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作文讲座材料

肖复兴作文讲座材料
肖复兴作文讲座材料

黄保余:著名作家肖复兴老师写作专题讲座文字稿百度

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少年作家》编委、曾任《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副主编,他是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其中包括《一幅画像》(被选为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童年的小花狗》(被选为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小溪巴赫》(现为上海市高一第二学期课文)、《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被选为小学六年级课文)、《荔枝》(被选为人教版义教小语第十一册)《向往奥运》(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拥你入睡》(被选为北京版初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银色的心愿》等。

另有《宽容是一种爱》入选2006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生命的平衡》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受黄保余老师邀请,著名作家肖复兴就语文学习问题与家长进行专题交流,肖老师首先肯定了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讲座的课堂形式,认为这样的课堂很好很有必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慢慢长大,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家长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他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一、孩子成长的三个大环境。

一般而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三个环境:1.小环境2.雅环境3.大环境。

1.小环境。即家庭环境,它由家长和孩子构成。孩子出生后,最初的学习和教育都是由家长来引导完成的。

2.雅环境。即学校环境。孩子入学后,在学校形成的这样一种环境。

3.大环境。即社会环境。孩子的成长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

这三种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家长,本职就在于能够调节这三个环境,让孩子适应这三个环境,同时调动孩子在这三个环境当中的积极性。

二、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阶段。

肖老师就个人而言,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供家长参考,他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两个最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学三、四年级;第二个阶段:初一初二。

这两个阶段对家长而言也是最重要、最能发挥家长才能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四年级,尤其是四年级很关键。首先,一般在四年级时,数学增加了小数、分数和正负数的概念,孩子的数学成绩距离就是在这之后慢慢拉开的。一二年级考90多分很正常,并看不出孩子的真正水平,这时候家长大可不必因为差一分去和孩子较劲。但是四年级后孩子的分数就会慢慢拉开,一直拉到高考。因为这时候出现了数的概念,孩子就会出现一种对学习的质的飞跃,他的困难、智商、能力都伴随这个数的扩展产生一种新的分延;其次,在三、四年级时出现了作文课。一般而言,正式的作文课应该是从四年级开始。有了作文课,孩子的成绩进一步拉开了。孩子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不知道如何去写,于是家长们非常发愁,带着孩子去听各种各样的讲座,买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让孩子去背各种各样的范文,去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所以在四年级时这样的局面导致孩子悄悄地发生一种分延,而这种分延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那么在这关键的转折时刻,是考验家长也是发挥家长智慧和才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抓紧孩子而且非常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度过四年级这个坎儿,孩子就会达到良好的发展,如果这个坎儿没有很好地渡过,家长仅仅认为孩子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小错误,下次注意就行了,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其实,这个时候一个语文的作文和一个数学的计算,一个抽象思维和一个形象思维正是锻炼我们的孩子,也是锻炼我们的家长的时候。所以,四年级是很最关键的。如果四年级时孩子落下去了,虽然落下去很少,但是如果不抓紧的话,只能到初中扭转。所以第二个关键阶段是在初一和初二。如果说三四年级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孩子的变化,仅仅认为孩子是因粗心马虎造成成绩下降的这些粗浅认识的话,就耽误了三四年级的关键的第一阶段。那么到了孩子的初一初二第二关键阶段时,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但是家长切记,如果初一初二家长也忽视的话,那

基本上是回天无力了。除了极个别的孩子确实有天分,或者是他的才华被压抑,或者是他那会不用功,那么他在高中的时候或初三毕业时可以鲤鱼翻身。但就一般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差距在慢慢拉大,一直到老。这时你会发现,到高中的时候家长疲于奔命,整天带着孩子找这个老师,找那个学校去补课,而实际起不到很大作用。

