切相关 B. 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程序的控制结构 C. 程序执行的效率只取决于所处理的数据量 D. 以上说法均错误 正确答案:A 答题信息: 答疑:【解析】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程序的控制结构、所处理的数据量等有关。 第2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列与队列结构有关联的是 A. 函数的递归调用 B. 数组元素的引用 C. 多重循环的执行 D. 先到先服务的作业调度 正确答案:D 答题信息:D 答疑:【解析】队列的修改是依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D正确。 第3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对下列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 A. DYBEAFCZX B. YDEBFZXCA

C. ABDYECFXZ D. ABCDEFXYZ 正确答案:C 答题信息: 答疑:【解析】前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前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访问根结点;②前序遍历左子树;③前序遍历右子树,C正确。 第4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一个栈的初始状态为空。现将元素1,2,3,A,B,C依次入栈,然后再依次出栈,则元素出栈的顺序是 A. 1,2,3,A,B,C B. C,B,A,1,2,3 C. C,B,A,3,2,1 D. 1,2,3,C,B,A 正确答案:C 答题信息: 答疑:【解析】栈的修改是按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所以顺序应与入栈顺序相反,故选C。 第5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面属于白盒测试方法的是 A. 等价类划分法 B. 逻辑覆盖 C. 边界值分析法 D. 错误推测法 正确答案:B 答题信息: 答疑:【解析】白盒测试法主要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逻辑覆盖测试包括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选择B。其余为黑盒测试法。 第6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面对对象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训练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训练题 类文阅读-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 B.泥土滋润状 晌: A.晌午, 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B 2.雨草花竹笋 3.夏春鞭笋过墙 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 2.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类文阅读-2 乡下人家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拔的小山。山呈“箕”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整个村庄被半月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阳光灿烂,天气和暖。门角的土地平整,阶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不(遇逾)半步。那些树木,枝杆圆润饱满,枝条伸展,苞蕾微鼓,年华正轻。可以想象,若有一日枝头盛开,它们的花朵,足以把一座小院点亮,一朵花开,就是一片无限的春光。 这些懂得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点种着自已喜欢的树木、庄稼。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乡村的气息。夜晚的村庄,月明星稀。各家的院里院外,门楼上,都悬挂着一对新年的大红灯笼,既装饰了门面,照亮了街道,又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温暖、祥和、喜庆。村庄朴素的本性,就在于夜晚的柔美,白天的安宁。 (选自《时文精粹月色中的栀子花香》煤炭工业出版社)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风水宝地”的意思是。下面的词语与“风水宝地”的“宝”字意思不同的是()。 A.国宝 B.宝藏 C. 宝石 D.宝刀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村庄比喻成,把小山比喻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村庄、院落。 5.短文通过对描写了哪些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骨干实践课教案

28、扬州茶馆 浦东新区顾路中心小学奚蓓蕾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生字“滗”“撮”“嚼”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复述“烫干丝”的过程,学习作者用准确的动词分步写清一件事的方法。 3、知道茶馆是大众聚会的场所,并引导学生通过扬州茶馆来感悟扬州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1、板书“馆”;组词;理解馆的意思:一个地方,处所。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茶馆(板书),什么地方?(喝茶的地方) 3、我们要去的茶馆在扬州。板书:扬州(扬是提手旁,手心里写一写。扬州在长江以北,上海西北面的江苏省境内。)(媒体出示简易地图) 4、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8、扬州茶馆(板28、①) 齐读课题;指名读注释①。 5、简介朱自清:我国现代伟大的散文家,从六岁到十八岁一直生活在扬州,对扬州充满了感情。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说扬州》,本文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好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漏字,不添字。 (2)用“——”划出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2、检查: (1)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生开小火车读、师指导。 (2)交流找出的句子: 3、指导朗读: (1)齐读;字红(如果这几个词读得强调一些更好,我们再试试。)(2)师小结:对呀,因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所以早上去——,茶馆成了扬州最著名的地方。(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4、扬州茶馆到底有哪些吃的花样呢?圈出文章中直接写吃的花样的词语。交流并随机板书:零碎小吃、烫干丝(特色)、小笼点心 5、师: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点板书)连起来说一说,谁会?(指导说话)

