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级别

校长级别
校长级别

大学校长级别

国家级正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级副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省部级正职: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省部级副职: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厅局(地)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厅局(地)副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县处级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县处级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市属中学正职。乡科级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县属重点中学正职。乡科级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一般副部级学校都设常务副书记

或常务副校长相当于正厅级院校的书记或校长资历够的一般明确为正厅级

资历不够的、没有明确的则仍未副厅级(这种情况很少)而副书记和副院长里也有明确为正厅级的干部的(这种情况也很少)所以副部级大学的建制一般是书记(副部)校长(副部)常务副书记(正厅、副厅)常务副校长(正厅、副厅)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厅、正厅)副院长、党委常委(副厅、正厅)院长助理(副厅、正处)我国现有的31所副部级高校名单(zz)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

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吉林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中南大学安徽: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厦门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四川:四川大学重庆:重庆大学山东:山东大学甘肃:兰州大学相关知识 31所副部级学校又分为三类:2000年前老的副部级学校14所,2000年增加7所,2003年 12月新增10所。进入“985工程”的学校34所,也分三类:第一类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所;第二类是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学校,实际就是常说的“9+2”;还有23所属第三类。“985工程”投入了很多钱,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到“9+2”里去了。“211工程”高校95所,分两类:一类是中央部委的67所,一类地方高校进入“211工程”的28所。“211工程”的一期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67所部委院校, 28所地方高校一部分拿到少量补助经费,一部分没有拿到,像我们郑州大学,就没有拿到中央财政的经费。“211工程”的二期建设,中央财政经费主要还是投向67所部委高校,对地方高校,根据是否有重点学科及重点学科的数量,给了一些补助性的经费,我校拿到了 2700万。按照学校隶属关系,高校又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委院校,共111所;一类是地方院校,共1442所。按照三级学位授予权,又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只能授予学士学位的普通本科院校。按学校的定位又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尽管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普遍认为,研究型大学大概就是30余所;教学研究型的有70余所,其他的是教学型。按办学体制,分部委院校、省属院校、市属院校、民办学校,据说这四类学校教育部以后要规范成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社区大学和民办大学四个等级。一、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 1954年10月,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二、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三、1959年增加的4所全国重点高校: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四、“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五、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33

所)(不含刚试办转正的研究生院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中山大学等十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增加十所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六、首批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14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985院校的详细名单:院校名称类别院校隶属所在省市 211工程 985工程北京大学综合教育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综合

教育部北京清华大学工科教育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国防科学

技术工业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工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师范教育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南开大学综合教育部天津天津大学工科教育部天津大连理工大学工科教育部辽宁东北大学工科教育部辽宁吉林大学

综合教育部吉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黑龙江复旦大学综合教育部上海同济大学工科教育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综合

教育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师范教育部上海南京大学综合教育部江苏

东南大学综合教育部江苏浙江大学综合教育部浙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科中国科学院安徽厦门大学综合教育部福建山东大学综合教育部

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综合教育部山东武汉大学综合教育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工科教育部湖北湖南大学综合教育部湖南中南大学综合教育部

湖南中山大学综合教育部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工科教育部广东四川大学

综合教育部四川重庆大学综合教育部重庆电子科技大学工科教育部

四川西安交通大学综合教育部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工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教育部兰州大学综合教育部甘肃北京大

学医学部综合教育部北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工科教育部河北上海交

通大学医学院医药教育部上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综合教育部山东中国

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湖南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学最高只有副部级大学,还没有楼主所谓的正部级大学。共计31所. 按地域: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中南大学安徽: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厦门大学广东:中山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四川:四川大学重庆:重庆大学山东:山东大学甘肃:兰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而民

委和教育部同级,所以中南民大和多数部属院校是同级的。中国似乎只有32所副部级大学,湖北省内有2所-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大应该是厅级的。正厅级,除了31所名牌大学校长是副部级,一般省属大学校长都是司局级,即正(副)厅级,但是,一些较小的大专院校校长是副局级或正处级。北外是211重点大学但不是985,所以校长是正厅级,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也是正厅级,北京的副部级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211大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报告

