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芬兰教训:教育超级大国的真实故事

真正的芬兰教训:教育超级大国的真实故事
真正的芬兰教训:教育超级大国的真实故事

Real Finnish Lessons

The true story of an education superpower

真正的芬兰教训:教育超级大国的真实故事

GABRIEL HELLER SAHLGREN

WITH A FOREWORD BY PROFESSOR JULIAN LE GRAND

THE AUTHOR作者

Gabriel Heller Sahlgren is research director at th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Market Reform of Education (CMRE), an affiliated research fellow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in Stockholm, Sweden, and a PhD student a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He i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publications on issues relating to applied microeconomics, including Incentivising Excellence: School Choice and Education Quality (CMRE and IEA 2013)

Gabriel Heller Sahlgren是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中心(CMRE)研究主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工业经济研究所附属研究员、伦敦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他是许多应用微观经济学问题出版物的作者,包括激励卓越:择校与教育质量(CMRE与IEA 2013)

This monograph is the winner of the 2014 Charles Douglas-Home Memorial Trust Award, an annual priz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ideals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Support towards research for this report was given by the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

这本专著是2014查尔斯道格拉斯家庭纪念信托奖的得主,该奖是为促进自由和民主的理想而设立的年度奖。政策研究所为本报告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ISBN No. 978-1-910627-08-2

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 April 2015(政策研究中心,2015年4月)

Printed by 4 Print, 138 Molesey Avenue, Surrey

SUMMARY

摘要

I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PISA league tables, published by the OECD in 2001, Finland achieved top positions in mathematical, reading,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Since then, policy mak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ave tried to learn from its extraordinary and unexpected success. However, Finnish scores in all domains slipped in PISA 2009, and to an even greater degree in PISA 2012.

经合组织在2001公布的第一份国际PISA排行榜中,芬兰在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方面取得了最高的地位。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们就开始从它非凡的和意想不到的成功中学习。然而,芬兰在所有学科的得分在PISA 2009中下滑,在

PISA 2012有更大程度上的下滑。

Why did Finland achieve such success in PISA? The standard policy explanations for the country’s rise include its focus on equity, with the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of the 1970s as the bedrock, and the absence of standardised tests, accountability, and market reforms. Other explanations highlight comparatively little school- and homework, and the country’s current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为什么芬兰在PISA中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该国崛起的标准政策解释包括:以公平为焦点,以20世纪70年代全面学校的改革为基础,标准化考试、问责制的缺乏和市场改革。其他解释强调了相对较少的学校和家庭作业,以及国家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

Yet there is little hard evidence for any of the standard explanations –in fact, most research explicitly does not support them.

然而,对于任何的标准解释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事实上,大多数研究明确地不支持它们。

Fu rthermore,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Finland’s results over time reveals that its rise began well before most of the highlighted policies were able to take effect. For example, the lack of accountability and the high level of autonomy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are recent phenomena. Up until the 1990s, the Finnish education system was centralized and had little autonomy.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芬兰的结果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表明,在大多数突出的政策能够生效之前,它的兴起就开始了。例如,学校和教师缺乏问责制和高度自治是最近的现象。直到20世纪90年代,芬兰的教育系统是中央集权的,没有多少自治权。

Finland’s com plicated and unique history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explanation for its educational success, not least via the high soci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This dates back to their distinctive role in the nation-building process, beginning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is therefore unlikely to be caused by current policies.

芬兰复杂而独特的历史似乎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通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素质的提高。这可以追溯到从十九世纪开始,他们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因此不太可能是由现行政策造成的。

Finland was also a comparatively “late developer” in terms of industrialisation, economic growth, rollout of mas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welfare state. As a result, Finnish culture for long remained more traditional than in other Nordic countries, reflecting its similarities with high-performing East Asian nations. T his is likely to have underpinned the country’s impro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tests via a “wealth effect”, which first increases and later decreases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income.

