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问题解决_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_问题解决_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_问题解决_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 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瑞雪1 陶秀梅2 兰俊耀1

(1.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00028; 2.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100020)

摘要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论学习和对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站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以 问题解决 的思维模式进行教与学的双重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 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初步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又有困惑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新课程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

1 对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的理解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主张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为研究主线,展开系统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它以科研思路聚焦具体问题的解决,提倡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方式实施课程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由 问题链 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与核心思想。特别是要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索,提问题,做结论,来推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促进和强化教学的互动效应,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把化学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站在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以 问题解决 的思维模式进行教与学的双重研究,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不仅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具有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实践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在进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及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进行深入地思考,意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实现 从内容讲解转为以问题解决为驱动 ,不仅需要教师有坚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功底,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化学学习的真正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需要教师在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分析、再创造,设计出以问题系列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合理高效的教学程序。

在教学设计不断修改并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来讲,改变的是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的局面,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并逐渐形成能力;对教师来讲,改变的是对化学教学的认识与思维方式,真正确立了教师作为教学指导者的地位, 问题 所传递的是知识,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思考问题所应有的科学方法。

2 问题解决 教学基本模式初探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进行3个阶段、4个层面的思考,如图1。

图1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

2.1 课前分析阶段

课前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障碍点,确立课堂教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学科知识本体分析,包括知识的类型、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知识需要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等,所学知识对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贡献等;(2)学生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认知水平、当前认知需求、学生学习态度等;(3)教材分析,包括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教材设计意图以及内容的深广度问题。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教什么 、 为什么教 和 教到什么程度 的问题。

2.2 课堂实施阶段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策略,其核心是适当教学情境下的 问题链 的设计。 问题链 的真正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可以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同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逐层深入本质的提问方式,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考方法的良好范例。所以,在设计核

18

化 学 教 育 2011年第6期

心 问题链 时,教师应该思考: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层次、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的变式、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规律的迁移以及为了解决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素材与资料。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怎么教 的问题。

2.3 课后反思阶段

课后反思阶段最基本的是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反映了学生怎样的思维过程、教学设计应该如何改进等。笔者

认为,课后最应该反思的是问题驱动教学实施后,有没有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系列的 问题链 后会引发学生怎样的后续思考和拓展思考?

本阶段分析解决的是 教了以后有什么用 的问题。

3 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

对比

人教版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见图2

图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传统教学过程

基于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对本节内容的重新思考与教学设计。

3 1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反思

传统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1)过分强调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辨析,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教学中强加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建构的;(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单向的电离为主,并没有让学生体验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过程真实存在,所以电离平衡在学生头脑中是概念性的接受,很难内化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认识,使以后的学习被动机械;(3)强弱电解质概念对比教学环节切断了弱电解质概念建构过程中思维的

连续性,干扰学生对弱电解质全面深刻的理解。

3 2 基于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1) 化学1(必修)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中酸、碱、盐的电离的教学与本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本节教材第一节下的小标题是 强弱电解质 ,教材的真正设计意图是什么?是为了进行强弱电解质的对比,还是突出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强电解质电离的不同?强弱电解质是先比较好,还是完整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平衡之后进行对比更有意义?

(3)学生已有的关于强电解质的概念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帮助?已有的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知识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的建立有什么帮助?

(4)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概念?定性分析还是定量的测定?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又存在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

(5)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电离的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6)设计怎样的 问题链 ?培养学生怎样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3 3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下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

学设计(见图3)

图3 基于 问题解决 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4 对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思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时有较大的差异,带给学生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下转第22页)

19 2011年第6期 化 学 教 育

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成功打捞。据现场一位群众讲,早上10时多,河面上漂着的一个铁桶突然冒起一股白烟,并从中窜出黄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 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一位妇女惊讶地说。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10米高,还有许多白烟漂到了江边的某公司里面。漂进公司的白烟内的灰白色物质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会突然着火。为了防止火灾,公司的人只好在烟尘降落的地方喷许多水,以便引燃这些灰白色的物质。 平常我们都是用水灭火,今天却要用水引火。 一位保安笑着说。据说,某船曾经将该铁桶打捞上船,但是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消防队员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用煤油浸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桶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入水底?

(2)请你给那位妇女解释一下为什么 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

(3)为什么 灰白色的物质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会突然着火 ?