《中国211大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报告》显示—— 超八成“211”大学校长希望离任后做学术

制图:中国教育报李澈 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程度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大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提升大学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切入点、突破口。这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项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课题组,选择我国“211工程”的112所大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向书记、校长、中层干部、教授共发放3881份问卷,回收问卷1285份;网络信息跟踪调查;典型性访谈;与美国教育委员会

(ACE,American Council Education)2013年发布的《2012美国大学校长研究报告》进行比较研究(数据采集至2013年12月31日止),从大学校长的专心、专长、专职三个维度,对我国“211”大学校长群体的专业化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此报告,现予发布。 中国“211”大学校长群体基本状况 1.中国“211”大学校长主要由名校出身平均年龄为54岁的男性理工科博士组成。 中国“211”大学校长平均年龄为54.6岁,与美国大学校长61岁相比,年轻了6岁;其中50岁以下的占17.8%,51—60岁的占71.1%,61—65岁的占11.1%。中国“211”大学校长初任校长时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其中40—49岁时初任校长的有64人,占48.9%;50—59岁时初任校长的有68人,占51.9%。美国大学校长平均任职年龄为61岁。美国常青藤大学现任校长平均年龄64.4岁。从性别上来看,中国“211”大学校长95.6%为男性,而美国大学女校长的比例高达26.4%。 62%的中国“211”大学校长拥有理工科博士学位,人文社科出身的校长占37%,其中管理学背景的校长占10.9%,教育学背景的校长占4.3%。美国大学校长中38%获得的最高学位与教育领域相关,与人文学科相关的比例为14%,与社会科学相关的比例为12%,宗教或神学领域所获得学位人数所占比例为7%,法学、医学、商学领域所获得学位人数比例共占15%,在理工科领域获得学位的人数比例为11%。 93.1%的“211”大学校长是中共党员。 2.中国“211”大学校长具有一流的学术素养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211”大学校长都出身于名校,拥有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至少有一个出自“211”或海外名校;海外留学获取学位的30.4%。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9.4%,高于美国大学校长84%的博士学位比例;中国“211”大学校长在学术上具有突出的业绩和成就,90.8%的校长是博士生导师,47.3%的校长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校长在任期间获国家级科技奖平均为1.6项;任校长期间平均学术类论著数为32.5篇(部),100篇(部)以上的校长占9.2%;10篇(部)以上的校长占46.7%。

2018中国十大顶尖大学排名

2018中国十大顶尖大学排名 中国顶尖大学top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中国顶尖大学top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中国顶尖大学top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竺可桢老校长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中最伟大的人。 中国顶尖大学top4、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顶尖大学top5、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

大学校长就职演讲稿

大学校长就职演讲稿 【篇一:大学校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林建华,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 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学 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 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 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 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 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 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 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 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 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 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 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 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 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 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 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 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 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 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 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

大学校长推荐书目

大学校长推荐书目 最近,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5所知名大学校长应媒体之邀,向学生荐书,详情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推荐书目:《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推荐理由: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推荐书目:《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作者:【意】普里莫·莱维推荐理由:阅读这本书,希望大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知识分子的道义;第二,是人类施以暴行的能力。知识分子最大的义务,应该是思考人之为人的意义和底线,引导社会建立善、抵御恶。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与心灵的丰满和富足。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推荐书目:《大数据时代》,作者:【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推荐理由:大数据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信息社会,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转型和制度的创新。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推荐书目:《寂静的春天》,作者:【美】雷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 推荐理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1962年出版的这本著作详述了滥用DDT等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现代环保运动。我在中国科技大学求学时读到这本书的中译本,书中许多我第一次了解的事实与观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都带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推荐书目:《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 推荐理由:这本书视角广阔,立意高远,第一次在国际大背景下,用全局的战略眼光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进行了解读,娓娓道来,不乏生动的场景描写。相信读者能够从先辈们那段奋斗的岁月中汲取丰富营养。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推荐书目:《沉思录》,作者:【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推荐理由:马可·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征战的间隙他写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著就了声誉卓著的伟大名著《沉思录》。那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推荐书目:《革命烈士诗抄》,编者:萧三 推荐理由: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励志“补钙”的书,每每读起来,都热血沸腾。记得在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简介