那么在关键时候能否亡羊补牢,在于我们在这两个关键阶段能不能抓紧,能不能发挥家长的长处。这是肖老师的一个重要体会,和家长一起分享,供大家参考。

三、作为语文学习,家长和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1.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首先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来学而思之前,肖老师在网站上看到一位家长留言,大概意思是说:作家来谈语文学习是谈一种比较理想化的一种学习,和现存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不相符的,因此可以来听听,但照着去做的话,就不太可行了。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理想状态下的语文学习和教育制度下的语文学习是不是对立的呢?如果说绝对是对立的,那么在座的家长来听讲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肖老师认为理想状态下的语文学习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方向,只有在理想状态下的学习下孩子才会感觉到乐趣。试想,如果孩子学了半天一点乐儿也没有,天天皱着眉头,比如说,今天我妈说带着我来听这个讲座,其实他心里不愿意来,我玩多好啊!可我妈说来听听吧,能开个窍。我开什么窍啊,要开窍早开窍了,可我妈逼着我必须得来,我只好来了。这就是孩子的现存的一种学习状态。我们要想扭转这种学习状况首先得有种理想状态,一种描绘,一种展现,要感性。否则我们现存的学习状态就会使我们越来越多的孩子厌烦语文学习。一谈语文学习,他头就疼,一谈作文,他脑袋就大,那他将来怎么能把这课程学好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语文学习到底有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这个必须和孩子沟通交流。如果孩子说语文学习,不就认俩字嘛,成绩好点能考一好学校。那么语文学习是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呢?语文学习当中的阅读和写作的愉快和成就感能不能带给孩子?孩子为什么学习读语文课本?读了干什么的?就是为了考试吗?我们可以从语文阅读的课文中获得快乐获得感悟。写作文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吗?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孩子肯定没兴趣。实际上你要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什要阅读,我们在阅读当中如何获得乐趣,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为什么有作文课?有了作文课后,孩子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愿望,来表达自己对成人世界的种种诉说。想想看,孩子在家听爸爸妈妈的,在学校听老师的,走到大街上还得听警察叔叔的,他谁的都得听,他永远是属于这个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他没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其实我不乐意我爸妈来管我的方式。但是他没法表达,他顶多跟他爸妈反抗,但是别人不知道他的想法。那么这时的作文课就成了他表达自己愿望、情感、诉求的一个平台。否则我们写作文干嘛?我们写作文就是写花花草草?就是老师让我们写什么我们就写什么?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是那些命题作文?不是。它有这样大的作用,而且这样的作用呢,伴随孩子长大,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是不是语文的学习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们的孩子有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不好,其他的科目肯定也学不好。我们可以找个反差,我们的哥哥姐姐,语文学得不好的,就没有听他们说化学物理学得很好的,而一般而言,理科学得很好的,语文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相同的反例,语文学得不好的人,其他科目学得也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语文就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你都弄得不明白,审题你都审不清楚,如果连最简单的审题都弄不明白又怎么能把其它学科学好?所以语文的学习和应试的关系,语文学习、阅读写作和我们孩子成长的关系,语文学习和一切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以偏过。这三点虽然都对,但更重要的在于语文它带有人文的精神。我们国家从隋炀帝开始科举制度之后,过去社会和现代社会虽然法制不一样了,但那时社会科举考试其实就只考一门语文,说明语文的重要性。语文不仅是伴随孩子应付考试,语文学好了应付考试没问题。因为所有的考试都是围绕语文这个圈来,热和考试它都跳不出语文这个圈来。你语文学

好了,其他学科就容易学了。

而其他学科学好了后,考试再怎么刁难你,其实就是猫捉老鼠的关系,孩子对付它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在于,语文学习伴随孩子一生成长最关键的作用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情感,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够通过语文的学习增加美感,增加善感,增加敏感。美感,通过语文的学习,你才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是美的。虽然世界上还存在许多丑恶,但世界上也存在许多美好。如果世界上仅仅存在着丑恶,没有美好的话,那么我们人类可以不要生存了。读美文,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好,增加孩子的美感。善感,充满一种善良之心。有了善感,孩子就会去善待我们周围的人,而非一个麻木的人。语文的学习会增加这种善感,培养孩子一种感情的柔软。

敏感,语文写作的学习会锻炼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敏感,心灵的触动,像章鱼一样,能伸展到四周,能触摸到我们大人都触摸不到的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一生当中缺少美感,缺少善感,也缺少敏感,那么这个孩子他的一生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我们的孩子总要长大,我们的孩子总要脱离学校,总要面对社会和新的家庭,那么在这种新的社会和新的的家庭当中,实际上不仅仅存在着考试,也不仅仅存在着数学语文等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我们人跟社会的接触。那么在这种无限的接触当中,孩子情感的美感、善感、敏感以及对生活追求的灵感应时刻得到升华,否则他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到这样一种高度上来,同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认识到感受到原来语文的学习是这样的丰富,还会有这样大的乐趣,这才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我们家长的责任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你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上大学,不是的。2.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