(4)请解释 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 的原因。

(5)为什么要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4 作业套餐分析

此套作业的6道题各具特色:第1题,主要考查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要求学生熟悉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熟练掌握该实验的操作。此题利用层层递进的关系把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得淋漓尽致,改变了学生死记的情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得快而牢,即使忘记某条性质也可顺着思路理下来想出来,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第2题,是一道生活常识问题,告诉大家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必要性,这也是一道必选题。这道题基本上包括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种常见的物质,把所学的知识生活化。第3题,依据实践性原则,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这道题有点反常态,一般情况下都是滴水灭火的,而此题是滴水生火,这就要求学生想到燃烧的条件,并由此想到加水有氧气生成的反应,自然想到本章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继而想到固液反应装置图,这使得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表明化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这是一道选做题,能力要求比较高,属于C层次学生的作业范围。第4题,同样属于理解和运用范围的题,要求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把所学知识都联系起来。其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盐酸与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反应的特点及钙盐的沉淀种类。第5题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但是计算量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做与否。第6题,是最吸引人的一道作业题,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是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其实这道题用到的原理很简单,还是金属钠的性质,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但是这道题的效果要比第1题的好得多,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这一类题,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作业套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邱新慧.科技信息,2010,(5):209

[2] 傅其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2009

[3] 张学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3)

(上接第19页)

通过在后续的教学中发现,经过本节课后,学生从内心认可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并且确实增强了对比试验中应用变量控制法的意识。这些都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所没有的收获。但这样的 能力 在学生解决课后练习,做作业时,不能立即体现作用,学生在本节课后,几乎没有能做的对应习题,需要教师自编习题。在课时紧张的现实条件下,老师的精力有限,尤其是对于普通校,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实际价值,这是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最大的困惑。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也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笔者坚信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模式,笔者必将继续思考、践行。

参 考 文 献

[1]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

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7:40

22

化 学 教 育 2011年第6期

(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模式实施方案 摘要: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注入、说教为主,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难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针对上述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与不足,我觉得,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由依赖转为自主探究,从而造就具有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理念,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全新的理念及要求,需要广大的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探索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目标的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压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方式改革,着重关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并将其“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放在课堂教学方式的中观和微观的操作上。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并相应形成能力,形成学习个性。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就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适应学生的身心进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1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典型案例VBSE实践教学模式

典型案例三 建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职业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训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实训室建设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以后工作的公司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与其所学专业相近相关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是差距 甚大。审时度势,高职教育正逐步向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宽专多能”式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会计专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如何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我们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既能体验实仿真工作环境,又能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相关核算与决策,同时还能执行各类相关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实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认知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新道实践教学技术平台V2开发的一款,可支持全国各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开展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全方位模拟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平台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核心制造业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从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出发,阐述了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中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标签: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学院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探索了“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校外专业调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并尝试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用友软件公司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专业调研实践活动;培养了师资队伍,增强了教师从事教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带动了学生社团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创新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研究并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如在《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和《ERP创业实训》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先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在仿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把握和理解,并对给定的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管理,较系统地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高质高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讲解与计算机模拟操作相结合,该课程直接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的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熟悉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先自学,分组合作学习,各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由教师进行补充、点评。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直观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院现与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集团等达成了开 展顶岗实习、项目研究、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多项合作内容,并正式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积极地开展了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有效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在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经管学院专业教师的大力协作下,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尤其是经管学院多次参加用友杯ERP沙盘

最新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近几年,旅游院校规模发展缓慢,旅游专业(主要是本科以上)的吸引力在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学科有边缘化的倾向。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加强本专业的系统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安排。同时旅游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一、旅游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构成。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60%;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由此可见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大专为主,其层次比较低。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旅游业每年需70万专业人才相差甚远。旅游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应用型很强,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本科以上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专科是培养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中专是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本科教育应该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不少院校只是盲目开设旅游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