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可以说,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没有蔡元培,正如中国不能没有西藏。因为蔡元培的存在,才出现了民国时代中国的学术井喷,出现了那些让我们至今久久回味的名师大家。 陈时,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以一人之力缔造私立大学,而使之卓然学术,开前无古人之先例,这便是陈时。陈时毁家兴学的时候,全中国只有国立的北大和省立的山西大学、北洋大学。陈时一手打造的,却是一个综合性的私立大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复旦大学,陈望道——他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集大成者,复旦新闻系“好学力行”的系训便出自他口,他的伟大,绝不是一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可以概括得。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陈序经——他自称“只是一个教书的”,然而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陈寅恪晚年那光耀万世的成就,也没有广东的学术文化。这份无量的功德,让它成为岭南,耀眼的明珠。 金陵大学、南京大学,陈裕光——“金陵大学师生以覆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济南惨案后,这个校长带领学生发下这个誓言,至死不渝。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陈垣——北平沦陷,所有大学把日语列为必修,校门悬挂日本国旗,惟有辅仁大学能够独树一帜,人称“学术抗日”。他对学生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 四川大学,程天放——“程天放,这个人的资料可能找不到多少吧”,四川大学一位老师告诉笔者。他的评价在海峡两岸截然相反,确实他是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推广者,但另一面,他也为川大招来了不少大师。历史的迷雾仍在眼前,也许未来一天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往事并不如烟。 台湾大学,傅斯年——1919年5月4日,他是游行总指挥,第一个冲进赵家楼。他是“史料学派”创建者,让今天的史学界呐喊:“回到傅斯年!”台大钟每节课都响21下,因为这位校长说:“一天只有21个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多么哲学而又科学的方法呀!”一位同学感慨道。 东南大学,郭秉文——国民党“教育部长”张其昀离开大陆后回忆说:“民国10年左右,‘南高’与‘北大’并称,隐隐然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上两大支柱。”“南高”,便是易名东南大学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是它的缔造者,在清华之前可与北大并肩者,可能只有这个时代的东南大学。 暨南大学,何炳松——上海沦陷期间,在被称为“孤岛”的租界中,居然屹立着一所中国的国立大学,那便是国立暨南大学。1940年汪精卫就任伪职,上海各大学放假一天以示庆祝,惟有暨南大学书声依旧。校长何炳松的理由掷地有声:“曹汉不两立,忠奸不并存!”

天生的大学校长罗家伦

天生的大学校长罗家伦 1928年8月,31岁的罗家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1932年8月,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在清华任职两年和中大任职十年期间,他将大学教育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要国家在国际间有独立、自由、平等的地位,必须中国的学术在国际间也有独立、自由、平等的地位……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国家民族树立一个学术独立的基础”。这是罗家伦大学教育思想的精髓。 31岁的清华校长 时下论及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们,世人首推梅贻琦。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功臣,而不知道罗家伦的奋斗成果与经验,实为梅氏的成就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 1928年,罗家伦得到当时的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和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的提名推荐,于9月中旬“空降”清华,出任校长。 罗家伦走马上任,没有自己的班底,只带了一个秘书到清华,之后就将留美同学杨振声、冯友兰从燕京大学“挖”了过来,由杨振声任教务长,冯友兰任秘书长,这四个人组成了清华大学的首届领导班子。对此,冯友兰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北方处于军阀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凡是南边来