(1)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趣。

小孩上课没兴趣,要他学什么啊?比如早餐让孩子吃鸡蛋,可他不爱吃这东西,你说这东西好吃,有营养,可是他不爱吃,他吃什么啊?家长急了,你不吃也得吃的,这有营养啊,这孩子被逼得那就吃吧,结果几天后,发现那鸡蛋全搁在那床底下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如果孩子没有兴趣,你硬逼着他学,起不到什么效果,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家长的本事不是说今天老师留一篇作文了,你就拼命让他写;明天留一生字默写了,你就盯着他写,写错了罚十遍,二十遍。当家长不是干这个的,干这个谁都能干。家长的作用是在于在孩子最初学习语文的时候让他有兴趣,说白了就是有乐,跟玩一样,让他感受到学习语文挺有意思的,跟看电影一样,跟逛公园一样,能做到这点,那就是当家长最大的成功,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别埋怨孩子。你都没讲明白,你都不爱学,怎么让我们的孩子学啊?

(2)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从阅读开始。

语文的四大功能:读、写、听、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培养孩子的这四大能力。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读入手。书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阅读当中获得乐趣获得方法,是每一位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的。那么怎么来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乐趣,从哪个角度来培养孩子的乐趣,最佳的方案最便捷的路径就是从阅读开始。

四、如何指导孩子精读美文,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孩子阅读的乐趣该怎么培养呢?从哪入手来指导孩子的阅读?在指导孩子阅读当中,让孩子有收获的同时能够获得乐趣,让他爱学习。

先来看几个例子。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看看应该怎么来指导孩子阅读。首先来看看俄罗斯一位专门写森林,写了一辈子森林的,并且专门给孩子写作的一个作家普列什文的一篇文章《在老树墩旁边》。文章篇幅不长,几百字。

肖老师边读美文边和孩子沟通交流,并提醒孩子们要认真听,听得仔细的话就能感觉到乐。(楷体字为原文,括号内为肖老师的解说。)

森林里,从来也不空。如果你觉得空,是自己错了。(师:这是第一段,森林里全长着树,

从来都不会觉得空,如果你觉得空,那是你自己错了。)

森林里的一些老朽的巨大的树墩。周围一片安静。(师:开头解释森林,森林之后就写了老树墩。老树墩就是树木砍后剩下的树桩,他认为你觉得空了,不是的,没空,来看看他是怎么写没空的。)热烘烘的阳光穿过树枝落在它们黑暗的身上,周围也温暖了起来。(师:还是空的,没说别的,周围一片安静,阳光照射下来,周围也温暖起来了,重点来听听第三自然段。)

仅仅在太阳所照到的一个明亮发热的点上。(师:开头写了森林,森林里空的又不是空的,然后写了老树墩,老树墩周围一片安静,阳光照射下来,周围一片温暖起来了,接下来写了明亮的发热的点上。这就像电影里的从远镜头最后到特写,开头写的是森林再到老树墩,再到明亮发热的点上,再写这个点。这就是方法,说我妈带我去奥林匹克公园,你怎么写?生:写鸟巢。师:写鸟巢太大,人家写老树墩,写老树墩还不好写,人家写老树墩一个明亮发光的一个点,越小越好写。说要你写建国六十周年,你能写吗?小孩才六岁,怎么写六十周年?没法写,写一个点上就好写了,写六岁的那一天的生日还差不多,不用写那么大。再来看看他的这一点怎么写的。)在这个明亮发热的点上,停着十只茅斯,两只蜥蜴,六只苍蝇,两只步行虫。高高的野草像宾客似的云集四周,不知哪掀起的风,温柔地向它吹拂着,于是老树墩客厅里的一棵野草就俯身向另一棵野草……(师:为什么一棵野草俯身向另一棵野草?生:因为有风。师:对,有风吹着。于是老树墩客厅里的一棵野草就俯身向另一棵野草。怎样写的?风一吹啊,老树墩周围高高的野草云集四周嘛,然后风吹来,一颗野草就倒向另一棵野草。一般的学生会写,这些野草迎风摇曳。这风一吹,草就动啊,可人家没这么写。假如要我们来写,要生动点,来发挥想象,你看见了这棵草,风一吹过来了,这草在倒伏的过程中,你能想象会是怎样的?

