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

伯牙鼓琴

)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郢:楚国的都城。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③国:都城。④属:连接。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⑦引商刻羽:我国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5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C D E F A。⑧引:延长刻:削减。⑨杂:穿插。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⑵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⑵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乙】文中,除了标题,还有两个成语现在仍然在使用,他们是:。

4.通过【乙】文的阅读,你能解释【甲】文中的俞伯牙为什么要将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吗

书戴嵩画牛

苏轼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河中石兽

纪昀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释】①干:岸边。②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③耳:罢了。④并:一起。⑤阅:经历。⑥但:但,只。⑦求:寻找。⑧已:停止。⑨如:像这样。⑩盖:大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日曝.书画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3.阅读【乙】文后,请说说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根据。(可用原文回答)

4.通过【甲】【乙】两文的阅读,你受到什么启发

书戴嵩画牛

苏轼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黄筌画雀

苏轼

【乙】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处士笑而然.之

⑵验.之信然。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⑵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3.【乙】文中,黄筌画飞鸟出现了怎样的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4.通过【甲】【乙】文的阅读,我们发现:一些所谓的大师,有时也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这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

【注释】

客:外地人。

郢:楚国的都城。

《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

}

国:都城。

属而和:跟着(别人)唱。

属:连接。

《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薤露》是指送葬时唱的挽歌。

《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

引商刻羽:我国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5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C D E F A 五调此句意思是说,使商音升高,羽音依次降低即以美声唱法变换音调,使歌曲悠扬动听引:延长刻:削减。

杂:穿插。

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翻译】

楚王问宋玉:“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宋玉非常聪明,而且能言善辩,回答说:“有一个外地人在市中心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一类的通俗民谣,人们很熟悉,有几千人都跟着唱起来。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只有几百人能跟着唱。后来,他开始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的曲子时,只剩下几十人跟着唱。最后他唱起用商调、羽调和征调谱成的曲子时,人们都走开了,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勉强跟着唱。可见,曲子越深,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完成6-9题。(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卒逢暴雨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 (3)皆宜远观宜:(4)悉是晚景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16分) 6.(4分)(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7.(3分)C 8.(4分)(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5分)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 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 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 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 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 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 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 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 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 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 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 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 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书戴嵩画牛》分层练习 ◆基础题 一、原文填空。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有戴嵩牛一轴,,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所宝以百数尤所爱拊掌大笑曰尾搐入两股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二、组词。 轴()拊()曝()锦()抽()付()爆()棉()三、看拼音。写词语。 shǔchǔzhóu jǐn náng fǔ ( )中( )士玉( ) ( ) ( )掌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牧童见之。 之: 2.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 五、选出正确的读音。

处(chǔ chù)士好(hào hǎ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ù bào)书画斗(dòu dǒu)牛 ◆能力题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尤所爱()(2)谬矣() 八、牧童为什么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 答: 九、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答: 十、翻译《书戴嵩画牛》全文。 ◆提升题 十一、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所爱(特别)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谬矣(错误) 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 十二、解释句子。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 十四、阅读理解。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2)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十五、阅读理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 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⑴善哉 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 音乐的?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 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郢:楚国的都城。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 歌曲。③国:都城。④属:连接。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⑦引商刻羽:我国古 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 5 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 C D E F A。⑧引:延长刻:削减。⑨杂:穿插。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及注释: 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着。 伯牙善鼓琴 ..() 志在登高山(),志.() 峨峨 ..兮若江河()..兮若泰山()洋洋 伯牙所念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操.() ....(),霖雨 钟子期辄穷其趣 ...()穷.()趣.() 伯牙乃舍琴 ..() 吾于何逃声 ..哉(),逃.() 理解题: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的原因。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 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准确领会。真正的知音就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⑴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⑶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书戴嵩画牛 》的练习及答案(训练习题)

