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无线架构介绍

NR无线架构介绍
NR无线架构介绍

无线架构

部署场景

非集中部署

协议栈都支持,可以是宏站,也可以是室分。

与4G 形成Co-sited 部署

在这种情况下,NR 功能作为同一基站的一部分或作为同一站点上的多个基站与E-UTRA 功能共存。共站点部署可适用于所有NR 部署场景,例如城市宏。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负载平衡或通过多个

RAT 的连接充分利用分配给两个RAT 的所有频谱资源(例如,利用较低的频率作为小区边缘用户的覆盖层)。

集中部署

NR应支持NR无线栈上层的集中。

中央单元CU和较低层gNB节点之间可能有不同的协议分割选项。gNB节点的中央单元和下层之间的功能划分可能取决于传输层。

在中央单元和gNB节点的较低层(如光网络)之间的高性能传输可以实现高级CoMP方案和调度优化,这在大容量场景或跨小区协调有利的场景中可能有用。由于较高的协议层在带宽、延迟、同步和抖动方面对传输层的性能要求较低,中心单元和gNB节点的较低层之间的低性能传输可以使NR无线堆栈的较高协议层在中心单元中得到支持。对于此场景,可以考虑非同站点部署和与E-UTRA的同站点部署。

共享RAN部署

NR应该支持共享RAN部署,支持多个托管核心运营商。共享的RAN可以覆盖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在国家或区域网络共享的情况下。共享的RAN覆盖也可以是异构的,即仅限于少数或许多较小的区域,例如在建筑物内共享RANs的情况下。共享的RAN应该能够有效地与非共享的RAN进行互操作。

每个核心运营商可以在共享RAN附近有自己的非共享RAN服务区域。应以至少与LTE相同的方式支持非共享RAN和共享RAN之间的移动性。

共享RAN可以(对于LTE的情况)在共享频谱上或在每个托管运营商的频谱上操作。

NR

的RAN

架构

总体架构如下:

NGC

New RAN

5G 架构选项

Option 2

Options 3 and 3A

Options 4 and 4A

Options 7 and 7A

接口介绍

NG-C接口支持以下功能:

-接口管理:管理NG-C接口的功能;

-UE上下文管理:管理新RAN和CN之间的UE上下文的功能;

注1:UE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漫游和访问限制以及安全信息。

注2:UE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与网络切片相关的信息。

-UE移动性管理:用于管理新RAN和CN之间的连接模式的UE移动性的功能;-NAS消息的传输:在CN和UE之间传输NAS消息的过程;

-寻呼:使CN生成发送到新RAN的寻呼消息并允许新RAN在RRC_空闲状态下寻呼UE的功能;

-PDU会话管理:用于建立、管理和删除PDU会话以及由承载流量的数据流构成

的相应新RAN资源的功能。

-配置传输:通过NGC在两个新的RAN节点之间传输新的RAN配置信息(例如,用于建立Xn接口的传输层地址)的功能。

注3:规范阶段可讨论是否需要拥塞和过载控制功能。

NG-U NG-C

Xn-C接口支持以下功能:

-Xn接口管理和错误处理功能,管理Xn-C接口;

-错误指示;

-设置Xn;

-重置Xn;

-更新Xn配置数据;

-Xn拆卸。

-UE连接模式移动性管理:管理新RAN中节点间连接模式的UE移动性的功能;-交接准备;

-移交取消。

-UE context retrieval:从新RAN中的另一个节点检索UE context的功能;-双重连接性:在新的RAN中启用在辅助节点中使用额外资源的功能;

注:两个GNB之间的双重连接可在规范阶段讨论。

-干扰协调:管理小区间干扰的功能;

-自优化:自动调整无线电参数的功能。

Xn-U接口支持以下功能:

-数据转发

-流量控制

Xn-C Xn-U

RAN中的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RAN意识到切片

RAN应支持对预先配置的不同网络片的流量进行区分处理。RAN如何支持按照RAN 功能(即组成每个片的网络功能集)启用片取决于实现。

RAN部分的网络切换选择

切片之间的资源管理

支持QoS

CN实体的RAN选择

切换之间的资源隔离

切片的可用性

支持UE同时关联多个网络切片

gNB CN Node1CN Node2 UE

RRC Connection Setup Selected Slice ID = x

NG Setup Request

NG Setup Response (List of supported

Slice IDs)