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标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过慢导致人才匮乏,从而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于国内其它行业。 2、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容纳人员多。每新建一个酒店,都可增加100至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同时,酒店业也是和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按说,这一行业会把旅游院校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用人的首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在每年接受员工时,却把眼光瞄向旅游中专和旅游职高毕业生,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并不太乐于接收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大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二是旅游专业学生更多地是侧重于管理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三是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学理论多,学实践知识少,学生毕业后对酒店实践知识甚少,无法立即上岗。 3、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到饭店工作中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饭店如此,其它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现象也是大相径庭。 二、旅游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基本模式 一、模式名称:目标达成四四制。 二、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内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而教材的版本不是统一的,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呢?教学目标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只有实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因此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比较现实、合理的做法就是适当加大教师对学生思维点拨指导的力度,“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分类指导、分类达标”。将时间分为大致相等四段、过程分为四部分、学生按程度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采取“AD 评价”。 三、模式的内容: 1.教学过程四部分:(1)复习导入(听写化学方程式等),学习目标的展示及导学;(2)目标分解的探究、展示、合作;(3)对展示结果的评价,包括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点拨、讲解、归纳。(4)达成检测,分层达标,教师点拨、归纳、巩固提高。

2.教学时间四个十: (1)旧目标的巩固及新目标展示导学用时8-10分钟; (2)新目标探究展示用时10-12分钟; (3)探究结果评价及点拨用时15-18分钟; (4)目标检测及归纳用时8-10分钟。 3.学生划分四个层次,将每班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约占25%,其中A为优秀生、B为良好生、C为合格生、D为待优生。每小组中包含各个等次的学生。 4.教学测验AD制,每次校级考试,学校将对每个学生各科成绩位次的变化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四、模式的操作要求: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体现学科素养,符合课程标准; 2.目标的展示及达标的检测题,建议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节省时间); 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要全面,不能删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4.教案的制定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而确定; 5.原则上应遵守各阶段时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共6页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

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2.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坚韧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 “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掌握本专业上岗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9-17T10:43:18.3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作者:朱宁瑞 [导读] 于当前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可从三方面展开: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745700 摘要:作为一门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化学素养。于当前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可从三方面展开: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关键词:化学高中问题解决实践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化学在学生教学任务中的比例不容小觑。基于其抽象化理论和繁多的化学方程式,多数学生认为学好化学难如登天,故而影响其整体发展。对此,在素质教育背景和新课程改革东风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于一线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就“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于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分析,仅作投砾引珠,旨在共同促进化学新课改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并由此提升高中学生化学整体素养。 一、“问题解决”模式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其一,以问题引入和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起点,由此既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又提高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其承认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同时强化师生互动;其三,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导入问题,活跃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多采取一刀切、大水漫灌教学形式,化学教师于讲台上激情四溢,而学生于讲台下天马行空,故而其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致使多数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敢质疑,不利于其思维发散和化学思维的提升。而基于“问题解决”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师可利用问题导入情境的教学方式,由此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如在教授人工固氮技术与合成氮的相关知识点时,针对工业提取氨气原材料为氢气和氮气这一知识点,可由此引出相关问题:生成氨气的相关环境条件是什么?催化剂在这一化学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何不使用较高压强进行氨气合成?由此,步步深化,层层导入,引发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借此锻炼其相关化学思维。 2.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不同于以往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解决”课堂模式下,情境创设应是且必须是与“问题解决”密切联系,即以问题导入情境、以问题推动情境、以问题升华情境主题的模式。传统化学教学中,高中化学、物理、数学等理化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差,而此三门学科总体实践性相对又更强,因此出现了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情况,也降低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解。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以生活为本位,本着从实际生活出发且再次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再次接受生活检验。如在教授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时,教师可事先抛出问题,即+3价铁与+2价铁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讨论。在其自由发挥观点后,请两名学生上台实践,分别给予其两杯新鲜苹果汁,再给予其中一位学生一份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让其演示实验效果。在得出实验结果后,即加入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在进入榨汁机后呈现淡黄色,而不加入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在倒入榨汁机后显现出黄褐色,由此联系实际生活中将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表面会变黑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为何加入维生素C后新鲜苹果汁显现出淡黄色。经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次引出+2价铁与+3价铁的异同,由此顺势进行课堂知识总结。 3.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练习中的一些错误具有普遍性,因而,教师应当集中讲解并释疑,由此加深学生的认知。而作为“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一部分,问题总结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讲解相关题目时,应首先分析题目要求,进而提醒学生在做题时是否已明确题目要求或忽略了题目要求。如针对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其在标准情况下体积为22.4L,然而其于常温情况下则不是此数值,因而可出现部分学生忽略题目相关要求或没有看清相关要求而想当然地自动带入某一数值,从而导致计算错误。针对此,教师应于课堂练习讲解中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固定认知。二、小结 简言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切合当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合当代学生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等途径推动“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凯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7,(10),41-41。 [2]黄敏清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7,13,(04),47-47。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及实践教学 1.1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一般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力的学生(中专),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而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教育偏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方向主要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员工。因此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主。它以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型和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服务型人才,而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基层管理人才[1]。 1.2实践教学 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多,笔者在知网输入“实践教学、高职”共找到143815条结果,其中硕博士论文4658条。研究方向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张闯的观点:实践教学就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与专业实务相适应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