的人,都非常欢迎。司徒雷登也看到将来是要和南京国民政府打交道的,北大、清华又是邻居,不敢得罪罗家伦,而且要特别表示好意,就答应放杨振声和我离开燕京。”罗家伦对清华大学旧制度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确实收到成效。罗家伦整顿清华,是软件、硬件“两件并举”,成效卓著。 主校伊始,罗家伦宣布要在清华实现“四化”:学术化、民主化、廉洁化、军事化。 实现民主化、廉洁化,彻底解决了当时清华大学中存在的教师地位不平等,不招女生等不合情理的怪事。 当时清华大学校园里有诸多不合情理的怪事情。一是官本位。表现为管理人员的地位比教师地位高,工资也是如此。连称呼都与其他学校不同,人家称“教职员”,清华称“职教员”。罗家伦主校后立即就将这种怪现象纠正过来:办法是给教师发新聘书,提高工资;给管理人员发委任状,降低工资,对此不满可以立即走人。 二是校内人员分“三六九”等。罗家伦进清华时,清华分“西学部”和“国学部”两部分,实际上是将教师划分为华籍教员、华籍西文教员和美欧籍教员三类。最初,美国教员占全体教员一半以上,他们在传播现代文明,促进清华“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等方面,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可他们在校内享有特殊待遇,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游美学务处委托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在美国招聘,招来的教师其中多数

2020开学典礼大学高校校长经典讲话精选五篇

2020开学典礼大学高校校长经典讲话精选五 篇 2020开学典礼大学高校校长经典讲话一 在新学年来临之际,略述于下,愿与各位新同学共勉: 知礼。在现代中国社会“礼仪重建”过程中,大学负有无法回避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应该有敬畏之心,要形成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诚信。如果说“知礼”强调的是对外在社会秩序的遵循的话,那么诚信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担当。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怀着“做大事”的期待,他在中山大学校训中强调“笃行”,正在于“担当”二字。一个有担当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民族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爱国精神;从小处讲是一种遇事不折不挠、意志坚韧的精神。 勤奋。自觉地勤奋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

超越。大学生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创新型人才”。 阳光。大学生应该襟怀宽广,自信向上,一个阳光的青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 职业准备。大学生应该在学习期间就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要有更崇高的职业使命,应该将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我们理想中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他们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吸收现代世界文明,富有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才。2020开学典礼大学高校校长经典讲话二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院XX至XX学年度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院党委,向你们致以新学年的热烈祝贺!向来自祖国各地的名的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祝愿全院师生在新的学年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学习;祝愿全体新同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开启你们极其重要和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踏上自己真正能够把握的人生之路! 老师们,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企业和社会对

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哈佛的起源与校长逸事》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e2292696.html,/art/hfd/hfdqyyxcys/ (一)约翰-哈佛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10月28日,但它最初的校名不叫哈佛。 1637年冬,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刚结婚不久,尚没有孩子。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来自伦敦。他住在查理斯镇,与那所新成立的学院(当时尚没有正式的校名)的所在地剑桥镇中间隔着一条河,河的名字叫查理斯河。 约翰-哈佛当时的梦想是成为查理斯镇教堂的助理牧师。可惜他在1638年9月就因患肺病而逝世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河对面那所新成立的学院。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议,将这所尚无正式名称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 哈佛所赠的780英镑捐款,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用时下之术语来讲,校方用这笔钱开发了不少的“硬件”和“软件”。但哈佛所赠的400本书却毁于一场大火。只有一本书因一个学生前天晚上借书未还而免遭劫难。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哈佛院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还是以“借书不得带出图书馆”这条校规开除了那位学生。 哈佛本人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一个屠夫。他曾有过不少兄弟姐妹。可惜发生在1625年的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和四个兄弟姐妹的性命。哈佛本人也是英年早逝,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想当年,当约翰-哈佛凄凉地死在查理斯镇的小木屋时,他一定会为自己不能在新大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十分的悲哀,并为自己不能和太太育有一两个后代而感到无限的惋惜。望着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新学校,哈佛或许会想:那将是我对这片新大陆的惟一贡献了,希望它能有所作为。 而令哈佛感到无限宽慰的是,查理斯河对面的那所学校不仅以自己的姓名来命名,而且最终成为全新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九泉之下,约翰-哈佛可以安息了。 (二)最有成就的退学生 不少人都知道,美国电脑大王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退学生。但比尔-盖茨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还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例如,在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的名字叫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 在1926至1927年和1929至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的书。最后他禁不住各种科研工作的诱惑,还是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500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的名字叫波尼-莱特(Bonnie Raitt)。 在1966年,有一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哈佛二年级学生,因创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成为当时一名著名歌手,他的名字叫格兰姆-帕森斯。 当然,在所有哈佛大学退学生中,比尔-盖茨的退学大概最具戏剧性。比尔-盖茨于1973年入哈佛读书。在此之前,盖茨被公认是数学天才,他也曾一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到了哈佛之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后来,他一门心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第一名: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旧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高等院校。最初为1911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成立于:1911 年4 月29 日 代表色:白色,紫色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第二名: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英语:Peking University,缩写:PKU),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兼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大回到北平。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如今北京大学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医学以及新型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现有六个校区。北京大学校址原本在沙滩红楼、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调整后迁入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