NG Setup Request

NG Setup Response (List of supported Slice IDs)

Identify Slice policies

Identify CN Node

supporting Slice ID

Initial UE Message (Slice ID x)

Identify Slice policies

Identify CN Node

supporting Slice ID

Slice selection when Slice ID is provided by the UE to RAN

RRC Connection Setup

Selected Slice ID = x NG Setup Request

NG Setup Response (List of supported Slice IDs)

NG Setup Request

NG Setup Response (List of supported Slice IDs)

Identify Slice policies

Initial UE Message

Retrieve U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Assign Slice ID, Configure UE with Slice ID

info at NAS level

Initial UE Message

Retrieve UE subscriber information assign CN Node

to serve the UE

Reroute NAS Request (CN Node ID)

For following accesss the UE provides a Slice ID over

RRC signalling

.

.

.

Message carrying DL NAS (Slice ID x, NAS PDU)

Forward NAS PDU

Identify Slice policies

Identify CN Node supporting Slice ID

Slice selection when Slice ID is provided by the CN

gNB1 in Registration Area 1AMF

UE Handover Required

UE in active mode with n slices configured at NAS-level and with m PDU Sessions active at AS level

gNB2 in Registration Area 2Handover preparation from gNB1 to gNB2 triggered

Handover Command

Handover Request (PDU Session+Slice ID List) Handover Request Ack (list of accepted and failed PDU

Session+Slice ID)

Tracking Area Update (alignment of slices supported in the new RA between UE and network)

Handover Execution

example of call flow for slice access management in Active mode CN involved mobility across

different Registration Areas

无线局域网设置

无线局域网 网络手册:无线局域网设置网络世界,气象万千,那么对于众多的网络设备,我们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设置。这里就为我们打开无线局域网的大门,介绍一下。对于局域网网络参数的设置,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那么对于现在流行 的无线局域网来说,其网络参数的设置是否与以前的设置方法一样呢?其实无线 局域网并不是十分神秘,它的参数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以前的设置方法相近;本 文下面的内容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在各种操作系统下,设置无线局域网的网络参数。无线局域网设置A.准备工作在设置网络参数之前,大家应该在各 台需要进行信息传输的计算机中正确安装好无线网卡,同时要调整好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以及摆放好计算机的位置,以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然后按照下面的方法,对网络参数进行合适的配置。无线局域网设置B.系统操作一一、在Windows 98、Windows Me以及Windows 2000系统下由于Windows 98、Windows Me以及Windows 2000系统本身没有相关的组件来支持无线网络的使用,所以大家在进行网络参数的设置工作之前,一定要借助一种专门的无线网络的管理和配置程序,来设置网络参数,目前许多无线网卡都会随机附带Client Manager这 个程序,按照常规方法正确将该程序安装在对应的操作系统中,再执行下面的设置步骤: 1、在Windows 98、Windows Me或者Windows 2000系统桌面上,用鼠标单击开始菜单,然后在其中依次执行“程序”/“Wireless”/“Client Manager”命令,打开一个标题为“Wireless客户机管理器”的设置界面; 2、 将鼠标移动到该设置界面的菜单栏上,单击其中的“操作”菜单项,从随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添加”命令,再从随后出现的下级菜单中选中“编辑配置简介”选项,这样屏幕上就能显示一个“选择简介”设置对话框了; 3、在该设置 框中,大家可以用鼠标单击一下其中的“编辑”按钮,系统随后将打开一个标题为“编辑配置”的设置对话框;要是大家不想使用默认的配置名称的话,可以在“选择简介”设置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来重新创建一个无线网络配置名称; 4、要是大家希望计算机能使用在不同的局域网中的话,就可以利用这里的“添加”功能来创建多个不同的配置文件,到时大家只要选择与对应局域网相关的配置名称,就能快速设置与对应局域网相关的无线网络参数了; 5、接下来大 家可以在“编辑配置”设置对话框中,用鼠标单击“网络类型”下拉按钮,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对等工作组”选项,继续用鼠标单击该界面中的“下一步”按钮; 6、随后在屏幕上将出现“标识网络”的设置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大家 可以用鼠标单击其中的“扫描”按钮,这样Client Manager程序就能自动扫描 当前计算机系统中可以被使用的对等无线网络,同时将结果正确地显示出来; 7、在搜索结果页面中,用鼠标选中搜索到的无线网络,然后再单击一下搜索页面中的“确定”按钮,来退出搜索结果页面,返回大批“标识网络”设置界面中,并继续单击“下一步”按钮; 8、这样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标题为“设置安全性”的 对话框,在这里大家可以选中“启用数据安全性”复选框,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确保无线网络的通讯安全。在“密钥”设置栏中输入要设置的密钥。不过,要是大家传输的不是重要文件信息的话,也可不选中这个复选框来对信息进行加密。要是不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的话,那么信息传输将会占用比较少的计算机系统资源; 9、设置安全参数后,单击该界面中的“下一步”按钮,打开一个“电 源管理”的设置对话框。倘若大家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的话,就可以用鼠标选择