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2]。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现场性、开放性、全程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具体包括课程实习、企业岗位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或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同时也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岗位技能竞赛活动等。实践教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教学同样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同理论教学一样,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缺一不可。(2)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把学生当作实践教学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师。 2实践教学模式 2.1国内旅游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常见的四种模式主要有专业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综合实践(如下图所示);每种实践教学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在根据课程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这四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3] (1)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是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到与专业相关的部门或单位参观、走访、培训,体验和感受所学专业知识在现实社会的应用现状,初步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4]。除此之外还包括课程见习,主要是根据旅游专业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由教师选取某个时间段带领学生下到相关旅游企业或景区见习。专业见习的优点是成本低、组织方便、见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二备课组唐斌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教纲和考纲,学习和讨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在同模块实施不同的高效教学模式,采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学生访谈法和学生问卷法,以及教师问卷法,了解课堂设计者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到底哪种模式更能体现高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呢? 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过程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一般来说,要做到高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设计要精美。教师准确研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②、精讲精练展高效。教师在

教学中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③、学生主体作用要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面向全体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⑤、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两基”落实,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 本学期我们对同模块八个班进行实践,四个老师各承担一种模式,分别采用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10+35”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采集月考、平时考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量,特别是学生年级名次变化,通过分析班级总体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过差率,还有每个学生个体成绩变化,并对照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来定量分析课堂双基落实的效率;②对学生课堂检测和作业反馈。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现在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开展中学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教改的热情,激励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人文品格和创新素质,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另外,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创新教育,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构建我校创新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机制,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化与创新;培养学生人文品格,使之成为创造型的自主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民主平等、自主和谐的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我校走上一个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中学如何大面积提高创新能力的教改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从培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②从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育才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教育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③从形成具有创新素质的学习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中,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从而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构想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现在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开展中学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教改的热情,激励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人文品格和创新素质,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另外,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创新教育,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构建我校创新教育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机制,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化与创新;培养学生人文品格,使之成为创造型的自主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民主平等、自主和谐的合作探究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我校走上一个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普通中学如何大面积提高创新能力的教改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从培养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②从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育才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教育以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③从形成具有创新素质的学习观来看,进行中职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中,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从而适应时代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假设构想 本课题深入探究中职教育的创新机制与实践的结合点,要在全体教师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在学生中实践创新教育的成果,从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相辅相成,开创我校创新教育与实践的新局面。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本课题从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入手,通过以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主要内容,研究教与

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高中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已经很明显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了。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 一、高效课堂的相关定义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够将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完全吃透。将原有课堂效率加以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还能在最大限度上将学生的个人能力加以提高。高效课堂的效果评定标准是,在规定学时内,学生的成绩和以前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所谓课堂效果指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非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将高效课堂理念引入实际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定具体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的具体标准;第三,教师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一般来讲,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时,教师普遍选取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具体教学,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发散性

思维能力。 二、将高效课堂概念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策略 1.真正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引入高效教学模式,前提是要对学生的真正需要进行深入了解,明白学生真正需要何种知识,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展开系统性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要本着灵活多样的原则进行选择,其教学方式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周期元素》时可以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该课程模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科目的基础课程,学好《化学周期元素》对学生将来学习高中化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往,教师选择让学生不断抄写化学元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周期元素表有个模糊的概念,但通过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化学学科,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模块的时候可以利用“说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配合RAP节奏,将化学元素“说唱”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节奏将知识点以“唱”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2.改变以往学习为主的方式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高中化学萃取分层总结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高中化学萃取分层总结 以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以“以人为本”激励学生潜能成长空间的一种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2.分层教学的分层实施? 2.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并编成三个层次的班级: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2.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对A层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B层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C层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