生:像海浪一样。师:很好,像浪一样。还有别的新的想法吗?这就是我们的学习啊,看看人家怎么写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如果说我不学,就写风一吹过来,野草在摇,或者我用一词,说风吹过来了,野草迎风摇曳,行不行,行啊,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样把它写得更生动,这就是语文的本事。谁再试试?

生:我觉得就像在海浪里的一棵棵绿色的海草在迎风跳舞。

生:我觉得像一棵草在跟另一棵草鞠躬。生:像多米乐骨牌。

师:说的很好。你看多生动啊,小孩的想象比成人要丰富的多,这比那个什么迎风摇曳要生动得多。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要互相学习。)

“于是老树墩客厅里的一棵蕨草就俯身向另一棵野草悄悄地说着什么话。那棵野草又向第三棵说着,以致……”(师:那我接下来可不可以这么写?第一棵向第二棵说着什么,第二棵向第三棵说着,第三棵向第四棵……以致客厅里的野草都在说着什么悄悄话。那你想想,整个老树墩周围的客厅就会怎么样啊?生:很热闹。师:这就是最不好的方法。为什么呢?肯定是很热闹啊。它们都在说话呢!你能找着一个比热闹更好的词语吗?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你让热闹变得更形象吗?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你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一棵野草向另一棵野草说悄悄话,以致客厅的野草都怎么样起来?就用一个简单的词。这个词没有任何的比喻,没有花哨,但是非常生动。谁能用一个更好的词儿?生:像在开会。

师:这个好,来看作者怎么说的。‘以致所有客人都交头接耳起来。’非常形象,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老树墩周围的野草摇摇晃晃的情景。如果这篇文章这么来写:风吹过来,小草在摇晃,整个的草在迎风摇啊摇,摇得心里直发慌。这样写就差多了吧!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认真的阅读当中有得乐,这个乐就是在阅读当中如何去学习别人的观点,人家是怎么观察事物的。这个事物我们原来有没有见过?肯定都见过。风吹草动,风吹树摇,谁都见过。但是为什么人家见过就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字,我们见过就忽略了呢?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像人家这么仔细认真,写作之前没有像人家观察的那么仔细。所以说,如果普列什

文观察不仔细,在观察当中没有想这个草是怎么动的,他也写不出这么生动。同样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也能写的这么生动。我的孩子读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一篇片段练习,有关冬天是怎么寒冷的。孩子一会就写完了,大概是这样写的,用了很多词儿,什么冬天朔风如刀,滴水成冰。孩子感觉自己写得很不错,我三年级孩子都会用朔风如刀了。我告诉孩子这个不行,孩子就较劲进来了,这滴水都成冰了,你还要我怎么冷啊!我说,孩子,你这词语用得也不错,但那都是别人用过的,是字典里有的,不是你自己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生动,老师让你写不是让你抄别人的,是要你写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当时正是三四点下班的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个公交汽车站,我要孩子自己去观察。孩子跑过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汇报,说他首先看到了在那等车的人形形色色,其中有一人在台阶上蹦上蹦下,还跺着脚。接下来又看到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顶着风往前走,风把他的帽子吹掉了,他赶紧把自行车停下来,回过头来去追那个帽子,好不容易追到帽子,回头一瞧,自行车又让风给吹到了。我告诉孩子,你看这风,比那“朔风如刀”要好得多了。孩子还说他看到了公共汽车停站时,车门一打开,人还没下来,“呼”地先冒出一股白气。你看这多生动具体啊!就写这几句就够了,这比那个“朔风如刀,滴水成冰”的词语要更形象更生动。这就是我们要在阅读当中指导孩子,让其在生活中体会观察所得到的乐趣,如果说孩子注意了在生活中的观察,同时注意了学习别人写作当中观察得来的结果,那么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同时他的语文和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再举个例子。孩子去家附近的公园玩,我说,公园里那么多树,你能找到五片不同形状的叶子吗?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困难,孩子很高兴,很快就找到了,松树、柏树、柳树、杨树、银杏叶子都是不一样的。出公园时,发现门口有几棵合欢树,开着粉红色的小花。我跟孩子说合欢树的叶子跟含羞草一样,到了晚上就会闭紧叶子,白天就会打开。孩子不信,我要他他晚上自己一个人来观察。结果他有了极大的发现,孩子异常兴奋,告诉了他的同学们,并且还带着同学晚上来看。他感受到了观察的乐趣,如果说他在阅读在观察当中一点乐都没有,那学习也确实很头疼。孩子天天是耳提面命,听家长的,听老师的,没有自己的乐趣,没有乐趣之后就不会有自己的发现。而一旦有了发现的时候,孩子写作就不会有任何困难。