大学校园(燕园)。燕园兼收中国古典韵味和西方规划理念,主要景观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校训 北京大学并无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第三名: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常用简称科大或USTC,是中国大陆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为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4]。学校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

南方周末:什么人能当副部级大学校长

南方周末:什么人能当副部级大学校长 解读近期高校领导人事调整 日前媒体报道,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将调任北京大学校长,接替66岁、已担任北大校长十年的许智宏。虽然是从吉林大学调任而来,周其凤却比他的前任和北大更有渊源。 与许智宏长期在中科院系统工作不同,周其凤毕业于北京大学,并长年在北大担任教学和行政职务,直到2001年从北大副教务长调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先后在教育部多个司级机构任职,并在2004年出任副部级的吉林大学校长职务。 周其凤的职务调动,引发了外界对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中国高校领导调整的关注。 教育官员频任校长 周其凤的校长之路,体现出的正是近年来高校校长选拔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校长在任职之前,有过教育部的教育行政履历。 过往的校长选拔,很大部分来源是高校的学者,经院长、副校长之职而至校长,另一个来源则是科研机构(如中科院等)的学术科研管理官员,他们本身亦是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 近年来在副部级高校校长的任命中,教育部官员较为集中地出现,其中又以主管高等教育方向的官员居多,如现任人大校长纪宝成原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北师大现任校长钟秉林原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现任校长顾海良原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原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原任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等。这些中央教育行政系统的官员大量走上高校行政岗位,除扩大干部交流之外,也有更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工作方针的意图在内。 除去教育行政官员之外,也有不少的校长是从高校调往教育部任职锻炼,再回到高校的。这其中有一个引人瞩目的职务就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 2001年4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周其凤由北大上调而来,接替周其凤出掌学位办的是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卫,他在任职两年后出任同样是中国第一流学府的浙江大学的校长。国务院学位办与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合署办公,是高校体制管理的重中之重。重点大学中颇有潜力的中层教育管理者被提拔到这一位置,往往被视作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意图。现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是复旦大学副校长杨玉良,66岁的复旦大学现任校长王生洪任职已近十年,预计也将因年龄和任期原因于不久退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则是,越来越多新任校长的任职呈现出“外调-回任”的轨迹。 除过上文提到的周其凤外,2008年1月履新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履新前担任的是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但更早前则担任过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出任副部级的山东大学校长,他在来到政法大学之前正是山东大学的副校长与法学院院