在工业化、经济增长、大众教育的普及和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面,芬兰也是一个相对较晚的开发者。因此,芬兰文化长期以来比其他北欧国家更传统,反映出它与东亚国家的相似之处。这很可能是通过“财富效应”来巩固该国在国际测试方面的进步,这首先增加并之后降低教育绩效作为收入的函数。

In education, the special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trajectory meant that a hierarchical and traditional schooling climate remained largely in place until relatively recently. Perhaps most conspicuous, pupil-led teaching methods were for long absent from Finnish classrooms, despite admonishments from the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 Incidentally, an increasing body of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superior for raising pupil achievement.

在教育方面,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轨迹意味着分层和传统学校教育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持直到最近。也许最突出的是,尽管教育机构的警告,在芬兰的教室里长期缺少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顺便说一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方法优于提高学生成绩。

The recent fall in performance may in part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many of the above preconditions for success are now being eroded. The country’s culture is catching up with the radic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at took pla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 particular, the traditional and teacher-centred educational culture is being replaced by more pupil-led ways of working.

芬兰最近的业绩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许多以上成功的先决条件现在正在被削弱。该国的文化正在赶上二十世纪后半期发生的彻底的经济变革。特别是,传统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文化正被更多以学生为主导的工作方式所取代。

While a degree of caution in seeking lessons from Finland’s success is always necessary, the in-depth analysis in this monograph shows that existing popular explanations for the country’s achievements, such as its lack of market reforms and accountability, do not withstand scrutiny. Instead, it suggests that the country’s rise was to a large extent shaped by socio-economic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retention of a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ulture.

而在从芬兰的成功中寻求教训在一定程度的谨慎是必须的,在这个专题中的深入分析表明,现有对该国家成就的流行解释,如市场改革和缺乏责任心,经受不起推敲。相反,它表明,该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和历史因素,以及传统教育文化的保留所决定的。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芬兰,一个北欧小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近几十年来,造就了高素质的人才,并因此提升了国家竞争力,据达沃斯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而此前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反映教育质量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①评估报告中,芬兰学生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上名列榜首,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不居人后。全球各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家纷纷造访芬兰,探寻这个北欧小国教育成功的奥秘。 芬兰的教育方针由国民会议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属的全国教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芬兰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全球最慷慨的。多年来,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以2008年为例,芬兰教育部的预算达到69亿欧元,占政府总预算的16%。②芬兰各类正规教育全部免学费,国民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费全免,文具费、课本费、教材费也全免,还要免费提供在校日午餐及交通。中央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资比例,大致而言,基础教育占40%,职业教育占20%,高等教育占15%,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占25%。③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把全国划分为10类地区,按照“贫困地区多助,富裕地区寡助”的原则予以资助。 一、芬兰教育的理念 (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资本浪费任何一个孩子,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 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在芬兰,没有所谓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们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他们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在压力下学习,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终生的积极学习心态。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长期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芬兰人,深切地体会到唯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芬兰在17世纪的典章中就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者教育思想要体现新时代教育的新理念。人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改的进程。而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新的或者说超前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机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用。 教育机构培训心得体会(1) 我校组织全校新一轮高一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虽然天气炎热,而且网络和网站不稳定但挡不住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员们每天都是按时到场,学习期间总是认真的收看视频,记录笔记。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为期十三天的国培计划的高中英语教师培训。 本次培训,让我们来自偏远山区的教师学员得以聆听众多专家、学者乃至国内的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讲座,倾听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英语教育方法等。十三天的