再举个例子,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猎人日记》中说到,是形容荒原里的石头,“洼地的形状像一只边缘倾斜的巨鸟。洼地底下矗立着几块很大的石头。”在黑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写的石头。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石头,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石头的话你会如何进行观察。如果我们告诉孩子,石头就石头,没什么意思,没什么故事没什么情节也没有什么乐趣。那么在黑夜的洼地当中矗立着这这么几块巨大的石头,干嘛呢?它们在沉寂的荒凉的天空底下干什么呢?那天空高挂在它们上面,这么几块巨大的石头,巨大的天空压迫着它们,洼地衬托着它们。这几块石头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注意到它们的背景是一个黑夜荒原,而且天空高大,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怎么去观察,在观察中怎样去表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看成是几块大石头,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倘若发现作者写的特色,发现人家怎么写得这么生动,那么下次我在观察石头的时候或者是在观察类似的事物当中,我也要别出心裁地找到这样的词句来表达的更生动些。这就是我们要在阅读当中所要寻求的乐趣。接着往下面看作者怎么写的。“这几块石头仿佛是爬到这个地方来开秘密会议似的。”写得很生动,把黑夜和石头的关系写得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如果大白天看到这几块石头我们不会说开秘密会议,只有在黑夜当中那种神秘的感觉才会认为是爬着来开秘密会议似的。那么我们在平常观察这种没有生命色彩的物体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描述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你会觉得有很大的乐趣,这比平白直板地描述事物要有趣得多。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俄罗斯著名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在树林里看星星。“夜里,树梢仿佛消失在空中。”如果我们这么来说,“夜色很深,树梢已经伸上夜空,渐渐我们看不到树尖了。”这样写也不错,很写实的手法。但看看人家写的“夜色里的树梢仿佛消失

在空中”,多好啊!所以在阅读当中要辅导我们的孩子在细微之处来看到好处,而不是满足于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天很黑,树尖也看不着了,这就太大白话了。这样写也对,但是语文的学习不像数学的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要在看到的细微之处融入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观察,然后再表达,说的还不能和别人一样,尽量避免雷同。再来看“夜里的树梢消失在夜色中,如果起了风….”“如果起了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样写可以吗?也行,但总觉得别扭不生动。看作者怎么写的,他说“夜里,树梢仿佛消失在空中,如果起了风,星星宛如萤火虫在树枝间飞来飞去。”为什么如果起了风,星星会像萤火虫一样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呢?再看看这样写可以吗?“如果起了风,树枝就会摇动,星星就会随着树枝的摇动而一起摇动起来。”这样写也可以,写到这个份上算不错了,但能够写到作者的份上就更棒了。我们就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看人家是怎么写的。首先不是在于人家怎么写,而是在于人家是怎么观察的?观察的仔细,观察时是否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否则,你即使看到了星星,看到了树木,看到了风,你把这三种事物都看到了,但是最后你写是“夜色当中,起风了,树在动,星星好像也在动。”这样写行吗?也不错,起码学到了一点,但是如果观察再仔细一点,就会发现如果起了风,星星在风中会像萤火虫一样,他没说像鸟一样,像鸟也可以,为什么不说像鸟一样呢?生一:鸟不发光。生二:鸟太大。生三:鸟晚上一般不出来。

师:孩子们说得都对,都头头是道,说明我们的思维不差,一点都不比这些作家差。差在哪呢?差在我们观察时没有人家那么仔细。为什么不像人家那么仔细呢?因为我们在阅读时不够认真,没有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当中找到了好的方法,你才能在观察时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才能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在阅读当中所学到的方法表述出来。