卷17(同步参考答案)

1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 A. 决议 B. 会议记录 C. 纪要 D. 议案 参考答案:C 解析: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故本题答案选C。 2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 A. 故意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破坏交通工具罪 D.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参考答案:B 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题中,甲并无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故意.也无破坏交通工具的故意。 3家庭美德规范是家庭关系的( )和社会评价标准。 A. 维持基础 B. 相互协调 C. 调节手段 D. 根本要求 参考答案:C 解析:家庭美德规范是家庭关系的调节手段和社会评价标准。《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与家庭伦理互相适应,使家庭关系具有了情与法的现代特征。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本题选C。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C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突破训练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突破训练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A.膏药 B.泥土滋润状 晌: A. 晌午, B.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笋: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B 2.雨草花竹笋 3.夏春鞭笋过墙 4.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 5.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1.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A.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B.妇姑:老妇人和小姑娘。 C. 相唤:互相呼唤。 D.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2.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是 3.把这首诗的前两句改写成现代汉语。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B 2.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3.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4.示例: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以及他们劳动的忙碌。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拔的小山。山呈“箕”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整个村庄被半月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词语专项训练试题:构词练习(含答案)【新】

6构词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8分) 性格(开朗晴朗)爱护(公物祖国) 工作(精致细致) 气氛(强烈热烈) 改正(生活错误) 反映(情态情况) 节奏(欢快欢心) 发扬(创造民主) 二、填量词。(9分) 一()空地一()红烛一()吊兰 一()搭石一()笼子一()小溪 一()风景一()光柱一()小曲 三、连一连,读一读。(8分)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动词。(12分) ()典礼()瑟()战袍()笼子 ()家()谎话()牛羊()大臣 ()牛虻()小曲()草房()彩锦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的世界()的爪子()的脊背 ()的手指()的毛票()的地方 ()的噪声朦胧的() 凛冽的() 六、根据要求写词语。(20分) 1.两个字意思相近。如: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字意思相反。如:开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两个字可换位,意思不变。如:互相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两个字可换位,意思改变。如:秋千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七、照样子填空。(11分) 写得(好)爬得()笑得() 睡得() 玩得() 看得() 胖得() 走得() 气得() 哭得() 吃得() 想得()

专题17 水盐调节【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17 水盐调节【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山东省淄博市2017届高三仿真模拟(打靶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I表示,起对照作用 B.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Ⅱ表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 C. 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Ⅲ表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但含量与正常人相同 D. 尿崩症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 2. 【2017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三模(最后一卷)生物试题】水和无机盐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肾脏排尿主要是为了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B. 人体内缺少Na + 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 K + 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理综生物卷(二)】下图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内一次饮1L生理盐水和饮1L清水后的排尿率变化(箭头表示饮水时间)。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情况下,血浆渗透压先升高后降低 B. 曲线a情况下,抗利尿激素持续分泌 C. 曲线b情况下,肾小管的水通道蛋白关闭 D. 曲线b情况下,大脑皮层持续产生渴感 4.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5月期末练习(二模)理综生物试题】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 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 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 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5.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六)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给 正常小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5%葡萄糖溶液(与小鼠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小鼠的生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推测,正确的是() A.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 B. 细胞呼吸产生的C0 2 进入细胞外液,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C. 若注射的葡萄糖溶液过量,小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是先降后升 D. 葡萄糖不断被细胞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6. 【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运动时汗腺分泌 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 + 、C1 - 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出汗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出汗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C. 出汗时汗腺导管重吸收Na + , ADP增加