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了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陈林老师作的专题讲座《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实施》,让我走出以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让我也明白: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ji发学生交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交际话题、营造交际的氛围,还要让学生“能”交际(也就是要创设交际情景和形成交际共体),创设交际情景需要做到模拟真实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设计问题情景等。为我今后可以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鲁子问老师的《门道与热闹》,指出我们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误区,要求我们明确“重点”,突出“意识”,处理“关系”,落实“环节”教给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我们以后走岐路……我深深感悟到:英语的课堂应是充满色彩、充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 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 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 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 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2020 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式的详理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由32 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 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在两次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也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极大关注。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各校的差异很小。芬兰在其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芬模式”的特点 芬兰早在1921年就开始施行9年义务教育,为使全国坚持7岁-16 岁的义务教育,从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本费、医药费等全免的9 年制义务教育,并由综爸基础学校来实施。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9 年义务教育结束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大纲的所有要求后,就可以填报五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根据学生各学年的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芬兰基础教育面向全民,人人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弹性”设置,9 年义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向所有适龄学子提供接受免费教育的基本权利,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会选择,并为其进入“不分年级制”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经验的准备。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 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国家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负责宏观上的 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很大程度上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成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 名家长、1名教师、1 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而且在规定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享有很大自由。 二、“芬兰模式”的成功因素分析

(完整版)未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未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第一篇:未来培训 未来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这次培训中,我被一种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模式所吸引。亲身感受着未来教育巨大冲击波的震撼力。什么是头脑风暴?什么是框架问题?怎样制定内容问题?怎样制定单元问题?怎样制定基本问题……每天我们总是在一连串的问题中思考,讨论。在这种冲击波的影响下,我的思想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先进的未来教育模式转变。 传统的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没有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没有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得学生虽然知识越来越多,但却多得毫无个性,极大程度地伤害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原本为了聪慧人、启迪人的课程现在却变成奴役学生潜质的工具。让原本具有多元智慧的万千学

生只能朝向一个被课程设计者固定的方向发展,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培训中每一个问题的确立,每一个步骤的操作都需要自己反复去思考、去修改、去论证。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没有一个明显而“正确”的答案。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创新。整个培训过程是从低级技能训练向高级智慧训练的过渡;是从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具体操作;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思想转变过程;是从单纯利用计算机学习到多学科整合的多元化智力发展过程。一路走来,从开始的晕、晕、晕、到最后的豁然开朗,自己确实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培训是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用现代先进技术训练每一位学员的技能,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理念的具体操作,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这种教育方式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必将改写人类教育思想的新篇章。 英特尔未来教育帮助教师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

朗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朗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学生朗读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有目的、有方向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也就心中有数了。比如初读时,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思考问题。品读时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学生只有进入语境,才能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这样,每个朗读环节学生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动。因此,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会大大加深。 对读、赛读、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表演读等。这些朗读形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这么多的朗读方法,执教者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他们所担负的任务,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朗读方法,力争让它们各显其责,各尽所能。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朗读训练有层次、有梯度,即正确朗读---流畅朗读---传神朗读,这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朗读。 “范读”应该是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的常用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在范读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

朗读,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了。朗读指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重。前两天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平平淡淡,我接着问学生:你认为题目中的重点词是哪个?一个学生回答:是“”险”这样一点学生读得就准确了。(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的指导中也是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句由衷的称赞和夸奖,都可能让他们终生受益。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那么每一个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便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即使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教师也要藏起批评的锋芒,尽量把不足之处蕴藏在优点之中,(可以这样说:你读得很好,如果能读得更响亮或更深情一点,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水平,在这样的课堂中,还愁学生不会朗读吗? 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语言的内涵,就像人们喜欢品茶品咖啡一样,当学生手捧教材看到那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好好地用心去品味,这样他们才能尝到书的甜,闻到字的香,感觉到文字的美了。反复诵读:这是品味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现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抓关键词:关键词好比钥匙一样,掌握了它,就可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感 邱渝雁 初见《芬》这本书时,我疑惑了:芬兰这个靠近北极的小“冰国”,真的是教育全球第一吗?作者太夸张了吧。书的封面上印着“芬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的字眼和下面的条条款款,让我怀着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开始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还不如说是欣赏,这本书我并不是一口气就将他读完的,途中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要么回味作者笔下的美丽的雪景,要么上网查找作者去到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要么则是在思索与肯定着这奇迹般的教育的来龙去脉…… 纵观整本书,笔者从历史、社会、移民等方方面面为我们讲诉了芬兰教育的发展与奇迹史。其实,芬兰教育有今天的成就,与芬兰人民的坚持和毅力以及整个芬兰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在作者眼中,芬兰教育成为全球第一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但我感受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是中国教育比较缺乏的,是自由,平等的芬兰教育。 自由的芬兰教育。这里的“自由”主要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也不是所谓的芬兰的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多是的一种良好的自我的管理能力。看看他们的课程表(P50-52)吧,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特殊的教育制度将芬兰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凸现了出来;再看看他们的课后生活吧,没有多少作业,大多是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学习活动,或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观看配有芬兰字幕的外语电视节目,老师和父母更多的是参与而不是干涉;再看看他们的寒暑假吧,孩子们享受的假期有时可长达近半年的时间,这是别国的教育者们都不能理解的,孩子们如何收心学习呀!可对芬兰教育者们来说,他们觉得假期里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喜欢的,去看,去玩,去探索,去发掘,因为他们认为“自由式”的自我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再看看他们的作业本吧,几乎没有老师的批阅,全是自己或是同伴的修订,因为在芬兰老师们的眼中:“我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1)