5G系统中无线接入网中接口的定义和功能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5G系统无线接入网中常用的几个接口。5G哥尽量将这些概念简单化一些,要不,沉下心来看的人就不多了。 NG接口 NG接口:无线接入网和5G核心网之间的接口。 NG接口是一个逻辑接口,规范了NG接口,NG-RAN节点与不同制造商提供的AMF的互连;同时,分离NG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以便于引入未来的技术。 从任何一个NG-RAN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C逻辑接口。然后,通过NAS节点选择功能确定NG-C接口的选择。从任何一个NG-RAN 节点向5GC可能存在多个NG-U逻辑接口。NG-U接口的选择在5GC 内完成,并由AMF发信号通知NG-RAN节点。 NG接口分为NG-C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和NG-U 接口(NG-RAN和5GC之间的用户面接口)。 NG接口的功能 寻呼功能 寻呼功能支持向寻呼区域中涉及的NG-RAN节点发送寻呼请求,例如UE注册的TA的NG-RAN节点。 UE上下文管理功能

UE上下文管理功能允许AMF在AMF和NG-RAN节点中建立,修改或释放UE上下文,例如,以支持NG上的用户个体信令。 移动管理功能 ECM-CONNECTED中的UE的移动性功能包括用于支持NG-RAN内的移动性的系统内切换功能和用于支持来自/到EPS系统的移动性的系统间切换功能。它包括通过NG接口准备,执行和完成切换。 PDU会话管理功能 一旦UE上下文在NG-RAN节点中可用,PDU会话功能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所涉及的PDU会话NGRAN资源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NGAP 支持AMF对PDU会话相关信息的透明中继。 NAS传输功能 NAS信令传输功能提供通过NG接口传输或重新路由特定UE的NAS 消息(例如,用于NAS移动性管理)的手段。 NAS节点选择功能 5GS架构支持NG-RAN节点与多个AMF的互连。因此,NAS节点选择功能位于NG-RAN节点中,以基于UE的临时标识符确定UE的AMF 关联,该临时标识符由AMF分配给UE。当UE的临时标识符尚未被分配或不再有效时,NG-RAN节点可以改为考虑切片信息以确定AMF。

校园无线网络介绍及使用说明

校园无线网络介绍及使用说明 一、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目前校园无线网络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覆盖范围包括综合楼、办公楼、逸夫图书馆、第二教学楼、天财体育馆、月牙报告厅。 二、校园无线网络的相关使用说明 用户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会搜索到名为“TJUFE-Wlan”的开放无线网络,成功连接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访问校外资源。身份认证可以通过Web页面认证和客户端程序认证两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下面将就身份认证的流程从安卓系统,苹果ios系统,及台式电脑windows系统三种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使用安卓系统以WEB方式进行身份认证 首先需要连接所在区域的TJUFE-Wlan无线网络。成功连接后打开浏览器访问任意网页,如访问百度网站,在浏览器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7e2396104.html,,浏览器会自动跳转到认证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1),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点击登录(如图2)。至此,您已经成功登录,可任意访问校外资源及信息门户。如需下线,在关机前请点击“注销”。

图1 用户登录界面 图2 用户成功登录界面 2、安卓系统客户端的下载和使用。 首先,在登录界面(如上图1所示),找到“客户端下载”,点击“确定”并“安装”。在客户端程序登录界面上,填写账号和密码(如图3)点击“登录”。