再来看一段,“高空中的第一颗星星亮起来了,秋天华丽的花园默默地等待着夜晚,它们知道,星星一定会落在地上。花园将用自己像吊床一样的浓密的叶丛接住这些星星。”你看,这就是想象当中花园的星星,星星在花园的上空闪耀,但花园相信这些星星一定会落下来,于是呢,花园像吊床一样准备去接住这些星星。“然后再那样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地上,城里谁也不会因此惊醒,甚至都不会知道这样的事情。”这会儿还没有星星,花园里的星星也不可能会掉下来,但是为什么他要这么写呢?他为什么要说花园会相信星星会掉下来呢?而且花园还会接住星星再小心翼翼把它放在地上呢?这发生的一切城里人都不知道,因为谁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老师要我们写一篇作文是关于夏夜的星星,那么我们就会在同样的学习当中知道,写夏夜里的星星可以写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星星,也可以写我们没看到的但心里想象到的星星,这样一来,我们的方法就多了,招儿就多了,就比别人厉害了,别人只能看到自己写的星星,我们却还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星星,是自己想象的,你的招法就多了。而这样的招儿从哪来?就是从阅读当中,我们的家长的本事就在于不断让孩子在阅读当中学习方法。五、以读促写,指导孩子如何把阅读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上来。

阅读是非常有乐的,在阅读中要学习别人是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描写在平面上的方法。

一是要在阅读中学习怎么观察。学习人家是怎样看花,怎样看野草,怎么看风中的野草,怎样看夜色中的星星。二是要在阅读中学习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描写在纸面上。比如写星星,我们不但要写看到的星星,而且还写想象中的星星,这就弥补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不足,同时把想象的星星写的更丰富。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一下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描写在纸面上。

例如:调味品摊子在街西端的入口处,没有棚子,超过20种色彩艳丽的香料、调味料和用于烹饪的多种干花,在阳光下整齐铺陈,像庆典时引领盛装游行队伍的华美花车。因为卖的是芳香料,这个摊位有一股妖冶气息。黑芥末,黑坚果,黑胡椒,深棕的八角大茴,浅棕的桂皮和肉豆蔻粉,衬得黄姜粉和一种我不认识的橙色粉末格外醒目。我第一次见到肉豆蔻的花朵,相信这个强烈的视觉记忆会长久留存在我记忆里:猩红色,已经半干,细长花瓣向

不同方向恣意伸展,像风中狂野的微卷红发。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写调味品的时候,不是直接写“自由市场琳琅满目”,而是写出了怎么个“琳琅满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用“琳琅满目”这四个字,而是通过描写让人觉得这个调味品市场真是琳琅满目。同时,作者在写物品的时候,不是罗列所卖的物品,或者说作者不是单纯罗列,而是从两方面去写,一是整体来写:20种色彩艳丽的香料、调味料和用于烹饪的多种干花,在阳光下整齐铺陈的阵势。第二,在这种色彩纷繁的物品之中,作者专门写了一个——肉寇:猩红色、干花、花瓣等,而对其它的物品则是罗列出来。罗列的目的在于显得色彩缤纷,罗列的目的在于把其中的一个择出来。这样作者先写阵势,写出群体,再写一个特例,由面到点。那么我们孩子们在写市场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第一避免罗列,第二,不用升华。

说两句题外话,第一反对先教小孩写作文升华,为了升华而首尾呼应。孩子刚找到写作的乐趣,就要求他要升华,写什么都得有联系,有升华,反而把写作的乐趣弄没了。我在当老师的时候,告诉孩子写作文应该写得有意义。什么是有意义?写得有趣就是有意义。如果连有趣都没得到,怎么可能有意义呢?活着都没乐儿,还讲究什么活着的意义?写作文都没乐儿,天天头疼,还让孩子写出意义,这不是难为孩子吗?

第二反对让孩子作文篇章结构必须有头有尾。不强调作文的开头、结尾,或者说这不是主要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我说这是头就是头,我说这是尾就是尾,怎么不可以呢?没有人规定写作文必须有开头、结尾、呼应。

开头、结尾、意义都不难,等孩子慢慢长大了,他自己就知道。难的是什么?难的在于观察,难得在于观察当中表达的技巧,难得在于在观察的表达方法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方式,同时有自己的快乐。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才显得生动的?(和现场孩子互动)

孩子回答:写细长花瓣伸展着,像风中狂野的微卷红发。(调味品的阵势)像庆典时引领盛装游行队伍的华美花车。

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了比喻句。比喻句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从何得来。