芬兰基础教育模式成功因素探析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0年和2003年负责组织实施了由32个主要工业化国家15岁学生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在两次公布的评估结果中芬兰学生的总体水平远远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及北欧的其他邻邦,这也引起了国际教育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极大关注。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整体水平很高,而且不同地区间各校的差异很小。芬兰在其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芬模式”的特点 芬兰早在1921年就开始施行9年义务教育,为使全国坚持7岁-16岁的义务教育,从1980年起在全国实行学费、书本费、医药费等全免的9年制义务教育,并由综爸基础学校来实施。199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9年义务教育结束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大纲的所有要求后,就可以填报五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根据学生各学年的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芬兰基础教育面向全民,人人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义务教育课程“弹性”设置,9年义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向所有适龄学子提供接受免费教育的基本权利,通过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会选择,并为其进入“不分年级制”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和经验的准备。芬兰基础教育强调地方分权,448个城乡政府因地制宜设芬兰语和瑞典语学校。国家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负责宏观上的国家教育文化工作,国家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很大程度上已从管理者角色转变成一个教育评价监督机构与智囊团。大多数学校有董事会,由5名家长、1名教师、1名学生和几名社会成员组成,讨论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等问题,校长任秘书,而且在规定范围内学校和教师享有很大自由。 二、“芬兰模式”的成功因素分析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专题篇】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专题篇】 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当今世界竞争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就是教育的竟争,因此,做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教师的培训步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好一支立志为民族繁荣、为国家兴亡、为党的基础教育事业而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实现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关键。因此,党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首先,从培养广大教师的素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 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我受益非浅,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素质教育对教师任务的要求,以及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掌握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策略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落实,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

教学能力,积极地按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所教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学中除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外,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优化了教学过程,把握“三个环节”,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训练为主、由教师的成就感转变为学生的成就感、由教师的知识传播为主转变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在教学中我力求使课堂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使师生交互活动中达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学到展示”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热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以问引思,以理导思、以变发思,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而且,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实现了课堂上全员动起来,各有所得的目的,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目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我深深体验到教育的魅力,体验到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神圣。我从根本上转变了对教育的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有了更多