小学语文阅读考级三级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阅读考级三级测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的题目( ) A 、雨过山村 B 、山中杂诗 C 、入峡 D 、泗州东城晚望 2、困睡北窗呼不醒, 。( ) A 、秋来东阁凉如水 B 、客去山公醉似泥 C 、风吹松竹雨凄凄 D 、听蝉闲傍柳边行 3、 ,钓鱼人在蓼花湾。( ) A 、不觉小舟流下滩 B 、云开贪看新月上 C 、涧水弯弯绕郡城 D 、江水磨铜鉴面寒 4、“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这是( )的诗句。 A 、徐玑 B 、王庭硅 C 、吕本中 D 、吴均 5、在《石门开开》这篇文章中,石门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峰的名字 B 、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6、春风一吹,就把( )染红了。 A 、柳丝 B 、桃花 二、填空。 1、《曲池荷》的作者是 。 2、 ,正是橙黄橘绿时。 3、他年我若为青帝, 。 4、孔绍安曾经写过一首 来描写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有一句“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5、 有所短, 有所长。 面 方 嘴 舌 6、《白雪公主》中有 个小矮人。 7、从《游长城》这篇文章中,你知道了长城有 里。 三、阅读理解。 乌 鸦 兄 弟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 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 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 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结果又是谁也没有去修。 一直到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都蜷缩在破窝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 大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了。” 小乌鸦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得住吗?它一定会去修了。” 可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窝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1、一开始,这个洞大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兄弟俩都不修补? 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都不修补它们窝的破洞,最终兄弟俩怎样了? 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描写寒冷冬天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语文组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交流学习小结汇总

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语文组 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交流学习小结2011年11月7日至11日,我校语文教研组6名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在附小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一周的学习。回首一个星期的学习,我们收获颇多,现撷零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本次赴华师大附小交流学习,是两地领导和两校领导深入协商的成果。自9月份在两地政府领导的协调下签约以来,两校领导多次协商,华师大附小领导高度重视我校提出的前往学习的申请,在学校因个别学生感染手足口病而导致部分班级暂时停课,学校忙于控制病情、安抚学生、家长的情况下,仍为我们前来学习作出了精心周到的安排。为使我们的学习能取得良好效果,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课程包括了各年级的课堂教学、备课组主题教研及针对阅读、科研、习作的专题讲座,课程内容全面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华师大附小领导对本次交流活动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 我们前往附小之前,学校就专门安排总务处翁老师负责联络安排住宿、生活及作息等事项。严玮懿校长在百忙之中,多次过问我们的学习,就连在外出差的时间里,也时常通过电话、信息等方式与文化小学老师联系,询问大家在上海生活是否习惯、学习是否有效果等。分管教学的陈宇征副校长除亲自为参观学习的老师做专题讲座外,还时时与大家联系,为大家提供各种帮助。二到五年级10余位老师精

神准备,无私地为大家奉献了8堂示范课、1次集体备课、2堂专题讲座,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二、学习情况 学习期间,我们按照华师大附属小学的安排,观摩了一年级徐胜君老师执教的《我的鞋》和陈雅妮老师执教的《不倒翁》、二年级崔文瑜老师执教的《发烫的手指》和赵沁老师执教的《海上气象员》、三年级顾芸老师执教的《威尼斯小艇》和周苏琳老师执教的《悉尼歌剧院》、四年级单莉颖老师执教的《家长的桥》和马欣文老师执教的《扬州茶馆》共8节示范课,观摩了韩建芸老师主持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集体备课《小学习作指导策略》,聆听了王培颖老师的讲座《基于合作共营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蒋惠敏老师的专题讲座《根植实践——以科研促发展、以实践促成长》和陈宇征副校长的专题讲座《玩转作文》。交流期间,大家认真听课,用心听讲,对照本校语文教育实际,积极思考,寻找本校语文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借鉴附小学的经验,对本校的语文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胆创新思路、改革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了新的思考学习之余,大家还参观了学校功能室,观摩了学校升旗仪式,对华师大附属小学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深深地感动于附小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简化流程、求真求实、务实务新、狠抓效率的精神和态度;深深地感受到附小老师们为提升孩子们习作水平,突破教材限制、大胆改革的良苦用心和非凡勇气;深深地感受到在老师们长期不懈的培养训练下,附小的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