比喻句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首先得益于我们平时的观察。你想,花车挺漂亮,卖调味品的摊位才多大,但作者却将这两者连在一起,这样写出来才有意思。我们平时观察到的事物没有一个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怎么用。在这里,作者用花车来比喻卖调味品的摊位,用得恰如其分,用得非常奇特,所以用得就非常生动。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学习这种方法,甚至是照葫芦画瓢,来模仿,这样我们的方法才会多样起来。

再看一个例子:

法国人在奶酪上的乐趣来自不专情——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国家有365种奶酪,那意思是说你可以天天换花样吃,一年不重样。但我观察到的普罗旺斯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会到处贴“普罗旺斯特色”这个标签。真正有特色的东西别说明天,就是一千零一夜之后也不会被替换掉。

在这里,作者写奶酪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年365天都吃”而是说“就是一千零一夜之后也不会被替换掉”。《一千零一夜》大家谁看过?没看过可能也听说过。但作者并没有说“经过很长的时间”,而是说“一千零一夜之后”,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他让你联想,不仅仅是时间很长,同时让你联想到这本阿拉伯神话书,这样就有意思了。同样一种说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显得有意思了。我们又学到了一招。将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作文就生动了,我们也找到了乐趣。等再写作文的时候,不是单纯按照老师讲的,而是有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说,要教给我们的孩子学会阅读。再举一个例子:

西红柿摊主,一位上年纪的夫人捧起连秧带果带叶的一小串说:“这是一家子呢!”表情天真快乐,像乐于跟同伴分享新发现的孩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最平常最平常的语言,没有什么新鲜的话。但是文中老太太都能说出这样新鲜生动的话,我们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

难道说不出这样生动的话吗?所以说,学习别人的文章,阅读别人的文章,就是要寻找这种新鲜别致的话,把这种新鲜别致的话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寻找文字的乐趣,这是最重要的。好的作文,小学生学作文,千万千万不要学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反对堆砌词语。要写作文了,把词语本子拿出来,什么好听的词语,什么花哨的词语都往作文里招呼,这不行。这说明什么,说明方法不对。你要是拿着100块钱的大票子,别人找不开,你拿点零钱,你花着也痛快,别人收着也方便。我们再来看看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是怎么写的自己家里的菜园子。看看作者用了好词没有?如果没有用好词,是怎么把句子写的那么生动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作者用了漂亮的词吗?连一个比喻句都没有用。如果老师看到这里,没有好词,没办法给你划曲线啊!但是我们觉得生动。生动在哪?为什么没有用漂亮的词语,我们也觉得生动呢?这就是我们说的,人长得漂亮不用你说,她也是漂亮。如果把脸涂得跟调色盘似的,不漂亮还是不漂亮。我们写作文也是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写了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写的?(和现场孩子互动)生答:黄瓜、倭瓜、玉米(孩子靠记忆回答)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

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孩子听一遍就能背下来了,不是我读的好,而是作者写得好,孩子觉得挺好玩的,觉得有乐儿,所以一下子就能记住了。之所以有些你们不愿意背,是因为我们觉得没乐,老师家长逼着背,这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寻找阅读当中的乐趣,这是至关重要的。失去了这种乐趣,就没有收获。我们再来看,萧红在写菜园子的时候,写了倭瓜、写了玉米、写了蝴蝶,它实际上就是用了一种眼光来写,用这种眼光来看待他们家的菜园子。那么这种眼光就是自由的天性,就是小孩那种自由的天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管你,没有人骂你,没有人数落你。这是自由心情的释放,是一种天性的表达。所以他才能写得如此生动。

如果我们有很多的禁锢,有很多的框,一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想我这有什么意义呢?我怎么样才能写得生动呢?那样就写不好。比如说写倭瓜,怎么能写它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呢,这么写一点儿纪律都没有,怎么能随便上房呢!可不能这么写,就得写“倭瓜,金黄色的,趴在地上,肥硕的,做成南瓜饼肯定味儿不错”。这么写起来还有意思吗?没有了自己的天性,所以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要看看别人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从而来提示我们,也应该释放自己的天性,让自己的心情尽情释放,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生动。

我们说,学习要主动一点,家长们要指导、帮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或者说是在作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只有获得了乐趣才有动力,然后指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方法。今天我们在阅读中可能学到了一两点,运用到写作文当中,大家想一想,一年365天,我们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在阅读中学习是必须的,在阅读中学习别人的方法是我们学习写作文最便利的途径。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语文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好了会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是超越考试之外的。一定要相信,是超越考试的。这样的语文学习增加了丰富,对付

其他的考试不在话下。那样的考试一点儿都不难,我这样生动的都能表达出来,他那样规范的东西我为什么做不到呢?就像自由体操里面的自由动作和规范动作,如果自由动作都能做好的话,那规范动作我们可定也能做好。

所以呢,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提高我们家长的教育艺术,是我们当家长的本事。我们当家长的不怕花钱,舍得花钱,舍得花时间,关键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一起成长。一起成长,一起努力,一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我今天就讲到这儿,家长或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一下!