至此,您已经成功登录,可任意访问外网(如图4)。 图3 安卓客户端登录界面图4 成功登录后的安卓客户端 3、苹果ios系统客户端的下载和使用 在app store中搜索“深澜”,下载文件名是“深澜”的app(如图5)。打开app之后,输入认证地址:202.113.128.16,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如图6)。点击连接,登录成功(如图7)。 图5 app store搜索结果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分析

UTRAN和CDMA 2000无线接入网体系结 构研究 姓名:

摘要:UTRAN 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是UMTS 最重要的一种接入方式,适用范围最广,其由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构成。另外,UTRAN分为无线不相关和无线相关两部分,前者完成与CN 的接口,实现向用户提供QOS 保证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以及用户和网络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送;无线相关部分处理与UE 的无线接入(用户信息传送、无线信道控制、资源管理等)。CDMA2000是以1.25MHz带宽为基础。1X使用一个载波,3X使用三个载波,以此类推。其较大的技术进步包括:反向导频,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传输发射分集(OTD)。 关键字:UTRAN体系结构;CDMA2000;无线网络 Abstract:UTRAN is a new access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UMTS access mode, the widest scope, which is composed of NODE B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Besides,UTRAN is divided into wireless and wireless-related two unrelated parts,wireless complete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CN,provid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as well as user and network control information to a user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for QOS guarantee,wireless relevant part treat with the UE radio access (user information transfer, radio channel control, resource management, etc.) CDMA2000 is a 1.25MHz bandwidth basis. 1X using a carrier, 3X using three carriers, and so on.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clude: Reverse pilot, rever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forward fast power control, transmission transmit diversity (OTD). keywords:UTRAN architecture; CDMA2000; Wi-Fi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简介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简介 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的双绞铜线构成局域网络,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也能够随需移动或变化。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构架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WLAN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无线信道来接入网络,为通信的移动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潜在的手段,并成为宽带接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1997年IEEE802.11标准的制定是无线局域网发展的里程碑,它是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IEEE802.11标准定义了单一的MAC层和多样的物理层,其物理层标准主要有IEEE802.11b,a和g。 1.1 IEEE80 2.11b 1999年9月正式通过的IEEE802.11b标准是IEEE802.11协议标准的扩展。它可以支持最高11Mbps的数据速率,运行在2.4GHz的ISM频段上,采用的调制技术是CCK。但是随着用户不断增长的对数据速率的要求,CCK调制方式就不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了。因为对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来说,为了取得较高的数据速率,并达到扩频的目的,选取的码片的速率就要更高,这对于现有的码片来说比较困难;对于接收端的RAKE接收机来说,在高速数据速率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时间分集效果,要求RAKE接收机有更复杂的结构,在硬件上不易实现。 1.2 IEEE80 2.11a IEEE802.11a工作5GHz频段上,使用OFDM调制技术可支持54Mbps的传输速率。802.11a与802.11b两个标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802.11b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而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另外,11a与11b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不能工作在同一AP的网络里,因此11a与11b互不兼容。 1.3 IEEE80 2.11g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2003年7月802.11工作组批准了802.11g标准,新的标准终于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对无线局域网关注的焦点。IEEE802.11工作组开始定义新的物理层标准IEEE802.11g。该草案与以前的802.11协议标准相比有以下两个特点:其在2.4G频段使用OFDM调制技术,使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20Mbps以上;IEEE802.11g标准能够与802.11b的WIFI 系统互相连通,共存在同一AP的网络里,保障了后向兼容性。这样原有的WLAN 系统可以平滑的向高速无线局域网过渡,延长了IEEE802.11b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用户的投资。