最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精品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 在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芬兰最大的印象是NOKIA,曾经的手机行业巨头,但这本书,从教育的角度让我重新认识了芬兰。 它的国土面积与德国一样大,许多国土处在北极圈内,因此它实践的是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它被瑞典多年殖民,因此国民十分珍惜独立,也特别重视教育。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 1、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2、芬兰学生多次在全球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被评价为整体表现第一; 3、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 4、与上述三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四条,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 如此轻负高效的学习,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此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书中的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火花。作者陈之华女士,旅居芬兰六年,两个女儿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她本人的众多头衔,使她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芬兰的教育。本书从初到芬兰的新生活,芬兰教育的特点,芬兰的基础教育,走访各地的感动,以及教育的未来这五个章节展开。那么,芬兰教育究竟是怎样做到全球第一的呢?我想说说令我印象最深的四点。 一、见树又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讲义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初探 2002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00年32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研究结果。在经合组织对每个国家4500—10000名15岁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中,芬兰位居榜首,科学素质仅低于韩国、日本,数学素质低于日本、韩国、新西兰。芬兰基础教育不仅总体水平高,而且不同地区各校之间的差异也最小。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质量方面,芬兰有哪些经验可资我国借鉴?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研。 芬兰教育部长玛娅·拉斯克女士认为芬兰基础教育取得这些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芬兰的全民教育和经费体制。芬兰教育面向全民,人人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教育的责任是提高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进入知识信息社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芬兰经济衰退时,政府的预算中仅军事经费没减,但增加了教育和研发经费。经济复苏后,利波宁政府坚持执行教育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战略,始终比GDP增长率高。第二是重视教师队伍。所有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免费为教师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第三是完善的全国图书馆免费网络服务。中央和城乡政府联合投资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全国各图书馆的借阅服务。 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450个市政府负责义务教育工作。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一周滑雪假(家长陪同),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有4千多所学校(学生人数10—900不等),学生60万人,新生6万多人,教师4万人。 结束义务教育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可以报5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33%上职业高中,4%上第10年级补习为主以便能升高中,仍有8%不愿直接升高中学习。 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9年制学校、高中属于城乡政府所有,由教育局负责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师等的工资),以确保充足的经费来源。教育局聘任校长,与不同的教师组签署集体合同,教师工会出面谈判工作量和工资问题。教育局给学校使用所获经费的自主权,在学校对每年经费效益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2001年政府平均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花费2700欧元。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午餐、医疗服务、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医疗保险。为避免不必要的长途跋涉,在六年初级阶段,儿童就近接受基础教育。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孩子及残疾儿童的往返交通,或提供50欧元交通费。北部拉普兰地区因旅途太远,学生可住校。 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的初步分析

教育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教育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计算机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还有好多的东西不懂呢!每次实训我都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因为是一天到晚的不间断训练,所以记的会非常牢固。不像平时上课,每上两次的理论课却只有60分钟的实际操作。在课上,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们都还能跟着做,可轮到我们独立完成的时候,因为实际操作的少,早就忘光了!我很感谢学校有实训这样的安排,对我们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要感谢我们的王老师和有梅老师,老师很温柔们,也很有耐心,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我们不会,老师还是会走进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还给我们讲一些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需要加强,也让我们了解到哪些需要认真的学习,那些是重点,不是没有方向的乱学一通,什么也学不好! 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的的确确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软件、程序能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更便捷的切入主题。这次我们学习的是数据路的原理及应用的各方面知识,由老师带着我们不断操作。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我觉得学习了这个,对我参加工作后制表、创建查询、数据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信息并进行分析。