《书戴嵩画牛》练习及答案(附练习卷) 一、原文填空。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二、组词。 囊(锦囊)轴(车轴)拊(拊掌)曝(暴晒) 嚷(吵嚷)抽(抽出)付(付出)爆(爆炸) 锦(锦缎)搐(抽搐)牧(牧童)蜀(蜀汉) 棉(棉花)畜(畜生)枚(不胜枚举)属(家属)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一牧童见之.(指书画) ②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对)(指放牛娃的评论)③尤.所爱(特别、尤其)④谬.矣(错误)⑤好.书画(喜爱) ⑥今乃掉 ..尾而斗(却)(摆动,摇)⑦尾搐.入两股.间(抽缩)(大腿) 五.选出正确的读音。 处.(chǔ chù)士尾搐.入两股间(chǔ chù) 好.(hào hǎ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ù bào)书画斗.(dòu dǒu)牛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这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 “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这句描写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很符合他的身份。 文中的牧童具有:认真观察事物,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 八.“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后。 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九.作者讲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十.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耕地的事应当要问农民,织布的是应当要问织工。古语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要善于观察,又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 十一.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①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②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③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十二.解释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十三.翻译《书戴嵩画牛》全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处士,爱好书法绘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数以百计,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尤其喜爱,他用织锦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常随身携带着, 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看到了这幅《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争斗的牛呀,牛争斗时,力量全在牛角上,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牛竟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啊!”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 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伯牙鼓琴》习题

《伯牙鼓琴》习题 一、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志在太山: 2、巍巍乎若泰山: 3、少选之间: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阅读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伯牙“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2、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3、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书戴嵩画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书戴嵩画牛 体裁:文言文 题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作者: 名字:苏轼 年代:宋代 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原文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译文: 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原文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译文: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 原文 处士笑而然之。 译文: 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原文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译文: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 原文 不可改也。 译文: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 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赏析三:写作技巧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对比阅读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匏巴①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②钧③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 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④假之,以观其所。” 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 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⑤,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匏(pao)巴:古代传说中善鼓琴者。②柱指:在琴的柱弦上用手指确定音位。 ③钧:通“均”,均衡,调谐。④小:通“少”稍稍。⑤清角:用角音独奏的乐曲。⑥吹律:用管乐吹奏的乐曲。 1、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可以 ..归矣可以 ..一战(《曹刿论战》) B、得之矣,请尝.试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将终.,命宫而总四弦终.不肯俯(《强项令》) D、虽.师旷之清角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 (2)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3、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4、【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人物高超的音乐造诣,但也存在不同,【甲】文侧重于写伯牙、子期两人,而【乙】文侧重于表现师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善哉 ..() 巍巍 ..()乎 汤汤 ..()乎 少.()选之间 2、用“/”画出朗读停顿。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 鼓: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5、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当读到“汤汤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 6、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7、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伯牙能将心里想的弹奏出来,而锺子期却听不出来。 B.伯牙和锺子期能够一起游山玩水,互相交流观点。 C.伯牙将心里所想的弹奏出来之后,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并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说明他们彼此心意相通。 D.伯牙对大自然的美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锺子期却不明白他心里所想。

部编新教材《书戴嵩画牛》练习题

— 《书戴嵩画牛》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蜀.杜处.士戴嵩.锦囊.玉轴.曝.拊.掌搐.谬.婢.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好.书画 2、所宝 .. ..以百数 3、锦囊 .. ..玉轴 4、一日曝.书画 5、` 6、有一牧童见.之 7、拊.掌大笑曰 8、尾搐.入两股.间 9、今乃掉.尾而斗 10、谬.矣 10处士笑而然之 .. 11、不可改.也 三、翻译句子 1、—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3、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5、拊掌大笑曰 6、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7、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8、处士笑而然之。 9、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10、; 11、不可改也。

四、回答问题: 1、牧童“抚掌大笑”表现了牧童的什么样的性格 (答案:他是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 2、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笑 (答案: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3、。 4、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五、选择题 1、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好.书画喜爱 B.所宝以百数.计算 .. C.锦.囊玉轴锦缎 D.一日曝.书画晒 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拊.掌大笑曰拍 B.尾搐.入两股间抽缩 C.谬.矣错误 :

最新《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

《伯牙绝弦》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1、成语“高山流水”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人物伯牙是子期是知音,从(课文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人们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的人。 4、《伯牙绝弦》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高山流水的来历。请举一个事例,写出来,用上这个成语:他琴弦轻拨,便弹奏出一段高山流水般的美妙乐曲。 5、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___悲痛欲绝(用一个成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深情厚谊______(用成语概括)。 6、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 农药企业排名 1.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2.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 3.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沙隆达集团公司 5.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 公司 7. 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 8. 浙江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 司 10.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1.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13.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公司 14. 镇江江南化工厂 15.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河北威远集团有限公司 17. 河北凯迪农药化工企业集团 18.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19.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 20. 威海市农药厂 21.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 司 22. 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23. 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 24. 杭州庆丰农化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公开课教案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2.导入新课。 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 明确:“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画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有一种说法是,《书戴嵩画牛》原为苏轼所做的一则跋(bá)。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上面的文字。写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书戴嵩画牛”则可理解为写在画家戴嵩的画作《斗牛图》上的一则文字。总之,这篇文章与戴嵩所做的画《斗牛图》有关。