大学校长都在关注什么关注

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要为“学问”而不要为“学位”。要立下追求真理、创造新知的志向,要牢记“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更加重视。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和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在201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本科教育对于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非常重要,因为它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工作技能,为各行各业准备了大学毕业生;但要培养具有更高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进而确保一个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智力领先地位,则要依靠研究生教育。可以说,一个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今天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将是重要的支柱。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比如,同学们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不少,但论文的思想原创性、学术引领性还远远不够,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回应也不够;学校的科研活动和研究项目虽然不少,但倡导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以及热爱学术、宽容失败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大家在探索有重大科学和社会意义的、未知的或全新领域的课题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还不足,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各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天,我觉得最需要提醒大家思考的事情,是树立学术理想。 学术理想,是一种对学术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有理想才会勇于追求、敢于批判,才会有热情、有兴趣,才会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私无畏的付出。大家要有做学问的准备,要为“学问”而不要为“学位”。要立下追求真理、创造新知的志向,敢于探索未知的、重大的和困难的题目,并为此付出精力和心血。 树立学术理想,还要有正确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严谨”和“诚信”。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是清华人的传统。学界泰斗季羡林学长,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精通梵文的学者,但每当有人请他题写梵文时,他总是让人家把要求先留下来,自己核对字典后再题写。

中国大学现状

斯坦福大学校长: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还需20年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20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及121位国内大学校长济济一堂。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挑刺”,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专访大学校长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 中国大学最缺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为世界顶尖名校,理查德·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 绝大多数的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学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样的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培养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那就不行了。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美国的本科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各种学科,然后会再选择一个主科。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设想一个政府的领导以前学过历史,又学过道德哲学,同时还学过经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胜任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目前中国有许多的一流大学已经开始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模式,北京大学在2001年推出了元培项目,选出一些优秀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他们生活在一起,同时在两年过程中学各种各样的学科。在复旦大学,所有学生第一年都接受公共学科的教育,之后再去选定一个主科。在南京大学,也

中国大学校长如何产生

中国大学校长如何产生? 2013年07月11日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年7月9日作者:葛倩林鹭茜(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年6月26日,中组部宣布重庆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此前,一份以浙大校友名义发布的公开信在网络广为流传,引发外界再次对中国大学校长的讨论,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又从哪里产生? 从2012年底开始,教育部分两批面向海内外公选校长,开启了校长选拔方式的新渠道。但毕竟海选只是凤毛麟角,目前中国大学校长仍多由上级任命。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中,几乎一半正局级高校校长由教育部直接任命。而副部级高校则由教育部提出校长任命意见,由中组部任命。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更换的8位校长,全部为博士学历,4人为院士。其中,5位是从其他高校调任,3位从本校内部升迁。分析认为,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仍是校长选拔的条件之一。而长期的学校管理经验,已超越“人脉”、部委经验,成为校长选拔的又一因素。 1 “内部升迁”传统思维占主流 “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共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标准,“知识化”和“专业化”包含其中。我国的大学校长采用任命制,其遴选依据选拔党政干部的标准。约定俗成的选拔方式便是校长至少是一个学术带头人或者一个研究型的学者。 其中,从本校内部选择熟悉学校情况的学术带头人更为常见,延续至今。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是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学术成果众多,曾主持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此前,董奇已任北师大副校长3年时间。 今年3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恩哥升任该校校长。北大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此前已为中科院院士,并为多家全球知名高校的国际学术顾问。2009年起,相继在北大任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正局级)、常务副校长。 董奇、王恩哥不过“冰山一角”,近年来,提拔学术权威执掌高校,已成惯例。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中,从本校内部上升的就有38人,其中包括34人由副校长升任校长。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则由本校党委书记转任校长,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岩荣则由本校党委副书记升任校长。 而在上一届校长换届时(大约2008年),共有44位校长从本校升任。而在2003年时,从本校内部升任校长的则高达52位。 “这反映出教育系统选择领导干部,仍非常注重经验的传承”,教育系统一位内部人士分析。 近日。浙江大学校长更换时,有人称新任校长林建华“不熟悉浙大”,即是这一思维的反映。 2 官员“空降”数量日趋减少 现任教育部直属高校中,5位校长来自政府行政部门,其中,2位来自教育部,分别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和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这两人有极为相似的经历,即出任校长前,分别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杨玉良2009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后,张尧学接替杨玉良操刀以上两个职务。 需要注意的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成就了多位高校校长。在杨玉良和张尧学这一对新老交替前,先例已不断。比如2001年4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周其凤,此后出任北大校长;接替周其凤的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卫,也在两年后出任浙大校长。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 篇一:大 学校 长,就职演讲稿 篇一:大 学校 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林建华, 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 教育 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