芬兰基础教育

(一)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1页 (二)学生7岁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小学6年,主要由全科老师进行授课,一位老师负责全班几乎所有的课程,英语课、体育课除外,会有专门教师教授。整个小学阶段没有统一考试。教师会针对学生所学内容不定期进行小测试,不进行对比和排名,纯粹为了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学习。 小学阶段结束后.学生进入中学。初中以学科教师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特定学科的知识。小学以全科教师为主是为了促进学科间整合,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和信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老师都要遵循芬兰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大纲,以大纲为指导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测试也依据大纲设定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来进行。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3页 (三)课程 基础教育中,所有学校都遵循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课程核心大纲。核心大纲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和学校根据当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下设计自己的课程大纲。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5页 (四)教师 小学主要由全科教师进行授课,教授除外语和体育外的所有课程。初中则主要为学科教师,所有教师都要有硕士学位,是被信任的专业人员。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只要能实现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的目标就可以。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包含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教材大部分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所需教材。 张晓光著,走进芬兰基础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3,第5页 (五)学生评价 评价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对学习进行评价”的意图是了解学习结果,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为学习而做的评价”意图是促进学习,包括评价标准、描述性反馈、问题、自我和同伴评价等。“评价作为学习”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做出调整,是一个元认知的过程。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二和第三种在芬兰运用较多。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教师持续不断地做出反馈很重要。学生也被鼓励发展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的依据是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学生的行为和进步也会定期反馈给学生自己和他们的监护人。需要指出的是.芬兰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全国性测试,学生的学习靠教师测试进行监控。基础教育侧重学习而非测试。教师阶段性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及内容由教师自定,基本上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档案袋以及教师设计的测试等。学期结束后会进行综合评价,初中阶段会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共同商讨,提出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力求全面。评价报告包括学习成绩和课堂行为等。九年级结束时.一些教师协会会组织数学、英语等相关学科的全国性考试。学校自愿参加,成绩并不

幼儿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幼儿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幼儿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一) 第二次教师培训是由山西安文理学院师范院校李新洲老师为我们主讲的,主要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方向、核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相应地列举了很多身边的事例,真是有形有色。 经过一天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到了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老师不断反思,才能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孩子的作用就象国王一样伟大。 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讲,父母都必须承担起幼儿德育工作。父母的素养、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幼儿。教师作为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平时父母和教师都只注重幼儿道德认知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认知与行为就如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有任何轻重之分。 幼儿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二)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

(完整word版)《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

读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假期里读了常生龙先生的一本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读了常老师的书,我感悟颇深。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

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读后感 穆永锁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台湾作者陈之华的作品,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此书是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带给我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我们亚洲人喜欢“赢在起跑线上”,学习被认定越早越好。但是,芬兰人却认为有好的基础,房子才能盖得牢靠与长久。一切人生事物最重要的启蒙,就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急不得。芬兰孩子满7岁才入小学,比大多数国家都来得晚。芬兰的研究与教育单位认为,7岁的孩子在心智与情绪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所以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3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延缓、推迟呢?因为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各方面及早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出适合其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多花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资源,就会相对降低。芬兰学校附设“零年级”,无非就是希望能让基础教育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当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实实在在地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读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这本书后,其中几个教育理念让我记忆力犹新,同时也深受启发。今天在这儿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芬兰的“先见林后见树”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总是那么轻松有兴趣。回顾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对家里的孩子还是对我们班级孩子的教育,总是

想把孩子感性的生活上升到理性,总想让孩子的兴趣成为他们的特长。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出人头地常常被看成是父母老师最大的荣誉,也是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的最大幸福。其实我们的目的性太强,只要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过程可以忽略。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芬兰教育的“先见林再见树”的教育,例如芬兰的游泳课,游泳课上芬兰的孩子是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和游泳的快乐,然后才学游泳。这在我们看来,花费那么多时间却什么都没学到,太浪费。我们希望每节课都在反复操练下立竿见影,但如此一来,也许孩子能在几节课内学会游泳,却丢失了学游泳的快乐。而芬兰那种看似不严谨又不要求标准动作,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则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再如芬兰的“人生处处是起跑线”的教育观念让我的内心激动不以。 我们常常会听到“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等之类的口号,无数家长也正是在这样的口号的蛊惑下,纷纷将孩子送进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学习,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并非教育的要诀。如果将人生看成一场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对孩子的教育,你或许会有全新的体验。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其实,哪有什么“人生的起跑线”?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学生们每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教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赶我超,谁也不可能是永远的第一。一时落后了并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