预设:本课的课题要着重讲解,否则很容易读错、理解错。“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 蜀锦囊轴拊搐谬奴婢 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ǔ)士好(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曝(pù)书 画斗(dòu)牛 3.教师范读全文。 4.师生合作读课文。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课文,我来读课文中的叙述部分,同学们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我们再交换朗读内容。 预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预设一:好书画,所宝以百数。(“好”“数”的意思。) 交流:“好”在这里读四声,是“喜爱”的意思;“数”在这里是“计数”的意思,“以百数”是说“要用百来计算”,即上百件宝贝。 预设二: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 案附译文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 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鼓琴》教案 同步练习

伯牙鼓琴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几句表现交友的名言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① 2.② 3.(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②巍峨的泰山。 1/ 2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原文及翻译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自《伯牙与钟子期》,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

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阅读训练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⑤弗止:没有劝阻;⑥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 ⑨谢:道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⑵薛谭乃射求反. — 2.解释下面所给的句子。 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钟子期死了之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4.这两篇选文都是关于音乐的,【甲】文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乙】又是从什么角度写音乐的 伯牙鼓琴 ) 《吕氏春秋》 【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曲高和寡 宋玉 【乙】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注释】①客:外地人。郢:楚国的都城。②《下里》《巴人》:楚国当时流行的民间歌曲。③国:都城。④属:连接。⑤《阳河》、《薤露》:都是楚国当时的歌曲,不如《下里》《巴人》流行,唱歌难度比较大。⑥《阳春白雪》:楚国的高雅歌曲。⑦引商刻羽:我国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征羽,分别代表5个依次升高的音调,称为5音或5声,相当现代C D E F A。⑧引:延长刻:削减。⑨杂:穿插。⑩流征:指变征之调,是一种难度极高的唱法。

伯牙鼓琴 练习卷 - 答案

《伯牙鼓琴》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词语解释 1、志:心志,情志。 2、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3、善哉:好啊。 4、巍巍乎若太山:(伯牙的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5、巍巍:高大的样子。 6、若:像。 7、少选:一会儿,不久。 8:汤汤乎若流水:(伯牙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9: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句子翻译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俞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琴声)表达出意在高山的心志。 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琴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不久,(琴声)表达出意在流水的心志。 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去世,俞伯牙砸破琴弄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文章理解 1、文中正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志在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______。 2、文中侧面写伯牙鼓琴之妙的句子是_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__ _____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4、“知音”的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5、本文衍生出的成语是(高山流水),指(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书戴嵩画牛》的练习及答案

《书戴嵩画牛》练习及答案(附练习卷) 、原文填空。 1.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 身随。一日曝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婢。”不可改也。 二、组词。 五.选出正确的读音。 所宝以百数(sh U sh U 六.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七?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用原文中语言回答),这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认为 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 “拊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 这句描写体现了牧童的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很符合他的身份。 (锦囊) 轴(车轴) 拊(拊掌) 曝(暴晒) (吵嚷) 抽(抽出) 付(付出) 爆(爆炸) (锦缎) 搐(抽搐) 牧(牧童) 蜀(蜀汉) (棉花) 畜(畜生) 枚(不胜枚举) 属(家属) 嚷 锦 棉 O 拊掌大笑曰_: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 三、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一牧童见之(指书画) ③尤所爱(特别、尤其) ②处士笑而然之(认为…对) (指放牛娃的评论) ④谬矣(错误) ⑤好书画(喜爱) ⑥今乃掉尾而斗(却)(摆动,摇) ⑦尾搐入两股间 (抽缩)(大腿) 处(ch u ch U 士 尾搐入两股间(ch u ch u ) 曝(p U b co )书画 斗(d b u d cu)牛

文中的牧童具有:认真观察事物,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 八?“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后。 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九?作者讲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十?作者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耕地的事应当要问农民,织布的是应当要问织工。古语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要善于观察,又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 十^一.从这则故事你有收获? ①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②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③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十二.解释句子: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 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 十三.翻译《书戴嵩画牛》全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处士,爱好书法绘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数以百计,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尤其喜爱,他用织锦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常随身携 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看到了这幅《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争斗的牛呀,牛争斗时,力量全在牛角上,尾巴紧紧地抽缩在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牛竟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啊!”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的事应当要问农民,织布的是应当要问织工。”这是不可改变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