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

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 书记和校长: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分类:社会评论| 标签:书记校长一把手2015-11-21 09:04阅读(11136)评论(0)【导读】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了新校长。中央任命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接替陈雨露(已调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担任人大校长。媒体和网民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新校长的背景和履历上,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当前人大的书记和校长,年龄相仿(书记56年出生,校长刘伟57年出生),资历相当。而且,按照副部级干部60岁退休的规定,原则上书记和校长两个最高校领导都只能干满一届。这种领导班子的搭配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为了从学术上探讨领导班子搭配对大学治理的影响,“聂氏政经评论”(微信号:ruc_nie)将陆续推出几篇评论文章。今天推出第一篇,下一篇是《大学校长和书记如何实现“黄金搭档”?》,欢迎期待。——楼兰君作者:聂辉华、蒋敏杰、张彧一、校长vs 书记“一把手”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表示一个单位里掌握实权的最高领导人。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一把手”的权力宝座对于组织的成员来说显然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必须首先了解“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行为方式。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

机关的“一把手”是一目了然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显然是“一把手”,省长、市长或区长只能是“二把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一把手”,他们通常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书记通常是“二把手”。但是,中国有一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却不是那么容易界定,这类单位就是大学。《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 责制”,同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上述两个法律和规定,党委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而书记是党委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意味着书记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可是,《高等教育法》又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十一条),并且“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既然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而校长又是教学和科研的负责人和本校的法人代表,那么作为大学最高行政领导的校长成为“一把手”也是合情合理的。从纯粹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在于:既然校长和书记都可以是大学的实际最高领导,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大学校长是“一把手”,而在另一些大学书记是“一把手”呢?更有趣的问题是,如果说根据“党委领

大学校长可以轮换吗

大学校长是可以互相调换的吗? 最新博文:赵本山移民是假?巩俐移民是真! 问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傻,不是可不可以,而是正在进行。可不,这两天各种媒体都在传播着一则教育界的重大新闻,那就是各个重点大校的校长开始轮岗。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则新闻是什么样的感受?这到底是大学的遗憾,还是大学校长们的遗憾,亦或是中国教育的遗憾!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灵魂岂能随意调换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我们把讲究学术自由,并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作为大学的精神要义,估计大家都会举双手赞成。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行政的过多干预,使学术沾染的铜臭味、官僚气日盛,学术良心和道德操守逐渐消泯。大学精神已经没落,学术大师正在消失! 或许,有关部门的苦衷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样的调动可以防止腐败,防止小圈子,通过人才流动给大学带来新的思路,进一步锻炼管理人才。然而此举弊大于利。 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把丰田和奔驰的老总调换,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同样的,张瑞敏恐怕管不好联想,而柳传志也未必把海尔管好。这就是品牌的个性,也是企业家的个性。 其实,大学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个性,而现行的教育体制,把原本具有个性的校长,磨灭成为“万金油”,以至于象一颗螺丝钉,想钉在哪里便可以钉到哪。 我在想,政府可否对学术保持一点敬畏之心,让大学自由地呼吸。也就是说少干预,多放手,让师生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如果仅仅依靠行政任命,成千上万真正与之有着直接厉害关系的师生却没有丝毫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我很难想象这样的校长会得到师生们的拥戴。试想,如果美国的总统不是通过全体美国人民亲自选举出来的,美国恐怕很难在短短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 首先,每一所大学都是具有特定的人文环境和核心的价值观,这些大学在短则数十年,长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大学文化和学术特点,而作为一所大学的核心人物——校长一定是长期在这所学校工作、生活,并且深谙学校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本质,他了解大学每个学科的特长,了解每个教授的秉性,了解大学的资源、学术重点等等…… 一所大学的校长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这所大学的形象代言人,成为某些制度的制订者或捍卫者,可以说校长是这所大学的灵魂,甚至校长的某些意识、行为、行事风格也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他应该没有行政级别,不受教育行政系统的安排,更不应该大面积地互相调换。当然,有一少部分优秀的富有拓展精神的校长可以调整,但不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或者常态。 其实,可以将各个大学的党委书记进行调换,那是一个政治职务。党当然要领导大学,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来领导和监督大学。党对大学所关注的点都是一致的,比如稳定、和谐、团结。而校长就不一样了,其实,对于真正有品牌的大型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高校之殇(笔记)