接入网技术期末复习题

1.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接入网的市场竞争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挑战主要体现在:a、争抢用户,满足多业务需求;b、提高服务质量;c、提供新业务;d、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技术e、可能会被淘汰机会主要体现在:a、给新运营商带来契机;b、庞大的市场、高额的利润。 https://www.360docs.net/doc/7e2396104.html,st mile和First mile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从位置关系理解接入网,Last mile是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First mile 是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3.推动接入网发展有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参考答案: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规制开放,竞争激励. 4.简述电信接入网与核心网的区别? 参考答案:(1)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用户驻地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2)在结构上,核心网结构稳定、规模大、适应新业务能力强;而接入网结构变换大,规模小,用户类型复杂,连接入网的网径大小不一; (3)在业务上,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送,而接入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各种业务的接入; 5.选择电信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经济性,即网络建设费用; (2)系统可靠性; (3)重新配置难易程度,即适应性、灵活性; (4)网络维护难易程度。 6.Y.1231与G.902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1)Y.1231建议的接口抽象为统一的接口RP,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而G.902建议由UNI、SNI和Q3接口界定;2)Y.1231具有独立且统一的AAA用户接入管理模式,适于各种接入技术,G.902必须通过Q3接口由电信管理网管理,受制于电信网体制;3)Y.1231建议除具有复用、连接、传送,还具有交换和记费功能,G.902建议只具有复用、连接、传送,无交换和记费功能;4)Y.1231建议解释用户信令,IP用户可以自己动态选择IP业务提供者,业务与传送相对独立,符合下一代网络:业务、传送、控制相对独立的趋势,G.902建议不解释用户信令,UNI和SNI只能静态关联,用户不能动态选择SN,接入网与SN不能完全分开。 7.电信接入网的定界接口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业务节点SN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8.简单描述的IP接入网的三大功能 参考答案:运送功能,承载并传送IP业务接入功能,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和管理(AAA)系统管理功能,系统配置、监控、管理 9.对于以太接入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实现用户隔离的措施:用VLAN交换机或使用接入专用交换机实现用户隔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用户接入需要身份认证,验证不通过不允许接入;MAC地址、端口、

无线局域网概述

浅谈无线局域网(WLAN) 前言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 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像的还要早。无线网络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当初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灵感,在1971年时,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可以算是相当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局域网络(LAN)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不过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主要应用在学术界(像是大学校园)、医疗界、制造业和仓储业等,而且相关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对企业而言要转换到无线网络也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了。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5G 核心网的构架和基础概念

5G 核心网的构架和一些基础概念 上期我们说到5G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主要包括5G 接入网和5G 核心网,其中NG-RAN 代表5G 接入网,5GC 代表5G 核心网。 还是这张图: 5G核心网主要包括哪些呢?先说一下关键的AMF,SMF,UPF

AMF:全称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终端接入权限和切换等由它来负责。 SMF:全称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提供服务连续性,服务的不间断用户体验,包括IP地址和/或锚点变化的情况。 UPF:全称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管理功能,与UPF关联的PDU会话可以由(R)AN节点通过(R)AN和UPF之间的N3接口服务的区域,而无需在其间添加新的UPF或移除/重新- 分配UPF。 我们看一下5G的系统构架图:

AMF\SMF\UPF 处于主体的作用。非漫游状态下的过程 AMF承载以下主要功能:

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包括以下功能。在AM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部分或全部AMF功能: ?-终止RAN CP接口(N2)。 ?-终止NAS(N1),NAS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注册管理。 ?-连接管理。 ?-可达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 ?-合法拦截(适用于AMF事件和LI系统的接口)。 ?-为UE和SMF之间的SM消息提供传输。 ?-用于路由SM消息的透明代理。 ?-接入身份验证。 ?-接入授权。 ?-在UE和SMSF之间提供SMS消息的传输。 ?-安全锚功能(SEAF)。 ?-监管服务的定位服务管理。 ?-为UE和LMF之间以及RAN和LMF之间的位置服务消息提供传输。?-用于与EPS互通的EPS 承载ID分配。 ?-UE移动事件通知。