教师培训学习反思从教书匠到教育人

教师培训学习反思从教书匠到教育 人 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师内涵发展高峰论坛》。这一次的学习,我迟迟不敢动笔,总担心自己的笔写不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害怕一动笔就显得自己太浅薄。但是无数的文字在脑海中不停的旋转,怎样有条理又深入浅出的表达出自己收获,实在是不易。千转百回,不知如何开篇布局。于是我就采用最简单的意识流写法,想到哪些方面就写哪些方面。 我们学校小学部参加学习的有3名女教师,毫无疑问要与其他学校的老师拼房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不大喜欢和陌生人交流,更别说住一个房间了。但是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和92中的翁老师拼了一个房间。入住房间,经过简单的了解,原来翁老师是我们郑州教育博客的大咖——意见领袖。心中暗自庆幸,幸亏和他人拼了房间,平时哪有机会和这样的“明星”交流呀!她所擅长的,正是我所或缺的,请教学习的机会来了。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彼此的了解更加的深入,翁老师的思想有深度,见解有独到之处,同

时对自己认准的事,有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执行方法。给我的室友点23个赞!再联想到我们是一所新学校,擅长写博的老师又不多,请翁老师给我们做一场有关写博的讲座,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用翁老师分享给我的经验“读万本书,行万里路,写千篇博”你想不成长都难!走出去,先要打破自己的局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届乃至整个社会近几年追求的培养未来公民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依靠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又是课堂。李松林教授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一是抓住学生的根本(学生的根本在心灵,心灵的根本在兴趣、情感、思维)二是抓住学科的根本(学科的根本在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包含的知识有:知识的产生和来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知识的作用与价值、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三是抓住学习的根本(学习的根本在于问题解决和实践参与)。我们是教师,教的是学科知识,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的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要由学科知识上升到学科本质,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有让学生受益!那么培养学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字(精选4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 字(精选4篇)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读后感1400字1 芬兰之于我只是一个国家的名字,用我仅有的地理知识知道那是一个欧洲的小国家,还有就是我的第一部手机是NOKIA的,我知道那是芬兰制造的。除了这些我对她一无所知。然而读完了陈之华女士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之后,让我对芬兰的教育肃然起敬,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深思。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中学生,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个国家、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生参与测试。自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小国”,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学生得以在“人文”和“数理”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

异,相当之小!“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看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种族肤色,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绝非侥幸与偶然。 芬兰人重视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校区位于首府赫尔辛基的市中心,对应于中国来说,这所大学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位置。教育事业在芬兰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什么?说起来一点也不神奇:一:众生平等。二: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这里的平等,表现在城乡差距小;教育资源共享;各地校舍与建筑品质优良状况相同;学校与地方图书馆分布、藏书丰富情形相似;不论你我的出生和家庭,绝对保障享有高水平基础教育;不论你是在芬兰的哪个地方,你在学校所得到的教育是完全一样的。芬兰从不强调精英教学,只在乎不要有孩子掉队,他们认为,有天分的孩子已经比别的孩子占了优势了,那么就多帮助一下有可能落

教育培训机构的心得体会

教育培训机构的心得体会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整理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心得体会,供参考! 我校组织全校新一轮高一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虽然天气炎热,而且网络和网站不稳定但挡不住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员们每天都是按时到场,学习期间总是认真的收看视频,记录笔记。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专家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很荣幸能参加这次为期十三天的国培计划的高中英语教师培训。 本次培训,让我们来自偏远山区的教师学员得以聆听众多专家、学者乃至国内的学术界权威人士的讲座,倾听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英语教育方法等。十三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了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 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如陈林老师作的专题讲座《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实施》,让我走 出以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让我也明白: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ji

发学生交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交际话题、营造交际的氛围,还要让学生“能”交际(也就是要创设交际情景和形成交际共体),创设交际情景需要做到模拟真实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设计问题情景等。为我今后可以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鲁子问老师的《门道与热闹》,指出我们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误区,要求我们明确“重点”,突出“意识”,处理“关系”,落实“环节”教给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我们以后走岐路……我深深感悟到:英语的课堂应是充满色彩、充满诗意、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同时又是有实效的课堂。 本次培训,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以及对我们作业的点评,而且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 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