中国高校之殇 第一章大学理念之惑 办学理念的平庸根源在于办学领导人不是教育家,他们缺乏创造性,不敢冒改革的风险,行使真正独立自主的办学权。 中国教育中的“高、大、全” 一般说来,惯式思维有以下特点:1、定势型。2、趋同型。3、形而上学型。 中国人与欧美人在思维方法上至少有三点不同:中国人“求多不求新,求同不求异,求稳不求变” 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列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既没有经过产业革命,又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在高等教育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用1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50到100年需要走的道路,这不是冒进又是什么呢?在师资、设备条件很差的条件下,怎样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呢? 在具体执行扩招时,又犯了一刀切的错误,重点大学本是肩负提高的任务,完全不应该扩招,但也下达高指标的扩招计划,以至于造成了师资、设备、图书馆、宿舍、运动场所等严重紧张的局面。 中科大10年不扩招,每年招生的数字是1860人,它被认为是一个恒数。在全国大合并、大扩招和搞大而全之风盛行的情况下,中国科技大学时一个另类,他们不跟风、不合并、不扩招,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大学城”这个词是从国外舶来的。但我国对大学城的理解是片面的,建设大学城的方向是错误的。国外的大学城是历史逐渐形成的,是围绕着大学自然形成的为学校服务的社区。我国的大学城是认为建造的,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合促成的,开发商是为了赚钱,地方政府是为了炫耀政绩。 国际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建设研究型和一流水平的大学,并不要求规模大和学科齐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60年第一位女校长雪莉.蒂尔曼认为:规模不大,学科不全,恰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正因为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 (相关链接)中科大原校长朱清时谈高校扩招之祸 朱:我们科大的使命就是培养国家尖端的科学技术人才,我们的任务时尽可能提高学生水平而不是学生人数。 朱:扩招以后,学生多了,老师的压力也大了。作业、课堂辅导都多了,势必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应付。结果是老师坐下来看书想问题的时间就少了,内涵提高的可能性就小了。宿舍、图书馆、食堂,这些硬实力可以花钱买到。但扩招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软实力,也就是老师的水平、经验、精力,这是单靠花钱换不来的。 朱:我的大学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让教师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坐下来看书想问题;大学社会的净化器,大学应该严守高的道德标准。 (相关链接)著名学者丁学良历数中国高校问题 丁: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经常强调,争取到资源不应该先把庙建起来,而是先请到菩萨,再根据这个菩萨的需要给他建庙,因为不同的菩萨需要的庙是不一样的。刚好相反,国内的许多高校有了钱不是先请菩萨,而是先修大庙。办大学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硬件为本。丁:海外好的大学,第一位是请大师,第二位是用合法的资源设立奖学金,提高生源质量,第三位是与科研和教学相关的设备。 丁:校长就是校长,是个专业人员,是教育家,是社会贤达,你把他变成行政官僚了,看起来仿佛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的重视,实际上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严重腐蚀。 丁:创新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高等教育,一是企业。如果中国真要实现自主创新目标,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