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简介

无线网络室内分布简介 一、室内覆盖现状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网络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严重,造成室内覆盖的弱区或盲区。 现代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集,因此一些高层建筑物的低层、某些超高建筑物的高层,大多数的地下建筑,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场所,存在部分盲区。 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封闭的高层建筑的中、高层,进入室内的信号非常杂乱,近处、远处基站的信号通过直射、折射、反射、绕射等方式进入室内,信号忽强忽弱不稳定,干扰严重。 各种情况都造成了室内覆盖质量的下降。 二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为解决以上室内覆盖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室内覆盖系统。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针对高大型建筑物,或者大型市场、商场及地铁、隧道等特殊室内区域。 一般有两种覆盖方式:一种是室内直接覆盖方式,在室内适当位置安装基站;另外一种九是室内分布系统,通过无源或有源器件组成室内分布系统,将信号均匀分配到室内的各个角落。 室内分布系统用于内部结构复杂的办公楼、居民楼等地方的覆盖。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提供室内的良好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信源设备(宏基站/微基站/拉远单元RRU 等)、室内布线(馈线)、有源无源器件(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 按所采用器件的不同,室内分布系统也可以分为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 1.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无源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无源器件(如功分器、耦合器等)组成,设备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维护简单,信号经过功分器、耦合器和线路衰耗后,到达各个天线处的强度不同,覆盖效果也不尽相同。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无线局域网由那几部分组成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由无线网卡和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 P)构成: 一、无线设备的选购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由无线网卡和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 构成。简单地说WLAN就是指不需要网线就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局域网,只要通过安装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在终端安装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无线连接。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要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需要的硬件设备是无线网卡和无线接入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购这些设备呢? 1.无线网卡选购注意事项 要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除了需要配备电脑外,我们还需要选购无线网卡。对于台式电脑,我们可以选择PCI或USB接口的无线网卡;对于笔记本电脑,则可以选择内置的MiniPCI接口,以及外置的PCMCIA 和USB接口的无线网卡。为了能实现多台电脑共享上网,最好还要准备一台无线AP或无线路由器,并可以实现网络接入,例如,ADSL、小区宽带、Cable Modem等。 在选购无线网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接口类型 按接口类型分,无线网卡主要分为PCI、USB、PCMCIA三种,PCI接口无线网卡主要用于台式电脑,PC MCIA接口的无线网卡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USB接口无线网卡可以用于台式电脑也可以用于笔记本电脑。 其中,PCI接口无线网卡可以和台式电脑的主板PCI插槽连接,安装相对麻烦;USB接口无线网卡具有即插即用、安装方便、高速传输等特点,只要配备USB接口就可以安装使用;而PCMCIA接口无线网卡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具有和USB相同的特点。在选购无线网卡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无线网卡。 (2)传输速率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 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传送功能TF为AN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介质提供介质适配功能。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CF和TF的指配,以及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和业务节点的操作功能。 拓扑结构:物理配置结构/逻辑配置结构,五种类型:星型结构、双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 接入网分类: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蜂窝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12种无线接入方式简析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GSM不同的是,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的网络规化、通话质量高、性及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等。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3、GPRS接入技术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了“分组”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断线的痛苦情形大概就跟使用了下载软件NetAnts差不多。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并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线,但GPRS就较为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从技术上来说,如果单纯进行

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局域网概述

浅谈无线局域网(WLAN) 前言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 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像的还要早。无线网络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当初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灵感,在1971年时,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可以算是相当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局域网络(LAN)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不过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主要应用在学术界(像是大学校园)、医疗界、制造业和仓储业等,而且相关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对企业而言要转换到无线网络也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了。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TD-LTE无线网络规划软件和原理介绍要点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原理 1 概述 无线网络规划的意义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使无线网络部署精细化,以最小化建网成本,并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首先,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的需求一般包括频率、带宽、速率、覆盖、容量等方面。 其次,必须要精细化无线网络部署。 再次,必须要最小化建网成本。 最后,必须要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无线网络或解决方案。 2 规划原理 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2.1传播模型 (1)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模型公式:

()32.4520*lg()20*lg()PL dB f d =++ 式中,系统频率f 的单位为MHz ,距离d 的单位为km 。 (2) Okumura-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15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35km 模型公式: ()69.5526.16*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22[1.1*lg()0.7]*[1.56*lg()0.8] ()8.29*[lg(1.54*)] 1.12003.2*[lg(11.75*)] 4.971500m m m m f h f a h h MHz f MHz h MHz f MHz ---?? =-≤≤??-≤≤? 中小城市大城市 150大城市 400430.8 1201(0.14 1.87*10* 1.07*10*)*[lg(/20)] 20b d km f h d d km γ--≤? =?+++>? 密集城区校正因子:3dB 一般城区校正因子:0dB 郊区校正因子:2 2*[lg(/28)] 5.4f -- 农村校正因子:22 [lg(/28)] 2.39*[lg()]9.17*lg()23.17f f f --+- 开阔地校正因子:2 4.78*[lg()]18.33*lg()40.94f f -+- 准开阔地校正因子:24.78*[lg()]18.33*lg()3 5.48f f -+- (3) Cost-231 Hata 模型 适用范围: 频率:1500~2000MHz 发射机高度:30~200m 接收机高度:1~10m 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1~100km 模型公式: ()46.333.9*lg()13.82*lg()()[44.9 6.55*lg()]*lg()b m b PL dB f h a h h d γ=+--+- 式中,