以下环节为专家答疑:

家长:感谢肖老师给我们做的精彩讲座,我原来也经常给孩子买书,给孩子一本书让他随便读,可能更注重泛读。今天听完您的讲座后,我才明白要在阅读中欣赏,要学到方法。您能不能推荐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

肖老师:很多家长问过这个问题,我推荐几本适合孩子读的书: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勒纳尔的《红萝卜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些书比较适合孩子读,可能我们家长不太感兴趣,但有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在孩子感兴趣的过程中,就能够学到一些东西。我不太赞赏孩子这么小就读大部头的书。学生:老师,怎么写读后感呢?

肖老师:读当中有什么样的感想就怎么写,避免读后没什么感想,看别人怎么写就去怎么写,这是别人的读后感,而不是自己的读后感。读后感一定是自己的收获,读的多了,收获自然就多了。

家长:孩子读大部头或者大厚本的书好不好?

肖老师: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只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我的小孩在初中的时候我不太赞成他读。因为我觉得小孩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头的书小孩是接受不了的。第二,大厚本的书太厚,耽误时间,小孩现在的压力很大,家长:您怎样看待精读和泛读?

肖老师:作为课外阅读来说,我不赞成泛读,我赞成精读。如果要精读,第一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这点家长是要做的,不能推给孩子,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大的阅读量,家长要给孩子做好筛选工作,推荐适合他阅读的书。第二,要具体辅导孩子阅读。怎么辅导呢?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这么辅导孩子没有阅读的乐儿吗?家长负担也不重。另外,再好再好的书,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好,肯定是某些片断好,那我们

家长就可以选择片断来辅导,这样孩子阅读才有收获。这些工作,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

家长:孩子爱读“马小跳系列”,可我们家长翻了翻,也没发现有什么需要精读的。

肖老师:家长要把辅导孩子读书当成一件事,家长的阅读和孩子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家长和我一样做,我是一个职业作家,读书就是我的职业。但我想,家长丰富、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孩子而言,你才能给他提供。否则孩子拿出“马小跳”,你不能提供其他的书来取代,只能说“别看了”,这是强制,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你找到更好的来取代,让孩子有乐趣,他才能自然放弃“马小跳”,跟着看其他的。另外,要孩子完全放弃这种书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这些书也能给他们带来乐趣。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这只是你阅读乐趣的一部分,而不是阅读乐趣的全部。家长:孩子要不要背诵?

肖老师: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啊,你看咱们的一些老先生,都是从小就要背诵。不过现在孩子的背诵量小,我认为小孩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背诵。我认为学习语文除了读之外的两种方法,一是要背诵,一是要抄写。没有抄写,光是听老师说是没有用的。当时是听明白了,回家一玩,吃一顿饭可能就忘了,或者是记不清了。就像我刚才讲的这些,你得记下来,等用到自

己的作文中,哪怕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照葫芦画瓢,都是可以的。

家长:您觉得小学生是不是要学习一些文言文?

肖老师:我觉得小学阶段适当地看一些文言文,背诵一些古诗词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必要在小学阶段过多的和文言文较劲。

家长:孩子让我们买了关于动物的书,买来后就天天看,速度很快。我们家长就担心孩子读书这么快,能不能从中吸取什么知识呢?就像您刚才说的,做到精读呢?

肖老师:我觉得孩子的阅读是多方面的。孩子喜欢看关于动物的书不是坏事,关键是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不能全是这一类的书,家长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能够给孩子推荐一些其他的书,让他营养均衡。另外,泛读和精读要把握一下,不必要让孩子每本书都做到精读,我们家长可以找出其中的几篇让孩子精读,或者是选择其他的书让他精读,这样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觉得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帮助孩子就要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走一两个学期,帮助孩子具体地来,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提高。(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