TD-LTE无线接入网介绍

2009年第03期,第42卷通信技术V01.42,No.03,2009总第207期CommunicationsTechnologyNo.207,Totally TD-LTE无线接入网介绍 陈昌川∞,廖晓锋①,赵川斌@ (①重庆人学。重庆400030;②藿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摘要】TD-SCDMA技术正在大规模的应用,发展迅速;TD—LTE技术作为TD—SCDMA的未来演进技术各项规范正在逐步完善,测试正在逐步开展,文中对TD—LTE(TDDLTE)的演进过程,网络架构,物理层关键技术,高层协议找进行了初步分析介绍,并对照TD—SCDMA系统,对TDD双工方式、0FDM技术,MIM0技术和智能天线的应用,协议非接入层进行的改进和发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文章对TD-LTE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TD—LTE;Type2帧结构;e-NodeB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09)03—0103—03LongTermEvolutionofTD——LTEoverTD—’SCDMARadioAccessNetworkSystem CHENChang—chuan∞,LIA0Xiao-feng。,ZHAOChuan-bin。 (①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30,China;(国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andTeleeoⅫ'a,Chongqing40065,China) [AbstractITD-SCDMAtechnologyiSdevelopingrapidly,andappliedinaIarge—scale.AsthefutureevolutiontechnologyoverTD—SCDMASystem,TD-LTE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technologyspecificationshavebeenapprovedby3GPP,andarenowbeingperfectedandtested.Inthispaper,networksystemarchitecture,Physicallayertechnologyandotherlayersspecificationsareanalyzed.AndalsotheimprovementonanddevelopmentofTDD,OFDM'MIMOandSmartAntenna,NASlayersisdescribed,thefuturedevelopmentofTD—LTEdiscussed.[Key.ords]TD—LTE:radioframestructuretype2:e-NodeB 0引言 自从2004年11月3GPP启动了长期演进计划(LTE,LongTermEvolution)项目后,LTE各项规范在逐步的探讨并完成,LTE关键技术特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LTE的协议满足了开始定义跨4G技术的需求,目前,物理层和层二、层三协议已经初步完成。LTE分为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TD.LTE是基于TDD的接入方式考虑基于TD—SCDMA现有网络的演进,TD.LTE是TD.SCDMA系统最终演进的方向…。 1TD—LTE网络架构 LTE的研究以现有的WCDMD.SCDMA为基础,以演进的接入技术(E.UTRA,Evolved.UTRA)和接入网络(E-UTRAN)从而保持UMTS系统优势。E.UTRAN与UTRAN相比,舍弃了UTRAN的RNC-NodeB结构,RNC节点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e-NodeB结构。在E.UTRAN中,e-NodeB之间底层采用IP传输,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的Mesh型网络,用于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每个e-NodeB通过S1接口与接入网关AccessGateway(aGW)连接。Sl接口采用了Mesh或部分Mesh型的连接形式,一个e-NodeB可以和多个aGW互连。 e.NodeB对空中接口的用户平面(MAC/RLC)和控制平面(RRC)功能进行管理和控制,接入网关(aGW)承担了接入网用户数据的分组数据汇聚(PDCP)子层的功能,也承担了部分核心网功能,比如NAS信令状态管理。从整体网络结构的角度看,接入网和核心网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本文主要关注TD.LTE的无线接入网部分,对与系统架构演进SAE,及核心网IMS部分不予详细介绍lj捌。 收稿日期:2008一09一09。 作名简介:陈吕川(1978一),男,硕上研究生.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及数据挖掘、移动通信技术;廖晓峰(1964一),男,博上,教授,博上牛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混沌密码学与应用、人上神经网络守汁算智能等:赵川斌(1985一),男,硕上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技术。 103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